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997|回复: 1733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8-22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p8 G. Q6 X7 L

+ w$ P* z; E& y' }


    第一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即北京机院附小建于五十年

; {3 D S) ]% B" S5 P4 ~2 {# Z

8 J, ~; a$ P, M% P: y, S1 ?

代初,后于六十年代解散,是当时北京朝阳区最好的一所

0 I$ D0 B [8 @6 W6 w6 T" w! e

小学。

, Z. y. z: Z+ I& w

 

. o4 q- {3 \9 X- k

    有哪位或者哪位的前辈在这所学校读过书的吗?

0 Z0 u- K; E: Z! R5 W

 

9 \7 x9 R5 ?! M5 J+ u

 

, u) o: g/ n! x

 

+ S9 I1 X& L3 G* m4 V6 [

注:实际上,这个帖子是校友“古刹听松”2006年12月4日帖子的延续。到2010年8月22日20点22分封帖的时候,“古刹听松”帖的跟帖数已达到12784,共427页。因大量的跟帖会给网站的服务器带来沉重的压力,网站管理方决定对跟帖达100页以上的帖子包括“古刹听松”帖进行封帖。封帖后,仍然可以浏览该帖,但不能再跟帖了。

, m6 f& P& x2 P/ T4 N& M" a

 

1 N1 X; ?0 G9 f! e! L

“古刹听松”帖的链接如下:

$ v2 q b+ S# e4 S1 J J+ g- F

 

% `# T* z- O1 i) i1 c

首页 

. t+ e# N; P; Y, z: z5 G; _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21&Id=12614

3 Z- m g1 N; |

 

1 C2 E0 R8 i! _% x" p

末页

_& ^2 l2 S. L% I$ M- T, c7 r% k

http://bbs.oldbeijing.org/dispbbs.asp?boardid=21&id=12614&authorid=0&page=0&star=427

* r9 N9 v" z' q9 _3 X1 w, M# B k( G# i

 

) v6 F* ?/ ~$ O7 R

 标题: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 

回复 论坛版权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殇乎???

4 z; J5 p1 Q6 B" H- K

 

2 X: o6 g! P4 h. y, V

相传某要人喜欢三字一断句,一次他庄重宣布:

/ _3 i& z( s6 o6 o

“黄河小,浪底大,坝合龙!”

+ p+ P) V6 u7 {% u2 E% ]: R

 

' b; b7 \+ a6 @

呵呵呵,。。。

发表于 2010-8-25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beiwei在2010-8-25 21:35:00的发言:
& F6 a+ r E, k8 ^; g8 [! A' V

这不是黄河水,这是多少世纪流不尽的民族血泪…… 

2 C: W" \; `# `7 A7 q' Z- G8 t# h

"圣人出,黄河清"。历史上不知出过多少“圣人”,黄河仍不清! 

) n. q J. F( d. [0 A$ }

结论:“圣人”靠不住。

2 U( y+ v5 { {7 R

解释得有水平。国际歌不是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没有圣贤皇帝”吗。还是要靠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8-25 11:52:00的发言:
5 b; q& U* }. f( r( O

太恐怖了!太血腥了!难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鲜血染的吗?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血腥史?你是怎么想的?

# ~" V: n* ^) j1 K- e) q, ^! Z

这不是黄河水,这是多少世纪流不尽的民族血泪……

3 M+ x$ b) }9 X6 [

 

# k, |7 h" B) j+ p

"圣人出,黄河清"。历史上不知出过多少“圣人”,黄河仍不清!

, p- ?$ J* w% j* B

 

3 }% {2 ~7 b0 Y, I

结论:“圣人”靠不住。

发表于 2010-8-26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26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回新家报道!
发表于 2010-8-26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吗?(二)

发表于 2010-8-26 1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8-26 12:08:00的发言:
6 ^. e3 w0 m4 H9 o

 

0 Y0 g0 G, W) M3 z

       【北魏:这不是黄河水,这是多少世纪流不尽的民族血泪……】

3 Y5 @. x) q; i8 C& ]! m4 K0 |- o- q

     我是从这个角度看黄河。西水车学长,别误会啊。

* N9 x2 ?6 \! e5 B; F' L x( \

开个玩笑,不必认真!哈哈!

