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35|回复: 19

[我爱北京老照片] 我爱北京老照片016——内城东南角楼(二)[含1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1-16 06: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6 06:16 编辑 8 k% _. \& g' c2 `

, e2 a1 y' ]7 k& \7 O' T; X* j! m7 k9 Q# E3 t
图237——图240,是不同时期在东便门内的三孔石拱桥(喜凤桥)上向西北方向拍摄的。1 w( R8 l) e4 C& ^
: M2 N6 y. m3 [  I9 i* S
图243.是站在城墙上由北向南拍摄的。
" A8 j$ ^1 B, z( }) E8 C: ^
& _* ]( _: D( ?. L图244.里,是1913年拍摄的内城东南角楼的内侧——泡子河 。3 |# R9 a. P& M5 E( G

( W" B( Q$ ?+ S& B- c. x7 x附图01.是北京泡子河地图 。4 U$ \/ x* u0 V, y1 y" D% j" a1 i
& B1 m# L1 z1 \. @/ B4 Q: D
附图02.和附图03.来源于北青报,由香港古建筑学家HK先生供稿。) Y0 \. V6 [8 z4 e# L4 Y: a
237.内城-东南角楼     (1874年).jpg
238.内城-东南角楼     (1894年).jpg
239.内城-东南角楼     (1900年).jpg
240.内城-东南角楼     (190-年).jpg
241.内城-东南角楼.jpg
242.内城-东南角楼.jpg
243.内城-东南角楼     (1907年?).jpg
244.内城-东南角楼     (1913年).jpg
附图01.北京泡子河地图       (1914年).jpg
附图02.图片1913年的内城东南角,水面不断萎缩的大泡子和高槐垂柳环抱的慈云寺。拍摄位.jpg
附图03.图片1913年的泡子河与内城东南角楼(香港古建筑学家HK先生供稿).jpg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1:}
发表于 2013-1-16 16: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发表于 2013-1-17 16: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dam58588 于 2013-1-17 16:10 编辑 ; i( M' k  R, m7 V4 f; [  ^

8 A8 X9 |3 g5 }( W2 l! i+ e9 K: T  y    请教zhaohq先生:图244.内城-东南角楼(1913年),您如何除外这不是东北角楼呢?7 l; D: n0 _0 e
1、记得曾讨论过这张图,斑马先生曾提及:东北角楼下有一个大水坑,下雨就泛滥,有几次水大还淹了北馆,老毛子描写过。5 n) k# N  L8 q6 E% C
2、如果为东南角楼,日光影可就别扭了。请看我贴的这张图,结合您的图243,东南角楼日影应该这样。如果是东北角楼,图244的日光影正合适。
0 R) k1 G4 ?( ]3 P7 k5 L% A   
东南角楼北侧 1909年 张伯林在古观象台上拍摄.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1-18 05:35 编辑
) q) B" [9 l$ y3 A$ E, {7 A
, X# z+ a1 ]$ c7 R7 T回答  adam58588  先生:' F. z9 {& g0 F7 [

0 @; p1 X/ Z( s( Q/ C8 Y关于图244.内城-东南角楼(1913年),$ l1 ?2 E9 q' s9 d% }
我想在《我爱北京老照片018——内城东北角楼》一帖中商榷。
5 z3 T. b; G  e2 \! e& c6 K5 Q8 d2 n

