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angpei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9-12-17 19: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e2bf71076f6070dc7246ac25ba4a71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7 20: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217_090354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2-17 20: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41【亲善】
动物园草地上覆盖着雪,甬道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冬日的园子人迹寥寥。
隔了数天,枝头的柿子一个都见不到了,还没“数九”,公地上的资源已被消费干净,再往后更是青黄不接,禽鸟们打食困难。不清楚鸟们是否有贮藏的习性,如啮齿类小兽藏食物于洞穴,如黑熊脂肪在身冬眠度日。鸟巢内辟有贮藏空间吗,好像没听说。有的吃,乌鸦们就不会天天的城里城外的飞来飞去的觅食。
上午出来太阳,湖里的水鸟也是喜好阳光,戏水的多了。这里的禽鸟定点开饭,大概也不是天天地喂食,饭来张口,会失去野性。水中、草地、树间有野食,饥饿了自己去找,像农家散养的鸡,白日放出去打食,晚间回窝撒把米。
过小桥往北去,眼见得头前上下翻飞的黑老鸹,簇拥着一位老者,从西往东走过来。老者从手袋里掏出点什么抛洒,眼疾手快的啄食在口。还有给乌鸦喂食的?太少见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这位亲善有加。走近了,见老者抛在地下的是寸把长,淡黄色牛皮筋儿状的东西,不及看清已被近旁的一只收入囊中,“喂的是什么呀?”我问。“肉皮。”
这老爷子还真下了工夫。能切的这么细,这么整齐,一定是煮熟了再加工的。他手还挺紧,每次抛出一个两个。眼巴巴的围着十好几只,上蹿下跳的。老爷子站定了,不慌不忙,掏出来抛出去,见着眼下的这些个抢食者,老人一脸的笑纹,很享受的样子。我走出好远,上了桥回头看一眼,他们那还没散呢。这顿饭要吃一会儿呢。
乌鸦在西方一些国家被看作吉祥鸟。公园内常见着喂鸟的,诸鸟平等,施舍的对象主要是乌鸦,面包、香肠,乌鸦争吃争喝,其他亲近人类的鸟都争不过它。咱们这,汉民族多把乌鸦看作不祥之物,提到它们的词汇多是贬义的,乌鸦聪明,看得出深浅,因此乌鸦与人亲近的时候不多,人讨厌,就躲着,但也是不即不离,为了生存也要和人类分一杯羹。
老者的亲善行为,老鸹们立刻会意跟进响应。也许老者是这里的常客,经常过来喂食。不白来,活动着,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发表于 2019-12-18 14: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42【换牌】
走过白石桥见着路边的牌子都换了,这是刚刚换的。动物的房舍前都有铭牌,介绍户主姓名、谱系、籍贯、体型容貌婚配生养,小小牌子言简意赅,科普大众。这次更新,最大的变化是换上中英文双语,压缩了文字内容,保留标准照,增加上地图识别,一幅全球图,标识出该类物种的栖息地域。
看到的第一幅是“智利红鹤”这个家族在园子内落户有好几十年了,好像六十年代就在,一直被称为“火烈鸟”,这是中文学名的标准译法。早年的词典、百科全书中有记载,“红鹤”是别称,与寒带的白鹤容易区别,译成什么是给国人看的,英文都是Flamingo。
火烈鸟自然分布极广,在南美、东非旅行时都看到过,呈壮观铺天盖地状,令人动容。铭牌上的栖息地直指南美洲西海岸的一个点令人起疑。这类候鸟随食物转移,哪有吃食往哪里去,跟蝗虫似的,留居一地坐吃山空,这种智利红鹤是留鸟吗,智利之外没有分布吗。上网去查。我眼见为实的那种不都是火烈鸟吗。
百度搜索“学名:火烈鸟Phoenicopteridae)亦称红鹳。3属6种: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 ;颈长而曲 ;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3趾间有蹼 ,后趾短小不着地;翅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 ,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大红鹳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东达印度西北部,南抵非洲,亦见于西印度群岛;小红鹳分布于非洲东部、波斯湾和印度西北部;加勒比海红鹳、智利红鹳、安第斯红鹳和秘鲁红鹳分布均限于南美。”
再搜智利红鹤,其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马尔维纳斯群岛。”
有此可见这智利红鹤的原籍不仅仅是智利小国这一个点,而是一大片,至少是生活在南美大陆的常见物种。
称其为红鹤,中文更简便些,其实这个物种色彩多种多样。动物园里笼养的这一群不知传了多少代,褪了色,见不到红色的,粉白色的多。倒是它的籍贯确定应该严谨些,山南水北别误导游客。知识更新,别离真相越来越远。
