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10 0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09-8-9 23:14:00的发言:
( i0 x+ O K# {* r% L

还有电影《龙须沟》。

6 I: _( ` i/ K, r: G4 R

记性不错,欢迎你和攀登架来继续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8-10 0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8-9 23:58:00的发言:
' O9 R4 V2 E. L4 \, ], l6 ]% p

今天在同学家发现的:

/ _' t# r; I5 r! v% X% 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5447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u1 u" f$ b& V! l; r) j5 h/ @

心一,这可算是文物了,我这还有一个,但得找一找了。最后一个字分辨不清,是“红色造反团”吗?还是“红色造反者”,那时叫这名的不多。

发表于 2009-8-10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8-10 6:52:00的发言:
+ O- O' C% ~! A& e b% p9 ~- Q

看来又引起话题了。所谓不会造成烟雾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因其排放量较小(如与悬浮颗粒物相比)形成不了造成烟雾的条件。例如,在国际上被列入“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上已经建立与这相应的两个多边环境协议,其一简称PIC公约(又称鹿特丹公约),其二简称POPs公约(又称斯德哥尔摩公约)。前者涉及2,3,5-涕、艾氏剂、狄氏剂、氯丹等,后者涉及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等。有些工业或实验气体虽然没有列入其中,但排放出来也会对人有害,例如一氧化碳、甲烷、氯化氢、芳香烃类(如苯、二甲苯、苯胺等)等。这些物质排放量很小时(不同的物质阈值不同)不会影响室外活动,当在空气中的相对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能对人造成危害。

& R C& d" p" G5 k T2 n

谢谢扫盲,看来你也是早上睡不着的人,我也是早上早醒。

发表于 2009-8-10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8-10 7:25:00的发言:
6 K( i/ X# ~6 M, o) c! q; V

心一,这可算是文物了,我这还有一个,但得找一找了。最后一个字分辨不清,是“红色造反团”吗?还是“红色造反者”,那时叫这名的不多。

0 D2 D: e, q! t( b

 没错,是文物。

* d4 C' d* w4 \9 W

 说一句,有这个袖标的时候,我们刚小学4年级,是没资格戴的。我不主张在这里说政治(一些人别太敏感),就像长城,修的时候和今天看起来意义不同。

9 F( X7 t" [- n( v, X# H/ q

 至于具体的,我还真没注意,下回再看看吧。

6 d9 {( `: }: G# k/ S- K

 

发表于 2009-8-10 0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10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7-30 18:41:00的发言:
( \3 t) T, Y8 g1 r, K7 ^3 N7 L

      这张照片十分珍贵,因为这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第一届毕业生与老师的纪念照,这是当时六年级一班的王振刚同学保存的。遗憾的是受当时条件所限,底版很小,所以不是很清晰,经过几位校友的处理,能夠大概认出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一小一届毕业生合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t) L) H6 |& e0 @! g" u, J4 v/ z

发表于 2009-8-10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09-7-30 18:41:00的发言:
9 _1 {: V: V5 b+ ]& z; d- [6 l$ x

      这张照片十分珍贵,因为这是一机部子弟小学第一届毕业生与老师的纪念照,这是当时六年级一班的王振刚同学保存的。遗憾的是受当时条件所限,底版很小,所以不是很清晰,经过几位校友的处理,能夠大概认出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一小一届毕业生合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c3 ~) S4 e. G$ ` h- R

这一版的照片很清晰。放大后仔细观看,有几位比较熟悉的面孔,但不能100%对上号。

$ V: F3 p) {& N

 

: v' X6 N- ?9 P, |7 V- {( F* w; Y/ c

四排-右12:周阿姨

; o, x8 H' |3 {/ d; F4 |

       左5: 大魏阿姨

5 }3 }2 R" I' j* X: L* D

       左6: 康阿姨

@. m: h- g. o1 U8 v

 

5 l* |, @2 j! T" f8 u0 J( ~

五排-右16:孟洁云老师

% w H9 R3 r d) e% U

       右8:  谢元明老师

* _ U: h2 V& G0 g+ B4 Y

 

% H. Z6 u7 E5 _* K: v2 M# z, r

后排-左7: 栾兴家老师

" F Z0 Y$ S- V# N

       右5: 孙树林大叔

3 b* y2 S9 O7 p# z4 Z9 f

 

6 m& w9 I" |( s' I' T+ C, C0 I! g

 

) g! ^" u7 c4 h/ R; x6 T5 @# L" B8 N2 o

   

1 L, G; J9 [# K4 _

 

发表于 2009-8-10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8-10 8:37:00的发言:
2 @9 ~5 y, s7 I1 C$ G |- B

 

