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17 2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太行山上

; _/ s# Y- c0 j5 n+ ~6 ^% I% A$ i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北京下了雪,几天前郑州市也下了大雪,据说是50年不遇的。我初学摄影,照了几张雪景请大家看看。如果有人愿意给提意见,帮助我提高,我是再高兴不过了。

6 c( v4 f* Q) Y

 

6 e6 ]7 V# m" A" g' d5 {5 S


. [6 |4 X: w' J& v H% J


- ]. u f7 Q" P) ~. i- P- j


- m1 ~3 [% T c* {


. x& T7 e" Z, E5 L! ]


: N' v2 F4 N" O


) k, ]+ k, D" v$ _


发表于 2009-11-17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7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1-17 19:46:00的发言:
9 h. u: ?1 E( H: _6 x+ j: q" v

    

! v$ u; W) @4 c) X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K: U' @) {# u, S. S1 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h+ u% h0 j/ J- X% G, a0 \& b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r7 I1 Q# m- Z) r/ e

 

2 i0 [8 \# D R, }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C' b/ p R3 I7 }, x! R

                              ——陈毅元帅诗

+ R% Q' g# ~& h3 w r- B8 j, @# U

 

6 l& [" [8 M" R3 ^

向敬爱的吴伯伯学习,致敬!

( ?. r8 p9 k9 q

发表于 2009-11-17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7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苏友好的宣传画和《把一切献给党》的各种版本,鞠学长收集的资料真不少!佩服!
发表于 2009-11-17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一个时期,基辅餐厅,鞠学长的图片资料,童、西等学长就新四军入东北和大连生活的回忆,及胡涂人访吴晓勤的文章开启了不少新话题……呵呵。

6 M v& T2 B7 c6 b& n4 i4 f

 

5 { y0 n' x% Y: h8 o3 U

胡老师回忆吴运铎的文章很生动啊!愚公、飞翔和玉龙贴的图和音乐很衬托气氛。友邻--育新同学的来访也是有力的支持!看来形势发展得不错!

发表于 2009-11-17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o3 k5 e* G0 A.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 Z _. E! c+ H* K& b! h% o

 

. c6 e) Q% e! T6 D/ l

鞠大哥不得了,了不得!文章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画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照相照得写真传神,活灵活现。可谓沾一行,精一行,实在令人感佩。

0 w& ?5 g4 D0 K; i

我最欣赏这一幅,天真浪漫,童趣盎然,笑得真开心真甜。要是左边女孩的上衣换成别的颜色,和白雪形成鲜明的反差,效果可能就更好了吧。老人家有诗云:“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发表于 2009-11-17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W( @. q4 O. s. ]; _

赣南游击词

) ]9 W+ |: m7 `+ j) w0 n2 \

 

$ _ x8 n# b3 d0 t

一九三六年夏

) _4 M% b/ O; I

fficeffice" /> 

% k8 d; M$ L4 g D' D d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5 A/ G J+ ~6 n

露侵衣被夏犹寒,

4 j6 n$ h, e" n% L5 c. H3 ?' D9 m

树间唧唧鸣知了。

2 b7 t9 O9 F6 ^

满身沾野草。

& X4 ?0 I7 ?* z4 `) C

 

+ u/ O1 T3 d- r) o* c+ _* E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 R& f" s( p) I& X6 q- J8 v

粮食封锁已三月,

# }; S$ _' Z+ [7 A

囊中存米清可数。

$ J$ a7 a h% d( k! T

野菜和水煮。

/ O% R2 k2 D+ k- s; P

 

2 z( p! S7 E u3 L, ]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

, G* q8 L, ^, ^ s; p, e4 F; G4 ~3 w

交通晨出无消息,

$ G1 C4 B2 [# k

屈指归来已误期。

/ |6 C& Q6 F3 m0 ~ D7 Y

立即就迁居。

. t6 b) A$ G- b! D9 f

 

* F7 e0 Q$ C* c' X3 K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

0 I, [" v0 c6 Q5 t6 c8 ~6 i) {

野营已自无蓬帐,

$ P( E% g- k; W

大树遮身待晓明。

; ^; h+ I+ j& x" O0 w+ K8 `, y

几番梦不成。

: o7 U: ?- R' G5 b6 p

 