发表于 2019-12-18 14: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91217_085620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2-18 14: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x; J. r8 E" s% q2 X8 [1 C
( K) @9 V/ i) E6 L
2343【缺席】
过小石桥路西第一对牌子原来是“东方白鹳”和“鞍嘴鹳”的。几年前的那只白鹳曾独处一室,后来迁进来一对鞍嘴鹳来就伴,这一对原籍非洲。中、非搁一块,过了些日子东方的白鹳死了。笼舍前牌子没摘,那一对继续盘桓了些日子。约莫半年之后,笼中又来了新主人东方白鹳,不知是从哪里又搞过来一只,我问过饲养员为什么不弄一对过来。饲养员告诉我是从另外一家动物园交换过来的,一只就不容易,野外的不让捕捉了。
这只新的比那只老的看着精神些、干净些。可好景不长,也就持续了半年,白鹳又不见了。死了?牌子还在。迁居别处?可能性不大,房舍紧张,西区是禽鸟专区,除非迁出这个园子。我没再去打听。
夏秋两季园子内游人多,这里常有人驻足观望。大人孩子,看着牌子,辨识里面的主人,还经常又误读的,把东方白鹳读成东方“白鹤”白鹤在哪里?哪只是白鹤?我都懒得去纠正他们,里面就两只鞍嘴鹳。
摘牌了,东方白鹳的牌子没了。去掉也好,省得让游客猜谜和误读。
东方白鹳属于珍惜濒危物种,野外存留不多,人工饲养难以成活,最后的这只存续不足半年就消失了。东方白鹳号称飞禽中的大熊猫,但人工饲养下,它们没有大熊猫的待遇,有一批科研人员照顾成长繁殖。图片上的那只(附后)是早先的那只,我还记得前年深秋,蓝天之上飞过雁阵,它在笼中伸着脖子仰天长啸,那动静跟敲梆子的声调类似。这后一只,我没能留下影像,以为来日方长。匆匆走过,遗失无形中。那铭牌成了墓碑,立在那里招魂。连魂也不招了。
园中又少了一个物种。东方的物种,中国特色。四方游客只能到影像中去搜寻。鹳还是鹤,东方还是西方的,红的还是白的,游客本就不知晓,看到了就是看到了,没看到也就没看到,多少物种已经被赶尽杀绝,人还不是活着,种群继续扩大。动物园给东方白鹳销户了。
不打算继续引进了,也好。进到园中就意味着孤独和早夭。在东北湿地,那是它们的老家,生息繁衍,还有希望,只要人不过去。
  b  u$ Z3 t# V/ q# o' R% y
发表于 2019-12-18 14: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0180411_091500_resized.jpg
发表于 2019-12-18 14: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发表于 2019-12-19 1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44【九头鸟】
运通104路公交车北太平庄东站下来路边就是“九头鸟餐馆”。这家开了好多年,有20年了。早年在这里吃过一次两次,人挺多,有点乱,就不再来了。今年夏天进来一次,人不多,安静,菜上得快。入冬了,下雪前那天,在这里下车正是饭点,午餐就地解决。不错,挺清净的,七成人,不多不少。人多了闹,人太少,食客又嘀咕人气差是不是菜品不好?所以七八成人刚好。
湖北菜,“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菜不大知名,上次来这吃的什么都忘了,不会太好,这要好吃,就会想着再点,要是太差,也不会二次登门。翻开菜谱,见着红彤彤一片,辣味挺重。咱不吃辣的。湖北水乡,渔产,武昌鱼、鮰鱼、胖头鱼,清蒸还是红烧都得耗时候。翻到“排骨炖藕”就它吧,这个慢不了。再点份素菜,不常吃,咱也不会买来做的,“清炒红菜苔”吧。两人餐,够了。
往南面饮食就辣,印象里湖北还好,湖南更辣,再往南,粤菜反倒不辣了。早年湖北去过多次,对辣子没印象,知道是北方人不安排辣的,吃食堂、餐馆,街头的热干面吃过,至少还有过两次家宴,其中一次在魏老师家,吃的是排骨炖藕,记忆挺深。老师介绍说,武汉最家常的,请客餐桌上必备的就是排骨炖藕这一道。没吃出多好,吃出了家常。北方人那时吃藕多是甜口,也是南方传过来的“糯米藕”孔洞内填充糯米上锅蒸,浇上蜜水,大概是蒸熟晾凉后再切片装盘上桌,当点心吃了并体会藕断丝连的意境。咸口的不多见吧,早年北京有湖北馆子吗?“湘鄂情”红脸的“剁椒鱼头”已是晚近的事,湖南抑或湖北。
排骨藕上桌,锅底点火二次加热。排骨脱骨、藕块儿绵软,热气升腾汤汁汩汩,块头大的量也大,它拉出的细丝满坚韧。这藕块能当主食吃,几块下肚,担心这小碗的米饭要剩下来。红菜苔上桌,看着老,入口嫩,没见红色,外皮剥去细杆切段下锅,清爽滑嫩,先把它光盘了。
藕没吃完、排骨剩下,打包了,吃一半捎回去一半。人均 71  元。
发表于 2019-12-19 20: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吃过
发表于 2019-12-20 15: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45【老人餐】
社区附近的那家老年餐厅开了两年左右关闭了,装修几个月后重张,改换门庭变身超市。两月之后的上周,小区北园的“老年驿站”开业,在楼下贴出广告,周一至周五的午餐食谱。又多了一处餐饮之地。
老年人最大的负担是为了这张嘴。谁都想好吃好喝,但为此愿意操劳的人不是太多。虽然不是七老八十,没到干不动的年岁,天天的,经年累月该是有点烦。一日三餐,老是对付就对不住自己。去馆子吃偶尔为之调剂一二,好处自不待说,不尽人意的方面,这餐馆里通常熙熙攘攘的时候多,卫生不托底,价格不实惠。我们这代人吃了大半辈子食堂,对此颇有好感,可以依托,长久以往之处,自然,它要兼具好吃不贵,就近方便的要求。
