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6 1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华秋岳老师的晚年生活喜爱书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2-6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玩玩流浪在2010-12-6 17:26:00的发言:
9 a9 S ^3 s) _! R% q- Z M

     谁知道她俩哪个是小敏,我实在是看不出来了,她曾经是我的邻居,我上次看见她哥哥时还问她呢?可是现在要是碰上还是真认不出来了,我最后看见她的时候还是电车售票员,好像走的是现在的114,原来叫多少已经不知道了。

5 I2 a- {# i) }( Z

      代我问她好吧!!

/ o% D) D$ J9 F6 O5 b$ W7 h

左面的应该是小敏吧

发表于 2010-12-7 0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6 11:34:00的发言:
* o- W; X. z0 C% R

在此向有兴趣关注党史的同学推荐一本书《红太阳是怎样升起——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此书是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高华教授写的,看后——触目惊人!骇人听闻! 

6 p; T. s5 Y1 R

潘汉年1949年到北京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后,返回上海途径济南,遇见康生……潘到上海后告诉王二林(校友)的父亲——其小弟:“康生这个人白天都能看见‘鬼’,跟他打交道可得小心。”。  

: R# @5 t3 X' E+ T7 C" Y

该书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年出版的?下面潘汉年的对康生的看法也是书中的吗?

发表于 2010-12-7 0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12-6 23:55:00的发言:
$ l9 V. Z/ s# H3 ^- |# G3 Q

不过,何方写的《党史笔记》对高华的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有所批评,认为高华写的不很准确。高华是50后生人。何方是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亲历过《延安整风》,曾担任张闻天的秘书。何方所说应该是准确的。

* o6 r) g2 r4 G

何方还有一本《谈史亿人》。不知大家读过没有?可能也不错。都是党史研究的新资料。过去肯定不能讲。比如中央红军到西北,释放了刘志丹等西北干部的决定是张闻天的行为,王首道去执行的,张的爱人刘英都知道。但是过去有纪律,必须违心地说是毛泽东的行为。实际上毛根本不知道此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2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6 11:34:00的发言:
+ {8 @3 M/ ]/ l0 V" I5 e

   在此向有兴趣关注党史的同学推荐一本书《红太阳是怎样升起——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此书是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高华教授写的,看后——触目惊人!骇人听闻!

; x: o, c: f1 x7 L# N7 Y" s5 u

 

3 s, Q( _. s- o% @: Q# O! s

  潘汉年1949年到北京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后,返回上海途径济南,遇见康生……潘到上海后告诉王二林(校友)的父亲——其小弟:“康生这个人白天都能看见‘鬼’,跟他打交道可得小心。”。

o/ ]: v7 G$ Z/ k5 ~; u# {

虽然已经看过此书,但还是谢谢糊涂兄的推荐!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

. h& |2 R5 J% W* c

 

5 v& h" m2 @: h

不过,何方写的《党史笔记》对高华的这本书的部分内容有所批评,认为高华写的不很准确。高华是50后生人。何方是抗日时期参加革命的,亲历过《延安整风》,曾担任张闻天的秘书。何方所说应该是准确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聚会(转帖)

 在育新学校的帖子中,看到网文一篇,还有些意思。糊涂兄不是喜好欧.亨利笔法吗?此文正对路子。

* F# e* l8 B; M+ {, Z

 

9 a9 l6 o, h% E! l

同学聚会(转帖)

- p0 ^% {7 G9 |9 h4 n
4 J$ {& a5 I7 c* a% O( Y
8 X7 X/ p D& `9 d1 V" q" i& m

    今天是周末,我们高中同学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学聚会。自从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默默无闻,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共同撑着这个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学们的一片盛情,只好答应。丈夫正在帮儿子复习功课,儿子就要上初中了,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这段时间丈夫没少操心,东奔西走,至今还没着落呢。看了儿子一眼,我走出了家门。 

