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12-6 8:39:00的发言:5 H2 T. l" E V$ v, R& i" S
昨天领取《纪念册》和光盘的时候,见到敬爱的胡老师、丁老师、郭老师,还有敬慕已久难得相见的荆其柱大哥、玩玩流浪学姐,以及诸多只知网名、未曾见面的校友……并和他们一起合影,甚感欣慰!
. R- V% O' Y2 ?: V/ H看了beiwei同学精心制作的光盘,感慨万分,真是百看不厌,再也不会感到遗憾了!O(∩_∩)O哈哈~ & j2 [9 X; G& c
beiwei同学辛苦了!向您致以少先队的敬礼!
( v8 @0 F/ O9 l. J; S% D4 H& ^愚公兄,多谢您的褒奖,向您还以少先队的敬礼!
; p L$ N$ w- q, C7 u0 E' ~
2 ^! [. Q7 ]0 T+ q8 E也向laojy学长,冬虫夏草,美好记忆等各位校友的祝贺致谢! & e/ \8 L& K. N
7 h8 u ~( P' p《机院附小纪念册》、《411师生联谊会纪实光盘》加上此前发出的“机院附小师生联谊会纪念章”,都是由于“411师生联谊会”的举办而派生出来的。因此,我的看法是,册、章、盘是联谊会筹委会(也包括联谊会的所有分工负责人和志愿者)对所做工作的交代和总结,同时从长期来看,又是广大师生校友怀念母校的寄托。 ' R9 @ i% s m0 [& \" Z$ N2 e& T. O
& g9 X+ z7 |3 h) E! x; X0 ]8 k4 e
其实,光盘的刻录虽然由我具体经手,但它的形成实际是“411师生联谊会筹委会”的胡老师等各位老师和老三/善若水/千秋雪等各位校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 L$ J' B$ i. I4 ?6 H
$ X' i: O: ~* J1 ^光盘的形成也离不开广大师生校友在各个方面的支持---其中也包括愚公兄和雨中漫步在图片整理编辑方面的大力支持,也包括摄像同学的劳动,等等等等。
) U9 _! O; I+ o9 @- A' [- Z( n . h. i" U$ W w" |
还有,老师校友们说起这个光盘,往往会将其形容为“精美”,这就一定要提到校友“laojy”和“自由飞翔”挺身而出承担光盘盘贴的设计。现在光盘的盘贴采用的设计是“自由飞翔”的“星星火炬版”,但55年入学的老学长laojy知难而进,勇于担当参与设计的精神也应该被我们记住并学习。古刹听松兄在论坛上的奠基更是所有这一切的源头。因此,如果要列举对制作光盘有贡献的师生校友,那将是一个很长的名单。我就算是一个马前卒吧![em98]
3 c$ H1 \0 O- r9 }. p- X# p
9 ]3 ]- J4 z8 {0 D" o; b$ _; |: {& V1 w顺便说一句,“军大氅”在当年可是稀罕物品,得是家里有部队背景或者类似路子的人才能来一件(那时候的大衣不是金属扣的,而是棕色面包扣)。现如今这军大氅虽然不流行了,且穿者多为体力劳动者,但它是真顶事儿,真暖和。看着就那么暖和!
" [ ~% R+ O/ M1 d' P
; F# Q a3 y) O1 U! Z0 c" k6 H如果再配上当年的五眼儿棉鞋或者大头鞋什么的(不必将校靴,那东西中看不中用), 即使回到几十年前北京那么冷的天气,迎着冷风到什刹海“站冰”站个几小时,可能也没问题,比穿羽绒服啥的管事儿。当然这火力不比当年了。“现如今有了花生仁,这牙…………,呵呵,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