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636|回复: 150

[贴图][原创]07年1月主打景点---颐和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13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年要有新气象,从本年度开始,每个月北京旅游版块都会推出一个主打景点,这样,即便您不来北京,您也可以跟随油油游遍北京,每个景点所涉及的典故,历史,趣闻和风景照片,油油也会同期给您展示(不一定一天发全),今天是公元2007年1月13日,油油隆重推出07年北京旅游版块第一个主打景点----颐和

请您跟着油油的步伐一起畅游吧!

首先说今天主要介绍的地方是:苏州街,宿云檐,船坞,石舫,画中游,乐寿堂,水木自亲,玉澜堂,文昌阁,仁寿门广场,东宫门及牌楼.

好吧,先来张万寿山全景图,最能代表颐和园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今天虽然是晴天,可是能见度比较低,所以照片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且油油的摄影技术实在有限,尽管换了佳能400D,可还是人配不上相机,大家就将就看吧.

今天我是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的,所以整个顺序都是倒的,大家请不要介意.

一般第一次到颐和园参观,都是从东宫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牌楼,后依次是影壁,东宫门,仁寿门广场,仁寿门,仁寿殿广场,仁寿殿,然后分东路和昆明湖景区以及后山景区和西堤,而我今天的顺序正好是倒过来的,而且没有转全,我会在后期慢慢补齐的.

首先我们从北宫门开始今天的旅行.

油油今天就是从这个门进入颐和园的.入门的时候还有一段小插曲,油油办理的是07年的优惠公园年票,只有50元,是针对老年人办理的,所以检票的大叔就特意把我拦下了,我也不知道他是何等居心,只见他翻看我的年票,最后还是放行,只是嘱咐我下回拿票的时候别挡着照片,我猜他肯定在怀疑我的50元年票不是从正地来的,哈哈.

从这个门一进来右手边就有洗手间,您可以就此轻装上阵.

走过假山就是买卖街了,买卖街俗称苏州街。位于颐和园后湖中部两岸,临水列肆。清乾隆时(1736-1795)仿江南水乡构筑,帝后常泛舟游逛,店伙均由太监充任。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仅存泊岸遗迹与小桥两座。20世纪80年代已于原址复建,计铺面60余座。所有字号仍沿用旧档中所存原名,成为现今唯一可见的皇家宫市。

夏天的时候还有小船在湖中走,商家的店员都以古装装扮,此处单收费,门票10元,如果您买的是通票,直接就可以进了.

再来一张买卖街前的牌楼照片

今天有零上4度,所以颐和园里游客很多,油油看到了一群晨练的人,有抖空竹的,还有踢毽子的.

抖空竹的阿姨

踢毽子的老人们

忘记和大家说了,今天同行的还有油油的父母,呵呵

我们一路说说笑笑,饶后山向西前行,不一会就来到了今天第2个值得一说的地方,这里就是宿云檐

宿云檐在颐和园西北部。原为一座城关,又称贝阙。
宿云檐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城楼内宿云檐原曾供奉关帝,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设有围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 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城外有古松一株,枝干扶疏,为乾隆时旧物。

这里又与东路的文昌阁相对应,遥遥相望,也应了"文东武西"的建筑规制.

宿云檐,那两棵松树特别会长,正好挡住了城关.

再往前,过了宿云檐城关我们开始往南折返而行,值得介绍的就是大船坞了.

 很明显大船坞已经翻修了,颜色很新呢,据说最大的那个是停靠龙船的,哈哈

游客实在是太多了,好多地方不能拍照,我留到下次再介绍,那么我们下面马上要介绍的,也是颐和园的一大招牌----清晏舫

原称石肪。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昆明湖岸边、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该舫建于乾隆十二年(1755),舫体由大理石雕成,上面原为中式楼阁,后取江山永固,如石舫万年不覆之改建。1860年英法联军将舫上楼阁烧毁。1893年重建时,仿翔凤火轮式样,改为西洋式楼阁并配以彩色玻璃窗船侧加了两个机轮,取"河清海晏"之意,名清晏舫,两层船舫各有大镜,细雨蒙蒙之时,慈禧坐在镜前,一面品茗,一面欣赏镜中雨景。船体突出四个水龙头,每当大雨,楼顶雨水从四角的空心柱流下,由龙口吐出,景色壮观。此处原是明代园静寺的放生台,乾隆时改为船形后,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皇帝仍陪其生母孝圣皇太后在此放生。
船体长36米,用巨大的石块雕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



走过清晏舫我们便开始像东迂回,那么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长廊了,人很多,我没有对长廊进行拍照,等下次一起吧.

