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台秘笈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8-17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架子在2011-8-17 10:09:00的发言:
老培,新疆的片子做了吗?
4 O! n5 K' m- e7 u) w* S5 M

 

$ o1 e* F; H6 E! q3 M

我抓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1-8-17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架子新疆游:

2 q' Y0 W/ u& T8 j4 E& \

 

+ ~( ~& ^/ ^. M- l. J6 A

; } G" Y7 t. E3 ^0 ~0 Y

 

2 r/ X* c( H9 V0 V ~1 g

这是“短平快”的,未加文字。音乐也不大合适,但较好听。

发表于 2011-8-17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之行》看过。欢快地音乐配着美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不错啊!
发表于 2011-8-17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新疆,不禁想起电影《阿娜尔汗》、《天山红花》、《冰山上的来客》,她们曾经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记忆。还有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新疆之春》~
发表于 2011-8-16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不清楚。

发表于 2011-8-17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培,新疆的片子做了吗?
发表于 2011-8-18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3 Q; ^1 }# V2 j" d- Q# y) v! M+ B

加拿大总理哈珀为南京大学民乐团巡演“发”红包

& |' b; w( u0 A" P, n* t
[来源]    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 [发表时间]    2011-03-07 16:32:25 
0 ^& l( J; U! k- y
 
# y7 F2 q/ U$ d; S7 G1 s! o

 

& A" T4 _& o6 g8 _; f. F

% E: N; h( N3 C8 s4 }: k

 

+ k4 f9 P$ i e! Z5 Z

(这里好像提到4年级的李彦同学)

- X3 {3 a) B9 X: j6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8 16:57:5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8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t.cn/aEB4sT   这个地址是新浪微博里转发的一个交警唱《忐忑》的滑稽镜头
发表于 2011-8-18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个吧:

! t- ~/ I6 Y/ M* ]1 g1 h$ A

 

/ q, Z$ B& j9 m" S

4 G& ]9 d* G3 r&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8 11:00:3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8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6 F. l1 a8 P9 w

     试评:细看了一遍原版的《忐忑》。歌词没有具体内容,唧唧咋咋。民乐和西乐的混合伴奏,旋律出现“离调”及“变化音”(即不协和音)使伴奏音乐较不和谐。词与曲均“有点闹”。歌者是古装的打扮,搞笑的风格,节奏快而稍强。年轻人可能比咱们更喜欢听。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好像是—— 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种种的不解或不满,及当今快节奏的生活。

8 J0 t- N, b6 }! u; l1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8 11:41:4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8 1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初碰巧在北大,课间时《忐忑》的主唱自告奋勇起身献歌一首。我进到教室时刚唱了一半,就像是马克沁重机枪般的一通“突突”那语速之快令人诧异,我没以为是在唱歌,回头赶紧问学员是怎么回事?刚才还讲唐诗的白发苍苍的袁行霈老先生怎么换了半老徐娘,有明白的告我:这是《忐忑》的原唱,德国丈夫。我赶忙掉过身子、竖起耳朵。这唱者真是功夫了得,一张大口,竟有排山倒海之势,戛然而止时,我一句没听懂,但被气势震撼了,原来唱歌的还有这么一路。

1 I4 b; g" H% h'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8 13:18:0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8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再震撼一次,可是打不开。

9 [% {+ x$ [% {$ J0 Y

 

发表于 2011-8-18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iantou在2011-8-18 11:37:00的发言:
' S$ C& P6 }+ U( ~

我想再震撼一次,可是打不开。

3 h! t1 v# X4 s6 `4 o9 a, m

 

1 L0 ?3 i( ~7 A. n- C/ O

 

9 v+ k; r" [+ o

这是一位小交警唱的“搞笑版”,我这能打开。

发表于 2011-8-15 2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童年 1 - 专辑:译片回忆(一)

+ A5 F: M' \1 H4 i, T. b0 P* Z/ [

 

4 D) p0 W _# D" \9 e

8 w& w$ D( a; Y2 x( K/ y7 s- a

 

; _5 l/ {6 N& @) I

不知这里有没有那个歌?

) S7 l+ \# ]) M% N& R& V"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3:34:3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完静江的视频:

, }- e. d- j4 ]* G

 

% E0 A. t! {9 R

 

1 N( a V j* y0 z

                拳拳赤子心!

