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河豚毒

古建筑彩画征集线索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3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9-3 8:1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_dsc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s/ K5 n% q8 g- Q

 

' v* v3 ~( {1 F, k

 

5 d6 p* u- s& R Y/ b7 G; K9 B% W

 

/ J9 N2 t/ i8 x1 z$ H1 L

   

, f( `1 k2 x" D" n/ T2 U

      这张好怪异!左半部分是金琢墨石碾玉的,右半部分好像是烟琢墨石碾玉的(或是金线大点金?看不清)。三架梁左侧是一整二破,右侧是钩丝咬。五架梁找头也不一样。中间垫板岔口位置也不一样,垫板方心图案也不一样。垫板左侧是2个1/4旋花,右侧是2个1/2。右侧檩上有盒子,左边却没有。左右的旋眼大小也不一样,好像左边是明代的,右边是清代中期的(瞎猜的啦)。。。。。

5 W/ L7 ?! ?' Z' {# Q

 

2 U8 M( u/ x3 |, H: D( ]" e

      跟后来维修时修了一半似的。。。。。

& x$ F3 G9 Q0 I+ S% Q' B

 

6 D i3 T. r( D! ~

      还是请钙大师给解读一下吧。

. x) r5 J- h+ I3 k! y0 E3 J# X

 

8 p4 N' p+ e u* Q

      不是ps的吧?请问吴老这是哪儿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88楼的照片体现了明代中期过渡阶段的特征

. ~1 k# O. W q$ H

这张照片的彩画,承前启后,具有较珍贵的艺术研究价值

! Y( V$ G5 w; F) d, h- j

但是看照片,其作法虽绝大绝大绝大多数符合官式做法,但有些局部纹饰略微粗糙,其中还夹杂一些可能是非官式的手法

/ P0 ?: p! J' { g, m: r6 J

檐檩等的云头状找头、天花枝条、穿插枋底面的灵芝皆是明代较为流行的做法

. T4 M( E7 B8 G5 a

只可惜尘土太多,影响我们对建筑彩画的全面认识

4 }; C; L0 R9 k! f3 ?

 

$ Q& O' v8 Q9 h7 i" M1 f6 D7 z

89楼的彩画也是北京市内一处较珍贵的彩画遗迹

g, H: t/ ^1 I$ p9 I( z" D

左半部是“明末清初”样式的旋子彩画,个人认为明末的可能性大一些,具有较多明代特征

; y# T; b" D, P$ [; i. b* n; `: I

但是明末和清初做法很难划分界限

m' l4 ^( @1 B- Z, Y

右半部是金线大点金的旋子彩画,是清代中期在底层彩画上直接做出的

* V7 J; v' B, B! T7 P3 o

产生这样一缝梁架两种时期的彩画,原因可能与这缝梁架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它位于建筑的明间后檐,很可能两种彩画的交界处原来是遮挡物,是不被当时的人们所能看到的地方,后墙前应该是佛像雕塑的位置,雕塑周围有佛龛之类的遮挡物,才使得更早的彩画能够保留下来

! ?5 N8 Z' [5 s2 S# c+ J" \7 P

 

9 l2 j# j) |! R7 s0 q* v$ a+ z

再次感谢吴老的照片,开了眼界

发表于 2009-9-4 0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位都专家,学习了!

9 g8 \+ V$ V/ v* H

  第一张是大慧寺的,第二张是西顶的。


发表于 2009-9-4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4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9-4 7:34:00的发言:
, ?, P' }7 }! _" z; v' b

  谢谢,二位都专家,学习了!

* ~' P0 n: }) I& U& D; b

  第一张是大慧寺的,第二张是西顶的。

* a- Y+ j0 ]. v. |

- f/ K( l' j! z( w( s8 h& H; c

 

6 R& S5 A V5 ?# f& e

   声明:我是冒充的!钙大师才是真专家!哈哈

0 \9 l+ ^+ w/ ~: `8 X

 

4 a* m6 I1 k! c- |% ]7 u/ R

   还要向钙大师多多学习。

发表于 2009-9-4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9-4 7:34: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_dsc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O; N( Q; _" N

 

* F8 [( ~; T0 b

 

+ C) D& s4 z) \! U0 X

   这张莫非也算搭袱子旋子?