! E/ U' D8 x; {% z) `! I: l

   小学时代看的国产电影,有三部你们好像没有提到“画中人”(闹鬼的故事)、“柳毅传书”,还有一部写“女鲤鱼精”思凡,爱上一个书生……,后来经过痛苦的“脱鱼鳞”,化身为凡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该电影的名字忘了。

胡涂兄说的最后一部是越剧片《追鱼》,扮演者是王文娟(鲤鱼精)和徐玉兰(书生)。我看过好几遍,现在电视上时不时的还会做为经典片回顾时播放。
发表于 2009-8-10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画中人

8 {4 C4 r( |* j
9 a8 n$ Q, }7 L) T, L" b2 I: {
  电影名:画中人
* z( ^3 R$ ` C3 J. @. ^$ U
  导 演:王滨
7 [ t7 {: V) I# S$ M
  编 剧:梁彦 伊粟
1 A& G. T2 q/ c% ^0 C0 T
  主 演:李忆兰 白德彰 陈强 李颉 浦克
$ |# o' j; V7 j: }% t
  上 映:1958年
- Y; W& s) t5 Z* D
  地 区:中国大陆
3 d E, R6 J& c P# R0 @/ l
  颜 色:黑白
, V% |/ j& K* x3 Q
  类 型:剧情片
$ Q7 `7 A' w/ {/ n4 V' G
  画中人 (1958)故事梗概
1 O$ w( C' q: I; R, C }% E
  巧姐和庄哥本是一对相爱的恋人。皇帝选美选中了巧姐,便派巫臣带兵抢亲。巧姐不从,跳崖自杀,幸被仙姬所救。仙姬把巧姐变成“画中人”,把画卷送给了庄哥。这样,每当庄哥白日外出劳作和晚间睡眠时,巧姐就从画上走出,替庄哥料理内务。一日,庄哥趁巧姐下画时,悄悄收起了空画。经他再三请求,巧姐下画与他结成夫妇。就在他们拜堂时,巫臣又带兵赶到,将巧姐抢走。为不被皇帝所辱,巧姐复入画中。皇帝无奈,便将此画幽囚于密室中。庄哥念巧姐心切,夜人密室,与之相会,不料被皇帝发现。皇帝调兵抓人,庄哥奋力反抗,烧毁了皇帝的龙袍,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为救庄哥,巧姐被迫为皇帝重绣龙袍。及成,皇帝又生占巧姐杀庄哥之心。庄哥大怒,一剑刺中皇帝身上的新衣。龙袍上的海水竟变成真水。 汹涌的水流淹没了皇宫。皇帝与巫臣受到惩罚。庄哥巧姐终于获得了团聚。
, c$ F1 `+ w' |4 e- y/ V: i* W9 m
  影片取材于民间故事。由神话剧改编而成,它赞美了巧姐庄哥纯洁、坚贞和美好的爱情,批判了皇帝及巫臣凭借皇权,荒淫霸道的罪恶行径,呈现出封建时代统治者与人民的尖锐阶级对立。该片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既适应了观众”惩恶扬善”、“团圆欢喜”的鉴赏心理,又以对皇帝的批判使之闪耀着反封建的思想光辉。该片运用电影技巧,构置了具有神灯色彩的奇异景象,借神话表达了人们对统治者的憎恶和对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发表于 2009-8-10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闹鬼?
发表于 2009-8-10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8-10 8:37:00的发言:
9 B2 L3 _: f8 r8 T/ {% [1 v

 

! ?9 m$ G1 v% N! h9 w

    小学时代看的国产电影,有三部你们好像没有提到“画中人”(闹鬼的故事)、“柳毅传书”,还有一部写“女鲤鱼精”思凡,爱上一个书生……,后来经过痛苦的“脱鱼鳞”,化身为凡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该电影的名字忘了。

; Z+ {$ x, \6 y! b1 g0 R; u- y

 

9 S% y# T+ K4 @/ ^* R

 

8 T+ q Z2 r7 [9 R3 g

  没想到,上课后,班主任徐文英老师,非常严肃地说:“班里有个同学,说列宁是‘大夯头’,这是对革命领袖的不尊重!”

% [* a: K0 F# U

 闹鬼?谁?

