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古刹听松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17 0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4:43:00的发言:
) \( f1 z6 R% {+ W3 l

  哈哈哈……看来那时候的三哥是贪玩不觉路途遥啊!那时候机院西门外没有公共汽车,必须走到小猪店(朝阳区文化馆门口)坐12路无轨电车,然后在朝阳门换乘1路无轨电车才能到北海。如果从附小南门出发,徒步走到北海南门,途经小猪店、呼家楼、关东店、东大桥、神路街、朝阳门外、朝阳门、小街、东四、美术馆、沙滩、故宫,到北海(原站名,总计13站),应该是十五里地,加减1米(玩笑),三哥,兄弟俺计算得够精确的吧?哈哈哈……

$ ?1 Z) w* [! y; s

  从水小子学弟所担心的“就那么愣走啊,那不两三星期就磨坏一双鞋?。。。”来看,学弟肯定没有参加过“长征”。。。。我等不仅要从附小长途跋涉到北海,还得从北海继续“西征”,途经府右街、西安门、西四、白塔寺(沟沿)、阜成门内、阜成门、阜外大街、展览路、阜外西口、甘家口、商场、百万庄、二里沟,计13站,加上附小到北海的13站,总计26站。从二里沟到家,还须步行二里地,总计32华里......

3 A7 X1 u$ a9 J

 

6 J- f' [3 |2 J& |5 V

 

0 S# W$ D3 W/ _ m6 F0 l

 

9 N% n7 x6 Z+ [3 y' R% d! m) I* d1 v

    愚公学长挖山不止的老愚公精神敢情是打小培养的,练的童子功,(玩笑)。。。

. M2 K0 s% b z

26站,32华里,就这么硬走下来,我等佩服之至,更望尘莫及。难怪老三学长一下子就派了“十篇美文”,而愚公学兄不惊不乍,把握十足,信心百倍。看来绝对不是什么“天文数字”,方领悟到什么叫相知识才,什么叫胸有成竹。。。。。

6 c: V1 U! b( L8 Z6 W/ C X

    愚公学长一下子把我们带出西大门,见识广阔的新天地,眼界大开。只可惜我们那时年幼力单,虽然也算是几零后,但差一岁就仿佛差一个天地,差一个时代。出了西大门,我们可就算雏鸟离窝,刘姥姥进大观园,糗事多于趣事。。。。。。

1 M. A7 \( M& w. [

昨晚还在思忖,愚公学长是怎么了,千呼万唤不出来,原来仍在埋头实干呐,看来我们这智叟的角色是扮不成的了。。。

X7 h8 \# b# \7 ]& ^% Z% v' T9 H% H

   还有6篇,我们数着呐!我们是既心急又心疼。。。兄长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6-17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17 7:33:00的发言:
( s( d7 j& W1 C

 

! E& j" J, X% G+ C. B

愚公兄,好像是昨天的事儿啊,经常拿来侃吧?有几个小问题:

6 r) g3 i7 j) Y0 X- N8 q* D# ]

1. 困难时期也这么走吗? 这么个走法儿,回家可得多吃啊。

4 p* B1 u7 d! v* l$ e: y

2. 你那里数怎么算出来的?

3 i6 b( @' o3 R

3. 美术馆,那时是这个站名吗?

6 ~1 f0 v: T! E! O7 R. ~

4. 你那些小人儿书,还留着吗?到现在,那可是文玩藏品啊。

& F# j! J% V) a$ c* b& \

 

2 t R S$ K! y4 t& s+ k4 \

答:1.照走不误,宁可挨饿,也要“筹集粮饷”;

. }- T; |. ^& l* x0 K1 n, o

    2.经常走,估计的差不多(当时估计是30里);这次是在电子地图上测量出来的;

y/ u5 ~$ S* ^+ h" K! U9 n

    3.那时候就叫美术馆,因为老走,站名都背下来了;

- t/ d) W/ b8 c. k8 B1 ?

    4.小人书早就没了,一是让别人借去未还,二是文革中烧了。

发表于 2009-6-17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6-16 23:16:00的发言:
; @: w" V! w% Y; G8 [. L 3 N. ~( p# H* }! [ @ |" P- Y) V: K p4 s) \4 p Q

     黄金海岸果然是沙里藏金,且储量和纯度非同一般。未过一日,(昨日有帖)就令人刮目相看,可喜可贺,同时又可叹“可畏”。大有香菱吟诗之意。望再接再厉,直追李亦安蔡文姬。祝好!

6 q( S& r( A0 s/ e # i" F; u/ n- @( J2 }8 E

     冬虫兄过奖了,此文实在是借心一学长画龙点睛的edit添色不少。我这只是“叙事”,不能算是讲故事。挖掘儿时的记忆罢了,承笑了。请别逮谁都放火上烤,经不住呦。。。
发表于 2009-6-17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发帖时间,楼上的几位怎么起这么早啊?尤其是愚公兄,任重而道远,悠着点吧![em55]
发表于 2009-6-17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09-6-16 15:32:00的发言:
% H, L1 A; I* f- U- R u: b* j

 

% v* t! @* [/ Q; o/ E! h0 |& C

     向同学们推荐一部不能公映的电视专题片《寻找林昭的灵魂》,故事讲当年“反右”,北京大学一位女大学生——假如她“认错”,就可躲过那一浩劫。但是,她拒绝向那个时代“认错”,结果被打成“右派”…… ——新浪-播客-视屏 

7 D+ a( N6 [6 F- S. T& f, N' N5 G

  林昭是那个时代“最反动”知识分子,有她六十年的诗为证:“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江山私帝王。”

. p( V j, ^; e- b9 I

1970年被处决。她在苏州的墓志铭是:“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

发表于 2009-6-17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6-17 6:42:00的发言:
2 z6 j. U9 p$ q! A

    ……昨晚还在思忖,愚公学长是怎么了,千呼万唤不出来,原来仍在埋头实干呐,看来我们这智叟的角色是扮不成的了。。。

/ P5 C3 ^- a% f" E2 H, S) u9 d

   还有6篇,我们数着呐!我们是既心急又心疼。。。兄长保重!

