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beiwei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20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三叶草在2011-1-19 21:35:00的发言:
这个我明白滴!回车滴干活、空格滴干活!
3 r; p0 g- f$ |0 G2 w

哈哈,来了个半通中文的“日本”女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0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老北京网”的规则,帖子的跟帖总页数满100页就会锁帖。而本页就是第100页!

9 Y, g( u% }3 h8 Q+ [

 

9 M+ w( L3 x$ s- Q

此帖“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从2010年8月22日开始,在今天即2011年1月20日达到了第100页。

$ s3 b' I3 p4 j* W1 G

 

5 X. G+ x! ^6 w* A: z

此帖从开始至今,历时近5个月,总跟帖数达到大约1500个,点击量已超过十万。锁帖后,还可以继续浏览,但不能继续跟帖了。可以说此帖即将功德圆满! 

$ y0 L8 o5 Y {4 G1 {3 y0 j

 

3 ~! J. a0 ]$ Z! b( y+ b$ @" B2 D, I

据不完全统计,曾在此发帖的老师校友和其他网友如下:
 

! |. B9 S7 G1 C, N. z

(注:发帖不论多少,排名不分先后。名单可能有遗漏。如有遗漏,非常抱歉,敬请指出,以便更正。)

6 a9 Y, [& ?2 R


 

W8 `- j7 }/ B# P- N8 n2 x/ Z

老师:宁老师 华老师 胡老师 高老师 丁老师 郭老师等等诸位老师(或直接或托人在此发帖)

) y7 ]- O# m! M* h


 

' z2 n7 ~% f2 u# X" L- _

校友:水小子 冬虫夏草 胡涂人 玉龙雪山 老三 laojy 西水车 革命后代 再别康桥 YOUYOU Gui_my 三叶草 ZHANGDAJIAN 老叟 老童 失去的记忆 闹腾 雨中漫步 千秋雪 附小人 小字辈 大漠无声  玲 方知彼岸 XINGJIANJUN 善若水 XUANWU 航天桥 自由飞翔 龙哥 附小孩儿 熟悉的陌生人 燕赵愚公 玩玩流浪 阳光之客 走校生 苍健民 CHENGDA 故国神游 250i 大雾山 古刹听松 真水无香 beiwei

% q8 L$ i2 n M. f. a( l


来串门的其他网友:

8 h T, K2 m" e1 H2 g1 c

文秀武兵 老片 老盘子 槐柏树 北京航校6207 兰台秘籍 wangpei

' s i& n8 {3 }& T; v% v0 i- \

 

, @5 |) D8 D' i6 p( W% U- q

 

b& ^. _2 v) o

谢谢老师校友们的支持鼓励,谢谢各方朋友的捧场!谢谢老北京网提供的这片风水宝地!

9 B2 O+ U' Z2 _

 

4 w: _0 `9 z. k7 z( S

对虽没发帖,但一直密切关注此帖的老师校友和其他网友,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不言自明,在十万以上的点击量中,也有各位的参与。

u; u( y" `+ |; q5 J3 v+ \# z9 F

 

: E5 D2 n0 \9 l7 h, x

多谢了,

4 H. }4 z: I% b$ G; k4 ^ |

多谢四方众乡亲。

: g; U4 q" D8 E( {: K

我家没有好茶饭,

, r7 E4 W4 D! `5 g( b% v! f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9 P5 @- r+ g( z1 X

 

$ H6 |. N, l- {3 V! j

前几天我给大家透露,去年晚些时候,已经就新帖子的楼主有了安排,即在此帖满100页的时候,要推出一个新楼主发新的主帖。我同时请大家猜猜是谁。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也算是个乐子吧。哈哈!

