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8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6-18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熟,前些日子刚去过!

发表于 2009-6-18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心一)大家看看,这是哪儿

 一……
发表于 2009-6-18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ll__right在2009-6-18 0:35:00的发言:
: N# n0 h! e/ i v

几位校友来信(也不知是谁)还有3个地方没提到,分别是

8 _- D4 k D5 @3 Z c% K3 U! b0 Y& E* @

复兴门,葡萄园和黄瓜园。还有没提到的你们自己来吧.

1 x% m R. e% W" o5 A

要转战千里恐最近没有时间再玩了.

4 s( V) W/ J- B

另外看到心一拍得那张母校的"母校"照,也是人去楼空

' C8 K9 z3 [$ m9 p! Y2 J

和小学一起走进历史. 不胜感慨.

+ Z4 ]3 A' j; Q. V* n8 B

作为一个关注你们的校友,祝大家玩好,开心. 始终关注你们.

+ w* [5 p4 F3 J

 

9 U; N* A1 ]( y/ j! S

学长:有空时常来看看吧!

发表于 2009-6-18 15: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这是哪儿?

8 e6 G2 ?- _! h5 ~" q" A( g5 R8 i2 Q


* c, Z: G& b# C0 g# j


发表于 2009-6-18 1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8 8:20:00的发言:
" U; i0 Z' X( D9 z0 z# H4 ]7 P4 [

不敢说“指正”。贤弟这十六字,愚公更不敢当了!为方便糊涂人删除那四个字,故不便引用。望谅!

0 Q9 s" l- t9 a

     其实,俄晓得那四个字肯定会不得而知的,只是想抛砖引玉。不过,俄是牢记愚公兄赠我的四个字,依然镶嵌在心中——“唇亡齿寒”!俄还不时地翻看,一翻就翻起一股热浪,学兄实在暖人心啊。。。。。于是学兄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更加吸引我的眼球:

$ b( k* j) _$ K2 N0 C' Q

     愚公学兄和老三兄共话“小长征”,说到高兴之处,兴奋不已。。。。俄怎么突然想起曹孟德阵前和韩遂闲话当年。。。。。

+ I: _3 v) I2 e: o

    糊涂人兄题赠愚公学兄四个金光闪闪的字,又“不足与外人语”。这回俄怎么看横竖像当年老蒋给上海工人纠察队赠送的四字“金匾”。。。

# r" M5 p% M& v9 j, ^) P

    俄该怎么办?没有“长过征”,没有得过匾,真想和愚公兄共享欢乐,他以“不便引用”为由,将俄婉拒在门外。。。

+ c# W( e3 @( J6 [+ C M1 R+ |

    老人家有句“最高指示”:“透过现象看本质”。将眼前的一切一联系:我感到阵阵发虚,难道欲“唇不亡”而独独却要“齿寒”。。。。俄现在更心寒。。。。。。

1 ^$ h' g! z. }, A' p

    于是三位兄长可名正言顺地将俄架在大火上烧烤,美其名曰:“给冬虫”驱寒送温暖。。。。高,实在是高!哈哈

6 D/ q# G7 j9 C1 R4 I/ ]

 

发表于 2009-6-18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18 15:51:00的发言:
) |7 m9 Y4 T' x `

大家看看,这是哪儿?

/ j4 z8 U+ i) T, {; J/ E+ r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14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 \9 v1 h0 W& Q* k7 x- A, J9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01403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o* m/ o/ h3 J5 U9 T0 p- [( n

这里是原一机部所在地。后来成立的三机部、五机部都曾在这里办公。

发表于 2009-6-18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胡:我找到了“西祠胡同”网址,就是没找到“记者编辑论坛”栏目。请详细告之栏目方位。
发表于 2009-6-18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愚公靠铁脚板“走”出来的三国演义,共60册。我们这些当年的小童们,对其中的故事不说倒背如流,也可说烂熟于胸。但到现在,除了一头一尾,连每册的名字也说不出来了......呵呵,老朽了!我们不妨也来个接龙,能回忆多少算多少。我说1册和60册名字,请校友们接来如何?

