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6-1 11:36:00的发言:
* v- c) D$ m* S6 f% b

我也喜欢原版的,那是历史,为什么非要改词。我的MP3里有原版的,我发到你的邮箱里。

! J$ U- K3 B# B. \( E

 

' P, o1 u& k3 s1 B! q

西水,太好了!我曾把所有小时听过的歌都收到了MP3里,这两支歌我一直没找到,只记得几句歌词,忘记了歌名,这回我可以再找找原版的了(到网络MP3里找寻)。

L7 N- ~* [& v9 K) h: z

很失望,找不到原版歌词,只有篡改了的。

! ^7 ], O z- J9 k

见到了这篇文章

6 F( Z) g7 D3 ]/ M

2 [+ T1 r4 q* C: i

2 J3 b c0 ~; w7 V1 M% S/ Z: V' M' b& T: k7 Y. h+ H0 b6 K. m9 j) M0 z0 K& a' q# [7 m' K' L; _( f( {' X/ K3 B4 N* R, j$ p; x9 v M+ s
6 |8 v5 F b9 D

中新网9月27日电据北京晚报报道,曾经红透全国的《红领巾之歌》歌词在出版发行中频频遭到修改,认定自己权利受到侵犯的词作者、79岁的老人翟光(笔名叶影)提起诉讼,将人民音乐出版社告到了海淀法院。今天上午,海淀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案件。

0 L8 j* g2 C& @& ?+ ^

  翟光老人说,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其出版的歌集《我们多么幸福》中选用了由他作词的《红领巾之歌》,歌集对原创歌词的“永远跟着毛泽东”篡改为“奔向锦绣前程”;把“我们热爱人民的祖国”篡改为“我们是新中国的少年儿童”。翟光认为这种改动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5万元。 + b2 o8 _ L1 G

, I3 U: X# V+ r0 e

  人民音乐出版社代理人说,在出版时之所以对原来的歌词进行改动,是源于中央1980年下发的一个文件,而该文件属于机密文件且没有解密,无法拿到法庭,只能请法官持相关证件前去查证。

) F) Z9 f1 E0 a, y% Q, G

  在庭前采访时,音乐出版社版权处李烨说,对歌词的改动就发生在1980年,当时“文革”刚过,为了反对个人崇拜,很多文艺作品包括《红色娘子军》等都将“万岁”、“永远跟某某走”类似的词语修改了。

0 x& F; l/ ~9 g

  李烨说,“这种修改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不是我们单位的个人行为,如果判定我们侵权,那么造成的影响过大,难道这些作品还得恢复原来那些已经明显过时的词语吗?”(周明杰)


8 {% B8 c7 p+ f: D* V, j0 h" o, P3 M* E0 ?% ? 8 I( a. U( J0 w2 a0 q8 g , r8 Z! D; J2 U9 L% E$ d3 P8 r

发表于 2010-6-2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找到了一个原版的歌词简谱。

3 ]( m- N: o y9 @3 F

 

! }( U% [0 b2 v* s M2 t+ X

JjN5Lq6R.jpg

发表于 2010-6-1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在2010-5-31 20:30:00的发言:
& b1 F1 Q$ R; `. r

     明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天翻过去给小孙女拍的“DV”,有一个小孙女学说相声的视频挺好玩儿,现发上去,供同学一笑,也增加一点儿《六一》的童趣。

2 z0 v' U1 b1 y

         小孙女学说相声《学唐诗》

8 [3 ~" w* f0 {( i' u. Z

 

7 \! g3 B: `+ G5 |4 O8 Y5 J/ r' B `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 P% v+ D/ Y3 n# I- P9 w

真是个小可爱,嗓音倍儿脆,忘词时更好玩,还没上学就懂这么多,传承了爷爷的才华。

7 s, f+ b0 C- K

今天是“六一”,我突发奇想:带老妈去颐和园过节。老妈腿脚不利落了,我便带了轮椅,推着她从知春亭走到十七孔桥又来到龙王庙,然后坐船到石舫,又推着轮椅走在长廊上,边走边回忆着过去的事,老妈怕我累着执意要我坐一会儿轮椅,她又推着我继续走着,真是幸福极了。

发表于 2010-6-1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zh8381在2010-5-31 19:22:00的发言:
' {( V( J+ P+ G7 h

哈哈!真有意思,来了个脑筋急转弯。小学同校同学、不同年级、不同班。还是33脑子反映快。

1 n5 m( B' J# w# e) _

原来如此。

发表于 2010-6-1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6-1 19:06:00的发言:
* u/ P4 ~5 H" I+ [$ u) j

老妈怕我累着执意要我坐一会儿轮椅,她又推着我继续走着,真是幸福极了。

0 }2 o u+ t+ M) B9 @! z0 j

       别管自己多大年纪,在老妈跟前,永远是个孩子,“她又推着我继续走着,真是幸福极了。”我都为你感到了幸福!