' P! Q" C. {# L6 S, [% H; H& R具体请看这里:, C# A9 I3 g2 U- X
图说-老北京 (非原创区) › 我爱北京老照片018——内城东北角楼2 ~6 U* r1 _  H0 X+ z$ G0 G
http://bbs.obj.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070&page=1&extra=#pid724688
发表于 2013-1-17 20: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70年代中期,我的小学校就是在这城墙的下面(泡子河小学),依城墙而建,城墙上安了几个锈迹斑斑的篮球筐;这片水是我们的操场,城墙上那个开出的便门也在,门是大木头做的,课间休息时还经常在门洞里玩。。边上是学校的茅房。。。。
发表于 2013-1-20 09: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不错!!
发表于 2014-3-31 09: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4-10 10: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且看后续
发表于 2014-5-6 18: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看由你,反正我爱看!
发表于 2014-7-9 12: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又看,太爱看了。可惜了的,真的东西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08: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5-3-22 08:49 编辑
5 ]2 H$ t5 s/ t- W5 r, q. z* h' ]7 y( D' ^- u
发给朋友的:. Z7 }+ K9 F* }$ |& r- W
在观象台拍摄的内城东南角楼(3张)。
2 k; e6 I5 p% @; x7 u' S( u
1 g  z2 _5 c8 W' o/ i$ R内城东南角楼-1      (1909年·张伯林)
/ ^( f8 k5 @, w3 y( C7 B 内城东南角楼-1      (1909年·张伯林).jpg
# N/ E2 y8 c0 j/ f8 S: g
6 u, G+ v: L9 ^3 H/ g; r5 z内城东南角楼-2
4 `" b8 k7 s* i! X5 a' B  P5 y 内城东南角楼-2.jpg
  X0 g; H0 J0 v# K+ Z: Z
) i0 ^: Z& `) c4 c+ j内城东南角楼-3
. u# q7 z( L/ q 内城东南角楼-3.jpg # {6 N7 Z6 ?' k! u( E

" A+ P' _1 B: n) U1 f* g' f5 z
3 s  \4 {  Q8 z- ~/ P0 s8 a+ d* o5 N5 J9 l$ t
【辨析】) |% j  R4 j% g. @
我以为第3张里,近景是登观象台的坡道(马道?)。/ D8 L( C- @) s+ A& U
我以为第3张里,远景(由左至右)依次是:
6 w% l* q# V4 w+ p$ B  T* m东便门;东便门西1墩台;内城东南角楼;环城铁路护墙(白色区域),左安门内法藏寺塔(法塔?)......
2 r* E/ t' C8 D/ h0 Q# t8 B* Z* ?; J: q+ h9 D0 h( o

& F8 H7 H, k- E, i
" U0 g, R- n$ P5 `5 l: m5 E9 L; y4 O( ?. l7 {. n! o
发表于 2015-4-27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是岱岩 于 2015-4-27 12:11 编辑 + B& |% o# `9 }$ A, z

0 ^* H$ x7 J$ C* s图243是东南角楼,仔细看四个箭窗下边废砖垛子,那是外城墙衔接楼坍塌遗迹。
发表于 2015-4-27 1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凑个热闹,1991年11月拍的东南角楼也有点历史感。

1991年的东南角楼。

1991年的东南角楼。
发表于 2015-11-4 08: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8 F% ^6 n2 p7 e# o
请问zhaohq 先生:在您引用的HK先生东南角楼内侧泡子河(附图02)的照片中的图注“图片1913年的内城东南角,水面不断萎缩的大泡子和高槐垂柳环抱的慈云寺。拍摄位”是原图注释?还是您加注的?从图中所展示的景物看,“高槐垂柳环抱的慈云寺”就是图中中间那部分(见下图1的加红框部分)

3 s6 j# |& _2 ~- B7 U0 ]
据《乾隆京城全图》(1750年)图可知”(见下图2),慈云寺“位于泡子河的西侧,而“附图2”中“高槐垂柳环抱的”的建筑位于“泡子河”的东岸。
5 M% J/ L* ]* h6 L7 T
图1
附图02.图片1913年的内城东南角,水面不断萎缩的大泡子和高槐垂柳环抱的慈云寺。拍摄.jpg
$ {- ?1 b& ~1 e7 z& o
图2
1.jpg
图2
4 R/ r+ h2 \3 d; E1 {
0 S; T/ t6 o, E% l$ \
  w* Y/ l- K+ {# b+ d
156.第十排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09: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 i9 x- W! m8 E' z7 o) E
引用的HK先生东南角楼内侧泡子河(附图02)的照片中的图注“图片1913年的内城东南角,水面不断萎缩的大泡子和高槐垂柳环抱的慈云寺。拍摄位”  C! W. R) L' Y6 O- z6 r" @

