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1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13 21:36:00的发言:
G8 O1 H/ L5 y# E5 l* x- L9 U6 t5 [

革命后代,你的抓拍太棒了,我很喜欢,真应好好感谢你。请你得空时把照片发来。

) `3 K+ S' C7 o" d! m. {

老泪纵横了吧?!

% V3 C$ ^% [; O7 v3 _7 g; N

当了斑猪还没请客呢!照片已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9-14 8:53:00的发言   911北海 杂记(三)  * S5 u( b# ^# r& {1 g- z

                                                             

" }9 o- M' p1 v0 y; {' ~: `' ?- w

 …………又犹如高尔基笔下那位为迷失在阴暗林莽的族人照亮前进的方向的丹科掏出燃烧的心脏一样耀眼…………

. ?) Z2 i' z- B1 s2 M

糊涂兄,这么快就写出这么多好文字。从上面这句话就能看出您下笔如飞,一气呵成的劲头。给您喝彩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9-14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14 5:27:00的发言:
) r, w! V0 P- e, e- D r! ^

    得知北京的母校师生要在教师节之际在北海公园举行师生联谊会。我虽然远在郑州市,但是忍受不了对老师校友思念的煎熬,另外想到老师们也多是年老体衰,

) Q% L `& m# h( N

校友们也多已年过50,我更是已近70岁的“小学生”,来日无多,与老师校友见面的机会会随着时日的消逝而越来越少,当面向老师祝贺节日祈福祈寿,与校友倾诉同学之情,不仅是人间一大善事,而且也是尽享人间幸福快乐大餐的好机会。所以没有多想,决计赴京与老师校友同庆同乐。

; W( f1 }, e% C# k

laojy学长不辞辛苦赶来聚会,之后又立刻写文作画,令人敬佩!也给您喝彩了!

发表于 2010-9-14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C5 `$ M) q6 T/ A' N2 d/ m

日前还频频抱怨胡兄“不务正业”,放着盛况不去报导,竟有闲功夫和学姐学妹比拼身材。今日拜读老兄大作,看来有些冤枉仁兄了。胡兄大作字里行间,无不充满虎虎生气——fficeffice" />

5 b- `! x; S2 [! v

 

6 r9 V7 |- `3 l* {

40多年前在电车上“小大人绅士风度”,硬是一举将朱家坟未谋面的野小子疯丫头PK下去,赢得售票员大姐的赞赏,给附小作脸争光。

" ~3 D8 L6 b$ J; b& r9 L

 

) I6 f' ?& @( e+ K4 h3 C% ~5 g

和同学PK唤醒老师对他的记忆,屡挫弥坚,终于让恩师认出当年“最调皮的学生”。检验了一个似乎永恒的真理——老师印象最深的学生永远是最好的和最捣的。

: K" h9 O$ d- f- z; F" E& m

 

8 y- b& M5 g' E- Z( T

和同学PK竞赛输赢——跳高记录是1.3几还是1.5几,足球输给还是赢了市亚军,真理也许在胡兄方面,可不太招人待见,好像现在的“揭秘”——诸葛亮未设“空城计”,关云长没有斩华雄乃至颜良文丑,赵子龙充其量是个“杂牌将军”,张飞更没鞭打都邮。。。足见胡兄是敢说真话的人,可总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反正自己没有身体力行,总是看客。呵呵,老舍说,尊家吃的是官饷,洋人烧了圆明园,也没见您冲锋陷阵。。。。。

/ M6 O F$ k5 }4 g

 

% H2 q, {# k# F2 q7 }

和鱼婆PK辈分,在人家的的一亩三分地,岂敢造次,怎么未能记住樊哙的告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小心弄不好要遍体鳞伤的。。。

9 A( L9 l0 y+ W- V

 

7 b! {2 Q! t3 g" s( O& q0 Q/ F

引用胡兄自己的话说:

0 r$ E6 A, ^! i- l' M

“以上均属于玩笑,各位不必当真,不好意思了。”

3 ~7 u5 ^8 P( W

 

* ^; T; c2 G5 m% r

胡兄的《北海印象系列》是自附小网坛“中兴”以来最具可读性的的文章之一。切记,俺说的是整个附小网坛中兴以来,他人不得曲解呦。。。。。。哈哈

' W, @; V- V' D

 

% s" Q: A. \; _4 p4 W" }5 q

好文不怕长,衷心盼望《北海印象》之N出炉!