    天安酒店是高级酒店,我走进包房的时候,同学们都已到齐。还没坐稳,一张张名片就飞了过来,一看一个个不是总经理就是带长的,就连以前成绩总是甩尾的阿辉也当上了派出所所长。望着服务小姐端上眼花缭乱的菜肴,我真感叹自己孤陋寡闻,光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个月的收入了。阿辉像宴席的主人一样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时地为这个斟酒、为那个夹菜,嘴里还说:“只管吃,算我的。”大伙也没任何拘束,一轮接一轮地交杯把盏、海阔天空地闲聊。 

    酒足饭饱之后,天色已不早,此次聚会该结束了。可究竟谁埋单,我看大伙好像都没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这时候阿辉掏出手机,按了一串号码,然后说:“小李,今晚所里扫黄抓到人没有?哦!刚抓到?D?D?D好!好!随便送一个到天安酒店来给我埋单。”说完,他得意地把手机放进了口袋,一旁的同学跟着哄笑起来。 

    十五分钟不到,一个中年人就进来了,他看了账单,不禁皱了皱眉头,看来他身上的现钞也不足。他随即也拿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说:“张工吗?我是马校长呀!你儿子要读我们学校的事,我今天就给你拍板定下来了……不过我今晚请朋友吃饭,你过来埋单好吗?在天安酒店203包厢……” 

    二十分钟后,有人敲了敲包厢的门,门被打开了。当我见到戴着副高度近视眼镜的丈夫站在门口时,我晕倒了。 

5 c1 R7 |4 O* f |3 H

 

; Y# ]8 r& Q" u, ]/ S; T+ E% r

【敬告读者:此文仅是社会现象罗列,戏剧性滴体现现在的人情世故,别无他意,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聊博一笑耳!】

发表于 2010-12-7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7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6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gui_my在2010-12-1 17:23:00的发言:
, F( n+ C/ |/ E! 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691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g& l/ P, Q9 B

     谁知道她俩哪个是小敏,我实在是看不出来了,她曾经是我的邻居,我上次看见她哥哥时还问她呢?可是现在要是碰上还是真认不出来了,我最后看见她的时候还是电车售票员,好像走的是现在的114,原来叫多少已经不知道了。

4 ]/ z% {# T/ M5 _, {9 D! M

      代我问她好吧!!

发表于 2010-12-6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 j% p. b! e8 ]0 P% m

  2加拿大乞丐以捡垃圾换取“捐助”  在我们的印象中,乞丐总是可怜兮兮地站在街头的某个地方等待人们的施舍。但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一位行乞的男子改变了这种做法,他每天都主动在大街上收集垃圾,以此换取人们对他的“捐助”。

: a6 m4 q7 P, ^

 

! T- a1 D9 q5 [

乞丐背后的牌子写道:

8 j! n& }1 [6 u/ m7 L! m

“垃圾汉——为保持我们城市的洁净而工作。请您捐献一些食物和金钱,以支持我和我的事业。谢谢!”

5 K. [: |$ d8 w

 

9 V/ O+ t0 i/ o2 |; J6 O

 

发表于 2010-12-6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6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6 0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12-5 8:20:00的发言:
7 X) o: f, T E* ] \

这张图片:可能是纪念英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纪念碑吧?我从英军特有的钢盔——盆型以及陈旧的武器辨别猜想的。不知对否?

8 [5 r7 R/ }9 F; N4 Z

你说得很对,我想国外每个城市都有战争纪念碑,纪念为祖国而献身的人们,而我们好像是少些。因为有党派存在,并且与执政党有关。当然,逐渐会多起来,并且会更客观一些,比如衡阳的国民党抗日纪念碑就已经恢复了原貌。

发表于 2010-12-6 0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0-12-5 21:22:00的发言:
3 \& n5 x9 U3 c7 D; a3 [

最近看到一级小学生加入少先队的照片,看到那些稚气的小脸就回想起当年自己加入少先队的情景,

: o" b+ }6 b" p# e4 z! c0 t2 K3 W

我是在机院附小入队的,不早也不晚。没有入队看到别人带上红领巾非常羡慕,每次举行入队仪式心情都很激动,心想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带上红领巾?后来带上红领巾就觉得特别光荣。再后来就一般化了。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可不一样了,人人都能够入队,入队很容易。我记得我们那时,有个同学全班最后入队,好像已经是四、五年级了,入队还是比较难的。

