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9 I( Z6 u" _7 |" X/ m
霍查家庭从辉煌走向沉沦 $ u1 {: u4 T! W% p6 h- o
2009.02.13 B05版:大案揭秘 稿件来源:上海法治报
' g! y* Z M, Y, g/ C T# W
) U* S" t& W0 L! @+ A/ T! t
3 Q4 T4 s8 _- d: K. J. g+ m' U; w! t5 K* ]2 a3 T
/ P* ?+ o" Y* S8 K
2008年10月16日,上百名阿尔巴尼亚人来到首都地拉那西郊的沙拉公墓,纪念阿尔巴尼亚已故领导人恩维尔·霍查诞辰100周年。霍查的遗孀奈奇米叶在纪念仪式上称霍查是 “为阿尔巴尼亚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英雄”。而民主党创始人、现任总理贝里沙则在霍查诞辰100周年前夕呼吁人们与纪念活动拉开距离,并称霍查是阿民族历史上最大的暴君和独裁者。王洪起 本文作者炎黄春秋杂志社出版 ( R9 x; K; \+ i
生前殊荣 5 c- ^7 b* S. ^' r6 d
1939年4月,意大利法西斯占领阿尔巴尼亚,霍查成为当时反法西斯组织的首创者之一。他动员群众投入反法西斯斗争,曾被意大利占领当局缺席审判死刑。 1941年11月 8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 (后更名为劳动党)在地拉那秘密成立。 1943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中央总书记,随之在第一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大会上被选为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和解放军总司令;在第二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会议上又被任命为临时民主政府总理。 8 c& }& n6 R8 s& ^+ W* \
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后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现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成立,他担任政府总理,并曾兼任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霍查从1943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起一直是党的第一书记 (总书记)、民主阵线全国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武装力量总司令,并拥有全军唯一的大将军衔。
% e$ t9 U9 B8 s6 F8 l, C 1945年元旦, 37岁的霍查与24岁的奈奇米叶结为伉俪。 ' S+ I* M. r; d H. n8 Z
1973年,霍查患心肌梗塞,心律不齐,以致发展到心脏机能严重不全。为此,阿党除组织国内名医和法国名医诊治外,还邀请中国医疗小组前往救治。 1985年4月11日,他的心脏完全停止了跳动。 , X2 R/ w+ R _; \0 c8 Q1 v
霍查去世后,阿党和政府为他举行了极高规格的国葬仪式,他的灵柩安放在地拉那 “祖国烈士陵园”内的最醒目位置,常年由战士为他守灵。地拉那大学命名为 “霍查大学”;阿尔巴尼亚少先队组织改称 “霍查少先队”。
# ~. \& k# d$ \, i独断专横 0 z% J+ v+ b( V3 z
1944年底,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劳动党)政权建立后不久,霍查就开始个人膨胀,独断专横,违背了党内民主,让中央政治局的人感到担心。他们开始善意地给霍查提意见。霍查没有听从。党中央的第二号人物,政治局委员、组织书记科奇·佐治提议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清算霍查的错误。霍查事先听到消息,把佐治等16人全部逮捕,指责佐治是南斯拉夫的代言人,将其开除出党,并于1949年以企图暴力夺权等罪名处死。 " M* f- r& _) h1 b: L& R2 h
1974年7月25日,霍查通过劳动党五中全会把老资格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巴卢库推到了被告席。会上,霍查给巴卢库罗织的主要罪行是:妄图在外部敌人的帮助下推翻劳动党和政府,是军队的破坏者、阴谋家、叛徒、敌人;同苏联修正主义分子重修旧好,充当苏联代理人,企图搞政变和谋害霍查;是南斯拉夫情报局的合作者。 ; C1 A; p( }5 @: M$ z