7 }& Y" i% K' Z0 p. o+ F

 

, T( @9 t4 W& v3 X

在本帖进行到99页的紧张关头,新楼主突然现身了,不声不响地开辟了新根据地……

% A0 F* K$ l4 f, M

正如辛弃疾的《元夕》:

/ {! M( j( R t0 M

 ……

; Q' Y, `- ]! c7 B0 U6 K

众里寻他千百度

, ?: [# I5 P& d9 ~* r! m8 U

蓦然回首

7 {, n! ^8 P+ m- x' ?2 R: d3 Y

那人却在

T. s. m \4 j

灯火阑珊处

6 M, }8 p$ y5 b$ b

 

, [$ Q+ `+ ~; N6 u

我赶紧利用第100页的页面,写下这个类似总结的帖子。同时用一首毛主席诗词,指引大家去新的根据地,去继续海阔天空地畅聊吧!

9 s) t2 P, V% `, x0 E

 

, A2 g/ H2 G, h0 u) t

如梦令《元旦》

0 P+ }6 C4 E2 h- J$ `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五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8 {! L% I& x/ e

 

( @* ^0 V! N7 p0 W% r

最后,用电视剧《长征》中的一首插曲《十送红军》(由宋祖英演唱)来结束本帖,祝愿一机部子弟小学即北京机院附小的队伍在新的根据地继续发展壮大!

6 ` X$ z% m- m: p7 T

 

: z' L/ w) g4 p; T1 [' d& L% O

光荣属于亲爱的母校!

: p$ c& U/ j4 b `6 }( q3 W

 

; M* o2 t" i8 x. k2 I; g

 

& `0 B1 B, E% ~5 B r

 此链接就是新主帖 

( w+ b2 O* Y8 U i

http://www.oldbeijing.org/dispbbs_78_71121.html

! c1 c8 k; U. c) |- |

 

0 g. n6 z0 C1 i' h/ v# L

 

匿名  发表于 2011-1-20 16:12:00
IMG_0005.JPG
发表于 2011-1-20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小的第二号大厦还有最后一层就要封顶了,因此要格外珍惜,只能长话短说,“厚积薄发”了。

& k) G8 z( \/ m9 R* `

 

0 u3 l7 y$ X4 @

感谢玉龙老弟上传的美妙歌声。就像你所说,常听常新,每次都令人震撼。

- \- `& ?2 P4 @1 k

 

, A/ |% x7 R( e0 c3 T1 s

玲好长时间未上坛了,久违的很!想不到你及家人对西安小吃这么喜爱上心。那寒窑如蝌蚪的食物,是不是荞麦鱼鱼?!我发现凡是喜欢泡馍和其他西安小吃的,大都是曾到过西安,甚至在西安呆过一段时间的人。我的一个同学,也是附小的,从京城到古城,从西安再到四川成都工作定居,每次到西安,必吃泡馍,一饱口福,还热心向老婆孩子及同事推荐,不管他们是不是像咽苦药一般。开始我很奇怪,后来渐渐悟到这里有一种情结,说不清道不白。不知你同意否?

5 N, E, W$ m, t+ K7 {

 

- c: i# `% i) C2 n5 R w

老叟二哥当年原来串联时来过西安,还在交大入住,真是太令人感慨了。闻知二哥在内蒙几十年竟不吃牛羊肉,真是不可思议。不知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 v1 l* c" e4 |& q L' j

 

! u' {. S' Y6 u! c

三叶草学姐所说的“走校生”,又唤起了我们新的记忆。不过,严格地说,我附小分为住校生和走校生。住校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学校吃住,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才回家。走校生自然是家在大院里,回家吃住。另外,还有一部分走校生,在学校吃饭,回家睡觉。如我的哥哥就是在学校食堂就餐,记得每到开学据说都吃好的,可每次他都几乎生病,赶不上趟。等病好后,饭菜也就恢复正常了。而且,由于各班座位已固定,就得屈就末排和低年级一起就餐。

; C8 E* V3 g1 z4 O# e9 \

 