这二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关部门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的建立,给老人们带来切实的方便,其中之一称为“老年驿站”报纸上多有宣传,这回驿站办到了家门口,一碗汤的距离。
驿站的主要服务是提供午餐。头天电话订餐,25元一份,两荤两素主食带汤。电话中告知要是拿回家吃就要自己带上盛汤的容器。
头次上门,只站长一人值守。稍等片刻,饭食送到。当日只订出两份午餐。站长说刚开张,还没聚拢来人气,订餐的时多时少,昨天中午订出8份。食堂离着不远,统一制作分送各个点。现在的价格偏贵,第二次过来,60岁以上老人可享9折优惠。待订餐人数上来之后会取消一次性饭盒以降低成本。
贵还是不贵吃了再看。拎回家来吃。两荤两素不错,但餐盒容量有限,压得再瓷实,也就那么个方寸之地。菜饭的数量一人吃不了,两人吃着差点,味道吗尚可,饭、菜、汤到家都是热的。
吃了这顿还有下顿。隔日电话过去订餐,站长回话,过来吃就是不用订餐。又简化了手续。吃吃看吧。
新的食谱拿到,一周早知道。附带价目表,价格调整,老年人(60岁以上)营养套餐为18元。60岁以下22元。并提供主食、肉食外卖业务。
希望能够越办越好。
发表于 2019-12-22 2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1cc709f2f0d7c73d6bb87bcb6d5341f3.jpg
发表于 2019-12-22 20: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46【冬至】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七点钟走上街头,天亮了。北三环上空腾起一片乌鸦,呼扇者翅膀从南面过来,路边的大杨树上栖着不少同类,有几只被裹挟起来,跟上往东飞去。树下不宜久留。
周日这个点,乘车的人不多,运通101路公交车站前候着,看看站牌子,牌子没改,前两天网上通报说运通的公交车要换号了,这一路据说要改为921路。改号大概不改线。101 进站,车上空荡荡,人少车快。
大钟寺换乘94路。今天车上格外的冷。上次坐这趟车热烘烘的,这次跟冰窖似的,站立着扶着顶上的栏杆时间长了冻手,干脆找座位坐下,不会是因为车上人少吧。94路是传统的柴油车,噪音够大。前日听广播,市民抱怨有些公交线路冷冰冰的,公交公司回复说,电力驱动的车,电池容量有限,同时供暖有困难,还说到连司机都有冻病的。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乘公交也要求冬暖夏凉,这都需要能源支持。现在的公交系统还需要财政补贴,亏损运营。提价行不行?乘车人不愿意。记得曾经的运通105与205走的是同一条线路,205空调车冬暖夏凉,票价比前者贵1块钱,运行没几年,坐的人不多,后来取消了。近几年多数线路都换上了空调车,其中的新能源车续航能力有限,制冷制热不尽完善,或冷或热的情况都有。现在进入了数九的天气,都是穿着棉服出来的,其实并无大碍。司售人员都有厚实的工装在身呢,没有个好身板,实在是干不了这个行当,要不怎么司机师傅实行55岁退休的制度呢。
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也令人身心愉悦。冬至吃饺子,习俗。过去不知道为什么。网上朋友圈中好几处推送,同一个版本。说是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的,张辞官行医后,在某一个冬日,包了饺子赈济穷人。他老家南阳人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说了这么多年,后人就认了,也没听说有其他的考证出来。
朋友圈内不吝展示。老董家一盖帘一盖帘的饺子包得漂亮,码得齐整。老张家,热气腾腾刚上桌的饺子。“来吃啊!”招呼着。早说啊,提前订好日子,未准不去。在论的“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
朋友圈里尽是饺子。今我没吃上饺子。
发表于 2019-12-23 14: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47【养老驿站】
小区养老驿站的位置原来是家洗衣店,楼下底商离着不远还有另一家,都是洗衣的,大概谁都吃不饱。留一去一,多一项服务。店家自述,因为服务的好被社区引进,这里是第八家连锁店。
小店不大不足百平米。西侧迎门前台接待,身后饭桌三张,生火做饭不行,饭点的时候,餐食配送过来。总店位于北四环,据说那里的人气旺。
房间的东侧两排椅子,一横一竖,贴墙是四台电脑模样的东西,屏幕上另有一层不明附着物,不像是供视觉享受的。
两位老人坐在靠北的座位上,身下铺着的垫子,比电褥子厚实,拉着电线。老人伸手指着“电脑”说负离子发生器,你坐那吧。看着这不明不白的器械,不知它们能发挥什么效用,费电是肯定的,能吹出清风还有负离子?我说,今天外面天挺蓝,外面遛达着就挺好,用不着跟它这喘气。我问你俩这是干什么呢。“理疗”老两口一张嘴南方口音,四川的还是湖南的,一看就是北漂的老人。你们这是坐电褥子上面了?“不是,理疗。”
给屁股理疗?我没再追问。
我问起店长,这理疗不会是免费吧。“现在是免费,你可以坐下试试,腰疼、腿疼,不过要天天来,一次两次不管用的。”天天来你们还不收费吗?“将来收费的,每月190元,我们这里收费还是比较便宜的。”墙面上是广告,列明身体的部位,治疗的病症,贴了一墙。这灯那光的,实施物理干扰,有没有疗效,至少心理抚慰了。
往里间看,暗暗的,里面是两张床,应该是按摩床吧,行医这里恐怕不行。按摩属于健体活动有益无害,这小区内提供类似服务的不止一家。