- _5 o; p: W1 z4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9 13:50:50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昆明湖前景区,我们首先就介绍长廊吧!

长廊,临昆明湖,傍万寿山,蜿蜒曲折。长廊是世界最长的画廊。 它东起乐寿堂之邀月门 ,穿过排云门,直到万寿山西端的石丈亭,全长七百多米,共二百七十三间。长廊之上,雕梁画栋,一 幅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无比,风采迷人。这些画,有园中牡丹,有池上荷花,有林中飞鸟,有水下游鱼,也有亭台楼榭、湖光山色。但最为引人驻足玩味的,却是那一幅幅构图生动、形态逼真的人物故事画。 画上说的是什么故事?画中是谁?这些故事典出何处?这一切,不仅天真幼稚的儿童想知道,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要了解,便是颇有阅历的成年人也感兴趣。至于那些前来游览访问的外国朋友就更想明了其内容了。
廊内彩画故事:谋董贼孟德献刀文人三才,千里眼和顺风耳,周敦颐爱莲凤仪亭吕布戏貂蟑,薛宝钗雪中折梅,风尘三侠,桃花源记,商山四皓,三打白骨精,刘玄德江东赴会,伯牙摔琴谢知音,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红孩儿计取唐僧,打渔杀家,蓝桥捣药,三娘教子,文姬谒墓,羲之爱鹅

在万寿山佛香阁的西侧,有听鹂馆画中游两处值得一提.

我们先来看看听鹂馆吧!

听鹂馆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西部。内有供宫廷演出的两层戏楼一座。始建于清乾隆时,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现为餐厅,其桌椅陈设和菜谱都具有宫廷色彩风味。

 听鹂馆饭庄

听鹂馆后的山坡上,就是油油强烈推荐的,也是我最爱之一的画中游.

画中游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部。是依山而筑的重要点景建筑群。
在此建筑群中央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东楼名爱山,西楼称借秋,用爬山廊沟通。阁后山坡有白石牌坊,坊后山顶有一座3间小殿,两侧有廊向下通爱山、借秋两楼。登阁凭眺,漫步游廊,有置身画中之感。不是有句话吗"人在山中走,好似画中游"废话少说,上照片.

画中游
俯瞰听鹂馆



画中游的东侧便是佛香阁景区了,此处也是单独收费,门票10元,通票也包括了,我打算下次的时候连同排云门广场一起介绍.

我们用长廊起点邀月门的照片来作为湖前景区的结尾.


/ i1 F$ Z: \: A3 z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13:26: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向东就是慈禧的寝宫乐寿堂了.

    乐寿堂在颐和园内,面临昆明湖。乐寿堂为一大型四合院,慈禧太后的寝宫。大殿红柱灰顶,垂脊卷棚歇山式,造型别致,富丽堂皇。
    乐寿堂是慈禧居住的地方,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帝手书,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堂内西内间为慈禧寝宫,东内间为更衣室,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宝座前置有名贵的青花瓷大果盘和4只镀金九桃大钢炉,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阶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谐音"六合太平"之意。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据说乐寿堂是中国首次安装电灯的地方,慈禧太后是第一个使用电灯的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1903年有位德国商人想发大财,竭力要将西方电气商品打进中国市场,但慈禧反对。外国商人懂得,要想打开中国市场,首先必须让慈禧带头用电灯。于是使用金钱暗地重贿了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连英。
    他们趁慈禧外出之机偷偷地将电灯安装上了。待傍晚时,慈禧从外面回来一进乐寿堂就质问:我一走,你们干吗就在我殿内张挂那么多的各色"茄子"?但李连英只是叩头请安,笑而不答。然后恭问:老佛爷,该上灯了吗?慈禧说:上。李迅速将门后的电灯开关打开,即刻五颜六色的灯光大放异彩。慈禧好奇而惊喜地问:这些茄子怎么下子全亮起来了,究竟是些什么玩艺儿?!李便毕恭毕敬地奏道:这就是电灯,并说明用电灯的方便、干净、明亮、安全,老佛爷用上它可以添福添寿呢!从此慈禧便用电灯,中国各大城市慢慢开始用电了。

水木自亲外的探海杆,据说慈禧来园后,此处就会挂起灯笼
水木自亲匾额
乐寿堂
乐寿堂前铜缸

乐寿堂前铜瓶
乐寿堂前铜鹿
乐寿堂前铜鹤

铜瓶,铜鹿,铜鹤位于两侧,象征"六合太平"

青芝岫,一奇石,在此起影壁的作用,相传是乾隆从良乡运回.