6 h1 n& Y5 {# {% O

我由于没在附小食堂就餐,所以不知那里的包子什么样,什么滋味。记得那时班里提倡做好事,还给打分,如扫地多少分,打水多少分,而到食堂摆饭分最高,可惜我老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去食堂做好事,所以积分和别人差一截。有一次,终于鼓足勇气去了食堂,大师傅说今天不吃米饭,不用摆饭,我当时既如释重负又若有所失,铃响之时,迅速离开。现在想起,如果我当时要坚持一会,说不定上包子,也说不定碰巧摆给糊涂人老兄,老兄会拿此说事,频添一抹光彩。呵呵

发表于 2011-1-20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z8 V) k% X$ }, |$ F* @

凑个热闹说几句方言有兴趣的猜猜 不要考虑字义,按字音读就可。 

9 X' I" u- L* a q! D. H

  1.夜了个轰航  前儿个早钦 明儿个带一天晌火头儿 ----表时间

* `6 O& @: a9 N- i% J/ Y5 P+ f ?

  

) Y; _9 P3 @* Y9 c5 q8 g

2.米羊,肖肖,霸角子,老敲儿,麻楞,车虎子  ------表几种生物

' x: ~) |) |: w$ d- P `. [6 P

  3.届四骂营僧子,真涝到。---

. [. x9 Q0 c/ r

  4.今儿门个晌火喝了碗薄滴,目吃干滴,干滴私囊了

* s6 a$ S% X0 ^2 R

  

发表于 2011-1-20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5.他穿滴老版僧了。还有涝干了。怪沃了得班求班求。啥意思

# j: D F6 G3 T8 M3 b. N

 

0 B% T, }' s' i, H4 i

 

* p$ @- K& P' F, b2 V7 A6 M% D% s

 

发表于 2011-1-20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学长好!我是走校生,没有吃过小学校的饭。~~~真后悔!要是知道我们能有现在这样的一个家园加学校加兄弟连,我说什么也得吃在学校了!呵呵~~~还有就是,您怎么把那么好的贴子删除了呀?呵呵
发表于 2011-1-20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好!太有深度了!呵呵
发表于 2011-1-20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虫夏草:“玉龙老弟,能上传这首歌曲吗?谢谢”

% M- G5 P" X) T9 u4 U) T1 |

 

* z0 w7 t" Q- L& s3 E m

 

6 s- P' q; g% k% }5 D! A" y

- W# Q* F( I f- S% L- q' ], K' L

 

v7 c& _8 T8 U9 L* n% J# a6 @

 

1 R7 c' y s6 j1 f4 |

李双江用真情演唱,激情搏发,常听常新,跟有感染力!

发表于 2011-1-20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f8 b+ m" `% k" ~& C/ ~3 j2 R

   冬虫夏草老弟的帖子让我回想起西安的记忆.

2 M7 H& V; x! G- M- ?

文革开始大串联,我们几个院内住的同学,在高同学家碰头商量去串联的事.高同学的父亲是学院的教授,指着地图像讲课一样帮我们策划路线,从京广线往南第一站保定讲起,邯郸.石家庄.郑州再往西走陇海线,洛阳三门峡.西安.到咸阳往南…….一直讲到从上海往回走,介绍了各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等等.我们稍做准备就乘上火车出发了.[我们就是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由于只搞到去西安的火车票,车上的人太多,火车又不准时,不可能按计划半路下车.只能一直坐到了西安.这是我第一次到西安.

U' t/ O+ d' A$ \6 e( ?+ A* s

    我们在接待站的安排下住进西安交通大学的大礼堂.睡的地铺有上千人,一排排的也挺壮观.我们为了等火车票在西安住了半个月才又开始南下.那时打破头也想不到几年后机械学院辗转陕南竟然落户西安,而且还和西安交大一路之隔.若干年后,到西安探亲竟不用打听一直摸到家门口.在我的印象中,那时西安城内不大,火车站坐北朝南,街道很窄没有多少高大的建筑.钟楼往东的大街是主要商业街,沿街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但脸面不大.西安的小吃我没一点印象,可能是兜里没钱的原故吧.给我留下深深印象的是交大食堂的大红薯,吃的直烧心.记得由于文革的破四旧,没看到什么古迹,看到的是扑天盖地的大字报和蝗虫一样红卫兵们飞来飞去“革命”

