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机院附小论坛(三)开通。咱们的楼盖得很快呀,短短五天,又到第五页了。
发表于 2011-1-24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g$ x4 ^! C$ @% n9 ^2 h

糊涂人:1966年北京的红八月,各个中学红卫兵造反了。我们小学有不少同学当年在文中所提到的部分中学就读,回顾当年腥风血雨的往事,大家同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

3 \; K/ w0 m) a$ I

 

( T8 a6 s8 ~, O4 ?3 d1 i

糊涂人: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由青少年打杀教师和老百姓的事情。在皇帝时代,死刑要经过审理,可以上诉,由专业刽子手执行。文革后有人把文革笼统解释为“封建主义传统”造成的。这种说法不能解释1966年8月发生的红卫兵暴力。

2 ?" L2 h: m( x8 k

  

. {$ H% g* Z7 w1 ?) m4 l5 Y2 F

      糊涂人老弟先后发两帖,讲述了“文革”时期,骇人听闻的无法无天,滥施暴力,残害生命,让人难以置信的往事。这是建国以来历史上谁也抹不掉的国家恥辱。经历过的人,真是不想再想再看这些惨不忍睹的事实,希望这惨痛历史教训能被执政者和人们记住,以后永远不再发生。

. v% `3 p/ N0 }# z) l/ D

 

8 r1 [( L% v% K6 p

 

发表于 2011-1-24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知彼岸在2011-1-24 19:12:00的发言:


三叶草学妹,发一张四片叶子的三叶草照片给你和大家分享,看一看它到底和你想象中的是否一样,也和老鞠学长画中的比较一下。。。呵呵。 

: x( c7 ~2 y. [8 E$ p: b+ Y

看来方知彼岸,在执着地寻找四个叶子的三叶草,寻找幸福。。。。。。四片叶子是四个叶子的三叶草基本特征,而在叶子的形状、花色会有些差异的。同一种植物有不同的形状、色彩还不少。

发表于 2011-1-24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1-1-23 18:14:00的发言:
5 F/ c$ {( Q/ ]8 S4 E4 f

 

