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老北京人

寻找永定门外民主北街,沙子口,侯庄,李村,桃杨路,琉璃井附近的老街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6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09-7-16 19:10:00的发言:
小棉袄回家啦!60年的老家!
; s% U7 e: S. f: z

 

7 C9 B$ n5 c5 u7 G" W

拍了快一个月了,一直没发上来。没回家,路过去婆婆家了,所以在那边拍了点。自己家在桃杨路,别看离的近,但是好像都没怎么回去过了。

发表于 2009-7-16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g+ M! Y7 P1 F

 

$ n* T/ E2 t+ k! x! }

小棉袄:绿的就是桃扬路16号原址.

发表于 2009-7-15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点永外的。

$ o" Y# d- X- v1 d' V' P

 

) U& H; H! e! P! ^! h" v' C$ N2 Y

 

' b4 F' R" I/ Z5 {7 }

+ K6 b9 V6 U# A6 b& g6 J

 

3 U, n: q. R: H. ~9 ^/ J8 \

永外煤铺  原先铁路北边也有一个,不过早就给拆了。

8 f* b3 D" @6 S+ D


6 y- s2 P4 M, U9 I

 

% v6 |% I( g$ B2 K8 W9 I" i

最早的水果批发集散地果子市,不卖水果以后还经常能闻到水果腐烂的果酱味道。

+ ?4 A: l# b: s, }: T


1 H- B- {8 f* a" y6 _

 

( D. C" t7 p) G

民北的简易楼

2 {0 ~2 v% T. |& x y


* [% F3 v" F4 E6 S

 

( S6 `& h4 X& m F0 B, a

 

/ P; {, {" z: w5 j& B

民北的简易楼

! E7 y) s. w# M4 S; @# T6 l


' p2 L5 b; F' G; {) {" ?. |

 

1 F4 t7 o4 J9 r' s$ p8 ^; Q

老楼门

( m+ n5 \' |8 r" G, I+ r' z/ \


" @( t% y/ ^' Y. ~7 L

 

1 T% [$ I k5 p5 v& w

原来晾香肠的加工厂

发表于 2009-7-15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N+ e8 y9 I- a4 [9 o' h7 R& C

8 W% R7 |9 L; w5 B( D( r' R' ], Z

 

* Z4 S! A" r) R; P6 j

民北西街

1 |! F" Z6 L O# x$ D


7 M$ F6 v! |8 K0 {

 

9 Z3 l3 d5 Q, P5 G

民北西街路北都已经被拆迁了,现在变成了街心花园

1 B: C6 B9 a% O# J


7 b9 M. O0 ~$ H i

 

- l' m: v! Q u) F8 r

永外煤铺边上的五金商店还有卖小竹车的,而且还有夹在男士自行车大梁上的小竹椅

( x. D5 W p. q% o& _


. `5 ]+ o) X' N+ V2 X

 

! |9 t, [: Z- Z# S8 U9 y% M

煤铺老字号,不知道还能保留多久?

' o9 t0 P& T: y% e# ^


' F1 N# b6 S; E! m! v- }& K# d

 

7 K1 j' B% D$ q' D3 K, i6 H5 `

煤铺内景

8 l! M4 [. ] F


 

发表于 2009-7-15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片还算熟悉。去过。
发表于 2009-7-21 2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遗憾,你说的是运输宿舍的吧?
发表于 2009-7-21 14: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09-7-16 23:13:00的发言:
& `& l( F: o1 l. J- ~# d

 

7 g1 C, M2 h9 b

小棉袄:绿的就是桃扬路16号原址.

$ U9 J* @0 W' m$ K& L' E. C) v

 

% C+ _' s! M' j! T5 A

哦!这是拐弯路南吧!我同学家也住那里!她叫刘聪,不知道您知不知道?

发表于 2009-7-26 0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95年前住在侯庄6号,也就是后窗户正对着 桃三儿 的操场。而且我5年级前就在 桃三儿上学,后来因为教学楼成了危楼,搬到了革新里小学。初中在前二一零(我入学正好改成了109分校)就读。家母娘家就在桃杨路二条,几位舅舅现在还居住于此。我可以说是对这带有着身后的感情啊!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9-7-26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也是老街坊啊!
发表于 2009-8-17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09-7-21 22:44:00的发言:
遗憾,你说的是运输宿舍的吧?
! p7 z5 m& S6 w# D) Y

 

5 ], ]+ l0 G- d/ R6 N7 M

对啊,爸爸妈妈很多同事都住那里。

; c) X' c. H" C$ P6 O9 b

 

. x5 I5 q% n' c! Y+ Z

小老九儿您是哪年生人?和我老公小学是校友哦!