$ k* H2 J8 ?" p9 [2 ^, e

 

8 a, j9 d5 n2 S& `

   应该是北京郊区的吧?做工有点糙,有点地方特色,猜一下,估计清晚期了。

; Z2 O' S# ?2 M* R

 

# h- {* x7 \! ^: p6 l$ L3 N

   期待钙大师的正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也不是什麽专家,只不过和大家一起欣赏罢了

5 t- U, p+ j. [2 \

可能我去过的寺庙还没老北京网的朋友们去的地方多呢

2 }6 V9 i- D2 t5 H7 [

只是工作需要注意的多一些罢了

4 `% E" C- E8 }0 V6 o6 @ C# B/ n. U" E

羡慕大家能去这些很难看到的地方,感谢大家的精彩图片

: H) l# e: g4 b& B7 S' u. K6 ^; T6 q I

 

4 Z/ U \% ^6 f a3 y& G5 C

93楼是旋子加包袱式彩画,清代晚期做法,等级较低

. d* _% I9 L2 g+ c

94楼同样为清代晚期样式,是低等级的墨线小点金旋子彩画

发表于 2009-9-5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两位专家答疑。继续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98楼彩画属于地方做法的彩画

( n# f0 t' ^7 o! H) d' M

普遍运用于山西、山西以及河北等地

7 t& q+ T7 ]8 q' l9 Q- u; N

此彩画属于清代晚期或者其以后绘的

发表于 2009-9-6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09-9-6 12:44:00的发言:
% h7 r7 i7 d9 o5 B* C5 A& ]4 T 6 t, [5 t; Z( g4 Z9 _

98楼彩画属于地方做法的彩画

+ n y. U- u9 G J4 I, h0 j6 p2 n

普遍运用于山西、山西以及河北等地

z. Y9 o6 d- `0 s5 v4 c+ T

此彩画属于清代晚期或者其以后绘的

& S& C3 L0 I7 H; O3 x7 j " f) i3 Z$ O1 B( R* n3 p5 L
真是山西的,佩服!云冈石窟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什麽的,其实我对地方彩画的了解程度还是处于很有限的水平

# k- b" U$ h) {% D4 m6 D

那是一个较深的话题,但是毕竟是有共通性的

发表于 2009-9-7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不贴彩绘了,河豚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9-7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2楼的彩画属于明代彩画

$ D1 L, ]# s6 I8 l7 _

应该是四川平武县的报恩寺

( ]- r3 V0 {6 G( Y9 k

其彩画纹饰具有诸多明代特征,但与众多相近时期的明代官式彩画有一些区别

0 o4 ?) S3 E! l

目前不能轻易断定是否为加入了很多的民间手法,还需考证

C( Q& t8 x. o! Q% M0 q' G2 z

从其寺庙彩画完整性上看,对研究巴蜀地区明代的建筑彩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很值得保护

发表于 2009-9-7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09-9-7 23:40:00的发言:
/ e" B8 t6 H) z& m( _

102楼的彩画属于明代彩画

3 [ E! q' G. |/ N; M. T

应该是四川平武县的报恩寺

0 T) `7 n+ y' X8 `8 h) p

其彩画纹饰具有诸多明代特征,但与众多相近时期的明代官式彩画有一些区别

- X& K6 [3 H" I3 H" i

目前不能轻易断定是否为加入了很多的民间手法,还需考证

7 @) X* l) S% Y; g/ f8 \+ ?

从其寺庙彩画完整性上看,对研究巴蜀地区明代的建筑彩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很值得保护

9 d& b& x; i2 S9 x0 c& u

和豚不愧是专家,一眼就任出来了,可惜去年地震寺毁的较严重,和豚应该申请到那里去帮助修缮,不然彩绘又修坏了.

发表于 2009-9-7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震后的四川平武报恩寺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想去,可是历史就是这样,去了也无能为力的

( W1 }8 j3 `% s% S; Q r1 u. P8 Y

像我这样的个人即是去了,也没什麽用的

发表于 2009-10-6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8 b' u$ D" E

這個內檐枓栱彩畫挺有意思的,一般的都是青枓綠栱或是綠枓青栱,這個菊花头却和枓同色.

_, _0 D$ z- y9 g3 [, r: w

大師給說說這個算個例麼?其他地方是否有同樣的做法?

- u4 I, P4 k- q% h4 R. A6 h/ ]

 

- Q {7 D7 @8 R* S1 L, U+ R, `8 }

下面是外檐,頭昂二昂顏色一致

发表于 2009-10-6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 i' A' O; M& m1 k6 l# A* x) L

此外,桃尖梁頭和耍頭 箭頭所指的這個面也和枓同色,挺怪...