- e9 O! @$ K) w- T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

- t6 N0 e5 Q4 [

拂拂清风催睡意,

# ~- }# `& b) I1 b! Y) v; M% a

森森万树若云屯。

7 t# m, t2 w8 a# ^$ `/ }0 B7 F

梦中念敌情。

6 u9 U, z7 e" U8 K& C# B' P& I

 

. @( L% R2 h5 w- X: V" F ^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

! B4 k: p+ X# Q6 S6 P# {, h

林外难免无敌探,

8 T# r" O, v/ t9 @: ^* {& G

前回咳嗽泄军机。

/ [3 E! V2 S- y$ Q# U6 ]% r8 Y e* Q

纠偏要心虚。

, A! |2 a' ~2 m% a8 }4 Q

 

0 @- x: \5 u5 Q# b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 H1 V9 ?4 q# F; u

夏吃杨梅冬剥笋,

4 Q! o4 S( q- f" k: N: ?7 k& e) k

猎取野猪遍山忙。

5 q7 t" ? o8 h! |

捉蛇二更长。

3 \) B7 E% t# U- |1 S; u% p2 q8 ]1 C

 

. N# x" x8 ?5 B% W/ C) t( q$ F8 Q3 f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

. u6 o- N5 I7 M0 R, E

敌人屠杀空前古,

% i3 k9 t- @+ F% Z$ j

人民反抗气更高。

! z: B1 P! a) H. L3 Y( s- v

再请把兵交。

, J$ b+ r) P; V" d# ], r) i h( N7 j

 

& D, D- {0 e; o, d& D0 M8 }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

7 Y( J; I& M7 g+ h2 |

敌人找我偏不打,

& u9 p. F# T) j; d/ M/ ^0 ?# o

他不防备我偏来。

9 u( }0 `+ b2 ?0 D# j8 I

乖乖听安排。

& I( X3 K8 n( L; F3 o/ R$ d* Z7 W

 

, o% k! V: R# G- j. X8 v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 Z) o* F- _7 h A

他是重生亲父母,

8 J7 c; X8 y+ ]6 `& a5 {

我是斗争好儿郎。

+ m. [7 J1 l! L3 t$ G& B

革命强中强。

% w2 K. u: r4 K

 

7 _0 P- F" V$ e3 e3 l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

9 p2 E3 N+ V$ x0 J3 y; ?

此日准备好身手,

5 J6 a0 |' _' T4 N1 R

他年战场获锦归。

' G5 ~. D. @; R8 w

前进心不灰。

8 r) q$ j5 Z& c+ y

 

5 P' ~8 F& q# o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

( A* e# p& ^7 ^5 D

贼子引狼输禹鼑,

, e/ F: ^1 w2 M& x2 }1 v7 c( ?

大军抗日渡金沙。

% X! K7 e6 X! W

铁树要开花。

+ @+ {' B3 z; A

 

# S4 M ~# J8 b0 o7 j3 p

        ——陈毅元帅

发表于 2009-11-18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1-17 19:46:00的发言:
! G# p3 g* o7 I2 F4 P4 r: ]8 D

      前段时间北京下了雪,几天前郑州市也下了大雪,据说是50年不遇的。我初学摄影,照了几张雪景请大家看看。如果有人愿意给提意见,帮助我提高,我是再高兴不过了。

% y8 X2 t# O7 c, @; K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U2 H1 @% ~$ K7 T* L; p* L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H; m0 h' a/ o& n9 V. V# s


 

3 B1 ~1 l- a& Z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j8 E7 S0 `6 L! c2 C

喜欢这几张。鞠大哥照的真不错![em218]

发表于 2009-11-18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老学长的照片真棒!勾起了我拍雪景的兴趣。等以后我们这里下了大雪,我也拍几张试试。
发表于 2009-11-18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1-18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3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11-30 23:40:00的发言:
0 s( `* |& b- c

 志愿军有一个180师几乎全军覆灭. 听说很多人被送到台湾。他们也应该受到应有的评价.

