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3-4 20: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x' h0 l& t  D, x
, `) e: ]) p0 y
# _$ z3 b; z2 i

7 O( H6 C9 t/ A6 A3 O
9 p. r& H, B4 H8 f

8 o. u; V1 V! j6 Z

. {: @$ H3 n5 K+ d' ]2 p1972【一捧绿】: a: ]' ]) ]" b5 O: A2 p
少绿的冬天,屋内阳台上一捧绿。
' L' p& J% j5 t7 x( T- @阳台上好几个花盆,人伺候不到,花草陆续凋零,只剩一棵立着的仙人掌,前些日子还直着身子,去年移植过来不死不活,好歹还站着,现在不知为什么扑倒在花盆里,冻着了。9 w/ i! |- K1 D4 Y
入冬前花盆内撒上了菠菜籽。几盆花都给种死了,两个大点的空盆内点上籽,菜籽比花籽皮实,浇上水后就冒出绿芽,长势不旺,瘦小。阳台上冷,再加上盆里土壤中的养料早已耗尽,二十年的土,只管浇水没上过肥,好几茬花,花没养好,生生死死,多是仙人掌科的植物,但也没能摆脱厄运,一到关门落锁的时期,免不了冷热干渴。种菜也好不了哪去,原没有大的指望,就为有点绿。这批菜苗长到一寸多长,就卷曲了身子,天冷时的自我保护行为。一周浇点水,活着就行,绿着就行。1 x5 ^8 _$ w) Z& m+ w
这次出门的时间不长,整二十天。冬日蒸发量小,绿植还不至于干渴致死。再见着时,花盆内已是一捧绿,长了有一拃多高,绿油油。初春时节温度升高,阳台在零度以上,休眠中被提前唤醒,要不是缺水还能长得更高些,这是种高杆菠菜,在露地里水肥充足能长一尺多高。说来时候不短了,种下总有一百多天,前期不缺水,缺少积温,近些天有了温度,室温在二十度以上,阳台的温度也相应升高,少点水还是成长不小。这要是在露天地里栽种,此时它还该是冬眠状态。, @4 R8 o' n2 I  W4 J# j1 C3 b
另外一盆,小盆内的只长出一棵,也是一拃多高。同时播种,一样地浇水,这盆就出来棵独苗,花盆的朝向不同,这棵苗朝着南,按说阳光更充足,而朝西的那盆密密麻麻发芽率高。按说一棵能长,其他的也应该能长,或是这盆的土质太差了。3 U! u: P# R8 j' b  M# d
摘了吧,捡大棵的拔除,小棵的留下,补些水接着长。这茬菠菜叶子碧绿但根茎干瘪,养分供水都不足,根茎部分毫无血色,黄黄的,没有红嘴绿鹦哥儿的肥美,用手指摘除根部还蛮有韧性,有些老了。  A- H1 Y+ z3 t1 l
一捧绿,炒了吃,还是凉拌了吃,仅够塞牙缝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吧。
; ]) a6 h( R+ ~8 u9 B; @( M
! a+ p6 W  v$ @2 L) H4 q2 e* A- b' ~0 \/ E; v' n3 m
, }) s7 J: A2 E# j
: K# C: J7 {%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9-3-6 1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l# A8 L$ s+ X
6 i4 ?* W1 L1 u7 l
- U1 S! {& G) j) [, O: ], y4 w

8 d; g6 d+ r8 ?4 _% d& }3 s

4 n# z$ S- \* P" v7 V8 c1973【3月5日】8 [2 x: W" ^2 E8 l) U3 Q0 @
进了动物园大门,对面拉着横幅,一排小桌前拥着游客,立着的两块展板上笑眯眯的雷锋,学雷锋日。一年一度的纪念日,日历牌上没有这个纪念日。笑容可掬的工作人员坐在那里回答游客的询问指点迷津,老虎在哪,海洋馆怎么走。外地的游客不用看游览手册和指路牌,张嘴就问明白了。这可不算是培养国民好习惯。各有所需,他们这算是学雷锋了。9 m& t/ q1 W; b/ o0 t
我们这代人学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不少都是在小学生课本上学的,抗美援朝一大批英雄,和平建设也出英雄,英勇献身的,更多的是劳动模范,也不是都写进了课本,林林总总各行各业好几十位,记住的比忘掉的多,“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哪部剧或是电影当中的一句台词。我们少年时记性好,世界也没那么花哨,先入为主记住了一大批,灌输也好,潜移默化也好,不能不说对一代人影响深远。
  `9 Z+ l' K7 U) k也是各领风骚数十年,一代人有一代人心目中的楷模。这一代少年人记住了谁?, f( D- c+ U% E
现在的主流媒体在表彰推送些人物。共和国奖章、感动中国的人、各行各业的精英,连篇累牍的照片, 年年有大奖,台上亮相,奖章、奖金,只是能记得住的越来越少。主流媒体的作用日渐衰退,多中心,众媒体时代,谁最具影响力。官方的、民间的。追求、效法越来越世俗化,成功者,明星、大腕,趋之若鹜,更多的选择,宽广的前景。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7 O. N/ o/ Y3 X3 Q# Q  q. {
从娃娃们入手,小学课文都教些什么?隔代人先后入校读书了。课文中有古人,今人有哪些,黄继光、罗盛教,时传祥、王进喜……。这些人物大概是没有了,我们这一代之后,大概不大会有人还记得他们。雷锋是个例外。不记得我小学课本中是否有雷锋的故事,也许还没来得及纳入课本。但雷锋的故事,他的日记,印成书,拍成电影,深入人心,少年们立竿见影做好事,助人为乐。文革中断过,过后又恢复,宣传的势头不减,雷锋事迹传代了。; B# p! ~9 Z; I% |( p8 S
离开雷锋的日子渐行渐远,哪个时代都希望好人多些,做好事的人多些。但愿雷锋作为一种善的象征被继承发扬下去。
& w4 O) @8 o/ G3 O% T! U) V( ^
% E" w( M4 N$ x/ O+ k$ V/ V# y+ Z7 J; Q/ }2 Q8 F, g* @
发表于 2019-3-6 10: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96369974.jpg
" u; \/ x4 v" v8 R7 k

点评

Robin 知更鸟  发表于 2019-3-6 11:05
发表于 2019-3-6 1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o  [4 A; L. f7 _; p
, P8 |. w' V( o: O" U; v
) t1 x* i1 c- p. q+ Z# Q( J