发表于 2010-8-26 1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sipailou在2010-8-26 12:49:00的发言:
9 x/ _+ N- k3 Z% U: G
QUOTE:
我是两座新楼的沙发,不是“单人”沙发。网友们需要“河蟹”! 
1 G) c3 ?; D8 ]; g/ |3 ]1 Q

你发错地方了。

发表于 2010-8-26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两座新楼的沙发,不是“单人”沙发。网友们需要“河蟹”!

发表于 2010-8-25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8-25 11:12:00的发言:
: } H7 q; L7 H& g3 {

                                   

5 \7 r0 o$ [8 c; _! O* U( N

                                        黄河的原色

! V7 G) N# `' J2 F9 K

太恐怖了!太血腥了!难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鲜血染的吗?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血腥史?你是怎么想的?

发表于 2010-8-25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25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25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我说,哥们儿,别随便删帖子呀,刚渐入佳境,还想仔仔细细观赏呢,怎么转眼就没了!小心不跟你们玩了!请自行恢复《黄河原色图》及评论。

) B5 O! l8 }" S6 F

 

: `1 O4 B/ o8 t! U9 T

嘿,老天还真显灵了。复原了,谢谢。

2 _, I4 o; x5 [# X

 

& P7 b* {9 W' U% J7 k. D

“机院附小(二)”帖续的第一个昼夜,即24小时内,大约跟帖18楼,点击约330人次。第一页30帖,点击637人次。

: P6 T: W' p+ @4 r) @

 

) X) Q+ ~3 v ]- S: f' P3 v/ t

兄弟愚钝,勉强进入前十名(第十名)。抢坐沙发扶手!呵呵。

5 i" g9 c, Y* ?

 

' D$ m6 m) W1 s4 M1 s' Y5 p. Z

鞠大哥,你在哪里?先别忙着绘画,冒个泡泡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若水兄:

' U; ^- y+ I: h) m

 

) M2 u; z2 E& [& _! W% S7 q. |! s

在老帖子里,您曾要我问问掌柜有关老帖子置顶和保存的问题。我已问过掌柜并得到如下回复:

2 }: L' L7 ?# v2 ?" f

 

6 w. n' G, ]. E* Q. H

(掌柜的原文)“老帖不会删除,但不能在老帖中跟新帖。封贴的意义是降低服务器CPU负荷,所以不会将老帖固顶。 ”

5 m, u! o) h" V4 |: x3 Z, {

 

# O- L) h+ ?9 L6 ~% l, H

特此告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中漫步在2010-8-24 15:03:00的发言:
  5 K* c h8 h* c3 e5 B


    第一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即北京机院附小建于五十年

% S- ~: n; e% n1 C& I# C& q- u3 G \

$ a" k* C; @$ s. D; i

代初,后于六十年代解散,是当时北京朝阳区最好的一所

" x4 ?- x6 X# E- y( Z& [

小学。

4 a$ L' P( r% Y$ L/ e. F

 

1 P0 w+ U$ _: G* b5 m. H. L

    有哪位或者哪位的前辈在这所学校读过书的吗?

W2 @! p; x* g" y% T4 t

上面是beiwei的原帖,所以我才说他“偷懒”的,谁知道他老兄又重新编辑了帖子,显得我的跟帖不太符合事实了。本想删帖,又舍不得好不容易得来的“沙发”,心想反正这里都是校友,大家也不会太在意,就还是保持原汁原味了。

. ~# _7 J( [, Q# \, p& W

另外:以前网上帖子编辑后会有显示,这样原帖编辑了,跟贴不变大家也明白怎么回事,我觉得挺好的,现在不知道老北京网出于什么考虑取消了编辑后的显示。

0 N. `6 B6 y; V& X5 S4 X( K

你的帖子当然不能删!这都是有趣的过程。如果没有你的通知,我还不知道啥时候才发现提前封贴了。当时我急急忙忙先把最基本的内容贴出来,就是为了抢个时间。

$ j+ J" ~& S! s: ?: g

 

# |; |. {, S$ C

因为这是第一帖,我也不知道网站是否允许修改(此帖我自己都无权删除,只有版主和管理员有权删除)。假如不能修改,我就跟贴把其它意思写上去。后来发现此帖能修改,我就修改增加了一些内容。其实我原来准备了一些内容,是简要说明学校的一些历史情况。因当时不在手头上,也就算了。

