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10-3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0-2 22:05:00的发言: " K7 m$ k! N3 m$ p9 b7 T

哈哈!换成全黑白怎样?


不错,经版主换成黑白效果更好,增添了真实感。0 z; J2 n% @8 b/ y0 E8 b&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3 20:30:1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3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0-2 22:22:00的发言:
2 I0 p' E3 d& A% F( ]

张跃的发言:

* e- g, z; l- D _

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谢胡">谢胡ersonName>老师及各位热心的校友,创造如此成功的平台,让我们又能回到魂牵梦绕,常常想念的机院附小!十分想念老师和6062班的同学们!也感谢校友们还记得我母亲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梁潜">梁潜ersonName>老师,她在天之灵必感欣慰!

# S, x* l+ I- z5 E, I

       这么快就看到张跃校友的发言与近照。太令人高兴了。我们的网坛又多了一位校友,又添了一些故事。母校学子人才辈出,从太行写生册及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画室看得出张跃还是一位颇有造诣的画家,可喜可喜。

( s# w2 K1 ]$ P0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3 21:25:0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3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1-10-3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1-10-2 22:00:00的发言:
  , G5 f' X4 L+ ]% w* ~" f

- i+ t% \2 @/ P7 H+ x- B. N

 

1 q, V4 S5 C% ?5 B: ~) e

    一条船上的校友和师生就是一家人,是一家人就要和睦相处!这是半个世纪后才期盼得来的学校情、师生情、校友情,她来得不容易啊,我们要珍爱、维系和发展这种友情,这是我们附小人当之无愧的责任!这也是附小师生友情长存的生命线!

( C( h: z4 d9 Z1 [

胡老师说得好,记着这些话,照着这些话去做,我们母校的网坛才能兴旺发展。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1-10-3 2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1-10-3 8:01:00的发言:
    几天来一直想发一篇《小区有感》......恢复绿色家院和谐宁静最重要!
9 j6 O! U5 h; A4 J1 z

又见到玉龙雪山小弟的帖子了,真高兴。这里还有很多想你爱你的老师同学校友,在这里更多的是友情关爱,说不尽的心里话,还有享受不完的愉快与欢乐......送给小弟一首歌请你乐起来。

, v4 m' b. v6 i) M7 L; [

 

8 p0 C- u) h, M6 i; ^

 

% b% Q) A7 C8 A"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3 23:06:2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3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鞠老学长是我等学习的楷模!我们要自查自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呵呵......
发表于 2011-10-3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1-10-3 22:50:00的发言:
   我们要自查自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呵呵......
! Q! I2 A% e+ g0 L' i

         我早想送你首歌,找了几首有的是发不上来,方法不对,有的是视频不够清晰。费了好半天找到这首,这首好像是过年唱的,咱就争取天天都像过年那样快活岂不更好。没有什么需要自查自检的,只要变着法儿找健康与快乐比什么都强。

- |) T1 J$ c3 ]8 {5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3 23:16: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4 0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0-4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l+ P+ t# b8 N! ?2 @ : H8 ~7 }, V% ?- J9 R2 x6 B- H s1 S. n: Z. u0 D) ^1 n6 c/ y7 i' \/ l3 B0 P) Z' L
' w3 _2 Z+ l* e9 U0 C2 ~6 N2 ?' e0 y
" Z/ Q3 v& }0 r" F3 s0 S

老培兄,不好意思啦!