9 W' R! F# t: t/ f* I) B. {8 \

交接过程中的“密电”如下。。。。。。

从上面内容看得出beiwei老弟办事一贯认真负责,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由于beiwei与糊涂人两位的密切协商,共同努力,使母校网坛由二到三实现了顺利衔接。两位老弟辛苦了,谢谢你们。
发表于 2011-1-24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学妹,发一张四片叶子的三叶草照片给你和大家分享,看一看它到底和你想象中的是否一样,也和老鞠学长画中的比较一下。。。呵呵。
 [/SIZE] * h" C- I4 p3 A, ~5 E( D) F
 : {( W8 ^; a, O i/ N# z0 T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1-24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6 f% N# b) ], ?- l[BR]
2 i, l3 l0 ^. ^  G% `$ V[BR]这是一个周末的晚上,终于有时间拨打这通早就应当回复的电话了。。。这不是一通越洋电话,却拖迟至今回复,特别又是给。。。唉,真是不应该。但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又让人在时间的掌控上有些无奈。。。
8 B  L% r2 \8 ]5 |[BR] 
6 r# B" g8 L- b! S; Z* `" v[BR]正想到这,电话接通了,另一端响亮的传来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亲切而又有感然力。啊,是胡老师!虽然好久没见了,但胡老师一下就知道了我是谁。倒是我,真的没想到胡老师会先打电话和我联系。。。
  b6 ~8 C* w* ~3 r[BR]   d5 [  e- _! `5 {
[BR]我好激动,滔滔不绝地和胡老师述说着自附小411以来和附小网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而且特别感谢胡老师为附小411和论坛网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这不仅是让身在国内的校友们找到了我们的母校和昔日的师生以及校友情,更让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校友找到了属于我们自己心灵的美好家园。。。喔,那些早已远去的小学时候的往事,一经提起,百感聚集,真的是好亲切, 又好让人感叹人生之蹉跎。。。& d/ G5 T7 N6 [; h6 y, M
[BR] 
8 h. ?+ N% H7 ]; O[BR]胡老师耐心地听着我的感慨,当她得知我是附小网的热衷浏览者,非常高兴地建议我能积极的参与其中,而且鼓励我应当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她告诉我说:“在自己的家园里,你不需要有任何的顾虑和负担,你会享受到有家的快乐和幸福。。。“ 。是啊,为了使我们的家园能让更多的校友们体会到有家的快乐和幸福,胡老师一直在辛勤的工作和忙碌着,既使身在国外享受天伦之乐,也没有放松对发展附小论坛网的努力。。。
! z/ Y  F+ m. Y% h6 }[BR] ) J( Z7 w; g  M' I6 ~5 Y9 v
[BR]我还能有什么理由拒绝胡老师的要求而让老师失望的呢?我不敢,也不能!所以就一头撞了进来。。。好在这也让我有了一个向各位网友们学习的机会,不是吗?!谢谢!3 U5 B/ p! h: N! f: ]- H
[BR][/SIZE]
发表于 2011-1-24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动了!我的兄弟姐妹们!我的校友们!我的最好的朋友们!~~~我们虽然不再年轻了,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比过去更好!~~~我们一定要让生命之花开得繁华,放射光华!~~~玲好!~~~你那么认真地收集方言,真令人敬佩!~~~你好象是一位教师吧?教师就是有股子作学问的劲头!~~~"活乐撒"、"活造撒"是"快乐"、"有趣"吗?~~~谢谢你的问候!姐姐我祝你幸福!~~~方知彼岸学姐好!~~~神秘的仙女园丁好!~~~这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太神气了!~~~您好好照顾它,把它的种子留下,将来有机会,给我几粒吧!~~~我相信您会源源不断地给大家带来好消息、带来幸福的!~~~祝您幸福!~~~laojy学长好!~~~您总是那么睿智,那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往正道上走。让我们和谐让我们快乐让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我们有胡老师、有您真是有福气!~~~祝您幸福!~~~
; Y7 c7 n" T! E# J, W  i3 b0 T# J胡涂人学长好!~~~您的文章我看了,以后还要看,我要真正地看懂它!~~~要好好想一想一个民族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后代。~~~记得我在《老照片》中看到过一篇文章是一老红卫兵写的,他在武斗中打死了一位和他一样大的同学,他至今都在深深地忏悔!如果没有武斗,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呢。~~~谢谢您!祝您幸福!
# u6 C6 X2 e6 L& m3 L~~~祝各位幸福!
发表于 2011-1-24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小弟好!咱再来段《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牵着白龙马,挑着担子,在太阳光里走啊走,来到了一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八戒说:"师付我们进去歇歇吧!顺便烤点儿开水喝。"师付说:"戒戒,你又错了,可以说烧点儿开水喝、讨点儿开水喝,煮点儿开水喝,可万万不能说烤点儿开水喝啊!啊!啊!"说话间就进了庙门。~~~说时迟那时快,只听悟空大喊一声:"师付闭嘴!"听到此话,悟净、悟能齐声喊"放肆啊!啊!啊!"气得白龙马也张开了嘴。~~~声没落地,说时迟那时快,一股臭气窜进了他们的嘴里。~~~立马他们师徒四人和白龙马都得了抑郁症。只会发呆,连喝酱油的兴趣也没有了,更不能去西天取经了。~~~原来此山住有一怪名曰"慑魂怪"专门掠夺人的快乐情绪,以这种毒辣的手段毁人害人。~~~那老和尚也是一位受害者,他哪里是在快乐地讲故事呢,他不过是在那自言自语着:"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反复一次)"罢了。~~~观音菩萨知道此慑魂怪的厉害,于是安排哈利波特路过此地。哈利波特握紧手中的魔杖,怒火冲天地看着慑魂怪的罪行。~~~他知道战胜慑魂怪的最有力武器就是真正的快乐。~~~可是邓布利多校长和小天狼星教父都牺牲了,罗恩和赫敏也走散了,海格也找巨人去了。~~~这一切让他的心里特别的悲伤,快乐暂时太少了。怎么办呢?~~~对!这是中国的事情,要找中国朋友玉龙雪山!~~~只见他一挥魔杖果断地念了一声魔咒:"幻影移形"!~~~呼尔嘿哟,只一下就准确地出现在玉龙雪山的面前。~~~哈利波特:"哈罗!佛罗密!"玉龙雪山:"让我拿上魔杖"说着用左手夹好电脑,用右手拉紧哈利波特的左臂,做好了飞行的准备。~~~这时哈利波特已经找到了门钥匙,原来是一株宝贵的冬虫夏草。~~~只听哈利波特一声"移形幻影"只一次他们就来到了那山庙前的山坡上。~~~玉龙雪山顺着哈利波特的手指一看,微微一笑,说到:"原来如此,看我的!"~~~! @  @4 h8 X8 c$ A' A0 D4 t
只见他打开电脑,敲了几下键盘,一声声美妙的音乐就传了出来。~~~那些慑魂怪闻声而逃一会儿就不见了,跑了个干干净净。~~~唐僧师徒的抑郁症立马就好了。他们又高高兴兴地收拾行装,准备起程了。~~~老和尚也好了,直说:"谢天谢地!"~~~玉龙雪山小弟好!~~~这回我说明白了吗?其实啊,我就是想听那首电视 《西游记》的歌应当是蒋大为唱的。~~~结果从昨天到今天绕了这么大的弯。呵呵
发表于 2011-1-23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9 }7 V- i% Y9 \/ \