发表于 2010-8-24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门纪念823炮战52周年 9 Z& w, H9 O) c; p/ w
2010-08-23 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 中 小】  
2 g/ n( F9 a7 h2 u
# T8 n9 s1 q7 W- y: I& S

    

$ l: H$ F( M g- h+ a

  中新网8月23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金门纪念八二三战役(即金门炮战)52周年“公祭阵亡将士大典”,今天在太武山公墓举行,当年参战老兵、军民代表缅怀先烈保家卫国的精神,并期盼两岸炮声不再响起、走向和平。

5 S8 R7 R* f) ^% R0 }

  据报道,“公祭大典”23日上午在太武山公墓忠烈殿举行,由“金防部指挥官”张庆翔、金门县长李沃士共同担任主祭官,“福建省政府”秘书长曾华德、“立委”陈福海、县议长王再生、八二三战役战友协会理事长吕芳烟等分任陪祭官,参战老兵、地方各界首长、军民代表800多人参加。

1 f, |. Q+ l, t' }

  张庆翔与李沃士向烈士灵位上香致祭,并带领全体人员行三鞠躬致敬,随后前往墓园献花、追思,场面庄严隆重。

' q g. ^+ L: Q/ H8 A/ B1 K5 P" j2 z

  张庆翔代表防区官兵向吕芳烟等八二三战役老兵致上最高敬意,欢迎重回金门参与缅怀袍泽纪念活动。

4 X, E6 s/ h/ T3 a) |* G

  李沃士代表县民感念八二三老兵奉献,他指出,“战争无情、和平无价”,过去战争的惨痛经验,两岸人民应谨记在心,做为历史教训,共同朝和平方向发展。

7 q- k( u. s# L) U

  据悉,77位老兵代表重回金门,他们期盼战争悲剧不再重演。吕芳烟并表示,八二三炮战胜利,确保台湾的经济建设起飞,希望能获得荣民就养金、将八二三订为纪念日、及列入民众教育教材。

发表于 2010-8-24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w% c( T* X4 C0 E6 f


    第一机械工业部子弟小学即北京机院附小建于五十年

% |" _. d6 z4 L

3 q5 C/ U$ K4 z9 y, Z/ {

代初,后于六十年代解散,是当时北京朝阳区最好的一所

0 r5 L. B K5 b1 _ Y/ o' O3 l

小学。

6 E% ^+ ?* C# `

 

# t( G( Q" O1 e7 F

    有哪位或者哪位的前辈在这所学校读过书的吗?

" m6 U; A. `+ I$ L# n2 l% C

上面是beiwei的原帖,所以我才说他“偷懒”的,谁知道他老兄又重新编辑了帖子,显得我的跟帖不太符合事实了。本想删帖,又舍不得好不容易得来的“沙发”,心想反正这里都是校友,大家也不会太在意,就还是保持原汁原味了。[em63]

9 y( \9 k% x0 `* t

另外:以前网上帖子编辑后会有显示,这样原帖编辑了,跟贴不变大家也明白怎么回事,我觉得挺好的,现在不知道老北京网出于什么考虑取消了编辑后的显示。

发表于 2010-8-24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文秀武兵!
发表于 2010-8-24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新盖的房,雪白的墙,墙上挂着MZX的像,越看心里越“靓汤“……”,

, }2 C2 x0 Y. |3 f3 e; d4 y

           呵呵,隔壁“街边儿”的育新校友唱着”儿歌”来看望一机部附小的同学们,乔迁之喜

发表于 2010-8-23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j5 j, n8 D( K

        在‘新家’搬迁时,想对大家说几句话:
    自从“古刹听松” 2006年12月4日 发表了那石破天惊的第一帖之后,已经3年多了。在广大师生和热心网友的关注、参与下,我们的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大家称之为‘家’),已经成为我们师生校友们精神生活的寄托。鉴于老北京网论坛的新举措:“自 2010年9月1日 起 ,寻找老街坊版将对回复超过100页的帖子进行锁帖处理”,无奈,我们只好另辟新径,发表《有知道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北京一机部子弟小学的(二)》为主题的新帖,供同学们发表新帖,继续我们的情谊。请海内外学友们相互转告,踊跃跟帖。

8 A, l" @5 r' P) @

 

* k3 H1 z \$ ?2 B4 F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8-23 8:09:00的发言:
( v/ R; i3 K! c9 g1 k5 V- m& Q! A

 

7 u. d, v D B5 E2 v( ? r

附小的坛口昨夜好似突发泥石流,转眼间就截成堰塞湖,憋住水流,着实令人心慌意乱。

% T2 Z6 o4 ~4 E5 A7 I

万幸的是,虽然突如其来,有些措手不及,但“接班人是俊杰”,处变不惊,及时炸开一个缺口,让围堵一时的水流,像黄河壶口的瀑布,奔腾飞泻!苍天有眼!

