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1-25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 R" W, H* r# G3 e( `

 

; x4 H- ^8 Z: Y" g* e

 

7 |* ~( X" P) Z% A$ p! E& w1 l

    《弯弯的月亮》

( [! b7 L! h2 w; C! E

      把这首歌送给胡老师和和潘叔叔吧。你们虽然身在美利坚,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依然身在此山中。

! O M- V5 _5 h2 b- I s" y+ |

 

, A+ V. b v! X/ y7 G1 q- i( S0 ?

      也送给我们不再年轻的校友们,岁月励炼的你们比年轻时更美好!你看刘欢现在虽然老了,不是比年轻时更有魅力吗?陈年的老酒更香醇!

发表于 2011-1-25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1-23 11:42玉龙雪山上帖:赞:朋友还是老的好!
   千秋雪3:还有那来自老师之手密密的“慈母手中线”。真幸福!谁人能有我们这般乐呵?
    谢谢你!谢谢所有辛勤笔耕的老师和兄弟姐妹!
    玉龙雪山说:雪姐此言极是!胡老师的手一直在“缝”,随时缝补着论坛这件老棉衣,有道是:“朋友还是老的好!师生情、同学情,发小情、胜过后来社交情”
   也谢谢您为《附小师生联谊会纪念册》立下的汗马功劳!
 

                   朋友还是老的好!
    玉龙雪山说得很精辟:“朋友还是老的好!师生情、同学情、发小请,胜过后来社交情!”这点我体会很深:两年来我全然不顾亲友对我思念,对他们一概不理,不是不想理,而是没有时间理,我的心都被附小师生占满了,没有时间没有空位了,顾不上了,这样我当然受到亲友们的‘温柔’的责备,说到‘温柔’二字,是因为他们理解我,深知我的为人做事,知道我已经陷入到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中全部投入,如痴如迷,不能自拔顾不上他们了。两年过去了,对他们,我深感愧疚,今年回到北京,一定要抽、挤时来弥补对他们的亏欠。因为他们都是年老的亲友,我们之间能够相处的时间已经弥足珍贵了,不然有些事情晚了不做、不说是会后悔的,是无法弥补的。

+ G# M1 P; ]* Q

 

3 t* D! g" z( K! K3 {

   玉龙雪山说:“也谢谢您(是指千秋雪3)为《附小师生联谊会纪念册》立下的汗马功劳!”胡老师补充:岂止是《纪念册》一件事情,几乎4.11全部活动中都有她辛勤地足迹和构思的功绩。她是我们附小师生联谊的大功臣。只是还期盼着你能常回家看看,不然我们附小人都会想念你的啊!

4 \) e6 n6 v$ [6 }' g


发表于 2011-1-2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时间应该是美国的零晨两点左右吧?胡老师该休息了吧?明天再看吧,别太投入、太累了啊!
发表于 2011-1-25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鼠标一点,地球的那一边就看到了,互联网太神奇啦!好像地球都变小啦哈?
发表于 2011-1-25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年根越来越近了,还是说点过年的事吧,明天是小年,也就是灶王爷老俩口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人间各家的情况。这可是大事,各家各户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哪。转录些图文,让大家再温习温习

$ {/ x H7 U5 y" n- V8 _( r( r! s' r

 

, B9 g0 \& F+ J {: E

 

( k7 q* w# S" d6 v( V7 f5 W

                                                           祭灶由来

) _; n0 G9 v$ K, X) r/ F

 

# }$ P( p! m `1 o( R p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谢灶之期也分阶层,关于何时谢灶,民间有所谓「官三」、「民四」、「邓家五」,「官」指官绅权贵,习惯於年廿三谢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会在年廿四谢灶,「邓家」即指水上人,会在年廿五举行。但是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也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称之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使少打几个小报告。因此,祭灶神象征著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

& O- d$ K I! E* T* P2 B3 u

   