! y( {" l+ i# A0 J2 }1 y: M7 _

    哇!冬虫夏草贤弟的两个“我们”使愚公惴惴不安!难道贤弟不跟愚公站在同一条战壕里了?莫非贤弟已被老三学长收买,加入到老三学长撒金钩,钓蠢鱼的行列中去了?贤弟把愚公钓出来就打算激流勇退啦?愚公提醒贤弟一句:千万别忘了“唇亡齿寒”啊!此智叟非彼“智叟”也,何需“扮”哉?一句“兄长保重”,只说得愚公感激涕零,热血沸腾……“我们”不用心急,也不必心疼,愚公只能效法古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哈哈哈哈……

% _/ k" q' s+ s: @- _+ x4 v) S

  老三学长就是高!一个雨中漫步学妹还嫌不够,又请来冬虫夏草学弟前来助战,愚公焉能招架得住?讨饶了!讨饶了!哈哈哈哈……

, w' _! L5 s/ A

  

s' }' Z2 |3 n0 g+ f

发表于 2009-6-17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黄金海岸在2009-6-16 22:26:00的发言:
多谢心一学长的重新“排版”,让拙文读起来顺畅许多。不满您说,我在word中敲的原文也是分了段落的,但copy到楼里后一发表就成了一个段落不分的“大疙瘩”。我进去编辑了几次,都不成,不知何故?望请指教。
. G) _6 u$ k3 Q6 Q

排版自然是晚上QQ里讨论更快捷了,这里先不多说。

& G# t* b3 i5 l5 x& }

文笔和内容,冬虫夏草都夸赞,我就更喜欢了,毕淑敏应该有危机感了。看来首先是打字速度进步快。

3 K! i% E' M( o

你可能没时间,文章还有急就章的样子,帮你做了一点简单的文字改动,如果哪儿改得不对,千万告诉我。

5 ?- m" m" @' Z3 p- e

 

发表于 2009-6-17 0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4:43:00的发言:
% ^. T% g" M# H1 q6 x0 M7 ^( t

  哈哈哈……看来那时候的三哥是贪玩不觉路途遥啊!那时候机院西门外没有公共汽车,必须走到小猪店(朝阳区文化馆门口)坐12路无轨电车,然后在朝阳门换乘1路无轨电车才能到北海。如果从附小南门出发,徒步走到北海南门,途经小猪店、呼家楼、关东店、东大桥、神路街、朝阳门外、朝阳门、小街、东四、美术馆、沙滩、故宫,到北海(原站名,总计13站),应该是十五里地,加减1米(玩笑),三哥,兄弟俺计算得够精确的吧?哈哈哈……

1 y* d0 |. \4 s+ k

  从水小子学弟所担心的“就那么愣走啊,那不两三星期就磨坏一双鞋?。。。”来看,学弟肯定没有参加过“长征”。说起“革命”历史,愚公难免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简称“关庙耍刀”,又一不自量力)——“挤兑挤兑”老三学长了,企望老三学长海涵!老三学长所进行的“长征”,比起愚公和糊涂人的“长征”相差一倍有余。我等不仅要从附小长途跋涉到北海,还得从北海继续“西征”,途经府右街、西安门、西四、白塔寺(沟沿)、阜成门内、阜成门、阜外大街、展览路、阜外西口、甘家口、商场、百万庄、二里沟,计13站,加上附小到北海的13站,总计26站。从二里沟到家,还须步行二里地,总计32华里。“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来岁的娃娃,四个小时光阴中间,天上烈日炎炎,地上暑气腾腾,爬景山,下北海,登天梯,钻山洞……尽管玩得筋疲力尽,还要在父母下班之前赶到家中,装模作样地做作业……有道是“红旗卷起农奴戟”,孰不知“红手”也能“高悬‘霸主’鞭”?累啊!苦啊!难啊!尽管又苦、又累、又难,可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三十余里,纵横四个区,途经二十六个车站。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哈哈哈哈……自吹自擂。

/ j. M6 O& W" f4 W* E

  我们为什么要“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日本鬼子已经被我们的革命前辈用枪杆子赶出了中国。我们为的是“筹集粮饷”,买小人书,买无线电元件……从小猪店乘坐公共汽车到朝阳门需要七分钱,从朝阳门到二里沟需要一毛五分钱,合计两毛二分钱。每个月四个星期,星期天返校因时间不够而不能“长征”,这样一个月就只能“筹集”到八毛八分钱了。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八毛八,在那时候可以买三到四本小人书呢!愚公就靠这两条腿,两只脚,愣把六十册的《三国演义》、十五册的《岳传》、二十一册的《水浒》、四册《杨家将》(第五册《审潘洪》未出版)……给买齐了!