发表于 2010-9-14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4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兄的杂记写得太棒了,给我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4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57]谁有划小船去阐福寺的照片?请传上来看看嘛。
发表于 2010-9-14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4 0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4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3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老师在师生北海聚会上所朗诵的诗,饱含对老师校友的爱怜,要我们正确面对人生,乐观向上。给予我们最宝贵的启示和最圣洁的祝福。谢谢唐老师!

3 a" m6 J+ i; p2 h& h

 

' m# @# W: k6 v! z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13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D' {3 f; j' N7 ?

机院附小非人工里程碑fficeffice" />

+ \9 T0 f! U" x* L9 d4 h3 j

 

$ d& {) q/ j8 G, w

411旧地故人,盛况空前——130异国情调,师生欢宴——425古城相会,春色满园 ——911北海放歌,秋高云淡——

发表于 2010-9-14 0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知北京的母校师生要在教师节之际在北海公园举行师生联谊会。我虽然远在郑州市,但是忍受不了对老师校友思念的煎熬,另外想到老师们也多是年老体衰,

" N& f& L$ A0 R8 _' j

校友们也多已年过50,我更是已近70岁的“小学生”,来日无多,与老师校友见面的机会会随着时日的消逝而越来越少,当面向老师祝贺节日祈福祈寿,与校友倾诉同学之情,不仅是人间一大善事,而且也是尽享人间幸福快乐大餐的好机会。所以没有多想,决计赴京与老师校友同庆同乐。

4 N8 H- [* m/ V3 X

 

. E E+ N2 L$ k6 Z

    9月10日上午到了北京,我就给胡老师打电话向她报到,胡老师很高兴当天她就在网上告知laojy从郑州来了。远道学生的到来让老师激动兴奋,也让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 l$ j! P9 v# i

 

: g G K3 ^; \% ?& T

     11日一早我就赶赴北海公园。心想争取早点在公园门口迎接老师校友,也让laojy给老师校友献上一份热情服务。出乎意料,刚一下车,展现在眼前是一派节日气象,一面印有北京机院附小字样的红旗在公园大门挥舞招展,几十位老师校友早已喜气洋洋地守候在门前的广场,久别重逢,喜笑顔开,敞开心扉,尽情叙谈。见我到来老师校友都来握手欢迎,善若水的相机也咔嗒咔嗒响个不停,拍下这令人激动的时刻。接踵而至的老师校友挤满了公园门口,鲜艳的校旗下成了大家争先恐后留影的地方。几位老师也早早来到,其中有的是坐着轮椅赶来与会,他们对师生相聚的期待比学生还要迫切,我赶紧过去向老人家们问候祝福。

1 n4 N/ ?- U0 H) n" q4 M

 

6 c8 _! {9 ^7 e- M4 n

    进入公园我才注意到今天的天气真好,明媚的阳光,湛蓝的天空,蓝天绿树衬得白塔更加肃穆圣洁。早上园内游人不多,更显得园内环境优雅,气氛恬静。虽然多年未来北海公园,但是这里的一切还是那么让人感到熟悉亲切,遍视园内一草一木都能勾起师生对几十年前的回忆。上苍怜爱我们母校师生,赐予我们这么好的天气。北京的老师校友天生灵气,选择这么好的地方组织的师生欢聚。

7 B+ a3 c/ ?7 G3 n; b- |1 x, o

 

7 {6 w! E1 ~) c5 Q% V6 X

      会场安排在五龙亭附近的阐福寺前。聚会的组织者安排大家乘船到对岸的五龙亭,一部分人划小船,老师们与一部分学生乘摆渡的大船。为了能多些时间与老师相伴,我选择了坐大船。渡船离岸驶入湖中,微风习习,微波荡漾,回首仰望白塔,再前视五龙亭,渡船满载着欢声笑语徐徐前行,与亲人相伴观赏满园美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正是风华正茂的老师带着犹如稚嫩花朵的我们,欢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幸福欢快地在北海湖面荡舟,当年的歌声笑声似乎仍然回荡在我们耳畔。看看现在老师满头的白发在微风中飘拂,一股老师难舍,师恩难忘的情丝不由自主涌上心头,眼泪就想涌出,心中在轻轻呼唤:“敬爱的老师,我们永远深深爱您,祝您快乐幸福健康长寿!”