老鞠大哥

9 L! u( ^5 k) b% }7 Q

           衷心的谢谢您制作的图象!太符合我的心愿了,(专利我买了,算我的啦!)我把您说的制作方法用笔记下了,慢慢学着做。

! y" L: m0 H, r# t6 d& `' ]

 

% ~/ v1 @ P2 _

               再一次谢谢您

发表于 2011-1-23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呀!鞠大哥,动作真麻利!我刚发完帖子说在看看照片去,一看不要紧,没错啦?怎么搞的?再翻回来一看-----嘿!道歉不敢当,只是和您开个玩笑。我建议:咱还是把帖子删了吧?您又是道歉又是检查的,我以后还怎么在这里冒泡啊?该做检查的应该是我啊!小弟这厢有礼啦!
发表于 2011-1-23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美好记忆回帖,可能是想起他所说的他们几个同学的“政委”自由飞翔,鬼使神差有两处把美好记忆写成了自由飞翔,后发现笔误,还好,还有时间纠正,现已纠正。在此向美好记忆公开道歉。并深刻作自我检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4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学姐你好, 欣赏您的文笔 --自然纯朴 。有些方言确实让人云里雾里的,06年我县‘推普’我们搞了一个方言和普通话的对照,平时说的挺溜的方言要写出来特别扭特费解,要是用普通话说出来更让人啼笑皆非,----方言讲话‘活乐撒’。也让人‘活燥撒’。

3 J% p7 w9 c7 C% V7 y1 E" l

 

2 U4 u W& j/ P7 P9 T' h

冬虫学兄,那个像蝌蚪的食物应该是你说的‘鱼鱼’吧,我虽没和大家一样走西口,但对西安正如您所言有一种别样的情感,那是我爸我弟曾工作生活的地方,那有我熟悉的长辈们和众兄弟姐妹,西安一行不仅让我观赏到众多的名胜古迹,更让我找到儿时在北京机院的感觉父辈们的感情是热情 实在 纯朴,而不像当今人与人的关系总有一些功利在其中,总之让我觉得人走茶没凉,正直春节临近提前给远在西安的长辈们和众家兄弟姐妹拜个早年--祝心想事成,幸福吉祥。

4 C8 I Q8 F! x5 a3 X$ j) Q

 

, O& {: Z6 Y% D x# N

 

发表于 2011-1-25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1-23 11:42玉龙雪山上帖:赞:朋友还是老的好!
   千秋雪3:还有那来自老师之手密密的“慈母手中线”。真幸福!谁人能有我们这般乐呵?
    谢谢你!谢谢所有辛勤笔耕的老师和兄弟姐妹!
    玉龙雪山说:雪姐此言极是!胡老师的手一直在“缝”,随时缝补着论坛这件老棉衣,有道是:“朋友还是老的好!师生情、同学情,发小情、胜过后来社交情”
   也谢谢您为《附小师生联谊会纪念册》立下的汗马功劳!
 

