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8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贴两图:

" O" X. s) S8 S. M6 ?$ R+ y

一寸山河(也有写为“一寸河山”的)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蒋中正:在动员组织青年军大会上的讲话 1944年)

z+ H6 |4 a- u) f6 |6 w

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朱德:《寄语蜀中父老》,1939年。 按四川话念,就押韵了。)

c6HSjw42.jpg
Hn6C785V.jpg
发表于 2010-8-17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复制鞠大哥转发的抗战照片,但因我手艺太潮,几次都未能成功。只好将有关照片的若干轶闻做无画面叙述吧,先为给大家带来不便而致歉。

$ K0 `! j$ w- ?" L3 Q

 

7 } u6 w; {0 c @

那幅《何应钦接受冈村宁次投降》一经曝光,立刻引起哗然,有人认为照片上何应钦的形象欠佳,点头哈腰,毕恭毕敬,伸出双手恭接降书顺表,而冈村宁次只是略微倾身,似大义凛然。于是质疑,到底谁是战胜者,谁又是战败者?联想到有舆论指责何应钦为亲日派的说法,似乎得到佐证。实际上,这实在冤枉了何应钦。据说,受降桌太宽,何不得不倾身相接,否则够不到。其实这也不难解决,让冈村宁次俯身不就行了。不过,这种情况没有回逆性,瞬息万变,用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正所谓“说时迟那时快。”历史是不相信假设的。

2 h7 U4 ]7 Z( P3 g2 Z# j6 l$ H

 

3 ]1 X# j/ T: t0 q; x" d [5 m

另外,那两个竞赛砍杀人的日军尉官,在照片上一脸得意相。而在战败受审时,他们竭力辩解说,其实斩杀竞赛纯属子虚乌有,是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夸大其词,胡吹乱侃,瞎编滥造的。他俩为了引得日本姑娘的芳心,想回国后找到一个中意的伴侣,于是也就顺水推舟默认了。当然,狡辩没有得逞,他们最终没有逃脱正义的惩罚。

5 L) o& k* f4 X# C8 h- m, A; Y; o

 

3 e: P; o% M5 q5 s& c5 ^) z

看到日酋献刀乞降,大快人心。还是在附小上学时,就听“大个”说,日本军刀极讲究,官阶越高,刀越漂亮。还有的说,官越大,军刀刀把儿就越长,不知这说法是否有根据。《亮剑》中李云龙说,要说冈村宁次的刀弄不来,佐官的刀弄它十把八把的不是什么难事。其实,冈村宁次的刀也不难弄到,如今各地古玩市场的地摊上总有十把八把的,刀鞘上都刻着“冈村宁次”的大名。没毛大虫牛二见了,不知会不会还说,甚么鸟刀,三五铜钱买上一把好切菜!

2 ^; U9 ?3 ] S0 x/ Q

 

# H6 U U8 o8 R: p( |2 b

好啦,打住了。就到这里,休息一下。呵呵

0 _ j+ J3 o4 N& n" O

 

, g0 @; K. r$ [8 E' f

 

发表于 2010-8-17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老叟连发几帖都与北戴河有关,是不是夏天就在北戴河避暑哇?如果是,用河南话说:那可是老得呀!哈哈!

* Z+ w: Q3 I8 N# W1 t+ Y2 Y

 

5 v' f. R6 O/ X,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c, D* e: i1 {( z9 K3 v, y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6 y; {! B$ D4 M, e

把图贴上后,才知道搞错了,一是老叟没有这么老,二是夏天大热天,却穿着深秋的衣服,那会蒸成热馒头的。本来想再改改,后来想起冬虫夏草教导我说错就错,死也不改。于是就不改了。不过心里还是不踏实,不知老叟经逗不经逗。

发表于 2010-8-17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 L3 u! u+ U# Q) B

我等好似打工仔,为机院附小砌墙码砖,搭建论坛大厦。这一万两千多层,70多万人次参与和观赏,堪称老北京网第一高楼大厦。既然大厦即将封顶。那我们只有重起炉灶另开锣啦。fficeffice" />

/ M. T& G* w! l2 a+ Z8 j' A

 

; e, A, W! q. {3 k

北魏学兄继大统,执掌帅印,任重道远。借用某名人一诗句“接班人是俊杰”。哈哈!