8 o7 b4 X6 ?: A1 { A

 

$ t5 M J) p# a# t

    阐福寺是清代自乾隆皇帝开始每年皇帝在此举行祈福盛典的地方,师生聚会在这里举行,学生在这里为老师祝贺节日,祈盼老师平安幸福也很相宜。阐福寺前的高高台阶可以坐二百多人,足以坐下参加聚会的140多名师生。胡老师主持会议,她简要介绍了活动的筹备安排情况后。学生代表安立堂代表全体同学向老师致以节日的祝贺。他饱含深情地“祝福健在的老师们快乐长寿!祝福病榻上的老师们早日康复!祝福天国的老师们永享安宁!”他说:“ 

1 h3 Z* k' o( @: s- F+ W2 [

几十年前,六载春秋铸就的师生情是崇高的——就像这山上历经风雨的白塔肃穆伟岸!这份师生情是感人的——就像这不枯的海水常常激起波澜!这份师生情是常新的——就像身边的苍松翠柏永葆青春的新鲜!”

7 v! J# h9 I- A: [' s8 I

 

1 b* K8 d" h6 m& f# ] @6 F

    最让人激动感动的时刻就是向老师们敬献红领巾,并请老师给学生讲话。在持续不断的掌声中,几位校友向九位参加活动的老师敬献红领巾,有的校友既激动又紧张红领巾再也系不上了,还是老师像早年那样手把手地指引学生把领巾系上。看到这热烈的场面谁能不激动呢!想当年儿时的学生是老师教导指引进步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老师给学生戴上领巾也就把学生有美好人生前途的祈福送给了稚龄的学生。今天早已长大成人,已经尽享人生成功幸福成果的学生来到所迈老师面前,给老师献上满戴感恩之情的红领巾,他们时刻都忘记是老师给予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爱。献上领巾也是祝愿敬爱的老师快乐健康幸福长寿。

& P) `# K, M# j$ }7 ]) q7 d# b: v; ]

 

5 ~% R/ ?1 A* b1 R* |

    老师给学生的讲话也激起阵阵掌声的热浪。宁老师已是86岁高龄,是坐着轮椅来的,她要离开轮椅站着给大家讲话,胡老师几经拦阻也无济于事,老人家还是坚持站起来讲话,给了学生最宝贵的祝福。高金楼老师拿起话筒顿时年轻了许多,兴奋得能已自制,他的胸前还佩戴着411师生聚会的纪念章,可见老人对这次聚会是多么认真。丁锡珉老师说起她的一个学生,前几天还与她说一定要参加这次北海聚会,但是前两天这个学生却突然去世,令她悲痛不已。她希望大家要健康活着,快乐活着。唐玉梅老师给大家送上一首她作的诗:师逾古稀,生知天命。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每一个人,都改变不了昨天,更不能提前预知明天。现如今我们要面对现实,面对自己,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愿师生之情天长地久,祝同学友爱绵延久远!!!老师的诗意味深长,过去是我们的老师,今后仍然是我们的人生老师。

3 _3 D6 }2 I6 c/ }

 

0 @* m, e& o/ j. f" f+ S' X& L

   活动最后一个内容是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宏亮高昂的歌声向世人召示 :师恩永记,老师难舍!

U8 ?5 m. \5 f# W9 T9 {# w

 

: r& x- D! X3 A6 A

 

0 Y; P; g- H. _( F7 Q" d* C1 U

实在对不起有急事要办,只好匆匆搁笔。让各位见笑了。 

发表于 2010-9-15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发照片不必有顾虑,版规禁止的是灌水帖子和无聊的刀刀等图片。我们的风景和人物照片不在禁止范围内。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3、鞠大哥:“难得!难得!哈哈哈!”   " t% w5 r) l9 O) S6 Y1 q G$ F

      西水车:“唉,见一次,少一次啊……”

9 e, L$ K/ Z! N6 e& y8 P

     

0 e2 ~) ]3 f6 j0 L9 Q& F

 

) c T& z2 B% v

   以上均属于玩笑,各位不必当真,不好意思了。

2 ~6 W0 ^! d2 j; s0 m& H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9-15 9:20:00的发言:
谢谢beiwei推荐的文章,像听松大哥,胡涂兄和你等一些能文善墨之人也应该给北青网投稿,写一写咱们的大院文化。
1 |* [( u' v; @" @. _

听松兄来一次不容易。您在2006年发出的第一帖才是历史性的大事件,之后的迁居等等不过是顺势而为啦!