# N8 U/ [! f1 d& W. G7 [% J+ [# H/ z1974【去了】
3 a2 d7 i4 }1 T! _1 l9 J" [/ d  @2 q翻前几天的报纸,晚报上有一篇《在北京见到“罗宾”》! D# |# c3 a; I& M  f$ `
罗宾是一种麻雀大小的鸟,重要的标志是前胸赤色的羽毛,我们这里翻译作“知更鸟”正式名称为“欧亚鸲”,欧洲大陆常见,资料记载,它曾见证了耶稣的诞生和离去的悲喜。我们这边见到过的人不多,这种鸟偶然现身于新疆和青海。但2007年和2014年冬天,它曾在京城里露面并被观鸟爱好者拍下照片。最近的这一次露面是在年初,地点在北京动物园,这次引来每天数百人的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师,还有美国观鸟协会和BBC(英国广播公司)的人员, BBC的中文网站是这样报道的:“英国议会正就‘脱欧’争执激烈之际,一只欧洲知更鸟惊现北京,被笑话为逃到北京避难,让中国的自然爱好者围观……”其配发的照片说明是“数百名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师赶到北京动物园,等候知更鸟出现”。美国观鸟协会网站发表的文章很专业:“北京的这只鸟可能比它的正常活动范围至少往东偏离了一千五百英里,这足以让任何一个观鸟者感到兴奋。虽然这次目击记录确实引人注目,但也许最大的新闻是,中国也有认真的观鸟者,而且数量如此之多……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们对鸟类和自然越来越有兴趣,这必须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现象……”
# @+ G% T' a/ L: ?4 u* e我没指望看罗宾,罗宾属于迷航走失者,前景堪忧。看看拍鸟的人。在惯常的路线上没见着一位拍鸟人。水禽湖西岸,过了白石小桥一路向南。年初的时候见着他们在此拍“红头”而不是红胸脯的知更鸟。空空荡荡的甬道,那一排枫杨树还在流淌着“蜜”在“红头”嘴里这就是蜜,值得流连忘返。挺拔的树从头到脚分泌出的树汁闪闪发亮,春天了生机盎然。枝头还是光秃秃的,没见小鸟在上面落脚,吃喝丰盈鸟却走了。
& T* w1 F2 a. h, R4 i拍鸟的人也撤离了,追踪鸟的踪迹,春天来临,鸟的活动范围增大。能拍到知更鸟属于偶遇,拍鸟人就是为了这种偶遇,司空见惯的视而不见,喜鹊、麻雀。猎奇,拍出新奇,你们没见到的。
  c6 M; c7 ~# n
% b( y" \* b, D) {' s& s2 B' ]+ A& |  `% g( N0 `& M( ?3 {
发表于 2019-3-7 08: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Y- J/ O/ q: ?' J

- B$ {7 ]/ Y  m/ H, @1 _! f" ]. T

8 B- `3 I/ n, n7 u# g8 G! v4 b: i$ z
* I( ?7 Z( y4 i6 S  S3 l3 B
1975【有便衣】
8 f  R6 i+ z" D' Q8 m: U上午来家,晚饭后七点多才归家。3 S9 ]9 }9 t2 u  L, v# M/ j9 Z1 r
给老爸洗澡,跟老妈聊天。说起外面在开会呢,上午过来还遇上堵车,从西直门桥上一直堵到动物园。也说起外面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说起“海南大姐”去逛中山公园,被层层拦截,一路被安检了好几遍。说起老太太们又戴上了红箍街头巡视震慑坏人。也说起我的邻居老边,老妈知道的,也戴上红箍拎上小马扎上街了,去年有一次她老人家在公园坐着坐着忽然晕厥出溜到地上,被人搀回家来。老太太们真能震慑得住吗。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 y0 i% f  P& b( \# B# Z0 m下午时给老妈念报纸,让老妈猜猜中国人的姓氏有多少,提示一下,可远远不止“百家姓”。老妈说不是有好几千吗。我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统计的,不算复姓,大约有姓氏一千五百多个。很有些奇奇怪怪的姓氏,闻所未闻,念了一串听听。还有些不认识念不出音的姓氏。5 q5 t6 s5 T) m7 `9 _, J
老妈开始给我念叨她老同事的名字,张三李四王五,我给数着数,都是老一辈的人,我的上一辈,几十年都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左邻右舍楼上楼下,这些个人半数以上是见过面的。一直念叨了56个名字才打住了。妈那里也数着呢,不差,和我的计数一样也是56位,而且没有一个重复的名字。我说还有一百多岁的王老爷子呢。老妈说不算,我说的都是过世的人,还有不知下落的,退休后有的就不知去哪了,还在不在。我说后来去印尼的老杨呢,他也过世了。老妈说他不算,他们是文革前刚来的大学生。这么说念叨的人要是活着至少也得八十岁以上了。
8 G8 S, H. q3 l$ r3 b9 R- L' M那拨老人家们一定不止这么多人,56位数下来也不容易。想想我们单位退下来的老同事总有七八十人,都健在。要是现在闭着眼睛让我数一遍,估计也就能记住一半人。
( e6 Z1 c$ y2 ~9 U$ L  P$ R3 i' |3 d3 r$ O/ \5 R: b; i; n; |) K
: v3 q" P1 k2 z' Q9 w9 Q
晚上,老妈洗洗睡了。我把老爸也劝导上了床。老妈那又说了句什么,没听清楚,凑过去问。老妈又说了一遍,听明白了说的是“有便衣”。我乐了,有便衣好啊,明的有武警保安,暗的有便衣,这不是更安全吗。“他们要盘查你的。”没关系,放心,我带着身份证呢。1 l3 D8 T$ M! C/ `

# R5 p0 |$ H- T% @9 B% V: |: V

7 k4 v4 h( J! X! b( N
0 q2 g3 C5 q6 B2 F, L, j0 O2 i
/ i& T; u6 d- f
1976【安全之最】1 h  R8 _* o) n' j% l, O2 l
近期微信有篇文章,“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属于“标题党”之类的,点开了看,没看它的排行榜,直奔“之最”的结论,没想到的是把北京排在第一位——最安全的城市。立刻倒了胃口,不忍再看下去。可见这网上的东西大多是不可信的,纯属自吹自擂,别有用心。% n/ m  F4 G; Q8 e1 F: C% L0 ?" _
什么叫安全,草木皆兵,三步岗五步哨就安全了。不能说它劳民伤财,大概谁也不想兴师动众,不是有人蠢蠢欲动以求一逞,干嘛要多此一举。无非是不安定因素足以造成破坏性创伤,才不得不如此。但这能说明安全性好吗。
1 T5 E7 n# X. A! V; N6 }有一个指标可供参考,十多年前欧美公司派员世界各地,其中有肥缺美差,也有不那么好的地方,主要是环境,或兵荒马乱或环境恶劣,安家费或差旅费自然分三六九等,要不艰苦的地方谁愿意去,用金钱给与平衡。那时阿富汗战乱,北京呢雾霾漫天,来这边当差的,享受高额的补贴。人身安全是主要考虑,高风险才给以高补偿。谁也不傻,来北京算不得美差吧。十年过去了,人家的补贴是否调整不知道。京城环境改善了吗?. ~$ i: h- j* _# i8 L; d5 v
开大会的头两天,满城的云山雾罩,今天不错,风来天蓝了。安全性如何,有这么多人保护着我们,. g; y" f  y. ^1 x  v1 B
哪哪都是安保人员,人多的地方必须安检,不光上天入地,去个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人稍微多点的地方,全给装上安检设施。安全自然是最重要的,宁可麻烦点只要能够安全。但这并不能说京城就是全球大城市最安全的地方。9 b/ _& z) D3 k$ C- ?  i! B9 _; t
时过境迁。这要是放在半个多世纪前,北京这个城市大概可以称得上安全的城市,进入安全排行榜 “前十”极有可能。都是过来人,曾经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小胡同、大院子干干净净,连苍蝇蚊子的剿灭都有专人负责,一年级的小孩子,放了学放了心自己往家走……。连人家副统帅也不带前呼后拥的,一台车进出。如今呢,出个门警车开道,小李算几把手,去年来我们这条街,把整条街的车都给清走了,至于吗。
+ Q6 D/ _) e8 y" E哪天一把手、二把手自己上大街溜达,你家的小孙子不必接送上下学,再说安全不迟。/ g& F7 ]6 [; H  ~$ L& X7 p
; A  W; D' h$ K; d4 _