' s' }& g' k1 E

1、桃园结义;60、三国归晋[em65]

发表于 2009-6-18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09-6-12 17:57:00的发言:
2 n9 y* c5 m: [, l% F

和尚深知"静"的妙用.

, C$ \0 ]* Y! D* M0 l5 e: C% X+ X

发表于 2009-6-18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6-18 18:54:00的发言:
; v6 r9 V. p! @8 K# B

这里是原一机部所在地。后来成立的三机部、五机部都曾在这里办公。

+ ]7 u$ B4 V& v" v6 I, ? c

$ k, Z1 X1 r$ \/ E: B7 V6 A- ]


# Y7 Q I5 g+ T+ B1 c

 

0 k$ N, q, p1 Z! R! R! p4 O

大厦对面:

发表于 2009-6-19 0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9 0:46:00的发言:
) E) h2 L. U; ? M

好,俄接二。2、董卓进京。

O/ z7 W6 q$ q# C# l

老三兄这个提议有意思,是一个挑战,好玩儿,支持!

# l( R s3 Y0 \% \

第一本和最后一本应该是最容易想起来的,我知道老三兄不会就此罢手。老三兄也请继续!

) i, Q3 N5 \4 F2 k

我记得第二本和第五十九本也是不会错的。。。。2、董卓进京。。。。59、二士争功

p; k5 y2 I7 k7 C

我相信在网络上能查到所有全部的书名和顺序,但查就没意思了。我提议此接龙或者说是补遗进行到6月底。届时再找标准答案来对照。在之前不能偷懒玩赖查网络,要自觉。。。

' P E4 A* ^& v% y3 o

我记得我当年背五十本以上没问题,而且顺序正确。不过,我的这个印象也不一定准确,也许背不了那么多,也

+ k( I3 r* n6 ?: n9 k

许还能更多,记不清啦。。。闲话少叙,开始回忆。。。。。书名还好记一点儿,顺序不太容易。我把大致的印

- K6 h& m# u* Y0 Y

象写出来,各位一起来。有些名字可能和戏曲的名字或者原著上的章节名混淆了,就先这样吧!

2 \7 g3 _5 v3 @; H5 J0 p0 ~+ F

《三国演义》也是我当年的兴奋点,也同机院附小难忘的日子有关。那时候我喜好给同学讲三国故事。。。讲得不好,乱讲。。。。

. u2 y/ X) i- J. d1 Y V! q$ R

当时不仅看小人书,也读原著。大约在11、12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三国演

3 `# W2 u `1 o8 S3 ]$ p G+ x

义》,《水浒》和《西游记》。我不太喜欢看《红楼梦》,是13岁时读完的,那时文革已经开始了。

: M: P! R* G1 t, |$ |1 L5 T

当时我觉得这些书并不难懂。当然,那时只是看热闹,谈不上理解。所谓四大名

2 L: X4 I/ N4 L2 x. {! p

著,我最推崇《三国演义》和《水浒》。

i4 i2 y3 `. m% D. C" v" n


2、董卓进京

5 t! i9 N3 D& L- v0 ]5 C

3、捉放曹
4、虎牢关
战长安

4 a' s) ?: {! p( I) o8 m

凤仪亭
跨江击刘表

6 d m. B3 L8 D5 r2 r

白门楼
煮酒论英雄
战宛城
千里走单骑
古城会?
三顾茅庐
火烧新野
长坂坡
舌战群儒
赤壁之战
三气周瑜

( }# w! Y# ^7 p4 e$ d; t

取南郡

; y! T: N1 B9 I" d+ k" z7 {

战长沙

$ I) Z: ?# ^5 t& T* j" D, \& h

战马超
定军山

% t. p6 F) n- W. y2 S* i" _' s; y

截江夺阿斗
水淹七军
走麦城
火烧连营

; Y) k0 F, `1 e& }, |& u

安居平五路
诸葛亮渡泸水?
七擒孟获
天水关
五丈原

8 A' {* m3 r8 A, H ^

59、二士争功

发表于 2009-6-19 0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6-18 21:32:00的发言:
5 J& K+ n$ Y1 I5 Z5 P, L

老愚公靠铁脚板“走”出来的三国演义,共60册。我们这些当年的小童们,对其中的故事不说倒背如流,也可说烂熟于胸。但到现在,除了一头一尾,连每册的名字也说不出来了......呵呵,老朽了!我们不妨也来个接龙,能回忆多少算多少。我说1册和60册名字,请校友们接来如何?

