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3》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龙活虎的体育场

: j, {, M9 J3 A; `. S

 北京航校的体育场位于教学大楼和宿舍之间。上体育课不但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老师上课必须有教案,而且还要按照劳卫制锻炼标准制订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从破晓的微曦,到薄暮的昏雾,在广阔平坦的体育场上,不是师生在跑步、打球、爬吊绳、玩单双杠,就是老师在领着学生上体育课。那时班级之间、师生之间,经常举行篮排球比赛。几乎每天下午课后都有几场这样的比赛。每到下午,这里是龙腾虎跃,一片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为了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每年要举行春秋两次运动会。此时全校师生员工,不分领导与群众,不问老少与男女,都要尽可能的参加项目。我按例排在校领导中间比赛。由于当时学校许多领导的年纪都比较大,不能参加剧烈的项目,所以一般都进行钓鱼和套环等比赛。因为我当时最年轻,所以几乎每次都是我拿冠军。

, u+ E( h/ A" y5 X/ y

 当年学生所学课程较多,每周课时也较多,但十多年中,很少有学生因身体原因而中途休学或退学的。在这方面,体育锻炼是立下了不小功劳的。

! ^, u5 w4 F7 e' r2 k- a4 w0 r% l8 M

 

) v6 i. e n4 k/ m; e1 f

一场紧张艰苦的说服工作

- n/ W* K+ h' n! A k# j7 U

 1956年匈牙利事件发生后,北京许多高等院校的学生,思想混乱。北京航校的形势也不稳定,有的班级开始停课,有的学生要上街游行。那时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其他几位领导都要求我来负责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我记得有一段时间,为了怕学生上街闹事,四局刁筠寿副局长几乎每天要来一次学校,向我询问学生的情况,传达上级的一些指示。在当时,我除了召开学生大会进行说服教育外,还白天黑夜蹲在最可能出事的班级和宿舍里,作个别说服教育工作,有时甚至坐在学校传达室门口,劝阻一些要到邻近八大学院去看大字报的同学。后来,在党中央和北京市委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和工作,北京高等院校的形势才逐渐好转,随之北京航校学生的情绪也逐渐转变和稳定下来,并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红旗-1”号飞机上天而拼搏

4 k! ~/ Q4 h8 ^7 [! l3 N+ I

 1958年北京航校和其他学校一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响应“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号召,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大办工厂,大搞科研。“红旗-1”号飞机的设计与试制就是当时的重要项目之一。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设计与试制成功并加快进度,党委决定改派我去领导“红旗-1”号的设计与试制。因为在当时的校领导中,只有我一个是学航空工程的,并且在空军中搞过几年技术工作。从此,不论白天还是夜间,我都泡在搞设计与试制的师生中间,不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研究解决问题,指挥工作,就是去南苑211厂和北京航院察看我们同学在那里加工的“红旗-1”号所需的一些零部件。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搞设计与试制的师生们不顾疲劳日夜奋战,我也是每天深夜或清晨才回宿舍睡觉,六点钟起床后又跑到现场去了解情况和指挥。“红旗-1”号试制完成后,我又每天坐车到北京西郊机场去了解和处理试飞中的问题,直到空军派来的试飞员老张同志告诉我“红旗-1”号性能良好,可以举行试飞典礼时,我才感到轻松了一点。“红旗-1”号飞机举行试飞典礼的那天,教育部杨秀峰部长、三机部和四局的领导同志以及几位苏联专家和他们的夫人也参加了试飞典礼仪式。当“红旗-1”号飞机腾空而起,翱翔在北京上空时,北京航校的几千名师生,眼里噙着喜悦的热泪,欢呼着,跳跃着,我也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露出了胜利和幸福的微笑。

+ [! y* Z1 V/ A0 S/ ?

