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13 2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3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70届1班同学注意,我们将于2010年的1月3日在机院中午聚会请与马莉联系并请大家相互通知,我会将4.11纪念册及光盘交给你们。我会恭候大家。祝所有的学哥学姐和我的同学们身体健康,846497529(办公室)13901081011

发表于 2009-12-14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大以后再相遇(1)

    人总是要成长的,长大以后,在附小上过学的人,总有一种怀念与牵挂,相遇时会有一份特殊的热情,我遇到过。1996年我去美国学习,接待方是IDG公司的一位华人L,大高个、年龄在40上下。我发现他说话京味十足,于是聊起天来。他很爽朗,告诉我他来自北京,以前在机械部情报所工作,由于我小时候就生活在哪里,所以对那里的环境很熟悉,从单位情况到街容街貌,聊得很带劲,他乡遇故知,话题就拓展了。直说到彼此在机院附小上过小学,那一刻两人都很激动,站起来拥抱了一下,团里的同事都很惊讶,何出此举?等大家搞清楚是校友相逢,就更惊讶了,谁把小学的事情记得那样牢?是啊,附小在每个同学心里烙下了深深地印记,难以忘怀。我们聊到了大操场上的浪木、滑梯、攀登架、食堂的伙食、图书室、乒乓球室。。。让我的同事唏嘘不已,十分羡慕。说到华秋岳老师推荐他去打排球,他高兴地站起来做了一个扣球的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9 {0 ^" ]# y, w

    此后的日子里,L对我这个学姐很照顾,给我讲当地的风土人情、美国的教学方法,甚至于为我翻译。我明白他是出于小学情结,人在异土他乡很容易怀旧。日子过得很快,到了分别的时刻,我与他相约等他回国的时候一起到小学去看看。但那些年大家都在为工作、为生计拼搏。L出差回来我们又匆匆见过一面,来不及回小学,但我知道,小学在他的心里。

发表于 2009-12-14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4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4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4 0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4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11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m马达在2009-12-11 22:59:00的发言:
8 h3 _! c1 m) U) z5 X

高见!专家之见!

) ?. k, H9 v, |& M/ f1 a: T& ^

马达兄过奖啦!谢谢!

5 B: o1 X* P8 A" T, t

 

& |% C z D' N5 T( |

不敢称“专家”。就算是半个“杂家”吧!那个发现就算是“愚者千虑”吧!呵呵……

发表于 2009-12-11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缓冲一下,再讨论

" Q& K2 p" }. ^( C; U+ a) H

      匆忙中,惊喜地看到了雨中漫步、玉龙雪山、all__right、xuanwu 、 beiwei、guimy、航天桥、三个附小的、古刹听松等学友的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是发自肺腑,还不乏幽默、诙谐、风趣,文中情绪深藏千言万语,含蓄而羞于表露。我看是该表露的时候了,此时不讲还待何时?!此处不讲还想到何处去讲?!发小、学友、老师们都真诚地期待着你的坦诚宣泄,我知道吐露真情也是需要勇气的呐!但是我也知道人人都会有对朋友宣泄的强烈愿望,宣泄有时也会变成一种心理治疗,也是一种内心通畅的享受,欢乐、忧伤、痛苦都可得到分享与分担,分享欢乐增倍,分担痛苦减半。

# q" Q" q" t8 R$ ?' [

   所以人人都拿起笔来,在读过我们的《纪念册》、看过我们的《机院附小师生联谊光盘》后,把你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写出你的一点一滴的感动;写出你的千丝万缕的附小情思,一定会感动很多和你一样想法的人、使大家都受到感染和教育。写帖子写得入迷、入境后,恐怕你自己想挡都挡不住了……。我们期待着你们的‘冒泡’,期待着你们的勇气递增,更期待你们的精神变物质,开出灿烂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子来。

9 X! c( I9 I) w0 F% F

   今天实在太忙,几乎整个下午和晚上,我都在接待十位学友和老师们,通过我们的小聚,师生心情都非常激动,思想收获都很大。我们在一起慎密的思考和搜索,根据我们的物力财力,我们已经尽力了,但还是僧多粥少,我们附小这次能不能满足师生们需求?不知道还有多少没有分发到《纪念册》、《光盘》和《纪念章》的人,让我们十分焦虑。如何解决,只能靠聪明的附小学友开动脑筋来解决了。

! f! H: w+ ?) d# O7 \# R

   今天晚上我们在为明天的教师发《册》、发《盘》、发《章》而忙碌准备。明天是我们老师的重要日子,等我忙过这一天后,缓冲一下,再来和学友们进行讨论。

0 F1 o& Y6 l8 \3 Z5 n+ O) i5 X

    谢谢古刹听松对我帖子的回应!你太谦虚了。

6 E5 z4 D# K6 g3 n8 I% Q

    你的有老师签名的《纪念册》、《光盘》、《纪念章》已由高延龙学友给你领走了,先放到裴培学友那里,之后你派人来取。是你的意思吗?!