发表于 2010-4-17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老街坊一定不会忘记的,我天天盼着望坛小区啥时候能真的成为现实,好让我爸爸妈妈也回来住吧。那天路过看见桃杨路小学(后来改叫一师附小分校区)的教学楼已经开工了,盖了两三层了,听说是小学中学在一起的,真希望建设的好一些,这样将来我家宝贝上学就不发愁了,哈哈。跟我一样,下楼一拐弯就是小学,再拐一个弯就是初中,上下学方便又安全,多好呀!
发表于 2010-4-18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北京人,我只能感叹北京之大和我之渺小孤陋寡闻,楼主所说之地我是闻所未闻啊!
发表于 2010-4-15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棉袄晋升了,勤快点,别忘了老街坊,那天我又回了一趟家乡。
发表于 2010-4-23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是永外哪片的呢?

李村,桃杨路,琉璃井?对养鸽子的事情有印象?哪个学校那届毕业?

6 v# C. J6 @) G8 H/ v4 S

我在永外住过,现在变化确实很大,老街坊搬走好多。

发表于 2010-4-23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英格格在2010-4-15 14:05:00的发言:
小棉袄晋升了,勤快点,别忘了老街坊,那天我又回了一趟家乡。
, ?' Y: m$ P. U" ]

英格格,您是永外哪片的?

. [6 u7 U( Z/ y8 v7 ]" e4 A

李村,桃杨路,琉璃井?对养鸽子的事情有印象?哪个学校那届毕业?

& f) `: z* z& K: ~& U

我在永外住过,现在变化确实很大,老街坊搬走好多。

发表于 2010-3-24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下,好久都没见到有新人回家串门了!
发表于 2010-4-28 16: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挺近的,我住景泰那边。
发表于 2010-4-26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吉您好!我住桃园路16号。
发表于 2010-5-8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老街坊回家!没事常来逛逛!
发表于 2010-5-27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布小棉袄:您说的好像是我小学的学校,又要升级了。

发表于 2010-6-26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上传图片。

发表于 2010-8-8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金章在2010-7-30 15:15:00的发言:
4 a/ V6 ^" p$ E' e6 ~

英老弟:近好

. G* S. {$ T+ S2 z, H; v* H

        很高兴又和您碰到一起,看来这世界真是不大。近来没事我经常来老北京网逛逛,挺有意思的,既让人怀旧,又让人知新;说不好又会像50年前在那副食店买酱油时那样,咱们经常会碰上。

1 V3 v8 L/ Z! k6 p* g8 N

        真开心,您如果碰见花布小棉袄请给带个好,她(他)的文章很有特色。

B7 S: J/ Z3 T( h

        

% c+ I; M. D7 B

希望看到方大哥讲述关于七圣庙的传说。

发表于 2010-7-6 18: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老长的帖子,一撩就个八月的。怪不得被东城兼并。
发表于 2010-7-6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谁听过一个歌谣说永外什么“什么一片儿,什么一圈儿”的好像是,好像是几个姓来着?
发表于 2010-7-7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算老南城儿,高中快毕业时拆迁过去的。

东革新里40号,文化用品公司大院儿的 。

发表于 2010-7-30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老弟:近好

+ S8 ]) s9 m o5 ]/ `

        很高兴又和您碰到一起,看来这世界真是不大。近来没事我经常来老北京网逛逛,挺有意思的,既让人怀旧,又让人知新;说不好又会像50年前在那副食店买酱油时那样,咱们经常会碰上。

" I3 f+ Q8 R! u( J' {3 C& R

        真开心,您如果碰见花布小棉袄请给带个好,她(他)的文章很有特色。

7 F% [6 j0 P& e/ D$ B7 [. J* P9 F+ `

        

发表于 2010-7-23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金章在2010-7-22 14:31:00的发言:

  英格格: 
读了您这篇文章深感亲切,因为上世纪50-60年代我家也在侯庄东侧小七圣庙住,每天也到您说的副食商店买东西,很可能经常能碰到您。您的文章使我又回忆起少年时的生活。    方金章 2010.7.22
$ C7 T& ^- h# N$ Z# q% i

方大哥您好!能在老北京网遇到您很高兴,咱们即是老街坊又是小学的校友,我心里万分的高兴,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发表于 2010-7-22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格格:  * e! \: ?9 i* E w
读了您这篇文章深感亲切,因为上世纪50-60年代我家也在侯庄东侧小七圣庙住,每天也到您说的副食商店买东西,很可能经常能碰到您。您的文章使我又回忆起少年时的生活。    方金章 2010.7.22
发表于 2010-9-3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L3 o( N; E3 A5 G( l8 O: \

    我父亲从解放前就在城里蹬三轮;我和母亲,还有一个弟弟是上世纪的53年从顺义老家搬到永外侯庄来的,那年我八岁。到55年上了户口后才开始上学。在侯庄居住条件很差,记得当时的住房宽2米,长4米,一个小窄条;还是坐落在一个土坡上的西房。