( b% q5 G7 F" E2 A8 d

1、桃园结义;60、三国归晋

* z! H; g' ?& G: @2 A3 P$ {# n! b

我刚刚写好这个长帖子想贴出来,突然发现晚了一步,让“愚公”兄把第二本说了。。。我也不改了,就这样发帖子了。。。

# r Q: v' l% t& U

。。。。

7 J& x3 t$ a4 R% Z; i

老三兄这个提议有意思,是一个挑战,好玩儿,支持!

- D6 S$ G+ S$ j F) G* ?+ }

第一本和最后一本应该是最容易想起来的,我知道老三兄不会就此罢手。老三兄也请继续!

! e7 W; x/ M0 a2 D" \ K

我记得第二本和第五十九本,也是不会错的。。。。2、董卓进京。。。。59、二士争功

/ t' t9 N) B5 z1 ]# i- T

我相信在网络上能查到所有全部书名和顺序,但查就没意思了。我提议此接龙或者说是补遗进行到6月底。届时再找标准答案来对照。在之前不能偷懒玩赖查网络,要自觉。。。

9 |* |+ y# Z, ~) x' R5 [

我记得我当年背五十本以上没问题,而且顺序正确。不过,我的这个印象也不一定准确,也许背不了那么多,也

S9 q' K" ~7 ]8 u

许还能更多,记不清啦。。。闲话少叙,开始回忆。。。。。书名还好记一点儿,顺序不太容易。我把大致的印

' g- J# H8 C% b% W! B2 X+ H) l5 R/ Z

象写出来,各位一起来。有些书名可能和戏曲名或者原著上的章节名混淆了,就先这样吧!

* r( s8 i- o8 }8 ], [, S$ G3 m

《三国演义》也是我当年的兴奋点,也同机院附小难忘的日子有关。那时候有一阵子同学之间互相讲故事,我喜好讲三国。。。讲得不好,乱讲。。。。

# a: J8 q/ z+ y( {

当时不仅看小人书,也读原著。大约在11、12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三国演

2 ~. T( ? S7 H- B2 n

义》,《水浒》和《西游记》。我不太喜欢看《红楼梦》,是13岁时读完的,那时文革已经开始了。

& @9 M/ }8 T% @" K

当时我觉得这些书并不难懂。当然,那时只是看热闹,谈不上理解。所谓四大名

9 e) o1 ~; x M; ^8 z

著,我最推崇《三国演义》和《水浒》。

. i& D! `2 s( s$ \+ s


2、董卓进京

$ d {! Q+ T9 ], Q6 R

3、捉放曹
4、虎牢关
战长安

( t* [" B9 {% n; V, e& @

凤仪亭
跨江击刘表

# c+ E g9 l4 E9 V/ _- I: @+ l

小霸王孙策

" p3 l. p4 `+ d. v5 P5 Y

白门楼
煮酒论英雄
战宛城
千里走单骑
古城会?
三顾茅庐
火烧新野
长坂坡
舌战群儒
赤壁之战
三气周瑜

9 t# E- L9 l8 o0 } }$ h& F7 z% r$ J

取南郡

$ R6 k8 b- S- B' p7 y$ Y- u

战长沙

) p- s8 U. r% z6 n; m3 [1 l

战马超
定军山

: ?7 C+ N4 u9 K; P2 ~/ J" b% @

截江夺阿斗
水淹七军
走麦城
火烧连营

: N$ F' L: Z, A

安居平五路
诸葛亮渡泸水?
七擒孟获
天水关
五丈原

! q( ^# {; d2 S

59、二士争功

/ R& d; e" \. ]* ~7 O8 r" ?