# ~: F3 x9 v5 @% c6 e& y

    谢谢xingjianjun为我们两位老人美化照片,水域中的倒影,让我大吃一惊——动感强!让照片鲜活起来,啊!真美!神思妙手!不可思议。

发表于 2009-12-12 0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在搜狐上发布了一个视频,待审查通过后就可以看到。

9 e' k6 Z6 `- g# T t

 

0 h0 R0 C+ E- [" A* R* k

视频是“纪念光盘(第二版)”的内容说明。其实这个内容说明本身已经放在光盘里了。在搜狐上发布是便于尚未拿到光盘的各位先大致了解一下光盘的内容。

& Y" v; v s. [& t* x/ O3 `

 

2 ?" e& F6 w" X" x I

http://v.blog.sohu.com/u/vw/3875777

2 T8 b! k5 _* U2 {3 P: q8 d% ]

 

' |. [. [! N( l. j6 L' ~7 L

 

6 I p, k& u1 C2 B: E

有反映说看不到光盘中的图片集和纪念册文字。这也许是没掌握正确的方法。按善若水兄建议,特说明如下:

! U) b* @2 ~1 t! k" S+ X4 ]

 

1 R; _2 E% @: x$ H

1、如想放映光盘上的《411师生联谊会纪实》等视频,用计算机(要有DVD播放程序),或者用DVD播放机加电视机都可以。

2 S8 E) N+ j# J) ]( s# V1 D

 

( u+ w. S: b& I. p* i3 C

2、如想浏览或复制光盘中的图片集和纪念册文字,则在计算机上,用鼠标的右键点击光盘所在的驱动器符号(比如"F"盘),然后用左键选“资源管理器”,再选“从历史走过……”文件夹,就可以看到图片集和纪念册文字了。

# I: G/ B0 N# w$ B9 o6 h

 

- ]( t8 g5 I! N5 K; q' R6 @

3、光盘上的图片集和纪念册文字,只能通过上述方式用计算机浏览,无法用DVD播放机加电视机浏览。

发表于 2009-12-11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Y, o% `2 V# e/ P. N# x6 p

     all__right:  哪张? 是以前的? 我没注意. 哈哈. 有机会和老弟来一张

9 |/ D7 s+ [/ C9 K

 

; F; v1 F1 n/ W, a

    雨中漫步:那是航天桥,玉龙雪山对错号了。呵呵!

5 G. e. p9 r) }& [- s+ u

 

) `8 h2 z% @7 y, _

    听过老谁的歌声,那么优扬、那么动情,只闻其声,未见照片,大家都在猜:他长得什么样呢?

# H* ?! w3 O, [: n: z5 i


   直接发张照片上来不就省得大家猜了吗?

发表于 2009-12-11 15: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世界充满爱

发表于 2009-12-11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C7 d$ t$ T# L8 f. v5 C

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胡">ersonName>老师,我想对您说:

$ |5 d V" |* I* E; P

不是不说,不是不想说,因为那是尘封太久太久的记忆。那里从来不想提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那里有抹不去的操场、滑梯、秋千;抹不去的老房、小路、大树;有小屋量身高画上的线、有相亲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相爱的">相爱的ersonName>小姐妹、他们的爸爸妈妈,喊我名字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还有我妈妈年轻的身影,看着她高高兴兴的上班下班。好多好多。。。。。我们那时生活在蜜罐。

' E$ F& B/ r& g% H7 k

    后来我们四散,您不能想到我们承受的是什么?您不知道我们懵懵懂懂,融入社会后的无知和简单,您不能理解大院生活使我们成熟得过晚。其实我们有很多思念,有感慨,有惶惑,可能有时感到人生太短,应该再来一遍。

发表于 2009-12-11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12-10 0:04:00的发言:
{2 F$ }" p, w9 h

今天有兴致,翻了一些老帖子,看到了上面那幅图片。当时老三兄说可能是德胜门城楼,是从安定门方向拍的,能看见西山。此话有道理,但照片上的城楼、护城河与西山的相互位置看上去很别扭。护城河怎么在城墙里面呢?我再仔细看了看,发现这张照片可能是“洗反了”(洗印光学照片时很容易发生的错误)。正确的结果应该是翻转之后的这个图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北京城墙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1 \1 R3 d- \! w. M

高见!专家之见!