我这里取饭,昨天网上订的饭,今天共订出四份,包括店长的一份。还是25元。我问不是通知上说改为18元吗?回答我那是在总店,自备餐具的那种,咱们这人多之后也采取食堂打饭的形式,降低成本,现在还不行。
两顿尝试下来,实在是不看好这家。养老驿站社会需要,但办好不易。仅以餐食这项,好吃又经济实惠达成可是不易,好吃通常成本要上去 ,由商家来操办又没有补贴来源,很难长期维持一定水准。以现在的水准和价位,恐怕是难以聚拢来人气。我这也浅尝辄止,另找饭辙吧。
发表于 2019-12-24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D. F# x3 [! ~5 z+ M
# }: @, V# m; R! c8 S2 z
2348【老年间】
翻书,姜老太太的《乱时候 穷时候》。
姜淑梅老太太山东巨野人,卢沟桥事变那年生人。六十岁学认字,七十多出书,属于回忆录性质的作品,用现在的话说“非虚构写作”老太太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家长里短,村里边的事,厂子里面的事。
作为个体的人经历有限,不过七八十年的光景。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的事情所知寥寥,听老人说,上学读书学历史,从书上了解到的多是宏大记事,政治、经济、城市生活。文学的书写,当代人拍摄的纪录片、故事片。过去的人们怎么生活的,文化人记录下一辈辈人的生存状况。现在的人有幸了,当代留存大量的影像资料,我们看到一战、二战的真实场面,也看到当下气候变化中物种的迁徙变化。
远的难以溯及,近的老一代当事人还在,没有影像,有口述历史。四十年代的农村生活、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饿肚子,六十年代我们记忆清晰。只有亲历者,当事人才会有准确的描述。述说自己所经历的那个局部的场景。同样是四十年代,上海的十里洋场和山东乡下的日子大相径庭,五十年代末的困难时期,城市和乡村大不一样。你说我说,各自亲历和记忆的场景,也有了现在的不同述说,叠加出一幅当代的全景图。其跌宕起伏五光十色。借助于他人的文字、说辞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见识和人生。
我曾问过老家人,村子里那三年困难时期是怎么度过。堂哥说挺难的,就差饿死人了。生活不易,也有往西北东北去逃荒的。东北或许能吃饱肚子,山东人闯关东有传统。
姜老太太的巨野县百时屯1958年吃过一段大食堂之后就开始饿肚子。吃糠咽菜,能吃的树叶、树皮吃光,社员们不仅缺粮还没钱,饿死人了,病弱者再肚里缺食就挺不下来。后来社里办起了水肿院,把因缺粮引起病弱都收了去,后来就没再死人。遍尝百草,树皮、野菜三六九等,最好吃的是榆树皮,与白薯面掺和了吃。市场上干榆树皮8角钱一斤,与大公鸡的售价持平。姜家没舍得买大公鸡,鸡毛鸡骨不能填饱肚子,称回几斤榆树皮,一家人可以吃好几。后一年全家都去了龙江的安达,姜老太太成了一名砖厂的家属工。
2349【老事】
老人说老事有点意思,尤其是不知道的那些个往事。我选了几段念给老妈听,异地他乡,说的都是山东地面上的事。妈问巨野在哪里。我上网去查,在鲁西北,现在菏泽地区,与河南、安徽、江苏交界处。
打打杀杀闹土匪的事不提,念些当地的民俗旧礼,婚丧嫁娶幼童教育的事。
比如村里的小学校,四十年代,没有女童入学,姜还是小妮子的时候去过几天,都是男孩子,又羞又臊的没学几个字就退学了。女童缠足很普遍,民国后依然没有放开。女孩子女红要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五十年代,新婚姻法出来,当地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姻登记时才见上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顶花轿抬了走……。
老妈说,这地方比咱们老家要落后,比胶东差出去一代人。
“小闺女不能大笑,要言不露唇笑不露齿”我问妈,这笑不露齿好理解。这言不露唇怎么理解?妈说装小嘴呗,像侯宝林相声里说的,不能大嘴马哈的,说“撒了”大嘴露唇。
“一学走路要安详,二学裁剪做衣裳,三学寒窑的王三姐,四学磨道的李三娘”
我说这王宝钏十八年知道,磨道的李三娘是谁呀?妈说磨坊产子的李三娘,“咬脐郎”白兔记,她是16年不是18年,老戏里唱的。哪个年代的事了?说不清楚。白兔记有点印象,上网去查,后汉帝刘知远的故事,这好戏连台,好多剧种都有这一出,剧名不一,都是李三娘的主角,曾经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上一代人那里。到我们这一代,断了。没了故事也就没有了精神的传承。谁还一学再学的,还有这人路吗?现在都新新人类的。不过人家李三娘后来可是叱咤风云来着。
姜家从乱时候、穷时候走过来。姜家是地主成分,百多亩地,雇着长工。属于好地主之列,没少赈济穷人友善村民。善有善报,改朝换代,土改到来,房子、地都给分了,但人没受罪。过后运动接着运动,姜地主也被乡亲们维护着,劳动维生,得以善终。
老辈人还在,他们经历过战乱、贫穷。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上辈人还在缠足,缠过足的文盲老太太又识字撰文写书。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记录了社会进步中的艰辛。终归还是在进步中。
% r& L2 @  u+ q! a3 h+ O5 _- D
发表于 2019-12-25 2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6 M" F8 q  r8 p" g" _
2350【友好】