发表于 2010-8-17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套中国政府在北京接受日军投降的照片也发来,让我们重温当年中国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后扬眉吐气的感觉。

6 S6 {' l9 I8 y

 

7 B, n: ]. Q+ G3 ]' _+ v2 c" l$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1 `1 ]# p" l# F2 d

 

* J8 y' H# Q7 L% ^, m' ~8 r3 H! u

Utwa2E6v.jpg

- m' m' S9 G3 M1 W$ @9 F4 A, E% n: b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3 Z- n- H# t+ R: l$ O" y! \

 

. B3 O# M, x+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 z0 T8 n" D/ ?$ y" R# F; a; A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X5 g1 n0 k+ P6 F N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8 e6 ?# `, F9 U3 M2 S1 r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7 J/ Z- ?% s1 t7 {% M: {+ T7 f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9 }1 V+ I% N3 s: E2 d+ A1 l8 s4 u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W1 K) A8 y% Q' @" r' m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1 z Q6 `6 s* T; W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i) q9 b( J; {7 p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8 o/ s7 h4 X8 ?# t

Kpis5osL.jp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6 2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8-16 14:16:00的发言:
0 u" B& y, y* w* g
说句老实话,由我来发续帖,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 Q) U7 @ e& ?/ |
既然如此,我就照办了,带着沉重的使命感。
7 j- ?3 i; Z( X9 {- h) w% I

带着使命感好,但是不要带着沉重的使命感,我们都支持你。我想听松也会同意的。

发表于 2010-8-17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8月15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转录一些资料图片,请大家看看。

2 q/ _/ F& q8 z8 W2 [

 

C. `8 g" z* K6 l

% L& B2 B, N$ g B& e; _

 

# C5 j+ t& N0 R' }$ J

 

4 q9 B0 H5 f1 W( x

从最后的疯狂到最后的低头——日本投降全记录fficeffice" />

# c# y# z( y& |, N- k7 d

 

7 C$ [% E, u+ _) T

南方网讯 1945年初的中国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和国民党指挥下的正面战场对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其势锐不可当;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占领了通往日本的门户;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取得胜利,一洗两年前兵败野人山的遗恨;而在日本本土,东京等城市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软化轰炸”下疲惫不堪。

8 V1 L* Y5 e1 }8 E- s9 @/ o) j- z


 

: i! K r1 [+ [ f' t; o7 |3 Y

 

. J) g3 v% ?! {5 `7 u" y- P

1945815日,经过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美利坚合众国对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投降。图为日本天皇裕仁决定日本无条件投降。

! ^# Z- q( y- G' p7 N {

 

. {" y2 k; L/ r' x B4 r# H7 A+ B5 g

19458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是:“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19459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资料图片)

. i7 R6 R( Y; H* ^. ]

 

; B5 ~5 S9 v8 f3 @

从最后的疯狂到最后的低头——日本投降全记录

3 m. z+ p* ~9 U

 

! x* f8 I3 E+ U( ?7 s" ]; m3 r

南方网讯 1945年初的中国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和国民党指挥下的正面战场对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其势锐不可当;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占领了通往日本的门户;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取得胜利,一洗两年前兵败野人山的遗恨;而在日本本土,东京等城市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软化轰炸”下疲惫不堪。

6 n* `/ L# `3 d; F# Y

 

# H2 W7 @# ]. C6 m

 

) P" V( y7 D& P, B

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第二天,日本发表声明:“日本为求自保自卫与东亚之解放而作战之决心,丝毫未感动摇。德国之投降,不能令日本之作战目标有丝毫之变更。”在曾经所向披靡的法西斯阵营里,日本成为最后一个孤独的顽敌。

6 T/ G' Z7 p4 y @1 q4 Z

    和整个世界作对的人,必然遭到最严厉的警告。7月26日,在德国波茨坦的一座避暑别宫里,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 s$ Q6 r5 p! M1 p# P: o4 ?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发誓军方要在本土进行“陆上特攻作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从电台获知了这一消息。

9 f" M% Z" N5 J3 J. D4 M

    8月6日,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一架名叫“伊诺拉·盖伊”的美军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子弹。

7 V8 v: ^0 @0 b3 m" V$ j

    当这颗被取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从空中骤然降落时,一群中国青年正被囚禁在距爆心2公里内的一座监狱里。“那天早上刚吃完早饭,后窗突然一个闪电,没有声音,但玻璃碎了,门也没了。”因为暴动失败,臧允传和其他11名中国劳工被关押到广岛的监狱,“此后3天里,广岛上空的爆炸声没有间断过。”

