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1|回复: 25

一座比较少见的牌坊照片3[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9-6 16: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 [; d9 W' {$ Z8 S; _继续这个题材,再贴出一幅,也许有朋友看过,没看过的朋友猜猜吧
' |' ]9 ?7 q- t/ F* s Pekin Pailow2.jpg
6 g/ q2 _5 c: g# a( n
6 \: V4 Y# s3 `% X+ c9 e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9-6 22: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还是颐和园的吧?西边荇桥的?或者南湖岛上龙王庙前的?
发表于 2013-9-7 04: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9-7 04:40 编辑 4 P$ T) \% h8 B
1 V- j% N! u4 O2 j6 A
看云起时 先生言道:$ Q% ]% d5 B9 L/ G9 G% i2 {! W
“不会还是颐和园的吧?”, c' {9 k( _6 [. V

$ k- {% D. D: ^我也在颐和园里找找看。嘿嘿!6 t0 v8 u! V/ f+ g1 |
一楼帖原图里之牌楼是圆柱形的抱柱石。
8 P) u1 \. _  C“鱼跃 · 鸢飞”牌楼?
8 f2 I9 [; L1 ^  n, O3 O
% \' t+ O. ^; [1 @# d! Y$ m清漪园时期,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局部里,5 h( a: g+ F8 X* ?8 u  Z. ~
牌楼是2柱1门3楼,抱柱石是方柱形。% W% |% \  V% I! p9 K- {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局部.jpg
; S! m) M1 `  m! C! {4 A% N  Y1 c1 p! \6 `
4 Y7 l' P$ x! P) r4 V5 K
今残留的“鱼跃 · 鸢飞”牌楼遗迹,有四处抱柱石。1 O0 F& {9 J0 G2 J, m
图片源自/ ~2 {1 Q4 Y5 P- K; x
《颐和园牌楼知多少》   作者:   颐和吴老3 N- X5 y- ]2 q( M: N) s- _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09aa01017r25.html
% Z2 K! Z' R" E/ t9 g" C3 G: s7 v# F$ P1 W6 Y0 C# C
残留的抱柱石-1.jpg 6 s  r3 e( [/ L5 p! s
0 s  b! S$ C9 H' s
残留的抱柱石-2.jpg
) {, w( s* n% d, W+ I; v3 P
3 u! _1 n1 n8 L% W7 W1 ~
' P# |* [" E2 G. b$ }4 c  \; v- P0 n

+ c+ c1 I, `* I  |& E6 m6 A2 f3 l+ a, K1 [3 i. Y1 q
发表于 2013-9-7 04: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9-7 04:46 编辑 ! w; ^1 Q5 ?" d1 y8 P! L% v
6 k% c: h" H* y2 [, L5 }6 d! P
关于“鱼跃 · 鸢飞”牌楼。
9 @) |  Q2 d% U. t( M! G$ t
8 S% N: s! o  j. c3 P4 _【转贴】- S! a2 |& a  R% G
......6 _/ H# W, X* F6 w" v7 q5 p& ]
让我们再把视线集中到照片的右下角。东堤上有一块昆仑石碑,四面镌刻有乾隆御制诗,描绘了乘坐画舫前往清漪园时,沿途长河两岸的风光。石碑东北原有几间值房,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里曾经建有“鱼跃”、“鸢飞”两座牌楼,后来毁坏无存,只剩下夹杆石。老照片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北面牌楼的夹杆石,排列很有意思。两座位于东堤上,两座在岸边。鱼跃鸢飞牌楼原先的形制会是怎样的呢?据档案记载,嘉庆二年曾粘修绣漪桥堤上南北四柱牌楼两座,指的应该就是鱼跃鸢飞牌楼。但是也有记载说鱼跃鸢飞牌楼只有二柱,而且在《万寿庆典图》中所绘的牌楼确实也是如此。从东堤的宽度来看,建一座四柱牌楼确实有些勉强。可是老照片里为什么有四座夹杆石,而且排列又是如此奇怪呢?期待更多史料的发现可以解开这个谜团。
! c4 k, E& l1 I0 E4 @. {6 r......(略)。
! e. D4 z4 z# _" C5 p3 R; X" b5 J8 k, x( I' |: N( ?- _
“鱼跃 · 鸢飞”牌楼-1.jpg 4 V9 C8 C8 z0 h( n9 W4 D
8 U4 s# D  M* c- `  J: m
“鱼跃 · 鸢飞”牌楼-2.jpg
' f: f' U/ r8 [7 j
) ?) z) S+ y! K “鱼跃 · 鸢飞”牌楼-3.jpg 5 O" i& Z$ e6 l! e1 K! q
% V5 K! ^! x2 V  u