. _! q/ _/ G3 r

    参加工作后,探家,公出到西安几次,西安的印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美好了。路宽了.建筑高大了,带着大套包的马车和架子车看不到了[城区内].兴庆公园里在绿草地上鲜花胜开.雪松挺拔.去了临瞳洗温泉.到捉蒋厅遐想当年老蒋逃窜情形;看兵马埇猜想秦皇军队的宏伟;在大燕塔上遥望秦川大地,猜测是什么原因让几代王朝建都于此?旅游业的发展使古城西安唤发了青春.

+ c; M- H) f3 f1 M; V

    在西安我还没吃羊肉泡馍,因为在内蒙呆了几十年的我不吃牛羊肉.

发表于 2011-1-20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缘不了

情缘不了  转到----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三)

! u9 r' g" J: V) o" C

 

: c }* F" z* H: m# Z; c

6 H1 i5 g8 W: A* X: [

 

4 Y1 [: l. L' j3 I! }

太极宗师片尾曲情缘不了

最是那回眸一笑
惹得百花报春早
晓风暗月歌声飘
红颜正为君来傲

最是那青春年少
寻得三江把月邀
春露秋霜时辰好
芳心正为君来摇

怨你怨你真怨你笑把恩怨情仇一起了
念你念你想念你同是天涯相识路不遥
恨你恨你就恨你错把前程旧事当今朝
爱你爱你爱上你山河易碎情缘不了

山河易碎情缘不了

发表于 2011-1-20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叟:“在西安我还没吃羊肉泡馍,因为在内蒙呆了几十年的我不吃牛羊肉”

* Y* X* G" u, p4 m* y& ~& G% B" Z- n

 

, j1 o; Y& x3 A

      老学长真有口福!竟然吃了几十年的牛羊肉。要是我在,必定吃它半个羊腿,时至今日,俺还没吃过手扒肉,过几天约上朋友们去蒙古人开的蒙古包饭店,品尝一下手扒肉。

发表于 2011-1-20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1-1-20 12:34:00的发言:
6 c! X w' h) g, q% m# U. F

老叟:“在西安我还没吃羊肉泡馍,因为在内蒙呆了几十年的我不吃牛羊肉”

$ s: k: i' K$ E5 w/ p! f' P

 

- a. M9 `# k7 }* _

      老学长真有口福!竟然吃了几十年的牛羊肉。要是我在,必定吃它半个羊腿,时至今日,俺还没吃过手扒肉,过几天约上朋友们去蒙古人开的蒙古包饭店,品尝一下手扒肉。

, F! v0 O1 _$ E+ }7 N3 V% f

小老弟你看错了,我是没口福的人.

发表于 2011-1-20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双江   《我的太阳》

( Y/ ^+ k, ^* O" t; n9 s0 ?

 

0 p6 o4 i+ G' a: `9 ~. t3 Y6 Z0 @

! y" L& M1 v6 ?

 

8 P% ]6 P% Z' |/ q/ r% D

 

* Z! a2 r7 W6 `& |6 S4 m7 O' O

真是一群“疯子”哈哈哈......

发表于 2011-1-20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叟在2011-1-20 12:58:00的发言:
7 p7 V& k0 f3 T, f& G

小老弟你看错了,我是没口福的人.

