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4-8 08: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jl在2010-4-7 22:38:00的发言:
请问王祖荫同学,9月12日校友会的照片是否传到网上了,在哪一页?
& K- F' r* G, m* x9 B4 w, ~" I0 G

欢迎你,是6311班的吧?

) Q; f# k Y, e$ r8 w

9.12的照片在大前边,网上只发了几张,你可教王大可把他照的照片发到你的邮箱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4-4 23:48:00的发言:
1 ~6 \8 W! ]- p) {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23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王大可和李

7 i0 ?8 r8 Q8 {6 e! ^& O

右:王大可,左:王jk

发表于 2010-4-8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人了!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您是个有文学底蕴的人,但是如果没有深刻的感悟,也不会写出如此令我激动的诗句!它让我又回想起在航校那青春的岁月!!!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中幽兰在2010-4-8 8:38:00的发言:
太感人了!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 o7 j" z# Q5 A9 { G) ?& W

什么太感人了?请使用右下角的“引用”,把你所指的内容列上。别人才能读懂你的意思。

发表于 2010-4-8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0-4-7 16:19:00的发言:
                                               散文诗  我们 2 ^7 C& U( E0 p1 q1 {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山东同学会,在山东大聚会令我多日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欣然命笔。胡乱编造像似散文诗一样的东西,估计会伤害网友眼球。心情所致,敬请忍呕读之。


9 |# o( @/ f& G( E$ Y. e

 

- M) I' y; e, A

  谢谢西水车,让我又学会了一项操作!我经常上论坛上来看看,但是由于技能不熟练,所以经常是只看不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到这时候就想起这首歌,画面虽然是插队知青的照片,但是歌声总是引起我心中的共鸣。如果换上咱们的老照片就完美了。对于巴特尔可能很贴近了

" |* G; i+ ^% c' d7 t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中幽兰在2010-4-8 8:49:00的发言:
6 e4 m. `% ~' |

  谢谢西水车,让我又学会了一项操作!我经常上论坛上来看看,但是由于技能不熟练,所以经常是只看不说。

& i5 q( N; @: p# B) k

不必客气,我们希望大家都来聊。我知道像你这样只看不说的人大有人在,原因很复杂,但也是我们论坛的人。我们论坛兴旺发达,点击率突飞猛进也说明了这一点。只看不说不为过,重在参与。

发表于 2010-4-8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4-8 9:08:00的发言:
7 c; l% c$ {3 m" o

如果换上咱们的老照片就完美了。对于巴特尔可能很贴近了

) f- ~0 j6 B2 L# R' A( H9 b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 {' {4 U3 @, ^% k! e6 Y

换老照片的事情就由我来做。我怀念那蹉跎岁月,喜欢这支难忘的歌。然而我更喜欢这首曲子,我想西水一定也很喜欢。

# u: g7 v! q6 R w: E

 

. ~: R% @. W( ^2 D+ o

 

, j/ X4 `* F" ?3 g9 h

, N- `2 q' z: w' \! S; K4 i

当然还有这首《多瑙河之波》

r% g/ Y x! w; O

发表于 2010-4-8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4-7 17:19:00的发言:
5 h( n. A, C" |" o9 s0 S/ c4 w8 E4 z) d

您总是瞎讲。上次讲什么“嘴歪影响市容”,真是胡说,我很注意的看了照片,您的嘴最正。此次山东之行,走在马路上回头率最高的恐怕非您没属。

/ L3 i+ z6 l$ z' U2 w4 ^3 H8 d0 Z

按您的说法,我一个年逾花甲之躯能有如此魅力,那年轻时岂不像哈雷彗星一样,身后一大帮仰慕者。笑话笑话!让您夸得我也不知道是无地自容,还是飘飘然了。

发表于 2010-4-8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们在《百脉泉》公园门前都吃了一个《茄子》
发表于 2010-4-8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4-4 7:58:00的发言:
) V- X( A$ `; d6 J5 A- r# q

太好了!我们的同学都很神气,遗憾的是我能与网名对上号的不多。西水一贯的老姿势,领导的风范。099标准艺术家的形象。大可运动会金牌得主。三三嘴巴非常正,人也苗条英俊,给山东市容增彩不少....。