发表于 2010-12-6 0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2-5 21:10:00的发言:
+ Z; t+ ^ ]5 h# c( l; O8 o

我原以为鞠大哥会笔下生花,画出乞丐躺在暖洋洋的阳光下,优哉游哉地打手机,向帮主汇报“战果”。

  / r( S9 x6 p; P1 w1 \) n

       多谢冬虫夏草老弟,说的有理,我要尽力改进。不过在网上以图文视频的形式与老师校友交流、沟通,拾来、拣来的都是菜,大家都会很高兴,很欢迎,不会计较的。真有计较的也不怕,现在不是“文革”时期。我之所以不忌文劣图拙尽管拿到母校的网坛上来,还是受到老弟以前对我的鼓励和启发:不要说对不起,知错不改,更有意思。过于挑三拣四,过于瞻前顾后,过于追求完美,会影响母校网坛的内容的丰富广泛,多姿多彩,会影响老师同学畅所欲言。另外,失去的记忆可能是学兄,不是学姐。哈哈。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6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虫夏草老弟比较关注乞丐问题,这是各国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转发一组这方面的照片。

e7 y! k+ K7 G% T3 [! A( R,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0 p. B' v z6 N" f

  1幽默个性的美国乞丐 美国的“乞丐”群体里绝对没有小孩,妇女老人也少见,残疾人更罕见 (偶尔会看到一个坐轮椅的“退伍军人”)。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美国乞丐是些健康的成年男人。

7 \0 I! U/ ^- V y- W5 A

 

0 ]5 M9 U) L Q9 P5 @"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 h: Z: `" ?; e3 M& J+ H

  2加拿大乞丐以捡垃圾换取“捐助”  在我们的印象中,乞丐总是可怜兮兮地站在街头的某个地方等待人们的施舍。但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一位行乞的男子改变了这种做法,他每天都主动在大街上收集垃圾,以此换取人们对他的“捐助”。

% W' _! p, c9 [8 W5 w$ ?

 

- `1 U. q i0 b: X) k) y: i. u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3法国姜太公钓鱼  2008年6月25日,在法国巴黎共和国广场旁,一智者重演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幕,不过不是钓鱼,而是乞讨,堪称史上最牛乞丐。

2 Q1 {; E. f* D8 o/ R# y! r

 

) w) C, l p2 I- E; j! G" R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l0 a) K# y# k1 |( w

  4幽默个性的美国乞丐 美国的“乞丐”群体里绝对没有小孩,妇女老人也少见,残疾人更罕见 (偶尔会看到一个坐轮椅的“退伍军人”)。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美国乞丐是些健康的成年男人。

4 f# e7 ^0 n- \: }- J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5日本街头的乞丐  位于日本东京都台东区日本堤的商店街,是当地有名的乞丐一条街。无论春夏秋冬,这里都聚集着来自日本各地的乞丐,流浪汉和无家可归者。因为这条街是全封闭形式,所以能够躲避风雨的侵袭。

- k. J, a; O% O$ G4 j

 

8 }, F$ N, ~4 }% t9 U/ J$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5 ]6 @' Q- d7 w/ Y

  6乞丐妈妈专心致志辅导女儿读书  一个在解放碑行乞已久的妇女利用躲雨时间为孩子辅导功课,感动不少路人。“家里的希望都在她身上,不能让孩子和我行乞一辈子,我们最终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行乞妇女说话时,眼角有些湿润。

/ _9 q, R9 @" P, M& H& D* t8 `' v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3 G) x( t3 w: v! `4 z

  7圣诞老人版的乞丐爷爷 行乞也是一件体力活,没有双腿怎么办?狗拉滑板……

5 w/ Q; N1 {' M% D! U$ w1 S" [0 ]3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h$ E$ y$ O/ z) M B# `

  8街头的搞怪乞丐  乞丐都是纯乞讨的么?!看看这位仁兄就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了,扮成雕塑往街头一站,这就是靠手艺混饭吃了…… 