                   朋友还是老的好!
    玉龙雪山说得很精辟:“朋友还是老的好!师生情、同学情、发小请,胜过后来社交情!”这点我体会很深:两年来我全然不顾亲友对我思念,对他们一概不理,不是不想理,而是没有时间理,我的心都被附小师生占满了,没有时间没有空位了,顾不上了,这样我当然受到亲友们的‘温柔’的责备,说到‘温柔’二字,是因为他们理解我,深知我的为人做事,知道我已经陷入到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中全部投入,如痴如迷,不能自拔顾不上他们了。两年过去了,对他们,我深感愧疚,今年回到北京,一定要抽、挤时来弥补对他们的亏欠。因为他们都是年老的亲友,我们之间能够相处的时间已经弥足珍贵了,不然有些事情晚了不做、不说是会后悔的,是无法弥补的。

- D- c2 x3 f" [2 ]# Y6 G0 g

 

/ d+ `! h8 G, k) `' T& |: N

   玉龙雪山说:“也谢谢您(是指千秋雪3)为《附小师生联谊会纪念册》立下的汗马功劳!”胡老师补充:岂止是《纪念册》一件事情,几乎4.11全部活动中都有她辛勤地足迹和构思的功绩。她是我们附小师生联谊的大功臣。只是还期盼着你能常回家看看,不然我们附小人都会想念你的啊!

) k* F3 P& S% r7 P: n


发表于 2011-1-2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时间应该是美国的零晨两点左右吧?胡老师该休息了吧?明天再看吧,别太投入、太累了啊!
发表于 2011-1-25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鼠标一点,地球的那一边就看到了,互联网太神奇啦!好像地球都变小啦哈?
发表于 2011-1-25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年根越来越近了,还是说点过年的事吧,明天是小年,也就是灶王爷老俩口要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人间各家的情况。这可是大事,各家各户要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哪。转录些图文,让大家再温习温习

) c6 B* D. T+ r1 A

 

* p- X- C7 k+ u: P, E3 D

 

5 K# W' d* f7 t" |. s+ D1 A) f) j! f3 a

                                                           祭灶由来

4 @; V: T+ Q+ y. k6 F

 

; o$ @! P! X& R8 ]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来所做所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谢灶之期也分阶层,关于何时谢灶,民间有所谓「官三」、「民四」、「邓家五」,「官」指官绅权贵,习惯於年廿三谢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会在年廿四谢灶,「邓家」即指水上人,会在年廿五举行。但是民间百姓大部分会选择年廿三谢灶,希望有贵气,取其意头。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猪血糕等,总之,用这些又黏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上天时多说些好话,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好话传上天,坏话丢一边」。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也有人用酒糟去涂灶君称之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让他醉眼昏花,头脑不清,以使少打几个小报告。因此,祭灶神象征著祈求降福免灾的意思。

8 O! a- I2 ^. ]

   

5 t0 i( E* Z9 m, B+ c" l0 X# h) z

      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目的是祈祷灶王向玉皇上帝奏报这家一年来的种种善事,不要讲坏话。送走神明后,可别忘了正月初四(一说除夕夜)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神。

5 m" t5 m; c) l2 ^4 h" G

 

2 L/ i( O8 M- o9 D+ U

                                                                       信奉灶神的历史

3 ]8 W, X- ^ W4 f* S- f

   

