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4-3-16 1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112【辗转反侧】
( L! q7 e# ^0 o下午茶的时间喝了咖啡,起身时似乎觉得头脑清爽了许多。咖啡提神,不少小白领都靠这个熬夜赶工。我平日难得喝上一次,深知其效果不错,入夜时有意推迟卧床到零点。熄灯前最后的时段在翻书,翻书有催眠的效果,最好是有点艰涩的内容,看着看着就烦了,或者视力疲劳,倒头入眠,这招搁午睡时段挺灵,主要是省略了起身关灯的动作。今天推迟了一个点,有疲劳感,可神经系统还在兴奋着,四下一抹黑不碍着神游四方。( Y' j" e8 l# t M; n& u8 W5 \8 z
想到中午,晚上吃了什么,想到陈芝麻烂谷子,什么都不挨着的事。不是在做梦,真要做梦就好了,不时地换主题,某一个主题追索下去就没完没了了,头脑越发地清醒,不想这个。想起了晚间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部剧重播了有十八遍,是哪一年看的,乐子挺多,还看过电影版的张大民,不如电视剧。晚间的那一集,为盖个小厨房,邻居古三,手起板砖把大民花了,没多大点伤,连针都没缝,大民让护士用绷带把脑袋缠了个严严实实就剩下一只眼睛。想起来就乐呵。一乐,离着睡意又远了。
. W1 R; `% u" T! a& `4 j, @床头的小表指针都过了两点。翻身,调整姿态,平躺,侧卧,左和右都尝试了。有点着急,像是要出汗了,着急更难入眠,平复情绪调整呼吸。想起当年,十多年前上海的张老师传授的入睡秘诀,四句诀:舌顶上腭……腹式呼吸……记不全了,第二句似乎是目视丹田,自是意念意义上的目视。第四句呢?一点影子都没有了。我的睡眠一直都挺好,用不着刻意地操作。到了需要照方抓药的时候,把方子给丢了。5 Y- x# p5 c P" n
呼吸调整不大得法,仍然胡思乱想,或许又过了半小时,忽然想起,关灯前有只蚊子,双手合击不中,扶摇直上消失不见。顶棚以下一米的范围搜素数遍,判断它下沉至地面以上,大概率钻入床铺底下。这么长时间了,一点声音都没听到。蚊子真够鬼的,它在等着我睡过去再杀出来。
/ g' Z* S8 a7 O# L4 K2 j! q' e或许过了三点才朦胧过去,睡得不安稳,有梦,醒来时不记得了。0 }7 a$ q* i1 ^5 U
, @5 {/ f0 o: G. x. o( D F" F/ t% t9 q0 X
113【咖啡豆】
- }% ]* E/ Z) I5 W) e午后4时用过咖啡。咖啡店就在小区对过,湖边上。店小院子大,店内台阶上几张桌子,阶下沿着水边十多张,顶上有绿植掩映,够荫凉。总在它店前走过,从未落座。吃喝的习惯不易改变,我连茶馆都不进,咖啡馆更排不上了,偶尔消费也不是为了这一口。* Q# V% T1 [) S8 j8 L
海南是咖啡首兴之地,百多年前,最早由下南洋的华侨将这种热带植物引种过来,当地人喝咖啡的习惯早于内地。咖啡馆比专门的茶馆要多,当地大众热闹的“老爸茶”属于餐饮一体,主要消费的还不是茶。咖啡的价格远高于茶,消费群体限于高收入的一层,咖啡馆的装修通常要高于茶馆,进去要上一杯,通常都是几十元。不是大碗茶能比的。+ k& R- j( d/ T5 {5 Y
这家老板是位高大的中年男人,浓密的头发,不像是本土的。土著身形小。喝什么?我们这好几十种呢。看看柜台架子上瓶瓶罐罐的,大包小包的。0 O# a& c. ^8 }. i# M$ @& Z
我说尝尝,不会喝,来两份,再来一份小饼干吧。那就哥伦比亚吧,你尝尝看。6 i6 ^: U4 p6 V6 U/ S* |; {8 B m
进来位小伙,点咖啡,要的是本岛琼中的咖啡,每份28元。我说,我要一样一份吧,琼中的和哥伦比亚的,比较一下。2 a7 Q% Z" `5 f3 P6 y0 p
柜台前看着老板制作。架子上拿下纸袋子,黑色的咖啡豆研磨成粉末,倒入过滤袋子放置杯子中,农夫山泉的瓶装水烧热。我这都是全手工制作,没有添加,原汁原味。老板说。) N" n! T- e) M' [& k0 F