下面是巨石青芝岫上的乾隆御笔,和大家一起分享,






0 R- l, B8 M/ _7 L% a2 W+ ^4 y.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0 20:36:05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4 0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颐和园铜物件上的“天地一家春”章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7-1-14 2:34:24的发言:
注意颐和园铜物件上的“天地一家春”章

仁寿殿修呢,带章的全罩上了,不过乐寿堂门口的有,我看那缸上就有"天地一家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打断了,不过没关系,我们继续吧.

顺着跨院走,不知不觉的就走到了光绪皇帝及皇后妃嫔的寝宫,玉澜堂宜云馆.

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光绪年间(1875-1908)重建。是光绪帝的寝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后,慈禧曾幽禁光绪于此。

玉澜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三个殿堂原先均有后门,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该组建筑初建于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烧,1892年重建。"戊戌变法"失败后,曾于此处囚禁光绪。当时为防止光绪与外界接触,曾砌了多道墙壁,今虽大部分拆除,但仍能见到痕迹。正殿内陈设大都是乾隆时制品,御案后紫檀木屏风很有特色,画面立体感很强。宝座、御案、香几等均为浅色沉香木和深色紫檀木制成,极为珍贵。东暖阁是早膳室。西暖为寝宫,现在之陈设为原物。大殿内的陈设大多是乾隆时遗物。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宜芸馆在颐和园玉澜堂后。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光绪时(1875-1908)重修。是光绪帝的隆裕皇后在园中的住处。

院门为垂花门,上题宜芸门。殿内家具均系珍品,用宝石、竹丝镶嵌,拼出图。东配房称道存斋,西配房名近西轩。宜芸门内侧廊壁上嵌有10块石刻,是乾隆帝摹写的各家法帖,原藏于惠山园内,重建时移此。

玉澜门,门口一对太湖石又称子母石,喻光绪与慈禧的感情还不如这两块石头
玉澜堂匾额
玉澜堂
夕佳楼,名字取自诗句
宜云门

宜云馆匾额

宜云馆

正对皇帝皇后寝宫的就是知春亭

知春亭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玉澜堂前的小岛上。
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倚柱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柳丝吐绿,取"见柳而知春"之说命亭。一说"知春"二字源于宋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昆明湖解冻都从这里开始。

知春亭

再向前就是文昌阁.

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
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

重建后为两层

文昌阁

由于今天的时间关系,油油只走到这里就经仁寿殿广场出东宫门了,颐和园实在是精美,也实在是广袤啊,一天真的转不完,油油只去了几个景点,一会把东宫门照片上传和大家分享.

; L* G g# ], v.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3:12: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仁寿殿大修,所以仁寿殿及广场我们下次再进行介绍,那我们就直接仁寿门广场和东宫门吧.

仁寿门
仁寿门猪猴石
仁寿门猪猴石

外面自然就是东宫门了.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宫门为五扇,三明两暗。正中设三个门洞,中门叫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的;两旁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门檐下是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颐和园”匾额。

在东宫门屋檐下,悬挂着一块写有《颐和园》三字的九龙镏金大匾,字迹浑厚、苍劲有力,据说这是光绪帝的御笔。光绪帝为写好此匾,访师求学,流传达室下一段有趣的故事。

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颐和园后,下旨要工部大臣找人为东宫门写一大匾。工部大臣想来想去,感到期只有请光绪帝书写最为合适,而且对自已日后升官发财也更有利,于是便去求见皇帝。光绪帝悉此十分高兴,二话没说,提御笔就在龙案上铺着的一张白纸中?刷刷刷?地写了起来。工部大臣一看,"颐和园"三字被写得歪歪扭扭,难看极了。无奈,只好照其手迹做匾挂上了。当挂上大匾的第二天,慈禧太后从紫禁城来到颐和园。她在东宫门前下桥,一看见新挂的糟字大匾就火了。马上叫人找来工部大臣,质问大匾是谁写的?工部大臣不敢说谎,如实说明这是光绪言的手迹。慈禧瞪他一眼后说:"此字这般不雅,怎配挂宫门之上,还不快给我摘下来!"光绪得知此事,吓出一身冷汗。他将工部大臣找来商议,决心大练书法将匾写好。可他一连几天都写不好“颐和园”三字,叹气不绝。大臣见此大胆对光绪说:“以臣之见,闭门而写,不如访师求学呢!”光绪问“求学于何人?”大臣回答:“建成园时,有位王永福老木匠写得一手好字,家住园外的六郎庄,近在咫尺,不如求教于他。如果皇帝外出访师不便,是否可请他进园教学?”光绪认为言之有理,便点头赞成。