& w; N) I7 w! o& V: J

 

6 m1 k9 R/ m: n! A/ O/ A5 ^

糊涂兄:没事,(改了就是好同志)。

发表于 2011-10-4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有些沉闷,过节可能有些疲劳,欢快一下。

* ]( A6 a3 E" C- Y: w* G

发表于 2011-10-5 0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庆重阳节fficeffice" />
今天是我们附小海内外师生热烈庆祝重阳节的大喜日子,让我们携手和谐同庆这个重要的日子! 
重阳节的来历:
ffice:smarttags"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发表于 2011-10-5 0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庆重阳节
今天是我们附小海内外师生热烈庆祝重阳节的大喜日子,让我们携手和谐同庆这个重要的日子!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
节日。

' R1 ?' v9 S) ]% n0 _0 W( o N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插茱萸为“避邪翁”,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4 {8 k* R% R/ \. A; o+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5 3:38:46编辑过]

点评

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2014-4-25 22:55
发表于 2011-10-5 1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1-10-4 14:23:00的发言:
' `5 j3 V: l- e0 o: G* R3 ?6 H) F

论坛有些沉闷,过节可能有些疲劳,欢快一下。

# g7 ` C6 {! Q w \+ S' y+ U


 

1 M5 P, t" z+ j/ T Z) [

   活泼可爱的俄罗斯小姑娘的歌确实带来耳目一新的欢快感觉。感谢大版主送来欢歌对大伙过个快乐节日的关心。我曾试图将土豆网的音乐视频转发网上,没有搞成。如何整,能否请版主告知一二。

发表于 2011-10-5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1-10-5 3:25:00的发言:
( }$ k6 D! b( Q; U3 ~9 c

喜庆重阳节
今天是我们附小海内外师生热烈庆祝重阳节的大喜日子,让我们携手和谐同庆这个重要的日子!

, s) R6 \" V- X6 y/ p

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这次反而是胡老师向大家致节日的问候,让学生们感到不好意思。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B85cTNHj.jpg
! o7 X8 i6 y& c- Y1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5 13:26:1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5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歌《孝敬父母》,唱给为人父母的老师与校友 

& M1 p9 h/ l, [. V; E p4 u3 W#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5 14:04:4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5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期间观看了几位斯诺克球名手的友谊赛。不知校友中有喜好打台球的人没有。

' y B2 b' I! W/ ^7 w$ U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0 N! p8 L" k. k/ j! \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 N9 p; o7 E7 O8 p+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5 14:23: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5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1-10-5 10:46:00的发言:
) @7 |/ V( i3 T& @% s8 S% S/ K9 x

我曾试图将土豆网的音乐视频转发网上,没有搞成。如何整,能否请版主告知一二。

5 P- {- A2 M& }6 ]" P) x9 A

我也是试着搞的。

+ `7 l* }" ?8 C T- u! [

1点击转帖的“更多”会出现下拉菜单。

* G" l/ @3 b- c9 H+ V& [- Y! Q7 `

2在菜单中找到“复制swf播放器地址”的长条方框。

' H( W* g+ P+ W G7 u; l

3点击“复制swf播放器地址”的长条方框后,再去粘贴。

; [' H: u7 F; Z# p9 X

如果不能自动复制就先用control+c复制,然后再用control+v粘贴。

& f! g$ S' e) m+ A* W4 X7 s+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5 17:12: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5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0-5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以下是引用[I]laojy[/I]在2011-10-5 14:21:00的发言:[BR]' s0 b$ U' j3 z: q
[BR]国庆期间观看了几位斯诺克球名手的友谊赛。不知校友中有喜好打台球的人没有。
! N' q# a8 t8 V/ E/ p; |[BR] 7 i5 ]  U. l9 X; c
[BR]以前在公司,领导们喜欢打台球,所以我们也跟着学。半夜了不回家的玩。偶尔也能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0-6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诗梦在2011-10-5 22:02:00的发言:
 
以前在公司,领导们喜欢打台球,所以我们也跟着学。半夜了不回家的玩。偶尔也能赢。
5 H; I: A6 ?8 X# T

        诗梦一定打得很好。台球是从欧美传进中国的运动,有美式、英式的。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与老年人参与这项活动,对老年人来说,这项运动活动量不是很大。诗梦玩到半夜不回家,过于劳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发表于 2011-10-6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世坚在2011-9-30 18:19:00的发言:
2 C E2 q8 D5 x' v

