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6-2 16: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善若水 发表于 2019-6-1 23:33
! q4 Z) u( }  v, }. r! k掌柜的帮助我,终于可以上网了,又见tantou的文章,真是生活得记述,难能可贵。
4 w" a0 l2 S% v# Z我刚从陕西、山西自驾游回 ...

) F6 g; s: e& X  J"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要改良、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9-6-2 16: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9-6-2 16:10 编辑 9 B5 b. p% R* B$ `, u% |1 g
‘’‘’‘’‘’‘’‘’‘’‘’‘
发表于 2019-6-2 21: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P$ {  E/ F& d
1 p! j  O* o& |! k

/ Q' d* B7 v  x0 i: J  n: }, T3 r' _8 g) _3 ]8 C/ G% \* n7 p
6 m  F! A! E) s) u# e0 C
2090【念书】
& F' i: b4 M$ \& P  B: N0 q* }( a8 U  q给老妈念书《兴凯湖的记忆》。当故事听吧,四五十年前发生的事。
! n. u" P' [7 V一部集体的回忆录,基本的要求是真实,不定调子,将个人印象最深的写下来,你最愿意写的,从离开家乡开始,到重返城市煞尾。百多人动笔,写就132篇,25万字。主编厚爱,将我在几年前网上的文字搜罗编辑为五篇,长短不一,长的篇目包括十段八段,六七千字。0 a5 ^% F/ F7 \9 [- E
给老妈念书,当然先念我写的这部分。一天念一篇,连续念了三次。夹叙夹议。头一篇“望远桥畔”第二篇“战天斗地”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都讲到了,听完这篇老妈说你们那时候受苦了,你讲的这些我们都不知道。老妈那个阶段也在农村,五七干校,河南那个地方条件差,但干活没有出那么大的力,老弱病残还是受到照顾,菜园子种个菜,食堂帮个厨,干校也没有经营盈利的要求。
: Q' C4 b* y8 t& K) I少年离家,书信来往,我们这边大体都是报喜不报忧,那时还有在艰苦环境中锻炼的自我要求。家长那边来信也是鼓励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的话语。家长一辈人,多数都有过农村的生活经验,想象的出农民的生活,孩子到农村去出力受累也很正常。
: U# O5 n5 V; G8 y我说皮肉之苦还是有的,五冬六夏干不完的农活。好在年轻力壮,多累的活,睡一宿就缓过来了。再说连队的伙食还是不错的,吃饱吃好还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相比知青的群体我们的生活条件不差。连队还有那么多姑娘呢,男女都一样的年代,都一样顶下来了,并没觉得有多难。对于城市的知青心灵的磨难是最难耐的。岁月蹉跎,心有不甘,未来的不确定,何去何从。三年五年,还有十年八年的,越是后期的,无奈的坚守者才有这刻骨铭心的经历。
2 \4 g- I6 B, l5 c& h老妈揉着眼睛,像是淌泪了。我说我这还有高兴的事呢,也有“快乐时光”。六七十年代普遍匮乏的年代,兴凯湖“鱼米之乡”主副食供应比许多城市还好呢。“辽老大”时候“陈三两”我们这敞开了吃,好多没吃过的飞禽走兽,还都是那个时候吃进嘴的,等我给你接着念。3 `- G/ u9 y1 A- v, I* D& T

/ K2 p6 @  \1 B! M7 Z5 m( s2 ~# ?5 y9 Z# B. T# N, \! A! u0 x
发表于 2019-6-2 21: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602_213030_resized.jpg 1 P7 \* n/ M' [( v6 L
发表于 2019-6-3 15: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3 u) |1 w* x" l- u& ?3 W% ^. m0 _( t" ?
/ K  ]% D0 W  Y/ t7 S0 L
2091【点评】$ m! A) r! ^3 w3 Q
接着念。我写的第五篇就不念了,记述的是几位兴凯湖人,老职工,轻描淡写浮光掠影,给认识的人提个头,了解、理解他们吗,他们的苦衷,我不过略知皮毛。
4 P  t0 }$ b' X! J- q/ m" O作者当中老妈认识的好几位。念一篇老赵写的吧,知道人,再了解事,故事就能生动些。还是在校时,我们下乡前,那时的小赵就来过我家,他是老妈认识的第一位我的中学同学。十多年前,我带上老妈还到过老赵的家,那次是参观阜内大街的帝王庙,老赵此时在庙里行走、打工,领上我们导游一圈。几年前老妈眼睛还看得见时,老赵过来串门,带着瓜菜。人是说走就走了。老赵连句话都没留下。% y5 h+ y3 j( g' f1 p" A$ S& L
老赵的回忆录写的是自己“挨批”的事。人脾气不好,经常抗上,在边地时没少挨领导批,排长、连长、团长都批他,马副团长批他时,差点把他捆起来,后来关禁闭,监督劳动。峰回路转,小赵后进变先进,出席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还入团。
* d# Z" K9 p5 X7 J* w% }* N' E谁知道哪块云彩上落雨。好些事也是几十年后才知道的。老赵说不出的细节,另有我们的王副指导员一一道来,时间地点过程结局。王的一篇回忆录在前“一次意外断送大学梦”说的是小赵在礼堂大会上与团长怒目相对,会后连党支部会上,同为知青的王副指导员仗义执言,发言说及你团长不该骂知青兔崽子,更不该发号施令要把人捆起来,都是人民内部矛盾……。这话捅了马蜂窝,王副指导员被免职、拿下、调离。人生由此发生逆转,天津过来的知青们比我们小北京多上了好几年学,入党、提干,进步快,那时连级才归于干部系列,能干还能说,表决心、争先进,事事干在前面。小赵要是不惹是生非在前,后面的一切就不会发生……。偶发事件,人生本该是另一幅模样。) E8 X1 m; `+ v$ u
我对这一事件一无所知,不知王副指导员调离的原因和她的去向。看到日期的定位,想起来了,那年的九十月份我在京休探亲假呢。
5 R# O6 L; ^2 F! {5 D老妈说这样的干部好,耿直,也吃亏呀。小赵就是人粗一点,也知道知恩图报,你们指导员走了,他又送铁锹又送镰刀的
% i! n6 [: l* O7 g! d9 q& ~- L& b
: h; [* K: s& }. x2 x7 h
2 k2 _8 l& F, c! `7 v8 \/ T
发表于 2019-6-3 15: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我5月10日专程从陕西佳县赶到山西兴县蔡家崖,在同学带领下(原兴县组织部副部长),参观了位于牛宅的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这个司令部占用了牛友兰家的全部院落,由贺龙为首的八路军120师使用,为延安所需的粮食、药品、弹药、军饷起到筹集、运输作用。特别是在牛友兰捐赠的2.3万大洋和150石粮食等,筹建了西北农民银行,牛家是为革命做了巨大的贡献。) U9 O* h8 R8 u! P9 h# G( ^' n
IMG_20190510_105243_副本.jpg
IMG_20190510_095751_副本.jpg
IMG_20190510_095426_副本.jpg
IMG_20190510_092029_副本.jpg
IMG_20190510_092048_副本.jpg
IMG_20190510_095948_副本.jpg
发表于 2019-6-4 10: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R& W; Y. \* _  g; _) C; x

