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1|回复: 6

[X] [资料]细管胡同 Xi Guan Hu Tong[含3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31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图片于2005年9月拍摄,如您也拍摄了该地区的图片或找到了其他关于该地区的文字资料,请跟帖发布!

$ B) I( y- B" S: F/ o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 A# n+ ^5 [3 \
[此贴子已经被掌柜于2011-9-6 10:55:23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资料]细管胡同
发表于 2011-9-6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北剪子巷,南有三条支巷通白米仓胡同,北与大兴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细管胡同,明朝属教忠坊,称水塘胡同。清朝属镶黄旗,称水塔胡同。据《顺天府志》记作油罐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西段称水獭胡同,东段称细管胡同。1949年后称细管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元善里、水獭胡同并入。今胡同内9号院为著名作家田汉故居,1984年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表于 2011-9-6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细管胡同
 
  东城区西北部有条胡同,名叫细管胡同。细管胡同的得名,那才叫个曲折。查阅了明、清、民国和解放后的地图,请教了当地的民俗地理专家,才大致捋巴清楚,在这里向大家请教。

. K9 u1 _2 M$ X+ U5 k0 D7 A

  细管胡同在大明朝和现在不一样,只有西半截,属于教忠坊。由于胡同东北边宝泉局(负责铸钱的地方)里有个水塘,所以就叫水塘胡同。到了大清朝,这里属于镶黄旗地界儿,胡同名字发生了音转,叫成了水塔胡同。再后来那块水塘没了,在水塔胡同的东边、水塘的南边,形成了一条口小、肚儿大的胡同,好像个油罐。据《顺天府志》记载,这条胡同名为油罐胡同。到了1947年,水塔胡同又发生了音转,称作水獭胡同;油罐胡同也发生音转,成了细管胡同。不过,那时水獭胡同和细管胡同是两个胡同,并不相通。后来,两条胡同连上了,又统称为细管胡同。

/ M$ L& B o) d# D

  怎么样?细管胡同的历史您明白了吧。那么,咱们在说说细管胡同的名人田汉吧。

7 _7 |' G$ \1 p/ A k% j

  说到田汉,大家都知道:大剧作家、大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细管胡同6号(今9号)就是田汉的故居。

- V7 L% x E3 v3 b

  田汉原名田寿昌。1911年,在湖南长沙选升学校就读的田寿昌,参加了一次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的集会和行动后,为了报考修业中学,而改名田汉。

5 N) @6 } ?( u8 ^# G

  1922年,田汉结束了六年的留学生涯,携妻子易漱瑜回到上海。田汉非常渴望有一个自己的艺术社团。于是,年轻的田汉夫妇依据唐朝诗人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诗,1924年办起了《南国》半月刊。从此,田汉也以“南国诗人”自诩。

' N0 s, Y6 L1 i: p

  1929年秋冬之际,一位叫安娥、有着浪漫诗人气质的“红色女郎”,来到了田汉身边。安娥原名张式沅,河北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共产党员。1927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从事地下工作。党组织派安娥到田汉身边,就是要争取上海戏剧界的“田老大”入党。后来两个人产生了爱情,结婚了。安娥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女作家,曾经为《渔光曲》、《卖报歌》作词。

/ }* g3 u1 C+ Z! Z* S

  1932年,田汉与丁玲、叶以群一起,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瞿秋白代表中央宣传部出席了他们的秘密入党仪式。田汉为许多电影插曲作词,像什么《毕业歌》、《开矿歌》、《天涯歌女》、《梅娘曲》、《义勇军进行曲》等等。尤其是《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y! s2 w t2 G8 H5 ^* v% M3 D) T

  画家徐悲鸿曾经赠言田汉,称赞他:垂死之病夫偏有强烈之呼吸,消沉之民族里乃有田汉之呼声。其音猛烈雄壮,闻其节调,当知此人之必不死,其民族之必不亡。

" x7 E4 J) Z, \1 |6 k2 G- d

  正是由于田汉和徐悲鸿之间的友谊,1948年底,田汉来到西柏坡后,曾奉命秘密进入北平,说服徐悲鸿留在了北平。

2 G$ G- G7 Q: ~" j; @" q* [

  1953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国家为田汉和夫人安娥购置了东四北大街细管胡同6号(今9号)院。这儿原来是20年代迟氏兄弟盖的两所宅子,是一个两进的四合院。田汉一家住里院,秘书住外院。