/ T& ~( Y7 E4 e. l

不知道现在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 U8 h: s, x- x4 {; W

 

/ m; ?( o# {$ ~3 e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搜集来有关情况如下,有不对的请大家批评

% y6 l& R* u7 S

 

! ]( o. m' G; q: k2 \

说180师全师覆灭也不准确。180师入朝时,人员为11000余人。经过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该师已不足1万人。第二阶段作战(即后撤突围),该师减员很大。据不完全统计:180师被包围前的人数约在8000人左右。突围归来的包括:538团900余人;539团与540团各1000多人;师直机关、勤务分队、后勤医院等400多人。也就是说,突围损失最多为 然而,敌人已经用各种火器封锁了所有的道路,同时加紧收缩包围圈。这使得伤员们要突围出去变得更加困难。实际上,在突围前许多人心里就明白,他们突围的努力很可能无法成功。

* C% |9 Q% r& i' R1 X) r

 

1 j: | i$ V$ f( R( q/ Z

事后的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参加突围的1万多官兵,最后只有不到4000人突围出去,剩下的人,或者战死,或者被俘。在朝鲜战争中,先后有2万多名志愿军官兵被俘,而一八○师的这次被围,一次就有近7000人被俘,占志愿军全部战俘的三分之一。一八○师的覆亡成了中国军人心中永远的痛,六十军军长韦杰直到临终前还在哆哆嗦嗦地写永远也写不完的一八○师覆亡总结。一八○师师长郑其贵被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副师长段龙章被撤职留党察看一年。 

9 B u1 b& c! F+ V

 

3 W: j+ n5 J% k5 |8 F' p' ^

180师原师长老红军郑其贵517月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撤销了师长职务,经停职审查后被任命为第三兵团管理处处长(正团级)19539月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师)1955年授衔为陆军上校军衔,后任吉林省白城军分区副司令(副师),、司令员, 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90126日郑其贵在合肥逝世,享年77岁,安葬于合肥市烈士陵园。 fficeffice" />

7 r( c9 @' Q8 n( Z2 o

  

: Q0 { I. `3 ^

 

/ @3 U: X/ h# C3 E- |

 

- q0 m3 X8 N \3 K/ L6 m; F( E

180师代政委吴成德被俘遣返后于1954年6月,上级下达了对这批遣返人员的具体处理结果,被遣返的6400多人中,绝大部分离开了军队。像吴成德这样的人,自然也是不可能继续留在部队的。他被开除党籍和军职,安排去了有“南大荒”之称的辽宁盘锦的大洼农场。

: P% m% F+ j* y! V1 X0 J
2 m; R: [" H0 K$ a8 F

 

5 x) e& S2 Y0 y4 p
2 i# w$ V9 x) x, M

1980年经过组织部门的重新鉴定与处理,吴成德享受部队军级干部待遇,具体事项由地方负责。数十年前遗留的政治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吴成德终于可以拜见家乡父老了,他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到了老家山西运城落了户,在运城军干所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1996年3月,吴成德去世,享年78岁,薄一波、柴泽民等老首长向他献了花圈。


/ Z: u* k8 l5 {0 R/ }) j! t! s3 p

 

. Y# G, [& r1 y7 S9 ?

志愿军180师538团宣传干事张泽石接受节目主持人访谈

* B7 y* e: M; a0 @

 

- \3 e1 X6 f: V

( b3 d9 r9 f8 x, c' k/ {; v* i3 G

 

/ F% D8 S+ z* m! m4 A9 u

1949年刚参军时的张泽石
 

发表于 2009-12-3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12-3 18:23:00的发言:
2 U$ R- Y& ^' c' n- ?- Q5 s$ t7 [

 

: d6 t2 v% L$ _* j- N% u0 ^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搜集来有关情况如下,有不对的请大家批评

; Q( [2 Q) h! U5 v9 l* k6 s2 O( E2 l

这些沉重的话题还有多少?西路军也是其中之一,散落在西北甘肃的高台、武威一带的红军战士也是值得慰问和关心的老革命。听说王定国活着时作过这件事。徐向前临死前向中央递交过报告,说明西路军蒙难的真实情况,也对得起当年同他一起共患难的战友们了。

发表于 2009-12-4 0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11-30 23:40:00的发言:
; E8 }9 { y* ?$ Q( S# v' w

 志愿军有一个180师几乎全军覆灭. 听说很多人被送到台湾。他们也应该受到应有的评价.

) {% I$ ]1 l/ I

不知道现在是如何看待他们的.