我问水温要多少度?见他把个温度计插入水中。' K7 W- B4 z' p) A6 X# g
我掌握的是91℃到92℃。加热的电炉子带有计时器和重量的计量,数字化的加工。热水倒入过滤袋中,滤除渣子,完成。这杯先拿去喝着,托盘中还有杯清水,其他零碎一概没有。老板说:一口咖啡,一口清水,品品滋味。
, C* M$ S$ E4 r' B: ]3 l3 g6 R3 ^黑漆漆的,苦味,有异于苦瓜的苦,嗅觉不灵,滋味打了折扣。饼干是甜的。
) |9 O. Q. c+ r1 E一会儿,老板上来第二个托盘,一白一黑。黑的是58元的哥伦比亚。这个杯子上带有刻度的,倒入的咖啡255毫升。白的清水,咖啡伴侣。
" X1 `8 @" Z* w1 {1 P$ w* g2 \, f我问起买卖还不错吧。# }0 `- n, X4 i! b7 X: i
不行,还不如疫情前。
# ~" o* k9 Z' j: A9 m# l我说,不错了,现在你这就有六七桌人。我想起北京颐和园、圆明园内的咖啡馆,去年进去歇过脚,都是一桌两桌的客人。
% {$ c8 [* c' T9 X! m# @我疫情前经常是十桌八桌的呢。
7 w% j$ T' x, e$ Y$ X9 {竭力品尝这土洋的差别,哥伦比亚的似乎多了点酸味。我说给老板听。
: m1 z4 X$ W8 a' H2 a老板笑笑说:酸酸甜甜的。
, G7 ]- c5 w6 @$ f9 p5 n别说,经他这一句,好像也悟出点甜味来。老板递过来一盘,像是小泥肠的模样,青绿色,节支状。
4 F, J7 `4 K5 p南椰薯,尝尝吧。
4 p- z4 L! G" F/ i$ {, _8 `' B这个头次见,淀粉纤维的口感,清香味,有点意思。
& s, P5 R/ o0 T; _, k: w1 m' c7 R+ c
P4 W9 P5 _2 t' b7 F# b' i; t8 E% s3 e: A. C, G
114【拆哪】" p$ W+ t4 c; `
喝下午茶并非新添的嗜好,不得已把自己外放。) T' r: m9 f# b7 ]! m3 Q- C
上午时分突然响起一片噪音。顶上的人家启动了吸尘器?再大功率的也不至于这么大的声响,一直持续不断。不对,是刨墙打钻吧,去年也是这个时段,脚下的邻居装修,推墙刨地,地动山摇的,这又是哪一家。说来这片小区差不多已届成年,落成快20年了,一代人的时间,改改门脸,出出新,自然而然。不大自然的是,不少楼内都有空置的房间,我们楼下的202房,至今仍是毛坯房。这几年过来,我们这个门洞没有施工的,其他门洞也会有正在装修的,噪音此起彼伏,今后年年如此了。只要不离着太近就好。
1 r5 X; ?( j( j+ _6 Y) {/ b! M6 r* m出门循着声音去找,是401的邻居在装修,一台装满水泥块的小车刚推入电梯。这家我来过一次,这些年唯一造访过的邻居,七八年前了,去他家看了一会儿麻将牌。老爷子也是北京过来的,住车公庄,京剧团打小鼓的。我没在这楼内听到过鼓声,好像也没有琴声,那时我住的时间短,年底过来半个月二十天的就往回转。等我后来常住下后,就再也没见着过老爷子。岁数大了,跑不动了。疫情的这几年,他家的灯就没亮过。7 ?8 f$ m y1 A k5 l0 V
进门后的里间电钻正在发力,地面15公分的水泥、地板砖被破碎起动。这是要推倒重装。里面小个子迎出来打招呼。我说是邻居,你们这么打钻要几天呀。小个子道声抱歉打扰,说是这种大拆强噪音要两个整天,以后就会好多了。我环视四周,四白落地窗明几净的,看着比我家还要新。我说这里没怎么住就拆了,多可惜呀。北京老爷子不过来了?小个子说:他们不来了,他儿子移民,把房子卖给我们四川人了。我问什么时候卖的。就是今年。. L* ?! G; h$ e0 _: r
换主儿了。换代更新!
# b/ p, b: \' k3 u) t& Q. c4 i一天的工夫,卡车的车厢内装满了碎砖烂瓦。2 r% C2 n! [! ^2 G5 l4 F5 Q( \
, A4 G4 _& b- o- n% [5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