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29 19: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就要到了,祝老师校友国庆长假愉快。

/ V0 ~' |8 @; `- x* Z

 

- F+ u3 A" {: q% ]8 j: M N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6yoZW7zD.gi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9-29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慨

( E* l$ q5 e& |0 n7 Y/ Y( D

  玉龙雪山、龙哥的抗日爱国篇章,令人钦佩、感愤不已,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应该体现在:先国后家,岂有先家后国之理?!我赞佩他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B6 V$ Z! m% b1 D6 e

   阳光之客的《国庆游行》、老叟的《农村插队第一天》文章小巧玲珑,真实、珍贵、质朴,读了他们的文章是一种回味,一种享受!

0 k; F) }' c# D+ J

   鞠衍行、西水车的梯田照片实感珍贵、选图很美,难得啊!

4 Y& N. }$ o+ |1 y% c1 U- D

   细读冬虫夏草的文章,颇感文字精美、情感深邃、幽默风趣,可读性强,爱不释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 q" s" d% F N. p

   鞠衍行回应冬虫夏草的文章的构图画面,生动活泼,调侃逗乐,让人记忆深刻。

发表于 2010-9-29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西水校友的梯田美景画,心潮澎湃,我们

+ C# l* y) m' b2 L0 l( T7 a

 的美好家园,岂容小日本来污染!!!!!!

& o+ o( W7 b, i. s

      别忘了:我们是中国人!!!!!!

3 e7 l4 @3 m9 \1 ]+ s0 O% [

  国歌:  代表着什么?  意为着什么? 为什么现在还在唱!!!???

发表于 2010-9-29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玉龙小老弟,飞机架大炮本来就是没影儿的事,所以就不要太认真了。我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图片,因是搞笑的就将就对付了。"

3 i! P! ?# c5 I* J/ C5 `8 I. s

     

! m) F% l: |/ H- @* C/ k+ g

     

# `, `+ y1 X' e+ V( ? V

* }; M% y) L% L; d

 

0 T# q0 `; D( C* v# g- N0 i


 

3 }7 g1 a& p3 I5 \$ S5 m, u& o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4 J: Z, f( c* `/ B3 O8 a

 

2 e! O0 `8 v; M4 G+ c

 

3 Z3 |: n* Q1 T1 N

      鞠老学长:俺那也是跟您逗着玩呢,给您找了两个国军俘虏截图    呵呵.....

! [8 l) f* x6 ?1 N$ [& z

 

8 _- c: S& `. B v: l

      听到胡老师介绍电视剧《沂蒙》,我用搜狐高清视频,搜出来收藏好了,我已经看过16集了,我一定仔细的看完全集。建议校友们都来看看《沂蒙》,演员真的没有表演痕迹,情绪、眼神互动的都很到位,就连群众演员都表现的跟真的一样,很感人.........

发表于 2010-9-29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西水车)以下是引用熟悉的陌生人在2010-9-26 ...

现在的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简称塞港,确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前苏联每座城市都有二战纪念碑和长明火,但像塞港这样常年军人守护的纪念碑还是不多见的,(见照片)。莫斯科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和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烈士墓有见。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29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二战烈士致敬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26 10:50:00的发言:
2 P# m( M6 l1 a+ L. K7 m5 j9 m

乌克兰СЕВАСТОПОЛЬ军港翻译成中文是“塞瓦斯托波尔”。二战期间,该城市因发生保卫战而出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曾经有一部电影“山地大战”就是反映当时该城战争的。我很喜欢看。

! N: R% a3 C. m" p5 W0 T7 l9 A4 W

 

: c# g& ?9 u+ ?

现在的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简称塞港,确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前苏联每座城市都有二战纪念碑和长明火,但像塞港这样常年军人守护的纪念碑还是不多见的,(见照片)。莫斯科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和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烈士墓有见。

向二战烈士致敬

向二战烈士致敬

发表于 2010-9-29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d7 K, p( m5 u' i

 哈哈,玉龙小老弟,飞机架大炮本来就是没影儿的事,所以就不要太认真了。我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图片,因是搞笑的就将就对付了。

4 n- F# a8 x. [& m2 R$ _2 _5 ?