发表于 2009-10-6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彩画是哪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10-7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 x7 n$ S8 \4 C7 y' F# [( R

建筑看上去像是清代的碑亭
内檐彩画等级很低、时代也很晚,但整体做法还是较规矩的
清代一般菊花头和斗的颜色是青绿相反的
这个建筑菊花头和斗颜色一致,确实很特殊,而且看样子没有被改动过
产生这样的原因还真不好解释,从颜色排列的视觉效果上也不好看啊
本人在其他建筑还没看到过这样的做法
地方做法中,有的柱头科斗都是绿的,甚至极个别皇家建筑中同科斗栱颜色一样的也有
但都认为应该归属于“错活”一类,这样的“错活”多为后期重做、后绘的
但这个建筑内檐彩画似乎没有大的改动过,应该是始建时期的样子
地方彩画的随意性很强,但这个建筑结构和彩画总体都较规矩
因此内檐产生这样做法的原因就不好分析了,也可能跟当时的彩画施工人员有关
外檐的桃尖梁头也同样,在地方中有这样做的
官式建筑中原迹这样的还真是没见过
所以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彩画,不能把它归为规矩做法,只当是开开眼,心里知道一下就OK了
不用过于专注
还是要抓主要的东西

发表于 2009-10-9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0-6 23:16:00的发言:
楼上,这彩画是哪里?
9 m( k/ F3 g6 Y% ]; f: v9 r

 

7 i) S5 ^' D9 z, T- y8 M6 L% J

   如大师所说,却为清代碑亭。是九王坟碑亭的。

- E7 R4 F# [* h: U, H

 

, Q! f% `8 T$ z! l/ e

   感谢大师详细的解说,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0-9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9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zyzl410朋友发的彩画是地方彩画,看做法样子像是山西中北部的,最早的应该也是没几十年的历史,它们的做法与官式差别较大,而且远比官式建筑彩画复杂得多,目前社会上关于这类彩画方面的研究较少,本人也是极少接触,仅仅能粗略的介绍一下。

) }% S/ j. K" w! U5 i" J6 R, J

    这些照片除了112楼第二张图片外,其余建筑彩画皆属于地方特色中名为“上五彩”的一类彩画。本人以112楼第一张彩画为例,粗糙的介绍一下这类“上五彩”类彩画的特点。

0 n1 j( S5 {$ k+ X# ]4 a& L9 |% Z

    山西地方特色的建筑彩画主要也是以构图的样式划分的,分为上五彩、下五彩、一绿细画、金青画等几类,上五彩类彩画主要运用在晋北地区,其构图模式与清代官式彩画中的苏式彩画有些相近,所以对比清代方心式苏画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 @4 }1 j `% I+ Y: \ T: X

    上五彩和方心式苏画的构图对比如下:

: {* P, N3 x& o& @ \/ k


' o! W' D$ S x2 f3 J- ?

 

& T# J0 i; m/ M! c1 g

2 ^% X. n3 Z3 u( e _" X

    上五彩构图主要以池子、卡头、檩花、檩头四部分构成,池子类似于方心式苏画中的方心,池子边类似于楞线,卡头类似于斜卡子,檩花类似于卡子,檩头类似于箍头。

, h/ _" u; u3 e3 M" W

    本图上五彩彩画中的这条龙为“翻头龙”,是地方彩画中较喜欢用的一种龙的形式,有些类似于官式彩画中的回头龙。下图是张对比照片,略有区别,因为此处的回头龙是清代中期及其以后的样式,与翻头龙基本类似的样式在清代早期彩画中有,但出于版权问题,不便贴出,见谅了。

& G7 ]& Y2 u4 u- I& e9 j/ L% L2 k

 

( v3 P6 o6 S# a* d8 y2 T

, O6 O# t" P/ Y/ x, x/ G

 

4 |$ [ h* s, ~2 H" t' `+ E- J

 

- Q6 u0 ?1 g# E1 W& K: G

" F3 S" O/ i4 ~% s8 E

上五彩彩画画面较为华丽,池子处经常满贴金,类似于清代彩画中的窝金地苏画。

7 Z, n: ^( `' F: w2 U7 M* v

. z. E3 _2 ]# b

 

9 y& I$ g% R7 H3 v [5 i& R$ D

 

. i' A/ m. h& _3 S2 E

 

9 [1 `4 f( T/ S8 b7 s0 ~1 u# c+ V

 

5 h- k/ w$ e3 ]9 h6 W7 s6 y

有了上面上五彩的构图模式,大家可以对照着示意图找找112楼、113楼中其余的图片的名称位置。

发表于 2009-10-16 2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大师所说,却为山西五台山庙宇彩画。 1 x T( p+ T( j4 `0 x. m

 

3 b* o: g* P, P8 v2 Y% P

  十分感谢大师详细的讲解,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0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学习,我也是学生,感谢大家的图片,这些地方我都还没去过呢
发表于 2009-10-25 0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25 0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0-25 0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修时的帝王庙大门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光闪闪的那个都是新做的,其余的少数的是老的,但具体看不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0 20:16 , Processed in 0.163092 second(s), 15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