8 h) e) f3 Y3 x& f- s
5 w( S9 L% m" |; E图片源自:
! a: f& Y2 p0 f" o《百年回望 之一零七 清漪园/颐和园 绣漪桥北望》   作者:   voodoo3( z- W# a8 Z/ v; X% 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77d8f01011hyd.html
# ?4 y( z* c4 l; b, a0 ^# D3 D# t8 K; H- X8 _( M: e( S
发表于 2013-9-7 04: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颐和吴老 于 2013-9-7 05:22 编辑
- E  A. o9 k+ L' E3 @6 ?* K) Y7 U/ M: `- a3 z1 S' j
西堤牌楼。西堤南北各一座,好像是1971年拆除。# @; E& J2 T! P' K* q2 E- t+ V
万寿庆典图中的西堤牌楼:& X. Y# z/ d, F+ E( A( i+ H+ t
副本1.jpg
. l; h7 A/ c) e2 o% X- n
9 R2 x2 p: a  T0 p2 z) I1 @
发表于 2013-9-7 14: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3-9-7 04:021 w+ f) ^7 Y# w% ~* Q# i
看云起时 先生言道:
: z+ i; [1 t0 Q) K. }“不会还是颐和园的吧?”

: D* Z4 S( T5 a) @# Z" ozhaohq 先生观察得真仔细:“一楼帖原图里之牌楼是圆柱形的抱柱石。”) o8 A# t# }2 Y; U

" X9 Y& F+ C+ h( D. F. Y& d: N圆柱形的抱柱石! 这个确实比较少见。' t1 x- [3 W6 ~: {9 `, f( d

8 N) @- Z" z+ l& T
发表于 2013-9-7 15: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3-9-7 04:54+ X: T# [( e, t7 n- }
西堤牌楼。西堤南北各一座,好像是1971年拆除。+ c; ^; O& h: V0 Q
万寿庆典图中的西堤牌楼:

/ B( D* }9 g% i谢谢颐和吴老的补充。1971年才拆除,太可惜了!
3 l7 l6 A8 a$ G) }0 \% W% E4 Q0 u* ~
您说的西堤,就是现在的东堤吧?
, n' U3 R: C# ~9 H8 b' E1 L4 q+ C5 U  P  [
发表于 2013-9-7 21: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云起时 发表于 2013-9-7 15:57; p8 y3 g- S+ _& ^0 e6 d  c# f
谢谢颐和吴老的补充。1971年才拆除,太可惜了!
9 w9 x4 E: y0 s
0 A* J( q5 q5 V0 F您说的西堤,就是现在的东堤吧?

2 N1 H, d& S# n+ s) R您好!不是,就是西堤,原来南北各一座,黑龙老照片应该是西堤南侧的那座。
' X; @3 I- i' O( U8 Z$ z  d
发表于 2013-9-8 14: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吴老 发表于 2013-9-7 21:31) w% p( @0 X0 a4 T/ _
您好!不是,就是西堤,原来南北各一座,黑龙老照片应该是西堤南侧的那座。