0 r) O3 C9 p, ^- ?- R( l) v' L

您在内蒙几十年,都不吃牛羊肉啊!呵呵......我还因为几十年中您没少吃牛羊肉,吃腻了呢。

发表于 2011-1-20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双江及其战友学生《船工号子》

: V( r% W, ], Z$ \7 N% J% X

 

发表于 2011-1-19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的小吃和长安的古城一样天下闻名,但说句公道话,都是徒有虚名,名不副实——汉唐的建筑早已灰飞烟灭,只有远处的荒原郊县,趴着几堆黄土,说是赫赫帝陵。

, e) D2 x3 d- w+ d+ E- `& W5 r# x

 

& }+ ~6 K6 Z3 C4 k8 `

说起西安的小吃,最有名的自然当属泡馍,不知是不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国宴。很难想象汉高祖,汉武帝,以至唐太宗,唐玄宗,还有沉鱼落雁的的杨贵妃,会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往嘴里扒拉泡馍!可不得不承认,这是关中最好的吃食。当年蒋委员长莅临西安,杨虎城关心老蒋是否吃得消“老孙家泡馍”,老蒋连声说“吃得消!吃得消!”。估计泡馍吃起来不费牙,比较对老蒋的胃口,至于口味,老蒋可能不敢恭维,说没说“娘希匹”,不得而知。蒋宋美龄是绝对不会问津的,哪怕捏住鼻子尝一小口。

$ Q+ L8 N. v% B$ f( z

 

6 Q) \* p" ~; I0 {, `, z: O8 o

西安有个“春发生”泡馍馆,当年东北军流亡关中,许多人水土不服。于是有人向张少帅提议,开个泡馍馆,名称取自杜甫诗词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起来真怪,病人一到这里吃顿泡馍,病就好了一大半。估计是缺油水。

$ Y* ^# v* E/ `+ Z; O

 

: g* ] @& J6 ?9 ?* L) O

再一个就是凉皮。曾有外地人来西安,看本地人吃“凉面”——他们认为是地道的凉面,回去逢人便说西安人可苦了,白面条和窝头掺着一起吃。后来才知道,那黄黄的不是窝头,是一种叫“面筋”的佐食。凉皮特受西安女孩的青睐,往往早中晚顿顿都吃,乐此不疲,尤其是夏天,尤其想瘦身。而男士既吃不饱又不叫好。

3 t- N- Q9 B7 D9 k9 }' f: I

 

+ C, L1 S( r5 t8 \

当地人有叫它“酿(音让)皮子”的,他们似乎特别喜欢用这个“酿”字,但发音不同。比如,一个地道的老农,会说“酝酿”,单发“稳让”音,“喔四情俄腰稳让一哈”(那事情我要酝酿一下)。透着那么有学问,那么古香古色。实际上他们中许多人大字不识一个。不知道的以为是李白杜甫在切磋怎样吟诗作赋呢,“语不惊人死不休”!

5 b" u* T! j. p

 

0 w. r, H9 p/ a6 H% i

早上,当地人一般喝胡辣汤——内有海带丝,少许肉末,豆腐干丁,胡椒粉,辣椒末,酱油,勾芡,酱紫色一大碗,喝得唏嘘流汗,有时甚至鼻涕眼泪齐出,真个是“声泪俱下”。

% _$ F: N, l- e9 P3 X5 w

 

1 U+ t: J2 v! N* i1 z8 z+ F

晚上是当街的烤肉串,烟熏火燎。几个小伙,赤膊上阵,左手一瓶啤酒,右手一串烤肉,左右开弓。据胡涂兄揭发,竟有黑心摊主,以死猫死狗肉充数,“挂羊头卖狗肉”。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勇敢的美食家。就像水浒中所说:“你就是下了蒙汗药,我也有鼻子!”

8 m, l* t+ |! [

 

- K( Z9 [& U) j' i

贾三包子算是后起之秀。话说贾家三兄弟,合伙开了包子店,一反传统的包子模样和内涵,首次将灌汤包子引入古城,更在包子之外下功夫——墙上挂满来此吃包子名人的照片和题词,记得有赵忠祥,杨澜,姜昆,巩汉林等,好像没有赵大叔,因为那时他还没出名。后来,生意红火了,应了一句古话,“兄弟越走越远”。据说,曾为“贾三”的招牌争得不可开交,尤其是贾家老三,说上面明明写着是“贾家老三的包子”,老大老二自然愤然争辩。上演一出“兄弟阋于墙”的闹剧。最后分为三处,仍都叫“贾三”原字号,都说最正宗。