; C, b2 }6 m0 U( w9 B) V0 Z

      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目的是祈祷灶王向玉皇上帝奏报这家一年来的种种善事,不要讲坏话。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5 Q9 n4 e9 a& |# {

 

" ?# a; t$ H/ c, G4 K1 c+ j6 ]

                                                                       信奉灶神的历史

! F! ^% c0 T @' O) M( s

   

- E L% p# V) l/ j, ~

       中国是信奉多神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一说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原始人群在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生活中,学会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不过,自灶神产生之日起,其职掌便与火或灶火毫无关系,他是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是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顶礼膜拜。

0 d1 H3 n9 w5 Q! h

    

0 o* }3 f: C' v$ R1 V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见《论语·八佾》)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惧。

i' n4 T$ |. h# J# w; q( O

    

; Z2 l0 n: K" c1 \1 K4 C

      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就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 G! s2 t5 P0 u2 {

    

! b& V9 {1 H/ Y+ T. f7 N/ a

      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这一套人世生活经验,也用在了对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即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猪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哪里是祭灶,分明是向灶神送礼行贿。

4 j& k. n6 Q9 Q8 U

    

* x# F% W* j# P" r: j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祭灶这天,坤宁宫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像民间一样,在灶君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祭灶时,宫殿监奏请皇帝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礼。

' q3 D- u* B6 O3 U* b& X

   

" L6 V6 [7 S9 U* C7 d! j) @8 }

      灶神的崇拜,从早期的企求降福,到后来的谨盼避祸,曲折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不解,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而灶神不许有怨言、说怪话、发牢骚的种种禁忌,则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种工具。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祭灶的风俗渐渐淡化,它必将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

d" s4 M6 R0 J- Q$ \


 

3 Z/ M2 t( n4 n$ _4 _: o$ ^

      腊月二十三:民间又称“小年”,这是汾阳民间的传统习俗“祭灶”的日子。根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神位,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人们祭拜。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回到人间就一直保护和监察着一家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得的吉凶祸福之命运交于灶马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马爷上天实在很重要的事儿。所以,祭灶时要给灶王爷摆上一碟“醯瓜”,这种饴瓜如小核桃大小,又圆又白,上面洒白面遇热就化特别粘,是用来堵灶王爷的嘴的,让他千万多说好话。祭拜的时候,人们嘴里要念叨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祈祷语。祭拜后便将神像揭下烧掉,与灶王爷一起升天。根据传说,7天后的大年三十儿晚上,灶王爷便与其他诸神一同返回人间。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所以,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举行过祭灶后,诸神上天,民间便百无忌惮,开始正式地做迎接春节的各种准备。先是按照汾州人的传统习惯“扫舍”。打扫屋里院内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与祈求。打扫完后,人们还要挑选上好的绿豆来生豆芽,意味着好日子年年往上长。

; l/ j6 Y0 u, S0 }8 U

(待续)

7 o5 N% Z4 A. n* o& T7 }, a Q, x% K8 z


 

发表于 2011-1-25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 E- b' _/ `0 _3 @

民间有关祭灶的画图还真不少,看看这些图会加深对灶王爷、灶王奶的认识。

$ \" `3 q0 U# ?5 |" J5 `3 @7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m, u) n% W$ m' k i

(待续)

发表于 2011-1-25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 U7 T7 Q, G; ~

接下来,恐怕我们还得认识认识灶王爷老俩口是啥模样,烧香拜神千万别找错了对象。否则拜神求佛的金钱礼品可就打了水漂了。哈哈。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1-25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要送灶王爷老俩口上天言事了。有的网民就乘这个机会,大着胆儿给灶王爷提了意见,不知大家赞成不赞成。

6 P, m: k& ~# m) e) D

 

* w) \- `, _5 }# b; \/ }' r0 d" e; W

  

2 G; R$ J" E I8 m

                                “灶王爷”请您实话实说

! f E; f0 D' O k4 z8 P% X8 F

 