7 s" `$ I1 A) v; ?7 c这一段引自  陈君远  先生的博文:4 i& u+ ^1 E0 ?, W! g' T1 t+ r
3 N1 X* Y: z8 _+ v( I* C! N
《再说泡子河》       作者 :陈君远. |& j% J" x' h4 r% H  ]) V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a1d6f0101h1xd.html
% `; y  }- X# \( i* ?4 f5 E! l  B" ?5 \5 r0 r' J

  u) \9 t* C# B5 A- S$ ~( E' r4 U# d* ^, t8 I5 W# c
谢谢  枫影斜渡  先生指正!!
* L( B1 B0 Q" c9 L  i2 c0 l1 Z' ]6 k0 T
发表于 2015-11-4 11: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影斜渡 于 2015-11-7 13:58 编辑
4 x& j6 {, o' V& L6 K$ B6 E! |
zhaohq 发表于 2015-11-4 09:529 W/ H& l. ]0 `/ l8 b$ a* w
关于:, [, c# Z: ~* D3 Z
引用的HK先生东南角楼内侧泡子河(附图02)的照片中的图注“图片1913年的内城东南角,水面不断萎缩 ...

$ Z" _$ T  x8 L8 l3 r) d/ }谢谢先生及时回复。
& i  }+ U/ |; H; I- u自固力之的照片出现后,内城东南角楼内侧泡子河的面貌再次出现。(图1)# ^0 H6 C0 U6 E0 i0 J7 n, D
目前关于这个地块1916年“京师环铁”建成前的面貌知道的太少。在少有的几张照片中(楼主基本都转用了)曾有遗留山门,旗杆石(?),石碑,斜面坡道……等,一直希望能有实景照片来验证《乾隆京城全图》中标注的地标(图2)。. ]. g! ?) Y; G5 M2 u2 u- D
固力之的宽幅照片中的大树为确定方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照片也验证了《天咫偶闻 - 卷二-南城》(【清】震钧)载:……若东岸之华严寺、太清宫皆成平地。太清宫顾起元碑尚在。; J0 J. ~) s+ K0 F8 P1 f! h% l
图中(图3)的山门遗存和两通石碑均为原“太清宫”遗迹。% y- X5 J7 m" |  [$ O8 n
这两通石碑中可能就有“顾起元”(明-万历)撰写的碑。(不知这块碑是否还在?)

4 M  \& V7 G) o: ~& N4 u8 G6 E4 ?9 T4 b图1
3 q/ q, K7 n$ ~ 图1.jpg
2 O5 z4 \3 W9 V6 Q图2
' @* G0 Z- [4 X$ T. T3 _6 Q: a 图 1.jpg % o4 ]* e) {8 z5 q: y$ W
图3
8 g/ B& a2 c, H! p' ^ 固力之-内城东南角楼内测的太清宫遗址_副本.jpg
  y* S1 T0 Q# {4 f# ]: e2 i9 W9 S/ H' p( V! V& {5 V
; J6 }# X, t# V' P$ v

+ X: R3 j( W) R$ H7 c
3 n4 c) n4 N4 W. |/ U9 N: i% G
RA_42_128Riverbank, stone wall; houses on right.jpg
发表于 2015-11-5 19: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气定神闲 于 2015-11-5 19:25 编辑
9 ~3 L9 ^8 a7 y. g% |! c1 f
枫影斜渡 发表于 2015-11-4 11:59$ S9 R, k+ \. X$ n" X6 [
谢谢先生及时回复。
( X8 a7 P; _! f1 {* N, K自固力之的照片出现后,内城东南角楼内侧泡子河的面貌再次出现。(图1)1 x) i: F* y* O" m- X# S
目前关于 ...
3 u, B* p& {1 m5 n
说到石碑,巧了!《北平庙宇调查(内一区卷)》一书中有收录。& g& g5 S: H  I  w: b
. I; ]9 T, U/ [
这本汇编了1930-1932年北平研究院进行的北平内外区宗教建筑的调查成果,其中内一区中仅收录了泡子河周边的两座庙宇,想必其它的寺庙当时已经消失了。其中之一就是太清宫。留有“南京国子监司业...” 顾起元撰文的<开创太清宫碑>的拓片及誊录,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庙宇的照片。不知是当时没有拍照,还是编书时已遗失。估计后者可能性更大,因为该书中收录的庙宇,即使是当街的小如佛龛的土地庙,都拍摄了照片资料。
9 j# \+ W3 n8 ]; d. }9 p; s% R1 R; K$ |$ D
另外收录的庙宇即是太清宫北,泡子河东的永安宫(吕公堂),并且收录了平面图一张、山门、全景和内景等十张照片,以及碑刻的拓片和誊录。幸甚! 幸甚!(改天补贴些照片)2 B3 z. q/ Z2 o" j0 ]
7 y) m  C7 u- N4 R
" W& O- T# ^) X) G8 Z6 Q% v4 F