4 A$ A, z& R) }0 Q& j6 [, m" @5 z4 T

 

" f3 Z% x4 A) M$ G

 夯:hang1  

, z+ _5 c) H, r- n* l9 ]

 

; _1 }- y" J4 i8 L Q2 A }

 基本事实都搞不清楚,乱说。

6 V) Q6 M$ `' ~% R1 R) E; ?

 

发表于 2009-8-10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 ~* D+ x8 {) h/ }& c2 h

(21)机院北墙外猪圈

. A! N3 V) `0 {! K% u. |" w- z5 w

 

s, D3 u, K! O% S# E8 o

       许多校友,特别是住在8号楼的孩子,可能都记得北墙外的猪圈,它应该属于伙食科的下属单位。猪圈的饲养员姓齐,头顶略秃,我们小孩儿称之为“齐大爷”,是位尽心尽职的基层工作人员。大家熟悉的老蔡所杀的猪,大多从这个猪圈被五花大绑地捆走。

& j6 d) E) p M

 

8 W. ^/ e: j% S

       其实除了老蔡能杀猪外,机院食堂里还有一位能杀猪的大师傅,姓石。此人身材长的短粗而健壮,浓眉浓眼,留着一脸络腮胡,头发直刺刺得立着长,向后梳成背头式。平时喜欢腰系宽板儿带,脚蹬翻毛高腰大皮鞋,短衣短打,因其打扮和长相多少充满东洋气息,院内的大人们都称其为“太君”。

. @' }% C9 E' r! `2 T

       某日,“太君”大叔率一班帮手杀气腾腾来到猪圈。猪的智慧挺高,一见来者不善,急得满圈奔跑,嚎嚎乱叫。那嚎叫声就像集结号角,立刻引起8号楼我们这帮孩子的注意,纷纷从家中跑出。一阵阵“杀猪啦,杀猪啦。。。”的欢呼声,从一个孩子的嘴里跑到另一个孩子的嘴里,大家互相转告着,然后一起登上围墙头,观看杀猪的前戏—捆猪。

& V5 R4 L+ E& m$ x1 B5 m

      此时圈内已是人声鼎沸,群猪乱窜。但见“太君”大叔瞄准目标,看准时机,急出手,一把拽住一头猪的耳朵,随即身体下沉,紧闭嘴,咬紧牙,使劲地把猪头往地下摁。那头猪尽管使劲挣扯,后蹄子在空中乱蹬,无奈那硕大的猪头被“太君”大叔死死地摁在地上,就是抬不起来。这时帮手们一拥而上,四蹄躜紧,迅速结束捆猪工序。而整个过程中,齐大爷一直站在圈外驻足默默地观看。。。

/ F4 |- D) y6 b) F0 h( h: ^

      被捆好的猪气哼哼得喘着粗气,接着被搭上平板儿车后送到大学生三食堂那个大烟囱旁边。那里早已经埋锅烧水,等候肥猪驾到。记得当时那有一个大煤堆,我们就站在煤堆上观看整个杀猪过程。

: X( w! D# d4 [( b" @- i

      “太君”大叔不仅捆猪利索,杀猪手艺也不亚于老蔡。他杀猪时,口咬钢刀,一边双手料理着哼唧哼唧的大肥猪,一边寻找着下刀之处。眼见时机成熟,一手腾挪摘刀,寒光一闪,直捅要害,“噗。。。”,就把那头大肥猪做了。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吹气,过水,刮毛。。。,小半天儿的功夫,两扇膘肥肉嫩的猪肉便挂在了木架上。


1 ?( h% [: l9 x9 u5 K. D% {, Z

      齐大爷饲养的猪种很好,好像是乌克兰种,个个都长的壮实。记得有两头黑色的大母猪,我们小孩儿称之为“大奶”,“二奶”。这称呼是根据它们的个头和奶房的大小而定的。这两头母猪下了一窝又一窝的小猪崽,儿女们都快去屠宰场了,“大奶”和“二奶”还在不断地抚育下一代。现在看来,它俩应站在“英雄猪母亲”行列。

/ ?; k! A, v; l9 n1 G5 {* d/ K

     

* C% [& G( `% T! [; G2 {

      夏天吃完西瓜去倒瓜皮,我往往端着脸盆出门直奔猪圈,隔着高墙向圈内甩西瓜皮。有时没甩好,瓜皮甩到墙上反弹回来砸身上,弄一背心的西瓜汤水,很难洗掉。但是听到墙那边的群猪“吭哧,吭哧。。”吃嚼瓜皮的声音,心里还是感到很惬意。。。。

5 v& T& Q& [9 y0 u( C/ C% c; J

    

% ~; R0 f# {/ W

      有时我们一帮孩子就坐在猪圈西面的矮围墙上,看着“大奶”懒洋洋地躺在空场地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喂孩子。它奶房周围几个小猪仔,你挣我夺地抢占有利地形,互相争吃抢喝,还真是一派兴旺景象。趁齐大爷不在,有人便拿小土垃坷砸“大奶”的奶房。一下,两下,。。。嘿,没动静。再砸两下。。。“唿”的一声,“大奶”很气愤地站起来,哼唧两声以示抗议,然后一拧腰身,进了圈舍里间,身下的小猪崽儿随后呼噜呼噜地也追了进去。。。。我们可不敢再追进去,一是没地方下脚,二是怕齐大爷回来给堵在猪圈里。