 举行试飞典礼的第二天,《北京日报》和《光明日报》都做了报道,我受《北京日报》之托还代写了一篇短评。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团结一致度过暂时困难

% Z" V4 F! K3 N( e) b( N

 1960年国家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全校师生的生活也遇到了暂时的困难。粮食定量不够,蔬菜供应不足,肉类供应更是谈不上,其他生活用品市场上也很紧张。为了稳定形势,安定人民生活,北京市委通知各级党组织,号召党团员与党和国家共同设法度过困难,绝不要到自由市场去购买食品和其它东西。学校党委深入研究和传达了北京市委的指示,并作了充分动员,号召党团员要起模范作用,号召全体师生员工要坚决遵守市委的规定。后来的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党员、团员或普通群众违反市委的要求。为了弥补粮食定量的不足,学校在食堂科以外,又专门组织了一个班子,协助食堂科进了搞好吃饭问题,如搞双蒸饭、双蒸窝窝头等。总之,尽量设法从实际工作和人们的心理上解决大家吃饱饭的问题。由于营养不良,有少数师生出现身体浮肿现象,学校又专门为他们安排了宿舍,让他们好好休息,还固定每天开放浴池时间,让他们洗澡消肿。学校把从上面配给来的黄豆做成各式各样的菜,改善他们的伙食,增加他们的营养。在这些暂时困难的日子里,没有一个教职工,也没有一个学生,唉声叹气,发牢骚,说怪话。而且是照样兢兢业业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学习。为了减少大家的体力消耗,校党委还专门调整了作息时间,采取一些教学措施,并做了关于搞好劳逸结合的规定。可是,就是在党委下达上述规定后,我每天晚上9点多钟仍然要到教学大楼去劝说一些老师和学生早些回宿舍睡觉。有时劝也不走,我只好把他们轰走。那时,党风正,领导以身作则,大家亲密团结无间,真是天塌下来能顶住,地陷下去能填平啊!

$ L* F) q) E$ l, {

制定《教学工作四十条》(略)

/ f* {6 Z( E1 f

 

4 i4 ^- j' | S, E7 T& \

 此文原载《航空工业史料》第十四辑,1986年1月航空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史编辑办公室编辑出版。录入时,只对极个别明显的错别字、标点符号和排版错误做了订正。作者曾在北京航校建校初担任副校长。

7 k. b7 M' e& Y* c

 资料文字录入者:北京航校8383班杜yk         2010.5.30 

发表于 2010-9-5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几段文字是刘家莹付校长写的,他是129诗歌大联唱教工队的领唱,可惜那时候没有录像。当时每个班级都上台唱的。

& h: Z6 q; h0 b/ L

 

! A. ~0 p1 W) k

1953年的一个严冬夜晚,全国著名的体育界老前辈马约翰教授来校作报告了。...

1 j0 @9 ]4 D) O( x0 l$ x

 

4 m$ Y. v" |7 p8 g q4 X# w

如果航校只请过一次马教授作报告,则这段文字在时间上有错误。因为报告会我听了,但我是56年入学的。

发表于 2010-9-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颖别致的考试场面

- C7 o. }, V( T$ U. X% e1 X$ M

西水转载的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回忆。我记得在咱们航校,考试好象是很开心的事、好象过节一样。教室佈置的严肃、好看。什么时候饿了都好去吃饭,伙食比平常好的多。考完这一天就放假了,愿意干什么干什么,愿意出去玩就出去玩。所以在排名单时几个要好的同学都会要求排在前面排在一起。一出考场大家就走了。

发表于 2010-9-5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9-5 21:00:00的发言:
5 @+ P/ m( G% V- B" O! T( T# {

 考试好象是很开心的事、好象过节一样。教室佈置的严肃、好看。什么时候饿了都好去吃饭,伙食比平常好的多。

- b9 y, r r( o+ C

    学长好!您是56年进校的,我们是64年进校的,真称得上是大学长了!我不记得我们考试时还这么隆重,同学们也这么开心!我们考试时好象和平时没什么区别。挺羡慕你们那时候的!