$ i0 y1 c* G, p" q9 L* p# U

 

0 z2 e) R' [. L

上述纯属个人看法,与饮食界人士并不相识!呵呵

发表于 2011-1-19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1-1-19 9:47:00的发言:
  ) F" T2 J9 z& [9 Y2 Q

                                                诠 释:老师语录:每天都要高兴

, |; I& z" t7 ?- @: r

糊涂人老弟对胡老师“每天都高兴”诠释真好,有理论有实例,很有说服力。看了之后下决心要每天都高兴。转录几幅高兴大笑的图片助兴。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JNCrygF8.gif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RrEYJugX.gif
发表于 2011-1-19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1-1-18 13:44:00的发言:
我以前登录后在论坛上可以查到校友们的个人信息,现在却总是显示下面的提示,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是这样的情况?
雨中漫步,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北京网站有些标注的功能,可能没有让其发挥作用。如所列站内搜索内容的按纽,按下后,就告知此项功能没有开启。
发表于 2011-1-19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玉龙雪山在2011-1-19 8:44:00的发言:
* M) @& z; q3 Q/ F/ t l

            这几天正犯滴估,laojy老学长怎么没上贴呀?今早赶紧打开论坛眼前一亮,老学长来啦,这下放心啦。
“发一幅拙图表达对他们二个的谢意。”您数包子呢?应该是“发一幅拙图表达对他们二位的谢意”才对呀,“二个”“二位”呵呵......跟老学长开玩笑呢啊。

玉龙雪山小弟,谢谢对我的关心,有几天我确实出了趟远门,以后找机会告诉你我到哪儿去了。另外实在对不起,不该说是“二个”,应该是“二位”。是我一时没注意,出现笔误。
发表于 2011-1-20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0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制下面的链接到地址栏即可进入咱们的新家了。

$ v5 v% D3 v5 W+ `/ G! m, d1 w

http://www.oldbeijing.org/dispbbs_78_71121.html

发表于 2011-1-20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0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q6 ]7 t1 b: K' `4 I1 F

冬虫夏草:“当地人有叫它“酿(音让)皮子”的,他们似乎特别喜欢用这个“酿”字,但发音不同。比如,一个地道的老农,会说“酝酿”,单发“稳让”音,“喔四情俄腰稳让一哈”(那事情我要酝酿一下)。透着那么有学问,那么古香古色。实际上他们中许多人大字不识一个。不知道的以为是李白杜甫在切磋怎样吟诗作赋呢,“语不惊人死不休”!”

! {# m9 z2 C" a; v$ Y4 |& L

 

' Y0 }6 S7 v3 n7 p

      记得一次在西安某羊肉泡馍馆见到一位老者临出门时,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自言自语道:“散亮拜就,意万抛磨,邹堆咧!”(三两白酒,一碗泡馍,就对啦),好象是刚刚正确的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其实是酒足饭饱后自己的那份满足,那份感叹和对羊肉泡馍的喜爱。

0 z9 I- i5 b. P

 

" w' K) E. p1 M e) O0 f+ V

      外地人诈听西安话,感觉土的很,但细琢磨里边用了不少成语,还有几分逻辑,透着那么有文化,口语诚恳显示着民风淳朴。

. e# T% z7 i2 O/ k, C* t }

      离开西安25年啦,在我们这个首屈一指的大国企里边,人员真的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每每听到陕西口音的同事,就会不由自主的搭上话,凭记忆用陕西话“片韩传”果然多了几分亲近,多了几许互信。

; p8 M2 o% Y8 q, s S

     

发表于 2011-1-20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龙老弟,能上传这首歌曲吗?谢谢

" h- T( W% _$ H8 u5 O9 |3 V+ M+ [

 

" n& M& Z% ~ b' Y' w7 W7 Z ^' J

《再见吧,妈妈!》

. F& v" \. z1 I5 i7 O. X Q0 C

 

, ~( Y5 { Y7 e1 ^) `' @2 Y

再见吧,妈妈!

