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8-12-6 1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887【冰花】
: y) t4 v9 X4 E* J3 V进入12月水禽湖边的那片柿子林,光秃秃了。早几天枝头星星点点挂着通红的柿子,隆冬中的暖色引来鸟类啄食。“公地”的命运就是这样,人类如此、鸟类也如此。这要是“私地”人们会储藏起来细水长流,过冬过年,鸟类有所不知,先到先得,吃到肚里。这严冬刚刚到来,枝头的果实都吃尽,明天吃什么。3 Z/ f6 p. \1 \" i1 f# |
那只白鹳还立在巢顶上等着太阳,喜鹊在地上啄食,这里的飞鸟不缺吃食,嗟来之食。火烈鸟早以避入玻璃暖房中,一层的朦胧水汽后,一团团的粉白簇拥在一起,过冬了。! |/ I0 x+ F) m9 A- B7 Y
到了冰点,水禽湖漂着鹅、鸭,有动有静。寒风扫过,湖西边那条长长的河道水波不再,结上一层亮甲,泛着冷光,结冰了。低头瞩目,薄冰刚刚凝成,风和水流绘出一幅幅图画,让人想起了窗上的冰花。窗上的冰花是小品,雪花、冰晶,无数种几何图形。这河面是长长的宽幅画卷,大气磅礴,从南向北展开,千姿百态,一丛丛的竹子,竹林,与匠人的泼墨丹青别具情趣,玉洁冰清,自然之作。串串的葡萄,芍药花、牡丹花,花花草草……。模糊了,冰面的亮色像一层浓雾弥漫过来,山河壮美图啊。飞落过来的枯枝败叶冻结在冰面,黄的、绿的,几抹彩绘。可能还与结冰那一瞬的风向、风力相关,划出了冰面纹路的不同走向。待到晌午或许这冰面会化开,美景散去,入夜时又至冰点,自然之手又绘出一幅新图。" R# g& Q, T" i  {9 g2 M4 d: e
过去不曾注意到这冰面的纹路,当冰层足以承重时,人走马踏,人们关注脚下的平稳,别栽了跟头,或也享受疾行滑动时的风驰电掣。厚重的冰面,凹凸不平似乎也应该有多样的画面,我没注意过。东北的城市此时已开始冰面的工程,筑路架屋冰雕艺术,高高大大美轮美奂,人们还是喜欢冰雪的,天寒地冻另一种人生体验,也需要大费周章的投入建设,一年一度,多少个冰城游、冰灯节,甚至南方在室内构筑冰雪大世界,动用不菲的资源。
( W0 S. m4 g( ~+ @( E) N这自然之手的创造也值得一看,在温度光影合适的时空:水面刚刚封冻、光线不强的时刻,慢下步子,俯下身子,走走停停,别有一番风景。
3 ^& l& q1 h& ]  w
. v4 R% A2 `4 d0 ^4 c1 e9 T% ?  ?
/ N: G* U+ Y, f6 a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8-12-6 2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1205_092928_resized.jpg : Z- Z+ v6 B% D/ {% u& E
发表于 2018-12-9 19: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M: ?' G" U; C. \4 w

$ U+ G2 |8 ]0 @" ?+ `: P8 r1888【生日】
- `; T9 d9 b% q妈说明天是你的生日。妈不忘。我说不过,从来不过。
" M4 H* b; u1 z7 a+ w& J$ \( W现在说法是要有“仪式感”,我们这代人缺乏仪式感。新社会推崇移风易俗,旧理儿少了很多,有些该少,封建余孽,铺张浪费之类的。少的后果是省了不少事,个人过得轻松些。也有些同龄人后来改弦更张,讲究起来,有里有面的事也找补了不少,比如当年结婚简单的,现在老夫老妻补照个婚纱照。过去不做生日,现在也过起来。我家还是旧习不改,过生日这事不讲究,老的少的。现在出于敬老,老人家过生日的事还要想到,面条要来一碗,长寿面,外面买来现加工的切面,给老人端上一碗。至于自己的,只要没忘记,煮挂面也行,长了短了的都不在乎。倒是孩子少年时相对隆重些,会多出一方奶油蛋糕。孩子大概都不在乎面条还是饺子,见着蛋糕高兴,插上蜡烛好玩。
- S  M+ H2 m- j, g( r! u7 F: B) f个人过生日,其实要感谢父母大人,养育之恩。要是赶上在妈那里,会煮上一顿面条。今年没赶上,面条吃不吃都可,外面刮风太冷,新压的面条是不会去买了。7 c6 C- |8 q3 I& e$ g9 a
听着室外的风声,看着手里的书本《后望书》前几天国图借来的,还书的台子上就这本书品相不好,品相不好说明翻看的人多,收了。- o' h9 z( c8 B) H4 h8 V
翻开手机有庆生的了,好几条,银行、保险公司、中国石油。这几年自己的生日忘不掉了,总会被人家惦记着。午后见着远方亲属过来的微信、小视频,祝生日快乐吧。谢了,微信回。( q# B+ b0 Q  E3 n0 k, q7 s" Y
有什么快乐的吗。又徒增一岁,无喜无悲吧,大概只有小孩子欢天喜地这一天,其他人呢,都希望明天更好,会不会呢?老人们更是没有什么可喜的,唯祝愿明年健康着,自己、家人,认识的一切人。
; |& w: a0 X) T! T- U# F2 }0 a% h此时我想起同龄的苗同学,他的生日12.9,这曾经是写在月份牌上的“一二.九”纪念日,现在也没有了。与斗争相关的日子不再被普遍纪念,和谐重要。我偶尔回想起这个日子,是因为纪念日、因为同学、因为生日,我过生日的时候,也会想起他人的生日。我还记得苗同学生日也是因为我俩曾争执过谁大谁小 那时我们才刚入学不久 ,在老桑树下,人攀在单杠上,高一声低一声争论着谁大谁小。我的生日在前面,差着三天,自然是我长一些,可小苗不服气,偏说他比我大,“你说说,6大还是9大。”我一时语塞。好一段时间之后才弄个明白。
  T) ]( W$ V8 P
( G( s( K% _2 h0 _" Z4 a( F/ Y: G+ {, V8 h- h! \

点评

谢了!  发表于 2018-12-13 15:33
听明白了,您6号生日,他9号生日,他认为他比您大,如果岁数大点要是有好处的话,还可以争一下。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我给您带来迟到的生日祝福。  发表于 2018-12-10 00:49
发表于 2018-12-13 15: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m, l8 ~# z" L( a! y" V7 N

; o* [8 |* s# C, ^1889【盛开】
# t5 a$ O0 }0 A6 S$ S8 ]老妈家的那盆蟹爪莲又开了,植株半尺多高,往横了长,花冠直径有一尺半,一身的粉红花好几十朵,花开得正盛,喇叭花似的绽开、翻转,盛极就要衰,后继有花,小的蓓蕾刚刚绽开,大米粒的小骨朵拱出了叶柄,星星点点,每个叶柄处都在孕育,有的开呢。7 Q$ }2 W- K; s5 ]5 J0 ]$ {+ N; \0 b6 I
跟妈汇报花事,妈看不见,可以拿上一朵,半天不会蔫的。妈说段古,说这盆花还是你们拿过来的呢,刚搬到这的时候,不少的花盆和植株没能随迁,这边没有楼顶的大阳台,花花草草留在了老居。搬过来后才又添置的,那时是一个小小的花盆。我想起来了,是个一巴掌大的花盆,街边农贸市场买的。多少年了?搬到这里都二十多年了。这算得长寿花了,都二十多岁了。想想这植物的生命比人要绵长,只要伺候好了,十多年前在后海宋庆龄故居见到一株盆栽的老石榴,标牌上注明还是中山先生在世时栽下的。4 W6 M5 I1 T; o& T1 A
蟹爪莲原来的小盆子换上了稍大些的花盆,一直是老爸伺候着,或许是老爸给换的大盆,经常浇水。阳台上的花草好几样,普惠制,有水一块儿喝,多了少了的,几年的时间阳台上的花涝死过几茬了,让他少浇水,也记不住。死就死吧,当老人活动锻炼身体,阳台上除了一盆旮旯里的仙人掌,够不着它,其他是几盆兰草,浇不死。开花的就剩这盆蟹爪莲,一到冬天总能开出些花。这三四年老爸自顾不暇,花也不浇了。蟹爪莲撂在阳台上没大有人理会,看到干得不像样时,浇上次水,植株长得干干巴巴,也不见长个头。被关照少了,但花却不少开,一年一度,蓬蓬勃勃,到了冷天就花枝招展,粉红色盖过绿枝。
6 Y/ B$ f& b! j5 ~每年家里少不了补进些花卉,逢年过节过生日,自己买的,人家送的。切花一大捧,一两周谢世。高贵些的蝴蝶兰,花期持续两三个月,可到了第二年,就光长叶子不开花了。还是这盆蟹爪莲好,经济适用型,皮实,一年四季就长在阳台上,冷热它都过下来,尤其是夏日看它有点奄奄一息,南阳台温度高,也没人捧它往北阳台度夏,这个季节冷了,花开得旺,旺也不让它进屋,室内温度高,怕是花朵会提前谢了。
& [3 k- H0 N( u' u  A( W& p3 j
, G' Z' Q& j3 i* h' S5 G, f2 N
( S3 O& t4 l  o+ d: L5 y
发表于 2018-12-13 15: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135aa002889181f68e57df8485aedd7.jpg + r$ }+ {$ N- y; Q

点评

蟹爪莲老人家伺候得真棒!  发表于 2018-12-14 19:55
蟹爪莲老人家伺候得真棒!  发表于 2018-12-14 19:53
发表于 2018-12-14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892【四羽】$ h0 d: |6 ^9 w7 F9 R8 j3 R6 S% T
鹰山里空落落的。看过去顶上高崖处有一只瑟瑟寒风中,其他的呢?往前走,这西边小间内还有一只,白尾海雕凶猛,住了单间,在立木上发呆。往顶上的山洞里面寻找,左看右看,没见。
# a" @" I" [' y倒是地面上热闹,一群麻雀在啄食。今天换了餐食,好几个鸡架子,看上去冻的邦邦硬堆在一处,麻雀跟小鸡啄米似的开了荤。老鹰们都吃饱了或者根本就是厌食。从伙食标准看,比那羊骨头,鸡架子有点低端。其实鹰吃羊的机会不多,猛禽打食羊只还是费劲,吃食经常变更,打野食抓着什么吃什么,老鹰肉食动物,啮齿类小兽为主,腐肉也行。: k3 R: X7 `7 Z6 R, Z- I
穿着蓝色工作服的饲养员走过来,问过后才知道就剩下四只了。记得去年这里面总有十只八只的,一个个在里面争抢羊蝎子,还不惜大打出手。怎么就剩四只了?“死了”铁笼子外面的铭牌悬着好几块,高山秃鹫、金雕、草原雕……。现在想看还没有了。那只挺神气的金雕怕是没有了,没见着,顶上的那只是秃鹫。
5 P2 F% t$ j3 _8 f) _2 ]- z1 l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动物也是如此。偏让人背井离乡,这日子就不好过了,还不像人,人可以改造环境适应环境,南人到北地多披上几层衣服就是,物畅其流,家乡菜在异地都能吃上。动物就不行,它趋利避害随着物候变化,追随着食物迁徙,真要热带动物流布到温带、寒带,固定在一处那得千百年的进化,皮肤上的保温层哪那么好就能发育出来。. H( D- R, s/ `; f% J9 z, H, P) H$ m7 Q
吃什么长什么,千奇百怪地方特色。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抓捕圈养建起动物园,让动物南来北往,就得为动物们打理生存环境,冬暖夏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于动物更是如此吧。
0 _/ s5 x* h+ [7 `进了园子的动物大多都短命。人工的营造哪及得上自然状态,种群繁育舍远就近一代不如一代,笼中豢养的三代五代,离群索居孤独与生俱来,动物也有精神世界,不高兴就短命。倒是饭来张口,但缺失了生存的竞争,少了物种的精气神。
% r  L4 ^3 V1 S8 c* I) M那饲养员说已经打报告了,还得进一批,至于从哪里进就不知道了。& I4 ^& N2 r' O( a3 y0 E# S
5 w( Z! f; d( X! I6 X, V( J
! j( u" h: l8 f; ~( f: I  [0 [" s
2 F- k( k, n! v6 N
发表于 2018-12-14 15: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 s/ h( y' e$ o6 o1 b! ~