4 u! O$ J2 I& X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百姓祭灶的日子。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家的外屋锅台侧上方,都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 “灶君”,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灶王龛中间供着灶王爷的神像。两边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就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下面钉个木托板(有句俏皮话“灶王爷打跟头——离板了”),上置香炉,烧香上供之用。记得那时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没有结婚,光棍一条。后来可能是玉皇大帝动了恻隐之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了,又给配备个女秘书,这才有男女两人,女的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 O) d. U3 n! A, L5 C: v


    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记得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多在黄昏时举行。父亲虔诚地把灶王爷摘下来。祭灶时,还要把糖瓜(用饴糖和面做成)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现在看来就是糖衣炮弹)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然后把灶王爷放入灶膛,说从烟囱上天去了。我们到院里望着烟囱,还是做饭的一缕青烟。
   

! D7 }5 X4 N# F$ {- I ~+ k4 V- W0 v

    我们在旁边看着心中怀疑;问这管用吗?父母吓唬我们不许胡说;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他时刻都在监督人们善恶,不管你在哪里做了不为人知的坏事,灶王爷都能知道。所以为人要孝敬父母,不许恶言恶语、诚实待人、多做善事。好人定有好报。坑蒙拐骗的坏人绝没有好下场。

2 ]( h7 C2 X- F x, L

     现在看来,用“灶王爷”监督人们的言行,纯属迷信。迷信虽然不好,但在当时确实约束了一些人的言行。“天上三尺有神灵”,“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缺斤短两、孩子瞎眼”“说瞎话死后到阴间割舌”……过去农村办丧事挂的“水陆”画片宣传;好人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坏人上刀山、下火海、剜眼、磨研……鲜血淋漓。使有些人不敢干坏事。
   

5 w+ S& @( r" Q" E4 ^, l7 j! b3 v4 G

     现在大多数人不信迷信了。但诚实的人总是吃亏、说实话的倒霉。当官的为所欲为,只要上下关系打点好了,出事的机会太小了。君不见;贪污腐败成风、小偷遍地、成都火车站警偷勾结、黑社会蠢蠢欲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2 C. U% j; q* H" B& S, |

    依我浅见;是“灶王爷”不起作用了!“灶王爷”是监督机构,这机构应该是老百姓!虽然法律赋予他们有监督权,是一家之主,但公仆谁会拿“主人”当回事呢?表面把“灶王爷”供得高高的,实际拿“灶王爷”当傻帽!很多工厂、农村财务不公开,重大决策工人、村民不知道。有的工厂、农村干部贪污腐败成风,大肆挥霍集体财产,为所欲为。可工人、农民谁能监督他们的厂长、村长、书记呢?普通的公务员、党员谁敢监督“一把手’吗?虽然有工会、村民组织法、党章,你敢去质问吗?
   

$ N1 J! h: u; Y' |. u# c" g$ A0 a

    识时务的“灶王爷”只有打跟头——离开空有虚名的“板”了!
   

! h: S4 d( |+ [% R

    国家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依靠谁?是人民、是百姓,他们是国家大厦的根基!人民当家作主提了几十年了,有些人当做口号,并未实施!
   

% d* K2 f7 Y% M5 B6 ^. G* C

    把人民、百姓的监督比作“灶王爷”虽有些不适,但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偶有所感。希望广大的“灶王爷”多说实话、多进真言,尤其是当了代表的“灶王爷”不但报喜、而且报忧,把下边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人民幸甚、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 K4 ?1 x, X9 }- Q2 {( g$ n

 

发表于 2011-1-25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小弟好!~~~歌太好听了!~~~报歉我现在才听上。~~~因为忙于家务。~~~今年北京好象很冷,我早上擦玻璃,一擦都冻上了!以前好象没遇到过。~~~邻居遛小狗,看我擦玻璃说:"你没擦干净啊!"我说:"都冻上了。"~~~她说:"你用玻璃水就不冻了。"于是我就出门了。这不刚回家。~~~排队上车时真挤,而且有几个新疆小孩子故意挤。~~~我说:"你要把老太太挤坏了怎么办?"他说:"那就不管了。不挤不给力!"呵呵。不过他们后来就不故意挤了。~~~盐山在哪儿?相声好逗。 ~~~《弯弯的月亮 》也很好听。~~~回家一上网看到大家看到胡老师也就不累了。~~~真好!我们有一个这么好的家园、学校、兄弟连!~~~看了laojy学长的贴子知道了打扫完卫生还要发绿豆芽。~~~有意思,我也发点儿绿豆芽。
发表于 2011-1-25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盐山在哪儿?相声好逗。”