, _( U2 R' x0 ] L! D% z* Y! H, d

再见吧,妈妈!

( \- P2 O% Z W9 b% s

军号已吹响,

$ K: w% A1 \& D# k4 g8 b3 ]' L* c% g

钢枪已擦亮,

; c* f. E# c% F8 ?$ R

行装已背好,

5 b( `( I$ @$ \" o0 ^& Z P

部队要出发!

* D- ^ S; U5 I' O) H: O6 X$ T

你不要悄悄地流泪,

- p2 g* i% I) F3 F

你不要把儿牵挂。

/ ]2 h: x( u' L1 Q2 l& l2 m

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

V1 R( }: L' W0 Q

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

4 G0 a: [# d: f- V; W% P

我为妈妈擦去泪花。

发表于 2011-1-20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1-1-19 23:42:00的发言:
* n3 K1 B+ R; M, N& W7 O

西安的小吃和长安的古城一样天下闻名,但说句公道话,都是徒有虚名,名不副实——汉唐的建筑早已灰飞烟灭,只有远处的荒原郊县,趴着几堆黄土,说是赫赫帝陵。

+ C7 O# y' S/ h) J

 

, d4 S) m: U2 |$ ?; c' V2 w+ t7 |

说起西安的小吃,最有名的自然当属泡馍,不知是不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国宴。很难想象汉高祖,汉武帝,以至唐太宗,唐玄宗,还有沉鱼落雁的的杨贵妃,会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往嘴里扒拉泡馍!可不得不承认,这是关中最好的吃食。当年蒋委员长莅临西安,杨虎城关心老蒋是否吃得消“老孙家泡馍”,老蒋连声说“吃得消!吃得消!”。估计泡馍吃起来不费牙,比较对老蒋的胃口,至于口味,老蒋可能不敢恭维,说没说“娘希匹”,不得而知。蒋宋美龄是绝对不会问津的,哪怕捏住鼻子尝一小口。

g- X; A4 B3 D

 

+ }/ d! _% |% {: ~1 c

西安有个“春发生”泡馍馆,当年东北军流亡关中,许多人水土不服。于是有人向张少帅提议,开个泡馍馆,名称取自杜甫诗词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说起来真怪,病人一到这里吃顿泡馍,病就好了一大半。估计是缺油水。

$ R& A' M* n# F- P6 a

 

" D Z* M( X8 c$ N; R3 E

再一个就是凉皮。曾有外地人来西安,看本地人吃“凉面”——他们认为是地道的凉面,回去逢人便说西安人可苦了,白面条和窝头掺着一起吃。后来才知道,那黄黄的不是窝头,是一种叫“面筋”的佐食。凉皮特受西安女孩的青睐,往往早中晚顿顿都吃,乐此不疲,尤其是夏天,尤其想瘦身。而男士既吃不饱又不叫好。

& d* ]0 G: H7 [2 u9 T7 q

 

8 _8 {+ }; y! H$ G

当地人有叫它“酿(音让)皮子”的,他们似乎特别喜欢用这个“酿”字,但发音不同。比如,一个地道的老农,会说“酝酿”,单发“稳让”音,“喔四情俄腰稳让一哈”(那事情我要酝酿一下)。透着那么有学问,那么古香古色。实际上他们中许多人大字不识一个。不知道的以为是李白杜甫在切磋怎样吟诗作赋呢,“语不惊人死不休”!