1 V7 h: c, I- R$ [4 E. J/ k  l! R
发表于 2015-11-5 22: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枫影斜渡 于 2015-11-5 23:02 编辑
" Q' p1 G( @3 o$ m
气定神闲 发表于 2015-11-5 19:211 c0 E7 t6 p  k7 o; s# |" v  D- B
说到石碑,巧了!《北平庙宇调查(内一区卷)》一书中有收录。
8 z! O' N5 X; Z* O+ J" A. Y3 D/ z, Y* i$ x
这本汇编了1930-1932年北平研究院进行 ...

) D. E- x, V) V! k: v/ ^  A/ T关于太清宫在清末民初已不见建筑存在,在1900年拍摄的照片中还能见到太清宫山门左右的旗杆石。
* s/ O: M5 W6 i: _+ [; Q4 W  G你提到《北平庙宇调查(内一区卷)》无照片可以理解,能有两通碑的碑拓甚幸。一通是顾起元的,不知另一通是什么碑。
% D. R' ^) L) h: z; N! _1 m: K而泡子河东岸的“永安宫”(吕公堂)在很多资料中都提到(但其位置在一些史料中比较乱象,或说泡子河东或说泡子河西),因民国后改作“国立小学”,一些建筑能保存下来。
6 t' h- ?! ?0 j" G" W$ b与吕公堂隔河相望的“慈云寺”也应该有些建筑保存下来了。
  F7 I8 Y8 ^5 o# I" N谢谢先生提供宝贵资料。 北京 1900年  1900.  Plan de Pékin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2 b+ g7 t/ ~4 `9 M
发表于 2015-11-10 18: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枫影斜渡 发表于 2015-11-5 22:48: j# X+ c4 m0 Q2 q
关于太清宫在清末民初已不见建筑存在,在1900年拍摄的照片中还能见到太清宫山门左右的旗杆石。: {1 K3 N2 Y; h8 l3 X
你提到《 ...
4 r% X/ W: H' Y3 T3 r
书中只收录了太清宫的一通碑,即《开创太清宫碑》。拓片及誊录的碑身细文见下图1-4。
& I: K1 K# p. r# q7 ~! |, m. J
) l% E2 H' {; e7 B9 }) G: X& ^+ _# S图1
+ i/ B/ _( H7 f' p. I, A( x7 L& o b0.JPG
- _0 F, _- F3 T, ~8 ]0 k: v# D" {. N' k% d+ g
图2
" {4 ]- Z* y7 N' a; T& }. b b1.JPG   
, n4 i; v" w$ P9 }& W  v( D( ?
. `) K! N, R$ O* r+ ~: E图30 Q* m' l: Q/ V, {, @
b2.JPG   + ~# Z+ }$ b) J/ ]+ M8 R+ w
5 `1 ?0 ^( T* O; `& j
图4
5 B% g( E, r6 z/ E# [ b3.JPG   
% I7 y  U5 s1 q. p+ N
2 @/ u) X  f$ T  \再贴上三张“永安宫”(吕公堂)的照片。: r# L# p7 E+ \

1 W2 I9 i8 g0 _1 v1 ?/ i全景
' t' k1 p. E$ ~. B9 x9 Q1 | l0.JPG   * M! n1 z0 e/ `' K! C
6 a& E9 t8 l7 m7 s& Z6 s" d2 ~
山门
7 K% P4 S" @4 D- ~ l1.JPG   ; Z7 J- ~) T: q- R% q

; m, t1 F& r2 L, c1 z内景
+ ~% f, P: a3 C l2.JPG
8 Z$ l. j6 I* e5 Q4 Z; A9 D5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 02:29 , Processed in 1.208457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