5 ~1 B* W; E* P; x* [3 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2:57:0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1-8-15 2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水清在2011-8-15 21:40:00的发言:
好像不是-----这个。不好意思,我有点记不清了。我没找到。 4 v+ {* |- e) H; }5 l, o2 t i


7 u; K+ L( t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2:23:27编辑过]
E& o5 i" x7 s

那是不是“克马河一座城,在哪儿我们也说不清;克马河一座城,紧靠小河边。脚也走不到,手也摸不着,克马河一座城紧靠小河边。”?

/ a# [1 S$ S( Q. V( t) r' d7 A

这是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的电影插曲,前苏联出品。

8 O/ M% r- _, j( B* m8 |* n

与高尔基一起拣破烂的一个孤儿总是说他来自克马河边的一座城,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这座城在哪儿。大家就编了这首诙谐的歌曲一起唱。后来拣垃圾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分开了,那个孩子去了克马河边,去寻找自己记忆中的那座城----

; Y8 A$ C+ k7 C8 N, b& m, T# f

在学校时我会唱这首歌。

发表于 2011-8-15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楞和哥们儿:

( @: A$ Y* E c

 

- ^" M8 o" b; Z u Z0 b8 M2 ~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二)

发表于 2011-8-15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的便是。
发表于 2011-8-15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架子在2011-8-15 22:03:00的发言:
) U s5 w. l( u' i3 u3 c

老金辛苦!我早就知道你得了孙子了!可是也想不起来是怎么知道的了——不是你告诉我的吗?

! s9 U( W! Q/ Y4 m$ D2 r: R

能够如此长距离开车,可见现在身体还不错。恭喜!

$ p2 g1 S! ~% C' ^- f# i3 ~

 

: t) N! E* e% C: L6 H

祝贺老金:1,喜得贵孙。2,身体不错!

发表于 2011-8-15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人世界》20110606(看7分钟左右见静江,点击可见全频):

2 @! i" ]7 v$ b: a% M( n

 

' Y, O/ X6 C4 G/ }$ e4 S+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2:32:3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人世界》 20110607(看5分钟左右见静江,双击可见全频):

% C3 \$ m* q/ B( X

 

, P1 Z5 G/ u( }* [

发表于 2011-8-15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老培找来的《天边》,想起了我曾采访此歌的词作者吉尔格楞先生的事。吉先生兼任内蒙古一家著名的遍布全国的餐饮连锁企业“西贝莜面村”的艺术总监,其店堂的浓郁而热烈的西北风格设计均出自他手。那次采访是应《内蒙古画报》的朋友做的,该刊有一栏目“在外地的内蒙古人”,当时吉先生在北京,住在香山的一处别墅内。

, A& @; T& J M# L7 b

歌曲《天边》我最早在呼和浩特听到,不是在看演出时,而是在当地朋友设宴欢迎我时,他们自己唱的(内蒙古很时兴这样,边唱歌边吃饭)。我当时就感觉到非常悦耳动听。后来听说这歌词创作的背景是——吉先生在文革时(他与咱们差不多大)喜欢上了一个聪颖秀丽的蒙古族女孩子,那女孩的父母是老干部,那时正在受冲击,境遇悲惨。吉先生(当时也是个青少年)就竭尽所能地在暗中保护、帮助她,而不敢向她吐露自己的爱慕之情。那个女孩子现在是一名知名度和水准很高的优秀人才(恕我不能说出她的姓名)。女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当时是谁在默默地帮助她;也并不知道那个男孩在暗恋自己。而这首歌就是为这个美丽而聪慧、冰清玉洁的女孩子写的——这是我听到的最优美、传神的情歌!

6 ]! Z$ Y5 ^4 e F% O" L4 J

这个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所以,现在我只要听到《天边》,欣赏到那浪漫动人的歌词和曲调,就会沉思良久,充满感动。不信,你再听一听----

1 `& u/ U* Y9 D)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3:22:1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2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以革命的名义】插曲:热带的地方》:

" w0 g$ b# \- ~

 

6 l( r4 d% i c

8 G6 Y1 h* _% M

 

( y7 O: d5 u! e6 u# L

是不是这个?

发表于 2011-8-15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15 21:16:00的发言:
7 [6 r$ a+ p9 U; {1 `8 b; t' ^ ( I9 |- Y7 N6 H; U2 ?, p

《电影【以革命的名义】插曲:热带的地方》:, z; [2 |, x8 E6 u3 t 2 r* ^% _( R2 t$ x, N# v3 B + J- [" K+ U% ^" Y( L; D5 h$ d6 g

是不是这个?