 

( g% t/ Y; q( U) y. X/ L! I: [

 

! w- I7 n* |& [: n' u

 

- }6 B6 r7 P: _8 Z0 H

 

! i) m+ t" y- M% D

 

发表于 2010-9-29 16: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26 23:25:00的发言:
, _- K/ n' B# ?4 W: T! u

 

* y8 a6 W/ a& D/ \; m9 C) R

看到几幅图可能会让人轻松一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x3 t) k3 ?. Z% E* n0 x

 

n3 L( N2 _" R% C7 v! s

看看我的梯田照片,没有比的意思,只是让大家比较一下。

& \5 G+ e1 I' F: M8 h l7 u



发表于 2010-9-29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iblfmxG3.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9-29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26 10:50:00的发言:
. s% i7 w- w C+ q

乌克兰СЕВАСТОПОЛЬ军港翻译成中文是“塞瓦斯托波尔”。二战期间,该城市因发生保卫战而出名,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曾经有一部电影“山地大战”就是反映当时该城战争的。我很喜欢看。

; F0 v* q* @3 s: A5 `

现在的塞瓦斯托波尔(СЕВАСТОПОЛЬ)简称塞港,确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前苏联每座城市都有二战纪念碑和长明火,但像塞港这样常年军人守护的纪念碑还是很少见的。

发表于 2010-9-29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 _% @/ w- ~/ W) Z/ P6 M

    国庆节即将来临,在附小参加过游行。

( S+ g5 {' k6 T+ R

    1964年十一国庆节是十五年大庆,我随小学参加游行,是体育大队少年儿童方队,统一配服装,用后收回,男生是白色防雨府绸短袖套头衫,绸子红领巾,蓝运动短裤,但白网球鞋就发给个人了。(这套服装在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时,为开闭幕式团体操《革命赞歌》演出又从仓库取出穿过几次。)

    为准备游行,我们提前几个月练队走正步,比较辛苦也单调枯燥。9月30日晚就集结在东单附近的小树林中,夜里很凉,每人都穿着大衣,凌晨前发的彩色氢气球。上午,彭真讲话后开始游行,当我们队伍走到天安门城楼东侧时,放飞了气球。

    在游行中,如鞋掉了绝对不许捡,否则就站不起来了(每次游行结束都清扫到几百只鞋),也不让向天安门城楼张望,唯恐队形混乱,但大家还是忍不住偷偷看,从长安街上望城楼,只能看到人的轮廓,只知道正中间穿灰色衣服的高个子是毛泽东,左侧是来访的伏罗希洛夫?

    1984年十一是三十五年大庆,我刚考上建工局职工中专脱产学习(不好意思,没上过学,够晚的),随学校参加国庆当“标兵”在最外围东单路口站岗,记得那年是邓小平阅兵?但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只听到现场广播很是隆重。当时的“标兵”胸卡很管用,我持卡通过了数道“戒严”封锁线。

    2004年国庆是五十五年大庆,我单位被派的“政治任务”(好陈旧的名词)是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看演出。离演出几小时我们就按指定时间集体前往,通过安检进入文化宫内,里面分隔成很多演出场地,分兵把守不许流串,因等候zyld到场时间很长,大家都坐不住了,纷纷到高墙下晒太阳抽烟。ld入场时,“暴风雨……雷鸣”般热烈掌声“经久不息”,但ld是很忙的,还要和其他人民群众联欢,坐下仅看了×个节目就走了,掌声再次响起来……

   “政治任务”胜利完成,集体乘车回单位,已到饭点,安排一顿涮羊肉也算贴秋膘了事,好象节后还发了加班补贴。

    巧了,逢二十年一轮回,时间过得真快。                    -阳光之客 
  
  fficeffice" />

发表于 2010-9-30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30 18:20:00的发言:
9 |. D/ H5 T; a3 s7 ]0 p

我把西水车老弟的图擅自又调整了一下,不知合适否。

2 k0 ?4 T# \* @0 `. |

谢谢鞠学长,不过我看怎么弄都不行,国旗上五颗星的位置应该在左上方。算了就这样吧。挺好!