 

发表于 2009-6-19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6-18 21:32:00的发言:
# @# @2 I+ Z5 J. ?( G3 O

老愚公靠铁脚板“走”出来的三国演义,共60册。我们这些当年的小童们,对其中的故事不说倒背如流,也可说烂熟于胸。但到现在,除了一头一尾,连每册的名字也说不出来了......呵呵,老朽了!我们不妨也来个接龙,能回忆多少算多少。我说1册和60册名字,请校友们接来如何?

& P8 J+ b& W) W& r* S% ^

1、桃园结义;60、三国归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 u8 \1 G1 K: r! A

好,俄接二。2、董卓进京。

发表于 2009-6-19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6-19 1:50:00的发言:
. o& y1 @. ]0 y5 x( \2 A

我刚刚写好这个长帖子想贴出来,突然发现晚了一步,让“愚公”兄把第二本说了。。。我也不改了,就这样发帖子了。。。

8 V1 N0 Q9 N' @) y' d9 q$ z/ M

。。。。

% h" l0 O, k0 u7 ]5 |" |- `

老三兄这个提议有意思,是一个挑战,好玩儿,支持!

- F* P" W! ~: Y

第一本和最后一本应该是最容易想起来的,我知道老三兄不会就此罢手。老三兄也请继续!

^( M9 f% a; }9 R( R& L

我记得第二本和第五十九本,也是不会错的。。。。2、董卓进京。。。。59、二士争功

& y# i$ T! ]/ y" Z

我相信在网络上能查到所有全部书名和顺序,但查就没意思了。我提议此接龙或者说是补遗进行到6月底。届时再找标准答案来对照。在之前不能偷懒玩赖查网络,要自觉。。。

! u& A r4 Q# l: {; T1 B$ D

我记得我当年背五十本以上没问题,而且顺序正确。不过,我的这个印象也不一定准确,也许背不了那么多,也

. L% c3 b: q) z% ^3 G @

许还能更多,记不清啦。。。闲话少叙,开始回忆。。。。。书名还好记一点儿,顺序不太容易。我把大致的印

6 j, h0 \7 P9 P- ]" A9 @

象写出来,各位一起来。有些名字可能和戏曲的名字或者原著上的章节名混淆了,就先这样吧!

+ J5 C Q$ y) H% f7 h% e

《三国演义》也是我当年的兴奋点,也同机院附小难忘的日子有关。那时候有一阵子同学之间互相讲故事,我喜好讲三国。。。讲得不好,乱讲。。。。

T4 q7 @! I) x6 H0 {" _

当时不仅看小人书,也读原著。大约在11、12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三国演

! `6 K0 C2 h: @' d) L0 U" S6 t

义》,《水浒》和《西游记》。我不太喜欢看《红楼梦》,是13岁时读完的,那时文革已经开始了。

# _( ?, U7 P# t

当时我觉得这些书并不难懂。当然,那时只是看热闹,谈不上理解。所谓四大名

, t0 t2 L( a0 x" n! _

著,我最推崇《三国演义》和《水浒》。

7 ?0 H5 i- n- o- V& N6 E


2、董卓进京

9 b0 v4 K/ z) R6 ~0 J% v

3、捉放曹
4、虎牢关
战长安

4 V3 k; d5 `0 G2 {+ U$ N& V9 q

凤仪亭
跨江击刘表

) U* A) A1 X2 |/ N

小霸王孙策

1 A/ M, Y2 E! M% P# T3 B) t

白门楼
煮酒论英雄
战宛城
千里走单骑
古城会?
三顾茅庐
火烧新野
长坂坡
舌战群儒
赤壁之战
三气周瑜

$ w" w0 e' I% { m/ y" O

取南郡

$ s. S/ {5 k# X+ j/ }: S- Z

战长沙

4 V! e5 O$ b" k

战马超
定军山

" G$ c1 Q- g1 p0 F! G% n

截江夺阿斗
水淹七军
走麦城
火烧连营

9 Y" |; g# c N3 }

安居平五路
诸葛亮渡泸水?
七擒孟获
天水关
五丈原

" M, M9 w% Y! w! s# |9 }

59、二士争功

* K* r5 n0 R8 { D

 

7 ~4 i( o, |% o& r1 \ c

愚公非常赞同beiwei学弟的建议:只凭记忆,不在网上查。这样能玩得时间长一点。因《三国演义》小人书有几多版本,就是60册一套的书名也不尽相同,例如《截江夺阿斗》,愚公买的那套目录里就没有;后来发现了那本书,买了之后就变成61册了。因此,愚公建议:1、以60年代的版本为准;2、按照顺序(逆序亦可)接龙;3、《截江夺阿斗》可在适当的位置与相应书名并列。不知各位校友意见如何?