) ?4 ?7 b3 [& \- @0 \7 n* V

 

4 c+ y( [3 y, j

早上,当地人一般喝胡辣汤——内有海带丝,少许肉末,豆腐干丁,胡椒粉,辣椒末,酱油,勾芡,酱紫色一大碗,喝得唏嘘流汗,有时甚至鼻涕眼泪齐出,真个是“声泪俱下”。

* o. q: z3 l! f! m) L

 

% E) V% e' X1 F* i

晚上是当街的烤肉串,烟熏火燎。几个小伙,赤膊上阵,左手一瓶啤酒,右手一串烤肉,左右开弓。据胡涂兄揭发,竟有黑心摊主,以死猫死狗肉充数,“挂羊头卖狗肉”。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勇敢的美食家。就像水浒中所说:“你就是下了蒙汗药,我也有鼻子!”

6 u3 S" @; ]0 X7 m' A1 Y& A; U

 

4 y2 o5 v1 j5 D' [2 f! ?' Z @

贾三包子算是后起之秀。话说贾家三兄弟,合伙开了包子店,一反传统的包子模样和内涵,首次将灌汤包子引入古城,更在包子之外下功夫——墙上挂满来此吃包子名人的照片和题词,记得有赵忠祥,杨澜,姜昆,巩汉林等,好像没有赵大叔,因为那时他还没出名。后来,生意红火了,应了一句古话,“兄弟越走越远”。据说,曾为“贾三”的招牌争得不可开交,尤其是贾家老三,说上面明明写着是“贾家老三的包子”,老大老二自然愤然争辩。上演一出“兄弟阋于墙”的闹剧。最后分为三处,仍都叫“贾三”原字号,都说最正宗。

1 u6 [$ v& W* g$ W& _) L/ o# v

 

! w; c4 p, U* h: f

上述纯属个人看法,与饮食界人士并不相识!呵呵

% ^0 i: w) I: M0 G2 I9 e2 N& N

95年 我爸,我,刘,昭去西安,爸说不吃羊肉泡馍就等于没来西安,领我们到‘老孙家’吃了一次,八块钱一碗,墙上贴了很多名人来吃饭的照片,吃起来挺麻烦,但确实地道,还有很多小菜,不像我们这的泡馍把饼切成大块放上菜羊肉汤煮就行。在西安寒窑那我们吃了一次荠荠菜酸汤饺子好吃极了,才六块钱一斤,还有一种饭不知是啥,黑色,短条像蝌蚪,应该像吃面条那样加以卤子吧。

发表于 2011-1-20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9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方知彼岸在2011-1-18 18:47:00的发言:
......如果说谁找到了这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谁就找到了幸福,那么我要把这份幸福送给我们附小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们。因为它属于我们附小这个家。
+ u( L) C5 D E6 A+ q" i

     热烈欢迎方知彼岸手擎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来到母校网坛这个乐园,这里遍布茂盛的长着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你送来幸福,也找到了幸福和快乐。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1-1-19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学长好!水小子小弟好!我实在太不得要领了,所以只能用以上的方法达到编辑的目的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原谅一下吧!谢谢!~~~玉龙雪山小弟好!游记还没有完成,对不起!过两天一定交作业!
发表于 2011-1-19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laojy[/I]在2011-1-19 18:39:00的发言:[BR]
+ B% ]) `* Z4 e, z7 B$ b[BR]     热烈欢迎方知彼岸手擎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来到母校网坛这个乐园,这里遍布茂盛的长着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你送来幸福,也找到了幸福和快乐。  V/ M* s9 b* O( R9 ]- [' `# i" E7 p
[BR]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pg

" Q# w/ V/ o! r8 q! p+ }[BR] 1 V/ ~1 `" P* K9 s8 l8 s
[BR]  $ E# `: x! D+ g, w+ @
[BR]7 x" y/ x- `6 f. o9 d
[BR]老鞠学长,谢谢你让我看到了母校园地里遍布茂盛的幸福三叶草。你是给我们大家送来幸福的榜样。谢谢你让我感受到了在母校乐园里的幸福和快乐。- E1 K! J. l4 K: C0 d: O  o1 V
[BR]遗憾的是我拍的照片没能上传成功。等以后再试试。
2 i% O0 Z* m6 ]: y; s, b5 `[BR][/SIZ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1 03:00 , Processed in 1.22720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