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46|回复: 39

8月7号拍记汇报,共7 人。一起晚餐。到了西内、八道湾胡同、大小金丝胡同、后海等处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8-7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2

发表于 2005-8-7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一张 八道湾儿的膀儿爷和门墩 5 j( m9 `3 S9 u8 Z' I; E1 I; x7 u6 ]- I4 Z2 r" k& B
 楼主| 发表于 2005-8-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公用胡同45号的烟斗老奶奶

. U7 U( D# l0 A4 i6 X X; ]$ V. B

: G0 o' |& ?/ S6 Z4 ^

, m. m1 p% K5 R1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7 22:52:14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7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长的很对不起老北京传统文化,还有照片上一张上拿着烟,一张上拿着打火机,真是不失烟民本色。1 }1 H8 M6 L2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7 23:11:3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8-7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掌柜的讲的很好,我这里有全套录音。作为资料收藏。

6 ~: H2 L, {/ b7 ]$ V

照片上很像一个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啊!

5 p6 x# { V) M2 a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8 0:47: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8-7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拍的,依旧没有文字说明。慢慢品味吧

; T8 U# v) s B& ~: P; ~. v$ Y9 Z# j. n* D( a # p. ]/ N( j" W' f0 p8 F4 a( H4 N 8 @' O* F0 Z$ w6 t& M " I( a- B T8 Z0 h' A$ L0 T. V; D7 J! F# j, t7 t" Z$ g * h5 l8 {; [) g% p5 A% c; f U p+ g! r# h) p r 3 U! } I9 w4 j5 B& U. o9 i# w: v5 K' [# p2 Q6 p, M 2 t" X8 y9 ^1 E/ } e6 _3 I; T X % ^2 O6 D! J t# L: ]( i $ G2 U" \2 V1 W$ x- d; r ) d- M* y) B. W3 L : |, d( G- f1 ?, k1 x5 _% R3 p$ k5 ^* `/ ^ ; N( J! o% U% o9 d$ J h 0 D+ d1 P, ^8 t: K0 k: K * g) W: p* ~5 N2 U+ E& V # v" q8 m& Q. l( k& l# q + n9 f3 [- k7 I9 ]) x8 k) K# M8 [- ^; G2 \* X3 O. ^8 z+ l . d B8 m: X$ U0 r) o- p& Y% ?2 C! p0 ?* J0 @ |. m ) L* P/ J) V. t! P% u/ U, O0 | j$ \ L" | " q5 ]* \2 U2 v6 @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0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3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4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0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5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0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6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7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0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8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在说9

发表于 2005-8-8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掌柜的昨天的发型很酷
发表于 2005-8-8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和一位访谈人,约了在天坛聊。可惜啊,没有听到掌柜的演讲。

