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5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09-8-5 18:09:00的发言:
9 f% [ G/ s2 u5 o! U

    这篇文章内容极好,尤其是:“我想这也不是《古刹听松》的初衷吧”这一句,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打动人心的作用了。内讧、内耗都是不可取的。胡老师善意劝导09年8月5日18:08

1 Z( I8 I, ?2 B5 `1 y

 

7 U: r) ^, H8 s4 L! g" n

谢谢胡老师!

7 n& o- v+ p, m

 

" C, v) k- k3 m( _+ P P

我得赶快“急速下潜”了,不然让“革命后代”看到又要抡板砖啦。哈哈...(您放心我们就是想让大家开心一点,快快乐乐每一天。)

7 [0 R0 e; E8 |. k$ l* u/ O

 

2 i0 Z8 U' m& G- {: Y J6 }

          也祝您快快乐乐每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8-5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8-4 22:20:00的发言:
2 u. W' X( T! w8 L4 L( Z3 _7 C

 你不说我还真没想起来,我们班主任老师,当初也是教你们年级的,你如果认识或者教过你,完全有可能。

6 {" Z+ a' K* M

 

/ \! F5 n( s( ]: [ {* V0 d

 

1 _; o, E3 W S

 老师娓娓地讲,同学专注地听,不是当年,胜似当年。

$ T2 \' r4 M1 a; R: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4710a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4719a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 b( i! ?/ _0 ?

 

& M! n! ?# E2 ^8 ?, d! e

 

) l) v/ p$ Y+ M' g( [* X

 

. J: Q8 p3 [. E5 O; N

 两个也是小学同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聚会122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聚会154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Z* C# d+ \# _' K P7 K

 

, w6 n- i5 y3 ^! {( R6 w a/ v `

 

. A( y; P; H- n8 n2 w- @, I& r

 一个小学同学,一个胡世坚老师的同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聚会159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r3 }& ?8 _+ ?2 J

这张照片左数第一人宋淑巧老师才是胡老师中学的同事

发表于 2009-8-5 1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美好记忆在2009-8-3 18:23:00的发言:
) g9 J3 D! n& o! Y/ O

多学学人家鞠大哥,这把年纪了还能把“电脑的功能”玩的那么精通。不知道的还以为是“80”后做的呢。(哈哈哈...)

7 Q& l# i! ~9 q' R' y9 a5 e

我到现在也没明白:----您是怎么把人的头像加上自己的彩笔画加上背景的白塔.......就能合成一幅诙谐 幽默 很有童趣的一张画。“电脑的功能”真是强大。

, T3 N2 ?/ k6 [: Z! M, E

鞠大哥您“太有才了”!期待您再多发点吧!我想大多数的学友们都会喜欢您的这个有创新的.好玩的.能叫人开心-----哈哈哈...的 画!

5 S) Z/ O5 a; ^# T" C- C

 

: [! E5 O# ^6 y6 [2 x4 R

  提个建议:

& G/ [5 O3 N, Y8 }7 M( `

              日后有学友想对某篇发言提出不同看法,且想“语言犀利”的,请您直接发到对方的邮箱里,“私聊”吧。别把咱们的“附小论坛”搞的火药味十足。我想这也不是《古刹听松》的初衷吧。

3 Y2 r* ~6 t5 W/ e C' F/ A5 ~

    这篇文章内容极好,尤其是:“我想这也不是《古刹听松》的初衷吧”这一句,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打动人心的作用了。内讧、内耗都是不可取的。胡老师善意劝导09年8月5日18:08

4 W& L& d& T' n$ t+ Y

 

发表于 2009-8-5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09-8-5 18:01:00的发言:
1 Q" ~( C) M, C$ z* K- a

这张照片左数第一人宋淑巧老师才是胡老师中学的同事

1 W6 }$ a4 i3 d2 S' d

 是,和咱们小学没直接关系,提她是因为您的同事。 您问我要的电话,邮件收到了吗?

发表于 2009-8-6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8-6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美好记忆在2009-8-5 19:19:00的发言:
0 P, [" Y, J( ^9 Y; L# @% U

谢谢胡老师!