; Y2 e+ y& @* a+ B

藏在红薯垄里的臧允传幸运地躲过了那场劫难,但这位现年80岁的老人身上至今还留着被日军虐打的累累伤痕。据统计,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共强征、奴役中国劳工总数约1500余万人,其中劫掠到日本的华北劳工据目前确认的数目就有近4万人。他们中的6000多人,永远地把生命留在了大海彼岸的异乡。

9 g! s$ z* Y& H1 \" l& l v

    8月9日凌晨,中苏边境线上大雨如注。“那天天气异常恶劣,日本军放松了警惕,睡起了大觉。”84岁的前苏联二战老兵瓦西里·伊万诺夫回忆说。刚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征尘未洗,长驱数万公里,突然出现在伪满洲国的地平线上。希望借助苏联调停从而体面结束战争的日本,输了最后的赌注。

8 |8 c' m: W; B* } L A3 u; B4 `+ T

    上午11时30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又一出人类悲剧在日本上演。“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这颗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临终前许愿说。

/ U- [7 i. @* [! C1 S

    还是这一天,在延安枣园的窑洞里,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了最后一战。

, `2 I" F6 Y( R. A

    这无疑是日本法西斯深感漫长的一天。原子弹的震慑,苏联红军的重击,中国战场上的全面反攻,在准备举国“玉碎”的日本头上浇了一盆冰水——即使连妇女儿童也扛着竹竿上阵,即使像他们疯狂宣称的一样死上一亿人,“本土决战”看来也绝不会有任何一丝胜利的希望。

2 S2 g) D5 |. ^8 i" E

    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御前会议从9日夜里开到10日凌晨。44岁的裕仁天皇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 E9 L- }/ n; [- w

  8月10日——8月15日:最后的幻灭

- ]" O# S- i* K

 

+ U5 W5 m+ Y+ e Y I. Z

8月10日6时,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日本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 k2 |0 l' V: C0 O2 [4 w2 v* k1 ~

 

# a" C2 l1 \; H1 g* z

下午6时许,在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广播一遍遍播送着这个消息,山城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是鞭炮的声音,到处人山人海,比过春节还热闹。不少人都喝醉了,大喊:‘日本龟儿子要投降了!’”现任重庆文史馆副馆长的王群生对那一幕记忆犹新。76岁的山城居民王继光则记得,他的父亲当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然后抱着椅子跳舞。“晚上,他和几个老朋友用几颗花生米当下酒菜,喝下去两瓶泸州老窖。他醉了,连酒话都是‘要胜利了,要胜利了’!”

2 Z0 ?$ l9 m4 D+ k. } b

    尽管发出了投降照会,日本政府中的战争狂人们“继续战争”的叫嚣仍不绝于耳。14日晚上,这些死硬分子甚至发动叛乱,企图夺走第二天即将广播的天皇停战诏书的录音盘。至今,日本人仍把这份投降诏书称为“终战诏书”,似乎如此称呼,就能回避其战败的事实。

3 `4 j# M" |+ D) F, ~/ E N+ [

    8月15日正午,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冈村宁次带领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集合在广场前聆听天皇“玉音”。直到广播结束,这些在中国土地上曾骄横一时的侵略者们还目光呆滞地站在南京的烈日下。

1 N7 P( R) ~; b' R# C, P6 R

    “八一五”之夜,是所有中国人的不眠夜。

+ c# z$ w# h6 X

    在延安,无数火炬映红了山岭河畔,人们甚至把大生产用的纺车都拿来点成了火把。《解放日报》这样报道那一天的延安:“晚间,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

4 y, n3 G* {$ q6 T) n

    当年曾在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工作的老红军李耀宇清楚地记得那个夜晚。“美军观察组的院子里灯火通明,美国人手持卡宾枪对空射击,一串串曳光弹划破夜空。”观察组里的中美双方人员共庆抗战胜利,开怀畅饮。从不喝酒的李耀宇第一次举杯,就喝下了小半瓶洋酒,尔后大醉一天一夜。

) i$ @/ j2 ]. N! e# V' i" F* x& P

 