1 X/ L$ `/ Z' u6 h9 x% {谢谢颐和吴老的说明. 可是在万寿庆典图中,西堤牌楼夹杆石是方的,而且只有两柱,两柱符合西堤比较窄的地势,方夹杆石也许是画家画的,也许圆的夹杆石是后来重修的.但是像牌楼这样的东西,夹杆石一般不会更换的.原来的通常不会坏.所以还是有点疑问.5 l' D/ N8 q4 T6 b* l3 x, S" q- x5 [
发表于 2013-9-8 22: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云起时 发表于 2013-9-8 14:53
) i+ s  Z! Y5 l% F8 ~, T) s谢谢颐和吴老的说明. 可是在万寿庆典图中,西堤牌楼夹杆石是方的,而且只有两柱,两柱符合西堤比较窄的地势, ...
8 q& m5 o5 T* v1 O  ]4 t
您好!原来西堤的牌楼并没在西堤上,而在西堤口,所以不存在西堤窄放不下四柱牌楼的问题。张廷彦所画《庆典图》并非完全写实,他画的勤政殿(仁寿殿)就是九开间的,鱼跃鸢飞牌楼也是两柱的。现在西堤拆除的圆形夹杆石就在附近用作泊岸砌石了。
3 X( c3 U$ Q) A- _; @
发表于 2013-9-9 05: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9-9 05:57 编辑
. y" }# g% V* {# G
3 s! z/ x% j9 s4 l1 q* z《比较少见的牌楼3》里的抱柱石与今绣漪桥北(东堤上)的残留抱柱石确实存在差异。
/ v. h$ p. f: L7 ?5 c7 C 比较少见的牌楼3.jpg - P8 z+ e, d) h+ O4 h
今绣漪桥北(东堤上)的残留抱柱石.jpg 5 q& S9 i. {% Q% U$ n2 D
! T' o  z/ a7 O

% E0 t2 E% r2 y3 ?( b9 o, y) X谢谢 颐和吴老 先生的耐心解读!
+ U6 k3 G2 O; k  d
( j) `9 I, V' Z8 T7 a' N6 J" [7 c2 z2 z
【再请教】- }9 s  I' U2 l0 S0 p
所说西堤另一座牌楼(北牌楼)在西堤北口吗?* i( J; P8 m4 a( j
何时拆除的?: t& @3 Q& S, K4 c
谢谢了!!' b" k/ l) n4 L" E8 Y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0: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是翻拍自颐和园内的老照片展的内容,来源未知,拍摄时间未知,照片标注是西堤牌坊。
5 c* ?# P3 g+ n* M9 q颐和园照片较多但圆夹杆石牌坊照片仅见到过这一张。牌坊的存在年代也比较不好考证。8 Z7 K; f  p) `1 p
有称毁于1972年,但因现在的文字资料混杂,不一定准确。还需要有老照片对比说明才好说。
  W& `( E, `+ p  o$ L: F" T. P6 O! m2 l9 h+ J2 ]" h$ l
 楼主| 发表于 2013-9-9 1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龙 于 2013-9-9 11:05 编辑 ) Q8 J/ ]$ {5 S6 u; j; ~2 C% z" U
9 c( }, V5 t# ^+ M7 d& N
清漪园时期,颐和园南部堤岸上有三座牌坊。其一是南如意门外,其二是东堤之上,昆仑石南侧,其三在西堤南端,绣漪桥和界湖桥之间。, Q  u  p+ f. f; o
附图是“三山五园图”
: z* E8 ^1 f+ ~5 T5 _$ X$ @$ v/ T4 N其中东堤植被较少,而西堤植被丰茂,所以照片判断为西堤。
  K, x" t& p# g2 v2 k+ D
/ c1 F9 F9 ?5 F7 A8 I东堤牌坊从照片中可以明确看到曾毁于1860年,西堤牌坊未知但感觉难逃1860年被毁的命运。
5 w+ X7 Q( A* Y' ?! `, P, S- E- @; ^; v+ h9 O, y/ Y
从照片中知道了1900年后慈禧重建了西堤牌坊,但南如意门牌坊和东堤牌坊是否重建,何时被毁还是未知/ Q$ N5 S' |  U