0 g3 |% O: K2 I1 S( n! X

" k! m* O! j' Y# i& P                                 
8 K) v" [/ I2 j% S2092【一代又一代】# t5 B# A% A3 x- V, |) v3 k
老善山西一行,还去了趟兴县的牛家大院,发上来片子,可小牛们大概是不往这瞅了。3 Z9 t, J( C# {( m  O3 p) Q
中国地面以上的历史遗址之最要数山西省,从南往北多少好看的东西。南头的关帝庙,中部的五台山,北面的云冈石窟……,在人文遗址方面,从宗教传说到民居大院,我到过山西好多趟,还报团旅游过,南北贯通走过几次,知名的旅游点去过的不足一半。光是大院子,我也仅去过两三家,乔家的、王家的都在交通干线上。老善这次造访了牛家大院,我也早有耳闻,小牛介绍过。
3 j  g8 u( o+ N2 Z* E! ?- e' E: U牛家的后人远近好几支,后来落户在北京。前两天的六一节,二十多位同学还在牛家院子再次聚会,这支为兴县牛家大院主人的嫡亲后人,说来比起老家的院落,北京的这处只是个小院子了。$ w$ K7 ^* ?6 U9 E  b, C
山西牛家的人大概善于理财经营买房置地,牛家的另一支,也是我的一位同学,他的祖辈在京的房产有一百多处,大大小小的院落,抗美援朝那年,留下了两三处,其他的全部捐了出去。前者民族危亡之际牛家大院捐给了八路军,后者百废待兴时捐给了新政府。可叹的是,前者的牛爷爷,后者的牛奶奶,都没能善终,好人有好报吗?不一定。, y. O2 g/ G1 u
早年看过《吕梁英雄传》,约十年前到过一次吕梁地区,山区、多雾,待了几天赶上好几天雾。当地人带着我看了一段老城墙,远的地方没去,那里离兴县不远,和当地的同事聊起牛家大院,当地人都知道,抗战时期的八路军120师驻地,已经开辟为省内红色旅游点之一,这多少告慰于后人5 `9 d3 `( v9 x1 w+ o" ^( n
我们这代人六七十年代小说读的最多,红色经典看了不少,英雄气概,一往无前,历史远不止是风光。战时、平时,其残酷和诡异,不是后来的读者、观众所能窥见的。好在过往的历史在被层层披露中,当事人还在,还说的清楚,记录在案。, U' Z: ~) Q0 S/ o% C4 ~
早年的大家望族,如今又传了两代,从牛友兰老先生那算该到了第五代。老善那跟老牛家的第四代合影留念。牛家繁荣昌盛了,但老辈的情怀不知还在不在。
- S+ p( E6 ^0 c/ M1 Y0 R
/ s# v3 U* ^2 Y  ~! k, ?
  i9 ?( _7 I" d4 e1 l
发表于 2019-6-5 15: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P; J& `* P, [
2093【修车】
3 ^% m% W" t7 {1 V% J) U7 {车子好长时间不骑了,去年底骑行过一次,打足了气,隔天再骑时,后胎没气了,不是气门芯的毛病就是内胎漏气,那以后再没骑,一放半年。想着该到湖里游泳了,没车子过去可不方便。车棚内推出车,往钢院的修车铺去。也不知道那位河南人开的铺子还在不在,老没去他那了。门口问保安,保安指路:往北去,往左手拐就是。看来还在。
+ m0 i# ~% z/ q# P8 ?1 \路边的小摊,老地方,总有二十年了,我那车子的零部件多数都在他这换的,除了大梁三脚架,其他都换过,车子的内胎换过好几次。这车子一个月也就骑上一回,车子的内胎一直使不住,质量大不如前。这次跟他商量商量,能不能换条没有内胎,不用打气的轮胎。现在满大街“共享单车”多数都是那种无内胎的,虽然骑行起来有点沉重,但咱也骑不了多远,以后少了修理充气的麻烦。& l6 D& ?8 n/ j& j
修车师傅不在,看摊的是他的媳妇。我问起有没有无内胎的轮胎。告诉没有。我又问修车的人呢?没在,一会儿就回来。  你能修吗,我这后轮胎漏气。  修不了,不会。  啥时候回来呀,有钟点吗?    得半小时,他一点半下班,一点四十肯定回来。  怎么他还不务正业,又找了份第二职业?  可不,在人家那里搞保洁,单在这修车,都养活不了自己,现在什么不涨价呀,要不是为了孩子在这上学,我们也不干了,东面那家就不干了,回老家了。
1 u( ^* y4 z' E7 c8 v1 J3 z/ Q我自己动手拧下气门芯上的螺丝帽,晃了晃,气门芯像是粘在了上面拔不下来。算了,再给它充上气,看它还漏不漏。又来了位修车的,也是自行车。得,我也别等了,车子放这,先到市场上采购。半个多小时转回来,师傅那刚接了一单大活,拆箱安装一辆电动车,摆了一地的零部件。电池刚给装完。我问车主,厂家应该给装啊。车主说是网上买的,明天才能上门安装,家住在五楼,没电梯,只能自己装了放在楼下车棚里。; V7 Q. w8 r3 \. Y* o% Q
师傅像是手生,毕竟不是熟悉的自行车,比比划划,看样子怎么也得一小时装上就不错。摸了摸车胎,这都一小时了,还鼓鼓的,也许就是缺气呢。先不修了,偏腿上车,先回了。
& f4 T! P7 I9 h
& U/ q2 R1 h- t' n6 V* P" j6 ~2 i* M6 i- `
1 v9 }8 T7 ^9 V
2094【Shen  zi 】2 \. T! k; w& C8 U# [  c! w$ J' D
我说我中午要去修自行车去,老妈说起旧时的交通工具,Shen zi,说小时候坐过一次,跟大姐,挺美的,上面挺宽敞。Shen zi 哪两个字?不知道。描述如下:两匹骡子一前一后,背上架着平底上面圆弧的棚子,前后两个人挥着鞭子赶骡子。骡子车?不是,没有轮子。
' v/ h6 l) V* J0 T1 d* \这可以在网上查查。有这个读音的,跟交通工具,骑乘都没关系。想起个词“骖乘”跟马有关,马跟骡子也有关系。查下来还是对不上。
( n! k$ P4 `* a8 X; m( f6 _# C$ DShen zi 没有。翻翻字典试试,小的没有,大的辞海,好多年没翻了,拍怕上面的尘土。边旁部首马子边的看了大部分,还是无果。好多词语,特别是方言词语,字典、词典都不收,或者根本就是有音无字的。还是上网,键入“骡车”俩字。出来一串的文字和图片,骡子拉的车都是带轱辘的,老式的,新妆锦绣的,如今不少地方还在跑着骡车,网上一并连骡子的出身、杂交优势都呈现了。% @( Q- [6 i2 T9 N& [; z% \3 j
骡车不是Shen  zi 。还有什么?键入“古代的交通工具”,又是一大串,更没谱了。
& A) z: A; `5 b( H/ j- i7 o5 O没有轱辘的交通工具,那不是轿子吗。我说你这Shen zi 娶媳妇用的吗?不是,娶媳妇坐轿子,回门坐Shen zi ,“回九”那也得有钱的坐,没钱的坐骡子车。轿子人抬的,人能抬。骡子也能抬。键入“骡轿”试试。老妈说小时候常见Shen zi,也是有点钱的人才坐,后来长大了,见不着这东西,在其他地方也没见过。大了之后那就是三十年代的事了,日本人过来了,老旧的交通工具消失了。
+ `: Z8 |" T3 B: Q" @: N骡轿搜索到了,图文并茂,原文给老妈念了一遍:骡轿就是用两头骡子驾驮的一种轿子。在轿子的的前后各有一头骡子驮着轿杆,轿杆固定在骡背鞍子上。轿夫则跟着轿子边走边赶着骡子。骡轿比一般的人抬轿子在空间上要大点,里面可以坐两到三个人,坐在轿子里面可随意躺卧,适合长途旅行。老妈听了说,就是这东西,我们那不这么叫。
/ v- Y* q9 w. _' I( I( V( ]; x0 Z6 u再看,骡轿由来已久,汉代就有。近代的庚子年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就坐的骡轿,日行百里。至民国初年,现代交通工具取代了骡轿。据说边远的地方存续的时间更长些。我是没见着过。
0 M0 N8 l( C$ A( A8 ^
  F2 d& e8 I, h9 \) d& m1 r
! N3 K; _, X) k& W2 c2 @+ n
发表于 2019-6-5 15: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f8fbed0281a4021a7f11c6d8945ee86.jpeg
发表于 2019-6-6 10: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f" _2 W2 W" k5 d3 m8 k) f; v% \; T, g/ i7 W; q& J3 u; Q
8 Y6 S" t! T! e7 y3 k

& y5 b1 ?. i$ |- Q/ ~  K
% I; \1 w9 P5 s  q  z: ]
2095【首班车】
8 f; Z% ?; q% J: P) m这几天连续在家值班,从早到晚。家里的,正确的说法是家政服务员回了山东老家,儿子高考,当妈的理应回去帮衬几天,还别回去晚了,提前一周吧,三天高考,考生的焦虑在这之前,好吃好喝休息好放松好,家长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孩子的事比老人的事重要,又是一辈子的大事,孩子的事母亲的作用无可替代。老人吗,自家的儿女同样可以伺候。
2 z. y6 ?- G9 A: h天亮即起。现在起早一点也不困难,天亮的早,不到五点就亮了。亮了就起身,出门时过了5点半。想这今天别到晚了,老爸那又逢生理周期,现在有些药真灵,服用后24至28小时就能见效,如有误差也不会多过俩小时。
! _( K# }- D1 @5点45来到马甸桥西公交车站。站台上空无一人。我这是来早了?一想还真是,没这么早来公交站的,除了赶过早班地铁。看看车牌子的首班车的时间,201路、101路、695路,这三趟车都可以坐,首班发车时间早的在5点20,晚的5点40.可那都是总站发车,来到这个位置都好几十站了,再看发车的总站,来广营、广顺南大街、时代庄园,还都是我没去过的地方,城市太大,曲曲折折地绕过来。估算距离和时间,695路5点20发车,离这不到20站,它应该是快到了。& ~! f' e4 U& u7 d6 }
5点钟的街景路况是宽松、悠闲的,主路车不多,跑得快,往来公交不少了,315路过来了,可惜这一站不停,不一会儿又一趟315驶过。昌平过来的315路发车时间早,我应该到马甸北坐这一路就对了。又长了经验,乘车这么多年,想想起早的时候不多,就没有赶首班车的概念,到老了才实践了一次,也算吃一堑长一智。* z2 D+ `; C6 z. r7 C
等着吧。6点08分695路进站。早上畅通时段,它48分钟才跑过来。上了车才看出来,这首发车就没想往快了跑,慢慢悠悠,这个时段乘客少,待我大钟寺下车时,才有半车厢人。平日里坐这趟车可以到终点动物园下车然后往北穿行公园。今天不行,公园开门时间大概不会早于7点的,下回得问清楚。
" O5 d" _1 R0 w等94路。这里距离它的总站有六七站,这个时段不堵车,还是要等,94路车少,发车的间隔长。就是六点发首车,这会也该到了。来了,上次询问,是首班车吗?“四班车。”
4 W' ?; B4 @& l- U& e
9 h9 U% x3 ~8 i8 H1 x

7 X/ L7 i) h$ o* B8 t2096【指路】
* t* {! C! v" _6 o, T5 p# w车行慢悠悠,我这翻动着手机。一条新信息出现“在北三环双秀公园哪个门集合呀?”这是单位退休人员事务群中的。今天是单位春游的日子,目的地延庆的世博园。这位刘姓的是谁呀,新加入退休人员的队伍,不认识。这位也不认识路,大概是到了公园门口还在问哪个门,三环路边上的呗,绕行接送的班车唯一的通道。我想了想,这个公园一共两个门,坐北朝南,路边的该是东门,朝着太阳。为这位新人指点迷津,写入两个字:东门。发送。瞬间回复过来了:谢谢。一分欣慰时,大钟寺车站到了,下车。
8 t8 \$ K; G2 k' u: a再看到手机微信时已经8点了。群里又增加了数条信息“不是双秀公园北门吗?”“是北门。”我这一下惊了。北门?再想,北三环是东西走向的,公园贴在路南,可不就是北门吗。
; o1 ~6 V4 c# O, w+ S% n2 E指错了路,这可怎么办呀。这个时段,人已经都上了车,车子也该上了高速。不会把事给耽误了吧。想想也不是一个人在这个点等车,这位老刘应该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位置和认知,公园的东门是条窄窄的单行线,容不得这种几十人的大轿车通行。
/ K9 g4 E" I0 R6 ]" _一早的一分欣慰荡然无存,让人心惊的还有其次,这处家门口的公园,每年进出几次,也多次在大门口等待单位的班车,竟然搞不清准确的方位,指北说东。是不是老痴的先兆?" N: ?1 ~" D( M" u3 \& }
据说老糊涂的初期表现是方向感缺失,转向,找不回家。老爸就是如此,楼上的吴叔叔几次跟我说这事,把我迷途的老爸从海洋馆领回来。人的能力逐步衰退,会有些里程碑,这大概也应该算作一件,值得警惕,在上次往上海的高铁上因为身份证,我“骑驴找驴”之后,又一次标志性事件。
5 T. m2 A  X$ H/ l# x警惕又怎么样。有招吗。吃核桃补脑吗,揉脚心健脑吗,偏方多,大概照着做的人不少,有多大效果?多少会有些心里的安慰。岁数不饶人,老人社会脑残的越来越多,看人家举止异常,反观自己,要是一一记录下来,也是劣迹斑斑。
" K3 _8 _& ]' N2 X2 c' I, r6 {- `老刘到底上没上车呀?晚间才见分晓,他(她)对组织者鸣谢来着。' F. Q+ @' I# Y