# J! h6 J- b) N, `5 C0 D6 f' @

       中国是信奉多神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们信奉的众多神灵中,灶神在民间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谚曰:“三祭灶,四扫屋……”,即指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一说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称灶君、灶爷、灶王爷,是由原始的火崇拜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祗崇拜。原始人群在长期与大自然搏斗的生活中,学会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灭之火便是他们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里,火神与灶神是一致的。不过,自灶神产生之日起,其职掌便与火或灶火毫无关系,他是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是一家之长,负责监督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定期上报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顶礼膜拜。

% ~" e; l' Y* I9 m

    

' v" Y8 w r1 z' s4 d7 B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流传着“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的俗谚。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释人们“媚于灶”的原因时指出:“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见《论语·八佾》)也就是说,如果不讨好灶神,他就会向上天告你的恶状。由于人与天帝无法沟通,所以,天帝那儿只能任凭灶神胡言乱语,凡人“无所祷也”。灶神告什么状,天帝就会给你定下什么惩罚。葛洪《抱朴子·微旨》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说,谁要是得罪了灶神,严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轻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试想,平白无故地丢掉几百日的寿命,这种惩罚实在是让人畏惧。

( }8 |1 q J$ [5 f9 P" N

    

6 ~! K1 R; i5 q& o. g

      早期的灶神产生于人们对火的自然崇拜。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并且灶神也被人格化,并被赋予新的功能。《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就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这说明,至少在汉代,灶神已成为督察人间过错,专向天帝打小报告,说人坏话的神了。

) Y4 i+ i+ A5 u" k! |# Z

    

0 b& ^7 M f/ z

      所以,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这一套人世生活经验,也用在了对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诗》即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猪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哪里是祭灶,分明是向灶神送礼行贿。

. w9 X. E8 t, A* {) _1 i2 }! l

    

[ P z0 |! @" z1 J) b) g. w' x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祭灶这天,坤宁宫设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烛供品,殿廷中设燎炉、拜褥。像民间一样,在灶君临升天汇报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说八道。祭灶时,宫殿监奏请皇帝到坤宁宫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礼。礼毕,宫殿监再奏请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礼。

0 O( m/ U) {. N, d& m2 p4 j$ b( U# c- g

   

7 I* h3 C7 `' A. O7 V' h) P4 y. \, T

      灶神的崇拜,从早期的企求降福,到后来的谨盼避祸,曲折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己命运的茫然不解,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种吉凶祸福托之于神,而灶神不许有怨言、说怪话、发牢骚的种种禁忌,则被统治者加以利用,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种工具。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祭灶的风俗渐渐淡化,它必将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

4 r0 A+ \# h- L7 b* p; d& X& v. {- y


 

- a$ k; P# U$ s8 J( g# P, l

      腊月二十三:民间又称“小年”,这是汾阳民间的传统习俗“祭灶”的日子。根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神位,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人们祭拜。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回到人间就一直保护和监察着一家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得的吉凶祸福之命运交于灶马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马爷上天实在很重要的事儿。所以,祭灶时要给灶王爷摆上一碟“醯瓜”,这种饴瓜如小核桃大小,又圆又白,上面洒白面遇热就化特别粘,是用来堵灶王爷的嘴的,让他千万多说好话。祭拜的时候,人们嘴里要念叨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祈祷语。祭拜后便将神像揭下烧掉,与灶王爷一起升天。根据传说,7天后的大年三十儿晚上,灶王爷便与其他诸神一同返回人间。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所以,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举行过祭灶后,诸神上天,民间便百无忌惮,开始正式地做迎接春节的各种准备。先是按照汾州人的传统习惯“扫舍”。打扫屋里院内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与祈求。打扫完后,人们还要挑选上好的绿豆来生豆芽,意味着好日子年年往上长。

' T0 l) N: l6 U" C+ s( H, b

(待续)

# l/ S& p2 _ B- j


 

发表于 2011-1-25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4 J/ m9 G2 V' L

民间有关祭灶的画图还真不少,看看这些图会加深对灶王爷、灶王奶的认识。

& w( p# X4 {% l$ A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0 ], K1 K, P& i, g# _

(待续)

发表于 2011-1-25 1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9 @( H& u! f& j8 p