  {+ u5 J- e7 h sanshan.jpg & N. l; c2 Y/ {7 z: t4 `) Z: \
发表于 2013-9-9 1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3-9-9 05:55& p. U+ g) N* y, u$ r& U4 }
《比较少见的牌楼3》里的抱柱石与今绣漪桥北(东堤上)的残留抱柱石确实存在差异。

$ q& V. {4 \! x& {: v黑龙那张老照片下面记载:西堤南北尽头个建有一座四柱三门点景华牌楼,后经岁月剥蚀而残破,于1972年拆除。之前我也见过此两座牌楼。& Q1 F6 J- o: M
发表于 2013-9-9 11: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黑龙、颐和吴老、zhaohq等三位先生的耐心说明!学习了!{:soso_e100:} 谢谢!
发表于 2013-9-9 14: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9-9 15:43 编辑 7 C3 a8 T7 ?; ?$ F
* t( N5 M. \% I- }; a- |& k
这是海达 · 莫理循在1933-1946年间拍摄的。# j; D3 l- v7 z8 e" W
图片源自
+ [" A8 U5 v9 Y) qhttp://via.lib.harvard.edu/via/deliver/fullRecordDisplay?_collection=via&inoID=864140&recordNumber=7311&fullgridwidth=5&method=view&recordViewFormat=grid; h7 s/ o  i+ z8 o% F; m/ V* c+ Z/ J
输入    beijing     寻找 7311
" d% Z0 `2 h7 [! L+ w& C
, @5 P2 n0 R- S% [# ^" Q5 ^1 R" p: \9 Z& W9 l2 r8 g
颐和园西堤牌楼       (1933-46年).jpg
' n" z* U% A2 s9 v+ Y" H- M( j3 E( i0 d
图内右侧远景(红圈位置)是十七孔桥?
" c' s4 B  E+ k哪位可以认出此图片拍摄的地点?. o! d9 e& q, o; J- j  z
颐和园西堤牌楼  绘图       (1933-46年).jpg & ^2 {2 x# y9 a7 H5 R
( M5 a$ G1 X' a6 M4 _
我以为上面图片是由南向北拍摄的西堤南牌楼。
  I" W& K/ @+ _& m牌楼看起来已经过改建,去掉了牌楼立柱的靠板和戗杆(参见下图)。( P# [- J, L! H8 d( n/ j( F

% B( H7 V/ d1 T. j5 d 比较少见的牌楼3.jpg
% M5 q8 X- M+ f# ^1 Z, z. L* X
+ t( r. M& F  E0 V. f7 f7 l/ F- g$ [
( A3 a, H8 n4 P4 T, M+ c
3 g7 [% Q/ ^2 Q! b3 K! h; r& B' C0 G* z* {' m- |5 ^

- J0 k" |" S3 B
发表于 2013-9-9 2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3-9-9 14:56
/ E+ H7 ^) L  ^( j& u4 p# m这是海达 · 莫理循在1933-1946年间拍摄的。8 D+ E% J: q! L, t
图片源自5 Q: z) S! l" P
http://via.lib.harvard.edu/via/deliver/fullReco ...

2 x% o9 C# W8 o您看的仔细!这张牌楼老照片更为清晰,却为西堤南牌楼,其立柱挡住了佛香阁,但是万寿山可见,十七孔桥可见,这就是在牌楼南向北侧照的。# U6 c7 M0 O6 x2 x% h3 _
发表于 2013-9-9 23: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先生的照片和黑龙先生的照片似乎是同一个牌楼。黑龙先生的照片右上角有一团树影,zhaohq先生的照片右侧有枯树和树影。黑龙先生的照片为了避免枯树或树影,才距离牌楼很近仰拍?那时牌楼后面的树也没有后来的高大?那时枯树还是活树,树影遮挡牌楼,所以要近拍?
发表于 2013-9-10 00: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3-9-9 14:56+ j5 W7 c4 q  N3 j+ v* l. v
这是海达 · 莫理循在1933-1946年间拍摄的。
* `1 U% x6 Y$ n+ S! _图片源自) |. `5 S6 w3 d% h* l9 W0 d" A$ e
http://via.lib.harvard.edu/via/deliver/fullReco ...