) n* @, ?6 w" A( E6 B/ ?) ]

 

4 p5 ]0 |, n* `% I* H2 f( E- A/ l3 O

我得赶快“急速下潜”了,不然让“革命后代”看到又要抡板砖啦。哈哈...(您放心我们就是想让大家开心一点,快快乐乐每一天。)

2 Y( Z. s3 q6 V: V: z6 m! e$ Y

 

1 t. B' Q" X1 Y8 Z0 {, [3 x' \

          也祝您快快乐乐每一天!

3 ~/ W! D) ?* z# o

时刻准备着!

发表于 2009-8-6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愚公兄:

2 h$ a2 i9 m F. j4 c) k

    纪念册编得如何,大热天的,一定很辛苦。

( u8 G. p* E/ r! P5 k

    我们的活动8月8日结束,中旬又要外出十天,什么时候转给我,望提前告知。

发表于 2009-8-6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约同学游览黄花城长城(其中有三位附小同学),发两张透透气。


发表于 2009-8-8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中学里高中生演过,就叫《以革命的名义》,其中有个青年叫安德烈,他的爷爷是列宁的老水兵。他们总叫他的爱称“安德留沙”![em01]
发表于 2009-8-8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8-8 7:24:00的发言:
( t" W* u' C- }( x

各位学长:

! [: y) C' t5 M% J5 {8 n; e& j

    大家在文革时期应该看过一出话剧《列宁的故乡》吧?是北京当时的中学生(老三届)演的,大概是“红代会首都三司”的(名称可能不准确),剧中有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出现。很精彩,在机院大礼堂公演过,不亚于专业水平。以前看过名人姜昆的一篇文章,自称文革是有一部描写苏联的话剧,轰动一时,是出自他们一伙人之手编的,不知是不是《列宁的故乡》。有知详情者,望在论坛与大家共享!谢谢 

4 N/ ~* N& h% ~5 I8 c4 ]0 V4 t

请说一下剧情梗概,好让我们共享。善若水说是“以革命的名义”,可能不对。因为“以革命的名义”剧中没有出现斯大林。出现的领袖人物有列宁和捷尔仁斯基。

发表于 2009-8-8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8-8 7:24:00的发言:
6 [ L |: L' N4 g# a

各位学长:

" t, f) g9 {$ A8 e) ^- o

    大家在文革时期应该看过一出话剧《列宁的故乡》吧?是北京当时的中学生(老三届)演的,大概是“红代会首都三司”的(名称可能不准确),剧中有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出现。很精彩,在机院大礼堂公演过,不亚于专业水平。以前看过名人姜昆的一篇文章,自称文革是有一部描写苏联的话剧,轰动一时,是出自他们一伙人之手编的,不知是不是《列宁的故乡》。有知详情者,望在论坛与大家共享!谢谢 

9 n2 i" V8 M1 A; a7 L" C$ s

文革时期是在大礼堂看过,中学的红卫兵演出。名字好像是“以革命的名义”吧?

发表于 2009-8-8 0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小学生活两三事:

1 l; F. ]3 N- ^2 M

     1、大约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学校为使各班同学在课余时间(主要是下午课后和住校生晚饭后)的活动有成年人辅导或带领,特意从机械学院请一些在读大学生作为各班的校外辅导员,带领同学们搞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现在想起来学校确实考虑得很周到。由于时间过去太长,很多事已印象不深,只记得有一次晚饭后(大约是在秋天),我班的校外辅导员(实在不记得姓名了,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很成熟自信、知识较丰富的大哥哥)已在操场南侧小树林边等我们,后来大约有十五、六个同学来了。按辅导员的提议,大家围坐成一圈,先是他给我们讲故事,然后就是大家提一些自己实在搞不懂的问题,他都能够把那些问题分析、举例,直至大家都懂了,他才换另外的话题。最后,他教大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叫“呲、嘭、啪”,即:自圈中任意一人起,用右手食指直指圈中任意一人,同时口中说出“呲”的长音,被指的人应立即反应过来,口中应尽快答出“嘭”的暴发音,紧接着被指人两侧的人应尽快发出“啪”的回应,这个过程中谁反应慢了(大家公认的),就要被罚。虽然被罚只是讲个小故事、小笑话或唱一句歌、学什么叫一下都行,但被罚很没面子,大家都很认真、很紧张,其实就是锻炼个人反应。最后,天擦黑了,大家才意犹未尽的散去。