}) j" ]7 C' @* n. _/ _5 W

  夫妇二人在细管胡同6号,琴瑟和谐,创作颇丰。

6 X7 |% f+ k2 [# B3 ]7 x

  田汉在建国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田汉具有诗人气质,是个重义气的“江湖老大”。在“戏曲”和“局长”之间,他更钟情于“戏曲”。为此,他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积极推动戏曲改革,推陈出新,促进了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戏曲作品。

0 @5 I# X! P ]

  1958年,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田汉在北京西山的古庙里,创作了12场话剧《关汉卿》。全剧以关汉卿写作《窦娥冤》和上演为线索,塑造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不畏强权、为民伸冤、“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的艺术形象。其中的《蝶双飞》,成为千古绝唱:

v" \* B0 @% D9 J

  将碧血,

4 q; D7 Y* {9 C* n4 @

  写忠烈,

7 r( _* } _( g# [2 o. w1 G

  作厉鬼,

4 l6 X+ O M6 u; w6 b. _

  除逆贼。

& h4 \5 f" ]7 u) w; o% B

  这血儿啊,

2 Q% i1 F a' v* k9 }( ~2 P

  化做黄河扬子浪千叠,

- ?* x" t( a6 O3 S5 N

  长与英雄共魂魄!

# J9 Y% F8 n2 H5 e

  ……

- p+ o# K& c- T4 [

  提什么黄泉无店宿忠魂,

4 M8 W: I6 P! b) u& a$ |- Q

  争说道青山有幸埋芳洁。

3 g0 p4 y1 N4 L% C B7 B$ j

  俺与你发不同青心同热;

. x* Z; {, X+ t) Y( K* J5 C

  生不同床死同穴;

7 F) w2 {7 F2 y* w- u

  待来年遍地杜鹃花,

5 f8 k6 ?6 V6 v% T

  看风前汉卿四姐双飞蝶。

% M; p% [1 o3 @

  相永好,不言别!”

/ M9 l- [6 X5 N. ^6 A

  《关汉卿》结构完整、语言精炼,是田汉戏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座丰碑。

0 J: V0 s1 f! Y, U

  1960年,为了促进民族团结合作、歌颂历史上的民族友好关系,田汉根据7世纪吐蕃英主松赞干布遣使向大唐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的历史,创作了《文成公主》。

& B- I, q8 M1 H O. K8 ]4 S2 z- G

  《关汉卿》和《文成公主》,是田汉晚年艺术创作的双璧。

2 a3 f. r* A& V* z& j

  细管胡同6号留给田汉的,并不都是美好。

9 b# m3 \) \1 e8 u: ?0 M

  随着政治风云越来越猛烈,“四条汉子”之一的田汉,1965年被下放到顺义县牛栏山公社劳动。他对来看望他的女儿田野说:“我是老了,身体也不好,但是我愿意长期到农村去住,去生活。我自小长在农村,还吃得起苦。”

, _5 T- e4 h. \# a

  但现实不是田汉创作的剧本。

5 y: Y, _! J7 }5 |: A5 a

  1966年12月4日夜里,一伙儿人冲进细管胡同6号,将田汉抓走。临别前,田汉对94岁的老母亲说:“妈,没事,您多保重。事情会弄清楚的。”

# _# r, B( P p+ `+ {) K

  当专案组转来妈妈送来的粮票、钱和衣物后。田汉给母亲写了一张回条:

W& U2 h2 e; b* @* A

  “妈妈:我很好,粮票收到,请放心。妈妈万岁!”

" ~ l1 }4 h% m! E7 W$ z

  心力交瘁的田汉病到了,糖尿病、肾病和心脏病一起爆发。他被化名“李伍”,送进301医院“将军楼”。

2 r; D5 P; e" C, q1 C- c7 W: \

  1968年12月初的几天,田汉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他低吟着:“放我回家见见我妈妈吧!”

& C) p5 [, v: _/ v

  田汉最终没有见到妈妈。12月10日,田汉在301医院孤独地离开人间。此时,广播里正在播放他作词的《毕业歌》,似乎在为他送行。

8 b, U1 r, `% n6 ]# O! C* z

  妈妈不知道她的儿子已经先她而去了。四年之后的1972年,田汉的母亲临终前喃喃自语:“寿昌儿,快回来吧,妈妈想你!”