  r% b# Y5 T  @0 i% u   两张照片我认为上面拍摄时间要早于下面那张,理由一是上面那张的古是清代西堤柳树修剪典型手法(下面那张似乎已经没有);二是上面那张冲天柱上的蹲兽还在,下面那张已经全无;三炝柱应是为了安全而后加上去的。
6 Q0 u& D  ]* V% J! f- k- `, 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0 14: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3-9-9 14:56
3 r0 k6 f8 M4 u- y+ s4 p& u这是海达 · 莫理循在1933-1946年间拍摄的。
) y) k; ^; |5 D9 T. }' r  V图片源自
9 o/ b. `, m: X$ J# y4 N) Fhttp://via.lib.harvard.edu/via/deliver/fullReco ...
% F% D) ~9 A( J! s% I
感谢分享,哈佛网站许久未去,又公开了些新内容。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3-9-11 0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云起时 发表于 2013-9-9 11:31
' g$ x* n7 q5 m" U" ^! ]6 w谢谢黑龙、颐和吴老、zhaohq等三位先生的耐心说明!学习了! 谢谢!
8 Q8 M' k+ u' i; ^. d
您客气了!相互探讨有时才可以把问题琢磨深了,探讨中说不定就可以得出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意见。
+ K3 ]( y: ^; Y# y5 w
发表于 2013-9-11 05: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9-11 05:20 编辑
* V3 _2 l0 W6 [# s9 k$ V2 F# A5 t
颐和吴老 先生在19楼回帖里言道:
8 u# s8 Z8 I& r' h4 p! I4 u“两张照片我认为上面拍摄时间要早于下面那张,理由4 j0 e/ y3 x* |2 {
一是上面那张的古是清代西堤柳树修剪典型手法(下面那张似乎已经没有);1 M. p9 |. S3 `
二是上面那张冲天柱上的蹲兽还在,下面那张已经全无;) I0 y$ ^& e7 S
三炝柱应是为了安全而后加上去的。”  s( M( r# f0 b# y1 U$ k$ J3 `
* L( K& v: t, @. O% j$ R+ a+ c, J
5 s: _  e; J/ r9 H' A! D
关于第一条,如果一楼帖里的原图拍摄于清末民初(1908-1920年间),此时的颐和园疏于管理,树形状况可以理解了。: c" z2 W6 C% ~% ?: `! B3 g
5 y3 J) h3 p4 L8 C8 E/ u! s8 M
关于第三条
9 |; l# e' G' @, y5 a) J【我的观察方向】
0 `, a& ~: S* z( o; @9 S+ [
1 v% Z+ I( W+ \) {. _我们来看一楼帖里原图。
" Z! i0 T: Q% B# a: r3 W7 g& `在牌楼正间雀替和两稍间雀替的下方,各有一条依附于立柱的木构(红圈位置)。) ]( H" W1 H3 t0 \
我不懂古建木结构,不了解这几条“依附于立柱的木构”之名称和具体用途。
/ t6 |6 ?$ @( I6 ~* ]. n% H在这里暂且称作“立柱的靠木”。
- }: u6 d' s" k; N& v, N- K 复件 比较少见的牌楼3.jpg - }4 ?$ ^: V8 M- ?- a