# w/ d; B) ?$ i' } c3 W/ V

     2、还是这个校外辅导员,辅导我班同学排了一个紧跟国际形势的活报剧,大意是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一起策划在非洲或拉丁美洲的阴谋活动,引起世界人民公愤,高呼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约翰逊,而约翰逊二人则瘫在地上作筛糠状。我有幸被选中演约翰逊,满脸涂了白油色,很油腻,头戴一个纸糊的高筒帽,几分钟的活报剧,我感觉没演好,好像是台词说得太平淡了,不生动,辅导员面露不满意的神情,我也很 沮丧,白油彩也没洗干净,回校时,路人直笑我。演出是在机院的礼堂,好像是六一儿童节那天,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只此一次的演剧,还是活报剧,实在没这个天份。

# N# h2 [ V5 h0 F; V% p

     3、忘了是几年级了,学校举办中国象棋比赛,我在本年级赛中,一直胜了几个对手,最后还是输给我班的小燕同学了,很沮丧,心想,怎么这个简单的杀招就没看出来呐。小燕同学,你还记得吗?

" e; N6 B$ F5 Y" F6 b* ?

      现已是8月8日凌晨2点半,去年奥运开幕的日子,发个91年几个同学聚会的照片,小燕、阿布你们看看,有两人你们可能认不出来了,下次聚会告诉你们是谁。


发表于 2009-8-8 0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学长:

( P9 x3 q0 F* I

    大家在文革时期应该看过一出话剧《列宁的故乡》吧?是北京当时的中学生(老三届)演的,大概是“红代会首都三司”的(名称可能不准确),剧中有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出现。很精彩,在机院大礼堂公演过,不亚于专业水平。以前看过名人姜昆的一篇文章,自称文革是有一部描写苏联的话剧,轰动一时,是出自他们一伙人之手编的,不知是不是《列宁的故乡》。有知详情者,望在论坛与大家共享!谢谢 

发表于 2009-8-8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09-8-7 23:37:00的发言:
|1 j$ j# a& W

 

( g' m& O- ~4 v6 `5 R8 V

童声,男孩儿听着也像女声。

+ o; L0 P7 e$ J3 w! }* o

童声,是真正无以伦比的天籁之声。

( G2 F" F* O A

 育新同学对这首歌儿也印象深刻啊,常来坐坐。

, [+ W$ [* b; L; z

 

发表于 2009-8-8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8-7 15:36:00的发言:
8 |1 [; m- p1 P6 F! c6 n: D4 S) ?

 

- l& K) S1 ], W% ^5 J

     丹书不是书。据说古代帝王受命于天,上天给他们颁发天书,字是红色的,所以称“丹书”。虽说名义上是“天书”,当然还是人写的,无疑是托付。如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曾做“鱼腹丹书”。另外,《水浒传》中所谓的宋代赵官家赐予“让位有功”的柴世宗子孙的“铁券丹书”。民间的“丹书”有,《三国演义》中黄巾军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1 { L! T/ s: ?6 P2 `: P. l& e

     丹书,我的理解有点像子曰诗云,或谶语;或《圣经》训诫;更像“最高指示”。

; G+ q' R8 F5 @- e$ u1 g

     班门弄斧,敬请行家斧正。

! M8 i/ |% |& B" G

      啊啊,西大哥,羞杀俄了,俄是半瓶子醋,现买现卖不说,还信口胡言,见谅。

) }, y0 d/ C/ |! W

      心一兄,俄本来还穿着皇帝的新装,被老兄揭穿了。好好哈哈

2 ]9 M+ ]! [! N2 C$ s# h

 博识啊。不过那上边是“丹书之言曰”,应该是特指,不太可能引用“鱼腹丹书”这样的内容。

$ {9 D. N8 j" O# ~: h3 g; e

 