/ B, K8 I1 y) p% L. z% K1 T

 

0 j- g7 T- m* t% p }

      有一天下午大家闲来无事做,看看齐大爷又不在猪圈厨房里干活,“噌,噌。。”一帮孩子翻过短墙进了猪圈。我们把所有的圈舍门打开,把大小猪们都赶到空场地当中,随后开始轰着猪群绕着空场地转圈奔跑,不听话的就拿柳条,木棍抽打,或拿土垃坷砸。最后,十几头猪们就像练跑步的士兵一样,在我们的吆喝下,“呱啦啦,呱啦啦。。。”地绕场地奔跑。当它们跑过一摊10公分左右深的积水时,水花飞溅,烂泥横窜,我们便兴奋地叫喊着“渡河啦,噢,大渡河啦,大渡河啦,。。。。”

3 }& Q1 u" f, _. V1 i" N+ C

      晚上我们全家人正准备吃晚饭,忽听“砰,砰,砰”传来急促敲门声。开门一看,噢,一脸怒气的齐大爷站在面前!接下来就是爹妈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地静听着,齐大爷忿忿地讲述着什么。最后,齐大爷回过头来看着我说

& h; N6 l3 x' T0 d2 ?7 c- y

      “小子,你知道你们今天干了什么?”

& m: o( y* U; i2 F5 p3 X7 H

      “就轰了会儿猪”,我回答。

& l0 ~4 v" Y6 x1 v9 s2 g

      “哼,你们轰猪把我一头猪给累死了!你知道吗”, 齐大爷大声地说。

+ i9 g$ ~) z: f5 x7 ?, A. l

       “那不是我一人轰的,还有其他人。。。”,第一次听到有生命的大东西死在我手里,我头有些大,眼前冒星星,开始害怕了。

/ j/ w* k% h: R; Q; ]

      “就是你,别人都跟我说了,就是你带头轰的”,齐大爷不依不饶。

( X1 c Z$ @6 R0 h* m

      “我。。。”, 我已经说不出话了。

/ N( _' F9 \3 V6 B3 x3 u

      “走,走,你先别吃饭了,你跟我去看看”。齐大爷跟我爹妈打了个招呼,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出了门,一路上不停的数落我。

K' L) Q [: ~- t0 K" L2 v' v

 

8 J, l+ M/ M1 |+ \$ G

      我被带到猪圈西面的一块白薯地旁边。在夕阳的余辉下,我看见地上有一小堆新土。齐大爷指着新土对我说

/ K! p2 r( i% _+ M$ }5 u8 {4 g

      “累死的小猪就埋在这。你好好想想吧。小子,你没事吃饱了轰猪干什么啊?你记着,你可欠我一头猪啊”,说完,齐大爷伸出一个手指头在我眼前晃了晃,随后气烘烘地回猪圈厨房了。

, n4 V1 B) s1 v$ f5 S% E7 [1 `' [# I

      我呆呆地站在小土堆旁边,眼前浮现着齐大爷的那根儿手指头,心里却暗暗地叫苦。这TM是谁啊,怎么把我给供出来了,我又不是那堆孩子里面的老大,我算老几,最后怎么出事责任落到我头上了?。。想想回去可能还得挨顿揍,真怨啊。还好,那次回家没挨凑,只被狠狠地训了一顿。最后,家人苦笑着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 j/ N4 D% \( \; M

      “你小子闲着没事干什么不行,怎么会想起轰猪啊?”。

2 B3 m8 [- V* H# L

      我无言。

$ V- T* ~: A }& S

      是啊,没事我们干吗轰猪玩? 这问题长期以来我也一直没弄明白,只是那么多年过来,一直在齐大爷面前为8号楼的孩子们扛着这一大雷。

& s! u; J/ _5 t' K( a

     

( O" Z: B c( C$ u

      喂,那次轰猪活动的参与者们,你们可知道,以后每当齐大爷遇到我时,除了正常打招呼外,他老人家总面带笑容地伸出一根手指头在我眼前晃晃。。。。

发表于 2009-8-9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格地说,《马兰花》里只有狼(猫是黑心狼到大兰家后,吃掉原来的老猫,自己变成猫的模样).所以猫或是狼只有一只.你说的后一部苏联题材的话剧应该是《森林湖畔》,我们育新的学生当年都看过.而且,那个时期的儿艺话剧,不论题材,我们学校都曾组织我们观看,大家还写过不少观后感.[em226]
发表于 2009-8-9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9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8-9 10:31:00的发言:
 
7 o# s$ A$ |! x1 s% C4 }

   最基本的有两种人;一、他总是很快乐,总是在笑。他性格很外向。他们喜欢表达对自己的感情和生活感受,喜欢表达出来。


8 ~: W, ]! O) V; X

   麦克·乌诺教授最后说道,培养友谊的黄金律是:“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就应该怎么样待人”。换而言之,与人为善、人自善我。

( n) W- {: {5 p- k0 z1 }6 N

糊涂人:最基本两种人有一,没有二。二是性格外向?请明确。

& i/ V) t7 T% N! a1 `

让我们共同“与人为善、人自善我”吧!