& p( N, b9 k9 A5 Z+ b9 M

  至于鞋嘛,好说。一来如老三学长所说——磨不破;二来,即便是磨破了,那也有话说——“踢球踢的”——就把家长给瞒过去了——不怕瞎说,就怕没的说啊!哈哈哈哈……

. G, I0 X$ E8 Q' S ^6 U

  敢问“К.Г.Б.”督察学妹:此拙文能否滥竽充数?乞望学妹高抬贵手,放愚公一马吧!哈哈哈哈……

" f; B0 z, X, k' v0 B# }! s

 

! ^; @9 q1 c( [2 V c

愚公兄,好像是昨天的事儿啊,经常拿来侃吧?有几个小问题:

( P( G; C! x4 u! Q( k

1. 困难时期也这么走吗? 这么个走法儿,回家可得多吃啊。

# j- Q, T1 J6 n9 U4 M+ p0 z4 E

2. 你那里数怎么算出来的?

, k6 H3 n$ N8 s" i- X

3. 美术馆,那时是这个站名吗?

: R$ {* C8 u' x; k$ d

4. 你那些小人儿书,还留着吗?到现在,那可是文玩藏品啊。

7 ~2 j3 F( b O6 J" M2 h1 | N

 

发表于 2009-6-17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6-17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务室的大夫应该是我班何莹同学的妈妈,右边第二人是不是陈芳惠?
发表于 2009-6-17 0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9:08:00的发言:
. H2 |% V+ d- m; ]' T

答:1.照走不误,宁可挨饿,也要“筹集粮饷”;

) R/ k' b- @8 [ {! H2 i: s7 r

    2.经常走,估计的差不多(当时估计是30里);这次是在电子地图上测量出来的;

+ a9 b; g. k1 ?6 e6 i% j8 D

    3.那时候就叫美术馆,因为老走,站名都背下来了;

/ [! B: X/ _3 v" L- p& A, k5 H

    4.小人书早就没了,一是让别人借去未还,二是文革中烧了。

& ~5 e4 U! a u- R' D- x) g& [

1. “这是什么精神?”

' [5 s; m7 i7 b+ k8 W" n" h% J- f

2. 当年革命乐观主义,今天科学态度。

" r! O" Z1 c8 _& {. R3 m

3. 不叫“猪市大街”吗?

6 D4 y" M' H* I: r

4. 可惜呀,可惜。

发表于 2009-6-17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心一在2009-6-17 9:57:00的发言:
* j1 V _/ y- u& t& n9 }" s

6 r( }7 \& Z! M$ v6 F* t1 h

3. 不叫“猪市大街”吗? 3 _& g: U1 q0 ^

% w |: g7 c+ e

不错。1960年以前叫“猪市大街”,后来改成“美术馆”了。

发表于 2009-6-17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5:57:00的发言:
- B z+ N' m9 K* c5 b

  感谢三哥和冬虫夏草学弟挂念!愚公无能,本想在股市挖他两座金山银山,没想到辛辛苦苦地捞的几个歪瓜裂枣,没几天就还给了庄家百分之六十,几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姨好一顿挖苦!幸亏愚公尚存一点男子之美德——怕婆姨,还能聊以解嘲;即便如此,“河东”之山已经压得俺喘不过气来了!看到兄弟几位的召唤,愚公暗忖:是鸭子就不能怕“烤”哇,只得硬着头皮钻出来,换口气,冒个泡吧!

* M; @0 ~# s; e3 j# N. Y8 l. H

  为了避免误会,愚公还有几句话要说。虽然愚公具有男子之美德,但是“明知山有狮,偏向狮山行”,这点“革命英雄主义”还是有的!哈哈哈哈……

. h7 I: u/ h7 }/ d" [5 ]

哈哈哈……你比我强多了,我更惧内,我连家有几瓜几枣都不清楚,全被老婆像抱鸡婆似地给捂得严严实实的。有天惊闻老婆也在股市中,吓得我大气没敢喘一口,也不知那钱被打水漂了?还是生蛋了?永远的未知数。唉!累了一天了,洗洗睡了。

发表于 2009-6-17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4:43:00的发言:
8 Y) b1 O0 ?' r1 j' C

  哈哈哈……看来那时候的三哥是贪玩不觉路途遥啊!那时候机院西门外没有公共汽车,必须走到小猪店(朝阳区文化馆门口)坐12路无轨电车,然后在朝阳门换乘1路无轨电车才能到北海。如果从附小南门出发,徒步走到北海南门,途经小猪店、呼家楼、关东店、东大桥、神路街、朝阳门外、朝阳门、小街、东四、美术馆、沙滩、故宫,到北海(原站名,总计13站),应该是十五里地,加减1米(玩笑),三哥,兄弟俺计算得够精确的吧?哈哈哈……