发表于 2009-8-8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航天桥在2009-8-8 2:29:00的发言:
0 |* L( p- ^9 G% G

回忆小学生活两三事:

4 l8 J: }7 L0 w+ X

     1、大约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学校为使各班同学在课余时间(主要是下午课后和住校生晚饭后)的活动有成年人辅导或带领,特意从机械学院请一些在读大学生作为各班的校外辅导员,带领同学们搞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现在想起来学校确实考虑得很周到。由于时间过去太长,很多事已印象不深,只记得有一次晚饭后(大约是在秋天),我班的校外辅导员(实在不记得姓名了,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很成熟自信、知识较丰富的大哥哥)已在操场南侧小树林边等我们,后来大约有十五、六个同学来了。按辅导员的提议,大家围坐成一圈,先是他给我们讲故事,然后就是大家提一些自己实在搞不懂的问题,他都能够把那些问题分析、举例,直至大家都懂了,他才换另外的话题。最后,他教大家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叫“呲、嘭、啪”,即:自圈中任意一人起,用右手食指直指圈中任意一人,同时口中说出“呲”的长音,被指的人应立即反应过来,口中应尽快答出“嘭”的暴发音,紧接着被指人两侧的人应尽快发出“啪”的回应,这个过程中谁反应慢了(大家公认的),就要被罚。虽然被罚只是讲个小故事、小笑话或唱一句歌、学什么叫一下都行,但被罚很没面子,大家都很认真、很紧张,其实就是锻炼个人反应。最后,天擦黑了,大家才意犹未尽的散去。

$ u: O, c5 K* E- M. Q

     2、还是这个校外辅导员,辅导我班同学排了一个紧跟国际形势的活报剧,大意是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在一起策划在非洲或拉丁美洲的阴谋活动,引起世界人民公愤,高呼口号:打倒美帝国主义、打倒约翰逊,而约翰逊二人则瘫在地上作筛糠状。我有幸被选中演约翰逊,满脸涂了白油色,很油腻,头戴一个纸糊的高筒帽,几分钟的活报剧,我感觉没演好,好像是台词说得太平淡了,不生动,辅导员面露不满意的神情,我也很 沮丧,白油彩也没洗干净,回校时,路人直笑我。演出是在机院的礼堂,好像是六一儿童节那天,那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只此一次的演剧,还是活报剧,实在没这个天份。

" Z6 d$ r( F* l% e! H

 课外辅导员,有印象。那时我二三年级。我们班辅导员是个女的,圆脸,始终带着微笑。这种活动只搞了一次,很多同学都有印象。

1 n, u7 e$ |) K

 

发表于 2009-8-9 06: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8-8 21:55:00的发言:
. g6 A, f6 x# u- ]

 偶然看到一条新闻说,即使蓝天白云的天气也可能存在有毒气体超标.老童,是真的?

1 d% t4 e5 j' {

确实,这主要看你所说的有毒气体是什么类型的。造成看不见蓝天的污染物主要有:可悬浮颗粒物(由烟尘、粉尘等形成)、光化学烟雾(由汽车尾气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产生)等。一些不形成烟雾类物质的有害物质也有可能在蓝天下出现。但一般情况下蓝天条件下,高空空气扩散能力比较好,有害物质是可能会较快扩散的。

发表于 2009-8-9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09-8-8 14:06:00的发言:
       我们中学里高中生演过,就叫《以革命的名义》,其中有个青年叫安德烈,他的爷爷是列宁的老水兵。他们总叫他的爱称“安德留沙”!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 h( T+ V0 T: H* k+ m! P6 ] v

你说的“安德留沙”是那个死在敌人枪口下的流浪儿吗?他是由儿艺著名演员赵钱孙所饰,很有魅力。剧中他唱的歌曲也很动听:“有个孩子住在河那边,从小就失去了爹娘......”。

