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r% N" k9 ?1 s, ]$ t" N* K4 F【秀记忆】 $ U* g3 z* S$ F4 X' F
“百饺园”一聚时扯闲篇。还扯到了“子弟小学”(育群)段。
! x; B% e5 N& D" `% Y; X1 }: i/ M老吴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到校内的小洋楼,又是专业术语的堆砌,让人记不住。倒是提及校内的民族式建筑,咱们的礼堂兼食堂,听到一个新词,蛮形象、过耳不忘“连续拱”,就是把若干尖顶大瓦房给“综”一块儿,这样房顶就是连续拱,屋顶之下才有足够大的空间。
. p" B1 a; Q$ m- h# [! g+ S老吴说起学校开张第一天到的晚,晚饭都没吃上。由于生活老师没到位,晚上中年级的学生们“打成一锅粥”现场出现了各种型号的“水枪”,后来还是伊校长镇住了乱象。
/ a- W! y( j! d* S# n. f共同忆起波澜壮阔的“挺(四声)牌(三声)儿”场面,好像听见砖块落地的砰砰声、见到阵阵腾起的尘土……。牛同学不懂“挺牌儿”的事。听过解释后还很茫然,他那时可能还没来北京。北京全城的男孩子都在玩,我家院里的铺地花砖都被人扒去好多块。我弟弟小我两年,后来上的“育才”他们的玩法一样,就是“牌儿”的材质是木制的,抛起来轻飘飘,我们对此非常之不屑。 - k5 |% L1 `& o) Y
老吴还对绿植们情有独钟,忆起操场南面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我和黄附和,某个上午大槐树下杀猪,那边利刃穿心、声嘶力竭,这边我们众人百抓挠心,在书桌前伸长脖子隔着窗户往南望。下课铃声响起,奔出教室上了高坡,开肠破肚的白条猪悬在树下。
6 z- Y0 i2 z) r# j7 K" M7 W4 Q远期记忆都不错,尤其七嘴八舌形成气场时,陈芝麻烂谷子都能翻腾出来。我说出一事,问问老几位谁还记得:在校的第一个儿童节我们怎么过的?面面相觑。我只好提示1961年的6月1日,上午在胜利电影院看的电影、晚上在西郊民巷108号(南院)和钟楼下的小广场(北院)看的电影,上午一场、晚上至少三场,谁还记得电影名字?几位都先失忆、后失语了。老吴有话,那日我肯定不在场,要不我不会不记得,老吴始终对自己的记忆力信心满满又补充到:小时候身体弱,常请假缺失了一些集体活动。
' c. L! P$ V1 {- r# I* H谁还记得这四部电影的名字?当年的“小豆包们”应该有人记得。否则我成了自言自语,“孤证”就说不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