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4-10-2 2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3 |9 n% n5 s% f: Q* M9 e1 C' _( W0 q1 ~
4133【齐风】
0 G" z* Y0 a, P4 t' d国庆节亲人聚餐。落座山东馆的齐风厅。去年也是国庆,提前一周订餐未果,今年提前两周。
1 e- y& m7 W" p, f9 Q山东馆原为山东省驻京办的餐厅,后改名挂匾“齐鲁苑”。齐鲁更早的称呼,齐在东,鲁在西,鲁国有孔夫子一脉,齐的东夷有姜太公的教化传承。中国四大菜系,鲁菜居顶,近代北京北平又北京的,鲁菜一直风头最劲。齐地的福山出厨子,师傅徒弟一代传一代,民国间的“八大楼”至今大多还在。八大之外还有无数的小楼。我老家人在前门外鲜鱼口北面的肉市街路东开过“东升楼”,胶东老家人的驻京办,兼营餐饮。六十年代末我还踏进过那栋二层的小木楼,只是餐饮早就歇业,到七十年代后小楼消失了,它的位置与老店全聚德相隔一箭之地。九十年代北京人艺风靡一时的话剧《天下第一楼》演绎的故事中,这间烤鸭店的东家,其籍贯、姓氏正是我老家的先人。鲁菜齐风之盛可见一斑。: W- R. q0 `& w+ e0 B; m9 a
呼来服务生点餐。告知已经点过了。没有啊,只在电话里约定餐标,没提及菜品。菜单子递过来,林林总总二十道,够丰盛。对方解释说,这是我们的节日套餐。你套餐的菜单也得事先传給我看呀。看来是误会了,我想到的是最低消费,人均不低于268,来了之后现点。没注意对方说的套餐。既然已备下了,那就尝尝吧,山东馆虽然常来,但点过的菜品不过十样八样的,这份菜单五花八门,大多都没尝试过。那就照你们的单子来,我们的人少了,你们菜量也减吧。服务生说,只能是菜品减少几道。7 B( k& G+ [* z# N8 A
原定小辈的也过来,订的一桌餐,临时起意回老家,上午堂弟将小的送去高铁站,与孩子他姥姥团聚,七天,难得的长假。
& V$ F5 G' A( X O0 w桌上摆着坚果盘,开心果、瓜子、大杏仁和小花生,小花生好,酥脆香喷喷。一盘红果子,海棠果,酸甜可口。本地多海棠树,但都吃不得,小区院里有好几棵,当下落了满地果子,不远的北土城有个“海棠花溪”景区,海棠树种出二里地,春日人头攒动看花的人。都是些中看不中吃的品种。难得见到这种大个的品种。已经好多年没吃到它了。* o+ F6 F2 o* ?. T R/ _- F ^
( V/ T' a4 z% s, L9 F2 h) q- ^
* L! y4 y! c- }2 s4134【流变】
! P" [- ~. @8 I1 S" P6 x“顶汤养生江瑶白玉冬瓜盅”喝汤开胃。“餐前迎宾小吃”烤烟薯。本地都叫烤白薯,里面红瓤,烤的不错,皮瓤分离。堂弟说我们老家都叫烤地瓜,甭管什么瓤的,堂弟妹说,东北也这么叫,地瓜。我问起,也是东北人吗,过去想当然以为她是。"不是的,父亲是上海的,母亲是河南的。"我头一次问起籍贯来,原来还不是东北人。是有点不像。东北人、山东人五大三粗的多,性格上也与南方人有差别。% s, e W- q) X, H
说起了堂弟近期在种牙,满口的,上下各6个桩,在私人诊所做的,12万,比前些年便宜多了。我们兄弟俩的牙早就经历了一轮的更替,十年前的事了,都不算太成功,现在我用的是又一轮的新牙,半新半旧的,还算好用。父母一代都是好牙,老爸的牙用了一辈子没换过,从未看过牙医。母亲说过,不好可不是我们的遗传,尽管如此,二老还补贴了我俩换牙的费用。这属于隔代遗传,我姥爷就是一口的假牙。