发表于 2009-8-9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航天桥在2009-8-8 2:29:00的发言:
7 e0 @: F- R) o6 P

回忆小学生活两三事:

0 j! @) n! x5 C* }

     1、。。。

: _1 ~. c! o4 r1 W( T' c3 q

    

- N) @2 R- a W r

     2、还是这个校外辅导员,辅导我班同学排了一个紧跟国际形势的活报剧,大意是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一起策划在非洲或拉丁美洲的阴谋活动,引起世界人民公愤,高呼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约翰逊,而约翰逊二人则瘫在地上作筛糠状。我有幸被选中演约翰逊,满脸涂了白油色,很油腻,头戴一个纸糊的高筒帽,几分钟的活报剧,我感觉没演好,好像是台词说得太平淡了,不生动,辅导员面露不满意的神情,我也很 沮丧,白油彩也没洗干净,回校时,路人直笑我。演出是在机院的礼堂,好像是六一儿童节那天,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只此一次的演剧,还是活报剧,实在没这个天份。

6 U5 i3 N- y4 V$ ~: O- a4 C f

     3、忘了是几年级了,。。。。

, y9 r! H& y% h" Z: a7 ?

我和学长有相同的经历啊。想当年也是平生第一次演小话剧,扮演约翰逊,满脸涂了油彩,头戴一个纸糊的高筒帽,脸上贴着一个高金楼老师做得大假鼻子,。。也是在机院大礼堂出演。呵呵。。。和学长共勉。

0 l, y! R5 Z# y

 

+ b( r. T- O/ Z5 ?

另:出去两个星期刚回来,还没来得及看楼上的帖子。这里先问大家好。周末愉快!

发表于 2009-8-9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8-9 6:32:00的发言:
+ Y& P8 K9 s3 L6 m+ U9 o7 N+ I

确实,这主要看你所说的有毒气体是什么类型的。造成看不见蓝天的污染物主要有:可悬浮颗粒物(由烟尘、粉尘等形成)、光化学烟雾(由汽车尾气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产生)等。一些不形成烟雾类物质的有害物质也有可能在蓝天下出现。但一般情况下蓝天条件下,高空空气扩散能力比较好,有害物质是可能会较快扩散的。

# ?7 B1 I+ u+ B" r

老童, 大概明白了. 我也想知道老车提的问题,那些毒气体(有害物体)是大家熟悉的吗? 会影响室外活动吗?

4 h- C# H, z# G2 p/ _5 G

 

3 i) K# P! b. F4 \( y

老车,我想沙发是从英文sofa来的  钱柜是众多卡拉OK场所中口碑比较好的一个.记的是台湾的一家上市

% ^0 D& m8 j/ X5 w$ q

公司.从台湾开到大陆. 卡拉OK,基本就是播放器+显示器+音响. 几万首歌固化在一个只读/可读写存储器里

# o6 }. ?* k. T; c) ?( u/ l

(我想硬盘也可以).有一次去一校友家,她也买了一套卡拉OK.大家在那吼, 乐此不疲.哈哈.

; t( p( [' F' Y' b

 

) g' \9 ?: m. U/ s- k" J) F

欣赏糊涂文章中说的,也是车学长强调的"与人为善、人自善我 "

0 Q7 P( n ?/ D/ G: m6 x

 

7 i. g+ k) c: K$ {& g

 

发表于 2009-8-9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8-7 22:50:00的发言:
, v5 f! m- y' w+ w

是不错啊. 注意上面刺可不少啊.可别随便挑.弄不好吱洼乱叫给人一种

. I8 K: H4 ?* F p, V

歇丝底里,穷途末路的感觉.不过,看来现在多少会拿捏点分寸.继续努力!

 阴暗心理
发表于 2009-8-9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I% P9 d$ ]- V) x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8-7 22:50:00的发言:
6 o% G9 W4 D$ K3 [- B

是不错啊. 注意上面刺可不少啊.可别随便挑.弄不好吱洼乱叫给人一种

6 C6 Y1 z7 v: v/ e# T

歇丝底里,穷途末路的感觉.不过,看来现在多少会拿捏点分寸.继续努力!