* `' A; Y1 C4 F" D1893【一头】" ~" ?6 K7 j8 }6 W3 V+ p2 A" E
动物园早七点半就开门。我八点多进园时还见不到人,连售票处窗前都没人。天冷,游园的也要等等,温度升上去才过来。园子内冷清,一路没见着几个游客,见着的保安多过游客。, _( U5 I2 a, {2 L# p
这次进南门往东走,没走到东头,东头是猴山,就往北拐,一路向北沿路看动物,也见不着。路过 “夜行动物区”它们的兽舍从来都黑乎乎,像是构造时有意减少了采光面,作为路人我也不会凑过去观看。再往前为狐猴区,接连好几个室外笼舍都空空的,非洲过来的动物都避入暖室,要看得等它们从里面出来,这天不会自讨苦吃的。绕过去往西,见着蓝狐、白色的,为什么不叫白狐呢,变异了或是跟季节有关,收拾得挺干净,两只,一笼一只不掺和,都那盘起身子晒太阳。隔壁是赤狐三只,有伴在一起玩,上蹿下跳。是盘在那里呆着不动暖和还是活动起来热身暖和。据说鸟类保暖就靠扎堆不动,真要腾空而起,倒要损失不少的热量。像狐狸这种长毛厚绒动物大概怎么呆着都不冷。好像还没开饭,不会因为我走过来,让它们来了精神。" x) x# v6 B5 i& Y+ N, F1 Z; W
跨过小河,往北狮虎山。去年进行了改造,取消了中央大厅和大通道两边的兽舍,改为游人在山脚下溜着边走,如地下小胡同,一侧隔着大玻璃平视里面,比原来隔着铁栅栏看离着远了,或是有意而为,不让人兽离着太近。室外的参观路线没变,要走头顶上的山外面,居高临下的视角。一只东北虎缓缓地攀上室外的木架,懒懒地伏下身子。往前走又是几处室外场地,没见第二只。还有苏门答腊虎、非洲狮子好几头都没露面,许是怕冷,南方的狮虎都躲在屋内,就这东北虎不惧寒。迁居异地,不少动物都能因地制宜,适应他乡的气候冷暖,像非洲的斑马羚羊在这边也生养得肥肥大大并无避寒的居所,食肉的大型猫科动物还是不行,只它们的同种东北虎(西伯利亚虎)适应了这边的夏日炎热。
  N$ h4 s/ k$ y! F- M2 c出了狮虎山往北,过长河到象馆,大象们也都没在外面,糙皮厚肉也不能御寒。今日京城气温-3℃——-10℃。, x) J! t3 [( M4 `) Z2 `

, ^; R3 z" k' Q- y( \* g- p( U8 g+ ~% a4 c
发表于 2018-12-18 19: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7 H9 q. u( q! k4 b1896【狮虎山】: h8 ]7 c0 a7 z
其实动物园中的狮虎山基本上还是原貌,山形未变,不信找出五十年代的相片对照来看。里面呢,上周走了一趟,走的地下通道,这是去年整修后新加出来的通道,让游客多了一个视角,仰视和平视,如果狮虎们下到山脚,在水池中戏水的话。多少年都没往山洞下面去,里面中心大厅两侧的兽笼味道一直不好,整修之后见到地下通道,还以为这中心通道被关闭了呐。今天从这过时见到大门内出来人。看来传统的室内游览路线还在呢。走一趟吧。
% R/ R7 a* h9 |5 U- v8 c大厅内还是高高大大,正中空荡荡可供布置科普画廊,还虚位以待。两侧仍是兽笼,兽笼没了铁栅栏换上整块的大玻璃,这回看得清楚,味道还屏蔽了,杜绝了异味和人兽交叉感染的可能,现在小朋友想吓唬吓唬猛兽,冲它呐喊,估计里面听不到。兽笼的位置、大小没变,二三十平米的小间,略有改善,添加设施,每间兽舍内用圆木架起一米多高的二层平台,席地而坐还是上铺下榻多了一个选择。整个冬天都得在这里避寒,够有多憋屈。
9 K% G2 e$ c+ d1 B' ~0 ?1 K+ p" F, _一头白化的雄狮在笼内转圈,蓬头垢面的样子,像是被剃了短发。往前,斑斓色调卧着美洲豹、再往前漆黑一团,黑豹也卧在榻上一动不动。小孩子冲它喊,没用。对面一侧呢,看过去好像也是一头白化的虎,带着黑纹。白化是一种病态,本该是金黄兽皮,现在看上去满是病弱,要不它也该到室外溜达。没见着那头东北虎,想这个时段在外面晒太阳呢。比邻关着两头孟加拉虎,个头小、色泽淡,虎头虎脑有点卡通的样子,没一点威风劲儿,是褪了色还是室内光照欺骗了眼睛。虎啊、狮啊,圈在这狭小的兽笼内,如囚徒,瘟头瘟脑,森林之王,百兽之王,王者风范荡然无存。2 t& @) `4 Y, M
自从见着荒野中游荡的狮群、虎群,虎群前些年在东北虎林园见到的,虽然也是人工喂养,但活动的场所大多了,模拟自然生态,定时投喂活物,训练恢复野性。这动物园圈养的同类衣食无忧,但精神气差多了,猛兽们尤其明显。
( W, g; j# P: u
# l# w% V2 M* G" }3 T( r* S8 E. B- t4 p6 F8 S5 ?& i- Z9 `, C
发表于 2018-12-19 17: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w4 w% ?- W( Q' s
- c7 ]8 {4 \1 b& j  ]; d& T" p
1897【麻雀战】
8 M! Z. o) A3 b: L在《老干部信箱》一本内部月刊上见到老尹的一篇文章,回忆他年青时参与“除四害”之打麻雀之战,时间为1958年 4月,当月为北京市统一部署的“消灭麻雀突击月”那些日子他和几个年青的同事整日招摇在外,负责的地段是老城墙顶上,前门楼子往东一直到正义路,摇旗呐喊唯恐天下不乱,中午也不休息,午餐送至墙头,目的是不让麻雀们在此落脚,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1 Y: x, S; v1 h- n  a) T3 R
麻雀被列入四害之一是写入《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在五到十二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要消灭老鼠、苍蝇、蚊子、麻雀,由此成为基本国策,纳入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由此,想起我小时候在幼儿园时跟着瞎起哄,还砰砰砰敲过大水桶。
5 O# S5 |6 w# H  t/ C  z  ^* |在全民共讨之的三年以后,在召开的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副总理的谭震林在会上发言并为麻雀平反,大意是麻雀也有啄食害虫保护林木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以后不要再打麻雀了。
; k! a6 `" H# f2 V6 n4 z8 c一段旧事说来有些可笑,但当时的人们做起来却十分的认真,从上到下,令行禁止。决策者们够轻率的,胆大包天,既要超英赶美也要让害虫害鸟死光光,怎么可能消灭光呢,六十年过去,其中的三害只多没少,倒是网开一面的麻雀见少。基本国策也得有错必纠,当时的科学家发声了,辩论结果,麻雀属于利大害小。“四害”后来增补了臭虫、蟑螂。早年北方没有蟑螂,能见着臭虫,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臭虫销声匿迹。蟑螂这些年往北地蜿蜒,与暖冬有关,而且生命力极强,不死的小强,人们仍然束手无策。% G+ n/ E( a/ O3 L  ]' O
现在城里这个季节能见着成群的鸟类只乌鸦、喜鹊和麻雀了。可谓鸟中三杰,只有它们称得上生命力顽强依然能够陪伴人类左右。其他的或死或逃,残存下来的也远避人类。
, s0 S( {; s; ?. P5 d# C" [京城现在平房少多了,房檐斗拱曾是鸟类做巢的地方,现在大概都在树上安家了。我们往下的这两代小朋友掏鸟窝的本事没能传承下来。麻雀生存的自然环境差了但人文环境有改善。希望它们长久以往,要不这个城市就太寂寞了。
9 B/ d6 t9 D' p% [. n. L
* R" }, W+ c7 v7 o5 w$ A: ?8 ^4 p/ D, n0 g  A

点评

择你这位好邻居也不易呀  发表于 2018-12-20 16:12
我家自采暖的壁挂炉入冬打不着,请专业人士来看看,人家说是鸟在排烟管里搭窝所致。花了50元钱,人家拆下排烟管,到处好多的干草,再装上一打就着了。还是专业人员有经验!  发表于 2018-12-19 19:58
发表于 2018-12-20 16: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6 D& a& l5 A: Z7 T6 v
5 U7 c6 [' x, A4 h4 _' ~3 A5 z
: [' a6 {$ F# w$ I' a  U7 c/ w

$ A# K; t2 G% D5 t1901【40年】: ^: e6 n+ g; n. `; f6 I
改开40年纪念,连篇累牍说。纪念30年时也是如此,取得辉煌成就云云。比较起来,其宣传调门要高过国庆的规格,自从不阅兵不放礼花之后,国庆就成了上班人的长假,不会有太多的说头。改朝换代的一个时间节点,当年居功至伟的一代人都没了,留下纪念碑后人凭吊。都说有代沟,我们自己都能感觉到,不光代沟,同代人又如何,毛的建国就是蒋的溃败。这片土地上的翻天覆地,有利益的获得者就有丧失者,几十年的反反复复,何时统一过认识,从来就不会有。后代人怎么看这代人的所作所为。秦皇汉武后人评说,赞的骂的。当代人囿于利害、视野,不明真相或不言真相,或者是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我感受的不是你感受的,也有短期发展和长远利益差别。几十年后,上百年后的再认识、再评价或许更为贴切些,实践还有时间的检验,唯一不够,再二、再三。: i# D6 v, _5 D' s
人对自然的认识,小到一只麻雀,大到在大江大河上筑坝,几年几十年就见分晓。全球变暖、转基因食品要几代人的检验吧,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里掺杂了太多的现实利益,但人们从来都不会舍弃眼前的利益,为了过得好,哪怕以邻为壑,哪怕日后洪水滔天。! ?2 ^# t1 W  k! ?' Q' o
喊好的呼声,我们这代人听了六十年。伟光正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末检讨了文革,再出发,又一路凯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四十年过来不易。这个时间节点上,再回首,进步、成绩,广播里听到一小段大会发言,怎么净是伟大伟大的赞不绝口呢,听得都绕得慌。
- g% }$ R9 x) k, v订的报纸当日的没见着,次日也没见着。在手机上见着“光荣榜”在电视上见着“群英会”济济一堂,四十年的功臣,改开大业的突出贡献者百名,中国改革友谊奖十名。怎么特写镜头总对着领导人,这位谁不认识。想看看上榜人,同代人都不认识?认出唱歌的李谷一,还有谁呀?洋面孔列位其中,老外们就更识不得了。看榜单,四十年功勋卓著,耳熟能详不少,默默无闻许多。好多位已撒手人寰。8 {' G/ q8 s; I2 v3 D) S5 E6 ]0 M
) J( O9 {, |9 k7 F