3 I) {( ]- t8 L * y: O' A4 R) O( n

, x4 A9 x: h+ w/ p5 N : X% J7 r; r6 r7 ?/ a: b1 L2 ?7 N" b/ B' V# C4 ]" c3 B 好像不是-----这个。 6 ^! C+ Y9 Y) B y0 D+ j不好意思,我有点记不清了。我没找到。


! C5 X8 @, f6 P1 \% X5 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2:23:2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落蝶不归在2011-8-15 21:08:00的发言:
* v% M/ j9 r- X& F: J1 p \, c: R7 `& h- p 5 M+ S! @0 T/ g* T" F/ K水清:临走前去扫墓了,顺便看了伯父,我很珍惜父辈们的友情,一生相识来自天意,一段友情来自情意! $ J3 w2 d; ^0 e 5 S# @. r5 \4 h& s& q5 _

- \% ~3 N+ R8 {9 \! t; X% Z @: E7 o! W1 K 1 D& L9 L8 C4 ^8 I0 t 是的,还是在同一排吧?
 
咱们从小学2年级就在一个班,一直到小学毕业。有太多共同的经历,一旦遇到,就有说不完的话,估计再有2个小时也聊不完。
 已经到了?祝一切顺利,保重身体! 4 l4 ?8 l- s4 m7 ?( \
7 J3 X2 B( F, z/ I& h3 n2 k$ J再过几天,我也要去澳洲了。这次去,可能要到明年回来。
不过没关系,网上还可以再见。( M6 u7 P# R# _) c ( G U" V/ m+ L. h& _%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2:13:07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2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天边》,跟着他一起唱,很美~;谢谢帮助提供视频。
发表于 2011-8-15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金辛苦!我早就知道你得了孙子了!可是也想不起来是怎么知道的了——不是你告诉我的吗?

' T1 V4 S* K. Z% S# k, N5 v& _& g5 ~* s

能够如此长距离开车,可见现在身体还不错。恭喜!

发表于 2011-8-15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angpei在2011-8-15 21:08:00的发言:
4 Z2 e5 K4 P* \" u 5 }8 l, b8 B- `! ?" s8 k

布仁巴雅尔-天边(宽屏):

" H9 ?5 f+ g! v

 

% ^* X, b( B+ f8 |& L; ]2 j2 Z+ ` g) Y" K: n5 g2 G 自然流畅,很好听,收了,谢谢! / o# ^/ _$ V. }4 d8 A8 G6 `& N6 J3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5 22:25:54编辑过]
发表于 2011-8-15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架子在2011-8-15 23:04:00的发言:
! |/ G$ @8 {* `" I; j' h 3 r0 W$ |# ?% Q5 g( A 0 M9 c8 y+ D! x4 f Y' b8 B

那是不是“克马河一座城,在哪儿我们也说不清;克马河一座城,紧靠小河边。脚也走不到,手也摸不着,克马河一座城紧靠小河边。”?

}: E x: j1 c1 n6 P

这是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的电影插曲,前苏联出品。

% M8 o J8 i3 w4 @8 Z" m2 i4 b" I

与高尔基一起拣破烂的一个孤儿总是说他来自克马河边的一座城,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这座城在哪儿。大家就编了这首诙谐的歌曲一起唱。后来拣垃圾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都分开了,那个孩子去了克马河边,去寻找自己记忆中的那座城----

1 w* v$ a0 y h

在学校时我会唱这首歌。

8 ^" ?4 l4 |7 q + |( `% Z- t0 {% C _
" V6 R/ z! b$ t _: Z9 e, B; k. a- |1 t+ \, t5 o% h 对,是这首歌,情节也对,那个流浪的孩子,拉着手风琴,继续流浪,去寻找自己记忆中的故乡----克马河那座城----。很感人,记不起是哪部电影中的了,惭愧! 0 e9 V1 B: f% r4 `) R

一直没搞清楚,是克马河,还是克拉马河----当时大家还讨论过这个问题。

今天有时间,又看了一遍电影《我的童年》,依然很感人。里面的情节有些还是记错了。没有“那个流浪的孩子,拉着手风琴,继续流浪,去寻找自己记忆中的故乡----克马河那座城----”那段的情节。另外,确实是克马河,不是克拉马河。; ]4 m1 W, S$ w2 r! K$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6 11:15:35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6 01:08 , Processed in 1.19443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