. z4 l/ \! p" q* O0 l; D4 J

 

6 `" @4 @; V* N7 d% B& F) }

 

( k6 Y, @% m" e

 

4 ]- q1 j7 n9 J3 ?: l) [ E$ A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2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老师:您好!

' M- p6 _. N7 ^9 j( X9 Q* S0 \3 l

   因为这两天一直在外,未及时回帖,敬请原谅。正像校友们说的您正象当年大队辅导员一样,有着象一团火一样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转化成了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我们附小贴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在这里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礼!

/ ]; i: X) ^& i) O0 |

   想起我当年发贴的情感,思绪万千,我们大都是当年随大军进京的几十万干部,知识分子,工人的后代,大院生活的我们,都经历了坎坷的人生历程,在两鬓斑白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回顾起当年在子弟小学所受到过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时光,和久违的像水一样纯朴及融和的师生和同学友谊。

8 X, g4 t8 E: Y

   再一次向我们论坛的领军人物胡老师以及论坛的精英们致敬。

发表于 2009-12-11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三个附小的在2009-12-11 16:20:00的发言:
  ……………… 2 S- a/ |6 y$ A& G0 P- C

    后来我们四散,您不能想到我们承受的是什么?您不知道我们懵懵懂懂,融入社会后的无知和简单,您不能理解大院生活使我们成熟得过晚。其实我们有很多思念,有感慨,有惶惑,可能有时到人生太短,应该再来一遍。

k {# g! C* p# W

**************************

& p- T s9 o8 v+ _

 

2 a( R; Y0 G) I- d3 M- h" T! B

同感!写得真好!!

) f& a/ b0 d: ^) W9 `

没什么可说的,引一段陶渊明吧!

" n, r" X" [) Z; k' j: f( n9 X6 D1 N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 ^" T F2 d' t& s% p

发表于 2009-12-11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h
发表于 2009-12-11 0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12-10 10:43:00的发言:
   没见过all__right学长的照片,看到纪念册发放时众校友发上来的照片,猜想有一个照片左二是您。你们在老莫餐馆的照片有你,笑的那么灿烂,是您吗?
1 z. ?! B2 j( |+ ]- i

哪张? 是以前的? 我没注意. 哈哈. 有机会和老弟来一张.

发表于 2009-12-11 0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09-12-10 10:43:00的发言:
   没见过all__right学长的照片,看到纪念册发放时众校友发上来的照片,猜想有一个照片左二是您。你们在老莫餐馆的照片有你,笑的那么灿烂,是您吗?
6 p- |& z; L! Y% D; d+ G1 n

那是航天桥,玉龙雪山对错号了。呵呵!

发表于 2009-12-11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写了点东西,不知为什么没了,笨啊。

" B$ n: W! `5 o+ h+ K' d

    响应漫步学友,说点“回家”的经过。

& E- E. r7 v6 e3 M' j2 @

    几十年来,下乡、当兵、工作,不论条件、环境多么艰苦恶劣,总能回忆起小学那6年幸福时光,很欣慰,人生启蒙,知识、道理、性格、爱好,很多东西使我终身受益,母校和恩师永远不会忘怀。多年来,总是有些遗憾,母校的消息和老师的消息一点没有,几个有联系的附小同学,同样都是一样。大约在1970年春节前,回过附小,看到的是两座空楼,操场上有些建材、砂石,稀拉几个民工。

4 U1 Q1 z" H- z* d: h

     我单位偶然熟人聊天,得知单位有几个附小校友,后来都熟了。今年3月中旬,到单位财务报销药费,碰到校友克仁,他告诉我,网上有附小论坛,4月11日,已联系到的校友和老师要在原机院地址聚会(师生联谊会),具体情况问她,一指雅莎,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才知道雅莎也是校友,当时人很多,雅莎简明扼要说,上网,百度“机院附小”就全清楚了,以后,我就上网看了几天,联系了几个同学411就来了,见到了44年未见到的4位同学,太高兴了。大家一起吃了饭,聊了很多事,也回忆了已过世的郭蕴籍老师、龚定书老师、郑尧老师......。

k# J: \7 M; s

     胡老师说了,不能只当看客和过客,说不好没关系,说不说可是态度问题。所以以后,有空有感受就说点,希望其他看客多发言。

5 Y4 `; \: o' P, h7 r1 U7 d( R- C

     另外,想起一件小事,记得63—64年一次大队活动或联欢会上,胡老师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克拉玛依之歌”,65年以后,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马上想到的是,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小学胡老师唱的。有人记得吗?