发表于 2010-9-30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9-30 16:48:00的发言:
谢谢撰文,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
& V+ C, ~9 w; o) E/ L( N% W

虫草鹰眼,佩服。太和殿倒是注意到了。五角星的位置没有注意,没关系,我又没有贴国旗。

发表于 2010-9-30 1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水车老弟说的有道理。 

Vd8hR2pK.jpg
发表于 2010-9-30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30 16:1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01244366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O9 u0 v4 I$ o5 h! Z+ v

西水大哥的图案好有特色——五颗星的位置与众不同,四小星在左,大五角星在右。另外,中间的建筑物是太和殿,而不是通常的天安门!独树一帜,另辟蹊径!

发表于 2010-9-30 2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附小师生们国庆节开心愉快!
发表于 2010-9-30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节总想抒发一下对祖国的情怀,但是我不会写诗,还是转抄一下别人写的诗吧。图中诗如果看不清用左键点击图片两下即可放大阅看。

$ D" ?0 X( m: P' i

 

# \8 ?2 K" G1 v$ P


: h( g# P& \6 |: b


8 c, W7 ~9 k& D/ s4 j, s2 O6 W


5 d, A' o# c: X


发表于 2010-9-30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庆祝国庆节,不能不说到国歌,建国以来国歌的废立也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年纪大的人都知道的,年轻一些不知了解不了解。

0 A0 [4 @8 }+ I7 }9 G: V

 

) P* Q. ?1 f |

 

7 Q: H& q0 o4 Q; n

中国国歌歌词从废止、取代到恢复的曲折历程(转载)

: ^& c" e3 B2 D/ c5 e p

 

V- }) D( q" g {; m X4 _

 

- `0 V3 T$ Z3 n" h" S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F" @3 c) P5 D, z6 {- V, M

     尽人皆知,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它已深深地铭记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每当重大庆典或其他隆重场合唱着它的时候,爱国主义的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然而,可能有人还不知道,就是这首庄严、雄伟、深刻、字字珠玑的国歌歌词,在文革中却遭到禁唱,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又被取代,直到198212月才恢复原貌。对此,下面作一个历史的回顾。


        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是著名戏剧家田汉于19352月创作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人民音乐家聂耳谱曲。因其表达了千百万群众抗日救国的强烈愿望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而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它很快就传遍了中华大地,激励着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和抗日志士奔赴战场,前仆后继,英勇杀敌,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奋勇向前的号角、高亢激昂的战歌。

         19499月,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北平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9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听取了筹备组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等的意见。在讨论国歌时,马叙伦提议用早已在群众中流传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有一部分委员虽然基本上赞成,但认为需要对歌词进行一些修改。他们认为,歌词在抗日战争中产生过历史作用,有历史意义,而现在形势变了,要对歌词进行修改;有的委员说:歌的曲子是好的,但词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最好修改一下。周恩来支持采用原歌词,不同意修改,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感情。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最后,毛泽东拍板,决定原歌词不改动,仍然保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以起到唤起人们居安思危的作用。与会者一致表示赞同。

         19499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制定之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10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毛泽东用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彻了宏伟的天安门广场,响遍了全中国,传遍了全世界。


那么,后来它又是怎么被废止和取代的呢?