医院挂号现在可以网上操作,可能已经有几年了,不是常跑医院的人将此忽略不计。入冬时家人小住医院,看到医院大厅内不少人直接在柜机上取号就诊,省去了排队挂号的时间。后来我在手机上试操作,出院后三周回去北京医院复查,网上挂号,分分钟的事,连挂号缴费一并完成。这就心里踏实多了,次日下午按照预估的时间上门,很快就看上了,两个大夫都是这么约的,省事又省心。
人民医院,我也打算照此办理。一个月一趟去给老人拿药,最近的两次都不大顺利。午后去门诊挂号,没号,挂完了。上楼去找大夫批条办理加号手续,下楼二次挂号。加号是人家开恩,有号的排完后才轮上你这加号的。开药,本来就是一分钟的事,足足排了两个小时,还得感谢人家,挂不上得来二次。我这是加的第8号,等到候诊区没几个人的时候我才进了诊室。
抱怨,跟大夫,我这一分钟,等了两个多小时。大夫说,你看我呢?一下午的患者进进出出,大夫好像没动地方,现在连支起脖子都有点费劲。我说比起来还是您这辛苦。
我不想这么辛苦地排队。既然北京医院可以网上挂号,人民这也行。我在手机上操作,操作了多少个轮回,总说我输入的信息错误。有什么错的?检查了再检查,不明白。
人民医院的网上挂号界面如此的不友好。
再次来到人民医院,拿药是一,更重要的是要把挂号这事整明白。问询处咨询,手机操作了拿给她看,护士说你这患者的信息缺失,去挂号处补录。
长长的队伍,都是有关挂号疑难问题的处理。里面的护士拿过“就诊卡”刷过,查询后说,你按照就诊卡上的数字输入就行。我离开队伍照方拿药,重新登录一番,还是提示有错误的信息。返回柜台递过去手机说还是不行。护士扒拉手机后说,你这登记的号码是什么?我说是“其他证件”的号码,是“就诊卡”的号码。
不对,护士说,其他指的是身份证以外的,护照、驾照都行,就诊卡不算“其他证件”。
就诊卡不算作证件?这不是绕到人吗。症结找到了就行。
2351【启用】
要去看病了,给自己看。满世界找我的医保卡。印象中退休前就发到手了,这么多年不曾启用过,终于来了这第一次,这等事还是不来的好,有啥也别有病。
医保卡长什么样?好像一直没见着,终于找到张“社保卡”带着芯片的。仔细想想,这大概就是医保卡吧。
拿上它往医院去,就近的社区医院。不是大病,前几天照了一次镜子,忽然见到兔子眼,瞳孔一侧红红的,黄豆粒大,不疼不痒视力没模糊。三日后由点到面,大发了,半只兔子眼。嘚,去看看吧。小区边上就是社区医院。
挂号窗口挂眼科。没有,只有全科大夫,也可以给看看。
递进去卡,社保卡,人家认,说挂号就用这卡,但说你这卡的关系没有转过来,不是这里的合同医院,可以自费看。我说看吧。20元挂号费。比人民医院和北京医院要便宜,那两家的普通号都是50元。
医院大门上挂着通知,海淀医院的眼科专家来此免费看病两天,周三和周四。我这来得巧,没有眼科有眼科大夫就挺好。问询之后找到了诊室,眼前的这位不像,太年轻,不知专家来了几位。我仰着脸斜着眼珠让她看。女大夫说,你有糖尿病吗?我说没有,我就眼睛有毛病。大夫说,我们是筛查糖尿病患者,专门检查患者眼底的,不看眼睛。我说你不是专家吗,我这挂了号了。人家指了指外面的走廊,让我找这里的大夫。
我挂的是288号。一听这数码挺吓人的。我昨天在人民医院挂的是84号,等候俩钟头。问问值班人员,说这都是挂全科的,前面还有100位呐。要等到什么时候?中午快下班了,护士说,你要是住的不远,下午两点再来吧。
社区医院人也不少,主要是排队看病的多。全科大夫有六七个诊室呢。底楼看了看,打吊针的屋内虚位以待,走廊内也没有横躺竖卧的人。收费、拿药的队伍都不长,也有中医,外请专家来此坐诊。这里比大医院宽松多了,昨天的人民医院里连喘气都觉得难受,热烘烘的。
这就是近的好处。不等了,回去午饭、午觉,养养眼。
午后三点过来,过号了。

4 C' G9 [+ [# g) z
发表于 2019-12-26 19: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52【养眼】
屏幕上打出的是428号。问值班护士我这过号了怎么办。护士说那你看哪个大夫有空你就过去看。这倒不错,可以自选大夫了。这间诊室中是位老大夫,50上下的样子,在他门口晃悠着。患者出来,我一步上前坐下。
我这过号了。递过去小票。他跟前的电脑边上一堆小票。
你怎么啦?我指指眼睛。
医生看了下。问:阿司匹林,吃吗,停下来,马上停下来。我说我不吃药,没吃阿司匹林。
血压高吗?我说好像不高,有日子没量了。
手电筒打亮,往上看-下看-往左。出血,你眼压高吗?不知道,我好长时间没有检查身体了,要不现在就给我查查看?
不行,你这是眼底出血,好了之后再来查。我问这里可以检查吗?可以。医生开始敲字。一会儿,哗哗哗,药单子打出来。
医嘱如下:少用眼睛,电视电脑手机少看,能歇着就歇着。不要揉眼睛,注意情绪稳定。等好了之后再来查找原因。
缴费拿药。两小瓶药片,一瓶药水,共77.9元。
妥了,回来先把药用上。云南白药胶囊,这是传统中草药。看看说明书,既可内服又可外敷。怎么个意思,我是外用还是内用?思索一番,应该是内服的药。用量每次一至二粒。大夫都没说服多少,自己裁定服它两粒。眼药水瓶小小的,红眼睛要点上,那只好眼睛要点吗?大夫也没交代,七窍都是通着的,传染上就不好了。嘚,红眼点两滴,好眼点一滴。
再下来就是休养生息。电视好几天都没看了。电脑手机也得少看,遵医嘱。看书呢?看书也是费眼睛的,有视疲劳一说吗。少看的好。
出门戴上墨镜,其实已经好几年了,帽檐压低,不为脑袋是为了眼睛,遮蔽阳光,更为了防着防不胜防无处不在的广告牌,晚上它闪着,白天它也闪着,尤其讨厌的是追到家门口的电梯间里的广告牌牌。我进梯子先眯眼,躲着它电光飞舞。图财害命的家伙。现在各处居民楼的电梯里电子广告牌几乎成了标配,渗透到千家万户,光污染到处。好多人不以为然,有一天眼睛坏了,广告牌脱不了干系。
发表于 2019-12-27 13: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53【缘由】
