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老北京啦

问候花市的老街坊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老头  绢花厂的  ,电视里看到过说绢花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电视里出现的那位金先生是你的同学吧。以前我家经常去张晓中那去看病 。那时我不明白什么西医中医,就知道到张晓中的就打针。到张继严那就吃药丸子。我们班二年级转来一个同学 , 正好就住在张晓中看病的那两间屋里 。 我还在那她家学习小组过那,那时张晓中住在旁边的屋里我怎么会不记得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张继延先生的比较多,知道张晓中先生的可不多了。

! W7 G4 G$ W0 T: ^" K+ n, `+ f+ N7 p

咱们二条还有一位著名的老艺人,您知道是谁吗?我估计您肯定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玉林老先生。著名的绢花艺人。世称:花金。怹的小儿子是我们的同学,至今来往甚密。

! f {) ?; n$ o# \

张继延老先生以针灸著名于世,尤擅长诊治中风、偏瘫等症,名医世家,获誉匾甚多。怹的小女儿是我们的同学。

! k+ ~; {6 y7 Y+ ?$ h

张晓中老先生也给我看过风疹,老人家胖胖的,花白头发,一丝不乱。金丝眼镜,笑眯眯的很和蔼,可打的针很痛。那时我患风疹总反复,怹就出诊到我家来寻找原因,最后怹看到餐桌上有一盘肉皮冻(当时刚吃完中饭,还没来得及收拾),怹就得出了结论,风疹是吃此物过敏而引起的,以后最好不要吃,所以至今我都不吃此物,并由此引申到肉皮也不吃啦。我记不清怹住的是那个门儿了,只记得住在二条东边路南的一个小胡同里,小胡同里有两个门,一个朝北(这门里有同学),一个朝东,是哪个来的?您记得吧?

0 d6 {/ A$ E- a. K$ `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一提醒想起来了,张晓中先生住西屋,我的同学住东屋,张宝琪。最早开小蹦蹦,后开出租车,后到出租车管理公司,管人事。那个院子是挺怪的,只有东西两排房,很像是大宅门的挎院。张继延先生的小女儿张裕仙,现在是中学教师。

% n c! z' N p6 V) n5 l

记得得风疹时6岁多,还没上学呢,每年秋冬交季时易发,直至上初中才根除,但不吃肉皮以养成习惯了,哈。

5 F4 j! }7 _. W5 p" D- O

您说的很对,现在的中医与原来的中医有根本上的区别,以前的中医是祖传或拜师学徒,随师傅临床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耳濡目染,譐譐诱导,医术何等扎实!名医孔伯华的公子名医孔少华曾我为我把过脉,根本不用我说何处不适,怹就把你的病情、症状、不适感统统讲了出来,令人惊讶的是竟然将我幼时曾被风疹困扰,约在14、5岁痊愈都号了出来(我这可不是瞎说)。现在的中医多是上学听课写作业抄论文,集体下医院实习,按成方下药,早以失去了中医的诊断用药之精华.......再加之中草药全都是人工暖棚快速养殖的,药力甚弱,哪里治得了病!例如:原北京中药鉴定所的特级鉴定师曾对我说过,治心脏病的“丹参片”(素片)的服用量要在说明书的规定量上加一倍,即每次4片要按8片服用,才能有效,原因就是上述的原材料药力不够.......可以说,医术退化加药力不行,中医危矣!

发表于 2009-3-2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都是去他家里看病 ,打针很疼 有同感 。昨天给你回复的时候就想起那针扎进肉的滋味了。他是在朝北的门里 你同学  张 。。在此院 。(这同学的职业开小蹦蹦)现在可能早改行了。得风疹的时候你几岁呀? 那个院子盖的很奇怪  好像只有东西房。 张继严的小女儿也是你们班的呀,小八子。我和小7熟  。现在哪有老中医呀  以前的中医一般开了药就会告诉大概吃几副就会好了,  现在的中医不知道吃了多少药也没好 。没谱  !不知道是药不行还是医术不行  。 

发表于 2009-3-3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这样药不敢轻易吃。一般遇到问题我就先搜一下,我没服这都是网上搜出来的 ,看来你对中药也算内行了吧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人说,汤药是绝对不可随意服的 ,吃错了有生命危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通过和你聊天我感觉你的知识面很宽 ,多多向你请教。接着叙说二条的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再造丸与人参再造丸是两种功效不同的中成药,前者为救急用(如出现中风症状,一时又无法到医院去急救,此药化开服用,可控制症状发展,争取出抢救的时间,为急救药)。后者是中风者恢复后遗症所用。总之,这两者多属于大凉之药,一定要在医嘱之下使用,切不可读一下使用说明就自行用药,是药三分毒,何况此为大凉之药!如果已服用并出现不适症状,应速去医院,请医生治疗,切不可一误再误,切切!
发表于 2009-3-3 0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摘下来的呀。我脚有点疼,我想是不是能说这个药 。 搜一下看看结果搜出来这篇文章。看来这药要是不能随便吃的  ,有个帖子说吃了人参再造丸全身无力  ,求怎么消除症状,
* f! F" S* a% r+ ?. ?