2 A; Y" O9 t5 I+ B! U

  从水小子学弟所担心的“就那么愣走啊,那不两三星期就磨坏一双鞋?。。。”来看,学弟肯定没有参加过“长征”。说起“革命”历史,愚公难免要在“关公面前耍大刀”(简称“关庙耍刀”,又一不自量力)——“挤兑挤兑”老三学长了,企望老三学长海涵!老三学长所进行的“长征”,比起愚公和糊涂人的“长征”相差一倍有余。我等不仅要从附小长途跋涉到北海,还得从北海继续“西征”,途经府右街、西安门、西四、白塔寺(沟沿)、阜成门内、阜成门、阜外大街、展览路、阜外西口、甘家口、商场、百万庄、二里沟,计13站,加上附小到北海的13站,总计26站。从二里沟到家,还须步行二里地,总计32华里。“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来岁的娃娃,四个小时光阴中间,天上烈日炎炎,地上暑气腾腾,爬景山,下北海,登天梯,钻山洞……尽管玩得筋疲力尽,还要在父母下班之前赶到家中,装模作样地做作业……有道是“红旗卷起农奴戟”,孰不知“红手”也能“高悬‘霸主’鞭”?累啊!苦啊!难啊!尽管又苦、又累、又难,可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三十余里,纵横四个区,途经二十六个车站。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哈哈哈哈……自吹自擂。

, \; Z$ z' f% o0 [/ R

  我们为什么要“长征”?不是为了北上抗日——日本鬼子已经被我们的革命前辈用枪杆子赶出了中国。我们为的是“筹集粮饷”,买小人书,买无线电元件……从小猪店乘坐公共汽车到朝阳门需要七分钱,从朝阳门到二里沟需要一毛五分钱,合计两毛二分钱。每个月四个星期,星期天返校因时间不够而不能“长征”,这样一个月就只能“筹集”到八毛八分钱了。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八毛八,在那时候可以买三到四本小人书呢!愚公就靠这两条腿,两只脚,愣把六十册的《三国演义》、十五册的《岳传》、二十一册的《水浒》、四册《杨家将》(第五册《审潘洪》未出版)……给买齐了!

8 l7 X5 {) X; ?7 I: V8 k0 p8 Z5 C7 s

  至于鞋嘛,好说。一来如老三学长所说——磨不破;二来,即便是磨破了,那也有话说——“踢球踢的”——就把家长给瞒过去了——不怕瞎说,就怕没的说啊!哈哈哈哈……

4 s$ a' I* G; b

  敢问“К.Г.Б.”督察学妹:此拙文能否滥竽充数?乞望学妹高抬贵手,放愚公一马吧!哈哈哈哈……

4 ^: {; L7 Q* g. ^; u5 J! ^) v9 d

 

$ v& @$ \% t! i, x" \5 E

 

- h% D" A+ w/ e3 V9 E

 

# [4 C( e W9 ?! J6 \7 T

佩服、佩服!老愚公脚下生辉呵:“愚公就靠这两条腿,两只脚,愣把六十册的《三国演义》、十五册的《岳传》、二十一册的《水浒》、四册《杨家将》(第五册《审潘洪》未出版)……给买齐了!”比起当年的“小愚公”我自叹不如呵!当年每次和同学们分手后,我就开始遛车逛京城,每次都变换不同的线路回家,乐得逍遥自在。

! j' X4 o& i) u; X5 X/ w

我记得当年汽车站每站间隔是500米,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刚刚又到Google Earth上验证了公里数,没想到老弟计算的如此精确:32华里!另外“小街”站名是叫“南小街”吧?在景山看拍电影《小铃铛》你去了吗?是和我们班的一起去的吗?

发表于 2009-6-17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6-17 15:03:00的发言:
9 ?2 {9 Q6 k; g5 n8 { x
0 q0 s" d8 I2 B J# E# U# S3 h1 G$ |, _
冬虫夏草:

其实我对你跟贴的意思没误会,从开始就没误会。哈哈哈!
. D2 D. n8 G7 T; i& R+ l# y8 R0 w

我明白,起初是“老师的孩子”记错了外号,你就用麻将术语纠正,意思是:“老师的孩子”把外号中的“条”改为(即“错写为”)“饼”了。。。。你是在说明,那哥俩的外号并不是“XX饼”,而是“XX条”啊!等等。。。我明白你的意思。。。
9 K2 y' C8 k9 { e3 C
 
! D ]3 O _ C# {8 f
但如果琢磨一下,却觉得你的这段话隐约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他们起初是“条”,现在改“饼”了(发福了)。
1 a/ a# S& u, Q
昨天下午,我本来想浏览这两页的帖子后就撤了,但看到你的跟贴,实在忍不住,当时就笑了。。。。。这实在是太巧了,令人发噱。。。。。我赶紧登录,发贴。把这层影影绰绰的包袱给抖出来。
6 e# }: `& }: X+ A+ T6 A' S
 
3 s0 y+ \; I; A, w% b9 y
6 Y1 T' k& f2 ^) U5 y
你觉得我误会了你的意思。我看,造成你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原帖、你的跟贴和我的再跟贴有某种有趣儿的联系,是由于你巧用了麻将术语。。。。。
2 d# s8 M1 M% F9 N- c' b

原帖,你的跟贴(不考虑你的原意)和我的借用所引起逗乐的效果,是“无意插柳柳成荫”,歪打正着。所以当时我说:“冬虫夏草这跟贴有些冷幽默。。凑个趣儿”。。。。实际上,我在凑趣儿发挥“话赶话”的效果。。

你就此特意说明一下,也很好!说明在玩笑之余,你注意到分寸。。。。。

其实,你发的众多帖子都有幽默的成分,根儿在北京,兼收西北特色。。。。你发的《游行》高呼口号“打倒。。。。。XXXXX”,大喘气。。。的那一贴,是非常精彩的。不少见诸纸媒体上的文字与你这帖子(还有你及水小子的其它帖子)比较,是相形见绌。你和水小子等这一支转战陕北的附小队伍是此网站“附小大长帖”的重要支柱!
6 G9 ?8 t1 K0 E7 T- h* M& N
 