" h- _7 W3 F% |' }1 H8 S' T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扯在2009-8-9 12:35:00的发言:
 阴暗心理
w. T. c! k$ a/ X2 J) l6 z

欢迎胡扯.哈哈

发表于 2009-8-9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思路整理了一下:以上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两部戏.《以革命的名义》是由中国儿艺演出的话剧,后来被搬上银幕。剧情如下——  4 ?3 b2 I' p$ @

 1918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刚胜利不久,红军战士萨维列夫去莫斯科途中,在一个小车站上被反革命分子暗杀。儿子瓦夏和彼加刚刚失去母亲,现在又失去父亲,孤苦无依,辗转流浪到莫斯科。列宁和捷尔任斯基遇到这两个孩子,将他们收留并加以照顾。而此时,革命虽然取得胜利,但帝国主义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异常仇视,颠覆革命成果的阴谋仍在进行。反革命分子亚尔采夫伪装身份,混进苏维埃肃反委员会,指使人打伤了列宁,同时欺骗瓦夏和彼加,利用他们将藏有炸药、雷管的图书搬到车站粮食仓库,企图将仓库炸毁。千钧一发之际,敌人的阴谋被发现,反革命分子受到严惩。此后,在列宁和捷尔任斯基的关怀下,瓦夏和彼加成长为勇敢的红军战士。

0 |1 ?; Y+ V2 J; Y9 ?# U

     记得列宁由周正扮演,捷尔任斯基由于是之扮演,两个孩子由方掬芬、覃昆扮演。是有一个拉着巴扬(一种手风琴)的流浪者,我刚刚知道是由演过《马兰花》里黑心狼的赵钱孙扮演的。我记得里面还有一个资产阶级太太,叫卡明斯卡娅太太。这部作品还出过小人书,是由董辰生绘画的。那里的歌非常好听,总是唱道:要到热带的地方去----等等。

! u+ @0 |9 Z5 E$ O, K" _0 [

     而文革中我们看的话剧,背景已经是变“修”了之后的苏联。里面还有中国留学生到红场给列宁墓献花圈的历史事件。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演的时候,没有皮靴,穿着大雨鞋就上去了。前面我记错了,这个剧名不是《以革命的名义》,但叫什么,我记不清了,欢迎大家共同回忆指正!

* g" q/ N& Q) B& t. ^

     谢谢邻居,我来串门儿,讨扰了![em225]

发表于 2009-8-9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09-8-9 17:44:00的发言:
    将思路整理了一下:以上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两部戏.《以革命的名义》是由中国儿艺演出的话剧,后来被搬上银幕。 3 y# S# v2 S: m. K

     记得列宁由周正扮演,捷尔任斯基由于是之扮演,两个孩子由方掬芬、覃昆扮演。是有一个拉着巴扬(一种手风琴)的流浪者,我刚刚知道是由演过《马兰花》里黑心狼的赵钱孙扮演的。我记得里面还有一个资产阶级太太,叫卡明斯卡娅太太。这部作品还出过小人书,是由董辰生绘画的。那里的歌非常好听,总是唱道:要到热带的地方去----等等。

8 f& B1 K$ j, g4 _2 e1 L

     而文革中我们看的话剧,背景已经是变“修”了之后的苏联。里面还有中国留学生到红场给列宁墓献花圈的历史事件。我们学校的高中学生演的时候,没有皮靴,穿着大雨鞋就上去了。前面我记错了,这个剧名不是《以革命的名义》,但叫什么,我记不清了,欢迎大家共同回忆指正!

( v0 S$ Q/ P2 G! j# ?$ u5 P

     谢谢邻居,我来串门儿,讨扰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J, A& _0 W4 F" J5 _/ S

欢迎邻居串门!

1 `6 B% u$ Q6 v. N& p X( p/ w+ d$ d

严格地说,《以革命的名义》是由中国儿艺和人艺演出的话剧,因为周正和于是之都是人艺的演员。儿艺的话剧马兰花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话剧,我当年也看过,猫和狼跑下舞台混入观众中的场面很令人兴奋。后来该剧也拍成了电影,除了这两部剧,还看过其它的吗?例如“青年近卫军”,剧中的邱列宁也是赵钱孙扮演的。还有一个剧也是苏联的,也是一个孤儿长大后成为苏联的工程师,敌人想窃取工程机密,利用了他的儿子。其中少年工程师也是赵钱孙扮演的。

发表于 2009-8-7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8-7 14:34:00的发言:
" Y$ h' K$ n9 b; O i! ~

心一:

' u2 @% ^2 y; N' q# a& S! o

欣赏你的月季花,也欣赏你的作品。

! j/ J& d) o0 S

 不瞒你说,连我自己都觉得不错。

发表于 2009-8-7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 O" U9 \# S# F4 T$ y& u

心一:

$ [( j* w! e( b/ F) V

欣赏你的月季花,也欣赏你的作品。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8-7 21:35:00的发言:

7 O+ D/ l, j! E& m5 A+ X0 \" d

 不瞒你说,连我自己都觉得不错。

' k' W" T4 G3 t# }) r* N+ I

是不错啊. 注意上面刺可不少啊.可别随便挑.弄不好吱洼乱叫给人一种

) C' U! g5 C+ O% d# m

歇丝底里,穷途末路的感觉.不过,看来现在多少会拿捏点分寸.继续努力!