0 B( }. b" X% ~, H
发表于 2018-12-20 16: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902【100人】
看着百人的榜单,跟老妈叨咕叨咕,看看老人家还能记得几位?
头名于敏,这位是搞氢弹的,媒体上曾报道过他的独门绝技。老妈说不知道,第二位,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于漪 。不知道,隔行如隔山,估计老师们也未必知道这位,总归得有基础教育的代表吧。第三是群体代表,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说来当初阳奉阴违的事多有发生,饿肚子引起的冲动势不可挡,功在它是个标志性事件。老妈也知道。以下是四马 ,老妈知道澳门的马万祺先商后官和阿里巴巴的马云 ,后者是广播里小说连播听来的,对小马的了解可比我多多了。三马 马化腾 , 四马人民调解员 马善祥 ,这二位老妈都不清楚了 以下王大珩 、 王书茂  、 王永民 估计也都不会知道就不一一念了。下面是治沙的种菜的等等,我也没听说过。王选呢?不知道。我说起这位计算机文字处理专家,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者,有了他们的发明,汉字就不必拼音化了。老妈想起了少年时的经历,说起b p m f ,还不是五十年代,她们那会儿三十年代就有人倡导汉字拉丁化……。
孔繁森知道,山东聊城支边西藏那位。申纪兰?那位老太太,搞农业社的,人大代表一直代表着,老妈想起来了,新头衔是“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连我都不知道的就不提了,以下略去好多位。念我知道的: 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刘永好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 。首位奥运冠军 许海峰 这位知道,枪打得好,队伍也带得好。 孙家栋 、杜润生、李书福 、李东生 。 李谷一知道,原来是唱花鼓戏的。李雪健,演“大成”的。 杨善洲、 步鑫生 。 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吴仁宝 这位知道,老妈说这是天下第一村,没参观过,北京的韩村河参观过,也是一栋栋小别墅,书记田雄跟我们见面,他们搞建筑盖楼。我说没有田雄什么事。再知道的就是企业家 张瑞敏了,青岛海尔的。陈景润数学家,打排球的郎平  ,钟南山,听见他的名字就想起非典,哪一年?2003年春天。袁隆平,了不起,解决了多少人的吃饭问题。学雷锋的 郭明义知道吗?鞍山修路的,做好事。  屠呦呦 呢?得奖的,青蒿素。景海鹏 ?航天员,怎么没有杨利伟呀?谢晋 ,知道,《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最后一名是香港的企业家 霍英东 没少投资办厂捐钱。
这一百位,老妈还能记得十七位。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名单如下:
  改革先锋名单(100名)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
  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于漪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率先到内地投资的澳门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马万祺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马云
  “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 马化腾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 马善祥
  “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 王大珩
  海洋维权的模范 王书茂
  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 王永民
  科学治沙的探路人 王有德
  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 王伯祥
  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 王启民
  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王选
  支持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香港工商界优秀代表 王宽诚
  推动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者 王家福
  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 王瑛
  保卫改革开放和平环境的战斗英雄 韦昌进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 韦焕能
  知识型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 巨晓林
  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
  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厉以宁
  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 叶聪
  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 申纪兰
  外交领域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史久镛
  三峡移民安置的实践探索者 冉绍之
  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 包起帆
  西藏牧区改革的“排头兵” 尼玛顿珠
  扎根牧区、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优秀基层干部 廷·巴特尔
  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刘汉章
  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刘永好
  远洋运输体制改革的推动者 许立荣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
  我国首位奥运冠军 许海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许崇德
  “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 孙永才
  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孙家栋
  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杜润生
  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 李书福
  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李东生
  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 李谷一
  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 李保国
  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李彦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李雪健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杨善洲
  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
  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吴仁宝
  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吴良镛
  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吴金印
  厦门航空事业的开拓者 吴荣南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民警代表 邱娥国
  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 何享健
  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执行者 何载
  深度贫困地区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优秀代表 余留芬
  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 邹碧华
  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库尔班 尼亚孜
  对外开放法制建设的积极实践者 张月姣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张瑞敏
  创新型一线劳动者的优秀代表 张黎明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模范检察官 张飚
  中外合作“平朔模式”的创造者 陈日新
  “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推动者 陈冯富珍
  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陈景润
  社区党建和治理创新的探索者 茅永红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林毅夫
  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 杰桑 索南达杰
  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优秀代表 罗阳
  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 周明金
  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 郑举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 郑德荣
  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 郎平
  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优秀农民工代表 胡小燕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胡福明
  “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东
  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 南存辉
  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 柳传志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钟南山
  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 禹国刚
  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 施光南
  体育领域交流开放的优秀代表 姚明
  “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 秦振华
  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 袁庚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袁隆平
  企业“军转民”实践的创新者 倪润峰
  “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郭明义
  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屠呦呦
  “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 蒋子龙
  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 蒋佳冀
  三巡苍穹的英雄航天员 景海鹏
  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程开甲
  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 鲁冠球
  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 曾宪梓
  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 谢晋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谢高华
  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路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鲍新民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樊锦诗
  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 潘建伟
  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霍英东
  航母战斗力建设的实践探索者 戴明盟

- ~1 N' Q2 `) @8 u- d- B# p2 r
发表于 2018-12-22 15: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d: O# b- G5 _' h

1 v6 Q# D. j; |  m1903【12.22】
# q* u, P; [  I4 j: W! a0 k8 D1 H“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最高指示发表50年。想50年前的那晚,我们一定是在街头游行庆祝呢。所谓“宣传贯彻最新指示不过夜”。老人孩子和上班的大人们临到这个日子是不上街的,主体还是学生。通常也没有通知,知道了自动往学校集合,最新指示经常是晚间公布,那时有档广播节目叫作“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那里一播送,这边就出动,跟吹响集结号似地来到学校整队出发,浩浩荡荡好几百人,走着走着就汇成人流,周边中学、小学的都出来了,游行队伍来到府右街中南海红墙外走一圈,喊喊口号,大体上转回到西四路口就散了,回家。* P3 \6 d) U! f2 \
那时老人家身体还硬朗,最新指示不断,学生们就常常出动,喊来喊去的都喊了些什么早就忘掉了,唯有这一条跟我们息息相关,忘不掉。4 Z) p6 \. _3 m0 M3 V- }
六八年的年底,上山下乡已经常态,已有五六届的中学生陆续出发,六八年以前的老三届,与工农相结合了,留城市的不多,大多发了出去。这最新指示应该算作冲锋号 ,更坚定了后来者的义无反顾。近期看到份统计资料,北京市上山下乡知青共计29万,其中六三年至六六年为3万人,六六年至七五年26万人。
  E3 W+ X* j2 k  C1 ^) o# C可见这上山下乡事早就列为基本国策,人口年年增长,连三年的自然灾害都挡不住人口的增长,姑娘小子长起来,得找饭辙,城里没有岗位就下乡吧,机械化还不行。至于像我们被发往边地,屯垦戌边,从老祖宗那时就这么干的,那边地大物博,边关战事又紧。7 O  ^# }9 G/ ^3 c
说及意识形态色彩的涂抹也由来已久了。名不正言不顺,则事不成,上面的好几代人都有改天换地的情结,救亡图强。比如工农联盟、知识分子子结合改造,看看近代的思想史,几代人都在吆喝这事,知识分子自身或被动、或心甘情愿地投入其中。这股思潮、实践或涓涓细流或也潮流激进,看你赶上哪拨了。
0 @7 O8 D/ p5 |& ?+ ^3 N$ w5 Z4 d' u现今六七十岁的人赶上大拨了,有没有半数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多数也没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倒是扎扎实实地贴着地皮劳作三年五年,十年八载。有失有得,了解到我们这个社会,底层的疾苦。后来回城再就业,务工、经商干这干那,干得踏踏实实。当然也耽误了许多人,尤其天资聪颖的,本来正常持续的教育会成就更多的专家学者坦途大业。时光逝去,机会失去。时势造人,从来如此。+ F, t2 p. Z0 D: V, j1 z

+ E$ m0 j% `  r+ i  m/ b
4 K& k3 K9 q  u) |: H8 C0 p

/ {1 E" }9 z* M+ F6 _* h
8 W3 b6 E  e! U+ d' b
3 [8 C8 y" s: }/ |* `/ M

4 A8 H" P3 j% l8 W: _4 E2 a; {# z# P1904【北风那个吹】9 f- u. {' e# w$ G
知青这个群体老矣,五十年之后轮到后辈人负重前行,我们都到了颐养天年的时段。若以同龄人论,是否这个群体更为张扬些,至今还忙忙碌碌喋喋不休,多地开立知青博物馆、城市巡展,一台一台的节目为我小众自娱自乐,一年到头的聚会不断,诉诸文字为自己涂涂抹抹。有其他的非营利民间群体这么作么。也许也有,可能还没大关注。
8 e: ^+ ^8 `9 {; e0 q此生快矣,迅疾的快,不是痛快的快。缅怀过往,成年人尤其老年人的专利,“青春印记”“青春叙事”悔不悔都不重要,听故事,讲故事,忆一代人,我们自己的故事,一鳞半爪鸡毛蒜皮。一代人的青春,刻骨铭心,大千世界之一瞬,风过水面,这代人下世,谁还会提起呢,大概不会,于社会的进程实在算不得什么。- M. ~# O8 x, S1 i8 X. t$ h
今年没见着以知青为主体的新片子。小鲜花小鲜肉占据主要频道,各领风骚没几年,演绎新时代的新故事。辽宁卫视正在重播知青题材的电视剧《北风那个吹》,十年前的老片子,曾看过若干集,这次又看了几集,前半部插队的故事。生产队的知青集体户和我们农场、建设兵团天地不同,但也可以借此回味东北的冰天雪地和当时的时代话语和作为。 有人给编故事看挺好。; {! n& ?$ P" W! V, C5 ~6 z1 C; N
城市过来的的小青年,最大的心结就是回城。一年二年不想,三年五年一定想,过来人都是感同身受。即便是再多的雄心壮志,豪言壮语,都经不住岁月的打磨。人性使然,人往高处走。处于低处的农人都要竭力跳出农门,让城市的青年倒流至落后的农地心有不甘。知青们处心积虑地想返城,这种浓浓的情愫,至今令人心有戚戚。
3 q9 J) x) m7 f- O; N这个群体中还有回乡知青、本土知青,不同也同,读书见到了外面的世界,不安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年播出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少平、少安哥俩的挣扎也让人感动。作家路遥的同名小说多年来持续为高校学子追捧,排行图书榜单前列,此次路遥又名列四十年改革先锋人物名录,获奖词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5 v9 [. t: ]: ~( a+ j4 f7 {8 b+ g

6 N) {3 ?, F  S; a$ M# ^& x, Q/ `6 R3 N5 K$ D
发表于 2018-12-23 11: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4 i% r2 M- x" w7 W( ?3 H6 G9 [& o