接下来,恐怕我们还得认识认识灶王爷老俩口是啥模样,烧香拜神千万别找错了对象。否则拜神求佛的金钱礼品可就打了水漂了。哈哈。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发表于 2011-1-25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就要送灶王爷老俩口上天言事了。有的网民就乘这个机会,大着胆儿给灶王爷提了意见,不知大家赞成不赞成。

# _6 \0 f* t/ j

 

0 i4 N/ g' f% M

  

9 c: C# `2 A1 k( C8 s3 M( q6 B$ W5 }$ x

                                “灶王爷”请您实话实说

9 |9 S6 C9 M7 y4 {% _

 

7 J4 [' L7 A% W! y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百姓祭灶的日子。记得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每家的外屋锅台侧上方,都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 “灶君”,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灶王龛中间供着灶王爷的神像。两边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就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下面钉个木托板(有句俏皮话“灶王爷打跟头——离板了”),上置香炉,烧香上供之用。记得那时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没有结婚,光棍一条。后来可能是玉皇大帝动了恻隐之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了,又给配备个女秘书,这才有男女两人,女的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 g% {( T" d' f1 @: x


    我的童年在农村度过,记得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多在黄昏时举行。父亲虔诚地把灶王爷摘下来。祭灶时,还要把糖瓜(用饴糖和面做成)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现在看来就是糖衣炮弹)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然后把灶王爷放入灶膛,说从烟囱上天去了。我们到院里望着烟囱,还是做饭的一缕青烟。
   

; U3 A) v1 @) T4 P; ^; Q! q; s

    我们在旁边看着心中怀疑;问这管用吗?父母吓唬我们不许胡说;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他时刻都在监督人们善恶,不管你在哪里做了不为人知的坏事,灶王爷都能知道。所以为人要孝敬父母,不许恶言恶语、诚实待人、多做善事。好人定有好报。坑蒙拐骗的坏人绝没有好下场。

8 n4 d- c/ f% D

     现在看来,用“灶王爷”监督人们的言行,纯属迷信。迷信虽然不好,但在当时确实约束了一些人的言行。“天上三尺有神灵”,“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缺斤短两、孩子瞎眼”“说瞎话死后到阴间割舌”……过去农村办丧事挂的“水陆”画片宣传;好人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坏人上刀山、下火海、剜眼、磨研……鲜血淋漓。使有些人不敢干坏事。
   

6 _" R8 V$ F) R3 M3 n3 ?2 u5 X' O

     现在大多数人不信迷信了。但诚实的人总是吃亏、说实话的倒霉。当官的为所欲为,只要上下关系打点好了,出事的机会太小了。君不见;贪污腐败成风、小偷遍地、成都火车站警偷勾结、黑社会蠢蠢欲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 A' ~+ x; b( t2 |

    依我浅见;是“灶王爷”不起作用了!“灶王爷”是监督机构,这机构应该是老百姓!虽然法律赋予他们有监督权,是一家之主,但公仆谁会拿“主人”当回事呢?表面把“灶王爷”供得高高的,实际拿“灶王爷”当傻帽!很多工厂、农村财务不公开,重大决策工人、村民不知道。有的工厂、农村干部贪污腐败成风,大肆挥霍集体财产,为所欲为。可工人、农民谁能监督他们的厂长、村长、书记呢?普通的公务员、党员谁敢监督“一把手’吗?虽然有工会、村民组织法、党章,你敢去质问吗?
   

# Z- V. P$ `* w, V; F0 ~6 k

    识时务的“灶王爷”只有打跟头——离开空有虚名的“板”了!
   

: \9 v/ L6 `9 @* ?( ?$ {' V2 v

    国家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依靠谁?是人民、是百姓,他们是国家大厦的根基!人民当家作主提了几十年了,有些人当做口号,并未实施!
   

$ i7 A, w, ~" d z* L0 F

    把人民、百姓的监督比作“灶王爷”虽有些不适,但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偶有所感。希望广大的“灶王爷”多说实话、多进真言,尤其是当了代表的“灶王爷”不但报喜、而且报忧,把下边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人民幸甚、民族幸甚、国家幸甚!