8 K9 {2 F4 S6 a& S) H

三三领导:见到大学长以上的发言了?当时我觉得大学长很会抓住每人的特点,“三三嘴巴非常正,。。。”可能是说您很会说(会写),能说到点儿上。后来联想到您以前的发言,我忽然明白了,,笑翻了,大学长真会幽默。

- _0 h/ I) \: b

您确实很能写,诗写的很深刻感人,我已收藏。

发表于 2010-4-8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4-8 9:22:00的发言:
" i3 P- x6 l8 S4 `8 d4 x# h# [8 k' Y

不必客气,我们希望大家都来聊。我知道像你这样只看不说的人大有人在,原因很复杂,但也是我们论坛的人。我们论坛兴旺发达,点击率突飞猛进也说明了这一点。只看不说不为过,重在参与。

K1 t3 Q: [, V5 |3 f+ {2 I/ y

      此次齐鲁之行,听西水车介绍,我们航校论坛在全国排名第三,很快就要追上第二名了,真是众人填柴火焰高,愿我们

+ {4 K; u# w1 u$ C Q; l2 z

 

. U8 @* R& ~3 w

   的网站论坛越来越红火。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巴特尔在2010-4-8 10:00:00的发言:
J) T o# d: ^' _$ G& p$ G

换老照片的事情就由我来做。我怀念那蹉跎岁月,喜欢这支难忘的歌。然而我更喜欢这首曲子,我想西水一定也很喜欢。当然还有这首《多瑙河之波》

$ w# u7 O) `+ E

两首圆舞曲都很美妙,我很喜爱听,百听不厌。不过我记得“黑龙江之波”原来叫“黑龙江的波涛”作曲可能是一个苏联人。“多瑙河之波”是罗马尼亚人作曲这次刚知道,原来我一直以为是俄罗斯人。在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里出现过这支曲的旋律。

6 d" V |: Q3 n* c6 B- ?

我还记得当时“反修”时代,一个话剧“海鹰”,是说的我国造军舰的故事,还是黑龙江话剧团演的,李默然演的主角彭涛,当剧中出现“多瑙河之波”旋律时,彭涛大声对苏联专家说还是听我们的“扬子江的波涛”吧!其实有这首曲子吗?可能是现编的。今天想起来多么可笑。

发表于 2010-4-8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4-8 13:09:00的发言:
* x' v1 O3 F: j; i* m. Y ~2 K. w, E

两首圆舞曲都很美妙,我很喜爱听,百听不厌。不过我记得“黑龙江之波”原来叫“黑龙江的波涛”作曲可能是一个苏联人。“多瑙河之波”是罗马尼亚人作曲这次刚知道,原来我一直以为是俄罗斯人。在罗马尼亚电影“多瑙河之波”里出现过这支曲的旋律。

    我也非常喜欢这两首曲子,尤其是那首《多瑙河之波》。每当我听到这支曲子时,脑海里回荡的总是你在宿舍里演奏的同名口琴曲。因为那时受条件的限制,很难听到原版的《多瑙河之波》,甚至连山寨版的都很难听到。你的口琴曲便成了这支曲子的原创、唯一的版本。(别笑话我)可见在航校学习的那段时光给我们留下记忆真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我深深地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发表于 2010-4-8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0-4-7 16:19:00的发言:
                                               散文诗  我们 . I0 L# [) M: [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山东同学会,在山东大聚会令我多日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欣然命笔。胡乱编造像似散文诗一样的东西,估计会伤害网友眼球。心情所致,敬请忍呕读之。

0 \2 I$ A5 x2 G i, \

    读过了,很感动。有些诗本来就不要什么章法,象普希金的诗你能找出什么章法来吗?关键是用心写出来的,才会感人。

+ g8 e& |0 V3 i8 u( a% G

    不过,有些话不敢苟同,再活六十年我可不敢奢望,我只要在活三十年就可,。。

发表于 2010-4-8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托马斯在2010-4-8 13:05:00的发言:
. ]# D' e+ }! Q# l/ n" |% _

      此次齐鲁之行,听西水车介绍,我们航校论坛在全国排名第三,很快就要追上第二名了,真是众人填柴火焰高,愿我们

' z: ?! N& G1 n a8 L1 Z6 C) q/ W% y

的网站论坛越来越红火。

' @9 V) H* x; o7 G; P

yl[em225]