, X$ Y! b3 A2 S, a# p! d
发表于 2019-3-8 0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a186d7c661f7128eb780a6be69d801b.jpg
" F. t: y7 d- T& f8 G
发表于 2019-3-8 19: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S. u  x4 x8 }2 z5 d

# z* q; O/ ?5 G$ ^1977【二月二】4 w# T: c7 N2 }, G. n' z0 X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什么意思,哪来的龙。跟“惊蛰”有关吗?网上打趣“各位抽时间往天上望望,看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完成了一个壮举——龙抬头。”9 y; @. u" N0 U$ {- ]
都是些老理儿,有人知道的老理多,老人家们可以说一说,现在网络上信息多,都可以搜索到。电视北京台一档吃货民俗节目昨晚说的是二月二吃什么,主持人之一的小胖子李然到市场上采购带龙字的食材,龙眼、龙须面、龙豆、火龙果、龙口粉丝……。拎回一菜篮子,然后上桌与老二位接着聊时令吃食。立出题板,猜猜看,以下几种食品的俗称都是些什么:龙耳 龙鳞 龙身、龙须、龙头。/ I+ B# r! u5 S
还不大容易猜,都能猜对的得是老北京,在胡同里长起来的,除非你特意留意过这类民俗知识。龙须、龙耳容易猜到,顾名思义,再就是象形。龙鳞、龙头是个啥,谜底揭晓是春饼和猪头肉。春饼圆圆的,象形龙鳞,这猪头和猪头肉,象形就差得远。李然说是羊头,羊头带犄角长得更像龙。这两项我应该也能想到,曾经听说过的,好多年前在沈阳单位的食堂内吃过一次春饼猪头肉,那天是二月二,连吃的事都忘了。龙身是什么?我想到的是鱼,长条身子的大鲤鱼,鱼龙混杂,有点像。正确的答案是:懒龙。也叫肉龙,北方面食的一种,制作过程跟做花卷类似,把发的面揉好了擀成大圆片,里面撒上肉馅葱花,卷起来,半成品时长长的,龙形,等距离刀切了,没有挨个扭花样,是为“懒”。懒龙也是节令食品,头次听说。$ D+ k% |) ?& {/ D
主持人八十多岁的艾老这么说,他是早年饭庄的大厨,现在的美食家,他这么说,说的老理儿,代代传下来的。信其有。这些个民俗说道千差万别,过日子,各吃各的,餐桌之上有些说道添些情趣,添油加醋闲言附会,说的人多了,就是传承,节令食品蔚然成风。前提还得是有这种易于取得的食材,怎么不说鱼翅呀,也跟龙须似的,说了也是白说,吃不到口中。
" Q, Y7 \. [% D5 r: a午餐,剩饭剩菜汇之,以上各项一律没有。
4 T2 R# c8 ?! B, ]$ S) G晚餐,东方饺子馆食龙耳。
! k: `# K0 j$ p# s4 O% S' p3 d* F. x5 l, B% K- L
: g+ u/ P+ b; A3 e! f
发表于 2019-3-9 16: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i+ h, E. v. T" x

, j! O, I. r+ P- T3 Z+ V% O/ D! i- x7 m2 f2 p5 m" e
  |7 b5 |1 L+ A  ?/ x- |
1978【年画儿】: T8 U" R# m3 \! i+ U( E, E
孙建君老师在国图讲木版年画,其历史源流、地域分布、题材纹样的文化意蕴。
/ o1 }* \$ Y0 W0 K& V! J4 P8 V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汉代就出现了“守门将军”。最早的 “ 神荼”和“郁垒”二位,这二位的名字十有八九的人都念不对,要读古音,孙老师读过之后,我当时就没能记住。唐代以后雕版技术发展、二位门神主要由山东的秦琼,山西的尉迟恭二位担纲,到今天依然还是他老二位辛苦着。孙老师给大家展示了目前存世最早的 “四美图”   此木刻版画制作于宋金时代,现保存在俄罗斯的博物馆中。到了清代木版画进入鼎盛阶段,清人提出“年画”一词,所谓“年画”即“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 w' i  D. c) h$ m3 Z木版年画的分布地域广泛,从南到北。其中名气大的: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老师介绍,光是山东就有七八个地区盛产年画,但这都是老年间的事了,清末民初,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年画的退潮是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大机器工业发展而势不可挡,传统手工制作被机器胶印所取代,现代化的发展,使民居的建筑格局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传统年画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像北京地区的作坊早就消失殆尽。目前各地残存寥寥,艰难中支撑,被列入了抢救和保护对象。 & N- m1 E, a+ R8 ~
年画的题材源于世俗社会,题材广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风景名胜……内容包罗万象,搜索网上的归类,大体如下几种: (1)喜画,新婚人家贴用的喜庆画,如“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2)祝福庆寿画,庆祝开业和福寿吉日的年画如“利市仙官”、“百寿图”等。 (3)行业祖师像,是各个行业祭奠创业祖师或收徒传艺等仪式上贴用的纸祃(神像)类画,如“药王孙思邈”、“吴道子”等。 (4)扇面画,是夏季年画淡季时补充性的木版印画制品,山东潍坊年画作坊有“刻版坐案子,捎带糊扇子”的民谣。 (5)西湖景和丈画,西湖景就是俗称的“拉洋片”中的洋片,或西洋镜,以风景为主,兼有时事题材。丈画是贴在茶圆、酒楼和大型横披画,多以文武戏处故事为主要题材。 (6)灯屏画,也叫灯方画,粘贴在灯笼四面,内容多取材历史故事和戏曲,常与迷语结合,称为“灯迷”。 (7)玩具博戏类,用于做棋盘、纸牌、走马灯或风筝的装饰上。 (8)其他杂画,各种岁时节日用的装饰画如冬至用的“九九消寒图”、端午节用的“钟魁打鬼图”等。
5 _. f& \2 V* B+ ?% S+ V, I; n6 o. z, _1 E5 s
( G, T6 }  n: c7 q. A