: a/ F5 ?* b3 _/ }
* ~6 L/ C( \5 e; r) i" m5 c7 g- B8 T
发表于 2019-6-7 11: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l" T7 M* Z- q5 i6 m3 e' i' }! @7 c
$ s1 v! ?( h" I! X/ H; J

$ j, f) u7 b0 K5 s# r+ x3 [. V; o* O/ F

- Y2 y3 n% p1 Y: J2097【祝福】
  v0 b+ E8 W8 i) a3 ~端午节吃粽子。微信上满是粽子,划龙舟,喜气洋洋祈福的,还有提前好几天就往上发片子,深情款款一番美意。. c% d( {1 ?1 A; {) q6 w9 B
都是谁的祝福,是该领情的。看下来少说有三分之一的何许人也?不具真名,化名。像是阿猫、阿狗、阿福的在上面,谁是谁呀。笔名、绰号、匿名都是由来已久,说黑旋风、及时雨都知道是哪位好汉,在论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大名鼎鼎。自己生成的网名符号,户口本、身份证上没这一号,想让他人辨识、记住可是不容易。就算是一个群里的人,你问问群主这几十、百十号人都是谁,大名是什么,未必说得上来。小群还好十位八位,熟人,烧成灰都认识的那种,又常常聊着。但群往往不是这么纯粹和精干,先来后到,人越来越多,假如我是半途才入群的新人,看过去一半人都戴着面具,还好意思让先人们一一自我介绍,不会的。你猜去吧,那得就足够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判断力,大概多数人就算了,娱乐、闲聊、发文,爱谁谁吧。有些人多势众的大群,网名看着看着,去年好像还知道这是哪位,到了今年觉得恍惚了。
9 D4 i) n" O& Y/ [) v3 ~今天看着节日的祝福,好奇了一次,看看我们这个小群内都是些什么人。都是发小、知根知底的,会不会出现陌生面孔,辨不出的网名。
& W) p: y- Y" n$ A实名制不错,一目了然,多数人。其二,拼音或英文字母,如果是全拼还好,要是姓名的首字母,就增加了难度。CUI 是崔同学,班里就一位姓崔。Cindy也属于实名制,入乡随俗,人家身份证上大概就这么写的。 还有以小名为网名的,这个也好,对知根底的人到不费事。阿猫阿狗的网名,但配发的本人的近照,这也算界面友好型的命名。5 w$ Z1 x3 @, E6 O; X( S
有几个猜不出来的。SMC 是谁,家住东城。4 ?3 f! l1 l( f4 T: _6 n' t
“随意”是谁,配发的照片是几棵椰子树,所在地区;三亚。3 ^8 o0 P/ N/ \: w
“小靓靓”是谁,阿狗的照片,所在地区:布里斯班。我以为知道是谁,异国他乡看孙子那位。结果后来又出现个XBB。小靓靓就没了位置。; E  f& @" I3 q0 @5 h: M
“都市”地区:安哥拉。对这位是一头雾水。
% S$ m  `0 Z: f“英雄”?丹麦?前面的有位“英雄联盟”有相片为证,这二位怕是同一位吧。
$ s7 b" |$ K' @& k+ X7 z+ I* J( b" q礼多人不怪。甭管谁了,祝福都是美意。吃了吗,粽子。! j! P9 d7 O4 {: b
) ~' V# F; N; u; ^2 Y; D; ?
+ R1 ]6 L+ i& V3 T
发表于 2019-6-7 17: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w4 M; {0 |, B1 ^, h: y

" `* j+ a: b3 a  n+ O/ Y) b$ _! c' |

2 f* b! u1 a5 l& t6 H8 A2 \; ~; k+ Z
% \6 E. m- v) A5 p$ }  D
2098【惦记】5 [/ f0 R# c- Y8 ^3 D  }2 ?
老妈问我:你三姨有消息吗?我说:有啊,前些日子我小姨跟她通过电话,后来又跟你这视频来着,说三姨都挺好的,在养老院里跳舞唱歌做游戏,画画,你知道的。老妈说:这些天有新消息吗?她怎么不给我来个电话?我说:三姨耳朵不好,听不清楚,得过年才给你打呢。老妈说:不是,这不是你三姨的行事风格。她闺女来这看我,回去得跟她妈说,我还给她带了点心过去,这要在过去会马上给我打电话过来,点心好吃啊……,不会是她那里有什么事吧。
9 F2 Z; b/ a4 I3 x  y$ P. l1 _老妈两三次提起这事,又说端午过了,要是还不来电话,咱们就给她打过去。打电话多方便呀,干吗还等明天。我去翻电话本子,没见着养老院的电话。妈说小朱知道,可她回山东老家了。得,我给三姨闺女发个信息,先拿到联系方式再说,别不是像老妈说的真有点什么事吧。' E* T) o% t& @2 _
一会儿,电话号码过来了,再一会儿座机的电话铃响了。三姨的声音,好大的声。赶紧问好,再回答这边也都好,我说我听得见,很清楚。三姨那说自己听不大清楚,你要说得慢点……。等等,我把妈扶过来。慢点慢点,不着急。2 ]9 D! i; {2 i# W/ z$ N6 C1 }, _! A
坐稳当了,说吧。: Y2 z- [& v9 O
你好吗?我好……。你好吗?好着呐……。
- R& K) R, ?: `7 C9 A0 K' Z你在哪里呐?老妈开问。这是关键性话语,对方没有应答,没听清楚吧。我附身下去对着话筒大声重复了一遍。8 P& |0 N- G% s! r8 ^
我在养老院呢,都挺好的。& a* y6 n5 I4 J; r! z6 H, Y
今天端午节,吃粽子了吗?三姨又没回答,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您那吃了吗,我复述一遍。# D  a: p% u: X3 k: B2 L4 D0 d$ T) w
吃了,吃了,早上每人两个……。, h" b: c1 j7 ^7 R, s3 i+ C
孩子们过来了吗?今天哪个孩子过来的?5 {( X. M. k& g
没过来,他们都是星期天来,今天不来……。; C. }8 I. Z- D& W# Y
老姐俩聊着吧,我那灶上点着火呢,过去看看。3 t9 f* g% y# H0 G7 K; y
转回来,问候在继续,小辈的,孙子辈的。  v" R% N9 G: k; X8 v: \. |
你家老大比过去会说话了,跟我这话也多了,现在不回去了挺好,她说要陪陪老头儿。
2 y& _+ v/ V- M- y$ Z/ T6 e2 Q+ L话说到这,出了茬口。三姨那接上孙辈的事,家里都好 (孙辈的)二毛结了,大毛
# T9 A5 m" u, {. p. ^3 ^) m大毛那还没有呢 都快四十了,现在的孩子都无所谓,结不结婚的
4 U) x. u$ H; G( V- M老妈那继续发问:你多大了,多大岁数了?* c" V6 B# p* L# Z2 a/ S( G8 z( |
92了,我数大龙的。
" f9 b8 h) L" M- j% f不错你属大龙的。我都快一百了,比咱爹妈,比……,都超过了他们。
4 V  o0 z. m9 `) O; X好事呀,咱家有长寿基因。我们赶上了好日子的尾巴,可得好好过,多活几年啊。$ j6 v& b7 ]3 M" V4 G9 {0 q' D
明年,老五她们要回来给我过生日,回来就回来吧,她们回来趟不容易。& W: Q% D; @; q; i1 L
我也过去,明年。说到这又岔开了,三姨那说起……。
- F8 i5 |/ \, U) ?$ X, E姐,你们讲话的录音传给小妹,她都传给我了,骡轿 Shenzi,挺有意思的。0 f6 k1 \2 k5 o0 `

( }( C  K' G5 S0 Q- j5 \

* M: a! o+ R6 }  R老姐俩通话过了15分钟,扯着脖子喊,够累的。打住吧。我接过电话,三姨啊,明年见啊,北京欢迎您。4 j+ |# ?# d, j1 D

( c, a: ~+ S* g. s  P% c' m  s/ j  J6 t$ h- K
发表于 2019-6-9 10: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j9 c$ ^! g) S* d" c
0 {$ [& v( l  L7 A

- A$ W0 m4 L4 w: F0 R: X7 G8 v/ g  {3 ^

0 a* j$ a4 M! S2099【属龙的】
" U# V7 d) o3 ^5 R我三姨是属龙的。我也是属龙的,三姨比我大两轮。这回记住了她老人家的高寿。以往老妈跟我叨念过,说是三姨小她七八岁,老人说虚岁,我听着也不实。老年人的计数两套系统,阴历 阳历,习惯了早年的阴历,后来又改为新历,有时两套混着说,我们打小就是新历,对于虚岁,是虚一岁还是虚两岁也没兴趣搞清楚。老妈电话里问及三姨的岁数也不是真忘记了,自己姊妹的生日记得牢牢的。
/ c3 M) R) x% F. c* A以属相来确定对方的年纪有方便之处。现在问及年龄问题,回答者有时是模糊的,并不是有意为之,年龄在我们这代人不算隐私,而是个人的习惯。我的生日在阳历的年末,转过年来,在被问及多大岁数了,我会答以上一年度的十足年龄,要是下半年问及这个,我会叠加上一岁作答,快满新的一个周年了。好像是更符合事实。  . S* w7 x/ y9 f' B4 U
看着岁数差不多的同辈人有时论起大小,你要问岁数能与标准的周岁相差一岁两岁,要是问属什么的,一句属龙的,妥了,同龄人。现在还有背诵一通身份证号码为证的,别看数码多,现在的人,尤其年轻人,大多都能记下来,常常用到。2 O( M8 P+ g# S) Z
幼时困惑的问题之一是被问到几岁了,年年要长的,对过年有印象,热热闹闹,过年就长一岁吗,没有这个概念,不时被大人告知自己的年龄岁数。也有被问到属相的时候。属龙。大龙小龙?又疑惑了。龙还有大小,我是小孩,那就是小龙。要不我去年是小龙,过了新年,我该是大龙了。大人有时给以解惑,幼童也听不明白。7 ~  D4 l7 h- j# o% ?
龙是什么东西,画上 壁上 动画片里的东西,瑞兽祥物。十二属相中不知为何仅此一位超凡脱俗的,神龙见首不见尾,世间没有的东西,被人涂抹的神气活现捧为至高无上的位置。神仙皇帝四海的龙王。人们趋之若鹜,登龙门,望子成龙,自己成不了龙,望子成龙,本就是虚幻的东西。龙生九子,哪一个也不是龙,各位都认识,缩小版的一溜卧在庙堂大殿的飞檐上。虚幻好梦想,人需要精神的愉悦,上天入地。
4 V/ K) o% l" g( b" P# Q
5 E: B' M+ ?' Y8 l5 {; d) Z5 p. ~8 _6 v% X7 @2 v8 N5 {
发表于 2019-6-10 08: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0605_141811_resized.jpg
% p* v, P" h' {0 D7 \
发表于 2019-6-10 08: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F3 K  ]: `9 F- o5 h+ Z7 M
2 k& w/ r8 M! Q+ T