; N4 J& K- q; f& Y8 X C( |8 E4 x

 

% P9 R9 ^8 }3 m5 v" A* N

      回三叶草学姐:盐山县在河北省沧州地区,沧州站在京沪线上,天津南边。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 D4 U7 a8 O; k7 o1 Q5 X/ }

      最近几天出门不上网,恕不回帖,给各位拜个早年祝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发表于 2011-1-25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前左为当了红卫兵的骆小海,他一生都感觉很荣耀.


骆小海 《如梦令和杨磐》
 曾经沙场几度,杀人岂有归路,宝剑初卷刃,飞起一片尘土。挥刀,挥刀,故人依旧英武。
[/SIZE]

 

红卫兵最早是一机部子弟小学61(1)班骆小海,也就是马力果的那个同班同学创办的。那个“红色恐怖”理论也是骆小海发明经毛转发而红编中国的。
 
目前的骆小海的思想毫无改变,对死者毫无悔意,而且在美国与宋彬彬(师大附中)拍电影为文革辩解,看他的2006年的回忆文章,在他的回忆文章里没有提到一滴鲜血,而只是光荣历史:
[/SIZE]   .............
.......... [I]观察文革,要看它的主要风暴轨迹。清华附中,顶多是个起风的尖。用文雅的话说,就是意外的青萍之末。或者是浑沌论里说的蝴蝶煽动翅膀。红卫兵这一段经历,对我们大家来说,只是人生道路上起步阶段中一个短暂的但又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台阶。有的东西变了,有的东西没有变。无论怎样,它留下的是一个有着终生的铁的友谊的群体。这也是一个终生善良、正直、认真、有为的群体,他们多数人在人生的道路中,展现了正义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出色的才华,为人类作出了尽心尽力的贡献。这些,和当年的红卫兵经历是分不开的。我很为我们大家而自豪。我属于这个群体,我觉得很光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大家在各行各业确实都作出了很了不起的成绩。大家始终善良,正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I]SIZE]
 
。。。。。
 
 
 
[QUOTE]以下是引用[I]胡涂人[/I]在2011-1-25 8:50:00的发言:

 
 
   【鞠大哥:糊涂人老弟先后发两帖,讲述了“文革”时期,骇人听闻的无法无天,滥施暴力,残害生命,让人难以置信的往事。】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过的往事。 “文革”导致一场空前绝后的“全民斗争”,同类相残、同属相残、手足相残。造成中华民族2000多万人的死亡。这算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二大惨绝人寰的的悲剧。第一次是现在为汉人所推崇的一个非汉族人成吉思汗,他发动世界性侵略战争造成东西方一亿二千多万人口的灭亡。
 
  另,蒙古人推崇成吉思汗可以理解因其“征服世界”,为“蒙古族的辉煌历史”(唯一可表的:他占领欧亚大陆的短暂时期,蒙古帝国无意间打开了欧亚通商的坦途,那时东西方贸易往来比较频繁,没有了国与国之间的壁垒)。这人与汉族人何干?我们汉人为何也要推崇这个人?他侵略宋朝时造成中华大地几百万汉民族人口的死亡,几十万人沦为奴隶。莫名其妙!
  一位网友说的好:“ 成吉思汗死后62年的1341年,残暴专制的元帝国就被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可见,当时的中国人民并不对元帝国的统治感到荣耀,而是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屈辱,必欲推翻而后快的。历史过去了600多年,中国人民似乎不应该那么健忘,把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蒙古贵族当成我们民族的英雄。”
 