早就感觉眼睛迟早要出毛病的。常伴有视疲劳感,而且三十年前体检时就被提示有青光眼前兆。为此专门去了趟人民医院,那时医院还在白塔寺老址,检查后说没有大的毛病。后来的若干次体检,说好说不好的都有,但视力始终不错,不戴镜子,偶然戴上回镜子,面前的字体显得更清晰些。该戴不戴是不是也不好,省了镜子钱,费了眼力。
镜子里看见半只红眼睛,我第一时间想起了小学的伊同学。想起了伊同学的红眼睛和墨镜,绿色的墨镜,四五年级时,他就戴上了墨镜,学校里就这么一位。因为他眼睛经常是红红的,睡双层床时有一段他睡在我的下铺。现在想他不一定是眼底出血,但一定是眼疾,不记得当时是否还用药来着。他早就好了,早就不戴墨镜了。想起伊同学也是因为这两天他在网上张罗同学聚会的事。伊同学的红眼睛好了,我这也不算大事。随后我这又想起北京城曾经爆发过一阵红眼病,1988年夏,时间很短,大概不足一个月,我都没来得及见识到都是谁招惹上了。那阵子我正在东北的牡丹江出差,听说北京闹时疫,就势请假回了趟兴凯湖故地,回来时,红眼们都消了。
想着前前后后的红眼们,自己就先宽慰了自己。红眼没啥。
上午,老张过来电话,看到我的网文后问医送药。说起自己多次眼底出血 ,点上眼药水,防止发炎,待它慢慢吸收就好了。我说放心吧,大夫看过了,眼药水点上,药吃过,等着它消解呢。
这事得听大夫的。大夫没说这毛病是大是小,要是有大病会让我去专科医院就诊的。倒是问过我病因的,前因才有后果。想想大概主要是老了,器官老化,毛细血管破裂吧。这得是各种因素集合在一起所致。
我血压不高,但会有瞬间高发的时候吧。情绪波动,想想是波动来着,前两天老爸那翻眼睛,我跟他着急来着。还有就是上次游泳时,在池底趴了一会儿,不过两米水深,压强高于水面,或许就此产生突破。谁知道呢。
悠着点吧,小心无大错。
发表于 2019-12-27 13: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54【26日】
24日,圣诞那日没啥动静。咱没去热闹的商圈,但家门口的物美超市去了,寻常的日子,没有圣诞的装饰和音乐,商家不借此鼓噪,店里也没见人气。自家小区门口往年早早地竖起高高的圣诞树,金色的铃铛,红色的老头,一直立到正月里。全没有。
想必这日子里教堂内满满当当的。我们这辈的人去教堂的人也有,认识的人里能数出好几位,后来皈依的,有所寄托。老一辈里信教的多些,现在的年青人里边呢?院子里一位八十多的老太太,天天拎着个匣子遛弯,匣子里唱着曲子,说着天主的话,念叨着福音,曲子编着号码,一曲完了,顺序又来一曲,五冬六夏,老人走来走去,据说她看孙子的任务已经完成,跟她搭腔的人不多,话难懂,北漂老太顺手扫过若干垃圾箱,掏出里面的塑料瓶子,专项垃圾分类回收,也算得行善之举。
26日。说完圣诞日的平静,我问妈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26日。妈说没有什么。我说要是在四五十年前的文革中,毛的生日吗,谁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吧。妈点头称是。我说起网上的纪念文章多了些,歌功颂德,负面的文章少了。
妈问起林是怎么掉下来的,最新的说法。我说到“黑匣子”里机长的录音,这也是前几年网文上说的,没见着更新的。如果是真的话,对阴谋可以再评价,近期网上还有他林家母子劣迹之说。姑且听之。真相在那,早晚大白天下。
缅怀毛的文章视频多起来。舆论引导。
我辈人听毛主席的话最多,入耳入心,好多话说的都不错,先是毛选四卷,后来就是最新指示。毛推动了历史,时势造英雄,人民和英雄共创历史,近代中国无人能比肩毛的影响力,塑造今日中国之模样。后人只能接受这份遗产。功过是非,取其精华吧,老是谩骂没意思。这些个网文,我基本不打开,故作惊人之语的多是炒冷饭,大概是给年青人准备的。要是有历史事件新的披露倒是可以一看。网文碎片化,真假难辨。史家、研究者呢,何时出来一部信史。
发表于 2019-12-28 21: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55【那一天】
26日天气晴好,走到家热乎乎的,屋里也热,我脱了外衣,里面的皮坎肩也脱下,放在妈的膝盖上说:还记得三姨给我做的皮坎肩吗,兔皮的,辽宁瓦房店杏树屯她们养的青紫蓝兔子,吃肉扒皮后给我做的这一件,快50年了,1971年我穿到东北去了。走五七道路,三姨全家都去插队。妈摸挲着说:滑溜溜的真好,还穿着呢!。我说暖和着呢,我们一家子都穿过它,有时候不知放哪了,一闲几年,这两年都穿来着。
坐下后跟妈说话。说完毛、林事情后。我找来妈的身份证,在手机上录入人民医院的网上挂号系统,操作终于成功。向妈报喜,下回我再取药,提前可以在手机上挂号,减少等候时间。
妈没搭茬,仰着头靠在沙发上陷入长考。有时可能是打瞌睡,这半年时有发生。妈突然发问:鲁字怎么写,山东,鲁。她伸出巴掌让我在手心划拉。最近,妈经常问我字,哪个字怎么写,说是忘了。我想她这是在健脑,头脑体操。
早些年妈玩摆棋,到现在我也说不出那洋棋的名字,妈能玩出好几十种花样,我兄弟用电脑编程的方法予以破解,惊叹妈的好脑子,那时妈的眼睛还能看清七八成。再后来,眼睛差劲儿,直到看不见。几年的工夫,离开电视,又离开广播,耳朵也听不下来了。经常枯坐在那里,可她脑子没闲着,还管着家,每月花销,几号订牛奶,冰箱里的肉是不是快没了,这个节气该做点什么吃食,吩咐我们去办,每月28日发工资给小朱,并在本子登录,用尺子比着依然写得歪歪扭扭的,我看不过,从去年开始,由我接手。上一次“十一”前那次她把发工资这事给忘了,我更是忘得干净,过了好几天,小朱跟我提起,我说给妈 。妈叹一声脑子不行了。
妈的健脑操还有一路就是背诵人名,全楼四十多户人家,一家不落的背下来。再就是背诵老同事的名字,跟她岁数相仿,共事好几十年的,也是好几十人。这两年不背了,人走了或是搬走了,新人家不认识了,快有十年不怎么出门,好天出外晒太阳也不去,说是看不清人家。我猜想也是不愿意让老同事看到自己坐轮椅的模样。