9 s- z* \& R$ R/ P& Z2 n! z
请继续努力!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另,“漫步”对本“条”的评论,我只能说,本人正在努力同“桶”抗争。。。。呵呵,你的跟贴应该是对本人的期许和肯定吧,感谢!
. Z/ Q5 U$ G2 H/ |& q6 P
 
7 P& a# R% P) y. w* |4 x
索性再凑个趣儿,仿杜诗来四句:焉知四十载,重逢在网上,昔别小豆包,忽成两百磅。。。。。
9 O' F/ U& h5 H [8 X4 m7 V1 X. s
 
6 ^& H9 a" |+ @0 _( S+ q% f7 R' B
(原诗节选:赠卫八处士
* Q! w+ E6 g2 v5 ]; p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8 W& r' z( S# |& h
 
3 ^, h1 c8 z6 X# G1 O! k
这就算是“和”啦!
0 p; _* n5 A$ {, V! Y
 
7 o5 D$ `4 P3 `3 w( |0 n. D
又另,我其实不会玩麻将,也无兴趣,但对条饼桶万、风中发白之类的倒也听了不少。估计不会玩麻将的人可能不多吧?。。哈哈!
1 t4 o! N: Q& h, U

“我其实不会玩麻将”,不会玩麻将者上来就做庄,推倒和了,要是会麻将还不赢个盆满,钵满的。

8 ?& U2 W- c. o( s/ Z. D; _

一个和(hé、hè 、hú、huò )字有四个不同的发音,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四种意思,汉字太深奥了。

发表于 2009-6-17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童在2009-6-17 19:17:00的发言:
$ f/ w4 s4 f5 V) H! h

左二似乎是刘治水、左四似乎是丁长乐。

2 I' c. Z9 [! {4 S8 J

刘志水很可能是对的,丁长乐这个人,我实在想不起来。没有印象了。

发表于 2009-6-17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ingjianjun在2009-6-17 20:40:00的发言:  " `2 }- j5 ~3 J8 g$ U
心一:你好。来信已收到,现回答你提出的几个问题:
' v! r! s0 m$ Q+ A1 N4 p
        1.  56.com视频网限制每个相册不得超过80张相片因此编制了2。转换成DVD后就将1.2合并为一部,片头和配乐不变。
1 g. U$ _+ F& }- j& f
       2.  开始做相册是为了网上照片汇总后大家看着方便,我手里一张原照片都没有。所以能修尽量修,希望能多看到几位老师的容颜来激起同学们的回忆。
       3.  我不想把今与昔放到光碟里,因为里面内容太少。除胡涂人那一届是用的别人做好的以外,其他都是我认识的凭着印象做出来的。我也想多做些实在无能为力。画面素的问题:是取了画面中的河流再配上金黄色其含意是流逝的金色岁月。
0 e; h6 d' C4 t" h
       4.  《重逢》一部将所有照片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它就回想起4.11的场面。《少儿》和《恩师》是分类的。转成DVD是因为能编菜单播放时可选择性播放。
      不知你还有什么要求?咱们一起探讨。
9 M( A7 y+ z( @9 ]0 N; D- M

在我们做那份东西的时候,我请了几个人提意见,其中一个同班同学提出了几条相当有分量的意见,很有感触,正好你问我意见,就多说了一点,知无不言吧。

" C8 O7 x) T3 x- X: v

你利用业余条件,达到这样的水准相当不易,我对其中技术环节几乎一无所知,按说不能再说什么了。但我的经验,你一定希望有人提出一点意见。所提更多是从读者或观众角度出发的,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你这么重视,看来那些意见完全是有必要的。

' R3 a) i S/ a2 E5 L

按你所说《相逢2》是准备附在原来《重逢》后面的,刚才打开两个窗口,听第一个,看第二个,效果出来了。不过仔细对比,感觉选材角度、表现风格都不太一样,有点像音乐作品的转调。猜想这是4.11筹委会要求的,如果是我,会考虑把二者分开,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

1 V) Z' B, `' e$ c- T

以后需要我的时候,尽管说话吧,别管我能不能做到。

发表于 2009-6-17 1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6-3 20:08:00的发言:
老童:再认这一张,有可能不对。最底下一排左1王亚东、左3杜永宜、左4高惠章、左5姜生、左6吴曙生、左9甘小东、左10牛小清、左11郭阿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7941035127089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O9 d. ~5 h" z

左二似乎是刘治水、左四似乎是丁长乐。

发表于 2009-6-17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看看,这是哪儿?