: g+ M0 j7 u% {  b+ h" ^0 o

' N% D9 j5 J+ l1979【看画】$ ?/ \0 _1 Y  N# y
我们这代人还知道年画。但见识的基本是现代印刷业的产品,内容也都是新社会的新人新事。
0 R/ H7 f& D3 c) Y2 n年画有别于招贴画、宣传画,因为生活在大都市,传统的木板年画不容易见到,少年时的我们也不注意那些个东西。现代印刷技术,夺人耳目的新派画作,内容、形式上都是新的。看画,幼年、少年时满街的招贴画,那时极少广告,除了电影广告,画作五花八门,解放台湾、爱好和平、讲究卫生、赶英超美……。大的可以大到一面墙,小的二尺见方贴在学校的楼道内,有政治的意义,引导新生活的感召。招贴画和年画在内容上可以相互打通,我印象深的年画是“我们爱和平”画面上是小朋友与和平鸽,大红大绿,喜兴为主要元素。少年时逛厂甸对花花绿绿的纸头还有印象,卖年画的,跟应市的糖葫芦、空竹共同烘托节日的气氛。都是画,年画多是贴在屋内的,老房子内常常能见到些老画,常年贴在那里。仔细回忆我家的老居内好像没贴过,只在里屋东墙上挂了些相框,家庭成员的相片,直到六六年贴上张领袖像。
% \. ^& _+ e& X7 C3 y% V) H年画,还是在京郊的农民家中见到过。多见的是“年年有余”胖孩子抱着条大鱼。“老寿星”大脑袋的寿星拄着拐杖,手托大桃。还曾见过四扇屏式的古装戏曲画,穆桂英挂帅、孙猴子大闹天宫之类的。文革中,样板戏的画大量上墙,我后来到了东北边地,串过几家门,东北人家讲究糊墙,墙上这类的年画不少,李铁梅、吴琼花……。
2 v. ?+ K; x3 x" I- h城里人家还是不大流行这些东西,讲究四白落地,再讲究些的要挂些真迹,不整这些个印刷品。回光返照一阵,上个世纪末前,有十年八年的流行挂历,算是年画的替代品,大美人写真、戏曲人物、国画……。现在的城市民居哪还有贴画的位置,过年顶多糊张“福”字,正着贴或倒着贴。家中最突出的位置都留给了电视机,五光十色什么画面没有。只要画作进不了家门,年画就难得发展起来,更何况木版的,看来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G3 ^0 U; ~+ B# |+ M& s

! b' C: N! Y4 W4 h; n% h# ^: y9 Y1 P" V/ h, y) \
发表于 2019-3-9 16: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c3975791762647bf86f5fe4ddece878720170126223354.jpeg
: d/ w4 n4 `/ b* f6 C

点评

“ 神荼”和“郁垒”  发表于 2019-3-9 16:53
发表于 2019-3-9 16: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mg.jpg
8 q, N( R, g; i3 F* n$ h; h
发表于 2019-3-10 15: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F$ E: Q7 w, O+ J2 L5 M) i
5 a* _/ R, }% u, U
1980【兔爷】
. L3 g) y* |+ W' x孙老师的讲座结束,我往西面的展厅去,看“武强年画展”。已是快到下班的时候了,走马观花。* P7 _; y+ D: }: m) T
老师刚才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强县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年画博物馆”。没去过武强县,但对这个地名有点印象,有部小说《敌后武工队》好像说的是抗日时期冀中平原武强地面反扫荡的事。
" L5 e+ w: l8 k4 ^, a3 R2 S: O2 \现在武强的博物馆送展到家门口,方便了观众,否则难得会有人长途跋涉跑老远去看。展厅内展品不多,制作的木版模具、使用的各类工具,画作中传统的门神、历史人物,红红火火的的西墙一面以“年”为中心展示年文化,从二十三过小年开始,一天一幅画表现年的味道。
' S1 W* ?$ x9 o- e: O1 c8 o回到家后,到网上去搜索武强博物馆。这家专门的博物馆收藏年画一万余幅,它以此为龙头,带动了全县40余家年画作坊的生产和销售,年产值达千万元 ,近些年其藏品先后赴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W, N: u+ d* P6 k# w3 p) C
木版年画,如果是真迹,老物件现在已经成为收藏品了。新版的也属于纪念品和礼品之列。大概除了部分农业地区,城市人家很少有人过年还想着买年画,一年一张灶王爷请进家门,搁哪呀?灶头上是橱柜,关键是没人再惦记着灶王爷来主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 H$ t. L, J: d6 H; t. Y' G年画其实也是个念想。它和旧时的日子有牵连,我们少年的时候见过它们。后来一段老旧的年画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红海洋”是“时髦女”让人倒了胃口,沉静下来以后,人又到了老年,念旧之心起来,对曾经老旧的东西愿意多看一眼,几百上千年传下来的东西有看头。
4 G$ w1 M( [& S0 Y' V+ q' P/ h( ?这些年旧货市场比较火,固然是有人意在掏宝,捡漏,不少人还是有怀旧心理,看不到的东西倒想念了,不一定买,去看看也好。约有十年前,我逛了趟“潘家园旧货市场”,花了大概三十块买了张年画“八仙过海图 ”新印的旧画,我是当年画买回来的,打算镶个镜框挂墙上,拿回家细看才发觉,画的下方隐藏着一行字,是某家烟草公司的广告画。扫兴。5 Z5 f+ W) h7 r7 I7 Q$ b5 d
前年我到孩子家住了一段,里间的小屋的门上贴着张年画“兔爷”。去年我再去时,那“兔爷”有些残破了,被透明胶条四面七拼八凑粘合固定着。
& ~- l; c. G' N3 C3 G% A1 G1 X$ x) |! L6 Z* _# n0 F, Q