$ Y! c3 r/ Q' ]- |

在河北,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回民支队驻地,战士们彻夜欢庆。抗日英雄马本斋之子、日后成为海军少将的马国超当时只有6岁,妈妈拉着他的手,随着人流来到“本斋亭”。突然,欢呼停止了,战士们默默地摘下军帽肃立致哀,为他们敬爱的司令员,也为千千万万没能看到抗战胜利的中国人……

3 W1 ]1 B6 O; ]; L

    同一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命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及其所属一切部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投降。

8 Y1 ]1 @& z; s: o' J. x" n

    蒋介石企图把八路军、新四军排除在一切受降仪式之外,遭到了敌后抗日军民的断然拒绝。山东枣庄,战斗在敌人心脏7年之久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们要亲自检阅自己的胜利——夜色中,残留日军乘坐铁甲列车悄悄开出临城车站,准备逃到徐州向国民党军队投降。然而,当他们行驶出城后,发现前面的铁路已被破坏,退路也被切断。携带上千支武器的千余名日

0 y# V- Z4 {1 l7 A$ S: B4 j+ R8 ^

(待续)
 

发表于 2010-8-17 0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8月15日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的纪念日。转录一些资料图片,请大家看看。

X6 Y; a4 E4 H/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9 f3 g/ h) n& G2 P

 

- _5 w: R- `+ G

 

: g! L, y1 J, T( f

从最后的疯狂到最后的低头——日本投降全记录fficeffice" />

5 d, A- @3 D" m" Z. P

 

4 v! i9 n0 ?" B3 y5 s o

南方网讯 1945年初的中国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和国民党指挥下的正面战场对日军展开了局部反攻,其势锐不可当;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占领了通往日本的门户;印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反攻作战取得胜利,一洗两年前兵败野人山的遗恨;而在日本本土,东京等城市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软化轰炸”下疲惫不堪。

; m5 F! A1 k, h U" H9 K3 n

 

/ K2 v ~$ K& s

 

$ Z- r: H0 t/ c0 q& ^

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第二天,日本发表声明:“日本为求自保自卫与东亚之解放而作战之决心,丝毫未感动摇。德国之投降,不能令日本之作战目标有丝毫之变更。”在曾经所向披靡的法西斯阵营里,日本成为最后一个孤独的顽敌。

5 f1 I* P# f( |( q6 [) G

    和整个世界作对的人,必然遭到最严厉的警告。7月26日,在德国波茨坦的一座避暑别宫里,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

$ w0 X7 I, A2 a; ?7 q

    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发誓军方要在本土进行“陆上特攻作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从电台获知了这一消息。

9 l2 Z( Y4 S% U( q( k0 j! _) ~: L

    8月6日,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一架名叫“伊诺拉·盖伊”的美军飞机驶过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了一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的原子弹。

, N S$ V+ A& l& D* \9 {/ N% }7 @2 k

    当这颗被取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从空中骤然降落时,一群中国青年正被囚禁在距爆心2公里内的一座监狱里。“那天早上刚吃完早饭,后窗突然一个闪电,没有声音,但玻璃碎了,门也没了。”因为暴动失败,臧允传和其他11名中国劳工被关押到广岛的监狱,“此后3天里,广岛上空的爆炸声没有间断过。”

0 J9 S6 W/ K+ u# D) r# C

藏在红薯垄里的臧允传幸运地躲过了那场劫难,但这位现年80岁的老人身上至今还留着被日军虐打的累累伤痕。据统计,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共强征、奴役中国劳工总数约1500余万人,其中劫掠到日本的华北劳工据目前确认的数目就有近4万人。他们中的6000多人,永远地把生命留在了大海彼岸的异乡。

, e8 u# ]9 n7 B: U8 @: h$ t" c

    8月9日凌晨,中苏边境线上大雨如注。“那天天气异常恶劣,日本军放松了警惕,睡起了大觉。”84岁的前苏联二战老兵瓦西里·伊万诺夫回忆说。刚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征尘未洗,长驱数万公里,突然出现在伪满洲国的地平线上。希望借助苏联调停从而体面结束战争的日本,输了最后的赌注。

e. x7 X+ ~; w

    上午11时30分,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又一出人类悲剧在日本上演。“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这颗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临终前许愿说。