' G9 F8 H0 j/ r; @- O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6 y: q9 r: B J% w

  9史上最牛乞丐夏海波出书  纸牌上写“要饭”,并用英文“BEGLIFE”注解。在男子背上,写着“www.9195(救一救我).com”、“海波一生情”等内容的条幅,以及媒体报道他的文章,从他脖子上延伸至脚后。

$ s3 L3 R9 r. e; i4 Q/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9 V* c5 C0 P2 _' V* e

  10牛!乞丐穿财神服乞讨 乞丐行业竞争也相当激烈,这位兄台竟然穿着财神服乞讨,太有创意了......

2 T6 Y. O6 n' w9 n) q+ X! t+ ^



 

发表于 2010-12-5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原以为鞠大哥会笔下生花,画出乞丐躺在暖洋洋的阳光下,优哉游哉地打手机,向帮主汇报“战果”。却不料把我的“惨象”又一次曝光。应该将镜头聚焦于重点人物和事件,鞠大哥实在有偏心啊。

% J, ~ b3 Z$ K% y& h

 

9 s% u; m: S4 z

至于说到重拿起相机,我当尽力去做,只是小资情调渐已淡薄,只怕“眼前有景道不得”啊。加之鞠大哥,善水兄,北魏兄,失去的记忆学姐的传神摄影佳作,更有胡老师潘老师的极品,我恐怕只有望尘莫及了。

" O6 J7 o$ m1 G

 

6 ] P. o# a$ I4 U& B

北魏兄的偷拍技术非常实用,手机如此,若用相机,则麻烦些,只能“环顾左右而言它”,出其不意,“拍”其不备。

发表于 2010-12-5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到一级小学生加入少先队的照片,看到那些稚气的小脸就回想起当年自己加入少先队的情景,记得我是在1952年沈阳东北机械工业局子弟小学上二年级时入的队,不记得是否提出申请,在入队仪式的前一天,班主任王老师把几个同学叫到一起,说我们几个在班上学习好,守纪律,听老师的话,明天要戴上红领巾成为中国少年儿童队员,当时好像不叫少先队。啊呀,当时浑身充满一股成为英雄的自豪感。回到家就急忙告诉父母,父亲当时特别高兴,拍着我的肩膀说爹是共产党,儿是少儿队,有出息。还专门交代妈第二天给我换一身新衣服。入队仪式在学校楼前举行,老师把我们几个要入队的学生从队里叫出来,与其他新队员站在一起排好队,然后走到站在全校学生的前面。当时我就急盼着快点戴上红领巾,主席台上谁讲话,讲什么都不记得了,都是各班老师给新队员戴红领巾。宣誓后,让一位新队员代表讲话,是一个低年级的女队员,我没听她讲什么,只顾着一遍又一遍地摸我那条红领巾。这条红领巾我一直戴到四年级,换红领巾时,我在旧领巾的角上写下换下的时间,这条领巾我上初中时,还保存着,后来就不知弄到那里了。

H3 M( I2 [0 ^&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12-21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olin在2010-12-19 0:42:00的发言:
! a5 {$ t' V3 ~5 O

普通心理学——错觉

) g( _; h9 `+ W& r

 

& K9 W3 U' b, @/ f% \( p6 F7 M% }

当初在课上专门学过这张图,就是错觉,您挺专业的~

- ^ R, s& p$ u) ^& e' k
失忆兄和solin过奖了!呵呵。。。。。
% {2 R$ N) k8 R0 x4 d: v
 
7 E2 M; Y% k+ H8 r( F8 e
我做的解释其实还是直观的判断。
% p7 R0 m# o5 s
 
) L T" g' W; S2 s, R! T' W
又考虑一下,此问题可以用计算和逻辑分析来证伪,这样就严谨了。
8 Q) q: j' D ^7 r9 _0 Z) H
 
+ O' ~& o9 z4 Z, Q/ b
试证如下:
5 F, i/ O N+ I& x; N" W
 
7 n3 E1 {0 X5 C% _$ B
该题目让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大三角形是一样的,但第二个图形缺了一块儿。这是咋回事儿呢?
" b6 n$ f Y# L$ j7 v- H, W; ~
 