发表于 2009-12-10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12-8 11:58:00的发言:
/ M: _9 k: N* Z% S

我想校友们彼此都很想了解别人是如何知道这里的。我和老三兄初次见面时,他就一个劲儿地问我。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r! g# @+ k! M

至今咱们的坛子已经创立三年了,回顾一下历史也很有意思,大家都来晒晒自己“回家”的经历如何?

( u' S, ^: v$ S/ E

漫步是一个热心的学妹,我想很多刚来这里的校友都受到她的帮助,

, [& f& h) b9 n$ s

我是其中之一.

发表于 2009-12-10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见过all__right学长的照片,看到纪念册发放时众校友发上来的照片,猜想有一个照片左二是您。你们在老莫餐馆的照片有你,笑的那么灿烂,是您吗?
发表于 2009-12-9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论坛之路

  ! y% M# l% m* a& f7 X" _& o4 @

     今年初春我遇到了小学同学的妹妹(她家六兄妹相貌极相似,认识一个,即可认识另外五个),她告诉我老北京论坛上有一个机械部子弟小学的论坛,回忆小学生活,你快去看看吧。我上网一查,论坛上校友云集,已经是群英荟萃了。居然有一位“延边知青”同学在论坛上找我,我当即按照邮箱地址发去邮件,介绍自己的情况。原来是同班的一位同学现在天津,我们已经48年没有见面了,也杳无音讯。直到4.11我们才见面。我很想念小学的生活,自1961年毕业离开学校,回去看过两次。一次是70年代初我插队回来,找到院里的几位同学,在校园里转了转,那时小学校址还保存着。第二次是90年代中,春节去给张薇、龚定书两位老师拜年,虽然30年不见,老师还记得我。今年4.11在操场上遇到金久雄老师,还能直呼我的名字,让我感到特别的高兴。

1 C+ k6 {$ ]8 [7 S. Q5 P, t/ z

     论坛让我找到了同学,参加师生联谊会。感谢发起人,感谢热情联络校友的老师与学哥学姐学弟学妹!

发表于 2009-12-9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12-8 11:58:00的发言: ) a/ ` [7 z& b, T9 M

至今咱们的坛子已经创立三年了,回顾一下历史也很有意思,大家都来晒晒自己“回家”的经历如何?

8 g* b. {: r$ t8 ^; h; |% L

 

; m$ k- N- n8 u7 j! C! y
3 c8 j' E: I3 ~ b. w1 U
我2008年12月开始登录进来,是偶然听到这个有巨多跟帖的帖子。

看到这个帖子,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在此意外遇到了多年未有音讯的同届校友。因为有相同的经历和故事,联系上了之后,自然是温故知新,其乐融融啦!
. I2 S' g' s& u! D, i/ R X

通过翻阅跟帖,我了解到未曾听闻的一些往事,也了解了一些老师和校友的近况。
# Q# e6 i4 u. R, n( m

之后不久,就看到我熟悉的一位校友也找到这里,聚光灯亮,高调入场,欢乐之情溢于言表……我能体会到这位校友当时的心情。
7 ]0 ^) l6 D* k8 M* L
 
5 ]1 X- k; L. F3 Q7 k) K
第一帖至今已经三周年了!听松兄当年的奠基大业功不可没。“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追随愧望尘。”当然,用这段诗来做比喻似乎有些夸张。既然愚公兄那边诗性大发,这儿不妨也引用点儿夸张的吧?
5 M- I" X! u1 ~& x1 _$ D/ A/ \
 
N0 D. {; x7 m- a7 K$ u
“冰天冻地皆愁脸,弟子恩师尽笑颜”。愚公兄,有军大氅护着,确实是“尽笑颜”啊!
5 X l# @( L4 ^8 R- M. R
 
$ U' a/ P4 h K/ g F S" n; r. y
一笑……
发表于 2009-12-9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12-8 11:58:00的发言: 6 x1 w" s& e5 K$ A6 q

至今咱们的坛子已经创立三年了,回顾一下历史也很有意思,大家都来晒晒自己“回家”的经历如何?

   
发表于 2009-12-9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u7 F/ a( ^8 q6 `3 V9 A9 U6 L- Y/ p- T" D8 m) p9 Y# D, F3 ?, h; O2 U$ U6 H0 V' X
: \( `: y3 h# ^1 l: r$ ^' q
$ S/ o9 W3 \6 Y. i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12-8 11:58:00的发言: " A. u; @, u2 y# v' N6 C4 q

至今咱们的坛子已经创立三年了,回顾一下历史也很有意思,大家都来晒晒自己“回家”的经历如何?