吃了人参再造丸后手脚无力,脚开始麻木,脚腕和膝盖有涨的现象,全身无力。什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以上现象?

谢谢老街坊!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这是从网上摘下来的事儿,还是........能说清楚点儿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指的“人参再造丸”吗?
发表于 2009-3-2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突发脑溢血卧床不起 儿子走遍京城寻10年前药丸60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左半边身体不能动弹,这让孝顺的孙先生陷入了困境。昨天,孙先生致电本报记者,称母亲吃了一粒10年前生产的再造丸,病情开始有了好转。孙先生走遍京城数百家药房,寻找人参再造丸。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乱码。可以从网上下来,点击“刷新”(多点击几下),再上网就好了。
发表于 2009-3-2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药不行 要找10年前的药
发表于 2009-3-2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突发脑溢血卧床不起 儿子走遍京城寻10年前药丸60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左半边身体不能动弹,这让孝顺的孙先生陷入了困境。昨天,孙先生致电本报记者,称母亲吃了一粒10年前生产的人参再造丸,病情开始有了好转。孙先生走遍京城数百家药房,寻找人参再造丸。自己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孙先生心里非常难过。301医院的张大夫告诉孙先生,10年前生产的人参再造丸对孙妈妈的恢复很有好处,这句话给了孙先生一线希望。为了寻找10年前生产的人参再造丸,孙先生每天走10家药房去询问,目前找了数百家药房仍然没有任何收获。 人参再造丸的主要功能是: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痉挛、言语不清。301医院中医科的陈大夫表示,10年前的人参再造丸中含有犀牛角这味珍贵的中药,后来为了保护珍贵野生动物,犀牛角成分已经不再使用,现在的相应成分用水牛角取代。以前的人参再造丸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中风偏瘫的恢复很有效果。晨报记者周萍王娟线索:孙先生这是百度里我搜中药搜到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帖子上带有许多乱码,重发一遍吧。或者用点击“编辑”后重发。
发表于 2009-3-3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这所房子不是本家盖的,按现在说二手房。里面影壁是刘海  大门最上面是哪吒闹海 ,院子里住的是一个开药房的资本家,男主人 原籍宁波, 女主人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家里有奶奶 (63年去世)另外还有药房掌柜的 和太太(现在都不在了)  以及8子女,(7女1男)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住这种宅子的肯定不是一般百姓,您那么熟悉,随便说点儿什么都成,满足少年时的好奇心而已。哈。
发表于 2009-3-3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问的这家我太了解了 你都想知道什么?不是亲戚胜过亲戚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一看您那贴子还真有点儿犯嘀咕,尤其是人参再造丸这类的凉药,可谓是虎狼之药尔!您想:“再造”二字,何其厉害!何其霸道!没吃就好!

) h/ Y( i E+ ^$ D, E+ i

多承您夸奖,谢谢!请教更不敢当。其实同您聊天我也是收益匪浅!

5 K) n2 g8 \- g

二条有一家很洋气的住宅,就在您家对面,门顶上有一对石狮子,门内影壁上有哪吒,从没见过他家的人,您了解那是家儿什么人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这个门我印象很深,因为它和其他的门不一样,建筑造型是中西结合,有点儿上海石库门的风格。我印象中那个院落很小,里边竟住着13、4口人,当时记得那个门总是关着,像没有人住似的,好像也不怎么和左邻右舍来往吧?
发表于 2009-3-5 0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院子文革前看似大门紧闭,其实从来都是虚掩,院子算中型的吧。文革前每月发粮票 都到这院里来发 ,打预防针也到这个院的北屋打  。其实这家人很热情 文革前我们这边的左邻右舍还去那里看幻灯,还有他家自1938年开始佘疾药远近闻名 很多远郊的人也来这里寻这个药 ,记得院大门门框的右上有个电铃,来人可以按那个铃 说明来意 就会拿到几小包药,这药也算他家的祖传秘方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对小时候的一些事情记得非常清楚。