( L$ s! t' H4 y( @% b% `$ `* m
" A. I" o5 ^; V

9 A0 \* P# {, G  ]) k2100【机器人】& g2 Z" M5 E& m8 E8 R
老爸单位又增加了一项敬老服务项目,为80岁以上老人家庭每周提供一小时的免费服务。去年开始的餐饮服务我们受益不浅,解决了很大的问题,要不每天的吃食费事不说,还要操心,天天要吃饭,不知今天吃什么。现在好了,这一份餐饮,要是两位老人吃,可以吃上两顿,自己再炒上一个菜,一家子都够吃。有食堂在,不操这心了,老人们的烦恼事减轻了。2 G% E/ G8 a% C! p8 Z
中午楼下打饭时,管理人员再次通知下午的上门时间。我问除了打扫卫生,能做饭吗?能,你准备好食材,因为参加培训,上周没有上门,这次是两个小时。想想还是不行,两点就来做晚饭,太早了,还是卫生吧。
' t. P2 B. t2 K3 y9 v/ _, }' }两点敲响了门。这是第二次上门,听说上次来是擦的玻璃,还携带着个机器人。这回也让我开开眼,上次前阳台的玻璃擦了一半,这回接着擦。% K. x0 M: u9 Y$ q6 }. q7 V6 @' p( q
工作人员是位女士,从包包里掏出个小物件,擦玻璃的机器人,长方形,约莫16开一部中型字典大小,背板之上两个圆盘,接电之后放置在玻璃上,圆盘转起来,这是带有真空吸附功能的两个擦拭盘,在玻璃上下移动,一两分钟的工夫一块玻璃擦拭干净,美中不足的是玻璃的四个角无法触及,另需要人工找补。工人关闭供电,把机器取下挪至另一块玻璃上,再一轮的操作。/ O4 S0 v0 b* Q% p" L& A
看下来这小机器与人工比较优势不明显,工人主要用它擦拭外部的玻璃,减少了人工外挂的风险,但四个角的问题无法解决。小机器的坠落风险还在,万一临时停电,这种情况不能完全排除,吸附功能瞬间丧失,机器就会坠地,为此,小机器也有一根保险绳连着。# g6 N4 d+ I' m
工人擦拭玻璃的内面时还完全是传统办法,外面还在转着,这里面三下五除二擦干净了,过会儿还要拿下小机器,探身外面找补四角,这机器省力不省工。真要是好使,摩天大楼的蜘蛛人就不必弄险了。大块的玻璃幕墙更有利于机械作业,为什么不使用呢。看来还是不经济。工人说这个机器人两千多块。
! p! [4 G, K) m8 f$ ?8 o  U一个小时,剩余的十几块玻璃擦亮了。擦地吧,好几天没擦地。清扫阳台和大厅里的地面,再干一小时的。机器人歇了。) k' _0 |. V! r; z. z
次日填写了“家庭派出劳务意见表”,在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栏中自然是勾上满意二字。白吃馒头还嫌面黑,不带的。
& a) V) x. a2 S: f
/ r+ ~5 s- a5 G+ x8 U% i1 s
* z- n5 d8 [+ E6 l6 T

$ ?+ {) T% ^) V1 T1 |3 v5 [
. ?# D# R  _3 }- A' d) [, T
2101【AI】
3 p2 h+ g6 E& M) q5 a; v又是一年麦子黄。北三环边农科院的麦子地黄熟了。+ u* q! \4 y4 L0 V. |* I
我体会农人的辛苦是从拔麦子开始的。中学时学农、支农来到昌平县山脚下的亭子庄公社(大队)。后来就是上山下乡,北疆一望无际的麦田,好的年景机械化作业,有时也要挥舞镰刀上阵,长长的麦垄,酸痛的腰,头顶灼热的日头。记得梁晓声的作品改编为电视剧《今夜有暴风雪》,其中有一割麦的场景,主人公累得挥起镰刀砍向自己的腿。现实中镰刀伤人常有发生,但罕有自残的,人被累昏了头,理智丧失,作品并非失真的场景,过来人感同身受。
, P' B3 Z/ D8 b; Q; C若干年后弃农进城,不再汗滴禾下土。农人的影子挥之不去,春种秋收还在心头。《麦客》八十年代在哪部文学期刊上发表,不记得作者是谁。麦客,自古以来的一个季节性职业,受雇于农家,一年一度这个群体,背上铺盖卷,自南向北一路收割麦子,东家西家,关东平原。华北大地。以数十天的辛劳,挣得全家半年的嚼谷。5 e" H$ ^3 n4 k7 v4 {* P3 k3 i6 Q+ j
到了上世纪末,这个群体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新时代的麦客,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大部队跨区域作业,追随着黄熟的麦子席卷半个中国。
- ~, F& T* d+ r  m) {  U, w  [这个时节还要想起农地里的麦子,龙口夺粮,还有很多人在争分夺秒,丰收的喜悦和辛劳。
% u+ @( l' V9 F网上视频,麦客们升级换代。在山东省济宁一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新奇的是驾驶室内居然没有人。 “无人驾驶收割机启动,自动合上主离合器,自动加大油门,割台自动下降。” “这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是首次在国内的麦收中运用,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准定位,自动路径规划和无人驾驶行走。”“作业前设定好割幅、耕作面积等参数后,导航系统便引导农机进入自动作业模式,用户摁下遥控器启动开关后,收割机便按照事先设定好的作业模式以及作业轨道进行自动作业,行距误差不超过4厘米。”
* ], @5 u' d( t8 Z8 l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农业。不是农业缺人手吗,多老弱病残。农机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可农机手依然辛苦,无人驾驶技术实现有望使他们解脱,再有一代人的工夫。
/ m/ D7 g0 w; x( m; f& [6 J+ A9 @8 r; o8 [8 ~
- Z, p4 e) v5 Y7 I' r
发表于 2019-6-10 09: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近
发表于 2019-6-11 08: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f5 z# ?: i0 V. ?. h% {
2 F( G. C# {' b* e. p2 _- T! i9 j' X. G

3 b0 m" ?. }! w' z+ G% ?% }& y/ W1 u
2 l+ S7 r7 R1 b% C5 D  ?0 ^
2102【不种了】: _) Q1 n8 h; k$ E6 Z  S
端午时,我说起天气预报下周雨水多。老妈问起老家下雨了吗?上次通电话,老家人说起今年天旱,播种和生长期都没下雨,麦子肯定要减产。点个视频问问。瞬间沟通上,堂妹说预报今天有大雨,可到现在一点要下的样子都没有。我问开始割麦了吗?还没有,快了,要是真下场大雨,机器就没法下地了。我说你们村今年不用着急了,地不种了。
& d3 r0 R) b% ?) t. d堂妹家的地今年交了,交给村里。开春时就说过,村子正处于“天鹅湖自然保护区”这些年退耕并增加有关设施征用了一些农地。堂妹家的地离着村子近没被征用,但“口粮田”被征用的农户至少还要保留少许的菜地。这种情况下,堂妹家的土地交给了村里,整块的粮田划分为若干小块,分配给失地的村民,每口人1分地。堂妹家得到的补偿款是每年每亩900元。这1800元的收入够老两口买粮买油的。
: C; H! `2 v- v7 I老家地皮紧,农业户口人均才一亩承包地,不包括房前屋后的园地(即自留地),一分、二分的不等,多用于种菜自食。堂妹家的两亩地每年两季,麦子、花生、玉米轮种,农忙、农闲,出力不少,还是要看着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刮风下雨,牵动人心。耕地、播种、收割环节都是包出去,能省 许多气力,但种地就更不挣钱了,好处是吃新粮、新油。村里的农家大体都是这么干的,这个时段种麦子的都已经联系好有收割机的农户或专业公司,就候着适时开镰。1 A- g3 x- s4 v* Y# K! s. h: P* R
老一辈支撑着种植业,小辈的外出打工挣钱,不少年青人都进城落户了。现在堂妹老两口也都往70去了,眼瞅着就干不动了。有人收地最好,分红或是补偿款,能有份稳定的收入就成。我这次才问明白,村里这次上交土地的就四户,也是因为这块地位置好,种菜方便。大多数村民地还要自己种,谁让你没有运气成为食利者。
4 d4 G% C7 v4 B  i堂妹那还惦记着下雨的事。自己不种了,其他人还在种,同姓的人不少,左邻右舍一块儿打麻将的,成熟的庄稼万一毁在地里收不上来多可惜呀。只要是农民就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尽管好多人家都不想种了。
( R0 V" L8 {! D' c5 `1 [) V2 F' b- f+ R
" z, V* ?" o' U- [
发表于 2019-6-12 10: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O; D# O8 W3 K4 Q2 k