+ m% Y4 ?3 S( }9 Q( J" E

接续beiwei:5、跨江击刘表,6、凤仪亭,……不多写了,给其他校友留点参与接龙的空间吧。因beiwei学弟贴的“战长安”可能记错了,就再加一册:7、犯长安,……请校友继续。

发表于 2009-6-19 0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6-18 21:32:00的发言:
1 ^ N3 `5 P. x9 Q# [, z T, M% `/ s

老愚公靠铁脚板“走”出来的三国演义,共60册。我们这些当年的小童们,对其中的故事不说倒背如流,也可说烂熟于胸。但到现在,除了一头一尾,连每册的名字也说不出来了......呵呵,老朽了!我们不妨也来个接龙,能回忆多少算多少。我说1册和60册名字,请校友们接来如何?

9 _) [1 Q0 M4 l

1、桃园结义;60、三国归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H3 ~ U4 W1 K* Q1 k

 

5 R5 o" p6 M6 i: S9 L2 U7 ^" R

零零星星看过几本,多是文革时期的事儿了,有的看的时候封面已经没了。加上后来看原著,第几册是什么,插不上嘴了。下边我来点别的。

发表于 2009-6-19 0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的石头

& z, n+ E+ t/ i2 a) C( L$ o& L+ F

 

4 C1 [2 r. s; N/ X

古人活在大自然之中,低头是水,抬头是山,山上有石头。有水有山有石头就有故事,后人就把故事放到了语文课本里。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说的是大山大水,体现了古人大气魄和大智慧。下面是几个小的。

; X6 y. S+ y% I- H1 Y9 ^9 \/ N

 

% T7 V+ v; c6 R; p2 X1 X# e. u

称象

: X! G, J3 i" ^$ o4 D9 J2 ~0 s

 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人送给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能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站出来,说:“我有办法。把大象拉到一条大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拉上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里的石头,不就知道大象重量了吗?”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叫人用曹冲说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6 j' }. ]8 o8 J7 d. y3 S

 

' r- S4 \) e7 L7 ` J5 h7 b


/ n% M) \" I' E( H f! W$ K$ B

  -- ☆ --  -- ☆ --  -- ☆ --  -- ☆ --  -- ☆ --  -- ☆ --

$ @: Z' ~, A9 Z7 a1 ^/ O2 |

 

: ]' ^0 |8 h) A! t$ G6 R/ K2 {# |

喝水

5 Y$ o& g; j b* ?" |/ p% ~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只装水瓶子。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小,里边的水不多,它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有水喝了。

i" w6 T( r, k) k. s* V# q& Y0 O

 

7 f5 h* Y7 c# ^5 o5 X


, R1 u3 a$ U% ?) `9 U- A" y

 

0 ?3 R6 D# a; r" D

  -- ☆ --  -- ☆ --  -- ☆ --  -- ☆ --  -- ☆ --  -- ☆ --

+ d: f2 r0 O3 @/ g* |

 

, h& r# }3 y b! c

砸缸

3 x, r6 z& a. x9 G

 古时候有个小朋友叫司马光,正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都慌了,叫着喊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 n, t& D* f0 x9 _& m

 

, j: m& R9 U: z- h


发表于 2009-6-19 0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19 07: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愚公整夜不睡呵?当心婆姨有意见,把电脑没收了就老实了。哈哈哈……

5 K! N: q0 B1 ?# z

我补充一个:火烧连营之后是白帝城。

发表于 2009-6-19 0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19 0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雪山致胡老师贴

       玉龙雪山献给各位恩师及全体校友:推荐一个视频给你:祝你健康 张瑶(http://v.youku.com/v_show/id_cz00XNTU1MjM5Ng==.html

; i5 L8 r: d, V. `% ^

        衷心的祝福大家珍重!平安!