发表于 2010-9-5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西水学长转载的关于航校历史的文章,有些内容我们以前真不太清楚,谢谢!
发表于 2010-9-5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尾沟在2010-9-5 9:58:00的发言:
7 E% ^9 A' c4 k I5 e7 Q0 `8 |7 y \6 B

     为祝贺新论坛诞生,发表一仿古诗词习作,略表心意。

% L1 V2 w; H6 l* w/ n

                            早       市

# z6 C" y& }+ `' E

     城管也能行善事,楼群之中建早市,业主奔走争相告,仿佛彩票买对号。以往附近无卖菜,民生大计很无奈。天天奔波七八里,心急恨不能早起。清晨起床忙又乱,全家一起大会战。整理家务忙早点,尚需准备午和晚。如有早市多方便,梦中曾见好几遍。

* ~7 d! a! q x4 A

     凌晨五点有响声,早市一开四处惊。如今卖菜也气派,大小汽车开得快。各式蔬菜路边摆,五颜六色放光彩:茄子圆圆紫莹莹,黄瓜弯弯绿生生,油菜棵棵水灵灵,番茄个个红盈盈。一见鲜菜喜心怀,拿在手里放不开。家中老幼需营养,人人都把食疗讲。红黄白绿黑,五色齐全随心愿;心肺脾肾肝,五脏方能保康健。二十年前事都忘,只需小葱蘸大酱。

" U% x: f* s' e5 {) @+ d) ]

     买菜也须细思量,质量价格记心上。大棚蔬菜品相好,个头大来颜色佼。果菜不光看外表,农药化肥要思考。农家院旁种小菜,没有污染没公害。经验不足也无妨,眼睛瞄个老大娘。她们天天逛市场,眼光尖锐经验广。各种蔬菜曾品尝,心中有数不彷徨。

' ?9 s! b7 C+ e& @

     价格心里常算账,怎知菜价疯着涨。冬瓜常比西瓜贵,土豆地瓜等价位。突然大蒜破记录,一斤八元皆叹服。又有鲜姜不服输,六元还把泥土涂。芸豆辣椒算细菜,要价居然象比赛。每斤三元价一般,超过五元仅旁观。往昔走进菜市场,手拿五元心不慌。鱼肉蛋菜都买全,改善生活象过年。今日怀揣几十元,自觉心中很坦然。轻松潇洒把菜看,不知不觉菜买完。手掏口袋脸色变,一文不剩真惨然。明知菜价似火箭,谁料今日就崩盘。

+ U8 j4 D0 L) [1 V" Y/ p8 g' m

     幸亏收入连年长,生活才敢有向往。市场经济增活力,菜市繁荣有生气。一业带动百业兴,干鲜果品数量增。鱼肉蛋奶都有卖,路边小店也精彩。包子油条葱油卷,买上豆浆作早点。生活变得很方便,路途近来时间短。一日三餐全解决,合家老少皆喜悦。

% }" l* W& d/ A- c* \4 s

     小小菜市知民意,社会和谐都受益。八点时限已到期,轰然一声全撤离。车水马龙瞬间失,惟余菜叶抛一地。环卫师傅出把力,所幸费用早收齐。

+ e5 T+ H$ G# w- H" M$ b) {' n

     天天清晨赶早市,日日傍晚侃故事。苦辣酸甜都知悉,生活仍然要继续。人生是个大舞台,今日吟罢明再来。 

' I( Z2 s- R* h4 @$ P

崔兄:接到你的短信,又仔细阅读 了大作,你问我,这首习作象古诗词,还是更象曲艺,恕我直言,象曲艺中的《数来宝》。习作中用韵没有规律性,有的二句一换韵,有的四句一换韵,还有的六句一换韵,建议你多读唐诗中的长句,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四句一换韵、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长恨歌》,最典型的当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四句一换韵,且是平仄互补,而且每四句都是一个绝句,读起来荡气回肠,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

' k( N- R# u4 [$ X5 z

崔兄:别管《早市》象什么形式,都不失为一首好诗,正象《大可》说的,生活气息极浓,且琅琅上口,我们现在写诗,别拘什么形式,有感而发,有生活、有内容,有喜怒,有感情,足矣!

5 m2 H- |+ |+ |+ r

希望更多的读到你的新作!不当之处请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9-5 21:00:00的发言:
7 ?9 Q+ `7 \8 O S; }0 _3 f

新颖别致的考试场面

4 f' f5 w5 U: k4 _' B# Z

我记得在咱们航校,考试好象是很开心的事、好象过节一样。教室佈置的严肃、好看。

9 \9 b/ r) ~; f2 R0 w

我的印象里,我们的物理、电工学、金属工艺学、航空动力学等课程是口试通过的,先抽题,然后准备,再按时到老师面前答题,比较轻松,如果觉得所抽的题不好答,可以换题。

: q# C* i5 C, f* u& L

到1965年,毛泽东的春节讲话后,实行了开卷考试。

发表于 2010-9-6 0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5 22:13:00的发言:
- ?+ S8 \- S& i h1 G S1 Q