  19662月,江青在毛泽东支持下,在得到林彪同意下,从22日到2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陈伯达、张春桥炮制了一份所谓《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把一大批老作家、老艺术家打成黑线人物,开始了对文艺界实行横扫一切的法西斯专政。早就对田汉怀恨在心的江青,当然不会放过对田汉的打击和陷害。江青及其同伙大搞影射文学,抓住田汉编的京剧《谢瑶环》中有为民请命载舟覆舟等词句,断章取义,加以歪曲,上纲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在全国各报刊点名批判,进而把田汉与周扬、夏衍、阳翰笙一起,诬蔑为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存在的一条又粗又黑的文艺黑线的代表人物,对他们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田汉还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予以批斗、游街、关押。196612月,田汉被捕入狱。19681210日,由于长期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田汉含冤惨死于狱中。

        那时,一个作家或艺术家,一旦以莫须有的罪名从政治上被打倒之后,他的作品也就会成为毒草而遭到批判和禁止。田汉及其作品的遭遇就是如此,包括《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在内的他的全部作品都遭到禁止。可是国歌要在各种庄严的场合演奏,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当时的国歌只有曲没有词;只能演奏不能唱。这也是史无前例的怪事。

         197610月,四人帮被粉碎。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当时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许多冤假错案得不到及时平反昭雪,田汉的冤案也不例外。当时的有关领导为了填补国歌歌词的空白,决定由国家文化部牵头,成立了一个国歌歌词征集办公室,发出通知,向全国征集国歌新歌词。经过几个月的发动和征集,收到了大批新歌词词稿,并举行多次讨论会,终于写出一首新的国歌歌词。内容如下:
    

. B* {( @! h/ i! X' }) r5 T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首新国歌歌词,从每一句话孤立来看,并没有错,但它的背景是以肯定文化大革命,坚持两个凡是为前提的。

  新国歌歌词被提交全国人大讨论,于197835日下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并以大会主席团的名义予以公告。

  为了配合新国歌歌词的宣传和推广,国歌歌词征集办公室还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鼓舞我们继续长征的战斗号角》,发表在《红旗》杂志1978年第3期上。为了扩大新国歌歌词和文章的影响,这篇文章是以三位著名音乐家吕骥、贺绿汀、李焕之的名义发表的。文章没有说明为什么要用新歌词取代田汉的原歌词,只是说明了新国歌歌词征集过程:广大干部和群众出于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极为关心国歌(歌词)征集工作,群策群力,设想了种种方案,一词一句,每个音符,都反复推敲,表现出可钦佩的政治责任感,给参加征集工作的同志以巨大的教育。紧接着,文章对新歌词逐句进行了诠释,阐明新歌词的政治意义。

        但是,新歌词的内容虽然很革命,却不受群众的欢迎,甚至连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不会唱,许多人说不对味,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新歌词一直流传不开。

  实际上,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新歌词的时候,有的代表对用新歌词取代原歌词就有很大的保留意见。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陈登科后来回忆说:早在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新歌词时,我就持有异议。首先是一个对国歌原歌词的感情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在那个年代,就是唱着这支歌走进枪林弹雨、走上抗日救国战场的。那时,一唱起这支歌,就想到中华民族的危亡,想起祖国的山河被践踏、人民被蹂躏的现实,就抑制不住那种誓为祖国人民献出热血、献出生命的激情。因此,我们对田汉同志的这首歌词怀有深厚的情感。至于对新歌词,我们在感情上就接受不了。那些内容也是硬凑的,空空洞洞,索然无味。但由于当时田汉同志的问题尚未澄清,所以也只能议论议论,没有写出意见来。

. b/ c$ N# |1 B- z2 C

 

3 E c' Z7 V7 S% r/ R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197931,《人民日报》发表了公开为一些错案彻底平反的消息,宣布根本不存在一条所谓文艺黑线和所谓以四条汉子周扬、夏衍、田汉、阳翰笙为代表的黑线人物。田汉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昭雪。

    1979425,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田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与会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人士、各界群众代表1000多人。会议由廖承志主持,茅盾致悼词,对田汉一生的事业和贡献作了高度的评价。他所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恢复了应有的历史地位。

   1982124,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许多代表提出,鉴于田汉的历史冤案已经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他所作的国歌歌词也应予以恢复。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于1982124通过了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人大第一次会议197835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

   至此,国歌歌词也如同它的作者田汉一样,经历坎坷曲折的命运后,终于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和历史地位,并由原来的代国歌正式定为国歌。