/ `2 K& R0 t: H; K2 [

还说自然灾害那年的事吧。当时每家发菜票,发票时先到家里查看有没有菜,如有就不发或少发。当时是祖父在总后时的战友叫他的孩子送来两个便萝卜,祖父不要,因为家家都没菜吃,孩子走时悄悄地放在了外面的窗台上,家里根本不知道,结果发票的检查时看到了,就不发了,奶奶对检查的解释说还要给人家送回去,这时,检查的抬头看到屋门门框上钉着一个蓝底黄五星红字的光荣军属牌子,马上就同意发了菜票,好像还多给了两张......就这事我记得特清楚,那两个萝卜都有点儿蔫儿了的样子都记得很清楚的.......59年国庆大阅兵,头天晚上从崇外大街过坦克,由南往北开,经过上二条西口,祖父抱着我去看,当时坦克的上盖开着,一个坦克兵向路边的百姓笑着招手,他带着坦克帽,看不清眉毛眼,但他的牙很白......第二天再看,马路都压烂了......

: u: N. e: v6 `8 | G

西边的门是老17号,您的同学大概是刘继伦、李景山、吴涛和武大明吧?

发表于 2009-3-8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文具店我当然记得那个店主是山西人我们叫那个店:小老西儿,店主文革时期搬到我们家西面的门里 ,他家就一个孩子可能是抱养的。前面的房子开店后面院里有住房,店的主人公私合营后归属到一个煤铺上班了,你一提我还真想起来12中的的那个老师了,戴个眼睛偏胖剪短的齐发,(但不是家庭妇女的那种发型),老师的丈夫我也有印象,瘦长脸偏黑。汪家的孩子学习的也算很好吧 , 我记得他家老大是大队长  还有个比你大一岁的那个女孩也是大队长,她们都是西花市小学的吧?汪太太每天都忙忙叨叨的,走路一溜小跑。生活虽然艰苦但那家人穿戴都很干净。孩子也都很规矩!老北京人哪离开的茶呀 ,不吃也得喝。你祖父打茶水还真是个好办法!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你刚多大呀?什么事都记得这么清楚  像启元卖不卖茶叶的事我都不知道,你还记得 。那时你也就3  4岁。你们院没我们同学 你西面的院里有4个曾经是我的同班。
发表于 2009-3-9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学的名字基本对  刘继伦 ,王素敏(王景山的姐姐),吴群(吴涛的弟弟), 吴大明(后来是比我们矮一年级了)。59年过坦克这件事我没去看 ,59年是10年大庆,59年以后5年级第一课的课文就是《十年颂》, 你说的这个事我能想象的出来,每年国庆都戒严 ,手拉手组成人墙每人胸前佩戴着《标兵》字样的胸牌,这些人都是单位抽调出来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很辛苦但很自豪,也很光荣。从你的叙述看的出你的童年比一般孩子幸福多了 ,有慈祥的祖父陪在你身边和现在的独生子区别不大。说到发菜票联想起我们二条大院的那个合作社,当年还有个照鸡蛋的盒子   很原始但很实用 不知道你注意过吗?你家有了战友孩子送来的萝卜就不发你家菜票的事我太相信了 ,合作社的经理姓张 女,副经理姓孙 就住在二条 。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今天终于能早点而来了。

$ l; \! [% r0 ?

我们院还有邻居刘家,女主人是女十二中的教师,男主人是搞工美的。与我家关系很好,像亲戚一样。

; I+ C5 V+ q2 D7 v2 ?; c

汪先生瘦高个,寸头,无冬历夏爱洗头。人很风趣。满口的英语,还是标准的伦敦音,就是一个英文单词都不认得,应该算“英国文盲”吧。他家7个孩子,那时生活较艰辛,王太太很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照顾的挺好的。

/ B! n. i% R1 D9 b5 ^: x

25号算是二条中间稍偏东一点儿,所以我是东面小市口,西边羊市口都挺熟悉的。

9 e* N) x! O7 n+ D x

记得三年自然灾害时,粮食、肉类、副食等等总而言之所有的东西都供应紧张,启元茶叶店没有茶叶卖,挂出个牌子,上写“新到咖啡,满足供应”,祖父嗜茶,不爱喝白水,结果就只能到小市口东面的茶馆里用暖壶打茶喝,为此,我才对小市口的那个小茶馆有印象。

6 Y4 C/ H& B1 {$ y8 m

紧邻咱们二条西口南侧路东原有一个小小的文具店,您还记得吗?