% J7 z! D2 C1 R8 L u/ L D. Q

 

发表于 2011-1-25 1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小弟好!~~~歌太好听了!~~~报歉我现在才听上。~~~因为忙于家务。~~~今年北京好象很冷,我早上擦玻璃,一擦都冻上了!以前好象没遇到过。~~~邻居遛小狗,看我擦玻璃说:"你没擦干净啊!"我说:"都冻上了。"~~~她说:"你用玻璃水就不冻了。"于是我就出门了。这不刚回家。~~~排队上车时真挤,而且有几个新疆小孩子故意挤。~~~我说:"你要把老太太挤坏了怎么办?"他说:"那就不管了。不挤不给力!"呵呵。不过他们后来就不故意挤了。~~~盐山在哪儿?相声好逗。 ~~~《弯弯的月亮 》也很好听。~~~回家一上网看到大家看到胡老师也就不累了。~~~真好!我们有一个这么好的家园、学校、兄弟连!~~~看了laojy学长的贴子知道了打扫完卫生还要发绿豆芽。~~~有意思,我也发点儿绿豆芽。
发表于 2011-1-25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盐山在哪儿?相声好逗。”

( ]" L2 Y) x- }9 e; O' a3 a

 

5 B3 V( T" p) q' f; z$ c: Y

      回三叶草学姐:盐山县在河北省沧州地区,沧州站在京沪线上,天津南边。是我们可爱的家乡。

/ o$ @$ U5 X) B- X+ M' d

      最近几天出门不上网,恕不回帖,给各位拜个早年祝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发表于 2011-1-25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前左为当了红卫兵的骆小海,他一生都感觉很荣耀.


骆小海 《如梦令和杨磐》
 曾经沙场几度,杀人岂有归路,宝剑初卷刃,飞起一片尘土。挥刀,挥刀,故人依旧英武。
[/SIZE]

 

红卫兵最早是一机部子弟小学61(1)班骆小海,也就是马力果的那个同班同学创办的。那个“红色恐怖”理论也是骆小海发明经毛转发而红编中国的。
 
目前的骆小海的思想毫无改变,对死者毫无悔意,而且在美国与宋彬彬(师大附中)拍电影为文革辩解,看他的2006年的回忆文章,在他的回忆文章里没有提到一滴鲜血,而只是光荣历史:
[/SIZE]   .............
.......... [I]观察文革,要看它的主要风暴轨迹。清华附中,顶多是个起风的尖。用文雅的话说,就是意外的青萍之末。或者是浑沌论里说的蝴蝶煽动翅膀。红卫兵这一段经历,对我们大家来说,只是人生道路上起步阶段中一个短暂的但又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台阶。有的东西变了,有的东西没有变。无论怎样,它留下的是一个有着终生的铁的友谊的群体。这也是一个终生善良、正直、认真、有为的群体,他们多数人在人生的道路中,展现了正义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出色的才华,为人类作出了尽心尽力的贡献。这些,和当年的红卫兵经历是分不开的。我很为我们大家而自豪。我属于这个群体,我觉得很光荣。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大家在各行各业确实都作出了很了不起的成绩。大家始终善良,正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I]SIZE]
 
。。。。。
 
 
 
[QUOTE]以下是引用[I]胡涂人[/I]在2011-1-25 8:50:00的发言:

 
 
   【鞠大哥:糊涂人老弟先后发两帖,讲述了“文革”时期,骇人听闻的无法无天,滥施暴力,残害生命,让人难以置信的往事。】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亲身经历过的往事。 “文革”导致一场空前绝后的“全民斗争”,同类相残、同属相残、手足相残。造成中华民族2000多万人的死亡。这算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二大惨绝人寰的的悲剧。第一次是现在为汉人所推崇的一个非汉族人成吉思汗,他发动世界性侵略战争造成东西方一亿二千多万人口的灭亡。
 