   从此,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终于又响遍了中华大地,响遍了全世界。

- Z" ]* s) E$ v( _! \) q

 

: K, A; X |$ u6 @& D _

 

0 O* `. _2 ]# b. u' J

 


发表于 2010-9-30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9-30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胡涂人学兄发言】
  [冬虫:我不一定能正确理解。但有一点是没疑问的,那就是虽然分离多年,孩童变成韶华消退的大人,模样记不清,认不准,但是母校的人,母校的事总是萦绕心头不能忘怀。 ……作为当时一个小学生几十年后很难把其他老师同学都记住的。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一旦知道都是母校的师生,一股温暖的亲情就会油然而生。]

1 q3 F+ \% v; I; P! ` O

 

& h4 l, L) m; f: E! t, A8 h

       美文!感人

3 s% y5 w) u: w |* F. \

: f# T6 X& W" O8 Z; S


胡兄,感谢你的赞赏。不过,上述蓝色文字是我们的老学长鞠大哥的肺腑之言,我只是引用了。鞠大哥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 x' q$ u4 c6 p3 |- X. L" V

 

; g! R5 H# K% w C$ X6 G+ r1 ~

 

, D! i! L8 @; _, o, W$ C6 O

 

* b! i# T% |- P

 

发表于 2010-9-30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祝机院附小师生欢度国庆佳节!

发表于 2010-9-30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老师校友们节日快乐!
发表于 2010-9-30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9-30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9-29 19:55:00的发言:
   哎呀,西水车老弟,这几幅梯田照真是太棒了。我转过的地方不少,但是从没有到过有这样梯田的地方转转。你这是在那里照的?
( g8 ]7 g: Y/ C7 t

这里是位于湖南娄底新化县的紫雀界秦人梯田,地处湖南新化水车镇,自紫雀界梯田始垦于秦汉,盛于宋明,至今2000多年历史;紫雀界梯田共达26万亩,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历史最古老的梯田。

8 q3 N% A! }' ?; p ]1 |

没去之前,我问主人:看梯田不是看大寨梯田吗?回答:大寨是梯土,这里才是梯田。

发表于 2010-9-30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9-30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9-30 10:16:00的发言:
  ! r% ~) T& V) h3 H, B$ |

    关于“塞瓦斯托波尔”两次著名战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大略了解一下:


# I7 T% ]" v) t x( \0 Y

   列夫·托尔斯泰早年写过一本不太出名的中篇小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我30 年前读过。记述“俄土战争”,守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是俄军巴格拉切昂将军。战争进行非常惨烈,巴将军战死沙场,俄军守住该要塞。

+ K$ O/ ]' R( U4 m! @- W; j

  1854年3月,老托还是位26岁热血青年,就加入俄国军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他申请赴塞瓦斯托波尔,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了残酷的防御战。

% _6 b$ X, z% b6 e, _+ J9 E4 Y

   他日后写下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8 Q0 A% U/ B9 D! i

   这是第一次战役。


) L _% v$ C, A8 D

  1941年12月17日,纳粹德国著名将领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德军7个步兵师和2个山地师全面包围要塞,发起第一次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德军绕过"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从要塞群西侧进攻"斯大林"要塞,但是未逞。

! A# Z: h, S7 |' N9 U X4 ^. P

  克里米亚仍威胁德国南方战线,德军需不惜一切代价拔掉这颗钉子。1942年5月8日,德军出动第11军(1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山地部队开始对刻赤半岛的苏军发起反击。由于德第8航空军有效的协同作战,德军于5月16日再次占领刻赤半岛,在这次"猎雁作战"中苏军共有26个师被歼灭、170000人被俘,塞瓦斯托波尔的门户再一次大开。

. N+ V% n% ~5 M

  这是第二次战役。

7 ? O# Q, k9 x# ?/ n8 d
谢谢撰文,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
发表于 2010-9-30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30 11:55:00的发言:
$ S6 K" }, Y9 T+ U

这里是位于湖南娄底新化县的紫雀界秦人梯田,地处湖南新化水车镇,自紫雀界梯田始垦于秦汉,盛于宋明,至今2000多年历史;紫雀界梯田共达26万亩,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历史最古老的梯田。

. h- V2 |3 l2 W# W1 X) }6 o. A

没去之前,我问主人:看梯田不是看大寨梯田吗?回答:大寨是梯土,这里才是梯田。

( q6 l5 Q. F5 o

原来是你!!!不好意思啦。

发表于 2010-9-30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胡涂人)      关...