5 N' P9 W  b, y, d
- d5 Q( d7 W% p$ ?, C  a! x* G# e我的理解一; e  V6 `6 w5 S) w* {  a! Q/ m
戗杆大多数是牌楼初建时就配置的,如正阳桥牌楼,有戗杆石兽基座的景山寿皇殿三座牌楼,等等。! n# q4 i. W4 W0 t
没有戗杆的牌楼看起来有些怪怪的,例如“大高殿的牌楼——无依无靠”。
( [7 f. @9 J! f% R4 {: X5 {; f2 d: i
我的理解二
6 [, X8 X: e/ Q9 J$ o  e. |即使一楼帖里原图里的戗杆是牌楼倾斜后,加固牌楼时添加的,但加固牌楼是不会添加“立柱的靠木”的。
" Z" `" |2 p7 v9 k# i
) Q4 v  s! i( ^2 }" @以正阳桥为例。; V. B; M1 d: A
1924年,有轨电车通车。运行十年后,正阳桥牌楼严重破损。
& L" j* o2 Y0 k 010.正阳桥牌楼-10     (1935年前?).jpg
( B8 A  H: Y  n
. c* T0 z1 P+ _) _. o/ c( c! M2 N+ y
1935年,正阳桥牌楼落架重建。! m% `3 t8 Q8 [: M
立柱改为混凝土结构,去掉了“立柱的靠木”,裁撤了戗杆。! M6 |' y) a. n
012.正阳桥牌楼-12     (1935年后?).jpg $ G- i$ m6 a! X
6 O$ L8 ]( c# a% ]7 U, D# H
( d. ^5 e3 ?; M' q1 d

1 o% ~% R9 k7 q! x/ f# w! I2 G2 V  t4 r& P- c% [" i9 u
【个人看法】8 U+ u/ d, P3 [( q7 ^
一楼帖里原图的拍摄时间略早,在清末民初(1908-1920年间)。
% |" u. v9 D6 R) }" d- N, x  o  m海达 · 莫理循在1933-1946年间拍摄的那张,彩绘还比较艳丽,应是数年前修缮或落架重建的。
) O+ J( \( @. O3 K我感觉牌楼立柱疑似改成混凝土结构了,去掉了“立柱的靠木”,裁撤了戗杆。* I) E- P* g( e$ N
编号7311-1.jpg / i* e" d0 p) E! x, S. _* k2 k1 \

2 i  o) w2 [' a& u 编号7311-4.jpg
& H+ Y, V4 [& q; ~" ?, e2 O0 b" m$ k+ B( a& K
以上只是猜测。嘿嘿!
+ M0 [7 W& c5 H. G, ]$ p( j4 Y" A  c: v; j0 F1 }* o) m

) ]( S; \8 E, A' l8 H3 P颐和吴老 先生40余年以前曾经看到过拆除前的西堤南牌楼。
: c- ~9 i, y2 G% B9 l! g, p您记忆里的西堤南牌楼拆除前还有戗杆吗?/ T4 V2 L. O% V; p! C
+ G: t* G4 H8 D8 u7 l
* l' y: b3 Y' y- @- }

1 t) M3 P: |: ^0 ?7 j5 b7 z
 楼主| 发表于 2013-9-11 09: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年建牌坊都需要戗杆,因为如不用戗杆,必须立柱用特别长的材料,大部分深埋地下,以保证牌坊的稳定。/ B' w" q, @2 T" y. H- O
大高玄殿牌坊就是如此。但大尺寸材料制作牌坊立柱比较浪费,所以多数牌坊都用普通材料,而靠戗杆保证稳定。
& Q, y! B9 F/ h9 s9 j1 p# J6 e7 O+ d. J. ^# t
民国年间,因水泥等新材料的出现,多数街巷的木质牌楼立柱,都改成了坚固的水泥柱,所以都去掉了戗杆。+ ^5 c" J% w  L5 x

  n" b: E( `, m. ~( X# s1 {  A单看小莫拍摄的牌坊,可以看到立柱上有很多铁箍,这是清代的一个典型做法。用若干细料,拼接成一个大料,
8 S( \$ Q! S0 O5 a  D# O5 X' F) D用铁箍固定,来代替大尺寸的材料。一方面说明乾隆时期工艺发达,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大木资源已经不多。
" M1 p& P% b8 x) ]$ F6 ~" \小莫拍摄的照片多数光影效果颇具艺术气息,可见早期哈佛推出的小图,哈佛新推出的大尺寸扫描图,为了图片
1 A( G6 m" a  V1 A7 d. L# N& b" Z细节的还原,提高了图片锐度,细节清晰了,但颜色和光线效果略有失真。
发表于 2013-9-11 10: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颐和吴老 于 2013-9-11 10:41 编辑 ) @+ W" }& a6 o+ U: X
zhaohq 发表于 2013-9-11 05:066 |  v% ^& z7 N
颐和吴老 先生在19楼回帖里言道:) R; F! a6 L" Z; I1 |
“两张照片我认为上面拍摄时间要早于下面那张,理由
( L% _$ ~0 k" S% B9 }0 T/ S5 C一是上面那张的古 ...

