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9-6-13 1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0 |0 s1 u& C. V" E: M* O7 n0 j- O
$ S c( b) e3 a; q/ z% A
5 e+ W* a/ e" A0 j" \6 V+ }% Y, _: C& O2 q9 v& N% Y% B# {) h
3 G) \ \5 s7 y! ^5 j, q; _
2104【聊天】
+ g; C' F& ^" ? ^8 e看护父母吃喝拉撒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陪伴,聊天。
3 J5 D2 _4 _' Q: ^- n4 w5 e. N高龄的老人出不了门,大概也不愿意出去,诸多不便。电话沟通也越来越难了,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脑袋清楚的或许耳朵不灵,鸡鸭说话常有的,电话里大声喊还是不畅,电话也就不愿意打了。老妈后来是听广播,几年过后,现在也不听了,听不清楚,也说得太快。说话对象只家里的这几位。参与不了小辈之间的谈话,得专门一对一的说,靠近了,大声点,慢慢说。说点报上、电视里的新闻,到楼下拿趟饭,听来的家长里短街坊四邻,有一搭没一搭的。说出来,老人那里应答就没白说。
1 i/ L# j8 k9 d, ^/ Q. T枯坐在沙发上,老爸就是如此,已不大能沟通了,给个小手绢能叠好一会儿,这两天给个小药盒子来回地摆弄。桌子垫不能放桌子上,总被误认为是什么食物要用嘴去辨别,跟小孩子一样,这点还不如小孩子,小孩子尝试一次两次就能明白过来。手工活动玩腻了,坐着坐着仰下就睡。这几天给他计时,白日睡觉的时间与清醒的时间不相上下。0 I* j9 Q4 F6 R1 \
老妈还好,坐着自我保健按摩,这也是点活动,点对点的穴位按摩,说是按摩后舒服,再就是梳头,用篦子,二十分钟、半小时,八成的头发都在呢。有时阔而大之,篦子在脸颊上、下巴上划拉。自己舒服就行。
- D' C( W( V8 p0 J |凡事用则进,不用则废。老妈好多字都不会写了,经常问我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我说这不奇怪,不写字又不能看书,陌生字会越来越多。现在好多明眼人,让电脑搞的也是提笔忘字。我告知偏旁部首,横七竖八,说不清楚就在老妈的手掌上划拉。好多都是姓氏,她脑子里想着张三李四。也有些字是戏词里的。默默地哼上一段。. }& w8 k) P$ c
到目前为止,老妈很少有坐着就睡着的时候,不是手动着就是脑子里转着,在做自我保健。人老了,说来还得靠自己,靠别人靠不住的,越靠越傻。, p' c+ D7 p6 H( N
每天都要说点什么,我说不重要,让老妈说是主要目的,说古忆旧。脑子活动,推迟衰老。要不现在怎么有陪聊业务呢,据说已经有陪聊的机器人。我们将来有指望了。
$ l& F& @$ x4 |6 X; Q% H
1 T7 U, j# ]. P( \4 p: |' c6 M. W+ Z7 J+ R$ A. x! U8 {( I3 y! ~
6 j+ J, X; V( h1 @8 I+ z- e; |
& \4 e( F @6 C* a1 a) L3 I, Q% G" i3 F$ ?) `, f
; t. ~5 Z$ N0 B5 R0 C( z8 Y2105【多子年代】9 G1 B1 ~( d: H0 _/ `9 X* a
今天老妈发起聊了一段“五十年代孩子多”历数一段老院子里家家户户的小孩子。这两年跟我唠叨过她同事的名字,跟她年龄相仿的那拨人,好几十位。大概主要为的是头脑体操。这又说起了小孩子。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那批孩子,我们院子里有好几十个。院里朱家的孩子最多,七八个还是更多。金家的四个、中院两个张家的两男一女、两女一男,只是把张家的小妹菊平说成菊红。杨家也三个,有个姑娘比你们小,老二叫新民。里院东厢的张家是两男两女,不大跟你们玩。我说他们家小四“怀林”还行,我常去他们家,他上面的哥姐都太大了,大学生,玩不到一起。里院还有王老师仨闺女。老妈没说到里院的“大宝”那是程家的独苗。
# T/ U1 L6 Q: T, Z妈又说起了石家的四个孩子。这我记不住了,他们大概是五十年代末搬走了。老妈说是东面的邻居,他家一大间、两小间,家里人口多,房子就分得多。那时家家都在屋前廊子下做饭,他家廊子下地面宽敞,就让出一块地方让你姥姥放东西。他们家常常乱成一锅粥,大人喊小孩哭,家里的小四比你弟弟还小,没奶吃,你姥姥把你弟弟吃剩下的鸡蛋羹喂给他家小四儿……。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我问这家人姓“石”还是姓“史”呀?老妈说:姓“时”时间的时,时继芳。嘴不好,发表不同意见,在东交民巷上班时,他梗梗着脖子说:我就不同意把右派都弄东北去,那东北不就成了右派王国了吗。他都被批评了还不服气,祸从口出,后来听说给弄东北了。我从外面回来后,就没见他们,换来了虞妈妈家,大小五个孩子。5 {1 j3 E% r0 X3 T1 \, ^: f, D a
西边的邻居姓郑,有三个孩子,小三跟你弟弟差不多大,有次把你弟弟推倒了,磕破了牙,还去到对面胡同毛家湾的平安医院,大夫说小朋友不哭,没大事,上点药。那一家子后来不知道去哪了,我回来时,边上就住进了张家,三个孩子。# u, g1 h4 U8 e; Q3 i5 a R! s# Z
老妈没说全,还有夏家的两个,顾家的仨。5 {5 }2 p- K$ {3 ^$ y2 g
聊天的内容用手机录下来,给我小姨转过去。下午小姨微信留言: 那正是"王大妈要和平",孩子多多益善的时代。你妈情绪,精神很好,记忆尤其好。"采访"她,真好。
& W$ q, S4 g/ t% J' P. m/ v1 A( s0 @; w: P- _& a& j. [' Y
6 v* }1 F8 J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