- Q* j, O9 {) Z. m5 f: I1 ~% n9 F  P( z& v' x$ U9 k: k

$ G/ C6 B* l: Z$ M8 l8 O9 w2 S1905【饺子】; f- e0 ^. b6 M
“冬至”吃饺子。什么节气,应时的吃食提前就有人微信告知。网上的段子“这一天,八百人告诉我要吃饺子。没一个人告诉我,在哪吃,都谁,谁请,啥馅的。”连这段子都是老的,至晚去年就见着过。
  p6 f* `  A0 \! I; m哪吃?家吃呗,估计大多北方家庭都是自家包,只要这天循老理儿还吃饺子。今天又是周末,家里人口多的还不热热闹闹包顿饺子。饺子未必有多好吃,早年还差不多,生活简朴时,冬季食材有限,肉蛋供应不足,包饺子至少是白面的外皮,肉菜团馅,一周能吃上一次算得不错的生活。老话说“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再不济的,年节的饺子还是能吃上的。饺子无疑是过去的上品,到如今这句老话还有效。生活大为改善,想吃饺子天天的,以至于饺子沦为与方便面差不多的地位,谁家冰箱内没有几盒饺子,懒人的常备品,好吃,比较方便面,还方便。过年的饺子,基本不在乎它好吃与否,在于它与年节的社会属性,其他菜肴替代不了的,饱含着团圆、喜庆,不过这得是现场制作,亲历亲为,从和面、擀皮、拌馅、成型、开锅下饺子,热腾腾地上桌,全流程、共参与必不可少。
' ]/ g2 U2 {  Y" g2 s
3 Q, t6 q$ R' r# \# e

% c' w( Q- J0 l7 J冬至节吃饺子,俩人包饺子太奢侈了,到饺子馆吧,家门口的“东方饺子王”。头天晚上电视嘉宾介绍老北京的饺子,老派的饺子两种,“白菜猪肉”和“韭菜鸡蛋”一荤一素,当初受食材限制,不像现在五花八门好几十种。
! J- C' }# H6 Z" \# S. U: N天还亮着就往过去,店里竟然座无虚席,跟位小伙子拼桌。今天换上新的菜谱,饺子才五种,比往日大大缩水,说是人太多做不及,明日才能恢复供应。点上三样,“虾饺”“茴香猪肉”“胡萝卜鸡蛋”别干等着,来碗饺子汤先喝着。“没有,明天才有,有白开水。”“胡萝卜鸡蛋的没有了”那换酸菜馅的。+ @& p8 X" v+ F7 X! Y" N- \5 h

% `6 H1 C/ ]+ e& E7 i) U1 p

9 N0 F4 b( \4 t+ i/ q人多,都是吃饺子的,餐台前还好几位快递小哥等着提货。看来得多等会儿了。思想准备多余了,远比预想来得快,两盘上桌,吃起来,盘子见底时,第三盘上来,各是各的味道,闭着眼睛也能吃出来。来得快也就吃得快,给人腾地,门口拿号候着的已经排起了队。* r* [7 z5 ~! x  R
) v: Q4 v8 i. h) e* i2 a" ^, [

7 k- U& ^  H9 V8 m
发表于 2018-12-23 20: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8 w% h4 @) ~( ?3 i/ f5 Q( }

% |( D  n# ]/ N& r' r6 v8 @1906【剥豆】
7 k7 {  J$ O' P  J/ o- E2 r让老爸干点力所能及的,剥豆子。秋日采摘的黄豆,青绿的豆荚颗粒饱满,要是采摘再早些半生不熟的就是下酒佐餐的盐水青毛豆,街边小店常备。到了这八九成熟,下酒有点老,榨油磨豆腐嫌嫩,剥出豆来炒菜、做汤。这活爸能干,叫上爸一块儿干。老人家吃过早饭就没动地方,坐了会儿就那又睡上了。明明是躺着睡舒服吧,这道理听不进去,不为所动,搬他也搬不动。不听劝就只好由他去。这会儿叫醒他“干活了,干活了。”老爸张开眼接过豆荚。
$ s4 r1 s* b  }0 F豆荚挺结实,要是豌豆荚就好办了,这季节没有。将饱满的豆荚两端捏开,得下点力气,老爸捏不开,劲头还有,精准度不够。我来这道工序。破了口子的豆荚,撕开、取豆这两个环节由老爸完成。能行,一粒一粒扣出来,放到桌上,别让它滚了,别掉在地上,往桌子里面放,别放边上。剥了一个填到嘴里,不好吃吐出来。说是生的不能吃,还不信。接着剥,我说着话,不时地指导着。剥着剥着想起倪萍的故事,前两年还给老妈读过她那本《姥姥语录》。倪萍是谁老爸早忘了,我这也是想起这其中异曲同工,叨咕叨咕罢了。
0 U% u% r3 ?1 T: a% Q倪萍她姥姥在世时,岁数大了,九十多岁的年纪,整天昏睡,为了让老人家多活动,倪萍给老人买来葵花籽,谎称外贸出口,外加工剥出里面的瓜子,高价收购,个人创收。为此老人家来了精神劲,每日就干上了这个营生,一桶桶白白净净的瓜子仁送到亲戚朋友那零食,老太太收获了一张张大票子,收了一摞。老人糊涂,家人煞费苦心,这招挺灵,老人家精神了好长时间。5 n7 W& j3 m& _0 [2 M+ \# u4 n2 D
我家老爸物质刺激这招不灵,对钱的感觉越来越淡,前二年还问过吃饭是谁花的钱,要是白吃饭不好意思。现在这点意思也很久不提了。但让他剥豆子这点小活干的挺认真,我忖度这是他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事情,有点成就感。
3 i" R' i8 h" V9 }  a" U9 L6 A3 W0 X+ `我这里不断地表扬着,看看你这都剥一大堆了,干得真好!半个多小时剥了有四五十个豆荚吧,忙确实帮到了。
+ |4 I& W6 H: @以后得多买上几次青豆来吃,还能健身。
4 d- h/ [2 ]! l6 _- \9 d! a8 Y2 ^6 M

0 B  F: u3 l" U( t# a
发表于 2018-12-24 15: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s; U* |+ }0 H( E' e  e5 N
* L/ A1 V' A0 x' P8 W% j' ?
1907【国博】
2 T# H1 h- l9 H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 \; r( p2 `$ x* ]  `" q% P规模够大,观众够多。楼上楼下七个还是九个展厅。门口发放导游图,最佳行走参观路线看明白了,但走糊涂了,除非照着图纸亦步亦趋。要走许许多多个弯弯绕,有时容不得你按既定线路走,逆行者大有人在,有团队在逆行,搅得执行正确路线的人怀疑自己走上了歧路。都是哪和哪呀,展厅编上号码或者用不同的色调区分出来就明晰多了。观众人少时还问题不大,这人多,热气高,碰头碰脸的,好像才走了两个厅,身上的汗下来了,有点晕。饮水站补过水,也不见好,老几位大概都出了汗。脱一件也得自己拿着,省省心,跟上走。楼上的一个展厅人少,好像还不是属于“伟大”之列的,这里边走走,松快松快。楼下又汇入人流。
' e3 m9 x, l$ n) w0 }2 P7 t6 _单位组织退休人员学习活动,报名十多位,实到才六位,不足领退休金人员的十分之一,真个有组织无纪律。各位都是“四十年”的参与者,贡献者,如今都歇了,让小的们接着干吧。这参观者也都是年轻的面孔,各单位群体活动,后来者前赴后继,该他们受些教育。排着队伍进来着军装的,陆军、海军,稍息、立正,向右看齐,没地方齐步走。中学生们是最认真的队伍,排着队来,展厅内还记着笔记带拍照的,这回去要有作文提交。还来了一拨道士、道姑,灰褂皂帽,穿黄袍的和尚,这与他们也相关吗?: T- e" d* W& |( H' R
才走了两三个厅人就倦了,说是往外走吧。这些个展出内容似曾相识,经历过来的人和事。图片、沙盘、实物,近些年在类似展览中大多见到过。去年还是前年在北京展览馆看过“砥砺前行”展览,浓缩的成就不足40年,也是一派形势大好莺歌燕舞。小岗村的承包制签字画押,上天的飞船、海沟内的蛟龙,航母的模型,经济建设的数据……。要回顾要总结要提振士气。满热闹、墙上、地下,比大集热闹多了,熙熙攘攘。) `9 R6 m0 i' T- r  |

! j5 N  e! p5 B) ], q) K% }
! [$ |  A$ X+ @6 ]6 ?8 I2 k
国家博物馆该是个厚古薄今的场所,收录入藏国之重器,该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司母戊大鼎,鸦片战争近代史……。该是个让人们平心静气浏览上下五千年,感怀我中华伟大的地方。多年前的中国通史展,好像变了个面孔又展出过,现在大概是被挤出去了。 ' G% q5 J! j) f! G0 K
8 G5 Z& c' u1 i
$ C/ ~' M5 S( n8 A. S
发表于 2018-12-27 20:48: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Y  Q0 J3 P2 X
) w# p# e1 n3 z! N% k2 u
1910【40年】
, A, s2 u- z' ?) d上周五国博参观“伟大的变革”改开40周年展览,熙熙攘攘,如同闹市挤来挤去不得要领。隔了不到一周再看展览“40年砥砺奋进”似时光倒转,追昔抚今流连忘返。
. b- j, C* r! e; j; s集团公司文化品牌部小高携讲解员接待讲解,众人沿时间的阶梯逶迤走过。1 ~  Y2 A% V. [) r& ]) _
国博的展览高大上,公司的发展贴着地皮儿,参观的各位都是亲历亲为的践行者,过来人。如今过往的甜酸苦辣都悬在墙上、展柜中,凝结为图片、文字,一件件实物。黑白照片中的创业者一代多已飘零,还能认识几位呢,满满地怀念。彩照中的你我他,我们曾经的历程,点点滴滴人和事,来龙去脉,不少述说着我们的故事。
1 S- f9 D, N+ m- L小光呢,两位小光都没来。展览的片子中他二位露脸了,那是哪一年,小光在大亚湾核电站学习还是业务签单,另一位小光起草了首枚行业邮票发行的签报,展柜内有他的签报件,潘总、秦总走笔龙蛇,三十年前的文字,老的、小的,见字如面。
* G# A% I# U0 j2 v# [今天老王、老冯来了,二位是公司的元老,见证了改开公司复兴的初始。老冯在展柜中寻到了公司首批购入的电脑长城286,公司员工还在扒拉算盘珠子的时候,老冯七八年初参加电脑培训并赴日交流引进设备。怎么没见着你老王的照片呢?老丁、老沈一大批都在,那时还都是小字辈,神采奕奕的,你老王呢?老王可是改开之后头一批走出去开辟市场的年青人。老王说了段古:改革开放先是清除“两个凡是”影响,在咱们行当是清除“两个一般”两个一般羁绊了公司涉外业务的发展。老王,那时还是小王,入司后的第一档子事就是走访外贸部门调查研究,宣传展业,将涉外业务收归公司,从此拓宽了公司业务范围。见着了展柜中的专业培训教材,这本不是你老王主编的吗。人退了,精神财富留下,自有后来人。
- I/ ?, l" U# G; U5 n6 l5 ]& m七八十年代公司走出低谷,业务迅猛发展,参观的各位大多八九十年代加盟公司,多少风风雨雨,迂回曲折,说不完的,你说,我说。解说员成为多余。
) T3 i4 z  ^8 Y1 f* t# V* a" _展区悬挂着大幅公司发展年度业绩图表,自1980年至2017年公司业绩规模从2亿发展到4919亿,成效斐然。3000人的队伍到22万,人多势众。: X/ A/ @7 r. W/ ]' y, j. g
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
. t) _! X8 z0 V) Q. a3 ~) K" ]' D6 S& J4 T  G( Z' N' O' i0 R! Q

9 `  o7 {9 U+ z3 p6 `
发表于 2018-12-29 2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C6 @, B; H3 C, t9 ]# i# Q

