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24-10-14 18: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415 2【老领导】
, q' [' V% R4 \7 }% ]5 \1 _那天老耿说起,马上是老领导秦总的生日了,要去拜会一下,九十五大寿。; j$ |5 w( Z7 a7 L, o0 u8 O" e( E8 T
说是老领导其实隔着好多层呢。1985年秦总上位公司一把手时,我是最基层的办事员,见不着面,没有工作汇报关系。唯一汇报过一次是在那个动荡的日子,我在西交民巷值班室值班,特殊时段,夜间轮值。秦总打过来电话询问广场的情况,我如实汇报:黑压压乱糟糟……风波之后不久,众所周知的原因领导去职了。那之后就更难得见到。近些年有了网络之便,不时地在群里见到老人的信息,推行企业文化,不能少了老一代公司奠基人。今年公司庆祝七十五寿,秦总他老人家二十出头就进入公司,为创业第一代。还有谁吗?硕果仅存了。
" D, }9 A e4 f6 u探望高龄老人,有时也是一种打搅。真想去看看,又怕唐突了。领导之外还是我的长辈呢,机会不可再失。我跟老耿说要是方便的话,我跟上去看看秦老。老耿联系过后,周日成行。
, n* H: u2 B( a& v9 L' _- X秦总家搬到了北边,看了环境,并不算好。我觉得不应该吧,应该安排得更好一些。好在还有电梯。 I: P: Z* Q) J& R; V, P
进门,老领导已在厅里候着,棉装上身。老耿是这里的常客,不必介绍。我贴近坐下握手,老人手上有伤绷带缠着。自报家门,老人听力差,助听器不大灵,女婿在旁助听,放慢了语速在耳边大声重复。老人家没表示,大概没想起我来。我往根上捯,报出父母的名字后说:您熟悉的,你们1975年冬天一道南下去的香港,我到火车站送你们,喊你秦叔叔。印象中那是第一次相见,一道送行的还有秦叔的女儿,我的同学,就此记住了。
0 Y( |5 z) l! U4 D0 u老田呀我认识的,很熟的,老同志了,秦老发话了,怎么样了?你爸爸妈妈。我说:都走了……老人不语。5 i$ t y- L( j
我又说再早我父母也在印尼工作过好多年。秦老说我知道的,你爸妈在中行,我在使馆商务处。 对,还有中行的金波同志,金波是总稽核。我说那时候出国的干部挺苦的,多少年都不能回来。是啊,秦老说:孩子也不能带上,只能带夫人……我说在您写的那本回忆录当中看到过印尼的一段。* u( [. N; U; G: B; G
老人有了精神:那时的大使姚仲明应苏加诺总统之约请来陈毅外长来讲国际形势,那时两国关系很好。陈外长在印尼有威信,被称为"马歇尔外长"为什么呢,马歇尔是元帅,陈毅也是元帅。陈毅外长給印尼总统说:国际大势(亚非拉人民独立解放)如中国的长江滚滚向前势不可挡,苏加诺听得连连点头……当时会场的情况在使馆内都传达了。
) T2 v$ J) k: w* p" y9 M" P我说您的书中没有这一段啊,倒是有这之后,“九三〇”事件后印尼反华,您负责断后,跟印尼反华势力英勇斗争来着。是啊,秦老说:那次我们撤离去机场被拦截,他们想抓我们的人质……
. a5 j, I' {6 }+ a& @1 h
7 K* e* X( { E+ S) j) @: _4 _: _0 h C& _
415 3【秦叔】( i, f) P1 @+ m9 L5 m( g
问候老人的身体,秦老说,你们说什么我听不到了,这腿也没劲儿。我说我父亲还没到九十就糊涂了,糊里糊涂好多年。九十多岁生活能自理不糊涂就挺好的。您老人家的记性多好啊,几位边听边赞。家人说现在是远期的记忆好,近期的记不住了。
7 V% u1 M8 r% y+ x8 o老耿说起一段当代史,五六十年代的过往,酿成后来的文*绝非偶然,是一步步走下来的,五六十年代人民银行的“三大案件”斗来斗去的……我转过来问秦老:您还记得三大案件吗?秦老说:我那时也参与过甄别工作,开会呀,一次一次的,詹武、夏鸣多好的同志,延安过来的,被打倒了,开座谈会,有不同意见的还有被打成右派的,三大案件起起落落,冤枉了一大批同志。1 l. ^& s, g/ R
不说这个了。秦老问起老耿你还钓鱼吗?指着墙上照片。不钓了,老耿说,也不是信佛,现在戒杀生了。我起身过去看墙上那张大照片,是秦老和老耿的合影,在展示他们的收获。好大一条鱼,半人高,老耿说有四十多斤,拉了好多趟才出水,地点是在扬州。好多年前的,老耿那时还是个胖子,不像现在老来瘦。西墙上还有几张全家福,和和美美一大家子。一幅王阿姨牡丹花的画轴,秦老恭录的主席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转过来东墙,沙发后的条幅“吃亏是福”。往里面屋里瞅一眼,一溜紫红色的书架前是张大大的办公桌,边上被圈起了一片,半间屋子的地方,垫子上面撂着玩具——儿童乐园。重孙子爬行很利落了。 }$ W# _; H; f7 \4 l$ E- C( p
这一会儿,秦老的闺女进来了,这不是我的同学吗,在同一间小学同学六年,只是没在一个班,还是知道的,这些年同学聚会见过面的。打过招呼后,同学带上一大家子出门旅游了。秦老问了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小辈的一一作答,去天津,两天就回来。家人说,老人这些事都要过问的,小辈的来来去去都要与老人打招呼告假。三闺女一家子还在,含饴弄孙孩子抱上来,放到了老祖的胸脯上,孩子不声不响地爬上爬下,看着秦老好享受的样子。四世同堂,热热闹闹,老人不孤单。! l! _+ b2 f l' w9 I& Y6 N \
一个多点了,该告辞让老人休息。老耿提议合张影吧。我这是第一次与老人家同框。我家里还有好几张照片,是他们老一代的合影,在伦敦,在香港,好像没见在北京的。
8 j* d) x& `/ r4 N1 o: x# Q8 ?; W! L秦叔保重,我们回了,下次再来看您。老耿说,我下次过来給您做羊肉吃……您别动,就坐着。老人家执意起身,扶着站了起来。
) A2 {+ V$ l. p, w" N8 b* E/ Q, }8 W0 V1 P" ^+ w.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