五中全会做出决定:解除巴卢库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出党。 * {: X' k( L: L
1975年5月,霍查主持召开党的七中全会,把矛头对准了主管国家经济的最高领导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阿尔巴尼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阿布杜·勒凯莱齐和政治局委员、工矿部长科乔·蒂奥多西,并把他们定性为 “经济反党集团”。凯莱齐、蒂奥多西等人在全会结束时被解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开除出党。 : ~# K3 w$ m$ B# ^4 M; D, \7 {
1981年——1982年清除谢胡反党集团: 1981年12月18日,阿尔巴尼亚政府总理谢胡 “自杀”; 21日,霍查在阿党八届二中全会宣布说谢胡是自绝于党的敌人。 1982年初,改组政府,中央各部委 “精简” 400人,霍查命令全军听从他的直接指挥,要求军队把谢胡作为巴卢库反党集团的总后台进行彻底清算;下半年,霍查首先在党内作关于谢胡间谍活动的报告,然后在地拉那选民大会上首次公开谢胡事件,宣布谢胡是南、苏、美 “多国间谍”。谢胡死后,他的家人、部下及身边人员都受到了株连。 7 h0 K. x" b4 ^% L( `2 U& }7 b
霍查晚年偏执、多疑 (甚至对所有政治局委员无一例外地进行对话监听,同时设有替身)、僵化、专制,把国家建成了与世隔绝的 “碉堡之国”,被外界称为 “神秘的国度”。在他统治的后期,自诩 “世界上唯一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阿尔巴尼亚,被人以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来形容:一盏红绿灯:车少。二牛抬杠:牛车是主要交通工具。三群当道:牛群、羊群和鸡群。四处碉堡:以碉堡武装保卫祖国。武警林立:警察和便衣警察多。六亲不认:霍查多疑,法律连坐。七窍不通:闭关自守,自绝于世界文明。八面威风:霍查做派。久久不变:体制僵化。十分落后:欧洲最贫穷的国家。 9 u5 k ~5 ]) m
死后掘坟 1 p, M7 o. a4 E1 f% ?: r! T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阿尔巴尼亚也发生了剧变,霍查受到了批判和鞭笞。 ' L& |8 U! n7 i
1991年2月6日,阿尔巴尼亚第一个反对党——民主党刚一成立,党主席萨里·贝里沙便发表文章批判霍查的个人迷信,成为否定霍查及劳动党的第一个信号弹。他在文章中称霍查是 “斯大林式的独裁者,在阿尔巴尼亚建立专政,大搞残酷的阶级斗争,打击政治反对派,造成国家的贫困和孤立”。 6日当天,霍查大学的学生们便举行了罢课、绝食,要求“霍查大学”恢复原校名等。 2月20日,矗立在市中心广场上的霍查铜像被示威者推倒,其他城市的霍查塑像也遭到同样下场。接着,各家政治书店被捣毁; 70余卷的霍查著作付之一炬。 |7 l6 y& K$ }% i6 ^
1992年5月5日 “烈士节”前夕,总统贝里沙做出把霍查等 “非烈士”的遗骸迁出 “祖国烈士陵园”的决定。 5月2日夜间,霍查的墓穴被挖开,棺木被撬,遗骸挪到了地上。次日,霍查之子伊利尔等获准进入辨认尸体收棺,把棺材运到沙拉公墓,草草入葬。墓穴前的破水泥板上用粉笔写着:恩维尔·霍查。 . s% f5 m- O( ~( i) p5 i7 s
“第一夫人”
; s3 x$ G7 H& s 在阿劳动党执政的45年间,霍查夫人奈奇米叶一直是党中央委员和人民议会议员,先后担任党中央宣传和文教部长、马列主义研究所所长等职。另外,她还是阿尔巴尼亚妇女组织的创始人。 2 ^& C2 I& o1 s1 x# W1 T
1990年底,地拉那霍查大学发生学潮。霍查夫人被迫辞去民主阵线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随之,示威者冲进高干住宅区,包围了霍查夫人住所,并扬言放火烧掉房屋、揪出霍查夫人。全家被迫搬出了高干区,迁入一座又脏又破的公寓楼。 1991年6月,标志着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演变的第十次党代会决定首次公开批判霍查。霍查夫人对这次党代会及劳动党改名为社会党持否定态度,尤其对公开批判霍查表示愤慨,并宣布退党(实为被开除),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1991年9月,霍查夫人因 “大量侵吞国家财产”的罪名遭软禁,随之被捕,并进了地拉那313号监狱。年底,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 1997年1月获释。出狱后,与霍查的单身妹妹一起住在地拉那市郊的一座筒子楼里。