) A* Z# a ? G9 K$ ]$ Q

 

& o# V8 O0 T8 t% m1 i+ {; i
0 I: Y, Y) t$ u( S g+ Z. G! O0 W
  我是在2009年4月中旬到京出差时,遇见小学校友问我411那天为何没来?聊开之后才晓得有这个论坛。
- k* G! z k' |" C2 T. J) D
  后在小学同班同学的小聚会上,才得知此论坛的路径。回沪之后开始登录进来的,看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和回忆文章,在这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享受着幸福的小学校园生活。
6 o7 A+ t5 s d' S" Y9 g
  由此我隔三差五经常会登上网站看看,看到班友发出的老照片,真是给我惊喜不断!
0 R( k5 J1 I. q
  虽然我发言不多,但在下面看着我班同学的优异表现,真为他们高兴并自豪!愚公不糊涂呀!
; F2 K2 e# G) E, I/ g
 
发表于 2009-12-10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友们,表达你的一份爱吧!

# u' }+ D5 L& J5 i0 t

      我知道近些日子你们会很忙。自从12月5日,大批分发《纪念册》与《师生联谊光盘》后,陆续北京的校友们都领到了4.11这两件纪念品了。这几天大家都会迫不及待地细细地激动人心地阅读《纪念册》和观看《机院附小师生联谊光盘》。      

' V+ t+ X; F, z& z

    只盼着学友们都能在《附小论坛上》发表自己一吐为快的点滴感想或更多体会,你们可不能白看《光盘》白读《纪念册》啊!那可是许多师生的心血制作啊!‘贪污’了可不行,大家也得做点贡献,三言五语吐露你的真情也行啊!文章长短无所谓,写得好不好没有关系,论坛已经三周年了,我知道你们中不少人总是在点击翻看和关爱我们的《机院附小论坛》,但是你也下决心参与进来做点贡献吧!千万不要因爱面子而顾虑重重,不敢涉足,你要鼓足勇气来写写你的读后感和观后感吧!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参与的味道呢?!等你们活到七、八十岁的时候,再回头来看看你自己的文章,你会热血沸腾充满了自豪感的,因为你是论坛的参与者、战斗员呀,不骄傲吗?!在你人生的旅程中,你总不能只当看客和过客呀!记住:无论是海内外《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机院附小》的子弟们:《机院附小论坛》,这可是你们自己的家园呀,在这块心灵的绿洲上也撒下你的汗水,留下众学友老师都看得见你们的足迹吧!你们都是5-60多岁的人啦,我想你们是能读懂老师的心的,只要写的是真心话就是好文章。只要会说话,把你的话写下来就是你的文章,没有什么神奇的。写不写可是态度问题呀!这可不是扣帽子,想一想吧!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呀?!这是我在网上,第二次动员学生上网投稿了。不好意思,望海涵,笑纳!

5 J5 {0 { B/ k5 ^! D9 ~4 O

   本周日12月12日老师们都来(或让儿女)来校领取我们的《册》、《盘》、《章》三大礼品。领取礼品时间,整比学友们晚了一周。我相信一段时间以后,老师们也会对4.11的三大赠品。阅读后观看后作出激烈地反馈,他们人虽然老了,但是对《附小》、对学生们、对同事们爱心不变,有增无减……。凡有能力还能动笔表达的老师,都会用行动来印证他们半个世纪不变的情怀……。让我们在网络上见分晓吧!

1 A0 |/ w: Q6 e! ^0 T5 t0 I+ m

          胡世坚老师上帖09年12月10日凌晨0:39

发表于 2009-12-10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胡老师的贴子 我又笑了

         看到胡老师的贴子我又笑了,胡老师的宣传鼓动能力就是强,要不怎么叫校园社会活动家呢,大队辅导员的工作作风就是这样的,总是象一团火一样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转化成了一呼百应的号招力。我就是在胡老师几次电话的鼓励下参与其中的。

, p3 \! G) u/ R. ]$ b% C

    现实中可以低调,在论坛上可不能低调,要是大家都低调,论坛怎么能成为老北京网最热的《附小论坛》呢?

( M! W D' Y+ K; U8 i

    独自坐在电脑前,想着胡老师的音容笑貌,一个劲的在笑......

发表于 2009-12-9 2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12-6 12:36:00的发言:
燕赵愚公我已发邮件,请查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0 19:38 , Processed in 1.196874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