; u1 V/ F; k! k( A
假如这是真的,则应该满足两个假设:
7 C/ d u! A0 p9 t
 
6 r9 k! z) ~* ]$ b( B$ V. G6 M
假设1、第一图中的大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三角形与之中的绿三角形、红三角形,是等比例的三个三角形。
( s. h, ]: z& T- t% n7 b
 
& z( [2 |% U" q7 r9 x0 f
假设2、同时这图中的三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即底与高之比分别为:
" z- I. \9 a Z/ N& k7 D
 
% u4 Z0 C& D2 m/ j8 K) X8 G, P
大三角 13:5,
' W% x: l9 v M/ Q" W
红三角 8:3
( B* {/ f' y2 A$ z/ |3 F, x& P
绿三角 5:2
, b8 v1 C5 R! k {- H' J
 
' @4 H. g4 I0 j* F* I
(注意:这三个三角形并不是等比例的)。
+ P& l& N1 |) u0 t
 
( _( W3 f0 Y% t8 _
以这些比例为基础,拆分大三角形,并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大“三角形”,即第二图。
j" n, m( I7 h% p7 K q4 q
 
0 S! c1 W4 U8 ^
可以看出,假设2与假设1是矛盾的。如果按假设2中的底与高之比来拆分出红、绿三角形,再进行组合,由于这三个三角形不是等比例的,因此第二个大“三角形”的那条斜边就不是一条直线。
# E# i1 C9 ?5 S0 f+ o- {: N
 
. K' Y" ?# U3 f% X8 c+ Z3 V* Q. e
结论:新构成的第二个图形不是三角形,与第一图没有可比性。
K9u6NHA7.jpg
发表于 2010-12-20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大哥:您太夸奖了,又这么自谦,我真不好意思,其实最先提到智力游戏的是玉龙雪山学弟,我受他启发。

" Z! y) v) E. z' ]6 o& i( x

北魏,你喜欢思考还认真,应该做学问,如没做是有些可惜。

4 e/ c! G- M' h7 u2 a

你说的两个图比较可看出破绽,分析很有道理。

0 [7 B( O. A9 |7 U0 H, v

用三角形对边和底边之比,第一个图就不成立的,大三角形(四种颜色)的角A的正切是5/13=0.3846.红三角形的角A正切是3/8=0.375,角的大小不等,此图不能成立,如图成立各小块图的面积就不对了,错开就不是三角形了。罗嗦两句,思路和你一样。

发表于 2010-12-21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角智力游戏”,简直就像试金石,充分显出了我的弱智——在理工科方面,在抽象思维方面,我可以在想象中让鸡兔和睦生活,却搞不懂“鸡兔同笼”究竟有多少脚!

) a: y& S; O( F9 {: ]' m9 N5 x

 

5 H* y0 i. G3 d

至于“旋转舞女”,在我眼里,她一会顺时针转动,一会又逆时针转动,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说我“左右开弓”,“文武双全”,恐怕是画中的舞女时而左旋,时而右转吧。

发表于 2010-12-21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10-12-21 19:03:00的发言:
# Q( ]2 d1 i9 R& _' n1 ]

今天看了电影《让子弹飞》,感觉比较扫兴,即缺少睿智的幽默又没有感人的情节,只是一部近似于荒唐的闹剧,媒体评价很高,我认为小孩可以看,成年人就不要为它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 r, ]2 q, M! |, F$ B

      同感,这部贺岁片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在什么地方?很费解。

7 y5 U* ]/ _+ N# y

      我爱看电影,最近几年几乎演啥看啥,经常满怀希望去看电影,走出影院一路叹息“真不怎么样”,看完就忘了。到底是我的欣赏水平不高,还是电影艺术水平不高,我也搞不清楚。觉得拍得不错,让我记住的影片有:“云水谣”、“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非诚勿扰”、“手机”、“哈利波特”、“蜘蛛侠”、“钢铁侠”、“功夫熊猫”。。。

