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三叶草在2011-1-13 21:41:00的发言: 看了胡老师的发言,太感动了!胡老师好!laojy学长好!玉龙雪山小弟好!胡涂人学长好!冬虫夏草小弟好!水小子小弟好!西水车学长好!beiwei学长好!老童学长好!大家好!各位附小人好!虽然我们不用去诺曼底登陆、不用去面对枪林弹雨。但是我们也是兄弟连,是无与伦比的机院附小的兄弟连。我愿意象胡老师说的那样,把塔中士的那一段话送给各位,送给大家:"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要象你一样的优秀就好了…" " l' _6 B. Q4 F' p+ T9 Y' W" t
: [- W9 q _' h" u$ D4 W. l
三叶草学姐的“回忆录”,一篇接续一篇,虽然说的都是家长里短,凡人小事,却有血有肉,有滋有味。而且,这些人恰好都是我所认识的或见过的,所以频添许多亲切感。如果说水小子老兄以前的帖子以写机院实景著称的话,学姐则以描写院中人物生活心态见长。ffice ffice" />
) V9 a I( c6 |& D: x( [
2 Z, y- [# d5 x+ ^% ^! c# ~: i特别是学姐那一声“小弟”的呼唤,真真切切,情深意重,不由人不“被童化”,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学姐有一个弟弟,和我同年,同学。借此机会谨向你们姐弟致意! h% F5 h- ~7 J' }' c* W- G
! @# _# R$ Q A! l, y7 H$ ?读了《董阿姨》,才知道北门外猪圈旁的那户女主人姓董——似乎唐山人姓董的很多。可我们当时都叫她“大朵儿她妈”,她家大概是用废砖垒起来的,记得出了北门要左拐下坡,房子就越发显得低矮。我总把她家和老齐头的熬猪饲料的伙房混为一谈,这是因为很少光顾那里的缘故。我家是文革中搬到8号楼的,“半路出家”,自然比不上学姐和她家那样熟悉,尤其不敢一个人去她那里。一般和几个同学一起结伴而行,像黄花鱼一样溜边。 8 s* {9 J( [ v5 X( T8 r& [& E
- {7 F2 ]% U* g+ V一次,我乍着胆子混在人群中到了大朵家,大朵妈倒是很热情,只是见我眼生,不过也一视同仁。这时,大朵儿不知什么时候凑到我身边,只见她留着娃娃盖儿头,脸颊红扑扑的,好像还豁着一颗牙。她很是兴奋,满脸堆笑,侧头问道:“你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 + a! @0 a8 r" l) K. _" _; C
我囧极了,不知如何回答。如同误入别人家门的不速之客。
- N4 G+ q& D( t8 ]5 t) N3 ]“你是某某某!”她大笑地说。
- O6 z: }0 d( Z- {1 T- n / ^; e, l/ K, `7 M2 n
我“愈加愕然”,就像迅哥儿见到“豆腐西施”。 - g, I2 M1 I% e! K' P
. {: `/ M! j7 C$ S% n; O: x
“你是谁呀?我怎么不认识你!”没等我缓过神来,她又“故伎重演”,“卷土重来”!“你是——!嘿嘿嘿嘿。。。。。。”
1 }( [4 d5 B9 j- J0 @
* b' g1 H% g) Z( G. P$ G6 F/ D1 |多少年后,我读《红楼梦》,对其中一段特有感触,说的是贾宝玉路过一家农舍,见一架纺车很是新奇,于是摆弄起来。被随后而来的农家女孩劈手夺过,不屑地“指正”。。。。。。此时,我想起了儿时的往事。可我实在不是宝玉啊。。。。。。 * I# u+ L, c' x! ]* o& O4 x
6 d1 o0 D' u. n0 A; J; M0 F主啊,宽恕我这生搬硬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