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发现有知道三不老的,还是校友。
三不老,儿时的记忆呀。
我在三不老往北。。。现在四环内位置~
使用道具 举报
哈哈哈
常去后海游泳
可是现在 水越来越混了水草也多了
游不了了
哎
我姥姥家就在鼓楼,小时候常去什刹海玩,在那滑冰,游泳,好想回到过去
我,50年代末小学在鸭儿,60年代中学十三,看到5楼的说李林森、王其铎还在?很老了吧?
小时候在后海里学会的游泳和滑冰,当时水平可是非一般哟。
我一直想能否有奇迹?能联络到小学的一位同学,我班三道杠大队长叫曹晓敏。文革时她家被抄,据说她的姥姥是地主婆,可我们是在她家的学习小组,她姥姥是一个非常慈祥和善的小老太太。被遣送离京前在胡同相遇,我明明感到她想和我这小学时的同学说些什么,但当时年少,受封建传统思想束缚,男女同学间只四目相对一瞬。40年过去,很多事情忘却了,却怎么也忘不了她当时那无奈、无助、期待的眼神!
论她的才气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女性。
鸦儿胡同 还是 鸭儿胡同?
后海鸭儿:你是哪一届哪班的?
37℃
我是58届4班的。8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住在鸭儿胡同。
鸦儿现在那个小分校都拆了~~
我也什刹海那片儿的,地安门的~现在也拆迁走人了
哈哈,可惜没看见拆迁~现在搬的也不远,老跑后海活动来~
初中也是40上的~你是哪届的??
我是40中最后一届初中的学生!
也许我们年龄差不多,40中真是个令人怀念的学校。虽然我不是在那里上学,但学校后面的菜园子,飘亮的教室西式建筑,至今不忘。最不忘的 是每周末都有同学们演出话剧甚么的,象小放牛等等,我爱去那里。
鸦儿胡同小学的分校是那个大庙吗?
我小学也是鸭儿胡同的,后来到东北插队,再后来就来了. 还记的当时到分校上课,要飞快的跑到大庙,一气奔到二楼.下课后可以在庙内东走西看,什么石碑呀,大香炉都是在那见到的.
我住南官方口7号(当年,63年搬走了)
56年前在南官方口上小学,56——59北京四十中学,59——62北京十三中学。
小时候常在前海玩“官兵捉贼”,滑冰车,游泳——前海南沿那棵和地面成30度角的大歪脖柳树是经常爬的。
半个世纪过去了,“官兵捉贼”的伙伴,几人当了“官”,几人做了“贼”啊!可惜我一个名字也想不起来了。
我关注这里。
我59——62在十三中高中
李林森教过我的,好像是个高个秃顶教师,很棒!
有住后海孝友胡同的吗? 离开有近40年了. 不知道现在变的怎样了。
五十年代曾在孝友胡同住过. 记得出胡同的北口是果子市大街, 顺街往南20米就是醇王俯夹道.胡同的南口在后海的北岸, 走几步路就到小市了, 也就是以前老人所说的鬼市. 小市在白天早上卖早点,烧饼,油条,最好吃的是面茶. 星期天早上都要和爸爸买早点. 我都要拿一个碗买面茶. 现在看就是在苞米面的糊糊上面用一根筷子,沾上一层芝麻酱.非常香.卖菜也就是到9点钟就散了.小市在早上4点钟时天黑,所以叫鬼市,见不的太阳. 摸黑就有地摊卖东西了.听老人说一般是卖古董和旧货什么的. 就着黑, 真是蒙你一把没商量.但也有淘着金的. 五十年代初一些满族,八旗的人家为了生活也卖些古董什么的. 1 ^9 t; j; h2 z) j) i) y, x: a
[em01][em04]
时间久了也不记得当时住的是几号院了.好像是从果子市进胡同,走大概有5米,拐第一个弯的右手第一个院就到了.斜对门好像是一个骡马店.到晚上住店的人就多了,在门口能听到牲口反刍的声音,当时生意挺好.胡同口有一家果子铺, 早上上学路过买一套烧饼就够了(一烧饼夹一个薄脆).
您是哪届的?
我小学也是黑芝麻的,88届
初中也是23中,94届
油油你好:我是二十三中69届的,看来像我这么大的,在这很少.
欢迎您
小时候住醇亲王府的西部(花园那边),六十年代初划给了宋庆龄大部分,又后来就搬家了。对儿时的后海地区留有美好的记忆。冬天穿过冰冻的后海湖面,去对面的幼儿园,时常在冰面上摔个大马趴。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安全运行 天 | 意见反馈|百度|谷歌|老北京网
GMT+8, 2019-2-21 22:06 , Processed in 0.0735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15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