   我是胡思乱想,想到哪写到哪,信马由缰。不好意思。  
  三叶草学妹,咱们还是相互学习吧 xVliNz4G.jpg
发表于 2011-1-26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萍之末血色,蝴蝶煽动恶魔,砸断光明路,欺负中华民族。十年,十年,还我阳光无数!~~~耶稣却不将自己交与他们,因为他知道万人;也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翰福音2:24-2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6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25 12:03:00的发言:
- Q( n, [+ a. ]

   

$ k# t) M k6 |0 m0 t

     

) R, u3 H. _! e1 j! M% `

   2008年4月11日,那次我校师生半个世纪的重逢,如此珍贵儿难得的一次盛会……可是,同学们期盼见到的一些老师,却有没有来。

3 A$ o/ l* y* n; ?8 C

 

# d+ V* u% `5 x

 

# @6 z- b' T _) e0 D& T$ ~! o

胡兄能确认是2008年4月11日“我校师生半个世纪的重逢”吗?

( @5 F2 ?' ]! p( S, c* y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6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26 11:04:00的发言:
9 f4 Z% u! p9 C9 {

   冬虫,那么是2009?反正就是那次411师生大聚会吧。哈哈哈,应是2009年4月11日。对吗?笔误笔误,前文一改,谢谢学弟质疑。

8 e B: G8 x" e) x( O( d' _

 

4 }- h0 t5 l$ Q; K3 q% R& N+ w) l) }

                                          《如梦令和杨磐》

8 D* h4 b+ ?; W/ F

                                                 骆小海 
 
曾经沙场几度,杀人岂有归路,宝剑初卷刃,飞起一片尘土。挥刀,挥刀,故人依旧英武。

0 B$ z4 W. ]% H2 G3 X& ^

 

) A! j4 ^: X5 l; W& S% k. g3 f

    骆学长这词,有点意思,有点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味道啊。

: v, v5 s H% I8 J% |! B& i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说明:又名《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括号表示该字可平可仄,下有三角符号的字表示要压韵。词牌的格式都是要用平仄表示的,如果不是这样,声调不对就会影响整首词的音律。如梦令是仄字韵,即押韵的字必须是第3声或4声。不可以压平韵。其中第5,6句必须重叠。至于平仄简单的说就是平是第1,2声,仄是3,4声,还有古代有入声也归入仄声。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仄⊙平平仄(韵)昨夜雨疏风
⊙仄⊙平平仄(韵)浓睡不消残
⊙仄仄平平(句) 试问卷帘人,
⊙仄⊙平平仄(韵)却道海棠依
平仄(韵) 知否?
平仄(叠) 如
⊙仄⊙平平仄(韵)应是绿肥红
柳絮词 清·曹雪芹(红楼梦70回,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
卷起半帘香
纤手自拈(蔫同音,nian)来,
空使鹃啼燕
且住,且
莫使春光别

如梦令 李清照
【年代】:南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③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柳絮词 清·曹雪芹(红楼梦70回,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
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蔫同音,nian)来,
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如梦令 李清照
【年代】:南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①,沉醉不知归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争渡,争③,惊起一滩鸥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如梦令 秦观
【年代】:宋
【内容】:
遥夜月明如,风紧驿亭深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
无寐!无!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一曲舞鸾歌①。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
如梦,如,残月落花烟


【如梦令 】 纳兰性德
正是辘轳金
满砌落花红
蓦地一相
心事眼波难
谁省,谁
从此簟纹灯

( [ v J) `3 N; U7 w

 

. n* n; U7 V1 A% W1 a6 X8 g

骆词的平仄和韵脚涉及诗词的有关创作规律,这里不作深究。想说的是,其中的叠句“挥刀,挥刀。”似应该押“u”韵(原词中依次为“度”“路”“土”“武”)。

0 f, R, d5 I$ h, N! c. ~

 

# x/ Q: W& ~" K$ }; o

请胡涂兄点拨,斧正!