谢谢撰文,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
发表于 2010-9-30 1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9-30 10:16:00的发言:
  3 N& C' R: f$ F% P) I. E

    关于“塞瓦斯托波尔”两次著名战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大略了解一下:


1 t5 {. K p# A( u

   列夫·托尔斯泰早年写过一本不太出名的中篇小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我30 年前读过。记述“俄土战争”,守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是俄军巴格拉切昂将军。战争进行非常惨烈,巴将军战死沙场,俄军守住该要塞。

; F0 m; N; u6 v7 j2 |4 e

  1854年3月,老托还是位26岁热血青年,就加入俄国军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他申请赴塞瓦斯托波尔,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了残酷的防御战。

2 A: E; W) N( {" h

   他日后写下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 \+ d" n5 U8 \: Y

   这是第一次战役。


1 q4 `/ J# e5 G/ X9 ]* ?

  1941年12月17日,纳粹德国著名将领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德军7个步兵师和2个山地师全面包围要塞,发起第一次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德军绕过"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从要塞群西侧进攻"斯大林"要塞,但是未逞。

# g! F7 v) r* Y9 G0 W4 c

  克里米亚仍威胁德国南方战线,德军需不惜一切代价拔掉这颗钉子。1942年5月8日,德军出动第11军(1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山地部队开始对刻赤半岛的苏军发起反击。由于德第8航空军有效的协同作战,德军于5月16日再次占领刻赤半岛,在这次"猎雁作战"中苏军共有26个师被歼灭、170000人被俘,塞瓦斯托波尔的门户再一次大开。

; _2 r1 f. A7 F1 I, l+ \

  这是第二次战役。

4 d. o* B4 q i$ P- P

发表于 2010-9-30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9-30 10:16:00的发言:
  / T D/ A% f5 [) P2 |0 t" V

    关于“塞瓦斯托波尔”两次著名战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大略了解一下:


1 q* A6 _+ d) s2 x* E' r

   列夫·托尔斯泰早年写过一本不太出名的中篇小说《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我30 年前读过。记述“俄土战争”,守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是俄军巴格拉切昂将军。战争进行非常惨烈,巴将军战死沙场,俄军守住该要塞。

6 F+ U8 J, l) A1 V- z: w

  1854年3月,老托还是位26岁热血青年,就加入俄国军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他申请赴塞瓦斯托波尔,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了残酷的防御战。

* O" {) t* G' D- }2 S3 D

   他日后写下了《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h) A- n% H' | b1 c

   这是第一次战役。


, `, \4 }0 M4 J

  1941年12月17日,纳粹德国著名将领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德军7个步兵师和2个山地师全面包围要塞,发起第一次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德军绕过"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从要塞群西侧进攻"斯大林"要塞,但是未逞。

6 Z; Z% Z' j3 P ?6 v

  克里米亚仍威胁德国南方战线,德军需不惜一切代价拔掉这颗钉子。1942年5月8日,德军出动第11军(1个装甲师和4个步兵师)以及罗马尼亚山地部队开始对刻赤半岛的苏军发起反击。由于德第8航空军有效的协同作战,德军于5月16日再次占领刻赤半岛,在这次"猎雁作战"中苏军共有26个师被歼灭、170000人被俘,塞瓦斯托波尔的门户再一次大开。

( t$ N) \2 Y8 ^' }

  这是第二次战役。

) G1 x4 d% }9 r6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5 06:00 , Processed in 1.21982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