张老师拍得这么好,我可以领会精神了……

发表于 2005-8-8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次活动主要是考察西直门内大街沿线的胡同,同志们在新街口大街与西内大街相交的丁字路口集合。由于西内大街即将被拓宽为70米的城市主干道,两侧的拆迁也已基本完毕,大街一线已很难再见到象样的老房子了。3 N1 _/ ~3 o" a1 [$ v3 U 由于北京城地理位置演变的独特性,西直门内大街同阜成门内大街、交道口大街、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东大街以及鼓楼东大街等等,这些二环以内的街道都是元大都时留下来的,而且有些道路在实体上的宽度,长度等方面可能多年来都没有变过。同时,由于明清两代皇家的饮用水均来自京西玉泉山,来往的水车都要途径西直门大街,这更为这条古老的街道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 u6 i2 f9 T; J% W 这是目前西内为数不多的老房子,56号: d! l# {9 @+ Y- H. \2 U' T& S" P6 ]: G* S+ Z! n 向西走了一会,我们折向西南奔了赵登禹路,路东第一个路口,就是八道湾胡同,在好心人的指引下,我们找到了位于11号的鲁迅故居,这里是我们这次考察的一个比较大的收获点:) p8 N0 r7 V8 C$ @9 _ 关于八道湾的鲁迅故居,我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综合起来是这样的情况:6 ` H: f. I7 G: { 鲁迅先生于1919年卖掉了绍兴的祖居老宅,用所得资金买下了八道湾的这处住所,同年底,他专程回绍兴,将母亲与妻子朱安以及周建人一家接来北京。 0 P# m; `- B v5 y$ \& G' w, ^ 经过和兄弟协商,他和弟弟周作人的收入供养全家,由于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女士不识字,理家的工作交由弟弟作人之妻羽太信子来做,根据各方面的资料显示,这个羽太信子喜欢摆阔气讲排场,花钱如流水,毫无计划。且在家里飞扬跋扈,无视中国尊老爱幼的传统道德观念。 6 k H9 y K; v0 U7 |; ^3 G5 C2 m2 ] 我想,这无形中加重了鲁迅先生的经济负担,同时作为大孝子的他,有时实在看不过去,也难免要说弟妹几句。但是,大伯子的善意相劝,对于这个一向以所谓“优等”民族著称的小女人,恐怕是无法忍受的。因此,在先驱逐了老小周建人10个月后,她开始向鲁迅先生下手了:1922年7月19日,周作人突然手持一函,外书“鲁迅先生”,信里边咬牙切齿地写着:“以后请不要到后边院子里来!”我们可能无从知道这个小女人究竟向其夫吹了什么枕边风,但从各方面的资料推断,我估计无非是“你哥哥占我便宜一类的话”,在中国,这类“花案儿”,人们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作为周作人,再坚硬的泥,恐怕也敌不住她那水做的老婆的腐蚀。于是,兄弟间的内战正式爆发了:“鲁迅先生:我昨日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7月18日,作人。”. i" ]) X ? c9 T& R: B 从此,鲁迅先生愤而离开了八道湾的住 所,搬到砖塔胡同61号(现为84号) 6 c' m! h9 T Q7 X0 f+ b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7月,北平陷落,周作人竟沦为汉奸,靠出卖尊严得来的钱大肆扩充住宅,但好景不长,随着日本主子倒台,他也成为“阶下囚”。后周作人被押至南京,经审判被处以有期徒刑十年。八道湾11号也一度被查封,北京解放后,周作人取保释放后回到北京,仍然住在八道湾,但此时其中的一些房屋已有其他居民居住。1967年,周作人在受尽红卫兵得迫害后去世。 : d. P+ g$ G8 `0 t3 d5 Q E 以后,八道湾11号逐渐沦为民居杂院。% ^2 v' K# N- r6 } 八道湾发生过的有关鲁迅先生和他兄弟的故事大概介绍到这,我们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向这里的住户打听有关的故事,这时,一位住在前院的阿姨会意的向我和小苜蓿招了招手,我俩就听话的过去了:“你们不是要打听鲁迅故居的事吗?,你们不用瞎问了,这没什么人真正知道它的故事,我也说不清,但这有一个人知道,而且比谁都清楚”,我忽然想起掌柜的在咱们网站贴过的一偏文章,说这里还住着一位张姓的奶奶,是当年给周作人当保姆的。这位好心的阿姨肯定了我的说法。于是,我们在阿姨的指引下,来到了后院的一间临时住房,由于这里正在修缮,张奶奶住在了靠东的一间临时房屋里,可惜,身体健康的张奶奶今天出去遛弯了!遗憾了! 3 Z0 _) E6 `' n. b5 x# k: F4 B! J! b 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11号院应该共有三进院落,但我们无论怎么看,都是两进,可能是多年的私搭乱建,我们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格局了。由陈光中先生的《八道湾——鲁迅与周作人》一文得知:中院的三间西房是鲁迅的住室,三间正房由母亲与朱安各住东、西。

$ B. Y4 `2 A+ W" s! P, \; n

这里应该就是中院的三间西房即鲁迅的住室(照片左边):

7 |% B8 Z" t8 w! z

鲁迅母亲与及夫人朱安居住的正房 # ^- {4 o1 I! C. p% O6 j2 @: ^6 W& h 还有陈光中先生文中提到的“从中院东面的夹道可以进入后院,这里有9间坐北朝南的后罩房,除东面三间用做客房外,周作人与周建人两家各用3间”:

8 ^( E* |" ^. {4 G

好了,关于八道湾的故事讲完了,照片也让大家看了,我前面列举的一些资料,和我的一些推断可能不全是事实,但我相信肯定有一部分是事实,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事实,就是在现在我们眼前的房子里面上演的,想想当年鲁迅先生在这里奋笔疾书,写成了《风波》、《故乡》、《呐喊》、《中国小说史略》这些力透纸背的文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今天,仍旧在影响着我们,我相信在将来,这些文章也一样会继续激励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难道,伴随这些文章出世的八道湾11号,不该完整的,永久的保护好,为中华民族后世子孙去凭吊吗?