我的印象里,我们的物理、电工学、金属工艺学、航空动力学等课程是口试通过的,先抽题,然后准备,再按时到老师面前答题,比较轻松,如果觉得所抽的题不好答,可以换题。

( K0 G3 ]' F" J* h% V; x# k

三科的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肯定要口试。但物理、电工学和金属工艺好象没有口试。我们抽好题就不好换了,但老师加问的题如果你答的不好,老师会换一道题问你。

发表于 2010-9-6 0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0-9-5 21:10:00的发言:
. l+ _9 G }7 @( h

    .....我不记得我们考试时还这么隆重,同学们也这么开心!我们考试时好象和平时没什么区别。挺羡慕你们那时候的!

0 r0 I+ J# J( c/ y+ s! o% _! j

平常的规律都打乱了,有的考场外面天都黑了、教室都开灯了,可考试还在进行。外面的同学围在一起看着红纸上的名单,悄悄地谈论着谁可能出问题了...,就这样一直等到所有同学出来。很刺激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9-6 6:24:00的发言:
; L8 k5 n' I0 K0 @

三科的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肯定要口试。但物理、电工学和金属工艺好象没有口试。我们抽好题就不好换了,但老师加问的题如果你答的不好,老师会换一道题问你。

2 w: @! [0 N/ r- b

与时俱进了,我是1963年入学。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是笔试。数学是开卷的。物理老师是郭奇林。电工学先抽题,然后试验,再面对老师答题,老师是董万祥。金属工艺学的老师是胡景云。

发表于 2010-9-6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后来的同学们毕业时有没有搞过聚餐?我们60年毕业时,市场供应已经很困难,但学校还是想尽办法给我们搞了一顿聚餐。而且标准不变,仍旧是八菜一汤,每桌两瓶啤酒。说是聚餐,可还是没有凳子坐,有点象现在的冷餐会或酒会的形式,校领导到各桌敬酒。大家感触很多,高兴的是我们毕业了,留恋的是要和我们的学校、老师、同学分开了,从此各奔东西,更没想到一别就是几十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0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家莹副校长的文章,珍珠早已转贴过,我又重复了一遍,真是老了,记性差。我说我在贴的时候总觉得似曾相识。就算是再复习一遍吧。对不起了,珍珠。
发表于 2010-9-6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6 8:12:00的发言:
刘家莹副校长的文章,珍珠早已转贴过,我又重复了一遍,真是老了,记性差。我说我在贴的时候总觉得似曾相识。就算是再复习一遍吧。对不起了,珍珠。
3 m4 D, u f/ \

      其实我觉得重复也不是坏事,可以加深印象。况且我们的论坛已经是三号了,有好多同学没有看到老的论坛,很有必要再看一看这些珍贵的文章。我以前虽然看过并下载了,但是现在再看一遍仍然觉得很亲切、激动,再一次回顾了北京航校的历史。我很愿意看这些文章。

发表于 2010-9-6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9-6 8:08:00的发言:
不知后来的同学们毕业时有没有搞过聚餐?我们60年毕业时,市场供应已经很困难,但学校还是想尽办法给我们搞了一顿聚餐。而且标准不变,仍旧是八菜一汤,每桌两瓶啤酒。说是聚餐,可还是没有凳子坐,有点象现在的冷餐会或酒会的形式,校领导到各桌敬酒。大家感触很多,高兴的是我们毕业了,留恋的是要和我们的学校、老师、同学分开了,从此各奔东西,更没想到一别就是几十年。
; X8 q9 G6 U# H! S: b+ } A# R

    真羡慕你们这些大学长,我们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期间,当时是工宣队在学校领导,原来的校领导全靠边站了,有的还被审查了。后来也是工宣队负责分配,我们毕业时也没有搞过聚餐。我们以前考试时也没有你们那麽隆重,开心!我们考试时好象和平时没什么区别。文革期间我们好多专业课程都没有好好学完,学习很不正常,记得毕业时就没有考试。所以我感到我们的知识结构比起你们来说相差很多。