  我的建议

+ e7 m- P2 P7 ~7 W% h% L& I' F

      我从西安急速返回北京就是为了这次聚会,万万没有想到 ,原来计划在北海阐福寺石阶处的《金秋附小师生联谊会》的天然场所,突然因为古建修缮,被围阻在其中,这是寒江渔翁向我们报道的重要消息。

6 y( Z; @# h8 ~" O, s

………………

/ i3 Q$ Y" ]$ L' b; v' T% a7 @* J

………………

0 e% s2 y4 Y6 [- ]

 

D# \- l' g" M1 q, X

   鉴于以上情况,我建议:今年的聚会不搞了。待以后时机成熟,再搞不迟!

; l! N" ~+ L$ x/ K! Q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30 18:19:47编辑过]
- p% [4 w* `1 q8 K. x8 W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

! m; m9 Y! s8 ~

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呵呵

9 {/ c- o2 \" ?& V

 

6 I+ S" a; Z8 W# z+ z

祝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国庆节和重阳节愉快!

`4 v l$ O/ x; d) r3 y

 

! Y5 t4 \& }8 z. a

呼应西水车兄的帖子,发个视频活跃一下气氛。

. v. D6 `1 U3 ~

图片及乐曲,最新编辑出品。。。。

+ z7 [4 h) k/ R* ^: w; I

 

1 w9 C8 K- e: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1:07:4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6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0-6 9:14:00的发言:
6 y ~: L! O4 m$ O4 ]0 T& ~, A

我喜欢打克朗棋,打原理也差不多,看谁最后打进的子多,为赢家。很有意思。计算角度、眼力、手感还有运气。我都还可以,手感不错。

- A4 ^: z- N/ K: q1 S6 I8 M

……非常怀念小时候的玩过那些游戏。

: g3 R* E0 I% f0 `

         我是近几年才学打台球的,谈不上打得好。小时在母校也打过克朗棋(是否也叫康乐棋),学校的活动器材就有克朗棋,上体育课或课外活动时与同学玩过。胡涂老弟乒乓球打得好,看来克朗棋也是“棋高一筹”。

! k+ ]2 @( Z z4 g8 o4 x5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6:03:37编辑过]

点评

会的还真不少呀!羡慕。  发表于 2014-4-25 22:59
发表于 2011-10-6 16: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BEIWEI老弟所发的“时刻准备着”,立意挺好,怀旧照片配上手风琴伴奏,让人对过去师生的情意怀念不已,对将来师生的欢聚充满期待。手风琴伴奏若是老弟亲为,那更是令人感怀。其中有两幅照片(一张好像是在舞台上的合影,另一张好像是在老食堂前冬天的合影)以前没见过,看看能否麻烦老弟通过邮箱给我。 % f D) r, n; I* k: @5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6:27:05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6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照着你所教的方法,试试从土豆网上转贴视频,还搞成了,特发歌曲视频《时刻准备着》向西水车老师汇报学习成绩。

9 D/ o- T$ S( j6 Y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7:01:2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6 1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向西水车老师交一份作业。今年国庆节不阅兵,咱就在网上阅一回吧。

0 Y4 g7 g1 a% K6 d$ p2 o, x

8 E# K+ T5 Z* q L! O' n" k(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7:05:2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6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1-10-6 16:26:00的发言:
       看到BEIWEI老弟所发的“时刻准备着”,立意挺好,怀旧照片配上手风琴伴奏,让人对过去师生的情意怀念不已,对将来师生的欢聚充满期待。手风琴伴奏若是老弟亲为,那更是令人感怀。其中有两幅照片(一张好像是在舞台上的合影,另一张好像是在老食堂前冬天的合影)以前没见过,看看能否麻烦老弟通过邮箱给我。 8 `! ~- S) K7 L4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16:27:05编辑过]
3 r" }+ y9 Q2 t
laojy学长:
2 b) \/ N+ V- Q9 `: k' ?
 
