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京城的胡同
+ N1 o0 d! J u0 A( c2 K# c( }! j I 虽然成长在北京,但对北京传统文化的认识仅限于餐饮和名胜古迹,胡同被忽视了。去年有幸结识老北京网,目光才转向了胡同并开始有计划地拍照,但自身修养有限,所拍照片只能保证清晰,感谢诸位的忍耐与宽容。以下文字均是借的,唯有照片是在下拍的。
$ b. l' X% D- J: ~ 胡同(hú tòng)亦作“衚衕”(hú dòng ),是北京特有的对旧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地区)小街道的称呼,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北京的胡同有上千条,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明朝、清朝三个朝代,其中的大多数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 : z' I1 h# S9 |& g' h+ X y
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 K8 T+ [' D4 C- \/ R& P% D1 v! i 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距离闹市很近,但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可谓闹中取静。而且对于邻里关系的融洽,胡同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胡同现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外人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得到最深的体会。 8 G- h3 G* D4 n0 }8 I5 l8 y
根据史料记载,胡同一词最初见于元杂曲。元代杂曲名家关汉卿的《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台词。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也有如下对白:“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其中提到的砖塔儿胡同就是今天的砖塔胡同。明代沈榜所著《宛署杂记》中记载:胡同本元人语。 ( ^5 E( s. Y' w8 R& l F+ l0 w
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目前学术界对“胡同”一词含义和来源的解释主要有三种:
( H: ^5 G A* q8 q; T4 Z1、水井:在蒙古语、突厥语、满语中,水井一词的发音与胡同非常接近,在历史上,北京吃水主要依靠水井,因此水井成为居民聚居区的代称进而成为街道的代称,由此产生了胡同一词;
" Q: @' A. y1 b4 P/ ]7 a( ^) O2、元朝时遗留的名称:蒙古语将城镇称为“浩特”,蒙古人建元朝后,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来“浩特”演化为“火弄”或“弄通”,进而演化成今日的“胡同”和“弄堂”;
! w8 `. R4 g* j2 D# z# h3、胡人大同:认为胡同一词是元朝时政治口号“胡人大同”的简化版。 1 {6 H+ m3 g a5 y3 N0 l4 `% _
胡同的历史和现在的北京城一样久远,现在的北京旧城是以元大都为基础修建的,元大都城共有十一座城门,城门内的大街构成了全城主干道。主干道相交形成若干长方形居民居住区,居住区中又有等距离东西走向的若干小巷,这些小巷就被称为胡同,当时规定大街宽二十四步(约37.2米),小街宽十二步(约18.6米),胡同宽六步(约9.3米),胡同、小街和大街构成了完整的的元大都城市街道体系。 6 f w4 i- w' @, Y/ f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基本沿袭了元大都的格局,内城包括砖塔胡同在内的许多胡同都是元代的遗存。但自明开始,对城市建筑的规范越来越宽松,出现了许多斜街和不规则的街道,明英宗时期开始修建的外城斜街和曲折不标准的胡同就更多了。
9 X* q; W9 V1 E s0 o0 D; I! [7 Q- [ 历史上的北京以胡同众多而著称,民间有“有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说法。元代《桥津志》记载元大都有“三百八十四条火巷,二十九条胡同”;明代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一书中记载,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约一千一百七十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约有四百五十九条;清代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一书中所列的北京街巷胡同名显示,清朝时北京有街巷胡同二千零七十六条,其中直接称为胡同的九百七十八条;1944年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记载,当时北京共有三千二百条胡同;1949年的统计显示北京城区有名字的街巷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而习惯上,人们把上面提到的胡同、街、巷、道、里统称为胡同。
2 c1 m& z7 R8 Y# j' p, E4 ?! x
# q2 f8 x- C! }链接几个介绍胡同的帖子: % E/ m0 B& S6 h: W# i
. o$ ~4 M% j h2 x4 b* B4 M0 I, b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1&Id=44237
, R* N# v; A! Z' S$ P
" f c& a- Y9 _5 I0 t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11&Id=44869&page=3 3 h% g) r+ c0 o% v3 h% O
1 P/ a0 y& P- g e; D
: w0 @# \, a& e( R8 V- o
; U. H3 ]+ P7 r4 p! f/ F % e: [- |2 J1 \8 h5 x( ~
 " w5 N* ?' ~% x7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