/ R7 s/ q# J' X& n. d

       我也爱看京剧,京剧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新东西,正在慢慢走近年轻人。比如:演唱时都有字幕介绍唱腔名称、内容;布景、舞美、服装、伴奏都有改变,变得越来越好看、好听。我常到梅兰芳大剧院去看京剧,票价50元起,到里面可以有空位子就随便坐,用低价票享受高价座位。演员一唱就是3个小时,唱念做打都是真功夫,比看其他演出划算!经常看到年轻人看京剧,也算是一种时尚。看京剧可以叫好、喝彩、场上场下互动很热闹,现场气氛热烈。这是看话剧、听音乐会、看电影所不能比拟的。

, s7 K! @' C: y* `5 t) ]

     有空也去试一试吧。

发表于 2010-12-21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失去的记忆与beiwei都是母校培养出来的聪明才智过人的好学生,两人不仅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有深入的见解,而且对一般人迷惑不解的智力游戏进行排解也是小菜一碟.这都说明我们母校在老师们辛勤培育下,人才辈出.我想大脑特别发达的爱因斯坦也会认识到给这些中国人一个支点就会把地球举起来.

. j' r9 v9 @* u. W' k- H

 

* z# c; R4 N$ S- G! j0 c%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 d( D. g E# `

爱因斯坦__这些小东小西,我还一时搞不明白.他们竟然毫不费力,一点就通,哎呀,我老爱老喽.这些中国人真是聪明绝顶,佩服,佩服..

发表于 2010-12-21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再别康桥在2010-12-16 17:18:00的发言:
  " v1 H7 ]6 ^' Y j$ a" Z$ l

     华老师生日聚会随想:

7 s$ i: e- L. @8 \: ?

     尽管几十年后,再别康桥与华老师相逢,老师对学生印象不深(这不能说明什么,教几个班级体育,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记得),但再别康桥仍然要坚持参加华老师的生日聚会,并且饱含深情写下了对华老师教自己体育的感激之情,还有对华老师执教生涯的回忆.这再次展示了母校学子尊师敬师,永记师恩的美德.

H% [. a3 W9 F/ I% V( f) `8 h

      回顾个人的体育运动生涯,再别康桥诉说了不尽的遗憾.全运会团体操因个子高而失之交臂,个头虽高,跳高成绩不过关......这些不要再想,不要再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得有失,比如在很多校友中,手风琴弹得有你这样水平的不多,能写出感人师生情谊回忆也不多,你写的那位默默默无闻为全校师生烧水送水,关爱孩子的师傅的回忆,更是令难忘.

, g# P5 W* O% j

 

发表于 2010-12-21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诞节将至,商店里圣诞气氛渐浓,现在洋节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我们也乐呵乐呵!

q- T8 C5 | V/ t9 Q5 d. d/ c

    发张新年卡,祝贺老师同学圣诞快乐!

yOWebufa.jpg
发表于 2010-12-21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了电影《让子弹飞》,感觉比较扫兴,即缺少睿智的幽默又没有感人的情节,只是一部近似于荒唐的闹剧,媒体评价很高,(本人和媳妇不幸被媒体忽悠了),我认为小孩可以看,成年人就不要为它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发表于 2010-12-21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12-19 21:42:00的发言:
" f1 n. z5 n7 J# i

   

$ }6 F! J T( j0 v

真是怪事,我的问话变成了发言,不知是哪位校友在我的名下“回复”,为我解难。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啊!请这位学友现身,接受我的谢意。

/ S( S4 Z c! _! x# _

     我原以为是冬虫夏草说的,闹了半天是有校友借老弟之名所说。我猜想这位校友还是比较了解母校早期情况的。因为这位校友提到了以前大家都没提到的在华老师来母校之前的体育老师董老师。我要感谢这位校友为我真实说明当年的情况。同时也诚恳希望这位校友露露面讲述讲述母校师生的故事,这可能还不仅仅是我与冬虫夏草的期盼。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让我们对办好事不留名的校友致儿时少先队的敬礼。既有感谢又有期盼。
发表于 2010-12-20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20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30 21:22 , Processed in 1.23829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