: u2 A8 K W2 J" ]8 _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6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1-1-25 10:02:00的发言:
  " B' t7 O& O( D4 e' w" b

......我们经历过的人反思这段历史是要警示后人,很多暴行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我们要当心历史的重演。

7 W! Y/ ]. P* \0 y# y, m0 `

哈哈,失去的失忆,恢复记忆开始发言了。很久没与老弟开个玩笑,快过年了,今天又是送灶王爷两口上天言好事,就借此机会与老弟开个玩笑吧。

1 m$ d* M! x1 O& T9 f: Q% L1 S

 

5 U" ~0 j. g5 W9 i

DuoV73o1.jpg

: `4 T/ ]% i5 I

 ——今天是腊月23请两位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要实话实说。
——失忆放心,你是舍金济善,敬师爱生,关心国是,我们一定要玉帝好好褒扬你。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1-26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谢您的褒奖,给您拜个早年。我可能有点杞人忧天,有悖咱们论坛的和谐气氛,我觉得国人要过好日子,有机会就要为社会的正义呼唤,为社会的不公呐喊,民众强烈的呼声也能推动社会进步,想法可能迂腐让您笑话了
发表于 2011-1-26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1-1-26 19:16:00的发言:
鞠大哥,谢您的褒奖,给您拜个早年。我可能有点杞人忧天,有悖咱们论坛的和谐气氛,我觉得国人要过好日子,有机会就要为社会的正义呼唤,为社会的不公呐喊,民众强烈的呼声也能推动社会进步,想法可能迂腐让您笑话了
; h' X. m U6 @, x6 H

老弟说得很对,民众强烈的呼声也能推动社会进步。

发表于 2011-1-26 1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大年要乐和乐和,转发几幅搞笑的小图,不知能否让大家笑笑。

+ X. U1 g. x) I2 _& x

 

- S! t6 r0 `+ C$ W6 W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X4 Z5 s z- s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3 ` u4 U2 W" x, k. b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G$ c3 A+ P9 l! N8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9 E) ?& U& t/ {: l" P1 I(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1-26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日晚观看了“第十七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发几张图片,有喜欢的多看几眼。

( v0 p/ N2 x% Z

; m/ T* J, d5 H% |% P3 P, B

火树银花

4 r9 V5 f& W1 B4 {8 c

万象更新

3 M" q1 N3 @ F+ \1 _5 |

玉白菜

% Z1 Z4 g. H% a% f O. B

九龙壁

九龙壁

发表于 2011-1-26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r5 Y# ?/ R* N

玉白菜上的大蚂蚱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K1 {+ w, b5 l0 w8 I# v8 V

开幕式舞台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9 J1 y2 c+ |, P

玉白菜上的大蚂蚱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u. u; {- y- J& \# x' R5 m

恐龙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7 Q/ T: b5 Z' @) _/ G* ^

大熊猫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恐龙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1-26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0 A' Z6 G* p3 y" ~% K0 L) l- c. T5 Y$ X2 G M) e+ }% z: Y5 v) v/ \, h- t# J6 O$ \7 }7 k# ]* T% h* \; ]- V$ }: B7 X" ?- j. a$ |. Z n1 u5 R6 T, ]/ |/ w1 C" n
& Y, U% U6 L; w- Z* X/ Q/ x* n3 p. q0 V1 p, c1 a$ K4 r( L' \+ w$ d8 ?# W; i% `: S$ f* }$ ^/ X Y1 `
2 a" _& }3 {. }" R: `
7 p+ J5 L& l: f* J(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e2 P' }+ R4 E8 X

 

. c' n/ a" X* Q @( j! B% `; |: o

  看鞠大哥搞笑图有感,说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本段的部分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受真人真事启发的。

; Y: U( C5 S) v& ~3 P

 

8 t- p2 T) v! O$ `+ _9 R$ T$ c! R

 

7 i+ D a, U1 r9 D' a: X% _

毕 业 赠 言fficeffice" />

% {7 n: M* t+ I5 _

 

1 l" P) M! A8 j. j9 A9 F; m5 m1 g

“老师,要分别了,俄说上几句话,算是临别赠言。俄不是你的好学生,只想弄个文凭。毕业后,俄就回陕北老家。俄家承包了两口油井,一拧龙头,油就哗哗地流,都是钱啊!”