( y9 s! u4 d: `

    南侧住的是房东,开馒头铺的老陈家,陈大爷个高而黑瘦;陈大妈矮而白胖,他们有两个女儿,也就十来岁。馒头铺就在东侧的坡下,陈家两口子整天蒸馒头卖,不做别的。我吃过陈大妈给我的馒头,又大又白,又香又甜;一个就能吃个肚歪,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再也没吃过比哪个更好的馒头。

0 E: _* I2 i0 @5 f+ X+ n6 G) |- N

    馒头铺的北侧是饺子馆,店主姓白、回民。白大爷和白大妈从早晨天不亮就开始包饺子,随着来人儿吃就随着煮;一直忙到下午两点才休息,到下午四点又开始忙活,一直到深夜客人走后关门回家。

4 `2 h( \, F% m8 }5 R4 r" m5 X% k

回民老白家好干净,店里用的八仙桌上上下下刷的非常干净,什么时候看都是窗明几净。

8 U) E# r7 W' a4 H6 V

白家有一个儿子比我大几岁,人长得白并且很文静,我们俩不错,我还曾经去过他城里的家玩过,他们家是个殷实的家庭。

" F. h! \# y4 k

    馒头铺的南侧是个炸油饼店,这店只是早晨忙活一阵子。店主长的又黑又胖,光脑袋油光瓦亮;店主姓什么不记得了,只记得他好玩鸽子,他家房顶上全是鸽子;没事就拿大竹竿子轰鸽子,让鸽子在天上转着圈飞。

, G9 A: \; P( L* e e

    我家南侧不远就是果子市,整天进货出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北侧是一家煤铺,纯手工摇煤球;我经常到哪去看两个人摇煤球,做的极其熟练,摇煤球的整个工艺过程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将煤面拌进适当的黄粘土,加水搅拌匀后摊平,先用一个长把儿长宽铁削把煤饼剁成条,然后在转九十度剁成四方块,亮晒一段时间后,上筛就摇;方块煤就变成了煤球,接着再晾晒,干后就搓到长方筐里等着买主。

j; s8 f: ?8 ]: |: E' W( ]4 ]

    从煤铺再往北上坡有一个杂货店,私人开的,只有一个老太太卖东西,全是些针头线脑的物件。从杂货店往西走,穿过小胡同就到了永外的铁桥了,那里可比较繁华,有货物齐全龙泉商场、还有大一些的饭馆儿等。

4 A( @3 L. M# F% k& m. C

    我,一个农村孩子刚进城愣愣磕磕,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记得当时就喜欢看大汽车,尤其在晚上坐在马路的台阶上看大货车打着灯呼啸而过,觉得非常过瘾;因为在进城之前就没有看见过汽车是什么样。

. f% r P$ p1 x- L

    再一个是到永定门的门脸坐有轨电车到天桥去玩儿,记得车票3分。当时天桥可是个好地界儿,有变戏法的、说相声的、摔跤的、唱大鼓的等等,小孩不花一分钱也可以看个够。

% e5 w, I5 g% I' }. O- z& f# O9 D

    有时和几个小伙伴儿到永定门东侧的城墙上去玩;城墙的北侧有一个斜坡,城墙上面很宽,上面长好多酸枣树;小酸枣薄皮大核,吃的满嘴流酸水儿。

8 B O# R1 E& e( }

     由于在的侯庄住房太小,只短短住了一年就搬到东边的小七圣庙住去了;但是对侯庄的印象极深,尤其是对和善可亲的陈大爷、陈大妈、白大爷、白大妈、白大哥以及炸油饼的黑胖子、摇煤球的两位大哥,还有杂货店的老太太都很怀念!

& w, Z/ w3 O. K! I6 N% U4 r$ Z- m' q

    得,今天就聊到这儿,有时间再聊聊在小七圣庙的感受……



发表于 2010-8-31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金章在2010-8-22 6:56:00的发言:
2 z0 F3 u" m8 c" W

英老弟:

" `9 i/ @/ H; i: |$ i5 y1 s3 H

   我家是53年——54年在侯庄住了一年,54年——67年在小七圣庙住13年,67年后搬到沙子口到现在。因为我在67年开始工作(在通州),就在单位居住。我青少年时期是在侯庄、小七圣庙度过的,所以印象颇深;对沙子口印象就不太深(因为老人经常在我这儿住,我回沙子口较少之故)。

8 n( ]& m9 a5 q

   英老弟,咱们年纪都大了,要注意身体。

2 _' a, Z5 S' }! g

  

1 m: e h( d) s1 \, X- O0 }2 H! g

 

. q, `) R- G7 g) i1 @7 B& p

谢谢方大哥的叮嘱,也祝您健康长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5 02:17 , Processed in 0.160287 second(s), 16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