* f' A& P% J6 B
发表于 2019-3-10 15: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f27e3fa7928fe149c67bd72c05cb8774.jpg
/ q& k/ {4 m. U
发表于 2019-3-11 2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w6 d' w- L- O
+ {% Z6 P2 r- }$ R% J/ h: O% u
1981【说画】9 l% [  e' i& i. w3 |9 Q1 g: l
次日回到家,跟老妈说起年画的事。妈说家里不贴,没想着贴,墙上也不好贴,把墙皮粘下来。那山东农村老家呢?妈说老家贴对子,也有家贴门神,大胡子的,小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后来知道是秦叔宝、尉迟敬德。灶王爷那是有的,家家都贴,年前,把旧的揭下来,在灶前啥黄表纸,纸钱,灶王爷嘴上还要糊上糖,一块都烧了,上天言好事,下界把平安,一家之主。没有,没有什么毕恭毕敬的,就那么回事,新的要贴上。是啊,是像侯宝林相声里说的那样,不能说买,得说请,最后说真话了,就这么个玩意,还花了一毛钱呢。$ h0 R2 k3 q) m
知道“罗章跪楼”这出戏吗?我说起昨天孙老师介绍的一幅木版年画作品。孙老师说起这些个民间年画、剪纸、戏剧的相互影响发展的关系时介绍到这幅作品。
. X4 Q' \% z1 S5 p1 x4 a) F故事讲的是秦英征西,先锋官罗章回家搬兵,回到家中直接上了大媳妇的楼上。二媳妇醋意大发,闹将起来并抄起宝剑,见状,屋内的丫头出主意,把小孩子弄哭抱上楼去,让他们想办法,趁机把官人抢回来。后,夫妻三人和好如初。$ q& L% v. f+ u$ \
此闹剧、喜剧一场。过去这种戏曲常演不衰,极有市场。农村地区年节总要唱大戏,农人辛苦一年看戏是大事,看了也不白看,手巧的老太太会把戏台上的人物做成剪纸贴在墙上、窗前,民间艺人创作出各种的年画,伦理道德,传统说教、历史故事、生活智慧由此传播开来。2 @" \8 l% g' ~7 m! `
这张年画场景简练,朴实,只三个人物,大婆、小婆间夹着左右为难的罗官人,完全是戏台上的场景。可惜了今天都看不明白了。孙老师当场提问,谁能说说这幅画作的内容。老的、小的二百来人,无人知晓。4 d! Y0 t: J. A6 o% W) ?( m
老妈想了想说,没看过罗章的戏。罗成有儿孙,好像不叫罗章,倒是看过一出《粉妆楼》说的也是唐朝的事,罗成的后代,儿子还是孙子罗增、罗灿受奸臣陷害逃难,后来起兵消灭了奸党。
- v5 r5 q/ O/ Q* X' M) i1 d+ K; c; @/ `到网上去查《粉妆楼》。还真有这出戏,潮州戏,香港还曾拍摄成电影,1955年拍摄的。说的是罗
5 k" S# y5 L! {0 o成后代的事,但不叫罗章。1 k' T. ^; |" W4 H/ O1 C
网上搜索“罗成的后代”得如下信息:罗成的儿子叫罗通,罗通的儿子叫罗章,活跃在薛丁山征西时期,罗章还有后代叫罗昌和罗英,薛刚反唐时期的配角。1 L9 }0 @9 \* I8 l. B! [, p% r, R. d

1 l# }/ D* P# T7 P9 k5 ?, i( b; T! X3 }! j
发表于 2019-3-11 20: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timg.jpg , m$ J" m% u0 _4 U, r
发表于 2019-3-12 20: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育新小学的同学们,我在1962年9月至1963年7月在育新小学一年级一班读了一年书,因小学搬迁到德外,从我家到德外不方便,所以我转学了。但我很怀念在育新小学一年的学习生活。很想和当时班里的同学联系聊聊天。我记得班里有个同学叫尚毅。如果能和他联系我很高兴。

点评

前面有同学录可查询  发表于 2019-3-13 19:41
前面有学校的人名录可供查询  发表于 2019-3-13 19:37
发表于 2019-3-13 05: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Shang_Yi 于 2019-3-16 04:41 编辑
. \- B% ]! K3 q+ Y) y
" E$ G* X4 b: p! w2 D- Y+ N* k
.
尊敬的sjj317同学,你好,我是尚毅。如果方便,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看我能不能记起你来,如果不方便,就暂时算了,毕竟,网络有风险。好奇而已:有什么能使你记起我?我在小学即不是最好(又红又专)的学生,也不是最淘气的学生,最好的学生当属两道杠的女班长,到如今我都记不起她的名字,最淘的学生当属杨新建,他是我当时一起淘气的伙伴。你能记得我,我很荣幸,谢谢。但考虑到现在我们都生活在电脑网络世界中,有些虚拟的感觉,每个人都必须谨慎从事。
.
另外,人的记忆有时候有捉弄人的地方,比如说,跟你一样,我刚开始也认为自己是一班的,但从王培学长等人搜集的材料来看,我是二班的,其实,除了自己所在的那个班,我很少注意到还有几个班存在,那时也小,所以记忆有误可以理解。
.
现在因为工作不便,我不能经常到这里来光顾,但一旦有机会,我就到这里来看看。刚开始来这里,我也很惧怕,怕操作不好,写出不合适的帖子,到现在我对正规的操作也不是很熟悉,只在“老学友”写点东西,还会继续。你在这里可以慢慢来,一开始静静地看一段时间,关于育新,前面有许多帖子,就是楼层太高了,不太容易爬。关于我,我写了一些东西,三年多了,有意无意地,描绘出自己的生活轨迹。关于你,我想慢慢会知道的。
.
人渐老,记忆有退化,我只记得一位陈姓同学中途转学了,陈姓同学的转学让当年小小的我感到非常郁闷。记得老师在班里简单提到,说父母调动工作,大概是去了大庆,不得不转学。遗憾,我甚至有一种抱怨的感觉:为什么不道个别就走呢?哪怕交换个铅笔或橡皮什么的再走也好啊。现在看来,小学转学对学生的心理有不好的影响,但那也是不得已,全由父母做主。
.
还有,你记得你只在育新读过一年,从育新离开是因为学校要搬到关厢,但我们在老校址上了两年学才搬到关厢。有可能你提前知道了搬家的消息提前一年离开了,或是记忆有误。不管怎样,一别之后,你一向可好?
.
发表于 2019-3-13 19: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1 G. c, g, X5 a! m# W/ A
+ U0 ], W& n) o8 }4 s
1982【老画】& P9 r# L  Z3 Q' q2 s( V
妈又想起点事接着说:山东家里面还是有张画的, “二乔”,小窗上贴的,大乔、二乔,大乔人长的漂亮,老二也是,穿着素服,大乔青色的,带着珠宝玉器,素色的,乔玄乔国老的两个女儿,大乔孙策的媳妇,二乔周瑜的。就是画,不是年画,一贴就是好多年,边上都“桥”了。画不小,人不小,人都一尺多,大画。我十多岁的事,你小姨大概没看到过。& @2 v4 B, U1 |9 C5 S! }- ~
那时我已经下了学,在家里织花编,还当老师,跟师傅差不多,教其他人织花样,还管收活、质量验收。也有没活的时候,在家里看书,家里没有几本书,都是借来的,趴在炕沿上看,家里过来人了赶紧收起来。家里人不大愿意我看闲书。那时看了一些书,《说唐》看过,尽识“马虎字”把字读错了,一错就好多年。《粉妆楼》看的不是戏,看的是书,你不是说有八十回吗,人物挺多挺乱的,现在也记不住了,不是罗义的事,是罗成后代的事……。/ F, R% S6 l$ i" |7 h/ N; y