  ^) ~# F" r2 m+ K% R9 |- b, \7 [( t' O1 e! w) G

" x" o. o! U" s& d  K2 G% I0 g# h2 r* I8 t; l; d6 p; a
3 Z; {( l- j* ~/ M4 x2 w" D' e
# G4 h: h) f! _0 u; ~* d9 T# i0 w( m, t

( P0 y: D) Q& {1911【旦夕祸福】* r8 y+ D% f/ \5 R# o, |+ ]3 W
退休后老同事难得见面,有的好多年不见,组织次活动也锣齐鼓不齐,甭管是冠以学习名义还是请客吃饭,能到一半人就不错。年底的这次活动不错,先认真细致地看了展览,后热闹地百饺园吃饺子,到了两桌人。
& S0 R8 A" y. V4 A, j' O老李要了瓶二锅头助兴,倒了五杯,共五位男士。老李说阴盛阳衰,单位组织活动总是男士们到得少。可不吗,“中国大妈”的势头远远超过大叔们,已成公论。这日子,怕冷猫冬,不出来了。举杯祝我们自己健康快乐呗,女士们不举杯多吃几个饺子。
; [" o" T  M) W" O) U+ O( }说点高兴的事,谁又喜迁新居,谁又忙忙碌碌为子孙。两位元老说起一九七八年,职业新起点。说起当年的老前辈们,小高提及王老好着呢,高龄105岁,近期还见过,老寿星啊。* [2 [3 e. d8 v$ I; _5 q, V5 E, x
领导这边桌上坐,几位咨询药费报销的比例和手续,又到岁尾,又过一年,老人家们,健康是永久的话题。今年报销改电子化了,老眼昏花的手机也玩不转呀,纸质的也有效,那得在规定的日子往公司财务部门跑一趟。问问看牙给报销吗?拔牙给报,镶牙、种牙不给报。那报纸上广告说,给报销一半?谁答应找谁去。牙医诊所的白大褂是手艺人,是工匠,修修补补打眼钻孔,不算大夫,要不医疗费报销不带他呢。  o1 H0 g5 R7 k8 a
我好多年没看大夫了,庆幸健康又一年。过一年是一年,多侥幸几年。侥幸的人不多,这次才知道,好几位老同事已重病在身,怪不得老没见,春游、秋游也没见。有刚刚支上“架”的,摘去零部件的,还有病灶转移的。心情沉重起来,多事之秋,说来“七十三”是道“坎”要拦倒一批人,信不信由你,说了世世代代的经验数据,现在该有大数据支撑吧。
  Z3 K0 P0 f3 _, G. y* W这老几位都已经做了,休养生息中,愿他们一天天好起来。不摘不切不行吗?微创治疗,带病生存,和平共处。说说容易,病都在自己身上,还是得听大夫的,专科大夫,好大夫。大城市好大夫多。
' [8 M# F5 L1 c7 v治疗是一个方面,好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病发多是长期积累而成,不良嗜好改也难,那就只能自作自受了。
. N! q* T+ Y5 `( E想到这老几位,我前半夜失眠了。  B( V" T5 L! h) u! e

& I( J6 _4 k# f& N5 u- d* m* ~' a% ?
发表于 2018-12-29 21: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I8 G  U3 L7 L  Q! x* @# v3 n

1 K. [+ s% G4 A, y: N+ a1 O  N. ?* y) D8 C  @; `% k. I0 K
& E/ `& I5 o" m& c" j+ M8 x# f
1912【1000米】
1 s9 ?! k6 ?1 f; T5 _+ B- r! i上午见着同事老王,在泳池外的楼梯上,一上一下。我俩老是赤诚相见还水淋淋的,今个我到的晚,老王这都游出来了,严严地裹上羽绒服往外走,披挂上了才是常态,更容易认出来。打个招呼,擦肩而过,走出几个台阶老王那回头发话:我现在增加了二百,每次游上一千米。我说:好啊,又进步了,突破千米大关,好事,好事。/ Z- b, R9 M) }8 r0 u* O
同事一场,后来又搬到一个小区居住,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那是刚开始的时候。现在的情况是难得一见。同事加邻居多好的事情,知根知底,“远亲不如近邻”,世纪初搬到同一个小区的同事能有二十来户,现在还有一半在吗?有早早就走了,有弃旧图新另谋新居,有舍近求远房子让给子女住的。我在小区院内走动的时候少,还真难得邂逅老同事们,基本都退休了,先后散去,十天半个月能见着位,院子里说上几句话。
& C1 w, ?* Z) R倒是老齐和老王,这老二位常见。老齐住我楼上,其实也早就搬走了,房子腾给儿子住,但天天还得往回跑,孝子贤孙啊。楼下门前见他泊车,蹦蹦车,一早一晚接送孙子上学下学,我问为什么不开车,说是大点的车钻不进胡同。新街口那边的小胡同不近,一天两趟,晚上还得回自己东城的家,真够累的,老大入中学,还不能歇,老二进小学,接茬,没辙。
- a- i  f3 M; P2 \2 o, B$ [1 h秋后这段一直没见着老齐,他家孙子有人接送了?我手头有个物件等着转交他呢。前日见着咱们领导,打探老齐的消息,原来他老人家做了手术,在家歇着呢,我说呢怎么见不着。想委托领导把这物件转交,领导说老齐执意不同意前去探视。我说当下探视理由充足,马上春节了,谁家过年不吃饺子,各级领导这个时段都得访贫问苦,物质、精神鼓励。
9 R8 z' P* s. X5 j这一年我常见老王,一个月总能见上几次,在泳池内。老王说自己办的是年卡,只要居京就见天过来,八点准时,一开门就进来,头班,跟早年老爷子们泡澡堂子似的。老王不泡,下去就游,年初时告我每次游五六百米,上来冲洗走人,天天的,不用一小时,白天干什么都不耽误,吃饭也香。老王早些年身板不行,那是过去,今年呢,前一段说每次游上八百米,这到年底又进步了。  p' z8 d4 u$ m6 I4 [. [
咱得跟老王学。
% k" i, B7 e( L8 l7 ]
. ~4 M8 s1 R5 }" L8 z8 a; d  \: O& [2 H% \: S
发表于 2018-12-30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913【100部】+ k! l& U) a: g+ y* H: {$ P
微信上贴出“《时代周刊》评选出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到网上去看个究竟,这是几年前的榜单。自己没见过就算是新的,看看都有哪些,该有几部中文写作的。看下来,只有一部《红楼梦》。少了点,说中文、读方块字的人口为世界之最,且五千年文化传承。要是考虑人口权重因素,怎么也不能百里挑一。但这里说的是长篇小说,长篇小说在咱这是近代的事,之前的文学作品不在这个范围之内。长篇的首先想起的是四大名著,《红楼梦》胜出,实至名归。《三国演义》也不错呀,《水浒》挺热闹,《西游记》给孩子讲故事还成,成人看着看着就没意思了。5 O. y2 Y' r4 M  Z* ]
其他呢,近人的作品汗牛充栋,就没的可选吗?上个月电台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播出老舍的《骆驼祥子》 ,这个月播出钱钟书的《围城》,这两部都是国人公认的名篇,几代人之后书还热销,拍成影视作品热播。人家没看上。
; D- |% H1 t* _不知什么人组成的“评委会”,应该是周刊的编辑们,编辑部聘请的学者们,也许有汉学家,汉学家能读懂中文小说的也不太多吧。那是美国人的视野,偏安一隅看世界,遥远的东方他们看不清楚。书单中东方的还有两部,日本的《源氏物语》和《雪国》入选,一老一小。大国印度怎么没有。只能说他们片面性,也许是实事求是,不知道的就不说了。他们还真是不知道。8 l3 S7 U2 @4 X* C
西洋人对东方人了解有限。我到了他们那边的商业区,主要是逛书店,大型书店内中文小说不能说没有(不含华人办的小店),但我记不住有些啥了,翻成洋文的能见到,也实在是太少了。哪像咱们这边译本小说能占半边天下,从古典到现代的,只要是畅销的立马购买版权,翻译、开印,再加上港台的繁体字本。同胞们对西人西事特别的有兴趣,国人开放的心态。8 o4 V! t+ V# s' O3 u
国人出版机构也搞过评书活动,像这种“世界一百部”没见着。多是书店、出版部门的排行榜,以销售额为标准。或许人家也是这个标准呢,这大概是个合理解释。老外知道《红楼梦》的多,有多少人能看下来?% q) Q# m/ ^! @+ z, Y

1 Q" L& b/ Z% ~
! v$ j* g8 G6 ]
发表于 2018-12-30 18: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3 O% P) q  ]4 o2 m* ^% f9 P9 u4 @# p

9 M- p, ~1 n+ v) h: ?5 c! K& G

. q% N2 P+ a4 g" G: ~7 u( p《时代周刊》评选出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 0 |) A6 }5 p) H; r- g* J4 y. C