2 |. M& y0 B7 T+ K7 D+ V+ A

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 `1 }" u8 H& p$ ` V/ Y

 

% g$ Y4 B m% _4 B0 y% A D5 [# ~

据我看的资料(来源记不清了,有可能是电视节目或者其它资料),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战俘去向有三:大部分去台湾(一两万人吧),小部分回大陆(几千人),极少部分人去了第三国(好像是去了印度,百十来人?)。

, h! p3 K0 j5 b2 {2 A

 

& I3 N2 C7 h* b/ @

回大陆的那些,全部双开,到80年代初平反(具体怎么个平法记不得了,就是名誉和待遇吧……想想看,1950年到80年,三十年啊!之中多少运动!)。

, w% b. Y c6 u1 ` x7 I% V

到台湾的,估计结局也就同解放战争时被打到台湾的那些国民党老兵一样吧(选择去台湾的这部分人可能都是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国民党兵)!

1 l( }& E( o' g4 B

去第三国的下落不清楚。

$ {3 F0 C4 B: o. B7 d8 O) N5 N, j9 H; J2 Z

 

; ]2 @6 }! z, f4 p

我也就是引述所看到的资料而已,实在不想就此说更多的话了。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发表于 2009-12-4 0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11-17 1:34:00的发言:
. [. K( L1 [9 M3 G: ~& D2 Z: j3 b
QUOTE:
beiwei同学,可以把你做的光盘内容放在sohu上? 我们又时间也可以看看。
( C, D" w1 p: f! |

 

5 j/ |& v# Y" w: N* k' [ s6 `4 \

全部过程的内容有些长啊!另外,如果把全部内容都放上去,大家再看光盘就不新鲜啦,对吧!呵呵。

7 e& Q7 |# z* G0 }1 _0 f( F2 A

 

# G# M7 M1 i4 _8 i

我已经把前言和411过程的第一分钟放上去了。要不然我再把结束部分(约四分钟)放上去请大家看看,就算是先睹为快吧!愚公兄又要说太短不过瘾啦!

3 p$ d/ o* _6 i6 y

 

: z. \. a* g0 r1 U; @ `8 _

不过,大批光盘马上就发了。到手后,再看全版的吧!

' ^9 F( t; b, [% z) p

 

r5 x) v/ }) {3 O2 X" g V

下面的链接正在处理,可能一个小时之后可以看到……

. h {% J/ w) P

 

, J: {. c8 g0 y& G% Q7 Q( d

beiwei发布---411师生联谊会纪实之结语

/ _) d& r. @7 M9 v) t) Y

 

. i& s2 s$ V' f/ L" a; b; I

http://v.blog.sohu.com/u/vw/3848269

) W* Y6 _0 E9 B) N$ }1 _

 

! N8 z- \) F1 m4 i3 H7 `

 

3 g0 x Q7 |8 w- W* ^+ s

 

# a% R' ~. `1 x3 g% x5 c

 

1 h$ Q4 B+ P4 b, {4 ]7 B& O3 Q9 m

 

发表于 2009-12-4 0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位校友又在谈论这件事,我当时也在想至少团以下应该没什么责任. 换个打法,他/她们当中也

4 P' t2 D5 I6 ~! k

一定会出战斗英雄. 像beiwei说的几十年来回来的将士们肯定受了不少委屈.

% p7 S/ m) s' B

 

/ \$ @7 P P: m2 C

西路军有一个“电报”说? 好像事关重大,一直也听说什么确切的说法,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

- |! C+ P; |# c3 F' c9 g

这封电报,都是前面一个人走了后面的人才敢说几句。。。。

* z4 b# r' ]. C1 x+ B2 ~

有说学长方立功参与编4方面军军史,可惜他走了,不然可以听听他的看法。

" ^" P: \% {; D; B" f% N" w* r& {

有时间了解一些党史,军史也长长见识. 多谢laojy学长,车学长和beiwei.

; t( C- `( P! H8 O' F

 

发表于 2009-12-4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学长纠正的对。 我这几天受糊涂的影响总搞关公战秦琼了。准备改名叫250,和

) ?8 ]7 u8 i3 n7 b* s0 T1 n

糊涂比一比。哈哈。

9 y* Q4 m0 I E% \( e

糊涂, 咱们院在文革后期有个刘书记好像就是西路军的,可惜年初去世,也没机会采访了。

" w9 G3 C* n* \$ V# ~

 

( P# f* v" j/ U- j, J2 D

“他们的命运真是惨透了。后来,好歹给一些人平反了……可是这些人韶华已逝。”

3 ?- b0 I4 I/ f' s

人有时候赶上一拨是一拨,没辙。

7 P, ^3 g* J+ }# D) ]+ m" {$ ]2 F3 A9 W

 

- o C, H; F* o' U

有时时来运转 “八十年代初期有一篇报道,一位台湾商人到大陆考察准备投资建厂——意外地遇见一位十分潦倒的老农——这位老农和这位台商是当年的志愿军的战友——两人被俘——老农选择回到祖国;台商选择去“国府”台湾……此时此刻彼此相见,两人感慨万千……命运作弄人啊!”