8 _/ N. C2 P8 q! f. o- O

    还是这一天,在延安枣园的窑洞里,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了最后一战。

s: t8 p- y% i: A

    这无疑是日本法西斯深感漫长的一天。原子弹的震慑,苏联红军的重击,中国战场上的全面反攻,在准备举国“玉碎”的日本头上浇了一盆冰水——即使连妇女儿童也扛着竹竿上阵,即使像他们疯狂宣称的一样死上一亿人,“本土决战”看来也绝不会有任何一丝胜利的希望。

& A) Z$ Y8 C4 }4 q

    日本皇宫的防空洞内,御前会议从9日夜里开到10日凌晨。44岁的裕仁天皇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 U% P6 X" e5 u" G/ W

 

4 A4 I- V4 k( d+ X) P: u: t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8 j. B8 C5 V; P&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y% ^' |* M* u

 

( ~5 N1 K8 Q" z, h/ g5 e0 Q

8月10日——8月15日:最后的幻灭

8 `$ M. {" Y, O! }- t7 r

    8月10日6时,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日本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 K/ w+ Y; ~ ?

 

) k; y8 B! l3 C8 F3 s ~* r$ I. C; w

下午6时许,在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广播一遍遍播送着这个消息,山城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是鞭炮的声音,到处人山人海,比过春节还热闹。不少人都喝醉了,大喊:‘日本龟儿子要投降了!’”现任重庆文史馆副馆长的王群生对那一幕记忆犹新。76岁的山城居民王继光则记得,他的父亲当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然后抱着椅子跳舞。“晚上,他和几个老朋友用几颗花生米当下酒菜,喝下去两瓶泸州老窖。他醉了,连酒话都是‘要胜利了,要胜利了’!”

+ M B! g: ]7 v. 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6 u3 q7 P9 M# I; o0 |) C6 a

    尽管发出了投降照会,日本政府中的战争狂人们“继续战争”的叫嚣仍不绝于耳。14日晚上,这些死硬分子甚至发动叛乱,企图夺走第二天即将广播的天皇停战诏书的录音盘。至今,日本人仍把这份投降诏书称为“终战诏书”,似乎如此称呼,就能回避其战败的事实。

1 b; Q6 @' @4 F7 G* ?* ? L4 s: {

    8月15日正午,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冈村宁次带领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集合在广场前聆听天皇“玉音”。直到广播结束,这些在中国土地上曾骄横一时的侵略者们还目光呆滞地站在南京的烈日下。

R9 o* x; u$ @1 V" U9 c+ W$ i

    “八一五”之夜,是所有中国人的不眠夜。

. j% X$ J% w# ? q% o# }

    在延安,无数火炬映红了山岭河畔,人们甚至把大生产用的纺车都拿来点成了火把。《解放日报》这样报道那一天的延安:“晚间,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

1 |# l" W, g# }! c) C) C

    当年曾在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工作的老红军李耀宇清楚地记得那个夜晚。“美军观察组的院子里灯火通明,美国人手持卡宾枪对空射击,一串串曳光弹划破夜空。”观察组里的中美双方人员共庆抗战胜利,开怀畅饮。从不喝酒的李耀宇第一次举杯,就喝下了小半瓶洋酒,尔后大醉一天一夜。

& c* W6 t* z' F

    在河北,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回民支队驻地,战士们彻夜欢庆。抗日英雄马本斋之子、日后成为海军少将的马国超当时只有6岁,妈妈拉着他的手,随着人流来到“本斋亭”。突然,欢呼停止了,战士们默默地摘下军帽肃立致哀,为他们敬爱的司令员,也为千千万万没能看到抗战胜利的中国人……

2 F0 h5 l" ?# i2 k! K

    同一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命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及其所属一切部队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投降。

# x5 Z+ ?+ l, h* O! f

    蒋介石企图把八路军、新四军排除在一切受降仪式之外,遭到了敌后抗日军民的断然拒绝。山东枣庄,战斗在敌人心脏7年之久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们要亲自检阅自己的胜利——夜色中,残留日军乘坐铁甲列车悄悄开出临城车站,准备逃到徐州向国民党军队投降。然而,当他们行驶出城后,发现前面的铁路已被破坏,退路也被切断。携带上千支武器的千余名日军,只得向不足百人的铁道游击队缴械投降。

# _8 @% p. p, e- R( z3 u

 

: w! Y' ?& }! A0 Q u2 V9 {+ N

(待续)