; P! R2 S2 }' A4 E$ c6 `" t1 g
6 c( L( x2 K& }

发这个帖子有些戏剧性。

4 G2 {; ~7 y" {2 Z3 A. P

 

% D, F3 k/ e3 r1 ~# I

其实,这张新帖子的设计我早已经准备好了,存在自家电脑里,就等2010年9月1日---封贴日也是学校开学日凌晨发出。

9 e4 G# E' F% Z' S' Y# w2 U! Q

 

9 T/ `/ d. b! L3 ?2 Z

昨天晚间我出门在外。大约晚上10点半,突然接到总联络官漫步的信息,称老北京网提前封贴!要我赶紧着把新帖发了吧,别等9月1日开学了。

/ |/ V1 N. p8 [. i6 k2 ]# z, U+ ^+ H3 j

 

4 y) G) k0 N/ v1 ]. T( z% C

这可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啦!正好在我手边有台电脑,赶紧开机上网按原来方案整出了一个新帖子发了。但原来的一些设计没在手边,比如弄个机院附小校徽的贴图或者GIF动画之类的。当时我准备回家后再用原来准备的素材修改一下(24小时内还可以编辑更改)。但我贴出后,发现这样朴素的效果很好。就决定不再改了。

" n' T N/ |0 g3 y- x4 I

 

7 J8 ^- x, U# r. d# z# u9 x

漫步笑说“偷懒”,实际上,要的就是返璞归真。我早说过,真正的意义在于“古刹听松”的第一帖。

. _5 x9 V. X; i* e6 h% w; I, c

 

/ w) l0 m1 N5 Z8 S8 W, D

那一帖石破天惊,可比做涅瓦河上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炮响(此巡洋舰至今还停泊在涅瓦河上,据说此舰还在俄罗斯海军编制,为第一号军舰。我看到舰上有水兵),又可比做暗夜沉沉的南昌城内那划破夜空的枪声。

- V( c; W# s7 a0 E) ?; b- g

 

4 J: q0 m& c. D

“接班人是俊杰”,只能属于76年那雷霆一击的华交城……  在下“怎比得前辈的古人”?啊--啊!

3 A2 X2 \. ~/ W- W( z3 }/ m

 

6 w) x) b, U* m3 q& ~

巧的是,通常我一般晚11点后就关手机了,传令官的信息是10点半发来的。假如再晚半个小时发信给我,我就接不到了。假如当晚我不再上网,一定会形成堰塞湖啦!

8 O. _0 i$ p1 E. z" c+ |

 

' s- D0 t f" H* b( t; v9 P

就这样,在2010年8月22日晚23时整(这个准点时间也是巧合),一道闸搬开了,“西水”奔腾而下,蔚为壮观。冬虫形容的很贴切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8-24 0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胡涂人在2010-8-23 10:16:00的发言:
. m1 |4 h; T9 x& Y, I# O M. l! m

     方才去了老宅门儿,一看宅门被封,不知所以……何处是新宅?也许从此流离失所……顾盼之余,一琢磨,到“老北京”首页瞧瞧,好嘛,一下那标志性的话语“有谁知道……”映入眼帘,…………

) J, Y) o" C' R/ `6 a9 C. t

   北魏这回成了咱们“东归英雄传”的领头人了。

" r( @1 [% Y$ p/ x

 

0 T$ N5 D% N) c' J% ^. V

   胡老师、鞠大哥不知知道新家园在这里否?