第二天上午,工部大臣将王永福请进了玉澜堂,老人听说是教皇上写字,惟恐犯上便竭力推辞。光绪向老人谦敬之后,老人见皇上是真心求学的,才好答应下来。老人取来自学字贴,为皇帝讲书法,教写字。光绪殷勤招待遇老人,经一番勤学苦练,终于练出了一手好书法。有一天,光绪召来文武大臣,在宣布纸上一挥而就地写下了苍劲有力的“颐和园”三个大字,博得大臣们的喝彩。光绪将此字进呈慈禧太后过目,老佛爷看了也表满意,并叫人做成九龙金匾悬挂于东宫门上的。

东宫门
东宫门丹陛
东宫门匾额

3 c: M0 ^1 ~"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4 3:32: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0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油油就去了这些个儿地方,本月主题就是颐和园,也希望大家踊跃把帖子补齐,油油也会再去几次,来补充的,希望外来游客可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下,也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浏览!
发表于 2007-1-14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了,斑马,你可以下岗了
发表于 2007-1-14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lei_001在2007-1-14 23:28:08的发言:
行了,斑马,你可以下岗了

呵呵,训练出学生,饿死师傅~

发表于 2007-1-14 2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好详细的片,我看咱两可以在颐和园的照片上PK一下了。
发表于 2007-1-1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lei_001在2007-1-14 23:28:08的发言:
行了,斑马,你可以下岗了

油油同学啊,说早了啊,还有好多地没去呢,等都去过了再说也不迟啊。

[em15][em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同童年在2007-1-15 0:00:42的发言:

油油同学啊,说早了啊,还有好多地没去呢,等都去过了再说也不迟啊。

[em15][em15]

不是我说的,那是侯垒说的

我这个星期有时间的话会在去的

没全呢还

我爸爸犯低血糖了那天

郁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同童年在2007-1-14 23:59:06的发言:
[em01][em01]好详细的片,我看咱两可以在颐和园的照片上PK一下了。

不要PK了,你有照片帮我补全呗,PK多伤和气啊,是吧!

发表于 2007-1-15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哪伤元气啊,嘿嘿,相互学习。

[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0: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同童年在2007-1-15 10:34:28的发言:

咱们哪伤元气啊,嘿嘿,相互学习。

[em01][em01]
好啊好啊!
发表于 2007-1-15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发表于 2007-1-16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爱颐和园的算是谐趣园了,期待ing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得大自在在2007-1-16 10:27:30的发言:

最喜爱颐和园的算是谐趣园了,期待ing

本来打算是今天去的,今天找了个辙没上班,可相机和年票都没带在身上,所以只能等周末了,哈哈哈

发表于 2007-1-16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jie0316在2007-1-16 10:33:53的发言:

本来打算是今天去的,今天找了个辙没上班,可相机和年票都没带在身上,所以只能等周末了,哈哈哈

ok!

有年票就是好(你打得不是50的吧)

发表于 2007-1-16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徒弟都发了,我这个做老师的不发点不合适,我一看今天白天天气好,我就也去颐和园了,不过为了区分出师徒之间的水平,我的主题是清漪园,而非颐和园,油油把颐和园前山该拍的都拍了,再重复发就不好了,你说要是不发吧,又不行,太没面子了,嘻嘻,所以我就发一些转颐和园不能转到的好地方来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清漪园之万寿山昆仑湖碑,此处解放后从未正式开放过(曾破例在2005年因为修排云殿而开放过很一小段时间)

 



$ v, E- _3 g; O' ~; }8 T9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7:44:22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6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寿山昆明湖碑碑座石雕:



 


发表于 2007-1-17 0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jie0316在2007-1-14 2:18:54的发言:


 

下面是巨石青芝岫上的乾隆御笔,和大家一起分享,油油只找到了6处,不知道是不是就6处,还需高人指点

 呵呵,应该有8处,没仔细看你缺那个,但你至少漏掉了很著名的乾隆御笔“玉英”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7-1-17 1:40:56的发言:

 呵呵,应该有8处,没仔细看你缺那个,但你至少漏掉了很著名的乾隆御笔“玉英”


得勒,我回头再去

看不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徒弟昨天确实也想去颐和园来的,但是没带年票,所以没去。

谢谢师傅指点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7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得大自在在2007-1-16 16:17:21的发言:

ok!

有年票就是好(你打得不是50的吧)

确实是50的,呵呵

发表于 2007-1-17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油油真没少下功夫,辛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溪行者在2007-1-17 23:43:05的发言:
看来油油真没少下功夫,辛苦了。

谢谢,这是应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20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第2次去颐和园,主要拍了东堤和西堤的耕织图,稍后把照片发上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6 05:44 , Processed in 1.19111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