C& e; ^1 Q0 }0 }1 H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7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帖)  / Z+ T2 ]3 l: {$ t) I; B

8月16日——9月9日:最后的低头fficeffice" />

: R* C/ T( A$ ]! }0 p

 

$ ?: ^) q( m0 F' i

8月16日,日本天皇向日军发出停战令,但许多侵华日军并没有放下武器。关东军是其中最为顽固的一部,尽管此时它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

9 w0 G2 T: o2 l$ @0 w( b# D

    两天后,关东军不得不宣布投降。从8月9日到18日,仅仅一个星期,在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横扫下,素有“皇军之花”之称的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14年——局部地区长达40年的侵略经营土崩瓦解。

4 l; J, n' h# d/ h- `! p# ^

    日军溃败之时,不拿武器的侵略者——被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东北的“开拓团”移民,也纷纷逃散。黑龙江省方正县吉利村村民、81岁的刘安发老人告诉记者:“那段时间,经过我们这儿南下的日本人有万把人。那些走不了的都聚到一起,堆上炸药和手榴弹,集体自杀。我亲眼看到,那些日本女人甚至硬把自己的孩子按在水里淹死,20多个孩子呢!”

9 u( J/ e$ j2 z

以德报怨的中国人,收养了侵略者的后代。乌云就是这样的一个日本孩子,她的日本名字叫立花珠美。“一天早上醒来,熟悉的家、村庄和军人的卡车都不见了,野地里到处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妈妈将妹妹放在地上,拿起刺刀,就那么一下,妹妹当时就没命了。我惊呆了,等妈妈回过头抓我时,我拼命地乱窜,过了一会,没听见动静,回头才看到妈妈已经倒在妹妹的身边,她也自杀了……”

* z( @& w( a7 b2 e. L) x4 R& w

    年仅7岁的乌云被遗留在了中国,后被一对蒙古族夫妇抚养成人。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她,多年来致力于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8 o$ E0 \! }( w

    8月21日,湘黔交界处的芷江城里搭起了一座座松柏牌楼,上悬“胜利之门”的大字横幅。在这个见证了中国正面战场最后胜利一战的小城,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前来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美军有关人员举行洽降会谈。

k; L1 _4 [# s: A# d* g

 

/ {1 {: X1 H: p, M

 

- K! E0 x5 R; m1 n* k" x

    9月2日上午,曾在美军硫磺岛、冲绳岛登陆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密苏里号”战列舰静静地停泊在日本东京湾。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包括中国的徐永昌将军,依次签字。当重光葵拖着那条13年前在上海被炸断的残腿步履沉重地走下“密苏里号”时,上千架庆祝胜利的美军飞机从东京湾上空呼啸而过。

- N( m& _* _' J

  tFrwhswm.jpg

- Q5 C6 z+ R3 M! w6 y: K

3PBND9Ph.jpg

) S1 t( R0 @# A3 l# }

hFyKmDnJ.jpg


' |: d8 ]! v/ d) i' k

    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新中国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后来,这个日子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 K' \3 s5 W" J4 _5 g9 F: O$ r2 K) Y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原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冈村用双手捧接投降书,低头展阅。阅毕,取笔蘸墨,签上‘冈村宁次’四个字,然后盖章。我当时看到,冈村宁次章盖歪了,好像很抱歉,站起来向何应钦点点头。”82岁的王楚英当时是中国陆军总指挥部前线指挥所联络组长,“我理解,他点头有两个意思,一是章盖错了,二是‘我带领的百万军队投降了,我的任务完成了’。”

* W% Y) @0 b- L

  cf28ayag.jpg

+ }5 r: L" v! G

    短短15分钟的受降仪式,中国人为此奋战了整整14年。而南京,这个曾惨遭日军屠城暴行的六朝古都,则见证了侵略者最后低头的历史性时刻。

! ^9 H1 v1 ?/ f- e

    日本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编辑:唐亮)

) l; [1 C% J6 \6 _

 

7 b' k& d: C0 z4 U% S% }$ j

194599,中国正式举行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受降仪式在南京黄埔路的陆军总司令部礼堂举行,由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代表、中国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日本帝国政府及大本营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次签署并呈递的投降书,随后划分15个受降区,接受日军投降。时至19464月,中国政府共接收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及下属方面军司令部3个、军司令部10个、师团36个、独立旅团41个、独立警备队19个、海军陆战队6个,共1283240人;收缴枪枝776096支、火炮12446门、坦克383辆、装甲车151辆、卡车(含特种车)15785辆、马74159匹、飞机1068架、舰艇船舶1400(总排水量约5.46万吨)

