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已经不少了,还是探讨一下根源吧。
0 H0 l: v9 ]) p) A; a9 `. p$ N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是在前进一步困难重重,停滞不前或者后退一步又矛盾重重的两难困境中的艰难选择。 1、停滞不前或者后退一步矛盾重重。农村的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受挫,这已是定论。中国的大量人口在农村,耕地面积有限,数量众多的劳动力在有限的土地上劳作必然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对于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资源条件有限的国家,单纯依靠乡镇企业来解决面上的劳动力过剩问题也不现实。农村问题要解决,最终还得依靠城市化进程,降低农村人口数量,让部分农民从低效率的生产方式中脱离出来,才能改善农村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业经济和乡镇经济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
P7 T# X: H% L! R0 ?, ~ 2、前进一步困难重重。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大国,城市的资源状况也非常紧张。人口承载能力有限,尤其是核心的特大型城市,环境、居住等问题矛盾重重。我国从农村到小城镇到中小城市到大城市最后到特大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逐次提高,差异相当明显。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也由此产生一条天然的人口迁移路径:起点是农村,终点是特大型城市,全民性的向为数有限的几个特大型城市迁移(或逐次迁移) 。特大型城市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因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特大型城市的居住压力如此巨大了? & e7 O& A) I4 `$ v8 v! I4 A x* z& p
必须承认,即便是处于一个两难困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化的进程仍然不可逆转。在这个前提下面,能够选择的只是城市化以何种方式和何种速度进行的问题。
" N& T5 m1 G; f) V 二、西方国家的城市化经验 1 k8 @9 n/ T& ?' U
# ?0 N4 [ n& R1 d1、由于人具有追求优越生活条件的天性,在城市化进程初期,人口会自发的向生活条件好的核心城市迁移。在这个初期的迁移过程中,核心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持续恶化;而其他城市由于人口减少,居住环境与生活条件反之持续优化,此消彼长,其他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宜居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反超。当核心城市的居民不得不面临高房价、高生活压力、低生活质量的情况,核心城市的生活条件已经不在优越,人口开始向其他城市回流,反向迁移。几经波折后,农村、城镇和中小城市的宜居水平显著上升,不同层级的城市以及农村之间的宜居差异显著缩小,此时,人口分布趋于稳定,城市也就开始定型。 G: ?5 i/ k; Z# F
2、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核心城市都有一个人口大量增长的“人口爆炸期”。即便是在经济水平已经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人口总数量也已经大大增加的今天,如纽约、伦敦、东京等等核心城市现今的人口数量仍远小于“人口爆炸期”的人口数量。
r$ b ~2 d, q/ z
Z! m9 x+ k7 m' y" |7 D0 | Q9 f' p8 S( G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问题 (一)环境质量下降 (二)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三)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 z# E9 a/ F* M% D0 ?
解决办法 (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 ]6 E+ I0 u% `9 I% f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1.起步早。 2.城市化水平高。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