" u' X. M3 D: D+ I
4 O) p2 x$ W" g& Q
此话题刹住,年过了一个多月,数九天也结束,迎春花开得正旺。再贴年画待来年,庙会上不知有没有卖的,也是好久没去赶庙会了,或许有卖,但没听到过吆喝声。正好见到齐老先生的一段文字,说的是卖年画的事,转录如下,作为这个话题的结尾。0 ]1 b+ h. ?3 J5 q/ j& c- n
齐老先生,齐如山。不知道 ,那梅兰芳一定知道, 齐如山捧红了梅先生。都是老话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字,老人家写到: 买年画, 年画大约都是吉利话, 美人、戏出等, 吆喝得极好听, 多是七字句四句, 我记得很多。例如画的黄鹤楼, 他便吆喝“ 刘备过江发了愁, 抬头看见黄鹤楼, 黄鹤楼上摆酒宴, 周瑜问他要荆州。” 比如画的农家秋忙, 他便喊“庄稼忙, 庄稼忙, 庄稼才是头一行。 老天岁岁如人愿, 柴满场来谷满仓。” 比方画的胖娃娃。 他便唱“ 这个娃娃胖答答, 大娘抱着二娘夸, 姥姥家蒸的肉馒头, 吃着一个抱着仨。” 比方画的美人。 他便唱“ 美人好似一枝花, 买回家去当成家, 小两口儿睡了觉, 爱干什么干什么。” 如此种种, 我曾抄录了几万首, 有吉利性的、有箴规性的、有恢谐性的, 也很可观。 家家都要贴几张, 有的贴满墙壁。 所以, 北京竹枝词,有“ 臭虫一见心欢喜, 又给来年 搭了窝”之句。
3 x$ f! R- ]/ \9 y$ ?7 ], u+ p
* t* X/ V; E% _8 K2 h
' S- K, a$ }& A% j" d) r
发表于 2019-3-13 19: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Img272041416.jpg
  J$ x9 F9 n/ t! {  }7 m
发表于 2019-3-14 04: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Shang_Yi 于 2019-3-14 23:56 编辑 # |& F5 A% A3 Y. ^$ X) u2 D
sjj317 发表于 2019-3-12 20:14$ K# b$ g4 s# W. Z& n
我记得班里有个同学叫尚毅。

5 K# }- |; ~' c9 s: i/ |' b/ i
ShangYi.jpg
.
如果你认为你我是同一班的,这里这张图记录了62级二班部分同学的姓名,给你做参考。材料由王陪学长等人整理,感谢他们的努力。
.
发表于 2019-3-14 04: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Shang_Yi 于 2019-3-16 04:43 编辑 + Y/ S- E9 X- S0 ]9 O
我在1962年9月至1963年7月在育新小学一年级一班读了一年书
0 J% s- F# b/ @7 W9 r* j9 F' Q/ E
Image2.jpg / R: s9 ]5 d) L, D. z! P
.
9 W0 O$ s  b. d8 [3 B
如果你认为你是一班的而不是二班,这里这张图给你做参考。材料由王陪学长等人整理,感谢他们的努力。不管你是一班的、还是二班的、还是三班的,欢迎还记得育新小学。
.

点评

尚毅同学:我叫孙建建,很高兴你给我回复。你发的二班同学名单我都有印象(当年的)。你名单中的女班长叫韩建婷。自从我转学后,就失去和咱们班同学的联系。我母亲和周容的母亲曾经是同事,1966年周荣的母亲来过我家   发表于 2019-3-15 07:34
发表于 2019-3-14 20: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P3 w% B5 _9 H% `) o8 V( P: u
) f' o) u; `% e  |8 ?
1983【宾果】
/ h' R6 ^: U" A( B楼下的活动室改称“照料中心”了。除了中午提供一顿餐饮之外,今年添加了不少活动,专为退休老年人举办的。从周一到周四,每天都有安排,见着了日程表(附后),本月的活动一目了然,包括健康体检,量血压测血糖等简易的,健脑活动;娱乐方面,棋牌、京剧票友;生活照料,修脚、理发。生日会、美食等。
( Y  Z, S) v: Z( ]今天我下楼去的早,屋内正在安排宾果游戏。什么是宾果?没听说过。管理员小卢说是单位的哪位领导去了趟美国带回来的小游戏。她招呼着几位就座,今天是第一次,来的人不多,我也就坐下凑个数。小陆介绍说宾果游戏非常简单,一学就会,能写数字,眼睛看得清楚就能玩。. x' X3 J- ~2 u7 U
人到齐了一共九位,楼上的老崔俩口、老刘,南楼的陈老太太母子,陈老太86了,还有两位叫不出名的。每人发上一张宾果卡。每张卡四四方方,4X4共即4行4列,16个格子,每个格子中填上一个数字,在0至9十个数字中自选,十个数字可以不都选,也允许不选或重复选。各位填下了数字,我是随便填的,还真有认真的,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还考虑怎么给它们排队。想早了。史处长一边看着,还表扬陈老太数字写得劲道,说她儿子写的软塌塌的。
$ n  l- @2 ]. K小卢进一步讲规则:手中的容器内有10个数字球,我任意摸出来告诉大家读数,各位在自己的卡片格子内在相应数字旁标记下,只标记一个数,如果没有这个读数,就不用标了。几次数字公布和标记之后,如果哪位带标记的数字能够连成一串就算胜出,即为“宾果”BINGO了。四个带标记的数字可以是垂直分布、水平分布或对角线分布。
/ G) X2 y6 D8 B" @小卢的第六个数字读出后,我边上的崔太喊出BINGO。崔太首先胜出,赢了头一盘。* o/ }. m: B/ g, c  B" v1 h8 x2 A
换上第二个卡,开始第二盘。还是先填写下16个数字,小卢又开始摸索里面的球,十个号码球摸到哪个是哪个,随机的,看运气了,有可能连续几次都是3,要是我一个3字也没选择登录上,那基本上这盘就没希望了。数字都要兼顾,不能厚此薄彼,排列顺序应该有讲究,但更重要的看来是在标记同一数字时,优先哪一个更重要,更有利于四字成串。
+ |, ~$ I# u, |连续六盘结束,我仅胜出一盘。最佳成绩由崔太取得,胜出四盘,老崔则一盘不盘。看来这里面还是有技巧在的。小卢说还有可能胜出者同时成就两个BINGO,两串同时在卡内出现。
+ e2 C* w8 y  A- K. d/ M8 g# G
0 B9 M/ b; h* X. V" u
发表于 2019-3-15 0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sjj317 于 2019-3-15 10:05 编辑 ' c. F/ ^/ t5 |8 _/ B8 C- [. r
Shang_Yi 发表于 2019-3-14 04:07" u8 k+ A: p% Q7 f8 d1 U6 y2 r- M) I
.如果你认为你我是同一班的,这里这张图记录了62级二班部分同学的姓名,给你做参考。材料由王陪学长等人 ...
3 z+ a( K. B% g4 D" D# k
尚毅同学:我叫孙建建,很高兴你给我回复。你发的二班同学名单我都有印象(当年的)。自从我转学后,就失去和咱们班同学的联系。我母亲和周容的母亲曾经是同事,1966年周荣的母亲来过我家,我才知道学校的一些情况。1985年我和周荣的表哥有过一次接触。除此之外我没有育新小学的任何信息。前不久我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个论坛,看到当年的校友的热烈讨论,很是激动。我记得你名单中的女班长叫韩建婷。有机会联系。
发表于 2019-3-15 09: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Shang_Yi 于 2019-3-17 04:01 编辑
" w- o* c: `/ [4 C) s) n# T
! w& ^+ F6 k' r* L3 j.
* p2 u8 A% S  t; x; Y; M6 K9 G, A
孙建建,很高兴听到你的消息。大概是由于当年岁数太小,才一年级,或是由于时隔太远,都50多年了,我一时记不起你了,今后可能会回忆起来,不好意思,我这人就是健忘,小学老师给我起了个外号叫“尚老忘”。但这不等于说其他同学都记不起你来,他们每年在北京有聚会,你可以在前面的帖子中找到有关信息,可以参加他们的活动。由于我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从来没有参加过他们的活动,你可以先跟他们联系,如果今后方便,我可以在那里见到你。手机号码放在这里不安全,还是通过‘编辑’功能把它拿掉,‘编辑’功能在登录后才显现。再次感谢你还记得我和育新小学。
.
) k* S9 V9 t& ?9 L2 g1 }) [
发表于 2019-3-15 10: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jj317 于 2019-3-15 10:06 编辑 + b7 Y2 G8 r2 O
+ R% _6 M  C/ ]" _" W+ b; M; d8 Q
尚毅:谢谢你的安全提醒。我已将电话删去。有机会我们联系。
发表于 2019-3-15 11: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5 p6 d( Y  y( q; a% d