* L) _1 b. X% j& F5 Y3 ?: N5 Z$ k

"这首歌我也非常喜爱,是电影“花儿朵朵”中的主题歌,歌名好像是“花儿朵朵向太阳”,我那时已经离开附小"

7 @( B( L5 A% }

车学长, 校友中一位马同学当年是男声领唱(还有几位记不清了). 听说以后还在国防工业歌泳比赛获大奖.

O' j# x$ m3 V

有时间去钱桂唱一把. 哈哈.

* p& G( [ L$ y& f. n! \: F

 

发表于 2009-8-7 2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8-7 15:51:00的发言:
: }- [/ t7 j# H/ ?& T( F

这首歌我也非常喜爱,是电影“花儿朵朵”中的主题歌,歌名好像是“花儿朵朵向太阳”,我那时已经离开附小。片尾是以这首歌的大合唱结束的。不过我记得是电影中的主人翁,一个男孩子领唱的。也可能实际上是女声领唱的。

- G- t- }+ k0 M! B8 Z2 p/ {

 

( [$ I6 F- L% r2 R! E8 _4 B

童声,男孩儿听着也像女声。

5 |8 ?! G% {+ E9 O

童声,是真正无以伦比的天籁之声。

发表于 2009-8-7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照片引起的唱歌回忆


这张照片的背景是中山公园的音乐厅,是的,原来是半露天的。触景生情,它引起了我在小学时期唱歌生活的回忆。

1 { D$ m9 z/ i- j

人人都爱唱歌,唱好、唱不好的人都爱唱,我是后者。当时班里唱歌好的,印象中只有女生的李小铭。男生中没有,是的,柳钢唱得好,但他是“听松”班里的人。

. W$ t- j& E& Q' d2 L+ N

唱的中国歌曲有:早操歌、快乐的节日、植树的歌(名字可能不对)、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少先队队歌(郭沫若词)、红领巾之歌、卖报歌、只怕不抵抗、儿童团歌、我的祖国、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等。苏联歌曲有:喀秋莎、共青团之歌等。

7 d' n& T* t7 G0 e1 Y

音乐课上老师教会的有:早操歌、快乐的节日、植树的歌(名字可能不对)、少先队队歌(郭沫若词)、红领巾之歌、卖报歌、只怕不抵抗、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其它的歌不是业余学的就是自己听会的。

1 U: q) z6 W- ^; m1 t

记得“我的祖国”第二段歌词“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敞”这句,老师说还不适合我们唱,就删掉不唱了。

, o* F" e6 Z0 h- U% W5 o

“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红五月”时唱的,当时是一套组歌里的一首歌,这套组歌的其它歌印象不深了,只记得一段“年年我们要唱歌,比不上今年的歌儿多......”歌词了。我们班的合唱把这套组歌唱出了名,史其宝用队鼓敲打伴奏,歌曲唱的热烈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流行歌曲。学院里一有什么演出活动就让我们去唱,在机械学院礼堂唱过,在红庙的劳动干校(现北京经济学院)礼堂唱过,好像还在政法干校(现木樨地的公安大学)唱过。当李小铭在快板的伴奏下唱出“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香,毛主席来到我们农庄,千家万户......”会场上不是鸦雀无声就是掌声迭起。

( `! L6 }+ q9 f0 p( @8 l% A

第一届全运会,我们参加团体操表演,退场时每人手中摇着绿色树枝唱的“红领巾之歌”至今在耳边回响“我们的旗帜火一样红,星星和火炬指引着我们......”想起来就激动。

q" I9 D- B" s" l) W/ C6 E

少先队队歌(郭沫若词)比现在的队歌好听,那美妙动听的旋律使我回到了童年时代。“我们新中国的少年,我们新时代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 G* o0 _# L. ~# z# c

这几首歌的歌词还记得吗?感兴趣的填写下去。

" t: ?( V( {3 Q: H$ @

早操歌:“我们每天起的早,起来就作早操....”

: q, z* [8 W3 I9 r8 i8 W

快乐的节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

. P. [! S2 |) s5 i# k) i

植树的歌(名字可能不对):“小松树、小柏树......”

- {% N, C$ q3 m$ n9 l" f- [. f; b

只怕不抵抗:“吹起小喇叭......”