! |$ g7 d3 p7 p) E; C" @

  又一个四年之后,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夫人安娥在细管胡同6号搭防震棚时不慎摔伤,撒手人寰。

* P4 a# x' ~* L K0 w7 {5 }) {

  如今,田汉早已经“复活”了。他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伴着初升的太阳,每天在天安门广场回荡。

- @6 k; P, z* p7 V2 H- U! j

  夏衍曾评价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

% t9 ?$ a) ?# R0 x5 D( e

 
 

发表于 2011-9-6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胡同9号——戏剧家田汉故居 
来源:新华网 
 
    ● 胡同名人故居

5 b) E! g4 {" T1 V

 

[资料]细管胡同 Xi Guan Hu Tong

[资料]细管胡同 Xi Guan Hu Tong

A8 y/ r7 @, a

细管胡同9号 李长林 摄影

8 G( u: P- x& f

    细管胡同属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地区,是东四北大街路西从北往南数的第二条胡同,自东向西沟通东四北大街与北剪子巷,长约400米。胡同南侧有三条支巷通“白米仓胡同”,北侧与“大兴胡同”相通。明代,称“水塘胡同”;清代,称“水塔胡同”,《顺天府志》记做“油罐胡同”;出版于1931年的《燕都丛考·第二编》记做“细管胡同”;1947年,称胡同西段为“水獭胡同”,东段为“细管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水獭胡同”、“元善里”并入“细管胡同”。

; [7 W) \ C. H- @% _3 f) w- s& X

    细管胡同9号在胡同东段北侧,坐北朝南,是一座两进宅院,在“巽”位建“金柱大门”。“金柱大门”是具有一定品级的官宦人家采用的宅门形式,台基和柱高明显高于倒座房的台基和柱高,进深和宽度也明显大于倒座房;门扉由抱框、门框、余塞、走马板、抱鼓石、板门等组成;大门的外檐柱间,檐枋下安装雀替①。形制略低于“广亮大门”,与“广亮大门”的主要区别是门扉设在前檐金柱之间,而不是设在中柱之间,并由此得名。与“广亮大门”相比,门前空间稍显局促。进入大门迎面有一座靠山影壁②,现仅存小墙帽;大门西侧是4间倒座南房,与5间腰厅③和东、西厢房各两间构成一进院,亦称“外院”;二进院(里院)有带前廊的北房3间,北房两侧各有耳房1间;另有东、西厢房各3间。院内房屋均为清水墙体和清水脊合瓦屋面。院内建筑与格局基本保持原状,只是外院的西厢房已改建,里院北房的前廊被扩入室内。

V6 f c1 I4 p2 ?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戏剧家协会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田汉购置了此宅。田汉之子田申撰文回忆:“北京市东城区细管胡同9号,在北京第五中学的旁边,有一座两进的四合院,那即是田汉在1956年后的寓所。他和夫人安娥奉老母在此颐养天年。”

% _. i9 D8 M7 ^, T

    田汉出身农家,喜欢田园生活。在里院的书房前面种了一架葡萄,在葡萄架边种上丝瓜、扁豆等攀缘植物。夏天,浓荫蔽日;秋天,果实累累;闲暇之时,施肥拔草,体验一下农夫生活,不也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美吗?!其实,“田汉”二字,本身就可以解释为“田舍郎”或“庄稼汉”。

6 c* P ?) ?, Y1 m ?

    “文化大革命”打破了田汉的宁静生活。1966年12月,田汉被隔离审查;1968年12月10日,田汉被迫害致死。1975年10月,“专案组”向田汉的子女宣布审查结论:“田汉定为‘叛徒’,并被‘永远开除出党’”。之后,细管胡同9号成了中国戏剧家协会的职工宿舍。

* e" T/ T0 g' h. d& J2 [

    1979年,田汉冤案得到平反昭雪。

: q& s& e7 ?' r

 

[资料]细管胡同 Xi Guan Hu Tong

[资料]细管胡同 Xi Guan Hu Tong

# o7 r- z7 Z9 O0 h


    1986年6月,细管胡同9号被东城区人民政府作为“田汉故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5 O6 f9 \& S: i' ~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1916年赴日留学,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创办南国社,致力于以话剧创作演出为主的新艺术活动;1930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委员会书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投身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

! u" T! o" b0 J! y/ [. {0 u

    田汉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和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组织者与领导人。一生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一百余部,有《田汉文集》一十六卷行世。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为代国歌,被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为国歌。

l, R$ t" U* ^3 K) |/ q K& f

    据说,田汉在少年时代就显示出文学天赋。田汉的家乡在湖南省长沙县的果园一带,处在果园河与麻林河的交汇处,地名为“双江口”。有一位外地文人到此地旅游,见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一上联:“二河两岸双江口”;当时年仅十二岁的田汉见到上联,略假思索,便写出下联:“单人独马一杆枪”。