发表于 2009-3-8 0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居白天干什么的我还真不知道 ,就知道晚上是茶馆了  地方不小 ,桌子很多 ,怎么也能盛100多人吧?没想到你家院里还有那的常客。并且是位高手。汪家我知道 ,但没见到过你说的这位汪先生,汪家的孩子妈妈我经常见到,孩子也经常从我家门口路过。你院里:汪家,岳家,龚家 ,吴家 还有什么姓氏的人家?杜平 你还真记得 ,真巧你还和她同桌,开学没多长时间因为家庭的变故转学了,和李坤贤同院  这个没错,就我我家斜对门。说到别的茶馆 我是一无所知了。小市口不经常去  毕竟我们住的算胡同的西面 ,有事习惯出门就往西走。白桥那面50 60年代基本没去过,我感觉你记性有点超常  ,什么事都记得那么清楚,很佩服了!我QQ519525756  秋,还有看见你发的照片了  郊区的最后一场雪   ,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现在孩子们的饮食结构、营养成分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使“积药儿”的原料没有变化,也肯定不能达到“对症下药”的疗效了。

8 Z! u$ p7 V& |$ k- X

青山居的白天的活动主要是下象棋和围棋的活动,我院西屋的汪先生就是常客,他是个象棋高手,棋艺几乎与胡荣华(当年著名的国手)持平,在青山居被尊为“大师”,“裁判长”。小时后特爱和他下象棋,他让我“车”“马”“炮”各一个,而且不准他“支士”和“崴将”,甚至二十步内不赢我就算他输了,结果我还是一盘也赢不了,回想起少时趣事,真令人怀念胡同的日子......

* L2 u9 u4 {# O

杜平,太记得了!高个子。记得她一年级时没上几天学就转学了,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上学的第一天我们就是同桌。我记得她家应该在您家的斜对面呀,也就是紧邻上面说的石狮子大门的西侧呀,怎么会和李坤贤一个院呢?难道是我记错了?

. H) I0 r1 k0 [3 \( o( x

西花市的那个书茶馆我和祖父去过几次,那时很小,只记得书场很大,白茬儿的桌子和条凳。有个小舞台,一个穿大褂的老先生说《隋唐演义》,书场里灯光挺暗的,许多听书人抽烟,乌烟瘴气的......

& M0 D/ y( L C9 U1 Y$ F

对了,我又想起来,好像小市口外,往东路南快到白桥斜街的地方也有个茶馆,您记得吗?

发表于 2009-3-7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 ,积药儿就是治小孩子积食的一个方子,  大概是10种左右中药组成 ,研成末用鸡蛋清调和贴在手腕上。  男左女右。贴完后手腕那的皮肤是青的  ,估计现代的药贴上也不一定有效了 。青山居我知道呀,里面地方不小。每天晚上高朋满座,靠东墙有个台子  每天都有个30多岁的女姓站在那台子说大鼓书,听大鼓书的人男姓居多  ,每人一壶茶 喝着听着 。 说到这里有想起你们班的一个同学 我估计你不记得了  也是李坤贤那个院的  后来转学了  杜平,为什么一下想起这个邻居那  杜平的父亲经常去青山居 喝茶.我的QQ 不怎么上 ,MSN  申请过基本没用。西花市那个小胡同我知道,茶馆不记得了  。你说的胡同是个死胡同吧 , 不过后来和我姐姐进过一次,姐姐的同学在那胡同里住 , 听说 大众电影院和崇光都是那同学家开的,解放后归公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0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今儿又来晚了。

( a; F$ q# r' N2 F, T

  “积药”,似乎是治小孩积食,消化不良的药吧。大概与中医“捏积”的疗效差不多。总而言之是善事,我挺为咱们二条有这样的老街坊们自豪的。

) \. |9 @+ X8 x8 A* A5 ~

  您除了在网上的这种聊天形式,还有什么其他形式?“QQ”、“MSN”“E-mail”?

! _: `2 V8 ~% W' a6 |2 o

  您还记得羊市口大众电影院斜对面有个青山居吗?

9 H$ ^: z. c" @

  除此之外,花市大街往西路南有个黑白铁修理部,旁边有一小胡同,里边路东也有一书茶馆,您记得吗?

发表于 2009-3-6 0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帖子大家都可以看到 细说的话有点牵扯隐私了  , 有兴趣找个就你能看见的地方 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0:03 , Processed in 1.19142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