发表于 2009-8-9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8-9 6:32:00的发言:
( k1 \2 y( N( E

确实,这主要看你所说的有毒气体是什么类型的。造成看不见蓝天的污染物主要有:可悬浮颗粒物(由烟尘、粉尘等形成)、光化学烟雾(由汽车尾气在一定气候条件下产生)等。一些不形成烟雾类物质的有害物质也有可能在蓝天下出现。但一般情况下蓝天条件下,高空空气扩散能力比较好,有害物质是可能会较快扩散的。

. M' A% S7 P# p8 p. I( W3 B

哪些是“不形成烟雾类物质的有害物质”?请说几个熟悉的。煤气是吗?

发表于 2009-8-9 0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8-7 22:50:00的发言:
2 }3 R& X# k! M3 }

车学长, 校友中一位马同学当年是男声领唱(还有几位记不清了). 听说以后还在国防工业歌泳比赛获大奖.

/ e7 ?; q6 o) Z7 n4 T( J( M

有时间去钱桂唱一把. 哈哈.

, ?: [/ `% `( f* F

 

" P2 @ R: K$ H* J4 u( a

“钱桂”是否应该是“钱柜”?是指卡拉OK,为什么叫钱柜?能说个来龙去脉吗?还有“沙发”,也一起说说。电脑等新事物层出不穷,新词也不断出现,但是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或公认就立住脚了。“钱柜”就算是立住脚了。

发表于 2009-8-8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8-8 7:24:00的发言:
9 I; Y- U5 B R( J& Q0 d8 a0 c

各位学长:

+ P6 S, q9 n: a$ _

    大家在文革时期应该看过一出话剧《列宁的故乡》吧?...

8 Y" C: Y8 N- b3 H

一个也没看过.小草记忆这么好. 校友食指最熟悉这段历史了.(列宁的故乡?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历史的一页??...)

0 K9 ?# L$ n" m; c' Y }( W1 K) j

也是当时的活跃人物.

/ Y$ z% W, f8 R" V5 b5 ~1 O

航天桥发的照上好象有一位当年在情报所工作. 对吗?

! i2 {/ P3 S( q% _: Q

 

; w, m' j7 U* g* _

 偶然看到一条新闻说,即使蓝天白云的天气也可能存在有毒气体超标.老童,是真的?

9 {8 T2 p @" e: s+ K1 f" Q& K5 ^

 

& C: [, z2 V) O3 o# J; D* p+ Z

 

发表于 2009-8-8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8-8 10:16:00的发言:
1 L4 j' \; ^6 c2 z; \

 博识啊。不过那上边是“丹书之言曰”,应该是特指,不太可能引用“鱼腹丹书”这样的内容。

, y1 k# i) j1 E1 h

 

6 o( s* r: t2 @- `' V% D

丹书之言:“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

2 G# m# ?( h" N- b }1 _: ]

此句取自于《大戴礼记 武王践祚》。这是一本自我警戒的书。大概红色有警示作用,因此叫丹书。估计不是武王所言,而是引用别人的话,否则就应该说“武王之言”了——这是我的浅见。

发表于 2009-8-8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8-8 14:08:00的发言:
! r% D/ { C- A# |( L/ H

请说一下剧情梗概,好让我们共享。善若水说是“以革命的名义”,可能不对。因为“以革命的名义”剧中没有出现斯大林。出现的领袖人物有列宁和捷尔仁斯基。

: ?/ X# D5 d# \

     在我的印象里,《以革命的名义》是苏联人创作的,五六十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北京人艺等公演过。我所说的应该是《十月革命的故乡》或《列宁的故乡》,使反修题材的,说的是六十年代苏联的现实,苏联人民如何如何对现实不满,纷纷成立地下组织“斯大林小组”,收听来自北京的正义之声。整个剧情记不大清楚了,只记得剧中有个秘密警察,叫“猪猡”,傻乎乎的,滑稽人物。还有一个青年,追求享受。老一辈人让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不屑地说,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还读哪种书!最后,他父亲被枪杀,他终于猛醒。舞台出现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是苏联的老革命向年轻人回忆往事。