发表于 2010-8-17 0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日战争胜利后,那些残害中国人民的屠夫受到严正惩罚,看看他们可耻的下场。

) @* W2 n" Z- E9 S

 

& d- e! X+ L$ k! b1 O" Q# 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s! M" I1 Y% \4 }( g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6 D$ d2 S3 t [. b4 N9 d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 u4 E; _7 O& x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R7 z3 u/ x0 \4 E4 J9 [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 k/ L! V, e. B+ c1 W% c* O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h- ]1 w, A1 f, M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发表于 2010-8-16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老实话,由我来发续帖,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 F7 b$ R2 x. M6 M7 o+ x# Y1 S% _
 
$ V& E1 V4 G$ S
倒不是发个续帖有什么难度,问题是这个帖子份量很重,应该由够份量的人发才是。如果来排个名单,胡老师应该是第一位,还有首批入学最年长的校友laojy,还有资深校友西水车、老三,还有活跃度一直很高的胡涂人善若水雨中漫步冬虫夏草水小子等热心校友,还有还有XXX,XXX,XX……等等(这可以是一个很长的单子),不一定要选到beiwei啊!何德何能?呵呵……
& w0 k4 p9 E# q: h+ ] C/ ^: D6 p
 
+ p6 r' _9 |; E
既然如此,我就照办了,带着沉重的使命感。
% u6 O+ W2 u8 E5 Z
 
% |% o( E: L& Y8 [% }7 X) p6 `
毋庸置疑,真正有难度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永远是“古刹听松”校友在2006年12月4日那石破天惊的第一帖!那看上去朴素无华,实则满含深情的第一帖!那抒发了师生员工们对母校无限思念的第一帖!那聚集了众多失散校友的第一帖!
' n. G! b" r! B0 n+ Z& M
 
6 K' S$ h7 y/ v
比起那一帖,续帖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
- E0 t* l: W; q" X
 
1 y9 n$ v& P/ I+ S2 F5 h' X
突然又想起那两句诗: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八十抒怀》 叶剑英)。引用不一定贴切,就是那个意思吧!
, d% @0 z* d f N m/ H/ A
 
$ H1 f5 B D* ^- `" Q
目前也就是到2010年8月,“古刹听松”所开创的帖子总页数达到430页左右,累计一万两千多跟贴和七十多万次的点击量。因“老北京网”的新规定,原帖不得不划上一个句号,令人依依惜别!而也正因为这一新规定,这张帖子就成为“老北京网”有最多跟帖,有最多页数的帖子而载入史册。
# [) ~; x3 v) f6 ~! m, r
 
( V3 C. Q0 _5 X* r
为了让依依别情能够得到慰籍,为了使这个首发帖子能更多发挥作用,我计划在8月31日晚些时候或者是9月1日凌晨之后再把续帖放在网上。在此之前,请大家继续在原帖上发帖子吧!9月1日后,再到续帖上发。
1 M3 @# ~# x" N
 
' v/ g7 D5 H- D) s! K! s( Z* L
这样的做法还有一个意义:“老北京网”规定的最后期限9月1日与学校开学的日子正好巧和,而50年前即1960年的9月1日,也恰好是我们那一届校友一年级入校门的第一天。
( z, I4 E8 |2 ^& L3 i5 p. x
 
4 Y7 q( K A1 K
萧规曹随。我想,续帖实际上就是“古刹听松”帖子的延续,并非另起炉灶,故其内容基本按照“古刹听松”的原帖,仅在标题及正文做一些补充说明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0-8-16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8-16 14:16:00的发言:
7 V) l8 A( F- w3 m: }9 ~9 T
说句老实话,由我来发续帖,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 r9 t' S& F+ Q, ^2 B
受累了,谢谢你挑起这付担子。
% G# k0 V7 {( {. G. m; Z6 P- j

发表于 2010-8-16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beiwei![em218]
发表于 2014-11-8 03: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历史资料,浮出水面。千万别跟帖!7 U! R+ S, v; k, y( `# o( N9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1 09:26 , Processed in 0.155286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