+ `; \9 G4 P. C8 L5 M( }3 d

糊涂兄,您这些天没怎么来,因此有所不知。这个续帖的事儿已经张罗了有段时间啦!常发帖子的老师校友早就知道。那些喜好静静浏览而不轻易出手的同志们也一定早都知道了,那噌噌噌上升的点击量能说明问题。

/ {& Q* e- C' T# e) |& R9 _, a

 

0 S, j1 b @- z; w1 K+ ]# h/ @

我这个“领头人”不足挂齿!蒙老师校友信任,委托我发此续帖,我也是顺势而为罢了。老师学长在上,我可不敢效五代后周故事,唱《斩黄袍》啊!呵呵!

发表于 2010-8-23 2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帖子,我已在老帖上发过,没有想到封贴的时限突然提前,而且在封贴前后时有时无。只好在‘新家'里再发一次。
   附小的才女xingjianjun学友又再现了,真是久违了。好想你啊!
   你这次上的帖子:奇思妙想的三副对比的照片,真是耀眼呀!一对一的原班人马,更显特别。我反复仔细核对你们原班人马之中的每一个人,看个没够。四十年前都那么年轻美丽,就像一群秀美多姿飘飘欲仙下凡的仙女;四十年后,还是她们,岁月的流逝,没有让他们变得衰老,相反她们变得越加成熟、快乐;英姿勃勃,风韵犹存;充满了生命力。让我看到往昔的少先队员,如今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使老师格外感动、赞赏和自豪!
   代我们附小老师们向她们致意和问候!希望她们生活美满、幸福和安康!向西安的附小其他学友们和生活在西安的六位附小教职工们问好!并祝他们都快乐、安全、健康、长寿!
   北京全体的附小老师们、海外学友们、我和我家老头特向组织和参与《4.25师生联谊会》的西安附小师生们问好,并表示最衷心、诚挚地谢意!致以崇高的敬礼!

 楼主| 发表于 2010-8-23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8-23 11:58:00的发言:
  + J3 w; G% H m* L' r. K

我说——我说

! h" M, R5 ?% E3 X# q. Q! d: o# N

谨以拙文献给当年同台歌舞的男女同学

% j) n* N! J2 a

fficeffice" /> 

2 W% l+ a' \% q% y* s) r; G

(首先向各位行家求援,若把《四十年前后》的照片下载与拙文合并,才可勉强读下去。)

/ Y0 G% K' L9 v4 z+ ^# k/ Y

 

r/ J, C c) ^2 K4 `# P& N4 y) L

                          

9 s7 ~* s5 e& Q" m. [

 

4 g T9 i1 t }' F

这是大型歌舞《民族大团结》,上世纪70年代由陕西机院附中男女同学演出。还记得也只仅仅记得部分歌词是:

' a0 |6 H% i) w3 O6 R! A, ?' \ m

 

7 g$ O& u) {1 h5 `: `

“江山万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辉煌。”

6 t7 S f1 l& D

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 [5 m7 j0 O7 e1 X5 m

“千山万水向您欢呼,千歌万曲向您歌唱”

/ q e: ]' Q$ A, d' Y$ I

 

8 @* V9 l$ ~+ Z3 {4 k

“幸福的伽倻琴在海兰江畔激荡,热烈的达普鼓在天山南北敲响。欢快的芦笛吹奏在槟榔树下,深情的马头琴回响在内蒙草原上。”

+ |0 H% m- A, ~$ p; Q# \

 

% A/ E7 X/ P/ ?6 `* f' J" C

 

5 U8 O: I0 m; ]8 L, J! f1 E

冬虫的记忆力真好!!

5 c* H: \& P8 p5 a& H) f- t% V' o

 

4 R4 E4 E8 f1 |* G" v

那首歌当年流传一时,很多人会唱。

( H( R- `0 G' ~9 X, z* N

 

/ {9 S9 f1 ]5 J0 j4 ]

那首歌曲确实动听,因为它发自人们的心底;

8 V5 g/ F8 P, _

那种场面令人难忘,因为它记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6 W% J0 ]' C2 f `* }* q

那个年代不堪回首,因为它用一块红布蒙上了人们的双眼……

6 G3 o# Y) b6 O/ S5 y. S( K

 

) p! A! @. s9 i

请欣赏那首歌:

6 C9 k: ^9 i& X' q

 

6 z2 C: M/ r* `, o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5OTI3NjQ4.html

8 T% p5 Y2 {) [7 A o, J0 T

u1TK9rsN.jpg

! `( `& z8 C9 J [9 K$ X i

 

' d5 o4 R/ A9 u, Q

本来我贴出这张舞蹈照片是解决“冬虫”无法贴图的困难,同时呼应他的帖子。贴出后发现此图片正好也给胡老师随后发的帖子做了图片说明,呵呵。很巧啊!