5 @4 {9 M' ~+ L: r9 g


发表于 2009-6-17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1 ~3 c' N& u G! @& f
心一:你好。来信已收到,现回答你提出的几个问题:
/ N; G* q. |' i7 U" y- b3 R. j- x# s3 B1 K
        1.  56.com视频网限制每个相册不得超过80张相片因此编制了2。转换成DVD后就将1.2合并为一部,片头和配乐不变。
+ _) d5 D4 |7 N# Z8 V. e
       2.  开始做相册是为了网上照片汇总后大家看着方便,我手里一张原照片都没有。所以能修尽量修,希望能多看到几位老师的容颜来激起同学们的回忆。
       3.  我不想把今与昔放到光碟里,因为里面内容太少。除胡涂人那一届是用的别人做好的以外,其他都是我认识的凭着印象做出来的。我也想多做些实在无能为力。画面素的问题:是取了画面中的河流再配上金黄色其含意是流逝的金色岁月。
8 h- p& h! Y$ }2 f% n
       4.  《重逢》一部将所有照片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大家看到它就回想起4.11的场面。《少儿》和《恩师》是分类的。转成DVD是因为能编菜单播放时可选择性播放。
      不知你还有什么要求?咱们一起探讨。
发表于 2009-6-17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09-6-17 15:03:00的发言:
4 {6 n+ z6 J) s2 j7 R. ]
8 k$ c& c( }9 r) H
冬虫夏草:

其实我对你跟贴的意思没误会,从开始就没误会。哈哈哈!
4 P2 `. l5 L& M F

我明白,起初是“老师的孩子”记错了外号,你就用麻将术语纠正,意思是:“老师的孩子”把外号中的“条”改为(即“错写为”)“饼”了。。。。你是在说明,那哥俩的外号并不是“XX饼”,而是“XX条”啊!等等。。。我明白你的意思。。。
3 d5 W d3 o- F" Y% u5 t) b/ d
 
9 C6 ^. e1 B$ }7 |1 P
但如果琢磨一下,却觉得你的这段话隐约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他们起初是“条”,现在改“饼”了(发福了)。
- }! a* l$ {/ q0 w! n" N' E
昨天下午,我本来想浏览这两页的帖子后就撤了,但看到你的跟贴,实在忍不住,当时就笑了。。。。。这实在是太巧了,令人发噱。。。。。我赶紧登录,发贴。把这层影影绰绰的包袱给抖出来。
2 s# P9 ]& R" C$ c
 
/ s" }8 T( u6 Z# _/ F
- W; N7 A2 q6 ~7 W# J
你觉得我误会了你的意思。我看,造成你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原帖、你的跟贴和我的再跟贴有某种有趣儿的联系,是由于你巧用了麻将术语。。。。。
! M% n X9 |0 x/ H5 C

原帖,你的跟贴(不考虑你的原意)和我的借用所引起逗乐的效果,是“无意插柳柳成荫”,歪打正着。所以当时我说:“冬虫夏草这跟贴有些冷幽默。。凑个趣儿”。。。。实际上,我在凑趣儿发挥“话赶话”的效果。。

你就此特意说明一下,也很好!说明在玩笑之余,你注意到分寸。。。。。

其实,你发的众多帖子都有幽默的成分,根儿在北京,兼收西北特色。。。。你发的《游行》高呼口号“打倒。。。。。XXXXX”,大喘气。。。的那一贴,是非常精彩的。不少见诸纸媒体上的文字与你这帖子(还有你及水小子的其它帖子)比较,是相形见绌。你和水小子等这一支转战陕北的附小队伍是此网站“附小大长帖”的重要支柱!
: K F+ A' M& _) u# L
 
* L) t( N6 S* |# i5 ]( m7 o% |
请继续努力!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另,“漫步”对本“条”的评论,我只能说,本人正在努力同“桶”抗争。。。。呵呵,你的跟贴应该是对本人的期许和肯定吧,感谢!
" x* R3 r% k3 y) y- u. n
 
( `2 A) h: x. P! q8 _: Z
索性再凑个趣儿,仿杜诗来四句:焉知四十载,重逢在网上,昔别小豆包,忽成两百磅。。。。。
: [" u% F8 q, Q: Y+ A8 \/ z& y
 
0 D9 |% ?; ~2 X) s; S5 V6 \ n& j
(原诗节选:赠卫八处士
q* o4 J# e3 ~# m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F Z' Y, i2 o: ?
 
* [! {# [# h# i$ K* h5 Z/ O
这就算是“和”啦!
! z% i& }6 w, C e8 B9 J3 m
 
, ~( ~4 g# ?* c' F
又另,我其实不会玩麻将,也无兴趣,但对条饼桶万、风中发白之类的倒也听了不少。估计不会玩麻将的人可能不多吧?。。哈哈!
% Z- B( X/ o% Q$ f" d+ q

Bei wei:

9 I$ J6 E* Z+ f! z4 l' j- ^

不好意思,是我误会你啦。其实我是双重性格的人,既不苟言笑又爱开玩笑,因此常常坏事。关于Rong氏兄弟的雅号,我是慎言的,小时候这样称呼真正是童言无忌,而毕竟分别几十年,有些事实在不知该不该提及。所以,当有人直言时,我一时不太适应,又不想让谬误流传,故含蓄地更正,恰巧和麻将牌谐音,干脆来个欲擒故纵,此地无银三百两。老兄则推陈出新,点石成金,赢得老三学兄和漫步学姐的赞和,我自己也很是感叹——老兄是真懂幽默的人!

