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3-3 11:13:00的发言:
6 y3 m8 T& C, `# u+ B: U 北魏,初看你的那附图,有点莫名奇妙?!然后,看那词没明白啥意思。后来,在定睛细看,在灯火遥远的阑珊处,有两小人儿……哈哈哈!今昔两会依旧,他年美眉何处?呜呼!
, a+ u6 o* W o; e( i* I2 ~
4 F) C% v) u. g+ T 【北魏:前有校友说张燮林削球是横拍大刀,不对。张燮林是直拍削球,海底捞月,经常胜日本对手21比5或者不过10……】 . I2 J2 M) f0 @% n' w' E( N! O5 T
" s j1 b( J' g
在此说明张燮林当时是侧握拍,正胶粒打削球,有怪球手之称。 * q% \2 P0 g1 p+ P8 C
这位学姐提到自己打球的经历,让我读来倍觉亲切。学姐在什刹海体校练过,可谓“科班”出身,基本功扎实,手感好。现在,业余爱好者中,凡是科班出身,多为业余高手;令,我等非科班出身的球友,谈虎变色也! 4 c, ?9 u$ R" \6 I3 u1 y
现在什刹海体校乒乓球训练班,好生了得!张怡宁、郭炎等国手,均出此门。目前,招生,必须进入北京市比赛前几名的少年,才能入选此体校。全国招生。我一朋友的儿子,几年前曾打到海淀区少年单打冠军;靠考刹海体校时,他和国内各省市考生比赛第十名,没有录取他。目前,外省体校练球的不少孩子都希望能进入什刹海体校;希望将来能入选国家队,以成就大气。但是,打球的孩子太多,高手也实在太多。什刹海体校太牛了!
. o9 F& @+ @$ v! L
. W, i- Y, W) `( c2 l A. ]7 o; s) z 中国乒乓球人才济济。
' y/ c( g$ y/ T5 x( i新年新气象,糊涂兄看东西比原来仔细啦!嘿嘿!你已经知道了,我贴图写词可不是没来由的…… 6 a$ A0 @6 m' n5 D" w% w
5 U' b$ N& q1 v6 ?/ A/ s' j
顺便说一句,当年乒乓球男队的队员都有美称,估计是体育记者造出来的。庄则栋是“小老虎”,李富荣“轰炸机加美男子”(在当时那种政治氛围下,能造出这样一个外号也不易),徐寅生“智多星”,周兰荪“重炮手”,张燮林“秘密武器”,绝活儿是“海底捞月”。 & U8 p; ^0 I" u0 F# w/ p# I
# H3 t5 W% r2 j- Y
我印象里张燮林似乎不是从学生--体校的路子出来的。他原来是上海的一名工人,是被发现后培养的。 ; p/ u2 V d& x5 f1 e& [
: P, C8 F! r9 o/ k8 X0 b
糊涂兄所说的“怪球手”称号应该不是张燮林的,而是一名外国选手的,本名叫做阿恩特,但我记不得“怪球手阿恩特”国籍了。
" \/ ~$ ?# _/ P4 l1 j/ G + {. Y" w8 Z; g' V9 V6 D' B
中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太多,想露头角非靠苦练不可,还要有天分。大陆的人才多,用不了,打不进国家队的或退役的就去港澳台或外国,照样是顶尖选手。 ; q; n8 k' W; I9 r0 ^( \
! A) h6 Y- u. W y6 z' C
我一邻居,长腿长臂,小时候在什刹海体校练习乒乓球,曾与北京队的国手藤毅是一批的。但这邻居很早就不练了。问为什么不练了,回答说特苦,受不了。问当年藤毅怎么样,回答说打得好,教练还经常给藤毅“吃小灶”(不是加营养,而是练得更多更苦)。要不然藤毅怎么能打进国家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