: L! ^5 Y! Q1 C+ d0 a1984【老不学艺】
) X9 `1 ]" |+ ^2 t. U! E网上去查宾果游戏,敢情是西方人玩了多少年的东西,小赌、大赌都行,小赌用来助兴,连小孩子也有参与的。玩法多样,摘录一段如下:( z/ p0 q; j& O( R6 g# r$ y
宾果(BINGO)的英文含义是“猜中了”。 宾果游戏通常在游戏厅里进行,游戏规则和付奖方式各地不同。宾果游戏使用的卡片常见的是5x5的,即5行5列,对应5个字母B-I-N-G-O。(见附图)美国宾果的数字在75以内随机抽取,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宾果是在90以内随机抽取,通常有专业人士叫号,就像拍卖会上的拍卖师一样。通常在1-15中选择B对应的数字,16-30中选择I对应的数字,31-45中选择N对应的数字,46-60中选择G对应的数字,61-75中选择O对应的数字。游戏者根据叫号,迅速找到在卡上的这些数字,并做出标记,只要有一个游戏者根据叫号,描出了BINGO图案,那么这一轮的游戏就算结束,随后开始下一轮的游戏。! A+ e) F$ m9 A  h
这玩法稍显复杂,比我刚刚学会的简化版难度要大。游戏厅内是营业性的,这简化版的大概可归于老人院中初学者娱乐的,人家那里从小就玩,老了老了接着玩,复杂点没关系。咱们这边,老了才开始接触,当然是简单了好学会。看老几位一把就会,两把、三把就玩得兴致勃勃,争先恐后。一位BINGO了,其他两位不甘心“就差一个了,就差一个了,你再来一个数。”主持人小卢再摸出一个球,叫出一个号。 BINGO,又有一位BINGO 了,喜笑颜开。又不赢钱,哄老人高兴呗。 ) d% c& g. ~/ e5 }- Q0 b
老不学艺,这个可以学,简版的易学,愿意的可以由简入繁。比麻将、扑克来得快,学得快,赢得快,一两分钟一盘。就是为个乐呵,见见人,活动活动脑子。( U$ @. ~) y0 R7 `. m8 ~7 v
陈老太不大出门,但隔一天要去趟医院针灸带按摩。这是被儿子带过来活动活动,兴致还是蛮高的。- H5 R  u  B% y- h1 X1 t7 c) u
老刘说,现在腿不行了,从腰往下疼,跟楼上的老吴一个毛病,都是腰椎的事。老崔说我也是右腿疼,整条腿,你现在怎么治的……。老崔比我整整大一轮,每年都和楼上的老吴几位过来给我老爸老妈拜年,就是今年没来,行动不便了。现在能下来BINGO一下也挺好。( Y2 i, W, e" Q$ z

# B0 ~, @! M& l, t, K3 {$ U6 G3 p' D7 }# l# ^4 q
发表于 2019-3-15 11: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d4628535e5dde71152d9b1e0a7efce1b9d166199.jpg
发表于 2019-3-15 13: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毅:你好,你知道我为什么记得你吗?当时咱们周六下午放学后回家都坐公交车,我和你有一段步行的同路(去车站),我到平安里坐31路(后来的331路)去中关村,你坐车的站比我近。这样我们接触的时间就更多一点。我还记得一次你父亲接你,我们一路走,他问了我几个家里的问题我都答不上来。我记得你父亲当时的样子,很魁梧,戴一顶鸭舌帽。还有一个同学,我印象叫李刚,他家就住在平安里,一次放学他让我去他家玩,我们走到他家门口,我怕回家晚了,没进去。
4 s0 d/ a$ r3 q' v" a9 N我可以确定学校是1963年下半年搬迁的(是不是一次都搬走我不清楚),因为我父亲带我去学校办转学关系就是到关厢。从中关村到关厢,没有直达车,当时要倒两次车,不方便了。我就被转到中关村小学上学了。
# y  o, K+ i# u. x0 N虽然在育新小学只学习生活一年,但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因为当时中关村小学的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远不如育新小学。到现在我都记得咱们的班主任郭老师和生活老师陈老师的样子,记得大红罗厂校园的基本样子。······有机会当年的同学能聚聚,回忆一下半个多世纪前的往事,我真希望有那么一天。* q  P( f9 a. L0 `( k; j' c
祝你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以后再聊。
发表于 2019-3-16 04: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本帖最后由 Shang_Yi 于 2019-3-16 05:59 编辑
* f% b$ W+ o) {4 l, q. l
sjj317 发表于 2019-3-15 13:08
! J" N& _' N7 X/ j尚毅:你好,你知道我为什么记得你吗?当时咱们周六下午放学后回家都坐公交车,我和你有一段步行的同路(去 ...