; o; d" q, p; Y& L  t* W: I. R1 Q6 L  D6 E) G7 A$ l

. k, K# [( z: q9 {2103【饺子】. P) p, ^  R. F6 s# T& w
看到张大春书中的一段,说及早年在台湾读书就学孔老夫子的趣事。孔老夫子,孔德成一口山东曲阜话,头半个学期,班里的同学除了大春没人听得懂,孔夫子每登讲台危然肃坐,也不跟学生交流,一气讲下去,所言不外梳理章句、说解文字。这一次教授《礼记》: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意思是:周天子祭祀土神、谷神用牛牲,诸侯祭祀则用猪牲、羊牲。老夫子说到此时忽然咂巴咂巴嘴,像是自言自语嘟囔了一句:羊肉饺子拌什么馅儿啊?全班没人听得懂,大春听懂了,故意用书挡住脸,大喊一声:胡萝卜。老夫子错愕,怎么还会有家乡话在此应答,左顾右盼不得要领。2 ~$ D3 `" J; L9 A4 y" L+ a
在书中,大春接着说到我们山东人吃饺子一共就三种馅料:猪肉韭菜、牛肉白菜、羊肉胡萝卜——而且颠倒错乱不得,这就是规矩。
) T! C0 @1 R9 m# }3 `+ K" R3 V) E以上这段念给老妈听,问:有这个规矩吗?& c0 x5 q! o' U/ }
妈说:羊肉胡萝卜不错,但家里早年吃饺子主要是猪肉白菜,有韭菜那就高级了,过年吧 ,还是白菜时候多。牛肉饺子家里不吃,在*叔家吃过一次,不记得配的什么馅儿。我们那管牛肉叫“欧”肉。管牛叫“欧”,养牛的少,用来耕地、拉车,舍不得吃,除非老牛。奶牛?没听说谁家喝牛奶,小孩子母乳不够喝糊糊,跟浆糊似的。
5 ?" b  V+ P! C% U. m我说:牛是主要劳动力,还靠着它呢。山东内地养牛的多。张大春是济南人,他说的是内地人的风俗和规矩。咱老家靠海吃海,有鲅鱼馅儿饺子,大对虾也可以入馅儿。
% Q1 H7 B, ?8 S9 |8 _; n5 k妈说:没有,季节不对,过年哪有大对虾呀。到“清明”前才有“少子虾”也就对虾的一半大小,洄游过来“少子”的(产卵)。老家还常吃素馅饺子,白菜,炼过油的猪油渣子剁碎,虾米皮,素馅饺子。7 S( g. q2 ]3 F) y6 b
网上查询张大春资料:华语小说家,山东济南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辅大中文系讲师、News98电台主持人。曾获时报文学奖……。著有《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大唐李白》等。' t  E# i" p: R- G
2019年1月13日,张大春的《见字如来》新书首发式在北京朗园虞社演艺空间举行。
' L+ {( S8 _/ i; _3 C1 x4 _8 O+ O
8 ?! S# |" f7 Q$ h) l+ \4 C8 S' K3 l; p0 _9 t3 d/ l$ I
发表于 2019-6-13 1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I1 K/ p0 o( ]% j

  L! d. z1 O" o
: x* _, _+ V5 o; P* M9 J- f
9 G" F1 h; h7 N4 o- h7 f
3 A7 F0 s1 Q/ q- f: f
2104【聊天】3 ]: Q* ?1 I) M0 T* M; L0 O* l8 c
看护父母吃喝拉撒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陪伴,聊天。
  ]8 t; Z* P- G7 u" X; M( u高龄的老人出不了门,大概也不愿意出去,诸多不便。电话沟通也越来越难了,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脑袋清楚的或许耳朵不灵,鸡鸭说话常有的,电话里大声喊还是不畅,电话也就不愿意打了。老妈后来是听广播,几年过后,现在也不听了,听不清楚,也说得太快。说话对象只家里的这几位。参与不了小辈之间的谈话,得专门一对一的说,靠近了,大声点,慢慢说。说点报上、电视里的新闻,到楼下拿趟饭,听来的家长里短街坊四邻,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出来,老人那里应答就没白说。# x$ s) b! v; `6 f7 Q- k1 G" b
枯坐在沙发上,老爸就是如此,已不大能沟通了,给个小手绢能叠好一会儿,这两天给个小药盒子来回地摆弄。桌子垫不能放桌子上,总被误认为是什么食物要用嘴去辨别,跟小孩子一样,这点还不如小孩子,小孩子尝试一次两次就能明白过来。手工活动玩腻了,坐着坐着仰下就睡。这几天给他计时,白日睡觉的时间与清醒的时间不相上下。
( O' L/ F( _. y0 A+ K老妈还好,坐着自我保健按摩,这也是点活动,点对点的穴位按摩,说是按摩后舒服,再就是梳头,用篦子,二十分钟、半小时,八成的头发都在呢。有时阔而大之,篦子在脸颊上、下巴上划拉。自己舒服就行。
( M5 `" p) f( ?3 ]& X凡事用则进,不用则废。老妈好多字都不会写了,经常问我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我说这不奇怪,不写字又不能看书,陌生字会越来越多。现在好多明眼人,让电脑搞的也是提笔忘字。我告知偏旁部首,横七竖八,说不清楚就在老妈的手掌上划拉。好多都是姓氏,她脑子里想着张三李四。也有些字是戏词里的。默默地哼上一段。( @8 w& T5 v" l, a
到目前为止,老妈很少有坐着就睡着的时候,不是手动着就是脑子里转着,在做自我保健。人老了,说来还得靠自己,靠别人靠不住的,越靠越傻。$ f" ]: u* m! a! n/ r2 e
每天都要说点什么,我说不重要,让老妈说是主要目的,说古忆旧。脑子活动,推迟衰老。要不现在怎么有陪聊业务呢,据说已经有陪聊的机器人。我们将来有指望了。9 k# L( `, x0 ~# j4 J/ F7 W1 A* P/ O

- C- S1 t& z( J% f: v; I
4 D! T# y; n' p! C5 @. b7 r# A" z( |
$ i; C0 y& |6 H) z9 o
  C4 U6 N2 {! r6 F5 ]; H
# v% R7 y" w4 D- `
$ A; O# c. L0 k# e9 w  f/ T
2105【多子年代】! U0 h0 M7 [" u# n6 e5 P9 C3 a
今天老妈发起聊了一段“五十年代孩子多”历数一段老院子里家家户户的小孩子。这两年跟我唠叨过她同事的名字,跟她年龄相仿的那拨人,好几十位。大概主要为的是头脑体操。这又说起了小孩子。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那批孩子,我们院子里有好几十个。院里朱家的孩子最多,七八个还是更多。金家的四个、中院两个张家的两男一女、两女一男,只是把张家的小妹菊平说成菊红。杨家也三个,有个姑娘比你们小,老二叫新民。里院东厢的张家是两男两女,不大跟你们玩。我说他们家小四“怀林”还行,我常去他们家,他上面的哥姐都太大了,大学生,玩不到一起。里院还有王老师仨闺女。老妈没说到里院的“大宝”那是程家的独苗。
' H/ F9 s& o. M, x( Z妈又说起了石家的四个孩子。这我记不住了,他们大概是五十年代末搬走了。老妈说是东面的邻居,他家一大间、两小间,家里人口多,房子就分得多。那时家家都在屋前廊子下做饭,他家廊子下地面宽敞,就让出一块地方让你姥姥放东西。他们家常常乱成一锅粥,大人喊小孩哭,家里的小四比你弟弟还小,没奶吃,你姥姥把你弟弟吃剩下的鸡蛋羹喂给他家小四儿……。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问这家人姓“石”还是姓“史”呀?老妈说:姓“时”时间的时,时继芳。嘴不好,发表不同意见,在东交民巷上班时,他梗梗着脖子说:我就不同意把右派都弄东北去,那东北不就成了右派王国了吗。他都被批评了还不服气,祸从口出,后来听说给弄东北了。我从外面回来后,就没见他们,换来了虞妈妈家,大小五个孩子。
+ K7 x0 K) c% Z) ~西边的邻居姓郑,有三个孩子,小三跟你弟弟差不多大,有次把你弟弟推倒了,磕破了牙,还去到对面胡同毛家湾的平安医院,大夫说小朋友不哭,没大事,上点药。那一家子后来不知道去哪了,我回来时,边上就住进了张家,三个孩子。
3 S2 v# O) ~; B, {9 W1 e6 u( i- f老妈没说全,还有夏家的两个,顾家的仨。( C1 X2 U1 y) ]
聊天的内容用手机录下来,给我小姨转过去。下午小姨微信留言: 那正是"王大妈要和平",孩子多多益善的时代。你妈情绪,精神很好,记忆尤其好。"采访"她,真好。
( |) E( I9 u& @" w1 m; m: l
9 L  r7 U8 J1 H" F. E' s
) l/ I3 Q; e8 |% r- f
发表于 2019-6-14 11: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n6 S# o6 o; g
2 H, c5 m0 J: o! Z! S
4 N) J  x; A$ J