7 f+ A0 E, M0 {+ V5 ~) v1 Don Quixote堂吉诃德1605, 1630 Miguel de Cervantes Catholic
- }8 @2 l1 J4 F6 H; f" q! [, ]2 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 1869 Leo Tolstoy Russian Orthodox8 \2 D& H4 }7 }* L. U
3 Ulysses尤利西斯 1922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F5 P  ?% w, o0 _+ f
4 In Search of Lost Time追寻逝去的时光 1913-27 Marcel Proust Jewish Catholic $ j, X; ^: T8 M/ A) t; e6 p
5 The Brothers Karamazov卡拉马佐夫兄弟 1880 Feodor Dostoevsky Russian Orthodox' w' `. z. X/ q- \# L; r, M
6 Moby-Dick白鲸 1851 Herman Melville Transcendentalist4 [! f+ `& w+ g8 S- j' d
7 Madame Bovary包法利夫人 1857 Gustave Flaubert Catholic / O1 _* e( K! o, f) y' E* \1 E
8 Middlemarch米德尔马契 1871-72 George Eliot Anglican; agnostic2 K) l6 j" M& d6 H2 D( x
9 The Magic Mountain魔山 1924 Thomas Mann Lutheran
: H' Y. ]1 S) c2 F  o10 The Tale of Genji源氏物语 11th Century Murasaki Shikibu Buddhist/Shinto culture & U  z: S) C/ y
11 Emma爱玛 1816 Jane Austen Anglican
+ g+ i/ ?* g# w. Q. W. }12 Bleak House荒凉山庄 1852-53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0 g! F4 O+ ^+ e# S  j3 w( g 13 Anna Karenina安娜•卡列尼娜1877 Leo Tolstoy Russian Orthodox
& C) B& K/ [! P7 o3 v  F- A 14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 Mark Twain Presbyterian
/ q! |% _" w: O" q, I7 s+ M15 Tom Jones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1749 Henry Fielding 0 v$ @! R! q# k$ k' G
16 Great Expectations远大前程 1860-61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 ?1 A# Z/ n/ M  d4 t5 V( q17 Absalom, Absalom! 押沙龙,押沙龙! 1936 William Faulkner Presbyterian
9 E( f6 _  X  W. P4 H6 V3 t 18 The Ambassadors专使1903 Henry James Anglican  \! Y" h6 m5 z/ s: @6 n4 c
19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百年孤独 1967 Gabriel Garcia Marquez Catholic
4 l) R1 B9 m# _8 Q$ A 20 The Great Gatsby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 F. Scott Fitzgerald Catholic , ~- W9 q- T. z9 K: M
21 To The Lighthouse到灯塔去 1927 Virginia Woolf Neo-pagan
: j: }  ?, `. O! M! F6 t5 G, a 22 Crime and Punishment罪与罚 1866 Feodor Dostoevsky Russian Orthodox
2 ~" ~$ a6 E8 F9 _) I# N4 y 23 The Sound and the Fury喧哗与骚动 1929 William Faulkner Presbyterian
. M% u) x/ r1 V: q6 D24 Vanity Fair名利场 1847-48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 x$ K, k4 V6 ~6 X2 U25 Invisible Man看不见的人1952 Ralph Ellison & h9 F8 a# V- r5 F! S
26 Finnegans Wake芬尼根守灵1939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 l5 }$ j2 p& Y! K& w, k6 p2 k27 The Man Without Qualities没有个性的人 1930-43 Robert Musil Catholic , v9 F4 e+ ?! G1 |
28 Gravity's Rainbow万有引力之虹1973 Thomas Pynchon Catholic; agnostic $ l' l# W9 @6 ~0 M2 _& X: A
29 The Portrait of a Lady一位女士的画像1881 Henry James Anglican
9 I$ h" }& A  |8 V$ _; p 30 Women in Love恋爱中的女人1920 D. H. Lawrence " B2 p" g/ f' c3 J7 P2 `" g
31 The Red and the Black红与黑 1830 Stendhal Catholic
6 J: v3 T; n8 @. \* Y1 M, I 32 Tristram Shandy项狄传1760-67 Laurence Sterne Anglican (Church of Ireland clergyman)
! ^4 E4 z8 s; O% B33 Dead Souls死魂灵 1842 Nikolai Gogol Russian Orthodox
+ Z% x5 `3 W7 I34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1891 Thomas Hardy
* R: `' N0 r* q& m2 w9 ]/ e' x 35 Buddenbrooks布登勃洛克家族1901 Thomas Mann Lutheran
* F1 G( ?$ w; m3 R& h2 d) v2 e 36 Le Pere Goriot高老头 1835 Honore de Balzac Catholic
9 D; A& b: I+ f7 X" T$ q6 v- G$ ] 37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1916 James Joyce Catholic (lapsed)) U5 T) K# A8 h+ Q9 @8 @  X
38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 1847 Emily Bronte Anglican( ]8 ~. w. @1 a- E4 \
39 The Tin Drum铁皮鼓 1959 Gunter Grass Catholic
4 A. T& z' Z/ c' b  l) Q9 r/ ]40 Molloy; Malone Dies; The Unnamable马洛伊;马洛纳之死;无名的人1951-53 Samuel Beckett Church of Ireland (Anglican) 3 k" y, ~7 n* y$ K! t* z$ {
41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1813 Jane Austen Anglican% D1 w  {! i3 m& o6 L8 r. c
42 The Scarlet Letter红字 1850 Nathaniel Hawthorne Transcendentalist* z5 _  v/ p) L) ^! c1 W
43 Fathers and Sons父与子 1862 Ivan Turgenev Russian Orthodox; agnostic + C. [7 v! O0 [6 S5 U5 j$ L
44 Nostromo诺斯托罗莫1904 Joseph Conrad Catholic; atheist
2 {& x% _* ]+ X, `) w45 Beloved宠儿 1987 Toni Morrison
" W) n0 m5 Z2 U* e3 B9 g/ x* p. [# D 46 An American Tragedy美国的悲剧 1925 Theodore Dreiser Catholic; Congregationalist; Chrisitan Science
) q/ |  e% C" _# i7 q$ r 47 Lolita洛丽塔 1955 Vladimir Nabokov Russian Orthodox
3 b, V& m9 f3 C8 _, T8 O48 The Golden Notebook金色笔记 1962 Doris Lessing
8 b7 R3 a, M4 E( c" J49 Clarissa克拉丽莎1747-48 Samuel Richardson 2 o8 F5 k# H. R& Y
50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红楼梦 1791 Cao Xueqin 6 ~% b  _! u+ i" N
51 审判 1925 Franz Kafka Jewish
) x9 U( d) r) u: m 52 简•爱1847 Charlotte Bronte Anglican% E( m# r: f+ k8 {
53 红色英勇勋章1895 Stephen Crane Methodist" _# |! c2 y1 h' g! L3 ~
54 愤怒的葡萄 1939 John Steinbeck Episcopalian
# k' g0 d; E0 u# ^ 55 彼得堡 1916/1922 Andrey Bely Russian Orthodox; Theosophy; Spiritualism
4 y0 ~. B& f* V( C 56 瓦解 1958 Chinue Achebe) H* n8 I1 S( D) G' N' l
57 克莱弗公主1678 Madame de Lafayette 58 局外人 1942 Albert Camus Catholic; Existentialism
( j  K9 v8 i4 c# [& `, ^& n 59 我的安东尼娅1918 Willa Cather Episcopalian 60 wei chao 制造者1926 Andre Gide
4 a! l; Q2 C3 a( F' O3 P( ^61 The Age of Innocence纯真年代 1920 Edith Wharton
! w( s, m9 `% {2 L 62 The Good Soldier好兵 1915 Ford Madox Ford Catholic; agnostic
, P; U: X* T  @/ O5 }; N# a63 The Awakening觉醒 1899 Kate Chopin Catholic ; Z5 l0 L' I; l3 V
64 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行 1924 E. M. Forster! c8 v% Z* z  p$ y) d
65 Herzog赫索格1964 Saul Bellow Orthodox Jew (lapsed); Anthroposophist
4 `. s8 x: A( y! F2 p! w 66 Germinal萌芽1855 Emile Zola Catholic% y$ `5 A7 ~0 n; m! I( P* v& K
67 Call It Sleep安睡吧 1934 Henry Roth Jewish 8 e( V6 y1 e5 J' a' w+ |; N
68 U.S.A. Trilogy美国三部曲 1930-38 John Dos Passos Catholic
( R  \6 Z& G3 r" u' U/ x 69 Hunger饥饿 1890 Knut Hamsun
) A9 N/ d" D4 d2 I& S. k' x$ b. E% Q 70 Berlin Alexanderplatz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29 Alfred Doblin Catholic
+ b' x9 T( c0 X3 ^" P& K. e* g, |71 Cities of Salt 1984-89 'Abd al-Rahman Munif 5 m4 M( a$ d2 k
72 The Death of Artemio Cruz克鲁兹之死1962 Carlos Fuentes Catholic
/ D6 [6 @* \) e* N$ ]) C4 J$ f& ~73 A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 1929 Ernest Hemingway Catholic5 N) x9 L. D  I' o  w& T
74 Brideshead Revisited故园风雨后1945 Evelyn Waugh Catholic
- j8 n* W5 G$ H- |4 @) _7 S: v75 The Last Chronicle of Barset巴塞特的最后纪事1866-67 Anthony Trollope Anglican$ j% m0 i9 x* M- Y( l! \
76 The Pickwick Papers匹克威克外传1836-67 Charles Dickens Anglican
6 t* M. r3 e# q( _ 77 Robinson Crusoe鲁宾逊漂流记1719 Daniel Defoe Protestant Dissenter (Presbyterian)
/ {* [& Y# M: b9 F 78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少年维特之烦恼 1774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eist 6 E- E# E8 q2 q- M) {
79 Candide老实人 1759 Voltaire raised in Jansenism; later Deist
/ u' D* x$ f. V) s  r 80 Native Son土生子 1940 Richard Wright Seventh-day Adventist; Communist
0 T" a3 |! \. U* r, ^( U9 _81 Under the Volcano在火山下 1947 Malcolm Lowry Methodist; Anglican; agnostic . |  V" l+ c& K3 A/ G
82 Oblomov欧布罗莫夫1859 Ivan Goncharov% d; F7 u2 c7 Y* Q% `* U$ g  q" G
83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凝望上帝1937 Zora Neale Hurston
% D2 o; t1 ~+ h- Y84 Waverley威弗利1814 Sir Walter Scott Anglican
( |0 u0 @/ d. U2 `0 v8 R 85 Snow Country雪国 1937, 1948 Kawabata Yasunari
2 g' _: [4 V, G8 @) _* g 86 Nineteen Eighty-Four1984 1949 George Orwell Anglican
) ]( P' e; i; Z4 ? 87 The Betrothed约婚夫妇1827, 1840 Alessandro Manzoni Catholic 3 H+ o$ b/ z9 N; |  ]4 f% O
88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后一个莫希干人1826 James Fenimore Cooper Episcopalian
  v! l3 s8 ^! k& Q8 Q  Q& b 89 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 Harriet Beecher Stowe Episcopalian; Congregationalist+ v5 N  c5 z. V  t* G. F6 D
90 Les Miserables悲惨世界 1862 Victor Hugo Catholic
$ H/ ?- w9 Q) f7 M* @" b91 On the Road在路上 1957 Jack Kerouac Catholic; Buddhism7 a/ \4 r$ d& K5 `4 N) }7 ~
92 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1818 Mary Shelley
# X4 R% Z: V  ^4 F' O 93 The Leopard豹 1958 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 Catholic
9 h4 T6 B% C- \% C94 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 J.D. Salinger Jewish Catholic; Scientologist
( I0 ~: N! D8 y1 ~ 95 The Woman in White白衣女人1860 Wilkie Collins; }, V: W4 T3 q
96 The Good Soldier Svejk好兵帅克1921-23 Jaroslav Hasek Catholic
$ S: c, @3 `$ [97 Dracula德古拉1897 Bram Stoker Church of Ireland (Anglican)0 j4 t( Q$ m  u) b, D6 \
98 The Three Musketeers三个火枪手1844 Alexandre Dumas agnostic; Catholic
- t# `" Y4 j& J  S' S; f 99 The Hound of Baskervilles巴斯克维尔的猎犬1902 Arthur Conan Doyle Catholic; Spiritualist  t8 l( X# u6 S0 Z# E* n
100 Gone with the Wind飘 1936 Margaret Mitchell Catholic ( V7 g/ i$ v% a% ^3 a
7 }( t3 ?/ O9 Q
0 q& v; Z' \( z; P) B
发表于 2018-12-31 14: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Q! E+ J. j4 i' T4 U$ U% j
( ]" c+ S2 M9 V' m
1914【我的书单】3 p/ d2 E( {- ^4 B9 `
对照着书单粗粗地数了数,一共看过25本,四分之一。书单如下:堂吉诃德  追寻逝去的时光  包法利夫人  源氏物语  荒凉山庄  安娜•卡列尼娜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远大前程 百年孤独 看不见的人   红与黑    德伯家的苔丝 高老头 呼啸山庄 铁皮鼓  红楼梦  简爱  悲惨世界 在路上 鲁宾逊漂流记  少年维特之烦恼  好兵帅克 三个火枪手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飘 。
' f6 y/ ^7 i! e6 s* X0 r8 g其中《追寻逝去的时光》我只看了其中的两本,没能看下去,好在书在架子上放了二十多年,想看还有机会,这部书一共四本,初译本名字《追忆似水年华》比现在的译本名字好,可本子翻译的不好,好几位合作的译本,看着别扭。《看不见的人》以为是我看过的那本《隐身人》上网去查,两码事,去掉这本,算是看了24本。其中看得最早的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上中学前看的,但说它是长篇小说有点勉强,至多算作中篇吧。《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唯一一本读过两遍的,几年前电子书上读的英文版,在万米高空飞越密西西比河上空,少年时遇到哈克贝利,老年鸟瞰大河,心有戚戚。同期又看了它的姊妹篇《汤姆索亚历险记》,也是电子版。! q) l/ S: v3 n" n' V! `% x
我们这个岁数的人看苏俄作品多,中苏友好过,民国时就大量翻译,可这个书单中苏俄的也少,评书人照顾他们英语世界的作品。 $ ^8 q1 B; _! P) e# Y1 a
从这个书单中看自己的阅读史。其中的约二十本,都是我三十岁前看的,其中下乡前看的有半数。到边地后基本中断了阅读,读书的最好年华却处于无书可读的境地。! ~, d: O& w) m
看看这个书单,很多都是闻所未闻的,大概多是打开国门后这四十年引进的。书多了,读书的心劲儿却不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读书史,读小说还是兴趣使然,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阅读取向,青年时代心无旁骛,求知欲强,兴趣广,多多益善。过了这村,没了这个店。我们大多数人的阅读史都是挺可怜的 。后来为稻粱谋,看了些业务书,换个岗位,就看一批书,冷落了小说们。* i2 {( S8 z& b; }0 i( Q. N
二十多部小说,读来也是囫囵吞枣,记得大概的故事。再去找几本来读读,打发时间。不好去书评,没这个能力。琢磨透了一本就能成家,当饭碗,太平盛世就是这样,红学家。等我再老老,再读一次《红楼梦》,老人家曾说要读个四五次,咱没那境界。
, e) k' S( R% `% h; a$ \; X4 C3 r. v  v+ ?
! n& F$ a$ I- }
1915《盘点》; G# |5 S  x  C$ ]
岁末年终又到关帐时。单位里的人年终总结、述职,一番的心思。赋闲人不必费心。不打诳语,真真切切虚度一年,长不得行市,掉了头发,添了皱纹和老人斑,这是实实在在的。借此时段来点虚的,还有点其他收获不,哪位文化人说,一个人的成色就在他读的书本中。盘点下这一年读的书吧,看看给自己添了些许的七荤八素。
7 ]% z, y( w# M+ s! `$ {年底了,来国图还书借书,国图总是满满的人,进进出出。这一年来过这里十多次,一次借上三本书,年内在这里三十本。只有借来的书才读得快,眼瞅着归期到了,得紧着看,不看完,似乎就有所亏欠。其实有的书也就是翻翻了,又不是侦探小说,不能放过蛛丝马迹,这类书现在不看了,费神,也不过是编着玩的。6 V8 T7 m2 F, E0 p, n' A/ {
这一年看过几本游记。你走过,我走过,通过书本再旧地重游,见仁见智看看他人有些什么有意思的发现,我的走马观花是观景,看看他人的深度挖掘,历史地理文化,前因后果。" u8 H4 ?7 O' J, a
第二类杂书,多一些。老舍的《多鼠斋杂谈》童孟侯的《幽默快递》后一本本想幽默一下,以貌取人了,没达成。老舍的那本还真是老道,旧时风貌,有乐子。书评类的书看了几本。文化人说文化、评书自有独到之处,他们说到的我阅读时没有理会,他们荐的书,引起兴趣的记下来,或许想着去借来看,图书馆也未必有,知道有此一号吧。《消失的乡村》《后望书》检讨盛世下的危机,近似报告文学。) I- p) x3 k$ V& f1 d
第三类是小说,看了三四本。老点的卢梭《忏悔录》新书李洱的《花腔》。这后一本新人写的旧事,形式新颖,正本、副本,多人叙事,一唱一和。旧事不太遥远,有沦陷区抗战、延安治理,游击战和隐蔽战线,战时的爱情和革命的残酷,亦真亦幻,观后令人一声叹息,不知说什么好,面对这刚刚过去的历史瞬间
- H; x4 D9 E. ~4 e) C8 e# q, m《长生殿》年内最后的一本,清人洪升的剧本,演绎杨贵妃、唐明皇的故事。看历史、看情色,看诗词歌赋、生旦净丑,应有尽有,不愧古往今来位居四大名剧之列。叹一声后无来者!! r4 z: D6 Q7 i2 \
不知有没有机会看上一场。今人还演得下来吗?: ]( G9 f: D6 e0 ~2 r. g0 P. r
, c6 R2 ]2 ?' _* Q: r3 a5 o* j7 r6 {. r
# N" B7 a- S) K
发表于 2018-12-31 15: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0 A! f* b& m: J; c, A7 s; \; Y# b5 K
" Q5 q+ B1 i1 n' U% m5 |
1916【又及】& _) p# _. g+ S2 T8 H- C3 m# W
盘点下来,365天,自己还健康着,唯此为大。没去看病、没去体检。上医院几次都是陪着二老,老爸体检,老妈十年没体检了。看病,打吊针,吃药片,还好,二老还都好,过了一关又一关,。老的小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六六大顺”之年,同龄人有顺的就有不顺的,已知这一年三位同学没过去,年中,小学的王培同学,秋后入冬,中学的“二张”,大学的还好,平安无事继续着 。2 E/ u* \- K6 k+ E( J
继续前行,你我陪伴着,或远或近。老郭微信上晒出照片,九宫格,一地一张一大串,同学们一路前行,南半球、北半球,三大洲,晒了人又开始晒飞禽走兽,这也是年终的盘点。老郭那又扬起大旗招呼着“蛮荒之旅”下一站勘察加半岛。走着,能跟上的就别掉了队。老郭那还亮出自己的书单,中外古今书单中读过49部长篇小说,比我这翻一番,不愧清华人,“为共和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3 R- f2 T6 u, h! `0 \8 D我这宅的时间多,只年初时远足两趟,一南一西,一中一外,早去早回。说是父母在不远游 高堂在上,望百的人了,最需要子女的关照,此时不做更待何时。二老安好,子女心安。# a) h$ V# I% T. I+ C3 t- E% ~8 W1 ^: I
照顾了老人,荒了园子,荒草齐腰,产出寥寥。秋凉时唯一可指望的是老南瓜,但也大不如前,数量减半,称重大概没减,好几个中看不中吃的大瓜,那三十斤的大瓜送了于大哥,给家里添些亮色,口感就别惦记了。收的不多,就今年吃的多,没往后邻老张那送,先紧着人吃吧,大瓜小瓜,约莫隔日就蒸几块瓜吃,就当绿色食品助益健康。 : V& f, y: l/ O6 a
书看了三十多本,超过市民阅读的平均数。前日看晚报上登载非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七十出头的年纪,年内读了100本书。我远学,近学都有榜样。但也别指望大跃进,好书是越来越多,眼神越来越差,估计白内障、青光眼早晚要跟过来。听书也不错,朗读者传情达意别有意味,新的选择。
4 z+ r/ a' r4 R* `“豆腐块”《居京琐记》续写自1517至1916,达成一日一篇目标,闲着也是闲着,记事练脑子。今日写下三篇,凑个整数400篇,【又及】煞尾。
+ j5 f0 W: l. ?+ C  g9 I+ _/ \' L! ]) K' R
7 T& J, h/ i% j$ p" Y
发表于 2019-1-1 20: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c0e9929f96e8ec8cd4cf0e09b0aa7dd.jpg ! \: e  k- g2 q9 [  ^
发表于 2019-1-1 20: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o2 Q5 i( e& L1 J( T) t2 b

