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老花市在2009-3-28 14:52:00的发言:2 ~' \& C% S2 o" A* w
其时过去上四条的穿堂门是有名称的,这两天我翻了翻我家老爷子留下来的笔记,有一段写到:"1943年在花市上四条西观胡同双太隆洋线货庄学徒,在1946年离开".这个西观胡同就是后来大家都熟悉的所称"穿堂门",(靠东边的那个穿堂门)以前老爷子也说过,在穿堂门学过徒,不说西观胡同,不知是后取消西观胡同的叫法,还是大家都习惯叫穿堂门.不叫它的正式名称. 4 N2 c' ^, B9 R6 J4 Q
我对穿堂门印象还是比较深的,穿堂门的两头还真有门框的,我想过去肯定也有门,靠近四条这边有的丝线厂,一近穿堂门里边就能听到机器的躁音,两边的房子离的很近,房檐几乎快挨上了,所以胡同里面很黑,在白天有住家也开着灯,晚上住户不挂窗帘上门板,遇到下雨地湿,地上泛着冷光.解放前这里都是铺面,走在穿堂门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象走在南方窄小的商业小巷里,走出穿堂门,到了花市大街,才豁然开朗.
$ E+ @8 t1 @9 n' s7 I. E我对穿堂门记忆犹新,可能是俺们老爷子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的缘故,哈哈!
' e" K/ K- L/ c: t: p& r* Y) \% @西边的穿堂门也是有名称的,好象叫春柳巷! ) ] Y: f: R0 f1 {4 n3 R" ^* r# g
就如同一个人,大家常叫他外号,到后来他的大名渐渐被人遗忘了. ; w5 g% k. \4 c: l
给您老说的穿堂门配张民国十七年二月绘制的《京师内外城详细全图》,从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四条到花市儿大街的两个穿堂门分别叫“西观胡同”和“东观胡同”,正可与您家老太爷的笔记相互印证。此外,四条到三条的穿堂门叫做“川堂门”。
" E1 S5 M' X6 M"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