S+ ~4 t- h5 x4 Z2 R& U( @

 

/ e) i% X. h% J/ U& ~6 A

漫步的提议非常好!其实就可以从身边写起,比如胡涂人写二里沟机械院一带,冬虫和水小子写机院,等等。先看看北青报该版过去发过的文章,了解编辑的大致想法,然后就可以动手试试。我估计就是向文化上靠就行。

9 A" \! N! g0 q# h

 

% ^& @% G( [4 Z& H' N

我知道“汽车局”一文的作者过去几年已经在该版发了好几篇文章了。我印象里他一直写的是城里胡同啊,王府啊等等等等。那些掌故离咱们太远,读来意思不大。这次他想起写大院来了,这是很有益的尝试。

. ]( D. b1 q. T. o: a2 p

 

+ ?& m: }5 ]9 ?7 r+ P1 @! c

涉及大院文化方面的文字,比较近的如2000年之后出的书有《红底金字》,作者姓刘,大约是54年的,原是三里河一带的。另外学者杨东平(也是50年代初出生的)大概在90年代写过一本《城市季风》,也涉及此类内容。

' l* h K, _4 W8 h

 

7 Z) G7 G- i, r) Q) N

小说类的还有王山的“天字三部曲”。但王山的书涉及的大院和胡同的文化冲突更像是影视剧的题材(多有暴力内容),不太像是北青报编辑希望的文字。因此这里捎带说一下就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9-12 18:00:00的发言:
( j! q3 G' A. [" m

 3、鞠大哥:“难得!难得!哈哈哈!”  

* T! e) H) }5 ]

      西水车:“唉,见一次,少一次啊……”

) @: l1 g( o5 g(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两位老学长-1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o/ L$ }5 u7 h. l, e: ^

 以上均属于玩笑,各位不必当真,不好意思了。

2 `2 z* ]: ~0 G C7 s; {

两位学长的红领巾系得多标准!够精神!

' G7 P" Z2 `( r( `6 R% T7 R- m- m

 

2 T; b9 ^' r( J/ y8 r

学长当时说的是:“哈哈,见一次,多一次啊!”

) `0 U: E+ d0 ~8 v5 P3 p

 

- N( N$ J" m' q. [6 R0 \" f

糊涂兄听错了吧?哈哈哈!

发表于 2010-9-15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5 09: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beiwei推荐的文章,像听松大哥,胡涂兄和你等一些能文善墨之人也应该给北青网投稿,写一写咱们的大院文化。
发表于 2010-9-15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5 05: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了,看到我们的大楼已经乔迁新居,北魏正统领三军,力拔之势更胜当年,又见教师节这么多的老师同学北海重聚首,真是可喜可贺!尽管有身体和身居海外的原因,作为论坛的早期参与者,来论坛的机会太少了,有愧于各位校友和老师们,也希望大家海谅。
) E1 k( a: Z% \- S 海外的见闻很多,本想发些风光照片与大家共享,可是老北京网发贴有新的规定,我就暂不发了。非常赞同北魏说的:
' g# {% X" B8 U5 Y* n [

“介绍老北京的文章,比如咱们“老北京网”上的文章,其实大多写的是北平,或者是前清的北京。而49年之后的北京包括“大院文化”是北京发展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应该被忽视。

* `' v9 S: V7 b2 H2 a' e x& C2 m) L9 |, B8 f L 1 a4 x) h0 [2 c" s 8 C8 V: x+ ~' r4 c# r1 t2 b

 实际上,所谓“大院文化”(即植根于类似原北京机械学院,原汽车局等地方)至今也有60年的历史了。而且,“大院文化”也同“胡同文化”一样在逐渐消亡之中!”
+ H* ]- s- ~7 |9 N) X K

# ~6 f; [+ o9 c

我们的老师同学基本上来自北京机械学院,汽车局,百万庄(百万庄可再分为几个大院)甘家口,和平里等原机械部的院校,机关大院和一些军队大院,他们交流着各个大院和京城各个角落的文化气息,优秀的师资,朝夕相处的寄宿制生活,使我们学校形成为一个北京诸多多元大院文化交融的大集体,尽管学校早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论坛经久不息的繁荣,一波又一波的师生重聚首,说到底,潜在的因素也来自我们永远挥之不去的大院生活的情结。

北魏推荐的《汽车局大院六十年的地理变迁》一文提到了我们学校,摘录如下:

。。。老机械部的人说起汽车局,心里都有一种别样的感情。五六十年代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说起汽车局,心中更难免有几分失落。已逝的过去在他们心中的记忆是 & |+ Q4 j* o9 ^5 w; `( k4 ?断断续续的,忘记了,却还记得。苦过,却还是甜的。那是一个物质并不太宽裕的时代,可那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父辈们或许是来自硝烟刚散的战场,或许是 ' g" ^! p) @" x4 t1 n来自天南地北的院校、工厂,怀揣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在这里施展着才华。孩子们打小就厮混在一个大院里,绿草如茵、花木葱茏的院子,是他们成长的摇篮, 9 u. x$ v8 u5 c+ r. k |5 b3 _. b子弟小学住校的孩子们,更是一起吃、一起住,每周有班车接送。幼时培养起来的亲昵,远胜过胡同里的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0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到北青报上的一篇文章《汽车局大院六十年的地理变迁》,有些意思。恰巧我同作者有些过从。我认为该文的某些地方还可推敲,不过从介绍“大院文化”的角度看,文章还是值得推荐的。而且,家住汽车局的校友非常多。