! `9 m* |( D8 U; m1 D

; e- P! M% K0 j2106【水中】8 A/ ?5 {- {! [3 l6 M
预报的雷阵雨没见,有点闷。往后湖,今年的开湖之游。' C9 m( v$ _# N) S- ]0 U* I. }; e
施工一年,北岸竣工,岸边的方砖铺地拆掉,铺上柏油,城市设施升级,为了老人化社会,减少磕磕碰碰,骑车也不再颠簸。岸边增添了栏杆,让钓鱼的人不大爽。二期工程开始,湖心岛被围了起来,还有南岸也拦住了,对岸没人。
8 g$ n. O5 h- y8 G) o3 u岸边游人,光着,游完上岸的。这里被封闭了一年多,原来的临建,游人自建的遮阳避雨棚子、沙发座椅都不见了,人呢,除了一位面熟的,换了一拨新人。9 F# a1 o( q. n7 {  N- K
好几天没落雨,看着水挺清凉,说是上午放了水,有水流,现在没有。8 u8 U4 M) A1 g9 p- @9 `
下水,清凉。水透亮,夕阳残照,还能看到水下一米多,西边望去,河道水面一团团的草芽冒了尖,不是有快艇在绕行湖面、河道,怎么还会存留水草,想想也是好久没见着快艇。5 |3 N8 P1 c" j1 @$ K3 U
凉爽,浑身的燥热荡然无存,舒坦,慢慢往前游,穿过石拱桥。身下条条缕缕,若即若离,是水草潜伏下方,浮起身子,避开它们,别羁绊了腿脚带来麻烦。草尖尚未露出水面,并无大碍。记得十多年前在团城湖游水,水草密实,人游过如同从草滩上爬过。没什么大了不得的。
" r, K$ P: v6 @' _  Q桥基上立着只夜鹭,半尺多高,一动不动盯着水面,是只丑陋的“落汤鸡”,像是刚从水中挣扎出来,披头散发羽毛缠绕在一起。不打搅它觅食,轻轻地划过。
1 d4 ?% W& j6 K% f. y南向的湖面阔大些,没人,一眼望到头,没人。怎么会没人呢?南岸临水一线被封闭了起来,要下水的,只能往北岸这边。今天的时候有点晚,快八点了,游水的人都撤了。也好,独享一湖水。怎么船也不过来了,只西南角泊着一条暗色的,那些个金碧辉煌的大船,七八条呢,这里是它们的锚地。皇家码头再造。
' y# S8 S3 R7 e" Q; k东岸边有人钓鱼,数人数竿,往年的盛况不在。不是悲悯之心滋长,是季节没到,还没到乘凉的时候。水里可是有鱼,不时有小鱼跃起,打破水面的宁静,那夜鹭在岸也不会走眼,眼巴巴不离不弃。我游回来了,停在它的对面。盯着它看,它目不转睛,目中无人,心无旁骛。像是一只新鸟,性子有点急,鸟喙不时地迅速闪出,戳向水面,不见有收获,它扭转了身子,亮出白色的颈部,像是伸了个懒腰,又恢复到常态。
; f/ D5 G. Z5 k, V# Y8 z. ~* U% `它等得了,我等不了。
; c: N: E+ H0 Z3 \/ w3 l) E
% f" i9 i5 y+ R8 n
. r1 |: g  x0 B7 M& u
发表于 2019-6-14 19: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u9 H' W" C/ A% f& D! M2 T4 _7 a8 O1 q* N' E
8 p  X+ e) j7 ]# z. j
" R9 F2 Q: F+ X
% R7 o+ t/ [1 s* w0 ]
2107【高天】
7 f8 Y$ t9 _* e3 b2 ]* b比较几十年前,现在游水的条件差了不少,主要是自然水域的水质越来越差,人均占有的淡水量下降,那几条清流留待人们饮用吧。退而求其次,城市里人工堆砌无数的小池子,满足人们好水的天性。水池子大多建在地下,终年暗无天日,告别了阳光、清风 水流。前面抬头对着人家的屁股,后面要留神别蹬踏了旁人……。6 _2 z! h, \3 ^$ p* R4 m* d

. N7 w. E; k" p" J! ~
# {: i- U* Y  {. R! j
仰在水面,看天、看月亮、看飞燕。8 c% E5 q7 T4 z; V. e
燕子的阵容小了,飞在高处。城市在长高,它们的习性在变化,水畔的那座酒店,绿色的大屋顶飞檐斗拱,没能吸引它们流连,大概徒有其表,没有燕子们的可乘之隙。它们像是毁了巢穴的流浪者,四散得飞来飞去,围着展览馆的尖塔转了几圈,直接窜上了高天,几十只燕子抖搂着翅膀,飞得凌乱,一会儿又散开了,看不到踪影。且慢,它们又转回来了。像是散漫,也是成群裹挟在一起,眼下的大片绿地,植物群落,飞禽走兽,觅食活动的场所,飞虫在哪,就去哪。听不到燕子吱吱的叫声,太过高远。
9 d0 G2 _7 X' g0 l& F1 ^1 E倦鸟归林了,有排着队伍的大鸟从头顶飞过,缓缓扇着翅膀。看不出它们的模样和色调,都是暗黑色的。过路的,往远处去了。零散的,走单的多,急着归巢,向动物园的绿地扎下去。一个个辨不清,更叫不出名字。东头的楼群上方无声无息升起一盘鸽子
8 S, L& J$ j8 j. g$ H8 e/ i8 t" @半个月亮,大半个明亮的月亮挂在上方。仰在水面时,觉得它比刚来时更丰满些,更亮了些。没有云彩遮蔽,泛着金色的余晖,西边的太阳尚未落山,见不着山也见不着太阳,那一抹金色在头顶上呢。缓缓地往回游,仰游。想起“月亮走,我也走”的曲子。月亮又走了起来。好久没有你走、我走了。我停下来,它也停下来。水中的行走,另一种感觉,像是月亮的移动速度更快些,快速地在天际游走,比人要快。稳住了身子,它那也纹丝不动。脚下踢动,走起来,月亮比我走得快。一平如水,身下枕着水,安详、宁静,全无障碍和羁绊,在滑动中,它在天上,我在下面,是我跟着你走,还是你在跟着我,只那一瞬的不即不离。美妙的瞬间。瞬间的恍惚,万籁俱寂。一切又消失了,我还是我,还在人间。
8 r+ X1 D8 d( g7 q0 k$ J" Y天色暗下来。
# F2 D  b+ d$ K* B3 c6 R9 b- ~$ Y! Y8 E: H) Q' Y' }8 l
4 x0 O1 g) }+ s8 m1 D6 s% D2 w1 N
发表于 2019-6-15 1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E$ ?2 Y* E. E9 X2 `: p

4 @1 K0 r+ T" [' d* _) ^7 I' `2 ~( P

; T4 r0 `/ e# ^* j+ R
+ @. ~% [# W. Z( _5 N' x

8 K2 ~' F2 A  F, {& q2108【鹅蛋】; O3 G, k: k% x* v9 i1 p6 e
小朱回来了。陪考十多天,用不了这么长时间,是捎带着把牙给看了,她们聊城那诊所便宜。
0 y) ]( g7 n4 J1 [& @进门拎着个纸箱子,垫着麦草,埋着鸡蛋、鹅蛋,都是自己家里养的。( L; f+ I6 V" u* R6 G2 J
鹅蛋够大个,养了几只鹅?  两只。; }5 q: K) B' Y1 Z% k4 }* M5 b
能隔一天下个蛋吗?在家十天,两只一共下了八个蛋,养鹅费事,吃得多,我们家圈起一块地,在里面散养,还有八只母鸡,母鸡能养个两三年,下蛋多。开春后又孵出一窝小的,十多只,小公鸡开始打鸣了,再大点就宰了。我们那养鸡的都养鹅,说是黄鼠狼踩着鹅粪就脚软。不是混养在一起,中间隔着道铁网,黄鼠狼见着大鹅就不往过来。一物降一物吧。5 c$ M( V$ A" [% q: w0 q
家里的麦子收了吗?  收完了,家里其他人种的都是大蒜,就我弟弟种了三亩麦子。都是请人家机器收的。
9 n! @  \% J) i' k3 H; v; D" \你们那小麦亩产能多少斤?  少的一千,好些的一千二三百斤。
. W2 k4 I7 M8 y( E. n+ @* B现在麦子收购什么价?  一块一吧,一块一毛二,好的一块一毛五,不一定,主要是根据麦子的干湿情况,干些的就贵些。; B, g) z$ E2 M$ d$ b/ A6 |
怎么没晒干了就装袋子卖了?  我们那现在麦子都不进场院,收割机割了脱粒,就有人在那等着收。在地头由收割机直接卸到收购人的车上。收走后他们晾晒、烘干再卖给粮库。6 a% z8 i$ {  ^
以往听说过有卖青苗的,大户盘剥的一种方式。现在农业发展了,种地也专业化。小麦种植的各个环节被分解、分工,各干各的,各挣一份钱,地主们主要是谋划,种什么,几时种,选择良种,田间管理,收获时间的把握,其它的包出去。, {( u% l6 [0 J' `( Y$ ?8 @" c& _
我问:外包机器收一亩麦子,连收割带脱粒要多少钱?  六十元,年年都长,去年是五十元一亩。
! `+ j+ k3 |8 C4 e8 V- p- m五十多斤麦子是人家的了。   还不止,翻地播种都请人家带着机械过来。  y7 p" ?' L) s5 M
我说:那也合算,麦子长得好,壮劳力割一天也就一亩多。现在一个工多少钱,六十块钱,管吃管喝也雇不来人。还是合算多了。   现在机器在前面收,倒出麦粒后面就拿钱,省了好多事。连麦秸都不用收,收割的同时,麦秸被粉碎扬撒在地里,接上就翻地播种秋玉米,玉米也已经种完了。
. C6 B" s9 P: U9 e, T& h; Z- ]- a麦秸还田,那你们做饭烧什么。  我们那烧蒜杆子蒜叶子。这次回家帮家里归置大蒜,留下蒜头,蒜杆子留下烧火。
; H( }4 p3 r0 }, R4 m' v编大蒜辫子吗? 不编,那太费工,直接把大蒜头切下来卖,每亩地能收一千多元。7 _7 }  c! o9 r4 M2 ]3 G
跟种麦子收入差不多?  还是种蒜收入多,前面还拔一次蒜苗呢,今年蒜苗两块多一斤,能挣几千。但种大蒜费工,拔蒜苗全是手工,收大蒜头,机器给你翻了地,还得人到地里拾去。' w. M0 K! K2 f% _& O1 n
# d8 d6 _( j8 W4 L% W- [# E6 i3 ?+ w
8 r& |7 S& w2 V$ E* E: q: \* {