发表于 2010-4-8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10-4-7 20:40:00的发言:
$ M |6 X# k9 q- ~1 z( `

左二:11班王进魁

& B( y l2 K& F* d

奥?倒也是个六科的。只是北南之错而已。呵呵。不好意思啦,谁叫你们长得那么像!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托马斯在2010-4-8 13:05:00的发言:
0 Q9 k/ ^$ F5 G' G) ~2 r$ U

      此次齐鲁之行,听西水车介绍,我们航校论坛在全国排名第三,很快就要追上第二名了,真是众人填柴火焰高,愿我们的网站论坛越来越红火。

! F, U3 s: l) }* N& g1 {* h

我说的意思是:我们《航空工业学校》的论坛在“老北京网论坛”的热门主题排行榜上现在是第三名,排名是按点击率的多少来排的。照这个势头,估计一个月后可以进入第二名。这只能说明我们的论坛看的人和发言的人多,其它不说明什么。因为我们论坛的内容好像和老北京网的主要内容关系不大。

发表于 2010-4-8 15: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4-8 15:04:00的发言:
( h8 f% c" U& z v( z. [

我说的意思是:我们《航空工业学校》的论坛在“老北京网论坛”的热门主题排行榜上现在是第三名,我们论坛的内容好像和老北京网的主要内容关系不大。

# Q( b4 \* X/ B( y* ]

  这个说法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只说“全国第三-------”,不知是啥标准呢!

i2 z, e' I/ n5 G- y% _

 

% j- l" N. O. }7 w2 b2 j- M* s6 Y

 为了尽可能与和老北京网的主题挂钩,建议校友们发一些回忆小时候生活、北京新旧对比等内容的帖子,其他养生、认友的帖子也不错吧!

发表于 2010-4-8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0-4-8 11:25:00的发言:
& P4 `2 S" \: p+ ]) j, V

按您的说法,我一个年逾花甲之躯能有如此魅力,那年轻时岂不像哈雷彗星一样,身后一大帮仰慕者。

1 X; n3 d0 r5 D3 O) I2 W0 E* l

这正是我想说而没敢说的,因为怕您抄我的拐子,现在您替我讲了。请您大胆走您的路,不要去管有多少回头率。放手写您的文章和诗,不要去睬它章法不章法。我们为有您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秘书长而觉得骄傲今天苦啊!修了一天的电脑。刚修好第一个就给您写帖子。

发表于 2010-4-8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渊潭的樱花仍没开放,想看樱花的校友,要再等几天了。

" K8 n& V2 Q8 v, ^( M8 e! x2 B

 

7 ~# K2 q+ v" W% \# h

1 S: t5 S3 Y' l9 Q, t


郁金香倒是开了,不过品种,面积比起植物园要相差许多。

5 \7 { y* J1 n A+ a0 v

 


发表于 2010-4-8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王大可同学将照片发到我的邮箱:jianjian6138@vip.sina.com,顺便猜猜我是谁。

发表于 2010-4-8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们在《百脉泉》公园前都吃了一个《茄子》
发表于 2010-4-8 2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72名泉之一————墨泉




发表于 2010-4-8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他们吃的多香!————《山东名吃——煎饼卷大葱》



发表于 2010-4-8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问了我几个问题,答复如下:

, s$ D/ E# [9 q, v5 f& Z

1、《完成任务以后》是1962年初中升学考试(现在称中考)的作文题。我们中有咱们学校66届毕业生。

! K4 J5 k8 u9 v I. f- g

2、《春雨》是1963年初中升学考试作文题,因漏题,后来又重新考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

9 c! Y8 d5 y: E8 r6 C" `& l

3、“山东大地坑连坑”和“黄河南北焊壶声”是文革中山东的顺口溜。据说当时的山东革委会主任王效禹是麻子,副主任韩金海文革前是个焊洋铁壶的。本文以此二句象征山东当时的极左思潮。

4 H$ Q3 p/ n3 z1 B6 S a

4、七四零三,北京航校共有7403名毕业生。

发表于 2010-4-8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举杯!为我们42年后的重逢——干杯!
发表于 2010-4-8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济宁老同事————干杯!
发表于 2010-4-8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311,四位同班————可劲吃!老同学这里管够!
发表于 2010-4-8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饮而尽!————痛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8 07:20 , Processed in 1.207231 second(s), 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