+ J, Y1 J0 V6 K

    至于你的夸奖,我有些忐忑,更愿意当作鞭策,如果其中的某些篇章还能让人读下去,给人们带来些许欢乐,我自然也是很欣慰的。。。

& W$ B$ ^0 i6 Q6 @$ ]; j* K: a

    麻将嘛,以前学打过一阵,但总上不了瘾,也从心里畏惧,只觉艺不压身,多会一招比少一招好吧。。。。

+ g. k2 g; A" `% I" o* [) R

    最后,说到由“条”到“饼”再到“桶”,这好像是自然规律,大势所趋。儿时的伙伴一见面就打趣说,过去叫谁张胖子王胖子,其人必有过人之处,别人只能望而兴叹,而今胖硕者成群结队,浩浩荡荡,你肥我也胖,平等重要,后来居上,正所谓“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大街上贸然叫一声胖子,肯定会一呼百应。。。。。哈,絮叨半天,打扰啦,望今后多沟通交流。

发表于 2009-6-17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迷僧在2009-6-14 18:13:00的发言:
' {, p* ]/ G4 p6 A% k% @; T, M

心一,太谢谢你.我和哥哥,妹妹都是宁主任的学生。我哥叫王恒,数学好,假肢,考北大附中。和王彦同班。宁主任应该能有印象。我叫王健。如果方便,请给我宁主任的电话。我去看望她。

! ~) J! G/ U* s: H* a

      你妹妹叫王滨吧,后来得肾炎休学了,上次411聚会邓济生还问她你?

发表于 2009-6-17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6-16 22:46:00的发言:
0 l3 `2 ]! B: L+ z( \

Beiwei是真幽默,却误会我啦。我这次本是实话实说,因为Rong家兄弟的雅号原本的确有“条”,而被人误记为“饼”。我作为其同学邻居,有责任挺身更正,大概平时说话不大注意,玩笑多了点,尽管我着重加了“和麻将牌无关”,却有“假做真来真亦假”,欲盖弥彰之嫌。又频添一“桶”,无奈之中,我干脆再放一个“发”,下面该轮到谁出手,我看就“拱和”啦!哈哈。。。

' k' s+ V& G1 e* p/ \4 |3 c2 M' t
. ]& R. k7 u& ~: [+ Q" j
冬虫夏草:

其实我对你跟贴的意思没误会,从开始就没误会。哈哈哈!
/ @- g$ ]! l. x2 H }+ T6 A( D

我明白,起初是“老师的孩子”记错了外号,你就用麻将术语纠正,意思是:“老师的孩子”把外号中的“条”改为(即“错写为”)“饼”了。。。。你是在说明,那哥俩的外号并不是“XX饼”,而是“XX条”啊!等等。。。我明白你的意思。。。
+ Q! t& j/ T6 m
 
, j# W4 H5 s4 I0 l0 G, H; K
但如果琢磨一下,却觉得你的这段话隐约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他们起初是“条”,现在改“饼”了(发福了)。
% l1 _" J1 _8 x0 X- q
昨天下午,我本来想浏览这两页的帖子后就撤了,但看到你的跟贴,实在忍不住,当时就笑了。。。。。这实在是太巧了,令人发噱。。。。。我赶紧登录,发贴。把这层影影绰绰的包袱给抖出来。
Y8 l1 O# O) J, Y
 
& \3 K1 e' L5 A+ G6 G' a
# I( I6 Y; S# ^9 [. F4 G% r6 d! u3 d7 l
你觉得我误会了你的意思。我看,造成你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原帖、你的跟贴和我的再跟贴有某种有趣儿的联系,是由于你巧用了麻将术语。。。。。
: j8 h F0 _9 `: U. G6 @

原帖,你的跟贴(不考虑你的原意)和我的借用所引起逗乐的效果,是“无意插柳柳成荫”,歪打正着。所以当时我说:“冬虫夏草这跟贴有些冷幽默。。凑个趣儿”。。。。实际上,我在凑趣儿发挥“话赶话”的效果。。

你就此特意说明一下,也很好!说明在玩笑之余,你注意到分寸。。。。。

其实,你发的众多帖子都有幽默的成分,根儿在北京,兼收西北特色。。。。你发的《游行》高呼口号“打倒。。。。。XXXXX”,大喘气。。。的那一贴,是非常精彩的。不少见诸纸媒体上的文字与你这帖子(还有你及水小子的其它帖子)比较,是相形见绌。你和水小子等这一支转战陕北的附小队伍是此网站“附小大长帖”的重要支柱!
: T' m, Y4 d6 j+ U- [! |
 
o2 X, k- {+ t" y% y7 _; R/ I4 w
请继续努力!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另,“漫步”对本“条”的评论,我只能说,本人正在努力同“桶”抗争。。。。呵呵,你的跟贴应该是对本人的期许和肯定吧,感谢!
. K, M6 e! }) S) G2 P+ n
 
/ A4 a7 U1 c8 `' e0 S3 ^0 s
索性再凑个趣儿,仿杜诗来四句:焉知四十载,重逢在网上,昔别小豆包,忽成两百磅。。。。。
, a. t4 W/ }& K6 i6 h
 
" c5 R' Z: ]* j R( m5 Y5 a
(原诗节选:赠卫八处士
- D( w1 }/ c$ ~; {/ Z( u! T& f/ {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R' m$ l i- r( ]: g1 ^. Q
 
+ ?. P9 R" e1 H5 p- q: u* i
这就算是“和”啦!
/ s3 J8 _+ G+ N& `, o5 M
 
' `9 r& b9 r' w1 b
又另,我其实不会玩麻将,也无兴趣,但对条饼桶万、风中发白之类的倒也听了不少。估计不会玩麻将的人可能不多吧?。。哈哈!
发表于 2009-6-17 1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8:38:00的发言:
. S& e K' e3 ]2 T