9 M, x+ K$ s' d# t" k' h

 

5 a9 @/ C% Y# G3 @* _& [4 S& V

“老师,你要是下岗了,不要害怕,你来寻俄,俄给你安排一个好好的工作。至于报酬,月薪不是论百,不是论千,也不是数以万计。俄叫你打开油龙头,让它流,俄说停,你再停,流出的油都是你的,你一定会富得流油!来,俄们预演一次。听俄的口令:‘预备——停!看看流了多少油?咦,怎么一滴油也没有?油都到哪儿去了?”

q/ T7 Y6 i4 g

 

! l% B' f4 @ @2 J. O0 t& H, A

“你没喊开就先叫停!”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1-1-27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7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兄:漫步、冬虫:煮夫有一事不明——酿皮子(西安拉皮)是全麦面粉做的吗?所用调料都是什么?除了:麻酱、辣椒油、蒜末、醋、酱油等,还有什么?

% Y& G: P' _5 o& P. w. H: `

 

, b% h8 E6 l" S" k

胡兄想知道“西安拉皮”的做法,我有点踌躇。因为据我所知,“拉皮”的美容手术之一,莫非胡兄的什么人想。。。。?

& d9 c f2 e" L6 [ Y

 

; |+ w' }* c; ]+ C2 D+ B

 

, ]& i8 V0 n& F. t$ i/ Z: K- X

至于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

6 f u9 P0 s; l! ]) X+ G3 `
   $ S+ N1 s c! T Y' ?; T, m

西

举出几种。 1 j5 L1 [9 \/ o+ l
  麻酱凉皮 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支凉皮萝使面精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 A7 M2 ]( j4 E. L) G- ?( |9 c
  秦镇凉皮 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节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香。 $ e' ?% ~ A. ]" H5 e
  汉中凉皮 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砀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 H! v% r+ i0 B8 J" _' k6 G$ D
  岐山擀面皮 岐山县制作的最佳。制作时,将小麦粉洗出面筋,把淀粉擀成薄饼,上蒸笼蒸制。制成凉皮既软又粘。调料以岐山当地酿制的粮食醋和辣椒油为主,辅以洗出的面筋丝,在一小铁锅内拌合均匀,盛盘而飨客,其口味主要特点是酸、辣、香。 0 N8 W& {# X9 S/ n
  面筋凉皮 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 ) F- a4 d' G9 f0 M
# ?! p+ u% w; ]. e& J

原料

  陕西凉皮因原料不同可分为:面皮、米皮、黑米皮、魔芋皮、醋粉皮等多种。因制作方法不同又分为蒸面皮、擀面皮、面皮等。凉皮吃法多样,可凉拌、可热调、还可如炒面般炒着吃,但主要还是凉拌着吃。凉皮初时属夏令食品,但现在已经变为四季咸宜,尤其受女士青睐。大冬天,冰天雪地之时,仍可见姑娘媳妇端一碗调得红红的凉皮,吃得那个叫爽,吃罢之后,嘴唇边上留下一圈辣椒油,象刚涂了口红一般。
发表于 2011-1-27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27 8:35:00的发言:
- m6 x" |! b. }+ N# Q* e: Z; X

     漫步、冬虫:煮夫有一事不明——酿皮子(西安拉皮)是全麦面粉做的吗?所用调料都是什么?除了:麻酱、辣椒油、蒜末、醋、酱油等,还有什么?

& V: E' b- p2 U+ b. x

具体放些什么调料我也搞不清楚,等你来西安时请你去品尝下最正宗的凉皮,是米磨成浆后蒸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0 00:36 , Processed in 1.25406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