2 O K9 A5 T: |. \6 x

       好生羡慕你也为你的至孝感动!

发表于 2010-6-1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33号楼在2010-6-1 13:19:00的发言:
4 a' }# `% v* d. N: a4 M6 h: w1 D

回答你5月16日的疑问;徐炳安是原飞106班的

8 j: d/ {' ^4 v5 {* n$ L: |6 T3 v

 你好!!!

- ?2 b$ D- N1 P+ _: R% p

谢谢!我和徐炳安已经联系上了,他就在北京天通苑住。924-3346-3告诉我的。

发表于 2010-6-1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6-1 9:31:00的发言:
 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老队歌):

, ?' Q& j+ |$ X" G2 a- S

     谢西水发的歌词,并谢西水对我的小孙女的夸奖,其实,算不上才女,只是小孩的玩意儿,我只是想让小孩多经历,相声本子是我写的,是根据小孩的特点写的,找了一个说相声的叔叔带带她,最好玩的是她忘词的那段,表现出了小孩的天真,对她也是个教育,孩子嘛,以玩为主.    都雁也一并谢过!

发表于 2010-6-1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你5月16日的疑问;徐炳安是原飞106班的

发表于 2010-6-3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10-6-3 13:23:00的发言:
# v9 Z' y8 d% j9 L5 L

  1958年,我家从四合院搬走了,搬到了广安门外。---

0 X {9 v. X* F. u: R- ]1 T2 l

1958年我家也在广安门外。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面又有好几个小院子。还有一个很大的空院,我们在那空地上种蓖麻,葵花,那是学校交给的任务。还有首歌“种蓖麻呀,。。向日葵也长的大。。。快快跑呀,小飞马,叔叔伯伯大跃进呀,我们完成小计划。。。”

2 W9 D7 Y5 N+ Z8 U# @0 K

旁边也是个大院---第二机床厂宿舍。

# _, g$ K. o( y: ~

那时确实比较荒凉,再早一点,记得大院南边,大红庙农村的墙上画着很粗很大的白圈,大人说是吓唬狼的。

发表于 2010-6-3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10-6-3 10:47:00的发言:
' R4 t/ M. [9 F

  我的第一张照片!

, C t, a: h- c7 r: C

  小时候住在离白塔寺很近的一个四合院里,对门当时住着章乃器(民主人士),当时有时到对门同学家,盛开的丁香花印象很深。1958年搬走了,现在四合院还在,不过早已经是大杂院了!!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小兄弟几个在四合院照的,也是我人生的第一张照片!

( q4 S% ^) W& e% _* K: y( U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yan017-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g @7 a. r% V$ k

成府兄,照片里那个是你,是不是后排中间的那个.

发表于 2010-6-3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rbjyl在2010-6-3 16:58:00的发言:
! F6 m0 [1 m' h4 B0 T

成府兄,照片里那个是你,是不是后排中间的那个.

0 h+ b1 p/ s& v" ^& J# W( O2 n

佩服!佩服!真是火眼金睛啊!!

发表于 2010-6-3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发表于 2010-6-3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江行

大型歌舞--丽江印象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10-6-4 9:08:00的发言:
我住大红庙戊十五号八院(不知为何起这样的地址,后来改为红居二巷了),不少邻居就是机床二厂的!!
9 g3 i7 {3 ~# e, J; R+ k! X& j

你住的院子是否就是都燕说的旁边的大院——二机床宿舍?

发表于 2010-6-4 10: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6-4 10:35:00的发言:
C+ C# G8 x" N) J1 J

你住的院子是否就是都燕说的旁边的大院——二机床宿舍?

) v: q6 N% F" {

  应该不是,是在二机床宿舍的西边,当时家具二厂的南边,有很多排社会上的住房,后来称红居一巷、二巷、三巷、四项等。现在统统拆迁,变成小区,机床二厂原址变成。。。。。。忘了。

发表于 2010-6-4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6-3 21:09:00的发言:
E% t/ u; S8 q, l* ] l

1958年我家也在广安门外。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旁边也是个大院---第二机床厂宿舍。

  那咱们是邻居啊,我原来在西廊下小学,后来大红庙小学,记得那会儿冬天很冷,早晨上学要走挺远的路,天黑黑,北风那个吹,早晨啃一块窝头,就上路了。不过,教室里还暖和,工友早把炉子点上了。我住大红庙戊十五号八院(不知为何起这样的地址,后来改为红居二巷了),不少邻居就是机床二厂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10-6-4 10:44:00的发言:
' h8 _# n9 r- v$ i8 w

  应该不是,是在二机床宿舍的西边,当时家具二厂的南边,有很多排社会上的住房,后来称红居一巷、二巷、三巷、四项等。现在统统拆迁,变成小区,机床二厂原址变成。。。。。。忘了。

; \2 F- z/ o x& M+ S/ W

也不是都燕曾经住的院子?

