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8-9-6 18: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9 |9 g0 j$ O' L& k% z8 }! n! G! V
. {: y0 E5 U. _1770【寥寥无几】
. V6 F' m, h0 X7 H# C8 L0 Y+ o老北图现在是国图的古籍馆。周一到周五向公众开放。1 _7 m- s- V& |% k4 r; Y$ J3 D/ D
文津楼,馆内的主楼,进门处立着两位安检员,照例伸过来探测器朝身上划拉。往里去,古籍阅览室。门前立着一排卡片箱,用于检索借阅的书籍,写条子,由管理人员入库出书,还是几十年一贯制的老法,来这里的人可充分地怀旧。连进门的手续依然如故,交上图书卡,不是用来刷的,用来换的,给读者一块厚重些的牌牌,叮嘱一声,出来时要换回你的图书卡。: ?: \2 y, E0 ~( p2 a9 k+ ~8 `
殿堂古香古色,空调调得温度够低,穿毛衣不热。肃静,三位值守的管理员,座位上仅一位读者,还是在那看手机。没想看什么书,也想不起来看什么书,翻卡片查书目就算了。有几柜工具书卧在阅览区内。去翻翻这些工具书,每次限取三层,我一册一册来吧。
4 Q) Y" |3 q9 L1 X. ^2 @; r1 `, |这一柜子还不是工具书,是国图自己出版的老版书影印本。竖版、繁体字,文言文,看着费劲。一套老报纸,好几十本,抽出一本翻开,整本的全是广告,民国以前的。一部杂文集,收录的全部是悼亡的文章。一部文学史,介绍唐诗,百多年前的文字。一本调查报告,辽南铁路沿线各业状况,还就是这本文字浅显。翻了几册书,人也没落座。1 Q; x! q9 V5 H) v% ^! c8 ?
转出大殿,往临琼楼去,这里是第二处开放的阅览室,专门收藏方志、家谱。看墙上的介绍,官家和民间的家谱,北图收藏有好几十年了,馆藏最为丰富。现在家谱存世流传不多,也属于历史研究的一个方面。 I8 }8 B; l3 O
这回坐下,没见卡片箱,几部电脑提供查询。阅览室就我一人,图书管理员门口坐着三位。我坐在电脑前,没有目标,查查山东老家有没有大户人家的家谱,除了孔家的。电脑界面上开着好几个口子,点哪个哪个锁住,太不友好了。算了,本来也没什么正经东西要查。撤了。值守的管理员比我撤得还早,屋内就剩一位了。4 s" b" C+ N3 q
十点半多了,我往食堂去,11点开饭,早点去。这人多,十多位食客,看看还都是蓝领,穿着各色工作服,那两位安检的小姑娘也过来吃饭。, P5 z; Y1 m* V5 y+ e
饭毕出门,工作人员陆续过来了,白领们还是有书卷气的,况且还是国图里的人。走到大门口,门口立着牌子“车位已满”往回看,甬道上停着不少车,这里面的工作人员不少。但读者太少了,这一上午也许就三个两个,我还不算,我算是个参观者。6 a! I( D1 s0 ~+ L+ x
* J; P) ]7 b4 e8 b: M, O
: g- b! I/ o$ b7 @
1 |* i- {# F6 }/ Y$ N4 G8 A
- Y7 H4 A: G( H0 \* f+ d0 V
1771【西岸】: z7 ?. b. @+ }4 n. s' a) t7 p
北海公园一共三处游客进出的大门,当然还有好几个后门,只供少数人使用。南门和北门吞吐量最大,还有一个西南门,在北海大桥桥西,紧贴着老北图的东墙。这么些年了我头一次从这里进到园中,沿着西岸往北走,门口有路标,西南门至小西天700米,至五龙亭750米。早就知道这处通道,但通常很难来到这个位置,公交车停靠南门或北门,很少有人走这个门。早年我更多的是从北门进入,奔着北岸的少年科技馆,八十年代它改为植物园,前些年又恢复为阐福寺。就是五龙亭北面高台阶上面的一组古建。再往西就是那个巨大的方亭子,小西天。少年时走到这里就到头了,亭子内放置着好多张兵乓球台子。从这里往南看是条荒凉的小道,不见人烟,那时也不知道通往何处,不会往南走了。# o9 z2 r u, l- W# M2 R! k0 {5 F
西岸这一路现在看也是单调。进门不远一组仿的古建,公园管理处,并无景点了。好在傍着水面,从西岸,新的视角看琼岛白塔,可惜天气不好,铅灰色的底色。垂柳拂岸,满湖漂着小船,看着都有些拥挤。$ ]" y g Y# W; c
岸上无景,但不乏迎面过来的人,快中午时分也近乎摩肩接踵,周末水面、岸边都是人,人一多舒适度就差了,这迎面过来的人如果是外地的游客或许走上了冤枉路。这条路远处看着是往白塔方向走,其实是引到了公园外面,走到南头被湖面阻隔,接近不了白塔,水面如果搭建一处木栈道,整个公园就可以环绕起来,这木栈道让工程兵过来,几个小时就能铺就。可至今没人实行,便民方便了游客,好像也无损于此处的风水。
$ @& C2 t7 J6 j" D5 k- T西岸有处码头,刷着大字“让我们荡起双桨体验区”小喇叭里放着乔老爷那首曲子,水边停靠着十多艘带双桨的小船。价目表显示:押金五百元,每小时100元。问上一句:可以在对岸还船吗?“哪里租船,在哪里还。”够多死性,过去是可以在任一码头上岸交船的。" j6 p, [# Z: H; d
往水面张望,搜索到两艘桨船漂在水面,一白头老汉在那较劲呢。到处漂的都是电动船,谁还去体验,冒着磨一手茧子的风险,也就是老家伙们吧,手上的老茧还在。怀旧的老家伙们还有去处,虚位以待,小船静静泊在水湾里。6 K4 ?! E, \5 T! i5 F
歌声飘来“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面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水面一张张陶醉的年青脸庞,并没有几人真正愿意荡起双桨。
, o! }& G, o. p7 f: {6 _ h
3 P2 V3 }3 \' P
) L3 Y, E& L% `2 b(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