! I6 D" x, {4 l& ^% S

目前,后院的9间坐北朝南的后罩房正在进行施工,整个工程属于按传统工艺重建,房屋的正脊、瓦顶已经施工完毕,主体柱结构也已经构建好。和这里的“包工头”聊了会,本次工程由文物局出资,前面提到的张奶奶原本是住在紧靠东那两间屋,先让住户离开,将整个9间后罩房重建完毕后,连同张奶奶等住户就可以回来继续居住。目前,张奶奶有国家的拨款安度晚年,就算是被保护起来了吧。听到这,我和掌柜的低头耳语:“丫文物局还算干点人事”,“人事”两字是我咬着牙根说出来的,掌柜的听了也是哈哈大笑。 $ h! q, j* N: ]% H 虽然没有见到张奶奶,但可以说这里收获不小! ; [, Q" t- v" ^: V3 |6 | 出了八道湾,我们来到了后公用胡同,我们被6号院的一处影壁墙吸引住了,经过这里一位老大爷介绍,这处影壁目前作为一面天然的墙壁,隔开了6号院和7号院。由于有掌柜的照片和虫子的详细介绍,我就不多说了,到是这位老大爷的雅兴十分吸引我们的眼球,我将在后面的特写里给大家介绍。 ) u7 [5 {% }6 ` X" s1 O 在转后公用胡同的时候,我感觉我始终在围着一个大院子走,我一直在想,这是哪,它的大门在哪呢?当我们来到前公用胡同的时候才知道,这里是西城区少年宫,由于我们考察队年龄最小的小苜蓿同志今年22岁了,已经不能算是少年儿童了,所以我们在门口就被拦下了,只得在门口拍了一张作罢,但想想孩子们能从小就在这里,耳濡目染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虽然没能进去拍照,但也十分欣慰栽!

2 u0 \* b9 p0 | P1 f

位于前公用胡同西口一处刚刚整修完毕的房子,红漆、灰瓦,明支夜阖的窗户,可扇儿的大玻璃,看着真叫人舒服:: L. G9 I1 y, ]

6 H& |: G' V2 O0 [: C, t, b

大家再看看刚刚“危改”完工的新街口西里一小区:什么玩意!住宅乎?监狱乎?兽笼乎?两处住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想,再缺心眼的领导也能分得出哪个好哪个坏吧,我知道说这些都没用,一栋小区住宅楼多少回扣啊!对不对领导? / m U' K4 P5 t

* G' f" v1 i, [# |! n1 B9 v/ G8 O

在新街口头条8号,我们又发现了一处精美的砖雕门楼,决不亚于上次发现的长巷二条2号:1 ~+ W$ ?1 N4 }6 j 照片

; U- a y; Q% a! ]% `- S" y

- w; |0 g2 o! k. u, r0 G

由于大门紧锁,我们想进去拍拍的愿望是落空了,只能凭借想象去描绘它里面的美了,正在这时,我看到8号院边上的6号院正在拆迁,我就招呼大家过去,或许在那,我们能窥视到8号的内景,但当我爬上与8号院毗邻的6号院西墙时,我惊呆了:8号里面已经被拆的七凌八落、希里哗啦了!这是掌柜的拍摄的8号内景:

! q# C' l! x% g' k/ r

大伙问我为什么没拍?要不是掌柜的和老老北京师傅拉我一把,我非打墙上掉地下去不可,为什么只把临胡同的门楼留下,确把内部夷为平地?我想起了一个笑话,一位西方的耿直作家批评他们的国会“有一半都是骗子”,后来鉴于政府的压力,他不得不修改他的话为“我们的国会议员有一半都不是骗子”,是啊,我想起刚才和掌柜的一翻耳语“他们有时还干点人事”,对,他们也就是“有时,还干点人事!”转完了新街口头条,我们就来到了新街口北大街,油油因为要和BF去团聚,没能和我们一起品尝爆肚冯的果子干,非常遗憾,希望下次油油带上BF,一起领略老北京文化! % U+ ~5 J e# w 活动最后,我们来到了大金丝胡同33号,这是一处保存比较完好,比较典型且对外开放的四合院,听着掌柜的讲解,脚踩着方砖,品着茶,欣赏着这里美丽的建筑,也算是一种享受吧。; h: d, t* H T( {7 N 一些特写:) }! E1 t: @* }* T) O 后公用胡同6号院,那位老大爷亲手养殖的: h. R, B* C! _- H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能把江南的美景浓缩在四合院里,浓缩在大水缸里,这位老大爷也算是“移天缩地”的高人吧! " W* j" @; }8 U 看到无忧无虑生活的鱼儿,我想起了庄子和朋友的对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是啊,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呢? * E9 c5 n6 e& j# I+ K/ }+ C) ? : l4 v N) N9 }3 d 这是虫子和油油提到的那只猫,按《老北京的宠物习俗——养猫》一文中提到的:皮毛花纹赋予不同的雅称,如白猫黑尾 者,称为“雪中送炭”;上半身黑而下半身白者,谓之“乌云盖雪”;白猫头尾具黑者为“鞭打绣球”。大家注意猫的尾巴和头,虽然不是“头尾具黑”。但我觉得应该算是“鞭打绣球”吧。 - q5 m9 }3 a% V3 X h3 J9 G