发表于 2009-6-19 07: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看到beiwei“拱和”,使我想到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一幕最后的拼图是个“和”字。当时只想起一个“和”(hé、hè、hú、huò)字四种不同的读音与完全不同的用法,后来老愚公又给补充了“和”字其它两种读音与含义:“huó、huo”。也许“和”字是汉字中读音与含义完全不同的字中最多的字了吧?汉字实在太深奥了。
发表于 2009-6-19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6-19 7:01:00的发言:
0 i# y" l( n8 g) d) O9 v

老愚公整夜不睡呵?当心婆姨有意见,把电脑没收了就老实了。哈哈哈……

$ l) i! W; ^: Z: Q# ~

我补充一个:火烧连营之后是白帝城。

' L9 a' c$ E' `$ y! e0 \3 u: o

  不好意思,让三哥担心了。愚公哪能整夜不睡啊?睡了两觉,生物钟有点乱。好在婆姨回娘家了,她不知道,怎么会把电脑没收了呢?放心吧!三哥!哈哈哈……

# N1 c: o7 z: `2 {$ Q

  看来俄提的建议比较难了,还是按照三哥和beiwei学弟的意见,能想起多少就写多少,不必按顺序排了;大家相互提示、补充,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使更多的校友参与接龙。

! Q0 m+ T& z8 W$ n/ w

  火烧连营之后是白帝城。再接……

- V3 x: T2 r- ]4 y$ U4 j( U+ i$ }

  因俄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以对所买的小人书记得比较清楚,就不要过多参与接龙了吧?这么好的游戏,还是多留点空间给有兴趣的校友吧!

发表于 2009-6-16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6-16 16:24:00的发言:
! J2 c9 I4 k7 _2 I" e

“冬虫夏草”这跟贴有些冷幽默。。。。哈哈哈!

2 W! V0 ]0 M; p! F

 

# w1 j, W8 Z6 X9 Z( Z

凑个趣儿:

2 ?: E$ Z, y7 i( D: q

 

7 V+ s; g9 j- b4 l

改“条”为“饼”,也许似非而是。因为,无论当年如何“条”,今日君再来,估计已成“饼”甚至“桶”。

0 q( [& M' L% D; M

 

Y+ L, n& M7 s& h

当然,我的话也和麻将牌无关。

+ G8 W3 B2 |) ?9 p

Beiwei是真幽默,却误会我啦。我这次本是实话实说,因为Rong家兄弟的雅号原本的确有“条”,而被人误记为“饼”。我作为其同学邻居,有责任挺身更正,大概平时说话不大注意,玩笑多了点,尽管我着重加了“和麻将牌无关”,却有“假做真来真亦假”,欲盖弥彰之嫌。又频添一“桶”,无奈之中,我干脆再放一个“发”,下面该轮到谁出手,我看就“拱和”啦!哈哈。。。

发表于 2009-6-16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忆8号楼

% Y( V- }- l) ?' w$ R

黄金海岸

$ l# E, Y! T7 J


  水小子对 8号楼的回忆深入细致,让以前很多被遗忘的往事又重回记忆,进而联想到更多的8号楼的细节。
  记得儿时玩儿的最多的是在楼道里玩捉迷藏。大家出了“单辈儿我倒霉”之后, 就由“倒霉”的一位蒙上双眼开摸。所有其他参与者则想方设法不让自己被摸到。
  那时楼道里常有些自行车堆放在两层楼中的过道上,很多时候成了我们的“藏身”之垫脚工具,还有人则站在楼梯的扶手上或从扶手上向上或向下攀爬以躲过被抓到的危险。有一次有人(记不清是谁了)还险些摔到楼下去,吓的孩子们回家不敢对家长说发生了什么事。