发表于 2010-8-23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冬虫夏草在2010-8-23 11:58:00的发言:
  : d) {1 \" @2 V9 N9 I6 `5 e7 {

我说——我说

; T0 y# B6 `8 G2 B

谨以拙文献给当年同台歌舞的男女同学

6 l+ f- N9 r% j/ ~

fficeffice" /> 

7 n+ f: e. T$ r. ^3 |! W

(首先向各位行家求援,若把《四十年前后》的照片下载与拙文合并,才可勉强读下去。)

* o( l! p5 x; D

 

& w. Q+ q1 s3 z3 g! z( @* a" d

                          

: l9 \$ i7 a+ ^- T3 D

 

3 u$ o3 x. [5 H6 Y: u$ G/ a$ o

这是大型歌舞《民族大团结》,上世纪70年代由陕西机院附中男女同学演出。还记得也只仅仅记得部分歌词是:

- |" Q$ g; e. Y& O

 

3 b0 K) B" L* A+ L4 G3 D

“江山万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辉煌。”

2 \" {7 i1 h6 a3 M3 @2 A

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 a8 r* M; A9 @( r. x8 c

“千山万水向您欢呼,千歌万曲向您歌唱”

$ D, w: E: E8 H

 

* r7 v- ` e+ t/ {7 c5 _

“幸福的伽倻琴在海兰江畔激荡,热烈的达普鼓在天山南北敲响。欢快的芦笛吹奏在槟榔树下,深情的马头琴回响在内蒙草原上。”

, P" N: U9 u2 X+ z- P

 

6 ^9 `; b* K& K, K: r8 m

时间久远,有些记忆不全了。倒是上述抒情的地方记得很牢,看来万事情为先。两届演出,参加的人数以百计,不知哪位当时的亲历者能够完整回忆。谢谢。

5 S' E( u" a' q% l$ p

 

, \: G* A. o2 Y+ x# y+ n

为什么说是两届演出呢?这台歌舞是我们的保留节目。年代之久,跨越地域之广,堪称之最。说来话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北京机院附小(那时已改称“三七小学”),我们五年级就联合六年级共同出演,那时还不知道官话叫“联袂出演”。六年级男生有沙篦子, zhang衍,马四儿,陕机院等。我们五年级的人也不在少数,水小子是少不了的,我也滥竽充数。不过,我们都是站在后面的合唱队员,也就是现在的伴唱——主角是舞蹈者,记得我们年级另一个班的一个爱奚落人男生,讥笑他的同学——另一个男生,在舞台表演刺绣状时小手指还翘起来——一副小女儿状。演出是在白天,小学礼堂,我们是合唱团的,要求穿白衬衣,蓝裤子,头扎白毛巾,陕北式的扎法——疙瘩系在额前。由陈廷武老师导演,组织,伴奏,领唱。

6 R/ V2 B" x, F, m6 V4 P, r, @2 E/ b

 

8 ?/ _) A7 z0 \1 J [# D4 f4 r" e, P

艺术是讲究传承的,而且还要发扬光大。我们走了西口,于是大家也把《民族大团结歌舞》在古城复活了。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或者干脆是有意安排,当年附小的五六两个年级在西安压缩为一个班,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歌舞的主创主演,还有比我们低一年级的同学。这次我还有水小子等是“二进宫”,又成为伴唱歌手。舞蹈者还是主角,我们班有xingjianjunDuying(照片前排左右),后面是笑盈盈、miaojingweiqingyu等。排练是兴奋的,认真的,当然安排在下午课后和晚上。

$ O6 n$ T9 v2 D3 D' I' N- @2 z

 

% P' i4 ~5 Y7 f

有一次,夜晚临时停电,而排练时间也快到了,什么时候恢复供电,不得而知。当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手机一打就万事大吉。大家各自为战,互无联系,是去还是不去,没有定论。负责老师心里也没谱,平时上课还有人腰来腿不来的,何况这是课外活动,再说又没电,黑灯瞎火,不来是本分。在比规定的时间过了大约20几分钟,操场的大灯突然亮了起来,照亮各个角落,只见三五成群,人影绰绰,一经召唤,迅速集结,一点名几乎全都来了。看来大家的心气绝对的高。早就盼着这一时呢。

