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 O5 M) C5 o' a- v
- ^. O* H% H% _* d2 x6 |4 j( q
' }. j" Q3 T2 ?) ~4 j
3330【大汗】 “夏至”气温24—36℃。清早出发,八点到了村里。村口也刷码了,过往门口放着个本子,外来人员登记,现在门口立上刷“健康宝”的牌子。近日昌平有了疫情,在东面小汤山,我们西面的提升了防范等级。 村子里见到车没见到人。满目葱茏,感觉比城里凉快多了。路过南邻老周家院子,上周他这里民工在施工,将东面撂荒的地垄给平了,现已焕然一新铺上平展展的草坪。一米多深的池子清清爽爽,被擦拭的亮闪闪,还没灌水,看来十方水能灌满,原本是大狗专享的,也是废弃了几年,看样子这回要为人民服务了,小孩子游泳没问题。 上周我在村子外面发现了一股好水,沿河道从北边马池口方向过来的,在我们村东头施工改道,转了百十米,重又汇入河道。看他们汛期之前不施工,那时百十包沙袋磊起坝来就能开工铺设护坡石,现在绕个大弯子,建起临时水道,倒是多创造了些就业岗位。水从两个一米半口径的涵洞中涌出,清清亮亮的水,十多米一段的河道,水草不多,孩童玩水的好去处。比老周家的池子强多了。 大半日没出太阳,阴沉沉的天,农作不必戴帽子遮阳。几场雨过后墒情不错,水可以少浇点。草起来了,抡起锄头铲大草,笋又出来一茬,收了二十多棵笋,这一周,有窜出一米多的,吃不得了,折断它们。 菜苗长势不好,除了那一畦小白菜,源源不断吃了有一个多月,其他都是弱苗,许是播种晚了,误了最佳苗期。豇豆才开花,没结豆,枝条上黑乎乎长满蚜虫。茄子下层的叶片被虫子吃得就剩下叶脉,一种焦黄的小虫。番茄枝叶瘦弱,但还是结了果,长不大的那种,缺水、缺肥的缘故。秋葵开花了,才一拃高就开花,长成了“老头菜”。都属于照顾不周。锄草,本不多的水肥资源别再让杂草们夺了去。搬来个小板凳,坐下慢慢拔,菜苗周边的下不去锄头,下手连根拔起,只留下马齿苋,然后下剪刀,收获,已经收获三茬了。上周在村子里转了半圈,一直走到大门外,竟然一棵马齿苋都没见到,干旱缺雨。自家的园子内是浇灌的成果,长得肥嫩,野菜、杂草的基因强大,远比蔬菜长得旺盛。 没有太阳的日子不觉得晒,但小风都没有一丝,汗水淋漓,顺着胳膊弯往下滑落,跨栏背心贴在前心后背,湿得透透的。坐着拔草、收菜没出多大的力。 、 3331【配药】 中午吃饭。飞进一对儿苍蝇不离不弃,围着锅碗转,轰也轰不走,懒得起身去寻拍子。门、窗都敞开着,走了还会有来的。 下午我赤膊上阵,背心洗过,晾在豆角架子上。上午汗出透了,人舒服,下午就不咋有汗。 都说现在“农民种的卫生田,化肥农药除草剂。”这活我信,不管是大农场还是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都见识过。刊物上曾经介绍说,一棵生菜lettuce 来到餐桌之前要接受十道杀虫剂的沐浴,说的是欧洲某些国家的市场。咱们这大同小异吧。我早先种过两三年生菜,从来都没撒过药,没见长虫。一种可能是生地种植,相应的昆虫尚未迁徙过来,十年八年之后,就一应俱全了。再有可能,是转基因品种吧。现在种子包装袋子上常有注明“不可留种”二代会影响产量。我后来没再种,因为要勤浇水,无法及时响应就算了。病害、虫害是蔬果的大敌,不打药,就没有商品蔬果。我收的杏子十有七八带虫。自己吃可以,在心理上有安慰,连虫子都是无污染的。上市出售就不可接受了。 网上的信息推送都是投其所好,你看过什么,立马后面就开始系列投送,连篇累牍。开春后过来最多的小视频是如何种菜、灭虫的,每天都有几篇。其中的一条,我照此办理出了效果。上周我给番茄打杈,打下来的杈,我挖坑浇水埋下几枝。本周活了两枝,植株立起来,绿油油的。 我接着照方抓药。灭虫的法子挺多,推介过来的都是非农药的方法,土招,有的也知道,比如用烟头泡水杀虫,我姥爷种花就是这么办的。我不能为这去买包烟泡制吧。有几家介绍的方法差不多,其中消灭蚜虫的配方是白醋+小苏打+清水,另外还有再+盐或者+洗衣粉的,声称都是绿色。灭蚜虫还可以消除白粉病等多种病症。我选择了最简易的一种,特意去买了白醋,小苏打现成的。按照2.5克醋、2.5克小苏打、500克水的配比装入喷壶。我这是头一次给菜苗下药,喷施了一遍,叶面喷施,而蚜虫不少都在叶子背面藏着,一周后看效果吧。 、 3332【咕咕】 又收了两个草莓。连续三周,每次都收两个。一共还剩下四五株草莓棵子,好多年了,不死不活的样子,今年它被南面倾倒的竹枝覆盖了大半,藏在绿荫下。过锄时见到醒目的红色果实,差点就要寂寞地老去。也多亏了上方的遮挡,要不早就被禽鸟啄食掉。草莓好味道,肉质紧密,甜、酸浓郁。可惜只点到为止。 地头减量。小白菜除去老叶,留下九成。竹笋掐头去尾,层层剥掉外衣,笋芯留下,能减重过半。农地上没有垃圾,烂菜帮子,厨余垃圾之类的都挖坑掩埋,沤肥再循环。净菜进城,而且是漂洗干净了的,马齿菜是剪下来的,没有根,挺干净的也要过水,洗菜水浇地。过水的菜不易保存,我这打包回家,冰箱内冷藏,吃上三五天就消灭光了。 老伴在门外台阶上剥笋时见着脚跟前一只蛤蟆缓缓地往前挪动,指给我看。不是青蛙,土一般的颜色,小孩的拳头大小,肥硕,是癞蛤蟆。癞蛤蟆总是比青蛙显得臃肿,是皮肤的原因,也是食量的原因,它比青蛙的食量大许多。我从小知道蛙是农家的好帮手,以害虫为食,好东西要留着它。生存不易,蛙的天地是蛇,这里没见到过蛇,野猫,黄鼠狼不吃它吗?我这里离最近的水塘有半里多地,只有水塘才更安全些,它迁徙过来要走上好多天,也许这一支进化得以土地为家了。 午后我在大棚里的厨房刷碗时听到低沉的“咕咕”声,属于超低音,我马上想到是懒蛤蟆家族的声调,不是刚才在院子里行走的那只,这只应该是成年的蛙。它在棚子内安家了。早些年我这里种过花,后来嫌潮气太重废弃了,现在被外面伸展进来的爬山虎占据,还有一小片薄荷,长得齐胸高。层层叠叠人都下不去脚。这癞蛤蟆不请自来,也许是地下打洞钻进来的,去年大雨我这棚子里花池子也进了水,蛤蟆乘虚而入也是可能的。好久没在房间之内听到大嗓门的声调了,见不着它模样,想它可能是刚才那小家伙的父母吧。这一声低吼,是在呼唤。小的已经不回头了,往东面去了,东面有水塘。 & n ~6 F5 Q: a' R
6 E) F6 S$ y, c2 e. M#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