4 o1 f& F+ x2 S& A2 s. j' D# n0 U7 `  E《居京琐记》" q, ]/ Z2 `) P
6 e2 j1 `' v' r/ Y" X1 |/ Z
* z2 e0 V$ A( d6 z9 X
1917【元旦】3 Q, K* i( Z# n/ k. a& D8 ^& N
辞旧迎新,末一天和头一天,花花绿绿帖子在微信上招摇,贴来转去,团拜的,私访的,别的事这个时段都不大好意思说起,先说过年话,祝福、期望、招财进宝还有健康……。8 z# ^9 D: t' O1 _  U: @1 o+ }
新年头天走上街面,看不出一点新的气氛,像是个普通的周末,睡懒觉的多,环路上的车辆松松垮垮不急不缓的,没有动静,鞭炮的炸响早就不想了,花团锦绣不是季节,彩旗飘飘或是欢度新年(新春、元旦)的条幅装饰物也没见着。路过家大型购物中心门前也没有特别的捯饬。新年,不当回事。
. b' h0 y- f- `4 h/ B* L% O( h; Y
$ d, r. h0 C: X% {( \) W5 S
8 X1 j2 r- |! y. q! f; {
以往好像不这样。至少商家早早地就忙活起来,十二月下旬,从洋节开始,立起松树,挂上铃铛,摆下盒子,少不得红白两色的圣诞老人出面晃悠着。这一周前都没见着,只在家大超市里见着两位戴着小红帽的理货员。不过洋节,也捎带上了元旦,元旦舶来品。公元纪年,世界一统,采用公制必要的,要不地球人很难交流了。最终依着新法太阳历过,今天2019 年第一天,至于老法说的是戊戌年,是几月几日还真得去翻翻月份牌。接下去是什么年,得辰巳午未的掐算一番,下一个猪年是不错的。还是公历纪年方便。两套纪年方法并行,一强一弱,阳盛阴衰。但临到逢年过节情况又反转了,这阳历新年过的,一点气氛都没有。, p: {; K- P* _6 o2 d- z
记得老舍先生写到过新年元旦初始的那几年。政府强行改弦更张,推行新历,废止旧历新年。新年,现在的元旦放假,公务人员,机关学校带头贯彻,放假,庆典、城市燃放烟花,临到旧历新年反倒照常上班、上课。新政不得人心,推行不下去,连公务人员开个会都召集不齐多少人。数年之后,不得以新年、旧年一起过,先过“元旦”再过“春节”,每年多添了一天的假期。百年过后,中国年还是中国年,浓浓的年味现在就飘起了,提前订票,火车票开抢。) V- z0 F) g) j
澳洲,第一个迎接新年的时区。北京时间21:00,悉尼大桥上空烟花升起,缤纷海空,异国他乡人载歌载舞,像个节日,盛夏般的热络。这边清冷,一九二九难出手。7 E4 u! A% _6 x
- }+ m0 l! l' O1 _: q

+ L' c! ]8 W2 E; m
发表于 2019-1-2 16: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918【此时此刻】
辞旧迎新之际,《新闻联播》国内国际新闻,一把手新年贺词。节目结束后破例没有涌出一堆广告,播出城市街景,大好河山,长长的镜头缓缓道来。
首幅天安门广场。夜景静谧安详,不见人影,流动的长安街,幽幽的城楼子,哗啦啦红旗猎猎。此刻气温零下4℃,天寒地冻留下空空荡荡。昏黄的街灯、建筑物的装饰光扮出浓浓暖意,驱走了清冷,与庄严肃穆叠加,另一种感动,温暖的感动。想想我有三十年不再光顾广场的夜景,那年的乱哄哄,白日里激情澎湃,夜色中横躺竖卧的年轻人,人散了,人都哪里去了,年青不再,也都年过半百。过往的人潮汹涌,喊声震天都归于平静。
哈尔滨,第二幅画面。地温零下17℃。自江沿延绵至松花江江心,江上新城,玉洁冰清五彩缤纷流光溢彩冰雪大世界,不夜的新城。筑起楼,搭上景,能工巧匠一年一度,一年到头等来西伯利亚的寒流,迎来四方抵达的游客,雪线上移、北推,洁净世界越来越难见到,往北再往北吧。这里人头攒动,滑雪、溜冰、坐爬犁,行走在城堡,拐进大街小巷,人们在享受寒冷带来的快意。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冬日的冰城更招人,光彩照人。透心的凉,彻头彻尾,寒意自脚心直逼头顶。雪地冰面,脚踏实地也要人人招摇风摆荷叶。
果然,一北一南轮到海南岛,不是南端的三亚,是省会海口,滨海温度15℃,鸟瞰市区的滨海大道,近年凸起的建筑群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灯光秀,扮靓新年的夜空,过往只在大都市,如今南北东西,百花齐放。好久没注目这里了,这是一片填海建起的新区,从海滩长起来的大厦,沧海桑田四十年变故,海岛边地小城变身大都市,房子成了海岛的支柱产业,北人南迁,“黑龙江的三亚”,这个季节,海口的公交车上北地老人比比皆是,北方口味的餐馆吃客盈门。
……
镜头上的美好,艺术品的美好。现代声光电捕风捉影令一切都推送眼前,微观世界,千万里之外。这一刻充斥美好,饱饱眼福。
' d! N% W6 [  d& j3 Y# L
发表于 2019-1-2 16: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T; x6 n" e6 y/ w