  D! H. O1 b- ^4 o, u您好,我主要是根据柳树判断照片先后的。至于炝柱云辉玉宇牌楼最早也是没有,民国加上了。另黑龙那张照片中间两柱内侧没有靠柱的。. B+ E8 q1 s) L2 h- Y- j
-1.jpg
! Q9 Z* \9 F, T4 h+ T9 l! W$ o4 Q

6 {, U9 Y+ o8 O) ~+ A' `. } -2.jpg # ?" C6 |. C* y& Z/ h& [
9 P; f' j0 ]' V! g9 t% j$ v3 @
发表于 2013-9-11 1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ohq 于 2013-9-11 13:50 编辑 : y: q3 `# l+ v5 ^, W

+ ]$ W3 @7 |4 c. y# \/ l关于“云辉玉宇”牌楼的戗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我实在了解不多,不知道原委。! O+ d; `% [5 Q
颐和吴老 先生上传的第一张(牌楼无戗杆照)我在穆默图片集里见到过。
6 n: D7 Y5 y! N$ s$ \3 W, `1 v此前是否有人拍过“云辉玉宇”牌楼我不清楚,此前的“云辉玉宇”牌楼是否有戗杆我也不清楚。# Z6 _) Z: N* E& n
173.画册173页.jpg
5 l& J1 A7 j( V' r5 w5 X$ N9 N
, l% k% w& }; v5 k
; p* [- Y' V; Y  h+ t追述到“云辉玉宇”牌楼的前世。3 V3 Q3 p. w7 j; ]4 @/ E  E8 V
早期清漪园时,《万寿庆典图》里的大报恩延寿寺山门前,三座牌楼是有戗杆的。# ~- Q! y  m% K' H
我以为画中情景应该是三座牌楼初建成时期吧。* ?2 b3 m# S4 O" d; S
502.大报恩寺牌楼院.jpg 8 r) T4 P9 |- [# B1 a; X0 d- }6 q
) ?5 q% w# ?- z, v% S( q
4 Y) b: ]6 b6 C+ F7 p6 G) B
请 颐和吴老 先生再给看一下。6 X  c4 s; j1 T9 M
明间内侧的靠柱.jpg 3 j# q0 Y2 y* p/ d1 Q! f. a3 }+ }+ e
比较少见的牌楼3.jpg 0 \/ h' ^4 O' z% ]# E
7 K+ y  V! L8 x3 [% K/ k/ |
我以为一楼帖里原图中间两柱内侧是有靠柱的(红线范围内),稍发黑的部分是牌楼后的戗杆。* v5 l1 h: `$ i0 F. @! b" R% [( i
, m' e% P) t- w  M' k; ?
发表于 2013-9-11 21: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hq 发表于 2013-9-11 13:25+ b) v) j6 i; i
关于“云辉玉宇”牌楼的戗杆,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我实在了解不多,不知道原委。
4 _0 _1 ~; d! |% v8 \" }( ^& ]颐和吴老 先生上传的 ...
1 P  @8 k8 M( H) c
您好!说得对,是另一侧的炝柱。看《庆典图》应该乾隆朝云辉玉宇牌楼有炝柱,疑是被毁后光绪重建没有炝柱。您问过我40多年前西堤南牌楼炝柱一事我着实是记不住了是否有了,不过我觉得黑龙那张照片不一定很早,是国内早期书中刊登的。. g* V; Z9 @/ Z/ |$ f: Z$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8:29 , Processed in 1.199051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