: f0 Z3 G* v( ^2 }4 w. @7 \

 另一个水小子文中没有提的是8号楼的地下室。1976年地震以前根本不知到楼下还有地下室 (如水兄已在那时离开,恐也对地下室知之甚少吧?)。地震发生后,不知是哪家开的头,很多户人家都在地下室安身,已防备更大的余震可能造成的伤害。地下室的入口是在104的楼下,进去才知里面象一个地下“别墅”。建筑都是水泥结构,冬暖下凉是再自然不过的空调设施。除了有很大的“客厅”外,还有很多独立的“单间”,有铁门分隔,正好适合一家一户的分居需要。
  那时在那里避难的邻居们有一种自发的和谐,没有专门的组织或安排,大家在各自的“单间”中和平共处,孩子们则有了更多的乐趣。常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自然也有大孩子拿手电筒装神弄鬼(由下往上照着被另一只手“扭曲”了的小脸),吓的小一点的孩子滋哇乱叫的场景。
  印象中我们在地下室住了很长时间,那儿也成了我白天练扬琴的琴房(很少有人白天下去)。既吵不到别人,还有意想不到的回声效果,短时间内琴艺大长。还有一个便利就是地下室也成了我们的暗房,我家有个放大机就安在了那里,不少照片都在那儿冲洗出来的,很少有“跑光”的时候。比起很多人住在露天搭的地震棚中,地下室的家可胃“豪华”多了。记的Jiazi家,霏霏家,还有jiangyaoji的弟妹们都在地下室住过。这样设计精美,功能齐全的地下室,不是每个楼都有的吧?

# {( M: o( Y* r, |0 [

 

' u6 s2 O) j, P" `+ ^

     黄金海岸果然是沙里藏金,且储量和纯度非同一般。未过一日,(昨日有帖)就令人刮目相看,可喜可贺,同时又可叹“可畏”。大有香菱吟诗之意。望再接再厉,直追李亦安蔡文姬。祝好!

发表于 2009-6-16 2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心一学长的重新“排版”,让拙文读起来顺畅许多。不满您说,我在word中敲的原文也是分了段落的,但copy到楼里后一发表就成了一个段落不分的“大疙瘩”。我进去编辑了几次,都不成,不知何故?望请指教。
发表于 2009-6-16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6-16 15:32:00的发言:
& T; {$ ^$ P& N

 

! @, W! y, H l7 n7 ]/ _$ K

     向同学们推荐一部不能公映的电视专题片《寻找林昭的灵魂》,故事讲当年“反右”,北京大学一位女大学生——假如她“认错”,就可躲过那一浩劫。但是,她拒绝向那个时代“认错”,结果被打成“右派”…… ——新浪-播客-视屏 

8 y( w- S: }7 _- ]- S2 F2 U0 x

 

2 \& L( v! a& C% Q% g- ]& C

   也向同学们推荐一部不能公映的电视连续剧《天道》

- ?: p; @- L) {. E9 B

地址: http://gvod.tv/content/?3569.html  该网址是高清影院,先下载它的播放器在线就可看了。

发表于 2009-6-16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这话题总是一花独放,出不了机院的西大门阿?。也该向西走走了。先南小街-〉沙滩-〉

# N# j% \" ~: W$ s! k7 h

-〉汽车局-〉军博-〉再三里河-〉甘家口-〉百万庄-〉二里沟-〉白石桥。

- d6 {( ^& V2 B. r

糊涂人带着大家冲吧。 还有心一(虽然不那么顺溜。哈)就靠你们了。

# c/ m! P* w. C3 ?7 K" m9 A' ?

先歇了。

发表于 2009-6-17 0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6-15 19:08:00的发言:
% z: P& Y0 A) B4 X* z

哈哈哈……从机院附小到北海大概也就十里地,这点路不会磨坏鞋的,胡涂人他们都走过。

0 Q4 _0 o- m9 O' S

  哈哈哈……看来那时候的三哥是贪玩不觉路途遥啊!那时候机院西门外没有公共汽车,必须走到小猪店(朝阳区文化馆门口)坐12路无轨电车,然后在朝阳门换乘1路无轨电车才能到北海。如果从附小南门出发,徒步走到北海南门,途经小猪店、呼家楼、关东店、东大桥、神路街、朝阳门外、朝阳门、小街、东四、美术馆、沙滩、故宫,到北海(原站名,总计13站),应该是十五里地,加减1米(玩笑),三哥,兄弟俺计算得够精确的吧?哈哈哈……