8 ^8 G& J" s+ K, y1 S! y- n- H
照片发给您啦,请查收。
2 l) Q. t) c" Z2 d& ?
 
0 r4 o5 V1 p. ^0 [: O6 G
1、那张舞台合影,我忘了我从何处搜集的,或者是哪位传给我的。看来那是一张原片,因为上面没有老北京网的水印。标题是“1963年8月16日北京儿童剧院演出_朝阳区少年之家”。不知道有谁能认出该照片上的老师和同学。
- z" X4 y2 H4 k- J
 
$ }. p( B3 `( `) r& X7 H6 k7 F
2、那张低年级同学在楼下的合影,并不是在机院附小的校址。图片文件的标题是:地兴居小学一年级。
3 \9 m% |) u4 G3 T8 |
 
: E; u& `" y& a7 g/ P
这所“一机部子弟小学”---地兴居小学---附近有一机部的单位,估计很多学生都是那些单位的职工子弟,比如原一机部电气院就在那一带--德胜门、六铺炕、地兴居。从图片文件的标题和照片上的说明可推断,这些孩子在1961年入学。
/ b7 N# z" {4 F8 @: H+ U
 
) V# [/ I# O% @
照片上写“1962年1月12日---一机部子弟小学第一届开学留念”。开学应该是在1961年9月,我看这照片是快放寒假时补照的。
: ?/ w5 b' a/ i& H: b A
 
% M) @+ g; K% L# P9 |4 X# \
在“一机部子弟小学”改称为“机院附小”后,难道这所小学“僭用”了“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名号?哈哈!
0 }* _- j6 l' p, W8 F% B( ~
 
% }8 W' V9 @. _. i' d% A* I
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大概是在1963--64年左右就转入机院附小了。当时的说法好像是“从六铺炕转来的一些同学”。
; c! a$ |# L! t0 M0 u
 
6 |, w! R$ r2 U$ o) ^9 e
1966年文革时,他们是五年级。我认识其中一些人。
3 V1 v$ o' h" k) _
 
" @6 Y9 }0 V3 E* V3 F
对于一机部子弟小学--机院附小---的后期校史不太了解的人,大概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支“偏师”。 
8 |" w% D: L7 z* p/ R
: k' |: r! m- d! o8 _4 G
 
5 [6 G- d+ r5 U8 X& U
我猜测照片上的“一机部子弟小学”不是其正式名称----其正式名称大概就是“地兴居小学”。
) m9 ~# H4 E+ x' E' X0 e9 t! H
 
' o+ Y3 y" R$ I9 ~4 F* j- \+ w4 d
这照片不是原片,上面有老北京网水印。原片大概是“飞翔”贴的。
7 p# a4 H# C0 @. m
 
- c) H; w8 G. C- d$ k) W; F
 那配乐还有些意思吗?谢谢欣赏。
$ a- i/ _. [; G6 H1 ]& w1 z4 c: K
 
1 C1 P& W% |0 d' T& i! r/ o. _& m
 
! L2 q* B9 L. {' y, d# c
 
, P: Y3 Z) [4 r f0 K6 ?
 
% N F% Z7 j' s' j- m* H6 i
 
8 [; e& @3 e: p. ]" d1 K+ N
 
N& X$ E3 J: Z
 
/ W5 Y4 R" w: j2 m# P2 S% L&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1:15:21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0-6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aojy在2011-10-6 16:37:00的发言:
# `' t4 a4 U6 b8 G+ X. J8 r

多谢版主,照着你所教的方法,试试从土豆网上转贴视频,还搞成了,特发歌曲视频《时刻准备着》向西水车老师汇报学习成绩。

, ] V/ |4 }, M3 J' K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

发表于 2011-10-6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3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获得了二次解放,阴暗的天空开始放晴。华国锋同志功不可没。

1 n# J/ \( A" d2 H" N& e+ Y6 e

) Q- ?' H& w. i-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6 22:31:28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 06:22 , Processed in 1.477055 second(s), 11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