8 d) u0 q' x/ n

儿童团歌:“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

( ]8 X( ^8 y& A/ G* p

 

发表于 2009-8-7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8-7 13:54:00的发言:
5 ~& S6 ~5 E2 b) P, _) R

西水车学长那时学唱的歌曲,我们也继承性地学了,还有一首忘记歌名,歌词是:

! h% ]2 `" ]3 {9 a/ T1 t- Z. J

(女声领唱)你看那,万里东风浩浩荡荡,

! u1 u' S5 B3 x7 b% @" p+ v

(合)万里东风浩浩荡荡;

8 a* d3 H6 b3 W9 W; Y

(女声领唱)你看那,漫山遍野处处春光,

: w' Y: ]; H9 A4 L! ^# W. C

(合)漫山遍野处处春光。

# F/ }$ Y# {( ^! i* z4 J8 L

春风点头,

( o7 ^" g: e5 m1 l, `$ N' _. K

河水笑,

. q, g0 C6 ?- q0 C3 I

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 w/ P2 ^, `) `8 C0 {) |9 i0 i

......

' Q8 t1 M: k f+ L) d

这首歌我也非常喜爱,是电影“花儿朵朵”中的主题歌,歌名好像是“花儿朵朵向太阳”,我那时已经离开附小。片尾是以这首歌的大合唱结束的。不过我记得是电影中的主人翁,一个男孩子领唱的。也可能实际上是女声领唱的。

发表于 2009-8-7 16: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8-7 8:50:00的发言:
7 m" M6 Y; ?# o. k' \

 

" \% I2 g* Q2 D- |& S

       

/ I; J+ \2 J |3 ?+ b; [

谢谢糊涂人,既然你删,我也删。实在对不起。

发表于 2009-8-7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8-7 15:51:00的发言:
' }: V6 B$ z1 ~

这首歌我也非常喜爱,是电影“花儿朵朵”中的主题歌,歌名好像是“花儿朵朵向太阳”,我那时已经离开附小。片尾是以这首歌的大合唱结束的。不过我记得是电影中的主人翁,一个男孩子领唱的。也可能实际上是女声领唱的。

C# x+ q. x' x( P9 W: Y

 那段时间的孩子,人人耳熟能详。最动听的一次是几年以后自发的小声合唱,不是电影里,也不是舞台上,而是在田野里,正是“漫山遍野处处春光”的时候。

1 m- U, y/ U$ D

 

发表于 2009-8-7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8-7 14:01:00的发言:
) _6 k) _" m* T' B$ E

 

$ j& n' J3 w! C; u$ a" [ \

 丹书:应该是书名

+ B( V- U2 v! ^' ]$ `4 U5 S

 

, w9 `) b7 M; U6 u' S

 

! z) t1 z5 m5 ?4 L) X

     丹书不是书。据说古代帝王受命于天,上天给他们颁发天书,字是红色的,所以称“丹书”。虽说名义上是“天书”,当然还是人写的,无疑是托付。如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曾做“鱼腹丹书”。另外,《水浒传》中所谓的宋代赵官家赐予“让位有功”的柴世宗子孙的“铁券丹书”。民间的“丹书”有,《三国演义》中黄巾军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 q/ b1 x2 w: }+ O) O7 O

     丹书,我的理解有点像子曰诗云,或谶语;或《圣经》训诫;更像“最高指示”。

3 B# A( ^% \. t# A* R, j: u' W

     班门弄斧,敬请行家斧正。

; J0 {# D: }+ X3 [, ]; R

      啊啊,西大哥,羞杀俄了,俄是半瓶子醋,现买现卖不说,还信口胡言,见谅。

& c+ [/ n6 U" ]

      心一兄,俄本来还穿着皇帝的新装,被老兄揭穿了。好好哈哈

发表于 2009-8-7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8-7 14:01:00的发言:
' R% A) r, F: J/ C: [& Y

 首先,我好像不是“文字工作者”。这个题目,冬虫夏草可能更熟悉,没提他,他就不说话了。

n7 U* E# B% k8 d! }+ v- J& v

 

0 @, T8 V$ C0 ~: Q5 I% W

 孟子:孟柯,文化大革命批判的孔孟之道,就有他

5 l$ a; L9 C" w" O- f& h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

4 W( Y) q. U# `1 A4 Y8 E

 丹书:应该是书名

1 `& ^. {6 h7 a5 n4 q

 

7 }5 A( `7 M3 E/ S2 I5 O8 s

忘记了“冬虫夏草”,抱歉。不吝赐教。

7 j/ x* r1 }& s" b

心一,不是“文字工作者”,叫什么呢?“文艺爱好者”也不合适,或者“文学爱好者”,我看不必咬文嚼字了吧。要不问问“故国神游”叫什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7 02:51 , Processed in 1.221869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