2 V3 Q- h0 e6 E5 _
% ^3 n7 t1 k; @( x) {6 p

6 X5 N6 N* D7 F  N6 a1919【年度字】
. P% g/ ^& k: k3 n* `3 J6 h0 v年终盘点,看媒体上报道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宣布,最能反映2018年世态民情的年度汉字为“灾”。清水寺住持森清范在高约1.5米,宽约1.3米的纸上,用特大毛笔挥毫写下“灾”字。此字继2004年以来第二次当选。据协会介绍,此次投票总数为193,214票,“灾”字获得20,858票。当选理由除了北海道地震以及西日本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防灾意识增强外,还列举了虚拟货币外流以及体育界的职权骚扰等人灾。
5 o  A7 K: y4 X. D4 Z5 q& S投票数排名第2位的是“平”(16,117票),理由为“平成最后一年”和“日本队在平昌冬季奥运会上的活跃表现”。第3位是源于“平成的终点”的“终”字(11,013票)。由此可知老天皇去位交班在即,民众不给“平”不给“终”以“灾”字煞尾好像有点不给面子。- P: u6 G- ]# a6 S" g" S
再看我们这里的“汉语盘点”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和世界”,此项活动已历时十三年了,看来是跟日本人那学来的。
: j1 v7 t  W2 R  ~4 ?7 g: F* K6 q年终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8”揭晓:“奋”“改革开放四十年” 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退”“贸易摩擦”当选年度国际字、国际词。咱这比人那花哨些,一言不能蔽之,单字+单句,国内+国外,四样。
+ q; \* k" V2 U& {) }  x4 t% t: ^& z揭晓仪式上,同步发布了年度十大流行语、新词语、网络用语。2018年度十大新词语是:进博会、直播答题、信联、政治站位、限竞房、消费降级、中国农民丰收节、贸易霸凌、大数据杀熟、冰屏。这些个新词语,我半数不知所云。十大流行语是:宪法修正案、命运共同体、进博会、贸易摩擦、锦鲤、板门店宣言、立德树人、“一箭双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其中半数感觉若明若暗,至于十大网络用语: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更是云山雾罩难解其意。
* t' q; W; X9 G4 }4 h8 y* [6 s  ^人多,话多,七嘴八舌莫衷一是。人家那简单,程序明了,老和尚大笔一挥 ,明明白白的,没有歧义。我们这是怎么选出来的,复杂了,组委会就复杂,标准大概也不是唯一的,各项指标权重多少?$ @" H; b5 R+ S9 `- d
让我选,想不起这个“奋”字,这属于年青人的状态。我想起的是“40”如果这不算汉字那就换上“四十”这一年,四十听到见到得太多。
2 h, ~6 u3 |9 X$ S6 p
; K+ n6 o# {+ b& }  V9 M
5 H+ \3 z/ N, f; j6 T
发表于 2019-1-3 2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920【时长】- @/ j6 p  ]$ ?" O* C
偶然看到手机上有个时间管理功能,过去没注意。点开,它告知上周机主平均每日开机亮屏的时间2小时,开机次数15次。我打电话的次数很少,可忽略不计,这两小时都是看屏的时间。原来还自觉手机上网不多,没想到累计起来会这么多。网上的内容,大多数只看个题目,视频通常不打开,凡需要下载的一律不看,也是因为机子内存实在有限。网上商务除了现场付款,其他基本都未启用。家中使用无线上网,用完就关,找我的只能电话过来,也是有意限制上网时间,就这样我还2小时呢。2小时应该不算“手机控”吧,赋闲的人不像上班的人,公务很多都在手机上来去,时长会更多。' c1 G7 n3 P9 M0 X% d6 M! W: j
想想现在跟手机联手时间最长了,超过看电视的时间,于闲人这可是个解闷的东西,各个朋友圈,亲人、亲戚,同学、同事、同好,有多少个圈圈。半天没见,某个圈子里就可能涌出上百条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各有一好,个人可以选择了看,不掺和,看看就得。
2 G: Y- V; I. O6 \1 i有什么大事,年后是台湾的事,这边开大会,那边回应,一国两制,还是一国一制,各说各的,说了多少年了,烦不烦呀,,当政的不能不说,大事、要事。我楼上的邻居天天看着海峡两岸节目,好几年了,就好这一口。看多了就有发言权,就见诸文字,转帖子、发帖子,体现自己的参与感,想想也是,总得干点什么吧。
4 a7 ^* A/ a# O5 L这两天“同事网”上开始了“培训”年末单位实行药费电子化报销制度,老者们现学现用,有问有答,七嘴八舌。网上办公、办私都方便了许多,学会了就不必再跑路。2 E: ~7 [2 q  I% q4 B
2个小时的时间太多了。干了这个就干不了那个,再想想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所获几何,好像没留下多少印象。好处只在老几位频频亮相,说东道西,天涯海角的老人们有个说话的地方,虽然大多都不是自己说的,但你转了大多代表了一种倾向性、一种趣味所在吧。9 A+ X- j. I2 r# q6 w
过年还是要说过年的话,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好话不嫌多,讨个口彩,红红火火看着舒心。舒心就好。5 G8 n; l2 y; c* o

! S* O$ Z4 O% [9 d7 n
$ E" f! N) {. A
发表于 2019-1-3 2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f808d59e74f50c83b88d675a36cc75f1.jpg
- s! \! I* B: G) b* \$ N: E
发表于 2019-1-4 1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 Y0 n6 R1 t( |+ {% g/ H) Y

5 \. I: @' v, G$ E/ d6 p6 j! y+ D7 F1921【电话会议】4 z  |/ Q8 f4 w( O6 c
微信的一个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的多人同时通话,开电话会议。那天晚饭后老刘微信状态下抓住了我还有董子,三人通话,这还是头次用。不像过去在凤凰网,谁在网上小灯就亮着,一目了然。你怎么知道对方在网上呢,微信也不标注。我当时刚刚发出个新年图片,显示了在线上,被及时抓住,开会开会,难得三人行动一致,南北共此时。
! A* G3 h9 H! s' c先聊起这电话会议,四五十年前就知道这码事,还是在边地。团部召开电话会议,电话线连着方圆数十里、上百里的基层连队,参加人自然是连长指导员。会后再给战士们传达会议精神。至于电话会议怎么开的,没见着过。老刘说连队有个黑色的摇把电话,电话会议就是摘下听筒几位脑袋凑在一起听。我说大概不会吧,把电话接上小喇叭,连队班子几位一块儿听,哪能挤在一起听,太土了。也就是说说吧,至于当初是采用何种技术手段上情下达,有没有另外连接小喇叭,三位谁都没见,遥想当年。应该还是有人知道的,赶明再问问。好多年后,科技发展卫星传输,有了电视会议,我没少参加,在北京、在外省,参加人历历在目全在眼前,会前点名、实时监控会场秩序,上情下达,下情也可上达,现场讨论问题。
) Y3 u; t" W1 \5 x$ e& m( Q" l* Y电话会议民用,技术上没有问题,现在的座机电话就有此功能,只是从来就没启用过,没这个习惯,还是打电话,一对一的来。/ S2 J4 x4 q+ z  \& @, c6 |
发展到微信技术,操作简化,要是事前约好时间,点击之间就可实现连通对话,方便。另外的好处是没有额外的费用,敞开了说,而家里的座机还是限时包干的,每月多少分钟通话。微信技术发展挤掉了传统电话业务,现在不少人都取消了座机,改网络的微信电话。
# a0 {+ f) u6 y( X三人话语说东道西,一通话语下来,一个点过去了,打住。有点煲电话粥的意思了。每天两小时的亮屏时间,这天多出一小时,倒是没费眼睛。* b: q& T( U5 u. N# E) q, v9 w4 O( _
一日三餐。每日也亮屏三次,实施时间管理,知道也做不到,还是要往下减,单为减少眼力的耗费,节省着使。
1 l  I. V* t9 x6 F
- D' C( A  [" ?9 y: Y2 p$ J  ~9 T7 f% P1 C! ^
发表于 2019-1-5 19: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s0 Y2 o. b7 a3 B9 @

/ L: {5 ~5 k( _, i
5 R& }. H* ]* [) q
1922【听书】, ?/ ^( e/ H+ k% C2 X+ d& ?( D
节省眼力另一法子是听书。过去的孩子,我们这代人以上戴眼镜的少,跟用眼强度有关。我们少时除了看书,没那么多可看的东西,电视少,没电脑,娱乐看电影,偶然看个剧,眼睛常处于自然状态,亲近大自然。咱在的孩子不行了,课业负担并不比过去的学生重多少,至少小城和乡下的孩子至今并没多读书,早早辍学打工。不读书也用眼过度,电视、电脑、游戏机、手机盯着看。大环境也差了,大多数人都搬进城里住,少了绿水青山,多了花花绿绿霓虹灯,到处是广告牌,进楼门上电梯又是闪闪烁烁的分众广告,扎眼睛。及至到了老年能不昏花吗。
+ s% g# Z' w5 W+ h( x出门带上墨镜,防太阳防广告。读书、看屏注意用眼卫生,减少眼睛的负担。改看书为听书。近期中午的小说连播节目播出《围城》有人给读了听,别有味道。7 W+ M7 T2 ~8 F9 t* ~8 Y, v
啥都不耽误,午饭时光,填饱肚子又精神愉悦了。过去有种说法:人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有差别,有人擅长读书,过目不忘,事半功倍。有人听力强,听到的东西,老师讲过的才消化吸收多。我现在的情况基本是后者了。看过书上的内容经常记不住,而听到的故事念念不忘。想想也是啊,诵读者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把个方鸿渐、苏文纨演绎得活灵活现,比自己读来过瘾。这部同名电视剧也不错,十多年前看的,现在内容细节记不住了,但一个个模样气质还在眼前,这两天,广播里几位行走在往“三闾大学”的漫漫长路上,眼前出现了李梅亭、赵新楣和他们的演绎者葛优、英达,一个个笑容可掬。7 p9 z, W& g2 V# }, o9 g
一看小说,二看电视剧,第三听广播。广播的问题是不具连续性,接续不下来,三天听上两天就不错。也是内容大体知道,碎片式的也无妨。网上应该有整本的下载,那听起来又太正式了。
; J+ C) K' }9 x7 _% l) @近一段在听河南大学王立群老师的“读史记之秦始皇系列”循序渐进听下来,好像有二十多讲。前些年电视里“百家讲坛”栏目播出过。掰开揉碎了,一、二、三、四、五,有点、有面,讲正史、讲自己的研究体会,有理有据又通俗易懂,长知识又欣赏了故事。比编排古人的那些个电视剧有意思多了。也都这个岁数了,多听点真东西吧。去读二十四史,没有这个智力和眼力,跟上老师听书。
0 [: r" [/ H5 d% C" b/ @2 M# A
& x$ W: A3 {2 p3 z& Z' c6 c* |: Y3 a% D  x, s2 Z  o#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5:50 , Processed in 1.260198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