: F' n, I/ D H k6 k9 `9 r7 W' Q殃及家属 + x0 M* N% k1 T$ z7 g
霍查夫妇有二子一女、四个孙子和三个孙女。
" s1 ^ U0 x+ J1 F2 ^2 J" [ 阿尔巴尼亚发生剧变后的最初10年里,霍查一家遭遇到他们有生以来最艰难的生活时段。已经参加工作的霍查家庭成员从1992年起陆续被迫离开了政府部门,变动了工作,全部靠少许退休金、补贴及国内外亲朋好友的接济度日。当时,兄弟二人除了领取社会救济金之外,没有任何收入。大儿子伊利尔的救济金仅为11美元,而小儿子索格尔只有8美元。 ( |4 l, f/ d" N6 r `" B4 O
伊利尔处境尤其尴尬。找不到工作。为了避免连累无辜,他与朋友断绝了一切来往。经常受到人身攻击,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他们的子女无法上大学。伊利尔的儿子中学毕业后被迫到希腊打工。 0 \* w# d! k. R2 w/ y1 _3 N8 x \
1995年4月11日,霍查逝世10周年忌日,伊利尔由于在接受一家报社记者的采访时流露出对当局的不满,被指控 “煽动仇恨,危害公共秩序”而遭软禁,并被判刑一年,投入条件最差的卡瓦亚监狱。 10月16日夜,也就是霍查生日那一天夜里,囚室内熟睡中的伊利尔遭到棍棒的袭击,险些送命。出狱后,他虽到处寻找工作,终因其家庭关系和 “囚徒经历”而无一家公司敢雇用。 / t8 H& e" G' a# W/ J3 b
霍查的女婿克莱曼蒂也遭到与伊利尔同样的命运。 1996年10月16日,也是霍查生日这一天,他在意大利谋生3年后 刚刚回国,正为一家建筑公司做设计时突然被捕,理由是当局怀疑他与一个代号为 “复仇”的犯罪团伙有联系。克莱曼蒂对飞来的横祸感到茫然。为了表示不服和抗议,在被关进都拉斯监狱后不久就宣布绝食。由于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他被转至地拉那监狱的医院就医,等待审理。直至1997年,才因 “查无实据”被无罪释放。
2 E% f% }8 T0 X% c( G. O 在阿尔巴尼亚剧变10余年后,恩维尔·霍查的亲属们终于结束了流离失所的生活,现在每个小家庭都找到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只是远离了国家重要部门的工作岗位。
; f8 v1 y( @, V! m' a5 J恩维尔·霍查 & h! e& [% }+ T* C' d3 l
恩维尔·霍查 (Enver Hoxha,1908年10月16日—1985年4月11日),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家、社会主义者及国家领导人,曾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与总理,掌权达四十年之久。 ' }! k$ D& j5 f. v# b
1941年霍查组织了阿尔巴尼亚共产党 (1948年改名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对德军与意大利军进行抵抗运动,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领导人之一。 1942年任阿尔巴尼亚民族解放会议主席团委员。 1943年为民族解放军总部政治委员。 * d3 N( G$ F+ Y2 N/ I
1943年至1954年任党中央总书记。 1944年5月为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 10月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临时政府,任政府总理。
( n/ x9 i% \) ` 1946年,霍查宣布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之后成为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 1946年至1953年任部长会议主席兼外长。 1954年起任党中央第一书记至逝世。1955年起任民主阵线全国委员会主席。他兼任人民军总司令。 1985年4月11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尔巴尼亚民主阵线全国委员会主席、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总司令。 ' ~( a1 |* B3 Y: i1 [& w
由于阿尔巴尼亚长期追随斯大林路线作为社会主义的基调,导致阿尔巴尼亚于1948年与南斯拉夫断交;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上台并批判斯大林,霍查又与苏联决裂并与苏联断交。
& Y' j0 V/ R3 Q2 q# \/ X 霍查于1985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