( ?3 E$ f: d# K& _' `% v

 

, p1 n1 h% p+ ^- \

 

发表于 2009-12-4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4 1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4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4 0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all_right:不是西路军的电报,是四方面军的一封电报一直有争议。关于西路军失败的较新的解释是当西路军打到甘肃与新疆接壤时斯大林不准许西路军进入新疆,中央命西路军在当地建立根据地,马家军原以为西路军只是路过,并未认真对待,看到西路军折返扎根就急了。当然还有许多其它原因。
发表于 2009-12-4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4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12-4 10:32:00的发言:
7 e/ x$ F h! e& E. ^; K2 K

 

# B& K4 T+ G8 A: z0 _# u7 t0 n' t

        all__right,其实不少同学的父母多是当年中共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了解当时的历史真相,可惜他们一个一个的先后离去了,在世的人恐怕因年迈或其他原因不便讲出——这样就带走了那些历史真相,使之成为历史谜团。

2 w0 I8 t) p/ r2 I1 o

佩服像你这样忧国忧史的人。

发表于 2009-12-5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B$ q. c1 U2 y: n

    我们今天领回了4.11纪念册和光盘,纪念册编辑、制作、印刷得很精美,光盘我刚才从头到尾的观看了一遍,beiwei同学真是下了功夫,编辑制作得很好,配了许多少年时代的音乐,令人回忆起儿时。fficeffice" />

- }+ E9 C, u+ N

    刚刚上网得知了今天是咱们这个论坛成立三周年纪念日,可喜可贺。

发表于 2009-12-5 2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n- d( Z7 s& e6 N

     早就隐约听说有个附小网站,只是那时是电脑盲,不会操作,以至错过“南昌起义”,错过“上井冈山”。附小论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默默无闻,几乎后继乏人,到现在一呼百应,高楼万丈,近55万人次,简直是又一个解放战争,堪称奇观奇迹。至于411师生联谊会,就是附小论坛的“遵义会议”。值此之际,向开坛坛主古刹听松致意!并和附小在坛和不在坛的师生互相道贺。愿附小论坛长青长存!

6 g$ v" h, I8 g

     今天是发放附小《纪念册》、光盘、纪念章的日子,恰巧又是“附小论坛”开坛三周年纪念日,可谓双喜临门。列宁曾经这样评论《国际歌》,一个工人,异地漂泊,举目无亲,但他可以通过这熟悉的旋律找到自己的战友和同志。我们也可以这样自豪地说,不管我们附小人在那里,天南海北,国内海外,凭借附小论坛,师生联谊会光盘,纪念章及纪念册,或甚至干脆一句“我也是机院附小的”(我们独特的身份识别明码),就会把我们附小人紧紧联接在一起,友谊世代传承。

发表于 2009-12-5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飞翔学长:得悉诸学友转达的信息。一周前曾发邮件一封给你,后被退回。估计是邮路不畅,我的邮址是

/ ]# u8 t" E+ `$ V2 ^4 D9 I

 dc2009625@163.com  (能收发其他邮件)祝好!

发表于 2009-12-5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2-5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5 20:33:00

$ {+ b8 o6 ?8 d: T! z/ a6 z) I% K% ]3 }* M3 d& [! I9 m# x Q& ]. O5 |# h1 l3 ]4 g7 {4 P3 t: z
* T- q: x i9 m7 i
. B4 z) k8 v. k- a, {4 G

自由飞翔学长:得悉诸学友转达的信息。一周前曾发邮件一封给你,后被退回。估计是邮路不畅,我的邮址是

- ?3 V# S0 I8 m" n

 dc2009625@163.com  (能收发其他邮件)祝好!

( D% Y4 C8 m O* F1 x
QUOTE:
/ n# E! ]* ]* _8 ^

我已给你的邮箱去信,请查收。
6 ?1 C# B K. {+ M! g: Z: L4 }
QUOTE:
/ ^! M5 K" u( V2 P$ t

谢谢beiwei和漫步的帮助!

2 @/ H* m) J% d& q* t7 S5 G0 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3 12:50 , Processed in 1.232862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