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3-11-3 13:15 编辑 ! r8 V2 H: o; `( \% D: H% ?" v' X
8 i ^2 U( Z3 j2 w& O! [3 Q' T
【土科】
! ^& v0 K6 _4 l/ C: ^ j5 [2 s
说明:凡破土兴工必祭土科,以求吉避凶,尤忌犯“太岁”方,犯之大凶,此为破土或完工时谢土所用,中为“太岁”神位,环以「八卦」、「十二生肖」,及「九宫」「方位」。 * E; A8 V, S2 y; ^
0 q: N1 O5 c$ A! |
【土科】
' H# R' t- T8 [ P |
8 ~2 |3 }5 B$ K. i
& _! Y' r: _3 A
8 |! y3 k1 A5 ? F+ H5 t; w! X
補充資料
. Q! k/ x; E6 L: x. t7 M* D F
【九宫】
; p T5 N% m, d& r6 N& ?
说明: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观察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信息。对于古代天文学来说,九宫图非常重要。以正中的方位为中宫,对应四正四隅八宫方向。九宫亦广泛的应用于各方面,用于地理例如(九州之观念)、军事上的行营布阵、书法上以九宫格临帖、武术方面、娱乐如画O X联线游戏以及吉凶占卜。 * G8 w$ ]) w0 i; j
中国上古与术数关联的九宫图是「洛书」,他亦是组成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哲学思想。后来应用于占卜、星相等范畴。它实是一3行3列的数字方阵,把1到9的九个数字按洛书规则填入即可形成。“北周甄鸾注”说洛书:「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 I$ \- q5 H6 f9 H H3 a. g7 d. L3 `
中国文字传统自右往左读写,由九宫排列(如附图),将整体拟人化,则正如甄鸾注所言,“二宫”与“四宫”为身体的两肩,“六宫”与“八宫”为身体的两足,“三宫”在身体左边,“七宫”在身体右边,头顶“九宫”尾肿“一宫”,而“五宫”恰居中,无论是「数」或「位」这个“五宫”排的甚妙,它都居中,且相邻(四正)都是「单数」,相隔(四隅)都是「双数」,由它为中心幅射联线横、竖、斜所得四组数字都是“15”,更妙的就是没有与中心的“五宫”联线之其他四组数字也都是“15”,也就是说九宫格的所有(八种)任何一种组合数字的总加都是恒定的“15”。
( R7 I) f y7 Y( Z& ?8 q
四 九 二 + Z, v# B$ B+ M6 z
三 五 七 7 D$ p8 [. h5 Y9 A3 b" t
八 一 六 3 k& g" s0 H1 @0 j; J; j
: p- Z1 I0 l- L6 l) N3 V
这八种组合如下: 1. 一 五 九 ,或 九 五 一 2. 二 五 八 ,或 八 五 二 3. 三 五 七 ,或 七 五 三 4. 四 五 六 ,或 六 五 四 5. 二 九 四 ,或 四 九 二 6. 四 三 八 ,或 八 三 四 7. 六 七 二 ,或 二 七 六 8. 八 一 六 ,或 六 一 八 6 L7 a, F# t) i" j( b& q1 x k
/ Z7 H2 {0 t" d2 |
【八卦】 & N0 Y* f( a6 e6 @
说明: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数据源为西周的易经,内容有六十四卦。《易传》记录「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近代考证认为所谓太极即宇宙,两仪指天地,四象就是四季天象;如长日照的夏季称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是少阳,秋是少阴,而八卦再分三爻,自然是指廿四节气。表面上「太极八卦图」明显是指地球自转一周年而复始。 八卦是《易经》中所记载的 ☰(乾 qián)ㄑㄧㄢˊ ☵(坎 kǎn)ㄎㄢˇ ☶(艮gèn)ㄍㄣˋ ☳(震zhèn)ㄓㄣˋ ☴(巽xùn)ㄒㄩㄣˋ ☲(离lí)ㄌㄧˊ ☷(坤kūn)ㄎㄨㄣ ☱(兑duì)ㄉㄨㄟˋ 八个卦。此处的卦为单卦,是由三个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可得 8X 8= 64种组合。任一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
& A( o% }! W8 m& s' u+ Y2 u2 [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除了占卜、风水之外,影响涉及中医、武术、音乐等方面。 及至宋朝,有学者认为四象演八卦(方位),八八生成六十四卦,此为伏羲八卦,也叫先天八卦;亦有学者认为八卦应该出自周文王的乾坤学说,他认为先有天地,天地相交而生成万物,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余六卦皆为其子女: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是为文王八卦,又称后天八卦。八卦符号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真理:「道」。 7 ~& l3 _. V. f, u7 t3 x
宋代朱熹在《周易本义》中作了一首《八卦取象歌》以利人方便记住八卦的卦象,其歌诀如下: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断,巽下缺。 乾三连 ☰ (“乾”卦是三条实线) 坤六断 ☷ (“坤”卦是断成六段,三条虚线) 震仰盂 ☳ (“震” 卦如口朝上的钵盂,是两虚一实) 艮覆碗 ☶ (“艮” 卦如口朝下的覆碗,是一实两虚) 离中虚 ☲ (“离”卦是中间虚) 坎中满 ☵ (“坎”卦是中间实); 兑上断 ☱ (“兑”卦是上方虚), 巽下缺 ☴ (“巽”卦是下方虚)。 4 |+ ~- ^2 O* b; }2 R
: Y$ |; x8 `! b( e g3 g! P
九宫和八卦与方位对应关系: 一宫 坎(北),二宫 坤(西南),三宫 震(东),四宫 巽(东南),五宫(中),六宫 乾(西北),七宫 兑(西),八宫 艮(东北),九宫 离(南)。 / O+ \5 G: [7 S) A* S: \
附图如下: " P1 s* U/ n2 `3 z5 G! A* \
4 K1 D! H5 K a& q2 w; \
5 t6 v- q3 v' e
) ^& @/ A, ~+ t
$ u/ e+ O0 P4 z/ O
3 E: t5 {$ V# m#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