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5771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10-11-22
最后登录1970-1-1
|
发表于 2018-7-23 2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原创]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三)
/ Z. `3 i7 a4 B2 V6 J* o& I/ U
8 v ^+ O6 Q9 y# s' W! h2 H3 n$ Z! i$ v# `
' i( @' C, K; \7 K% X+ C1707【口述历史】
; T3 s, e1 o; g这次疗养多了个项目,口述历史的采集。单位的小齐跟过来,带着录音录像设备。跟各位老人预约,谈谈过往工作中的亲历亲为,当然是重要事项,记录在案。还问到我,老爸能否说一段。晚了,要是七八年以前吗。他曾经历中行在印尼机构的多年业务,五六十年代业务的发展和收缩,政治经济搅合在一起,民族主义和当地华人。97年我曾到过雅加达,有位客户,中行的老客户还记得老爸,跟我说起中国撤侨时的悲惨,一辈子的痛心疾首。谁还知道这些,历史文件中有记录吗?口述历史谁会去采访这些当年的客户。' l2 i6 a$ p7 s/ I
8 `0 l! i" f" g2 \8 }
5 }6 _ t8 g/ K; |4 V4 w3 g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史学繁荣,其中出版了各行各业的史料,金融史不少,大型的工具书《金融年鉴》《当代中国金融卷》等等,《中国银行行史》就好几大本,从大清银行说起,行业沿革尽收其中。新世纪金融业大发展,银行早就多过米铺,新的商家大量涌现,一家家攻城略地。五花八门的创新,专业、混业,IT业杀入金融领域,智能手机代理了众多的业务,传统的银行业面临大变局,7 a5 d/ z9 y) x( z$ l* p& L
以史为鉴,作为一家百年老店,过往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企业文化涵养培育日积月累。" f" ]* I" ]1 L9 j$ {- N
中行百年,创立至今经历几代人,如以1949年前划分第一阶段的话,这第一代人已寥寥无几。之后算作第二代人,五六十年代入行的,如今大多已年逾古稀,几十年的变迁,众多事件的亲历者。史书、档案留存了脉络、梗概、大事记,重点项目、经营业绩。更多的事件、细节都没有被记录下来,最终都散失掉。 口述史的搜集整理得以打捞出些许岁月。
2 Y6 x+ y5 f1 w3 k# ~八九十岁父母这代人经历最丰富,经历了战争年代和新世纪,翻天覆地。留下他们的记忆,记录下亲历者口述史实,将来与大量档案的留存相对照,补充丰富。六七十岁一代人的记忆也在衰退,他们的口述历史也在访谈之列吧。餐桌上的吞吞吐吐,老人旧事,王行长醉酒、林会长剃头……行史和个人修为,体现时代的进程。一些事实或许发表有障碍,但只要是有价值的,总会有面世的机会。
! p7 t0 B9 D, W! g0 u1 c这次听了两段口述史,小宋说的北京林业大学南渡史。再一段小董的上学记,读完一年级文革中断学业,南下五七干校,回来直接进了六年级,一代人的就读史,一个个独特的样本。 说出来,写下来,或视频资料,藏之南山,哪一日无所禁忌 ,这些都是研究历史事件、社会人心的重要材料。这与中行、与企业文化无关。) T( L, e9 U# [! R- ~
( X% f( X G$ J5 s
5 I" O$ E% v0 _8 q" k1 }6 L* p
1708【香飘四季】% n# ]) T; s6 O9 q( s. @
周日没见雨,山间雾霭笼罩日照不足,晚餐后出来小风吹拂温度适宜,进山以来最舒适的傍晚。说来这些天一直高湿高热,中午比城里还觉得蒸腾,但山里的空气弥漫土地山林的味道,令人感觉安全和惬意。有了这些,湿呀、热呀都觉得应当应份的,天作地和,大自然的循环,没有它还吃菜吃粮吃果吗。8 I4 O+ @# c- t, v8 g4 n
甬道旁一溜花,碗口大的花,薄薄大大的花瓣,粉色居多。小李在网上查到叫“芙蓉葵”。不多见,几位昨天拍了今天又拍,流连往返,伴鲜花眉开眼笑。东北角的畜舍,小的老的大概都过去见过面,拔上一束青草讨好过来的山羊、梅花鹿。# I% w& U4 W* e
