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4-5-11 18: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4046【我们的日子】6 q$ g6 F+ k8 i9 h& Y& F
又一部年代剧,讲述一年又一年。 年内已看了这是第三部年代剧,大都市的上海和辽南的小城。时间有长短,三十年,五十年,两代人的故事,我们经历过的。这一部《我们的日子》(湖北卫视播出)自八十年代初讲起,锦城机械厂家属院的三家人,“刘淑霞王宪平性格迥异但彼此包容;东方玉树傅莹日子艰难但乐在其中;杨大山方慧则过着令人羡慕的优渥生活。 三个家庭在同一天诞下孩子王雪花、东方宏及杨思宇。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属于他们的故事缓缓拉开帷幕,孩子们经历着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考验,而大人们也要面对关于事业、婚姻与家庭的难题。 恩怨情仇将他们维系在一起。 尽管生活让人跌跌撞撞,但所有人都努力的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不平凡的幸福。”
+ a3 j9 M$ z$ ?2 c0 ?故事主要以八零后孩子的视角叙述,他们出生和幼年的场景来自长辈的言传,小学,中学,家庭、社会……昨晚的两集,故事过半,已是九十年代末,孩子们准备高考,填报志愿了。' x/ S+ U% b) E
几个孩子也正与我们的晚辈同为八零后,他们的父母与我们同代人,共度八九十年代和后来的日子。看社会的变迁,上辈人的老去,同辈人的经历,小辈的成长,更多些身临其境的感觉。赋闲的老年人容易忆旧,电视剧一部部一集集与人共情。更多的是个人不曾经历过的,同在蓝天下的彼时,他人的世界与活法,别开生面。
: w/ M: c! C4 ^城市居所不一,生存环境大同小异,改开的巨变,人心浮动。八十年代伊始的独生子女政策,九十年代的下岗潮,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经历过。看看小辈人的经历,他们的校园生活,作为父母的若明若暗,电视剧演绎了看。八十年代的小学生背着书包结伴上学,延续了上一辈的道路,那个年代鲜有家长接接送送的。中学校园的生活,于他们父母一代已经很陌生了,校园明亮了,统一着装的校服,丰富的社团活动,还有课桌上高高摞起来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我辈的几届人都不曾读过高中。看小辈人的叙述青春期的校园。, p, j1 a L! j% Y
) g: J, U/ T; {( G- n+ `. A T
/ I' [$ p6 U3 A6 U! J3 ~1 f
( A0 K1 f7 N" ]0 N9 p6 j
6 O" Q$ X' I* i0 A6 K# D4047【小城春秋】
# i6 W8 H, z$ Q. D$ j我看的上一部电视剧《乘风踏浪》说的地域是关外的兴城、锦西。 这一部说的锦城,虽说是化名,也是东北那疙瘩沿海小城,操着同样的口音,不同的人家。大厂家属区左邻右舍的故事,父一辈子一辈的亲情和恩怨。
0 T; }# u3 }' N* [0 d经历过邻里关系的热络 ,大城还是小城,胡同院落或是厂区宿舍的排房,北京老城外的新区也有不少类似的排房,八十年代之前。
. r; O6 w, d$ Q# q, B5 {8 a9 U没有经历过校园青春期的激荡,我们中学的阶段太过短暂,没有过挑灯苦读的艰难,没有收获先辈留下的知识财富。校园青春是苍白的,但也有满满的憧憬,心向远方。; R) h- `" |; D3 V* `) X5 N6 E
剧中的王雪花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与长辈争辩说:要考学去北京,离家走得越远越好。远方是大城市,是高大上。青春期的我们也是志在远方,有远方的召唤,“好儿女志在四方”前方是农地是边陲,也有逃离城市的幻想。当年上山下乡也是这么想的,一个个都如愿以偿到了广阔天地。
0 b7 ~* Y. d1 K$ E, |! ~没有赶上青春期与更年期长辈的碰撞。我们的成长,远远少于独子一代受到的关照呵护。青春期在田野劳作中磨砺和销蚀,在蹉跎中长大成人。与我们的下一代碰撞了吗?好像也没有,擦肩而过了。
4 N, s, `& ] u: T( X剧中的几位家长为子女安排未来的学业和前路,苦口婆心,自作主张,。王雪花们,八零后们高考生已有了自己的主张,不为什么主义,响应什么号召,自己的前途自己安排。% |% R) M1 d9 P/ C
要将孩子们留在身边,要求报考本地大学,为孩子们将离别家庭求学远方而焦心。或许因为都是一个孩子的缘故。填报志愿的焦虑,两代人起了争执。且看今晚故事的下文分解。
( c9 Q+ |, N7 `/ p0 Z千家万户,各式各样,同样作为八零后的家长,大概都曾焦虑过,是不是都随了孩子的心愿,孩子们发展的可好。 @1 l. T2 j! I3 H! p' k+ ]4 B
王雪花们都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开始操心他们子女的学业了。一代一代是如此的不同。# C' Y" U. x/ ^. k
0 h/ [; {' \6 u+ [) s
a& U/ M& R# t- b1 b+ i1 m- P/ B7 n4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