' `9 K8 T/ }1 r# k8 I

 

! Q8 k4 P* a! N* o4 X. M

介绍老北京的文章,比如咱们“老北京网”上的文章,其实大多写的是北平,或者是前清的北京。而49年之后的北京包括“大院文化”是北京发展史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应该被忽视。

, e9 x2 J6 S2 ?4 g

 

8 `, ~; o8 d0 e k$ A. Y( h

实际上,所谓“大院文化”(即植根于类似原北京机械学院,原汽车局等地方)至今也有60年的历史了。而且,“大院文化”也同“胡同文化”一样在逐渐消亡之中!

+ p2 G8 ?0 O3 D) i$ Z' w+ ~

 

9 r9 r% r, e* D3 l

有兴趣的尤其是住汽车局的校友可以看看下面北青网的链接。

$ a* m* X4 {6 R

 

% g- ?! Q: ]3 A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8697427&pageno=1

9 H% {- C1 p+ \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海聚会之后,可能因为贴图比较多,我浏览时总是打不开完整的页面(就是最近的13、14、15页),而且页面展开奇慢无比,最后电脑常常没有反应,就同死机差不多。今天下午我在15页上浏览并想发帖子,费了几个小时也未能展开发帖子的选项。最后只得放弃了。现在我干脆将IE设置为“不显示图片”,这才能发帖子。

: c' ^7 i2 m1 S' p

 

M5 n5 `( z! Y; V; F, p$ J, |

我觉得大量集中地贴图,图片文件又大(几百K),很可能是导致浏览困难的原因。如果将每图控制在几十K之下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 Z) j0 z5 d) P+ q) E* x5 N F

 

% O7 x# s- x, V& y9 K. U

各位有没有遇到这个问题?也许是我的电脑配置较差,或者是我这儿的网速太慢?

发表于 2010-9-14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革命后代:别忘了把我们班的照片发到我邮箱,谢谢!
发表于 2010-9-16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9-15 23:20:00的发言:
* r& \8 a. u/ r6 h9 d7 ]3 r" m7 p

laojy学长江南塞北周游四方,速度快、覆盖面广,胜过当年的徐霞客。

8 u, _) V% ?* w$ n; K! d' z8 [

深有同感![em218]

发表于 2010-9-16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胡涂兄的勇于尝试精神,万一喝坏了肚子水小子可是罪责难逃了。[em55]
发表于 2010-9-16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北纬和玉龙雪山‘互动又互动’的帖子:“早晨打开论坛,看到北魏学长的互动,心里一阵欢喜!……”后,深感学友们在论坛上‘互动’,是极精彩又温暖人心的事情,还会产生文章反馈后的连贯性。我相信所有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辛苦写下的帖子,能有人呼应,这种心态是很正常健康的。这种呼应也是心交,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真诚讨论。比如:我们的鞠衍行学长、冬虫夏草学长、西水车学长……等一些学友们,就是经常和其他帖子互动的,体现了他们的善良和善解人意,在他们互动的帖子中,加深了别人对文章的深化理解,好处多多……。(在这点上,育新学校就是我们家园的榜样。)    

8 S) D1 C* E+ X/ l. l* t% r+ F

   在我们的绿色家园里,要加强和倡导这样的真诚感情的‘互动’,让我们的论坛更加和谐,彼此拉近心距,更加亲近。即或在反馈文章中能提出不同意见,也能使笔者加深思考,更能调动写帖子人以及别人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发表于 2010-9-16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欢迎古刹听松坛长参加我们‘家园’的讨论!!
发表于 2010-9-16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16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看了北纬和玉龙雪山‘互动又互动’的帖子:“早晨打开论坛,看到北魏学长的互动,心里一阵欢喜!……”后,深感学友们在论坛上‘互动’,是极精彩又温暖人心的事情,还会产生文章反馈后的连贯性。我相信所有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辛苦写下的帖子,能有人呼应,这种心态是很正常健康的。这种呼应也是心交,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真诚讨论。”

4 K3 h. v6 P1 L; G

 

+ O. U" h$ |. j7 w( P6 D

    看到胡老师的贴子,还看到胡老师的头像在亮着,赶快回应,就好像我们大家面对面坐在聊天室里话家常,温馨又休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2 14:04 , Processed in 1.238912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