我没往妈的手上划拉,说鲁字,鲁班的鲁,知道妈看过电影《鲁班的故事》就说电影里鲁班说自己是鱼日村的人吗。鱼+日为鲁。妈说,知道了。
我问一句,鲁班是哪个年代的人我都忘了。妈说是汉以前的人,说了一段歌谣,像是她上民国小学时的课文,说到鲁班师傅。弄确凿了,上网查,春秋人,公元前500年的,与孔夫子大体同期。妈说:都是山东人。
发表于 2019-12-31 2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61【2019表达和记录】
倏忽又一年,日子过得快,好像越来越快,是人活的明白了还是感觉迟钝了。
年末岁初,继往开来的时段,赋闲之人不必总结、计划。活在当下,高兴一天是一天,明天、明年不会更好,不求有变,但求无过、无灾,不变就是最好的状态。哪能不变呢,想想这也是痴心妄想。
回望2019年,过去的三百多天。
众多的纪念日,浓浓的仪式感。
1919--2019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应该是纪念活动和文章发表。留意了,但没留下多少印象。
1949--2019刚过去的70周年国庆大典,广场前花团锦绣耀武扬威,《我和我的祖国》歌曲不绝于耳。
1959--2019中芭成立60周年,年底,公交车站贴出它的广告画,舞起来《天鹅湖》《灰姑娘》《红色娘子军》。
1969--2019我们沪上自娱自乐纪念上山下乡赴边地50周年,老相毕露,仍载歌载舞,来得热闹和投入。
1979—2019 中美建交40周年,缓和、合作、互利。四十年从美帝又转回到美帝,剑拔弩张,政治、军事、贸易摩擦不断。
1999--2019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澳人治澳,澳人的日子越过越好。反衬香港同胞的昏灯惨雾。
2019刚刚过去的一天,天寒地冻,京城零下14℃,报载三十年之未遇,走在外面冻手冻鼻子。还好,天是蓝的,窗玻璃上并未生出冰花。
2019年,一个生命的逝去,同样一个生命在孕育中。那日老家的堂妹电话给妈报喜,说孙辈的要来人间了,来年的夏季天,闺女快四十的人,小人不来,大人、老人不安,等着抱孙子了。老妈为她们高兴。
多快呀,又是年底,进入了腊月,过年是下月的24日,庚子鼠年。老妈接过鼠年的纪念币,每年都买上十个。妈说,咱家人没有数鼠的,留下两个其他你们都拿走吧。属鼠的六零年生人,又一批进入花甲离职赋闲颐养天年。
年底的26日上午我跟妈说,2019真好,你们二老平安无事,没磕着没碰着没去医院。话说早了。说还是不该说,不是迷信不是方人那是什么。瓜熟蒂落,新陈代谢的铁律,前赴后继的不可阻挡。
发表于 2020-1-1 2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e3b74df9aaac11641e312e2b0faafc70.jpg
发表于 2020-1-2 2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62【腊八】
腊八没那么冷,下巴好好的,耳朵、手不捂上不戴上也没问题。上午骑车办事一趟回来,太阳罩着暖洋洋的。
去邮储银行取款没办成,人多,月初该是发放退休金的日子,等钱买米的主不少。今年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标准低了点,更不要说乡下了。明年这个时候就能达成目标实现?
排队的前面还有17位,多是老者们。三个窗口,至少要等上一个小时,不等了,等我办完了,午饭怕是要耽误。我不等米下锅。
一早喝的杂粮粥。食材大约八九种,八宝粥不是八宝粥。头天晚上泡上,洗净放入打汁机内,一早呼呼呼转起来,电加热,一会香气溢出,约莫二十分钟,滴滴发声,可以开罐享用。省事的吃法,营养在里面,味道也还可以。比大锅粥省时间,熬上一锅粥得喝两三顿,打汁机的量,两人食用刚好。
这几年,每到旧历年底都收到单位点“小意思”一个礼盒,其中包括七八样杂粮,红的绿的黄的。我这每周一两次的杂粮粥,也是为了消化吸收掉,往往要到年底都消纳不完,新粮又接上来,这不又快了,只有努力加餐,都是好东西,农人种粮不容易,种过地的人不会浪费的。五谷杂粮来自晋北山区贫困县,是单位的扶贫对口支援点,年年购买他们的小杂粮,转为职工福利,让城乡两边的人心贴心,胃贴胃的。明年呢,进入小康了,希望这是最后一年。
自家的杂粮粥不大像个样子,打成浆,糊涂一锅粥,没有腊八粥的体面。今的日子要来碗正宗的腊八粥喝,往街上的“宏状元粥店”。
一定要早去,别跟中午周边写字楼的小白领们撞在一起。离了银行去粥店,店门口的小喇叭嚷嚷着腊八粥,11点多,店里已有两成人,都少不了这碗粥。
点下餐品。一会儿上来,这碗腊八粥粥连点热气都不冒,还好,温的。这大概是有意为之,心急喝不了热粥,快喝好快走。 熬得够火候,牙口不好的喝着合适。黏米、红豆、大枣,暗色的的葡萄干和金黄色的鲜玉米粒,这两味我从来没用过。又点了砂锅生滚五蔬粥,热滚滚翻着花上来的,直到喝完了都热乎乎的。干煸四季豆,一份葱花饼。葱花饼打包带回,这锅热粥喝的头上冒汗,人多了,餐厅爆满,温度上来。喝完起身就走,外面凉快去。
发表于 2020-1-3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在高粱桥斜街上的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的大学,那时候高粱桥斜街上有颗大槐树,两边都是饭馆。现在三座大山的位置那里有个浴池,每周末回家都从那里走。

点评

老槐树还在,头堆存盖楼了。  发表于 2020-1-3 22:36
发表于 2020-1-3 22: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bmcc20033 发表于 2020-1-3 16:44