7 o- N4 P- h$ Y. M1 L5 a牙口差影响吃食。上来煎饼“章丘特色黄家烤肉配沂蒙红嫂煎饼”。山东馆的菜谱越来越绕道,没点生活阅历的,还不一定品尝出这道菜名的意味,我这岁数的人也未尽其意。黄家烤肉就不知说的什么,哪个黄家?章丘是盘子里的大葱段,章丘大葱名满天下,红嫂煎饼也是有所不知,舞剧《沂蒙颂》里,红嫂熬的是鸡汤,看来当时是就着煎饼吃的。我说老弟你小心点,煎饼够艮的,留神把你的临时牙揪下来,掰碎了吃或者蘸上汤汁吃。
5 d6 p( \3 G, X8 w6 O$ Y) Y& L“羊流鲜腐竹烧沂源黄牛肉”羊流是什么东西?吃不明白,服务生报上菜名,好像她们也不是山东闺女,听不清说的 什么,食材大部分还是认识的。这一道“枣庄特色辣炒跑山鸡焖鲍鱼”也是没听明白糊里糊涂地吃吧。还是后来把菜单子要过来,才知道吃瞎了,食材里面的鲍鱼,我当螺片吃的。与这道“米椒拍蒜鲜藠头炒深水螺片”吃混了。不明就里的还有那道“官府翅汤鲜猴头菇烩海参”海参谁都认识,猴头菇少见,好像只产在东北吧,入口时没认出来,也没吃出来,味道不错的。大号的盘子上来条“淄博周村香醋烹寨花鲈鱼”问起这鲈鱼是淡水的还是海水的,没得到答案。太大了,有一尺五,油炸又浇过汁,没动几筷子。越吃到后来,越不受待见。胃口的容量有限。+ M! u) e2 h" b- b* s5 e9 Z
! q# l+ I- C. C; t8 ~% |' T
! e$ d) W( E: Q) U/ D4135【东西南北】# |4 r/ l) I" A, c$ u1 `+ t
哥仨尽管在老家待过的时间都短,堂弟的出生地还在东北,但都是吃山东菜长大的,从小吃姥姥奶奶做的饭菜。小家小户的做不了大菜,鲁菜的招牌菜,像红焖大虾、葱烧海参、四喜丸子等等也没见家里做过。粗茶淡饭,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佳肴。各家有各自的吃法。兄弟说起姥姥做的鲅鱼馅的丸子,鲜美。我吃过的还有海蛎子,油煎的快鱼,水煮的墨斗鱼,叫“小稍”的那种……后来再也吃不到了,好像餐馆里也见不到。堂弟说起美味的回忆“铁锅小鱼贴饼子”各种各样的海杂鱼。我说,这家店里就有。这次要不是套餐,我一准会点上,好吃不贵。不愧都是同门出来的,我家餐桌上也有这一道,贴饼子是玉米面和豆面的混合面。
+ }% r& t2 e. l t5 a; R! H4 @6 p“明炉小酥肉白菜红薯粉炖卤水豆腐”汤汤水水的一大锅“茶油桃仁素炒有机时蔬”一小碟,小白菜炒得碧绿清脆。不受待见的是那份“齐鲁苑古法果木熏烤拼盘”没见谁动筷子。6 ]3 p$ P m! D8 Y" S+ y
主食一道“青岛特色海菜蒸包”海菜很少吃到,吃个新鲜吧。简简单单的“山东特色炝锅面”也是久违了。! F$ |; A* v+ ]- Q6 [8 M
最后的一道“自制酸奶” 几位都说不错。我说有点甜,喝惯了无糖的酸奶。兄弟说没糖的不好喝,早年瓷瓶装的都带糖。我们少年的时候,只见过没喝过。弟妹说我都上班之后才喝到。堂弟妹说,沈阳秋林公司卖一种不带糖的,少年时就住在秋林不远,没少享用吧。; C3 L% ?' h- {# ], t6 N
吃一半,剩一半,不能浪费,打包回家。菜单子上的好几道菜没上:乳山的生蚝、临清的特色盖碗四样、鲁西南特色炒合菜。% v' r+ g# i h+ T* i. X# k
主力们,小辈的都没到场,“人多好吃饭”一顿饭,吃遍东西南北中,山东各地的代表性菜肴大概都有了,一般的鲁菜馆不会这么全的。山东的厨师、山东过来的食材。山东老家的可以吃到自己家乡的那几道菜,不管你是鲁西南还是鲁西北还是胶东的。家乡已经远去,吃吃家乡菜聊胜于无吧。
" x, i7 K5 ?) p2 `! ]/ x' {! S7 c. n" \4 G3 |1 J%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