发表于 2009-8-8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8-8 14:53:00的发言:
3 R# q" j' ^4 Z) h2 r7 M& D

     在我的印象里,《以革命的名义》是苏联人创作的,五六十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北京人艺等公演过。我所说的应该是《十月革命的故乡》或《列宁的故乡》,使反修题材的,说的是六十年代苏联的现实,苏联人民如何如何对现实不满,纷纷成立地下组织“斯大林小组”,收听来自北京的正义之声。整个剧情记不大清楚了,只记得剧中有个秘密警察,叫“猪猡”,傻乎乎的,滑稽人物。还有一个青年,追求享受。老一辈人让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不屑地说,现在都是什么时代了,还读哪种书!最后,他父亲被枪杀,他终于猛醒。舞台出现列宁和斯大林的形象,是苏联的老革命向年轻人回忆往事。

+ q: \: l- K+ s) Z( g" w

你的介绍,使我回忆起来了,当时是有这个剧。我没有看过,但是我看过剧本,是你所说的。今天想想这个剧本完全是当时时代的产物。完全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宣传品,经不起历史的考验。

4 H# w* r8 ~# J3 v" }; x! R

不过也难怪,那时文化生活就是政治学习前的唱歌,歌曲有“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文艺作品没有,文艺演出就是红卫兵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战斗。一个允许演出的“长征组歌”还是这个可以唱,那个需要改词的折腾,有个话剧真是不错了,专业演出单位一律禁止演出。看话剧真是享受。

发表于 2009-8-9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同学家发现的:

9 ~) C7 y% r3 h% I+ Y3 X


发表于 2009-8-9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8-9 22:45:00的发言:
: Q# ~) g1 Q1 o5 C3 u1 e; h/ w: W: X

又一个串门的!不是一次了。还记得你说的童声是天籁之音。非常欢迎!

2 Y% W2 c# g+ X, U: r% b( H

还有电影《龙须沟》。

发表于 2009-8-9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攀登架在2009-8-9 21:01:00的发言:
       严格地说,《马兰花》里只有狼(猫是黑心狼到大兰家后,吃掉原来的老猫,自己变成猫的模样).所以猫或是狼只有一只.你说的后一部苏联题材的话剧应该是《森林湖畔》,我们育新的学生当年都看过.而且,那个时期的儿艺话剧,不论题材,我们学校都曾组织我们观看,大家还写过不少观后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Y f$ ]$ }% {

是的,只有一只猫,千方百计地想知道让马兰花开花的秘诀。你的记忆是对的。

发表于 2009-8-9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性都不错!
发表于 2009-8-9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09-8-9 22:32:00的发言:
记性都不错!
+ A' r; |# p$ Z/ {' Y L

又一个串门的!不是一次了。还记得你说的童声是天籁之音。非常欢迎!

发表于 2009-8-10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8-9 12:29:00的发言:
& N# J" i- A$ c2 j/ ?5 b' I

老童, 大概明白了. 我也想知道老车提的问题,那些毒气体(有害物体)是大家熟悉的吗? 会影响室外活动吗?

9 k- N+ R5 O! I _4 j2 q( C/ T M

看来又引起话题了。所谓不会造成烟雾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因其排放量较小(如与悬浮颗粒物相比)形成不了造成烟雾的条件。例如,在国际上被列入“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上已经建立与这相应的两个多边环境协议,其一简称PIC公约(又称鹿特丹公约),其二简称POPs公约(又称斯德哥尔摩公约)。前者涉及2,3,5-涕、艾氏剂、狄氏剂、氯丹等,后者涉及多氯联苯、二恶英、呋喃等。有些工业或实验气体虽然没有列入其中,但排放出来也会对人有害,例如一氧化碳、甲烷、氯化氢、芳香烃类(如苯、二甲苯、苯胺等)等。这些物质排放量很小时(不同的物质阈值不同)不会影响室外活动,当在空气中的相对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能对人造成危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7 02:45 , Processed in 1.203510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