2 D3 p1 m& {) G0 V我就在高粱桥斜街上的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的大学,那时候高粱桥斜街上有颗大槐树,两边都是饭馆。现在三 ...

9 c" F) c) a2 r: g: M老槐树还在,头堆村变楼了。
发表于 2020-1-3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克拉克啦啦啦
发表于 2020-1-3 2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64【莫名其妙】
年底遭致“风沙”手机上点击本网址进入,弹出的文字是:据用户投诉及腾讯安全中心检测,该网页包含不安全内容。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已停止访问。大门口卸了堆沙子,给堵上了。好友致电我怎么上不去了。我指点说绕着走呗。9 \* n- S/ I. z, ~% A
还留了一道门允许申诉。我提出申诉,并要求指正哪段文字犯禁了,咱好知错就改。隔日打回,不予受理,且四周的时间以观后效。不明白了,都什么意思?
朗朗乾坤,白纸黑字,都在那呢。鸡蛋里挑骨头,确有骨头在鸡蛋里吗。可我这不是毛鸡蛋。无中生有吗。哪段文字看了不顺眼,明说呀。
大千世界,怎么可能都发出一个声音呢。你唱你的阳春白雪,高歌猛进。我吟我的下里巴人,聊度残生,与同好交流,借助这现代媒体平台。小民没有话语权,自说自话,还不行了,要封门闭嘴,都什么世道了,四十年前的思维吧。
老人家说,让人家说话,天塌不下来。说的好,但没做好,百花未能齐放,万马齐喑,结果不悲剧了吗。
网文都说了些什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有字可查,碍着谁了?哪有这本事,还能颠倒乾坤。
多少个自信,理论自信、事业自信……。还是说到做不到。有话说,神仙好拜,小鬼难缠。懒政之风比比皆是,看见什么了就封门闭户的。
好话说了多少。太多了,还真是记不住。这得童子功才能背下来。贴了满墙,贴了多年,富强、民主、自由、平等……。这几项都有吧,说来都是努力目标,还且着呢。
我自认为是守法公民,没留神,哪里就犯忌了,又不明示,犯在哪了。这哪来的平等可言。现在的信息化手段,分分钟就能让人闭嘴,想申辩都没人理。已不是三五年的事了。早年我在凤凰网上码字,就屡屡被删帖。早两年干脆就给灭了,让你登陆不上,只能浏览不能言说,只好退出,给我个理由?没有理由,根本就没人理你。走了,走了,一走了之。
这不,这也 风沙 了。没有那么的决绝,要求改正,给四周的时间以观后效。
可不知道要改正什么。改什么改?由它去。
20191217_085620_resized.jpg
20190420_141251_resized.jpg
20170513_170246_001_resized.jpg
发表于 2020-1-3 22: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 y4 b1 v+ L; h) o8 X

/ S1 m* J- ~% z$ i + S4 ?! t' t  \' k$ g
犯毛病了,不该上来的片子上来了,删也删不下去。莫名其妙。
, F9 r$ h0 L' n0 F! }
发表于 2020-1-4 21: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2365【最差 最好】
网上流行语“2019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过程存在大量结构性原因,且没有结束,真正的问题是老龄化明显加速,在2027年后会显著加速。因此未来10年的增长不大可能高于5%。也有的提到,中国经济过去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套利,即外国企业家在前面创新,中国企业家模仿套利,但当套利空间和模仿空间越来越小,就要从套利走向创新。而创新在技术和商业上有高度不确定和长期性,经济增速指望回到8%是不可能的。
传统行业日子不会太好过,与民生、就业会产生影响。我们这些赋闲之人绝非局外之人,大河没水小河干。同时还有众多的朝阳产业呢,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多几家,中国人也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得先机。还有我们生气勃勃的下一代。下一代一定是比上一代强,艰难险阻有年青人去解决。老年人颐养天年,健身娱乐修身养性。希望未来好起来,20年代的到来。
“2019年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这活对我倒是蛮契合的。10年代的头两年我还在班上劳作,工作者、公司的员工。2019这最后一年已是退休多年养老金持有者,上车常有人让座。本年度最后的这个月中,我走进社区医院挂号看病,打破医院看病拿药为零的个人记录。成为带病生存之人。在年终到来的日子里,我也再不是父母双全的“全和人”。
进入20年代了。从新世纪元年像是一步就跨越过来。从人过半百转眼逼近古稀之年。最乐观的说法,人活百年,人过半百就是跨越人生的巅峰,前面一路下坡,夕阳越来越近越来越红,融化其中。大多数人没有下一个50年,新世纪一路走下10年、20年。前面的10年掉队的人会多起来,有寿险的精算数据摆在那里。与我们老者,2019年确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依然还算是年轻的老人或中年的老人,胳膊腿还灵活,带病之身,只会越来越负担沉重,学会和平相处 ,该来的都要来,享福还是受罪。
发表于 2020-1-5 0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形势及前程深有同感,面对困难和不幸,请学长多保重。看了学长写的东西多年,觉得学长一直干到不错,是个榜样。
: p$ |! y7 u+ B2 w5 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00:05 , Processed in 1.21944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