+ O! v& x2 t- i8 K7 I0 u

    1959年,郭沫若先生写出了五幕大型历史剧《蔡文姬》。由于郭沫若曾有为曹操翻案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剧尾设计了蔡文姬写一首名曰《贺圣朝》的赞曲,作为对曹操的总体评价。

- L, ~7 d7 e. f0 J4 ~; g

    郭沫若写的赞曲是:

7 y& O! B/ G* D$ T( v

    “天地再造呵日月重光,扫荡兼并呵诛除豪强。乌丸内附呵匈奴隶王,武功赫赫呵文采泱泱。万民乐业呵四海安康,渡越周秦呵遐迈夏商。哲人如天呵凤翱龙翔,天下为公呵重见陶唐。”

) W7 x1 D0 ]; [% j: ~

    在排演中,导演和演员都认为将一部情感化的戏剧,变成某种理念的显现不合适。郭沫若亦有同感,但由于出国参加国际会议,修改赞曲便由田汉承担了。

' M( k" |5 v' |9 q3 m& R" f- K

    国歌词作者出手不凡,田汉修改后的赞曲大受郭沫若的称赞:“寿昌改得好,不仅更富有诗意,而且和全剧情调更合拍。”

4 i; @( B% X/ P# C

    田汉修改后的赞曲是:

( }% x s7 e* L# Z( l7 }/ M) {

    “丁年出塞呵泪洒琵琶,一十二载呵毡帐寒沙。巍巍周公呵吐哺握发,明珠赎我呵重睹芳华。思儿念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胡汉一家。天下儿女呵皆我娇娃,春风吹花呵红遍天涯。”郭沫若虽然称赞田汉“改得好”,但是,他还是将赞曲作了一番调整,并更名为《重睹芳华》:

( n5 `. U: v6 g4 g$ p

    “妙龄出塞呵泪湿鞍马,十有二载呵毡幕风沙。巍巍宰辅呵吐哺握发,金璧赎我呵重睹芳华。抛儿别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遐迩一家。春兰秋菊呵竞放奇葩,熏风永驻呵吹绿天涯。”

- Y# Y {3 F' t a% H6 P

    显而易见,田汉是重作,郭沫若是润色。

P+ Q2 v8 W9 Q1 s- \7 V

    田汉入住细管胡同9号之时已年近花甲,但创作激情仍不减当年。相继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和京剧《谢瑶环》,改编了京剧《白蛇传》、《西厢记》等,其中《关汉卿》成为不朽名作。

, Z* }+ M o2 [/ i) M) U

    田汉的勤奋和努力却招致忌恨与诬陷。1964年,就开始了对《谢瑶环》的批判:“文化大革命”更使田汉遭到灭顶之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只能演奏,不准歌唱。然而,每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响起,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在心底吟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也会自然而然地怀念田汉先生。

2 x. x- _: ^) E

    人民共和国必将千秋万代,田汉与聂耳也必将伴随着国歌永远激荡在每个中国人的胸中!(王之鸿)(新华网北京频道/北京晚报)   

( N! O* {$ L5 c8 O% ^1 e

    注:

0 @+ y6 t) @, c5 @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枋与柱相交处的托座,起加固构架和装饰的作用。

: P% z7 x8 z" V

    ②靠山影壁,亦称座山影壁,位于大门内侧,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

! z5 u( H% ?( U) q; b, q& f

    ③腰厅,也称过厅,即:中间一间为连接前、后院的通道。

! e0 T0 y- C4 E! _/ R0 P, V

 

1 [; c% m' Q! p* \7 a

    参考资料:

0 J# o. g+ y: [ L4 }+ O @

    《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谭伊孝编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

* [. E5 p2 a7 K- B! {

    《名人与老房子》(北京出版社)

# N- x: y# v; D! H$ L' s2 C' F9 d

    《三改〈蔡文姬〉》(作者杨建民 载《团结报》)

" u* ~. N& f) `5 _

    《马年说马联》(作者种福元 载《人民日报》)

$ Y* Z" I* c, k! l2 @# ]# B4 C


 

发表于 2015-3-12 11:46: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管胡同东口曾有一栋4层小楼是原机电公司仪表站,计划经济时曾相当了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30 18:50 , Processed in 1.16784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