, k5 d& m- c& p! L0 z

* c$ v2 P$ `( B' J; g% w$ f2 P2109【高考】$ D/ l9 u& J! S5 G; Q
孩子考得怎么样?   一般。数学考得不好,太难了,同学都觉得难,说好几道题都没见过,觉得好像还不如平时发挥得好呢。) Q: T/ m# k; j- Y
大家都觉得难,也就正常了,你难他也难,你的相对成绩还是一样的,高考吗,就是选拔考试,要考出个三六九等,好因材施教。' S6 h0 N4 m# n; x% K
高考前孩子在家放松几天,做点好吃的?  没有。孩子一直在学校住着,孩子是住校生。考试前抽签决定考场,考试当天都没见着孩子的面。家长只能在考场的外面,只有走读的学生考完后可以跟上家长回家,住校生直接用大车拉回学校。回校也不再讲课,让学生吃好、睡好。
  ?& }( `2 n3 Y0 P2 t0 M  }' I见不着自己家的孩子,也用不着给考生送饭,那你们还去考场外面干吗?  老师说也得让学生们知道,家长们支持,都在考场外面给大家加油呢。考场外面围着的人挺多的,家长多,还有就是是办班的学校,发传单的,咨询上学的事。! Y, m7 _8 `+ H! y$ {
考了两天,第三天在校办理有关手续,照毕业照片。第三天才回家。书都扔了,终于放松了。( I' n9 ]# {% ~" B# ^( ^
书都扔了?不留几本?  要留也没留下几本,铺盖卷都卷回家了。; H4 q, Y* M7 `: e- p8 Y: Y3 H9 `
从初三开始这孩子就从北京八中转学回了老家上中学,户口不在北京,上小学、中学都可以,但高考不行,得回原籍参加考试。北京和老家的课本不一样,高考试卷也可能不一样。北京的学校教学质量好,老家的学校管理严格,学习压力大,于是回去后就进入寄宿制学校,苦读四年。很少有休假,除了春节多休几天,校内上课,校外参加各种班,起早带晚,这么些年,终于解放了。我是没赶上,要是赶上了,也该把书扔到天上去。
) g; ^6 U4 z7 C& Z0 r没跟着回来,在家干什么呢?   事可多了,同学串门,打游戏,还聚餐,跟老师聚餐。- h9 a# Z' u  F! c+ |2 m: P
是谢师宴吧,老师们不容易,学生们远走高飞,老师们又回到原点,再一个轮回。  Q3 |4 ^! T& l- \" B# E. A
是同学们出钱请老师吧。   不知道。这几天在学校社会实践呢,给老师们发传单,不挣钱,在人家培训学校课外补习,学了好几年现在帮着学校发传单呢,小广告。 应该应该。1 T. R  C% q( J/ q. s
孩子自测能考个多少分呀?  大概五百二三吧。他们学校考上北大清华的,每年总有两三个吧,得六百多分。这次山东的卷子和北京的一样。. M, `6 {6 J0 H0 K: a
24日公布考分,28日填报完高考志愿。4 \/ f0 n: y$ R, c2 I" {' A( D6 j
' a( t5 M8 h% I$ k
; _  M0 f# |7 B  ^) t
发表于 2019-6-15 13: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mmexport1560567576536.jpg 7 e6 N+ C0 _* g, J+ Y1 [
发表于 2019-6-16 19: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x7 p- U5 S$ W& K

( j" y; y9 \/ e1 B7 K0 C9 o, j- }+ t

" I* W, B( ^! i# q) w( C- }3 U+ ?8 g1 `5 i0 f2 f1 h

4 S! F- j# y6 t3 F# L& e
' y8 A' s4 [. _" w
" e$ H* q+ C: A3 O. {$ ]) E- \" s5 ^
2110【两年】
" m5 ?' o) }, D  i8 f" P: x$ |" c3 Q明天一早要用车,想着有半个月没动车了,总得把玻璃擦干净。打开车门,插进钥匙,没动静,表盘不亮,拧动钥匙,车子打不着火了。这是电瓶没电,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给保险公司95518打电话告知情况,申请接电业务。半小时,救援车过来,分分钟完成了接电,发动机转了起来。服务人员告知,需要四十分钟连续充电,如果能充上电,明天使用大概就没问题,要是不行,只能再次接电启动后直接开修理厂。
5 K0 L9 k, [8 k7 c6 ]$ R表盘上一个圆圆的亮点,也不知是不是充电的标志,反正一直亮着。四十五分钟后关闭发动机,停了一会儿,让它歇歇。二次点火发动,听得到电瓶的部位丝丝缕缕的打火声,表盘也亮了,车灯也能打着,就是发动机不能启动。二次、三次发动。发动机没有动静,连丝丝缕缕的声音都消失了。9 M6 H" \/ O5 Z# ^) Q! j, B
车子用不上了,改变行程。次日八点多钟,又打过去电话。救援电话转接过来,还是昨天那位小伙,“还在老地方啊?”“对”“你过来吧,我五分钟就到。”1 ^: m* D/ c' W* @7 V2 m. v) \
昨天晚上没看清模样,今天见着是比小伙岁数要大些的汉子,昨天就不愿意多说一句话,说是不懂,就管接电,我要是都知道,人家4S店干什么去。今天的话就更省了,他站在车前,递过来手机,我接过,朝着他为人车拍照,单子上我签上名。他打开机盖、接电,我启动发动机。走起来,北面的4S店,进厂修理。
1 l7 r/ |5 ~3 K, Z5 d小李接车。先过来看车,说是没电了,昨天的电没充进去,要换电瓶。回到办公室看了网上的修车记录,上一次大修是在2014年。小李说你这车好多部件都该修、该换、该保养的都没做。我说那你就看着办,反正每年年检都没问题,再说我这车每年才跑上三四千公里 。不在你开多少公里,应该是一年做次保养,发动机的皮带、水泵三件该换了。他也没打开机盖就做出判断,而且还说,万一出了问题,发动机损失就得上万元,另外滤芯、机油都得换……。三千三百元的报价。; ]2 N0 I2 M& z9 a0 x. _
对了我这右侧前门打不开了,雨刷子不好使了……。换锁另外一千多。
/ m* Y8 ~. \  F3 T2 [我提起电瓶才换了两年,也是在你这里换的。小李说,电瓶就是两年的期限,你这电瓶是2017年换的。我说起前一个电瓶,原装的,用了十年才更新,怎么这质量越来越差?小李说不可能用十年。我说怎么不可能。小李说,就不跟你抬杠了,你现在车子跑得少,也不利于电瓶充电。
* v6 z6 l: ~9 M9 c9 Y7 q5 R我说你给我用的电瓶是原厂的产品吗?小李说没错,大众的品牌,同一型号,就保两年。我又问车锁呢?车锁就保一年,一年内故障免费保修。
/ U$ X* N7 T$ L2 ?- B* A
) [8 N5 {* m2 b( Q, d% T6 `/ s9 v. e/ [/ q) V
发表于 2019-6-16 20: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tiantou 于 2019-6-22 09:17 编辑 : {2 o4 C" R6 d0 E
' C2 ^! }* P  A4 E2 v. Z1 P

) U7 v$ F/ h. F" D2 F
/ D$ n8 F  B; g8 a& K, H" Z

: g7 }( _7 v6 @& ?$ `' O

: D* b4 N8 y) A7 u
' e+ A4 m$ v) n2 c* ~! |

. p- ~' _  R& \2 d2111【体验】
4 K8 V2 d+ I! A下午又接了4S店小李电话,说是雨刷的电机坏了,我说没坏,上一次下雨时我还用过,就是刷的不干净,转起来没问题。那边又说是喷洒玻璃液的电机坏了。我说大概是没有玻璃液了吧。对方说有。我说那你看着修吧。
2 k; q/ J9 ?/ X# u1 D* {6 O$ x修车跟看病差不多,消费者弱势,还不如病人呢,病人自己总有个感觉,能说明白,是开了刀是抓了药,手拿把攥。车子哪有毛病?除非它撂挑子不干了。小毛病大修,有时候修没修都不好说,你不能看着他修。人家现在有些饭店搞明厨,是让消费者放心,至少可以看在眼里。修车这事,让我第四天来取,人家的修理车间大概也是闲人免进,谢绝参观。
  E8 C6 u( c& F6 f# s主要是人不大令人放心。别看它墙上挂着资质牌子和一片的锦旗,并不是信誉的证明。去年我车子的后视镜出了问题。验车时那小伙转了一圈后跟我说,你这车的轮胎该换了。我怼了他一句,我这车胎刚换了两三年,跑了不到一万公里,你什么眼神呀。小伙尴尬得无语了。: ?: Q& ]' P' E# ^* w: \9 M: k; ?. _
所以大店不一定就保险,想找个长期可信赖的客服人员不容易, 车龄长了,跟人老了跑医院的次数多了,每次来,都是陌生面孔,我这次挨个屋子往里看,没有面熟的,小李这屋虚位以待,告诉我这才上岗两年。9 X& h* M% f3 i
说来这台十多年的老车,又不是什么高档车,街边的修车小店也能打理。但不是就近吗, 4S店买的车、日常保养一条龙服务,也是习惯了。街边小店我也打过一次交道,底盘撞了漏油,只能就近修理,好处是立等可取,据说价格明显便宜。但质量呢,同一故障,修了两次。要是更换备件,搞的明白吗,给车子换上什么件?要命的事。+ g0 \% {+ u: C+ H6 O
少开点车,政府号召市民,为了多一份蓝天不是。少开了车,电瓶不干。我就不理解了八七年出厂的车子,电瓶可以用上十年,而十年之后的电瓶才工作两年就报销了。哪说理去。0 G' F+ O# H0 Y
! \* w/ W6 l2 a0 ^4 D, x% W# z

# T' [, ~  Q$ f  B# L体验之二。95518客服电话快捷,服务到位。委托提供劳务的救援公司响应及时,头天傍晚半小时到位,第二天上午只用了五分钟。话虽然少了点,把电接上就行。# D/ l5 v# S, }# b1 V& d
9 D, C2 }  ^3 ]0 a' \

7 b! R4 ~8 U4 X! j. A" Y* E
发表于 2019-6-18 08: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Z, J! C/ i" |% j+ ]2 @7 R
5 q" h8 t& N. A  G0 a2 ?: n

/ [0 D% A+ {1 k$ g  X. \; H5 f& s3 n9 f& z0 w$ T
1 d/ c( B4 T$ ?( V, i
2012【6.18】* ?: @3 H4 B, F! C+ t
六月十八日。我们这拨去龙江边地的知青都不忘这个日子。1968年的这天,毛在上报的“关于建立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文件上写下两个字“照办”,是为“六一八批示”。那时候这也被称为“最高指示”迅疾落实,立竿见影。我们的人生走向由此确定下来。真是不知道哪块云彩上落雨。后来每到这个日子,都要纪念之,舞台有演出,食堂要加餐,连续好多年。世事变化,还不到八年,聚了又散了,兵团撤销。他老人家还在,散伙的事不劳老人家同意,他肯定是同意的。三个世界的划分,两个超级大国,拉一个打一个,得以自保,对面的陈兵百万,不再具有威胁意义,我这边就不要什么兵团建制,还是民办的大农场吧。
9 p& v, r* N4 ?- A7 Q2 m, b屯垦戌边,兵荒马乱从汉武帝到朱元璋都是防着北边过来的势力,移民、远征、扎下根来,占住地盘。那时的屯垦分军屯、民屯,后者是鼓励和优惠农民迁徙边地。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们这是最后一批的戍边屯垦人,估计不再会有后来者了,其中几十万来到北大荒。我们算是军屯还是民屯?军屯吧,被列入解放军序列,名头挺大“沈阳军区……”可只有营以上的领导才领章帽徽,几十年后的今天社区登记造册复转军人,没我们这拨人什么事。还是民屯,黄棉服狗皮帽子,来到边地没一年,其实就明白了我们自己的真实身份,吃着55斤的粮食定量,拿着一级农工的工资…… ! E+ X  G' {1 h0 o  a! K( j2 P8 b
时空转换,6.18多少年后,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载歌载舞纪念这个日子,展览馆剧场,黑土地歌舞团还有连台的大戏。谢幕了,老胳膊老腿再难舞动。翻页了, 6.18批示感召下的一代人颐养天年。半个世纪后,我们在沪上自娱自乐 ,延续着兵团、黑土地的情愫。
8 t  {9 j$ i+ `' `/ Q$ g2 }愁与乐,爱与恨,都成过往。时间化解了一切,人也接受了一切,都活在当下。当下都是过往的延续,今人承担着历史的遗产,一切的一切都肩负在身,前行。$ k2 e" G' q( D, [# ?4 I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思念在 。青春不在,不挡着你缅怀。
* z) [/ d. w# \9 L& I& _8 Y$ m* G% e# E) H$ U% O; Q" V