发表于 2010-9-6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铺炕黄寺在2010-9-6 9:28:00的发言:
! \9 \* |! _3 O3 E$ K/ h$ K% K

      其实我觉得重复也不是坏事,可以加深印象。况且我们的论坛已经是三号了,有好多同学没有看到老的论坛,很有必要再看一看这些珍贵的文章。我以前虽然看过并下载了,但是现在再看一遍任然觉得很亲切、激动,再一次回顾了北京航校的历史。我很愿意看这些文章。

, r( l v* l8 e7 F8 U6 V4 [% a

学校的事谈论多少遍都是亲切的,令人神往的、心潮澎湃的。

发表于 2010-9-6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一篇小文:《无用的课程》

4 _/ X. p+ n& j0 w5 p$ N

  普林斯顿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然而,很多一流大学都设有商学院和法学院,可是普林斯顿没有。每过二十年,普林斯顿都要讨论是否设立这两个学院的问题,但每次的答案都一样:不。

$ h% F- S+ e1 ^9 K: c! b

    普林斯顿放弃了商学院和法学院这两个在大学里几乎是最赚钱的学院,却决定大力发展一个看起来最不赚钱的专业—艺术系。艺术课程的设置与就业没有任何关系,纯粹出于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普林斯顿大学校长雪莉.蒂尔曼看来,这些看似无用的课程相当重要。因为这种休养会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而就业只是暂时的。

5 ?$ c* k o- b3 h( J0 p. O

                                                 (刘丹摘自《新周报》)

* g; Z2 v L T6 Y! B8 @% P) m

这篇文章传达给我们一种教育理念。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影:干嘛换头像,想卖糖葫芦啦!原来的多好,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十足。

1 P, E+ t. C: a* H

又换回了啦!

发表于 2010-9-6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6 10:26:00的发言:
同影:干嘛换头像,想卖糖葫芦啦!原来的多好,温文尔雅,绅士风度十足。
6 {( \& S2 }- ~# R8 k, y