; T T0 ^4 Q$ t, Z8 u L4 Y

 

- {+ ^" R# q+ w3 P9 q% B, W

这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文艺节目,阵容庞大,气势宏伟,舞姿飒爽,歌声嘹亮,一出场就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赢得师生称赞喝彩,进而提交区文艺汇演。区汇演大概是在区文委的一个礼堂举行的,由于是白天,聚光照明效果的作用难以施展,故我们的节目显得有些平面化,立体感不够,更无法做到“三突出”。加之,此次演出带有竞赛性质,优胜劣汰,谁不想技压群雄,脱颖而出,于是大伙儿自然十二分地卖力,不过,文艺与体育竞赛毕竟有所不同,讲究个“度”,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结果,有点压不住阵脚,一句紧跟一句,节奏感稍被破坏。下台后,我们都很失望,更认为无望,必定要“下台”,心中实在惆怅不已。谁知过了几天,传来喜讯说初选上了。不用说,校园一片欢呼。

. P" J" s9 p2 Q( {! s' J/ {

 

* l" l% O# r/ _ I: v# O

后来,又去市里的一个剧院演出,这回是晚上。毕竟是更上一层楼。我们这次演出效果不错,反响比较强烈,但山外有山,高手如云,演出后就没了下文,估计或是落选了,或是调演到此为止。

4 Y( X, I3 _- k7 x0 t% E: @- `& S% O$ ]

 

# G# C$ R1 s( w8 g! f' _

水兄,这一切应当不会忘记吧?!还有当时你那不同寻常的歌声吗?!

2 Y) e1 m0 o2 P9 [4 a7 Z9 g+ O1 z, m

 

; \$ f! C4 o Y: d3 S) f: U" M

小学时的联诀演出我记得,经常到三楼兵乓球实力排练。可中学的演出却记不得了,可见人长大了,记忆力却越发变差。不过那首歌词还是记得许多,特别是这一段“。。幸福的伽倻琴在海兰江畔激荡,热烈的达普鼓在天山南北敲响。欢快的芦笛吹奏在槟榔树下,深情的马头琴回响在内蒙草原上。。。”唱起来很好听。

5 |8 Q J+ Z2 h* W6 o" h" j' t8 O; B# I

 

发表于 2010-8-23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8-23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O+ e( {# H- i+ @3 b

我说——我说

, V: g1 f5 `+ k5 u' B

谨以拙文献给当年同台歌舞的男女同学

5 G% K2 L P6 a! Q) S5 [% E

fficeffice" /> 

5 j3 n5 h1 O7 B" Y5 w' |

(首先向各位行家求援,若把《四十年前后》的照片下载与拙文合并,才可勉强读下去。)

# A g6 T8 d) l& ^7 d) O' d" p' e! P

 

: [, d, [1 g( G9 U

                          

, M7 L9 K8 @- f1 k8 I) h9 l' i1 A

 

- m5 g- b$ |( D6 P5 O v) J6 A, a

这是大型歌舞《民族大团结》,上世纪70年代由陕西机院附中男女同学演出。还记得也只仅仅记得部分歌词是:

Q) P# O$ p! w; x8 i3 j' I: N$ [

 

8 i" H* O) P% R

“江山万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辉煌。”

( E) M1 O/ j+ v. N

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

; l6 ^, |4 N z" c2 d) ~9 }9 v y

“千山万水向您欢呼,千歌万曲向您歌唱”

! X: a6 x. V2 A0 G+ ?