  另,蒙古人推崇成吉思汗可以理解因其“征服世界”,为“蒙古族的辉煌历史”(唯一可表的:他占领欧亚大陆的短暂时期,蒙古帝国无意间打开了欧亚通商的坦途,那时东西方贸易往来比较频繁,没有了国与国之间的壁垒)。这人与汉族人何干?我们汉人为何也要推崇这个人?他侵略宋朝时造成中华大地几百万汉民族人口的死亡,几十万人沦为奴隶。莫名其妙!
  一位网友说的好:“ 成吉思汗死后62年的1341年,残暴专制的元帝国就被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可见,当时的中国人民并不对元帝国的统治感到荣耀,而是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屈辱,必欲推翻而后快的。历史过去了600多年,中国人民似乎不应该那么健忘,把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蒙古贵族当成我们民族的英雄。”
 
   我是胡思乱想,想到哪写到哪,信马由缰。不好意思。  
  三叶草学妹,咱们还是相互学习吧 xVliNz4G.jpg
发表于 2011-1-25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活乐撒"、"活造撒"是"快乐"、"有趣"吗?

* x% u* f, t& x: n' j% r/ N

 

. {5 H9 o: I7 a

     答:"活乐撒"(活活的乐死俺啦)   "活造撒"(郁闷死啦!)

发表于 2011-1-25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5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转载来的

1 {1 w A: R' i2 |, e0 a

 

) ?1 {# }3 s4 w9 g1 A s

 

4 U2 I/ D" `; B N

【大话西游】之盐山方言版

L7 b- v2 x: f7 M! k7 n8 O

 

9 F. w4 _! X4 J- N: E$ n0 L3 D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t# x/ f' w$ F! ~

【大话西游】之盐山方言版: 
说借话可是老二年间事了,人家有人给我说了个媳妇,也就是倒霉吹的,俺愣没搭理人家,将这事顺山芋粘粥给喝了。等过后就傻眼了,这千醒过盹来有嘛用,光剩下啄牙花子啦。唉,就是点儿背呀!天底下地上头你上哪买后悔药七?要不你拿捅刀子抹我脖子放点血,弄个砖头给我开了瓢把我废了,别试乎,咱也咒是喝粥劣粥了!老天爷长眼再应来的话,我非拽住人家闺女:“不就是在成块过日子嘛!”要是非得闹个整数的话,咱就前头一个壹,后面挂夯肆啊零!

' h S9 M* N S1 y) `

 

: T5 R- e8 e5 [) N3 _8 C' [' N9 c

 

- e- o( @4 U! Q7 d7 D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7 O2 s5 Z* k5 |, F$ \$ F& b


【大话西游】原版:   
曾经有一分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发表于 2011-1-25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f! S, P/ g

糊涂转帖当年红卫兵的暴行我们是不应忘记的,对这段历史主流媒体缺乏反思和忏悔。当年有句口号是“红色恐怖万岁!”,我们经历过的人反思这段历史是要警示后人,很多暴行是以革命的名义进行的,我们要当心历史的重演。

+ A+ H2 }6 t3 t. f9 |& v

北京八中有一次斗华锦时我正好在现场,华锦是一位五十左右的阿姨,被剃成阴阳头和几个被斗的人站在院中,在一阵批斗声中有学生从她头顶浇下一瓶墨水,又有学生抓起沙土扬上去,瞬间就看不清人的面貌了。后来我认识一位八中的朋友诉说,“当年住校,晚上看到华锦问他妈怎样,(朋友妈和华锦一样是中学党支书记)华又说我实在受不了,第二天华锦上吊自尽”。

发表于 2011-1-25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Q! J7 d/ V* y; D- n8 B

     明天是小年了,东北习俗从这一天就准备过年了,还是说点开心的事吧。

8 o2 A# X l8 c, M& W2 X

    百度介绍: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习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发表于 2011-1-25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叶草学姐真是好身手,居然来了个中西合璧的《西游记》把冬虫夏草、玉龙雪山都编进去啦,学弟佩服!!

3 T0 `" X8 N0 c, @0 r: `0 L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4 22:05 , Processed in 0.166399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