发表于 2010-6-4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我购买了第一台照相机

如前所述:

* A h3 L$ A$ p& a% ]* O9 o

在195x年,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

" g- y9 J4 x; r) x0 `4 }+ a

在60-70年代,照相机还是奢饰品,我一般借用他人的相机照相,最深的印象是自己冲洗相片;

4 v& A0 U: |8 j h

到了80年代,我终于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台照相机。

# X" y$ s9 {3 r. z" x# A

 

2 t( c: r1 z/ N& h" d9 \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8 P4 T' J6 `' z' l$ H" x

 

( B! |; l1 n' y, _+ ]' A/ e

是在西四到白塔寺之间路北的一家照相器材专卖店买的,日本单反相机YASHICA FX-3,600多元,当时是非常
奢华的了

发表于 2010-6-4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大光圈拍照

买了这台相机后,开始学习照相技术,这张照片显示:使用大光圈拍照,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说明我当时就有相当的水平![em55]

; z8 B) m' L8 ?# ^# S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10-6-4 13:21:00的发言:
( f) \+ y: h" ~1 n2 _& w' e

买了这台相机后,开始学习照相技术,这张照片显示:使用大光圈拍照,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说明我当时就有相当的水平!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N. T; e0 j+ _+ M9 h3 G

恕我直言,拍人像是应该大光圈,使背景模糊突出人像,但是这个人像不清晰,是模糊的,是否焦距没有对好?

7 t! A$ v$ N0 |. D3 Y8 s

另,把有照相机的那楼再编辑一下,会好一些。

发表于 2010-6-6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6-5 19:19:00的发言:
: ^$ o L' s6 W; [8 F. v

上面已经交待了地点,还是大一点好认。 

; [3 B: K9 D7 E: O" m, L) v% Q
QUOT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bmp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 v8 o0 V- L; y9 r) P" `; g
QUOTE:
这里有韩宝柱,当然还有西水、三三两位仁兄。
5 p) t6 B0 p; j! ]6 H% R2 _

 楼主| 发表于 2010-6-5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已经交待了地点,还是大一点好认。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发表于 2010-6-5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10-6-5 11:13:00的发言:
9 ?; p' T a1 |2 e

   有印象,好象是路东的大门,马路对面就是合作社(商店),是不是?

" S7 O! Q6 n/ Y, g2 Y5 Y$ D* a

广安门外大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109号在路南,马路边,大门朝北。那时商店叫

1 ]& O! X0 r& p9 @$ Q: b( S

合作社,好像对面和西面都有吧?记不清了,我没买过什么,顶多向推车子的买点小玩

' l0 j! _. Z9 F( {2 A

意:一种可以吹响的小鸟,瓷的,里面要放点儿水。还有一种彩纸糊成的小球,可以吹

' w9 f' P, r, u$ @/ ?9 p) p4 D, I4 Q

得鼓起来,用手向上拍,不让它落地。还有用手捏着玩的一种像如今的圣女果的果子叫

+ D3 g8 ]6 c; G' h4 R

赤姑娘(chi gu nian er,也叫chi bao《 四世同堂》里的大chi bao 同音),撒棍儿,

) ]/ t. `# `& @6 S6 w6 m3 R8 o

酸枣面儿。。。一毛钱买一碗的活蹦乱跳的小河虾。。。

1 R# _# p: r+ _% {1 h; ^9 T

二机床好像在我们院南边比较远一点儿还有宿舍,是一排排红砖房,那里还有几个池塘。

# ^! q1 q, Q: R6 F3 P

我们院再往西是甘石桥,有条河。还有一所中学,好像是86中?在那儿举行过群众运动会。

) Z; D$ _6 N$ S; u& z5 S

往东不远,有条往南的胡同叫“达官营”,好像从那儿可以去二机床。

1 `- o7 B+ f3 k2 u6 ^

那时确实人比较少,都是菜地,庄稼地。我们经常到地里去玩,偶尔可见到日本鬼子留下

6 K- j7 w/ w, f7 }

的水泥铸成的碉堡。

9 x4 `# _% g4 T4 P

 

$ Y2 x R/ y1 X

现在再去广安门,已经认不出哪儿是哪儿了,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 ~5 o/ v4 S* K; \- h! A* H

 