这边高台子上面一株老树,沿着扶梯上去,红肖梨树,胸径一人搂不过来,庞大的树冠将身下一方台地遮蔽的严严实实,树荫下两张桌子,品茶的地方。登上高台,一下子进入清凉世界,所谓树大招风,吸引过来习习凉风。怪不得常见有人在这里凭栏,好去处。台地边上书写一段红肖梨的故事,事起渔阳安史之乱,也就是这丫髻山下。神话故事捕风捉影来的,给坐下品茶的人提供些谈资,遥想古往今来。
7 U2 y. {5 c( p6 e安静,再就是安静,没有城市的喧嚣,林子里传出蝉的鸣叫,近水却没听到蛙鸣。山是静的,好像没什么野物,白日里隐隐约约传来钟声,远道深山有钟声,丫髻山头有庙,隔着山呢,钟声是风刮过来的?钟响时不一定是整点,是进香的游客敲响的,跟报时无关。入夜就静了。开窗,里面有纱窗罩着,进来的是黑暗还是黑暗,山脊起伏的剪影,顶上昏黄半个月亮,见不着星星,进来的还有林子的香气。8 Z+ `* B5 {# w& _9 @' ]
在数年的雾霾困扰之后,愈发觉得周边气息的清新甜美。过去走过路过林地没有这种突出的感觉,只有失去才觉出宝贵。
: o! s) K' w* L4 K9 ~, Y香飘四季,想起这么个词,也是部书名,长篇小说,陈残云作品,六十年代小学生时晚自习在课堂中读到的,描写江南农村几对年轻人爱情的故事。内容早忘掉了,蓦然想起了这个词,满山满谷还满屋的香气。
4 ?4 n) F3 [. p$ P6 ]1 h8 S1 A' t& c5 [' f. S$ N$ |" `& Y
4 d$ R# E* p T" F# }- ~' l
8 j- c8 O+ c2 o& ~3 A% ? n# G
! X+ H- p$ y1 F2 [! {7 |- j! }! C1709【三好】
& C! c6 r" U& ^: u问过老王,说是八天头上午餐后返程。
: L, S* b5 N5 J4 q. u; t老爸叨咕着“回家”,我们在这里干嘛,莫名其妙,乱七八糟……不断地有差评出口。, q+ x+ [' j6 A& k1 j. T3 P# |
回家,不变的主题,头天晚上就开始了。外面大雨哗哗的回不去了;没有车,没有车拉咱们,回不去呀;你看谁回去了,都没回去咱也不走;要走你走,好吃好喝,我不走。有来言我有去语,车轱辘话没关系。说过三天后,就不那么执着了,耳根子清爽许多。
0 m* Q% d' `% o U' O2 j健康休养身心俱佳。找个山清水秀之地呆上一周,哪怕什么都不做。吃吃喝喝聊聊,要老同事老朋友们在一起,哪怕打不了牌下不了棋,能坐在一起说上话就行。现在国人不差钱,每年上亿人出境游,国内旅游点爆满,但到高龄老人这就出行不易了。孩子们能带他们出去吗,不多吧,就是带出去,还是与家人相聚。赵钱孙李,老同事天各一方,只有见面才能谈笑甚欢,说老事忆老人,感叹唏嘘。这些个家人给予不了。上一代人同事即朋友,我父母的朋友还有谁呢,经常念叨的还就是这些个同事,几十年同事、邻居、父一代子一代,相近相知,再没有一代人如他们这样亲密同事关系了。老爸已经记不住身边的老几位了,可我老妈还都记得,回忆各位同事成为老妈日常健脑的方式之一,关心着许多见不到的老同事,我知道的就一定向老妈汇报,材料上看到了,同学那里得知的,甚至道听途说。这回我收获了诸位老人对我妈的满满的问候和祝福。' @+ t# e, s) U, [3 ^# J+ ^7 p$ d
: ]2 U# O3 q5 ?
) ]' K/ D+ w. E# A0 _9 ?* a
晚餐后,小广场遛弯,李真阿姨说,看老田精神多好,比刚来头两天好多了。还是要多出来走走,走出来就有精神。以后你们得年年来,明年还来。借您的吉言吧。; ]2 ~, x; c2 e- G
走着,只要不落雨,每天出来散步吹风。并没走出多远,两千步还慢慢腾腾。老爸走得更少,但这比在城里强多了,老爸经常是枯坐那里,靠在沙发上就睡了,有心推他出来,还有抗拒行为。来这里不动也得动,一日三餐的动力始终在,餐后自然就转到了外面。进食比家里杂,休息的比家里好,这里不再坐姿睡觉了,一天三溜达,接受外界许许多多的良性刺激,没有理由不身心好转。
% u: B) D1 S0 s+ ]小齐拎着摄像机过来,对着四位轮椅老人。说说吧田老,对这次健康休养的感想,老人摇摇手。李老、宋老二位侃侃而谈,感谢还是感谢。轮到牟老了,老人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但前两天牟老归纳得精彩:我是三好,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
8 {' s0 c. G# U) ?: A0 _# d, O5 {+ ^' y8 ~9 O: [
% j+ v8 t; e m7 s( p9 ?1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