掉线啦,怎麽也上不去,还是我自己看不到?只有在老北京网上找一个才有显示。找机会再上吧,先卖卖糖葫芦。最近输入法时常不显示,关掉后再上才又有显示。

 楼主| 发表于 2010-9-6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过德国近20次之多,工作中体会到了德国人的严谨作风。这篇文章说的是德国人的严谨,说的一点没错,我们真应该好好向德国人学习,养成严谨的习惯。
3 v/ e, T; t' r2 Z+ ?( P
2 g5 n/ v; t9 I. S8 s6 Z
像德国人那样严谨
4 H* x# ]/ Y. B' F; v0 K
作者:车耳  来源:学习时报
* H- A8 e% D% Z7 i
. |0 G! X- D; D8 A- g* k* o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严谨都是一种优点。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个地区,找些作风严谨的人士并不难,难的是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全是这样风格的人。德国就是这样的地方。
  国内某家医院收到一封来自德国的信,称该医院大楼是德国建筑师在 1919年设计建成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87年,现在到了设计年限,要注意该建筑的修缮和安全。之后过了几天,德国方面又打电话给医院,提醒该建筑需要修缮或者重建,让那家医院的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德国人请客甚至会把时间定为7∶15,而不是我们习惯的整数时间7∶00或7∶30,他们会精确到分钟,而不是我们习惯的小时。如何保证按时到达呢?他们也没有诀窍,只能是提前出发,以便留出充足的时间。但是到目的地后他们不会进去,而是在附近耐心等待。结果就是,和法国人散兵游勇稀稀拉拉赴约、前后能拖一小时相反,德国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聚会可以在几分钟内到齐。
  同样出书,德国书中很少出错,极为复杂的书可能一个错误都没有,连标点符号都包括在里面。我自己也出书,但常有亲朋好友甚至不相识的读者指出我书中的错别字。我自己看稿当然也有问题,但是每本书都经过出版社三次而且是不同人做的审校,结果还是达不到人家的水平。德国人并非具有校对天分,质量好源于他们肯下笨功夫,一遍遍地认真看而已。
  一旦把车开进德国,不管事故或者修路距离有多长,堵塞的德国车群会井然有序地由三条路并成两条路,再由两条路并成一条路缓缓前行。并车过程中,每个人都机会均等,就像这些互不相识的驾车者事先商量好似的,远处看就是一道礼仪风景线。越过路障后,他们又会由一路车慢慢变成两路进而三条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驾驶者的自律和耐心带来的整体秩序是公平有效的。
  德国高速路的路肩宽阔平坦,完全可以当成一个行车道。但是路肩就是路肩,那是为事故车和紧急救援用的,没人在那里行驶。所以,每当我看到一些同胞在北京拥挤的环路上显示自己比别人技术高超、紧贴着邻车呼啸着从狭窄的路肩上超车时,都会想到在西方开车的时光。
  德国还是世界上很少不限速的国家,上了高速路想开多快就开多快。如果车好而驾车技术娴熟的话,你可以尽情开过设计时速的极限,200公里以上,那是一种真正的飙车。
  即使开得这样快,不限速的德国交通事故就是比限速的邻居法国少很多。因此可以说,公路上的主要杀手并不是速度,而是驾驶者的行为。
  同样造车,如果一部车停在街边十几年风吹雨打、冰冻日晒,即使车子已被积雪掩埋但坐进去后依旧一打就着、让你 365天都不会失望的话,你还会有别的奢求吗?使用10年后,面对一个坏了的汽车部件,德国人会问:它为什么坏了?使用 10年后,面对一个没坏的部件,日本人会问:它为什么没坏?
  精美、可靠、耐用是奔驰车的宗旨,也代表了德国人的风格。他们造奔驰车的理念就是追求领先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高成本的制造工艺,以及对材料的精心选择,挑战极限——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这就是为什么奔驰车在世界影响力巨大、每当新一代的车型出来都会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严谨成就辉煌,从经济学角度讲,它还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效益的一种行为方式。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有多么重要。
发表于 2010-9-6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6 10:39:00的发言:
; p$ S7 o( H6 E: R$ L D! m
  我去过德国近20次之多
3 c- E- u) n) _2 H" ?6 j2 c

你太厉害了,走遍了全世界。我不用说别的国,中国我才到过两次。

发表于 2010-9-6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社区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到处打出了宣传广告,通过一篇短文才了解了更深层意义。《回收再利用,可减垃圾50%》

9 L* U" w1 O; s T7 Z$ s& y/ N0 q

一.废纸

8 B, ^5 `- d1 I4 m

   可以回收的废纸主要包括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办公用纸、广告用纸、纸盒等。但纸巾和卫生纸因为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5 `# @- M Y9 ?0 ^

    对于低碳和节约资源而言,每回收1吨废纸,就可以制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了74%的污染。如此计算,当回收了1500吨废纸的时候,就可以使原本用来生产1200多吨纸张的林木免于被砍伐。(未完待续)

* ~7 b8 D' f3 b& a4 `6 Z" j

 

发表于 2010-9-6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0-9-6 10:45:00的发言:
) ?6 p- _3 |5 }9 Z! S

你太厉害了,走遍了全世界。我不用说别的国,中国我才到过两次。

D1 s! D7 W: L' z. o/ J

?????恕本人愚钝。

发表于 2010-9-6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6 10:39:00的发言:
* W4 W1 ?3 Q8 _
  我去过德国近20次之多,工作中体会到了德国人的严谨作风。这篇文章说的是德国人的严谨,说的一点没错,我们真应该好好向德国人学习,养成严谨的习惯。
9 F4 y4 S: t' ^8 K; }
& t7 }+ m4 C; X0 p% C5 i) s
像德国人那样严谨
4 c( y* L" m8 h7 n- {
作者:车耳  来源:学习时报
3 _) w% a* @- V. F8 _4 |
$ u4 \# w6 T# a& P0 b5 p7 c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严谨都是一种优点。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哪个地区,找些作风严谨的人士并不难,难的是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全是这样风格的人。德国就是这样的地方。 
  ......  精美、可靠、耐用是奔驰车的宗旨,也代表了德国人的风格。他们造奔驰车的理念就是追求领先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高成本的制造工艺,以及对材料的精心选择,挑战极限——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这就是为什么奔驰车在世界影响力巨大、每当新一代的车型出来都会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严谨成就辉煌,从经济学角度讲,它还是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效益的一种行为方式。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有多么重要。
% t$ H0 e# }3 g! C

难怪他们自称: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太可惜他们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可是,他们面对那段历史的态度也是值得称谓的。

发表于 2010-9-6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9-6 10:25:00的发言:
1 ?3 r( @* U9 L5 d" F

......