# d& q% L( n' p& O/ F' x! I( b3 |! M8 I

  从水小子学弟所担心的“就那么愣走啊,那不两三星期就磨坏一双鞋?。。。”来看,学弟肯定没有参加过“长征”。说起“革命”历史,愚公难免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简称“关庙耍刀”,又一不自量力)——“挤兑挤兑”老三学长了,企望老三学长海涵!老三学长所进行的“长征”,比起愚公和糊涂人的“长征”相差一倍有余。我等不仅要从附小长途跋涉到北海,还得从北海继续“西征”,途经府右街、西安门、西四、白塔寺(沟沿)、阜成门内、阜成门、阜外大街、展览路、阜外西口、甘家口、商场、百万庄、二里沟,计13站,加上附小到北海的13站,总计26站。从二里沟到家,还须步行二里地,总计32华里。“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来岁的娃娃,四个小时光阴中间,天上烈日炎炎,地上暑气腾腾,爬景山,下北海,登天梯,钻山洞……尽管玩得筋疲力尽,还要在父母下班之前赶到家中,装模作样地做作业……有道是“红旗卷起农奴戟”,孰不知“红手”也能“高悬‘霸主’鞭”?累啊!苦啊!难啊!尽管又苦、又累、又难,可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三十余里,纵横四个区,途经二十六个车站。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哈哈哈哈……自吹自擂。

& \, b" K( Y, v0 ~" x8 }& I

  我们为什么要“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日本鬼子已经被我们的革命前辈用枪杆子赶出了中国。我们为的是“筹集粮饷”,买小人书,买无线电元件……从小猪店乘坐公共汽车到朝阳门需要七分钱,从朝阳门到二里沟需要一毛五分钱,合计两毛二分钱。每个月四个星期,星期天返校因时间不够而不能“长征”,这样一个月就只能“筹集”到八毛八分钱了。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八毛八,在那时候可以买三到四本小人书呢!愚公就靠这两条腿,两只脚,愣把六十册的《三国演义》、十五册的《岳传》、二十一册的《水浒》、四册《杨家将》(第五册《审潘洪》未出版)……给买齐了!

5 j" `. ^3 A/ V

  至于鞋嘛,好说。一来如老三学长所说——磨不破;二来,即便是磨破了,那也有话说——“踢球踢的”——就把家长给瞒过去了——不怕瞎说,就怕没的说啊!哈哈哈哈……

7 C% X6 r) g0 ^3 Q- |. b3 o7 U

  敢问“К.Г.Б.”督察学妹:此拙文能否滥竽充数?乞望学妹高抬贵手,放愚公一马吧!哈哈哈哈……

; O3 o. c; a" ~4 h! \

 

5 @0 X7 T ^# D" [9 e. |

 

d* o! U' |1 Y, q1 B' i* Y5 N; Y

 

发表于 2009-6-17 0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三在2009-6-15 21:53:00的发言:
3 j( Y# u# H* v+ t3 }1 Q% H! Q

我也特别想念老愚公,快出来换口气吧,每天只要冒个泡就成,没人“烤”你呵。

9 X/ ~# A3 @$ N$ y: x& |' f1 a

  感谢三哥和冬虫夏草学弟挂念!愚公无能,本想在股市挖他两座金山银山,没想到辛辛苦苦地捞的几个歪瓜裂枣,没几天就还给了庄家百分之六十,几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姨好一顿挖苦!幸亏愚公尚存一点男子之美德——怕婆姨,还能聊以解嘲;即便如此,“河东”之山已经压得俺喘不过气来了!看到兄弟几位的召唤,愚公暗忖:是鸭子就不能怕“烤”哇,只得硬着头皮钻出来,换口气,冒个泡吧!

- `+ U- I: D$ @; k

  为了避免误会,愚公还有几句话要说。虽然愚公具有男子之美德,但是“明知山有狮,偏向狮山行”,这点“革命英雄主义”还是有的!哈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3 07:02 , Processed in 0.161318 second(s), 15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