2 `$ v, F) z% ~! s% s

找了地图,那条黄线是广外大街,109号应在华国餐厅东边附近(西边有甘石桥,东边是

; }0 k4 q5 H- w9 d8 T- Z# r

达官营),小学校在铁道边现在是个XX展示中心。大红庙没找到,只有小红庙。

crAkBOdV.jpg
发表于 2010-6-5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认出这五位山东同学会的校友是谁?这是他们五位分别15,199天的今天,第一次在北京相聚。他们中确有自分别后一直没见过面的。 ZwDM4Ttw.jpg
发表于 2010-6-5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到丽江印象中女同胞,背着超大的物件,除了惊叹以外,还引出了遥远的回忆。1967年,我试分贵州后,住在花溪饭店。一天,领导叫我们到火车站搬运行李,看到那大得比我还高的行李,我傻了眼。这怎么能搬得动呢?领导找来车站的女子搬运队。那些妇女太厉害了,扛起比人还高的行李,简直是箭步如飞,一会儿就解决了问题。从此,我再也不敢小看那些小个子,瘦瘦的南方妇女了。照片中的情况是真实的,确实来自生活。我记得,电影上曾有一个妇女手里抱着孩子,背上还背着喝醉了的老公。我想,这也是真实的。
发表于 2010-6-5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6-4 19:22:00的发言: 2 c" G' P) n b, f8 b( _" X

我们的大院和二机床的大院都是高高的顶部是圆形的大稍门(是这叫法?)两扇厚厚的黑漆木门,还有一条厚厚的木门槛。

/ ?: q: D: d" u

   有印象,好象是路东的大门,马路对面就是合作社(商店),是不是?

发表于 2010-6-4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10-6-4 9:08:00的发言:
  那咱们是邻居啊,我原来在西廊下小学,后来大红庙小学,--),不少邻居就是机床二厂的!!
2 `/ @: x9 L2 F2 Q M( y

我哥就是大红庙小学的!我们的小学在铁道边,是一所教会小学,(福音堂小学,后来叫广安门外关厢小学)只能上到初小,高小就全部转到大红庙小学了。59年,我家搬到了西单,记得是一辆大马车拉着全部家当,沿着护城河,城墙走,我们坐了公共汽车。那时公交车也很少。

8 `1 Q9 T" G, O3 C2 t, p- K2 V

我小时感觉最快活的是去军营或妈妈单位看露天电影,去妈妈单位参加周末舞会,(我们可以在旁边吃点水果糖)。

# t2 f3 u d7 }. h5 A7 d% U

还有星期天父母带我们到一些水坑(池塘)边,池塘里有很多荷花,芦苇,蒲棒,鸡头米。哥哥用自制的鱼竿钓鱼,父亲有他的业余爱好----写生。我们去采野花,草丛中可以见到蚂蚱,螳螂,天牛,红瓢虫,飞舞的蝴蝶,蜻蜓,萤火虫。。。那时的莲花池,回想起来有点像童话世界,幽静,很美,周围是美丽的田野。(几年前再去,周围已被马路,楼房包围了。)

0 N% z0 P% `. {' f/ i" h

都市发展很快,现代化了,我们离田野越来越远了。。。需要乘各种交通工具,走很远,才可投入到田野间去享受。

3 M0 z% f W1 a' N/ o

 

0 Z3 r2 y/ w. ]2 Y2 Z

人呐,城里住久了,周末扎堆去乡下,大山里的人又要离乡背井来城里,为了更好的生活。。。

% B( [" i5 R# t5 G! Q0 B+ r

 

) y# j4 B: N( d3 s5 H& S( Z

 

发表于 2010-6-4 1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6-4 11:49:00的发言:
! d6 c6 L7 |- T: Y3 s4 i Y% j$ a

也不是都燕曾经住的院子?

9 E, O2 d* y, x2 P% m p' f

我们住的是广外大街109号,二机床宿舍好像是110号?记不清了。

( \4 H2 m* G) `8 d

我们的大院和二机床的大院都是高高的顶部是圆形的大稍门(是这叫法?)两扇厚厚的黑漆木门,还有一条厚厚的木门槛。里面有好几套大大小小的院子。房顶都是平的,我们还到房顶上轰过麻雀呢。(算作四害的可怜的小麻雀,还好后来被平反了)

发表于 2010-6-4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丽江行

大型歌舞--丽江印象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丽江行

摩梭日记

- r$ y" V: a5 i) g! f

丽江行

丽江行

发表于 2010-6-4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0-6-4 19:47:00的发言:
* g3 e1 j% M; f- j

大型歌舞--丽江印象

) s; w' F {8 w. E! B5 r4 w8 Z



 

* D/ h$ S3 a( d5 C/ G" Z. V7 I4 l

三三领导,感谢你为自己也同时为大家拍了如此详细的,众多的照片。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3 08:27 , Processed in 0.164345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