7 v" X) h9 B% d7 r4 P; `' t. I# ]2 A
.
谢谢你温馨的回忆,有些把我带回了美好的童年,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不一样,有时记忆的侧重有不同,我真佩服你超常的记忆力。你的这些记忆可以为王陪学长等人搜集整理的人名单作一些素材,我发现前面的资料没有那么详细。关于学校是什么时候搬迁的,我特意查了一下,根据王陪学长的记载(参看首页),学校是63年暑期搬的,我怎么记得在老校址上了两年学,然后又在关厢上了两年学,你看,我的记忆就没你好。真可惜,当年没有一张班里的照片留下来,不管怎样,北京每年有聚会,希望能和他们联系上。也祝你,生活安逸,健康长寿。
.
+ I0 v5 `5 W; t1 y% c
发表于 2019-3-16 20: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Y) X! N8 y. W' g( ]! h  u; z

" q) S8 t3 m. I/ V+ I# S1985【3.15】
. c; A6 v0 _: ?# ~! S3.15打假的日子。年年打假年年有,层出不穷。每年还都搞个晚会,晚会不一定都是喜庆欢快,这里是亮丑、揭短曝光,商家们胆战心惊别榜上有名,消费者这天可以解解恨,大概没有不身受其害的。一年一度,也是警示,威慑力量,虽然受到制裁的九牛一毛。晚会应该也有唱歌跳舞的,今天倒是没注意,因为也没去看,见着四位晚会主持人登台就更换了频道,看的是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作家阿城讲述家乡,故事讲完了,我再次经过晚会频道,正在曝光网上骗局,骗子们也与时俱进,升级进化出“智能骚扰电话”。
* l1 ]% b% O9 ~3 h要买房吗?要贷款吗?这类电话每周都能接几个。原来一直以为是人工呼出、接入。接到这类电话不胜烦扰,也不想听下去,客气地打断对方的滔滔不绝。话说得也不能太决绝,人家那也是份工作,广种薄收,电话销售人员都是这么干的。谁想到呢,看到记者的暗访调查才见识了,原来这类骚扰电话很多由机器人代为完成,每个机器人一天能呼出 1000 多个电话,比人工拨打效率高多了。这种机器人售价在 3000 元左右,可以不知疲倦,无怨无悔地拨打下去,不怕被拒绝,不怕挨骂,不必让心理医生疗伤。好几家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推出这项业务,为不少不良公司所采用,什么版本的都可以做出来,你是要成龙的还是林志颖型的。电话自动播出,自动应答,消费者的常见问题都已预制在内,对答如流,几可乱真。
# K, w1 o/ K" k2 a" ?机器人进入工业流水线,进入服务业,这对于商家而言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支出,也解放了劳动力,代劳那些个枯燥无味的工作,多好的事。不过这么好的工具在骗子手中,全是布下的一个个陷阱,一个群发千家万户,中招者百里挑一,其收获也是很可观的。
9 Y% }, S9 W! {+ b& ^0 T5 ~此次曝光的多家科技公司均为高新企业,融资金额动辄逾千万,有的还在新三板上市。前有瘦肉精、三聚氰胺事件,后有这批助纣为虐的科技公司。对新技术不可不察,对鼓捣这些玩意的人,明知故犯的人罚他个底儿掉。 4 o6 ?; b6 }7 l
今后各位接起这类电话更得留神了,机器人早就打遍人类无敌手了。) z$ c, h) Y4 q# _- @' I1 S3 u
) P3 S1 E5 `' x3 b4 b
% w" P- V, w1 i/ H- J
发表于 2019-3-17 1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7 h) P9 {9 y2 Q2 E9 W- i

  Z$ A% e$ Y: p2 y/ ?) L) J. k4 ^9 F) q( A3 u

  A$ {- o/ @# A2 E1986【人/城】
  y' G9 W3 P3 W晚间看的老故事频道播出的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阿城和哈尔滨。
* e7 n" a" V& B! P/ L2 F此阿城不是彼阿城。作家阿城,而不是比邻哈尔滨郊外的那处阿城,滑雪地的阿城。( B& Q5 O' N+ x% @8 V
此阿城也不是彼阿城。写《棋王》《孩子王》的那位阿城大概是位京籍人士,同龄人,曾往云南插队落户,人家落户一地留下了名篇。
0 \$ d& C5 n5 R4 f哈尔滨的这位阿城出名晚些,但因为重名,让人记住了这一北一南。应该看过他的作品,只记住了其中的一部《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杀手、英雄,人物站住了。
; w4 B$ t9 p3 j& B7 Y. ]' R阿城在纪录片中露面,看到的是这部片子的下集,见到了活动的人。还乌黑的头发,看来是多少年前摄制的老片子了。印象中他也是我们的同龄人,听他讲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故事捎带出个人的履历,他六十年代曾入读市里的交通学校,后来就业当了驾驶员。那他的年龄应该在我以上。他述说这座城市的过往,他经历的过往。他住的道里新阳街,土路改成柏油路,有轨电车更新为无轨电车,一片片的俄式栅栏院子变身高楼大厦……。当日他少年时跟踪到墓地窥视白俄大妈,在雪路上滑雪橇,在桥下给过路的人力车“拉小套”。说到他幼年时,外侨的比例占到当时城市人口的五成,中西交汇,哈尔滨是座宽容的城市,中央大街上的华梅西餐厅在食物短缺的年代也从未中断对牛奶、红肠、大列吧的供应,为那些残存的白俄。啤酒,中国首家啤酒厂在这里开工生产,哈市人已喝了百年多,人均消费量始终在前。阿城当青工时,每遇发工资就约了同伴灌下一肚子啤酒,或在江堤俱乐部或水边草滩上野炊,一个城市的风貌。( P, j- f/ W+ q5 z# H  U
阿城说哈尔滨,也有我熟悉的街道和江景。在我上班的那个阶段,外埠的城市中这里是我到过次数最多的地方,阿城住的新阳街,周边的“安”字号街,我也曾在那里下榻十好几次,在楼后面的旧货市场转悠过。上次是三年多前了,去了江沿、老街、中央大街,还是住在新阳街,我始终没能记住门牌号,只认那底楼的门洞。街头的烟摊早就撤了,后来人去楼空……。今后没机会再去了。) j8 e8 K; _& N; O9 J2 v7 Q" c, f8 p- p
: V9 u% j( N; J/ o- v" l
5 Q/ Z, C+ Z. 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5 00:16 , Processed in 1.25031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