3 T- h) B) P# {. t7 T$ Q

  普林斯顿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

. \( ?, v: a( d8 O0 y

06年去了一趟普林斯顿大学.发几张照片以供参考 

mhcBPph5.jpg
XTCzj7nv.jpg
XEpbKGaR.jpg
iGT1dvnv.jpg
发表于 2010-9-6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9-6 10:58:00的发言:
: M* b6 k1 I' }+ |/ L; t. H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恕本人愚钝。

9 b( H5 B! ?% J: ^ x7 [

出生一次,出一次国回来一次,不是两次吗?哈哈!

发表于 2010-9-6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9-4 18:54:00的发言:
3 f% ^6 W( l0 x8 f; V+ z- `

今天我读到了下面一段新闻,开始我不相信,再仔细读千真万确发生在韩国。

& @4 ^* B9 X+ U0 g) t0 I g: _' Q* S

近日,韩国外交通商部招聘一名公务员,外交通商部长官柳明桓的女儿柳某被“特殊录取”,“特招门”事件引发广泛争议,对此韩国总统李明博要求彻查。柳明桓3日向国民道歉,并取消了女儿被录取的资格,并于4日上午请辞外长职务获准。

, P0 i0 Z* s0 \

柳明桓35岁的女儿近日免试进入外交部,成为韩国外交部一名高级职员。由于特聘没有进行笔试,而是以材料审查和面试的方式进行选拔,事件引发广泛争议。外界质疑录取过程中存在特殊照顾,其中一些录用条件好像专为柳某量身定做,许多网民在外交部网站主页等网页上留言表达愤怒,要求柳明桓辞职。对此韩国总统李明博随即要求彻查。

Z. \" S/ ~* t/ p

柳明桓昨(3)日对此向国民鞠躬道歉,同时声明取消其女儿的录取资格,并于今(4)日提交辞呈。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总统李明博已经接受了柳明桓的辞职请求。

9 ^9 a' U0 \% X+ Q

柳明桓表示,“因为女儿被特招一事引发争议,感到对不起国民,因此决定自己主动辞职。”

$ V; l# p7 Y! j# B5 Z- G

 

4 F0 e( ~; g6 o# a! p2 {

中国应该与韩国接轨,学点别人好的地方。

发表于 2010-9-6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蓝7号在2010-9-6 12:43:00的发言: ' C. N' { y: M

中国应该与韩国接轨,学点别人好的地方。

* L. X1 H6 D$ ~5 p1 d& }1 l( O

5 Z9 x+ k# e; E9 |- p3 w

说得好,接轨就是要学好的。现在有关部门只要出个馊主意没理由说服民众时,就爱说和国际接轨。就拿汽油价格来说吧,前几年一直在说国内油价没和国际接轨,一来二去中国的汽油价格比美国还高。中国人的收入不如美国人十分之一,中国油质量又没人家高,买这么高的价,发改委主任过日子就那么心安理得吗?这时候又说这个那个原因,又不说接轨了。综合很多事情,我相当反感“接轨”一词。其实呢,要说接轨,事事都得接。中国也是世界一份子,外国也得和中国接轨,也就是说接轨是相互的。生态平衡也是一样,别忘了人本身也是生态一份子。老虎吃人就生态平衡,人打老虎就要坐牢。照此逻辑,不能打蚊子、苍蝇,破坏生态平衡嘛,害虫也是生态一份子呀。

3 _$ p" A4 {0 I6 ^5 j3 K

(另外,请蓝7以后别把你的发言写在“引用”的方格里。)

发表于 2010-9-6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0-9-6 11:55:00的发言:
, V) T7 P/ g! o& x7 [

出生一次,出一次国回来一次,不是两次吗?哈哈!

2 J5 h4 s h& V J3 X" B4 c2 ^

哈哈!大学长,你太风趣了!我也正纳闷呢,原来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5 15:25 , Processed in 1.223644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