/ p. o$ P; `3 c8 ?2 n

我们老北京网的同志们都非常喜欢学习,无论到了哪,总是喜欢随时的拿起书本来学习一翻,这不,小苜蓿同志在前公用胡同50号搞调研: 0 C# z$ s8 D, f5 H 考察队在八道湾: - r+ m, G2 x$ k8 t9 {5 z 在大金丝胡同33号认真听掌柜的讲解的两位日本姑娘,这样尊敬的称呼他们,是因为他们是在尊重我们文化的基础上,掏了20元钱才有幸在这里听课,对这样的日本人,我们还是非常欢迎: $ g! x, `3 t0 c- o# ?( @ 赵登禹路8号一景,我想起了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那我就把这幅照片命名为“老人与鸟”吧,看着老人悠然自得的睡相,旁边的鸟儿仿fu也受到了感染,但愿这样的美景,能随着北京的保护,永久的凝固住,愿将来的北京,永远有这样的美景! # D# E( Y5 g$ i1 s 由于这次考察东西比较多,我可能也有点记乱了,刚才还向虫子请教了些问题,大家发现哪张冠李戴了,或是那里写错了,请予以指正,谢谢啦!

2 x# U/ ~! a: }( l7 c! L & X. p k) |) C% H8 s 0 t* N! n; ^% B" M; z & v2 s* V) D. N2 n * p9 N/ B- C& ~& ] / D$ K5 [1 N" Y( `8 n. U" e# A ! T/ V: Z/ _, R: K% c , i2 ^" p6 Q! A $ _9 i( X. `% i% V9 m9 J' Y% U2 ]+ z( g0 G; w. b9 I) ?% b , |/ T# U% {( X" B: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8:29:2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8-8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的文笔一向出众,而且评论的语言犀利,联想面广,图文并茂,好贴!值得学习![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0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啊!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发表于 2005-8-9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真是棒啊

可以去做记者了

发表于 2005-8-9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谢谢大家鼓励,只是这次感觉比较在状态而已。
发表于 2005-8-9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谦虚[em01]
发表于 2005-8-9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反复拜读了两遍,各个点儿介绍的非常仔细,虽然我没有去,但是给我的感觉,我在和你们一起拍北京残留的胡同和四合院一般.飞哥的文笔不一般,写的真的很棒!!!

发表于 2005-8-10 10: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碗姐,有机会的话,可以和我们一起啊

我们的队伍在日益扩大

走在街上也是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参加了几周活动,我逐渐发现,我们的回头率是很高的!

[em01]
发表于 2005-8-10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老师的照片好,老刘的文章也不错。强呀!!!

[em17][em17][em17]
 楼主| 发表于 2005-8-10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人要参加,因为他们强调的是摄影与录相,我回绝了他们呢。对于与我们一样关注拆迁,关注老北京的我们请他们参加,所以,我想我们的论坛中的网友参加是最好的。
发表于 2005-8-13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写得这么好 我就补个遗吧 " [0 g1 @/ [; T' N7 `
还是八道湾儿鲁迅家的那个院子 这只冲将出来的小狗身后有个小门儿 是间不起眼的小厨房 但是我惊讶地从那位热心的大妈处得知 周作人在文革的时候就是死在这间屋里的 如今物是人非。。。' `) v2 m" _9 h  k# O
+ l. X/ ^* i1 ]% l5 G# f- j$ l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 虫子 后海都是写家,我看了别的论坛中的胡同游记,都没有我们的好。

在这方面我们是一流的,我还希望有一个第二梯队。不管写的怎样,贴上来让大家看一下,会有长进的。

发表于 2005-8-31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帖子眼睛有些湿润呢,我小时候就住在半壁街11号一个典型的四合院里,儿时的记忆中总是协同小朋友们一起穿过八道湾,去当时还不收费的中国少年活动中心去玩秋千。
发表于 2005-8-31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羡慕住在城里和曾经住在城里的同志,我一天也每在城里住过,真想找机会尝试一下,不洗澡我认了,晚上不上厕所我也认了,想起刘麻子的一句经典台词“要不说呢,你就是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啊”

二里沟同志,你得签名照片里可爱得小姑娘是哪位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04:23 , Processed in 1.18916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