 

0 u0 T/ r( ?1 _ V" K

“幸福的伽倻琴在海兰江畔激荡,热烈的达普鼓在天山南北敲响。欢快的芦笛吹奏在槟榔树下,深情的马头琴回响在内蒙草原上。”

$ y/ l5 s$ G3 x& a* {: Z

 

9 j1 s, k/ w0 F

时间久远,有些记忆不全了。倒是上述抒情的地方记得很牢,看来万事情为先。两届演出,参加的人数以百计,不知哪位当时的亲历者能够完整回忆。谢谢。

1 E* h9 y6 D5 d" r+ g" e4 t

 

2 }# U6 L0 C1 O; h) C

为什么说是两届演出呢?这台歌舞是我们的保留节目。年代之久,跨越地域之广,堪称之最。说来话长,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北京机院附小(那时已改称“三七小学”),我们五年级就联合六年级共同出演,那时还不知道官话叫“联袂出演”。六年级男生有沙篦子, zhang衍,马四儿,陕机院等。我们五年级的人也不在少数,水小子是少不了的,我也滥竽充数。不过,我们都是站在后面的合唱队员,也就是现在的伴唱——主角是舞蹈者,记得我们年级另一个班的一个爱奚落人男生,讥笑他的同学——另一个男生,在舞台表演刺绣状时小手指还翘起来——一副小女儿状。演出是在白天,小学礼堂,我们是合唱团的,要求穿白衬衣,蓝裤子,头扎白毛巾,陕北式的扎法——疙瘩系在额前。由陈廷武老师导演,组织,伴奏,领唱。

6 Z7 W" y$ l& w: h4 g( L

 

( l( B- q0 L" |

艺术是讲究传承的,而且还要发扬光大。我们走了西口,于是大家也把《民族大团结歌舞》在古城复活了。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或者干脆是有意安排,当年附小的五六两个年级在西安压缩为一个班,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歌舞的主创主演,还有比我们低一年级的同学。这次我还有水小子等是“二进宫”,又成为伴唱歌手。舞蹈者还是主角,我们班有xingjianjunDuying(照片前排左右),后面是笑盈盈、miaojingweiqingyu等。排练是兴奋的,认真的,当然安排在下午课后和晚上。

9 D# q: k6 h8 n1 |; H9 x) c

 

5 ^; a! K" r- G; i. H+ t! l

有一次,夜晚临时停电,而排练时间也快到了,什么时候恢复供电,不得而知。当时,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手机一打就万事大吉。大家各自为战,互无联系,是去还是不去,没有定论。负责老师心里也没谱,平时上课还有人腰来腿不来的,何况这是课外活动,再说又没电,黑灯瞎火,不来是本分。在比规定的时间过了大约20几分钟,操场的大灯突然亮了起来,照亮各个角落,只见三五成群,人影绰绰,一经召唤,迅速集结,一点名几乎全都来了。看来大家的心气绝对的高。早就盼着这一时呢。

) j. t# W. D% c/ m3 R* Y# w1 @

 

1 o" I! s h" ] Z+ G

这是我们精心打造的文艺节目,阵容庞大,气势宏伟,舞姿飒爽,歌声嘹亮,一出场就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赢得师生称赞喝彩,进而提交区文艺汇演。区汇演大概是在区文委的一个礼堂举行的,由于是白天,聚光照明效果的作用难以施展,故我们的节目显得有些平面化,立体感不够,更无法做到“三突出”。加之,此次演出带有竞赛性质,优胜劣汰,谁不想技压群雄,脱颖而出,于是大伙儿自然十二分地卖力,不过,文艺与体育竞赛毕竟有所不同,讲究个“度”,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结果,有点压不住阵脚,一句紧跟一句,节奏感稍被破坏。下台后,我们都很失望,更认为无望,必定要“下台”,心中实在惆怅不已。谁知过了几天,传来喜讯说初选上了。不用说,校园一片欢呼。

0 i7 {% H4 j" i

 

' v# F& D8 R5 h- [' }

后来,又去市里的一个剧院演出,这回是晚上。毕竟是更上一层楼。我们这次演出效果不错,反响比较强烈,但山外有山,高手如云,演出后就没了下文,估计或是落选了,或是调演到此为止。

2 i$ Q# M& F. m: I6 b: S" o8 p) U

 

& O r/ @1 v# V

水兄,这一切应当不会忘记吧?!还有当时你那不同寻常的歌声吗?!

发表于 2010-8-23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看,只有beiwei的拓荒贴。心中暗喜,可以抢个沙发坐坐了!没料想若干校友都已经报到了。沙发没抢到,连板凳都坐不上了!嗐,没辙。坐地上吧!还让某校友笑话了一顿!

p) p: p7 @$ y8 c

O(∩_∩)O哈哈~

发表于 2010-8-23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冒个泡,先抢个沙发坐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9 09:05 , Processed in 1.26300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