; \& a# T( ]% k; `: ~7 o) h
发表于 2019-6-18 17: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8 r9 y3 V: k4 Y5 `( ]! t5 u3 O' f" f1 i3 `/ [
& P( |9 ~4 n& b2 b+ V3 ]8 |

2 J4 ~5 Q! m: L/ |

0 T+ |* M. K, {$ }+ U. {2013【垫底了】
& _$ ~, G8 K1 u0 B爱屋及乌。不知是不是爱。
/ A' F2 s% C! V* O, u4 v2 Z* Z中国的广大地域,你会经常想到的是哪个省份?人的处境不同,据说早年外埠的孩子们经常想象的是北京,北京有座天安门。那时人们流动不易,现在不同了,除了少数几个特大城市,已经实现了公民迁徙的自由。我想更多的成年人经常念及的是老家,自己的原籍,生于斯长于斯。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来到城市的新老移民。
- n% ^5 I% K2 u/ F$ V迁徙的一代人和二代人感觉不一样。我算是二代,早年对老家的印象是模糊的,无从惦念,长在城市,所有的记忆来自身边。忆旧就是幼儿园、小学校。成年后,回到过老家,三天两日,看到了祖居,爷爷家的、姥姥家的,天鹅湖畔,老城北门里。也曾回到济南城,在大众电影院对面的街巷内穿行,打量和想象着那疑似我家的老居。
3 `  G( z* v7 C3 V毕竟是没有记忆,或者是时间太短。对老家的联想是淡淡的。我倒是常常想起龙江,曾度过好几年岁月的边地。对它比原籍家乡有更多的惦念。如若赶上晚间的的电视新闻联播后面的天气预报节目,播出了北京,接着就是龙江的天气。龙江挨着北京,看完了龙江或者东北就换台了。又不去旅行,看它们干吗。% @  K: M( i1 n8 y0 u3 w( G
+ {" P: k) a9 _6 m* R: B9 B
3 t' J1 v0 f) T- N
网上发布的一篇资料《各省市经济人口变迁史(2000--2018)》(图表附后): W5 f+ h. i& K) u& y& x
以各省区的GDP、常住人口、存款余额和财政收入四个指标增速排序得分为规则,排序最高的得1分,排序最低的得31分,分数即是排序,然后相加得总分,来看2000-2018年各省市的成绩单。西藏、宁夏和北京位列前三,靠前的较多是自治区、中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大省位居中间位置,它们仍是国家经济最重要的地区,而排名最后三名的是东北三省:吉林、辽宁和黑龙江。
1 w7 y4 [2 g# X$ F. F8 P进入新世纪,东北落后了。其中龙江垫底,四项指标中三项名列最后,第31,一项名列第30.5 n  g( b; V/ v- V" n
东北人气不旺,以至某些年份为人口的净流出。六七十年代,我们来了,我们又走了。老的走了,后来小一辈的也往外走,往南,往南面的大城市。, O, _0 c* P8 J0 j, Z4 w2 b$ F
需要加油的是东北地区。我们又能干什么,不知道。投资吗,我们是养老金持有者,买你东北的产品吗,直接消费的除了东北的农产品还有什么。7 P+ [: K6 K6 a" [
如果意念能有所助力,我们就祝它进步吧。% o& L( }5 K. p, p0 f- p; [! h
( }* f8 V3 E( I, s8 }* J, N

! Y; l5 A: h. \. i
发表于 2019-6-18 19: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mmexport1560837375587.jpg + h+ t) h5 `3 P% [: f
发表于 2019-6-19 15: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 c! p) q0 b: h: R' b/ H

2 h5 Z* T" \. K% U6 c: o
3 ^- H/ X0 p, u( O* p4 w# J( l

) m! r6 i9 h2 e* R& d. M# D
3 U- z: I  L5 T" c8 q6 f
5 @2 b9 q! r& e: ]0 V! P

' A- d4 g$ \+ E5 ]. `7 l8 e2014【归来】3 X3 ^0 f$ ^9 F" _. W0 y% z( C
老没见,又见归来。张艺谋导演的《归来》,这是部2014年的片子,这之后,张导还拍过什么片子吗?这五年的东西想不起来,觉得他自从导演了08年奥运会后,片子的产量就下来了,或者我这里孤陋寡闻。现在有共识的好片不多,有票房也可以是烂片,三两个月后就被丢在脑后。新一代导演成长起来,不如老一代的名气大,也是影片观众分层的结果,你不看的片子,有人看,新导演为新一代拍片,自有新的观众群。
% m: Q' N; h. W电影中男一号陈道明最近还演过什么片子了?电视剧不算。我也想不起来,在我这,他们一道归来了。
+ |0 o: n5 @: I8 N% p  M《归来》不错的片子,悲剧,多少年没有见到这类片子了,一悲到底,有催人泪下的场景。故事讲我们曾经过往中不堪的一面。五十到七十年代的背景和人物。5 S1 s& H- U# G2 X6 I: B, R
影片中,陆焉识右派后被送去劳改多年,在转场途中逃脱出来想与妻女一见,相见而不能,又过了多少年后,文革终结,个人平反,等他再次归来时,患病的妻子却已认不出丈夫,团圆却没有幸福,夫妻在永远的等待中一起变老。 女儿同样承受着上辈人的重负,芭蕾舞梦彻底破碎,背负着一生的自责,对父母。一个时代的受苦受难。后遗症的难以愈合。长一辈走了,下一辈的还在。- X" T% {; T4 ~  T
当代史,改朝换代,走马换将,新社会、新生活,一定有不相适宜的人群,生者的不适,抗争,接下来的磨难,是一生的葬送。反思这段历史,有伤痕文学。批判不一定要振臂高呼,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去体会社会的灾难,人性的扭曲。早年的《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终于又有了接续下来的《归来》。才四十年过去,年青一代已不知道反右、文革,只有教科书里的背诵。不知年青人看片能看出些什么来。再一辈的人呢?隔代人开始上学念书了。: n3 z" \. `+ z3 d
上一代人的悲剧,我们见识过,远的、近的。有些同龄人感同身受,或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万般的无奈。看影片中陆焉识的女儿回归家庭后的舞蹈场景令人动容。劫波渡尽,人已白了头。二十年,对谁都是最好的年华被耽误过去。
% O4 y( ^! E! Y. I- v想起边地兴凯湖劳改农场的太阳岗上又埋葬了多少孤魂 。
- U5 I- ~" p3 R1 N$ Y; q  U# l
' m: t* R: A% a2 L& P: X! z" l5 P! B- T3 M% N: Y; c. f- S. x9 J
发表于 2019-6-20 08: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b: e( d- l& L  {; l# g7 ?7 A
/ z( ~- o# S" t3 T# `% {
2015【另一路】- E+ }& ~/ h( a& ^' I! e- k& c+ ?5 g
《归来》是感情戏,内容简单,电影改编于小说《陆犯焉识》,据说所采用的篇章不过一成。陆犯的案由、在劳改农场的经历都忽略不计,要想探根求源的就去看小说。# H9 Q/ u  m: |+ y/ ~: ~  {
由于我在兴凯湖农场待过,这是劳改农场的底子,在土围子内住过,见识过黑棉袄们,所以对反映这些人的作品比较关注。可惜的是书写兴凯湖的篇章很少,书中或是网上不多的几篇,属于回忆录性质。跟管制有关系,这批人存世的不多了,今后也难以看到。: G+ f  s0 n8 B8 K0 N8 }0 L$ \
还是在八十年代中,看过张贤亮的《绿化树》,登载在《新华文摘》上,写的是劳改场子,没有亲身经历难以如此淋漓尽致地描写苦难和受难者的心理。我记得在办公室内三位同事还议论过那只“饥饿的大碗”老领导说,你看这家伙有多损,骂人都不带吐脏字的,可不能得罪知识分子……
0 P& q2 f% l% P3 p& T, h张活下来了,再创业,不断有作品问世,又在宁夏搞了个“西北影视城”。最有活力的一批人,证明给世人看。
; r4 U: B5 d( A* m8 w$ y  V“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七十岁那年,汪曾祺老先生写下这段话。老先生回顾了自己右派的缘起,不是1957年,而是后来的1958年“补课”,为了完成单位的指标,增补上来的。后来的际遇,没有去劳改农场,他们一批去了坝上的农科所“右派的遭遇各不相同,有幸有不幸。我这个右派算很幸运的,没受多少罪”他们的底细、案情并没有向所里的人公布“只说是毛主席叫我们下来锻炼锻炼的。因此我们并未受到歧视。”两年后小汪摘帽,暂无接受单位,继续在农科所,分配的工作是绘图,给马铃薯画像“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没有领导,不用开会,就我一个人,自己管自己。”农科所是国家的薯种基地,有上百个品种。先画枝叶,成熟后再画薯块,切开后画剖面图,画完后,薯块丢到火里烧烤,“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全国盖无第二人。”1962年初,小汪奉调回京任北京京剧团编剧。搞样板戏。《沙家浜》智斗一场至今脍炙人口,汪的手笔。老汪后,成了畅销书作家,写的尽是些老人旧事。
! Z3 ~2 o# V6 {4 f, u) ~人生又一路数。有人问及困难的日子怎么过来的。汪老说:随遇而安。) K2 W9 S# V, m* n. v3 @

( g& F1 h% C) l$ l9 X, @7 s: |! J
$ @8 @) m5 {! T8 Z8 N6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00:51 , Processed in 1.22854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