    哇!冬虫夏草贤弟的两个“我们”使愚公惴惴不安!难道贤弟不跟愚公站在同一条战壕里了?莫非贤弟已被老三学长收买,加入到老三学长撒金钩,钓蠢鱼的行列中去了?贤弟把愚公钓出来就打算激流勇退啦?愚公提醒贤弟一句:千万别忘了“唇亡齿寒”啊!此智叟非彼“智叟”也,何需“扮”哉?一句“兄长保重”,只说得愚公感激涕零,热血沸腾……“我们”不用心急,也不必心疼,愚公只能效法古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哈哈哈哈……

6 |0 Z6 ~5 t1 L7 w# `# c

  老三学长就是高!一个雨中漫步学妹还嫌不够,又请来冬虫夏草学弟前来助战,愚公焉能招架得住?讨饶了!讨饶了!哈哈哈哈……

1 b4 I1 U: }6 u* Y. A

  

# S4 J7 k; K" \" H

! O0 b! I8 o0 u

前几天,形势一派大好,我正要遵从学长得告诫,“宜将剩勇追穷寇”,再添一把火,烤得他们灵魂出壳。正在这时,有人出面调停,劝说给别人点机会。说的有理,再加上某人上坛谴责。虽说是无稽之谈,但我又实在不好再说些什么,故一时静默。后来大家突然醒悟过来,争相出来冒泡,“我自己也惊得一身冷汗,交待“家庭出身”,以示清白。兄弟绝没有变节,只是看到愚公学长默默埋头苦干,简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好辛苦,中计啦,但我绝对不相信是苦肉计。。。。。哈哈。

发表于 2009-6-17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09-6-17 8:11:00的发言:
看了发帖时间,楼上的几位怎么起这么早啊?尤其是愚公兄,任重而道远,悠着点吧!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u0 C$ Q2 X+ j0 M

     俄是被烧烤得早醒,本来还想睡个回笼觉,后来又禁不住蚊子的再三叮咛,。。。。。。至于愚公兄不应在其列,因为似乎就没睡,也就不算早起了吧。。。。。愚公兄,我们已经被感动,准备帮你背山,只是不知所措,只能替您补睡一觉,休息休息。。。。。。哈哈

发表于 2009-6-17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9:08:00的发言:
. }3 I" |$ Y0 I5 o9 e: f2 G% j7 l6 D

答:1.照走不误,宁可挨饿,也要“筹集粮饷”;

. l" E! Y! s3 U* f6 N9 p. ~

    2.经常走,估计的差不多(当时估计是30里);这次是在电子地图上测量出来的;

& ~8 W5 l V7 i1 r6 ~; o9 W( f

...

' U& l' P, \* |$ M* I

 一年下来,行千里路,读百本书。 多走路,有好处。

发表于 2009-6-17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09-6-17 12:42:00的发言:
$ a8 A" k& x \+ Z0 B

前几天,形势一派大好,我正要遵从学长得告诫,“宜将剩勇追穷寇”,再添一把火,烤得他们灵魂出壳。正在这时,有人出面调停,劝说给别人点机会。说的有理,再加上某人上坛谴责。虽说是无稽之谈,但我又实在不好再说些什么,故一时静默。后来大家突然醒悟过来,争相出来冒泡,“我自己也惊得一身冷汗,交待“家庭出身”,以示清白。兄弟绝没有变节,只是看到愚公学长默默埋头苦干,简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好辛苦,中计啦,但我绝对不相信是苦肉计。。。。。哈哈。

4 @" ]( X0 X! _6 l } ]9 a# Q: @8 T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煞我也!三哥真是煞费苦心啊!君莫忘“唇亡齿寒”呀!统一战线的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终不会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09-6-17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赵愚公在2009-6-17 13:37:00的发言:
H# K9 O: Z; U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煞我也!三哥真是煞费苦心啊!君莫忘“唇亡齿寒”呀!“问君能有几多愁?”终不会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s/ U) B. s; l, o6 C7 |! D0 A

说得好!顶一个!哈哈哈!

发表于 2009-6-17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斯人在2009-6-17 11:13:00的发言:
医务室的大夫应该是我班何莹同学的妈妈,右边第二人是不是陈芳惠?
2 O/ y7 T5 q1 Q, |6 q1 o

何莹的妈妈姓什么呀?左起:马爱华、华燕平、大夫、陈芳惠、?。

发表于 2009-6-17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失去的记忆在2009-6-17 8:36:00的发言:
0 _- w; p' x$ K0 g

  林昭是那个时代“最反动”知识分子,有她六十年的诗为证:“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江山私帝王。”

( H; h! s/ j; H5 Z% V, v5 C6 ~

1970年被处决。她在苏州的墓志铭是:“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

0 J% m3 d% s6 S1 |

林昭,原名彭令昭,又名许苹,1932年生于苏州,1954年,林昭以江苏省最高分数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7年,共 产 党把 五十五万以上响应共 产 党号召,给党提意见的人打成“右派”,林昭因为替被打成“右派”的人鸣不平,也被打成“右 派”。1960年,林昭因“反革命”罪名在苏州被捕。1968年4月29日,林昭接到由二十年有期徒刑改为死刑的判决。她当即刺破自己的血管,用鲜血书写了“历史将宣告我无 罪”,死刑于当天执行。林昭遇难时,不满三十六岁。林昭在狱中用笔和自己的鲜血写 下了数以十万计的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31 05:12 , Processed in 1.218411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