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3-25 15:01:00的发言:
4 _0 l7 r, C9 [% K" C3 f$ J小时,曾在音乐厅的墙上见到过《春江花月夜》的舞蹈剧照,想象着这古曲,舞蹈应是很美的。 4 L% z0 E7 h/ T% N5 e3 a
光阴似箭,忙忙碌碌。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听听这古曲,古诗。见到几位学长们对诗词很有造诣,望能描绘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 E3 m4 Q. G" ?% N/ o, }0 s
% A/ s0 p0 g/ S$ L" V- T& u9 W 8 Z) E, N( r( G( {6 l! F8 Y
( f; F4 x* L3 S5 {
$ F8 |+ Q0 e; [) F. D1 s+ A, Q* t
用心体会《春江花月夜》
4 v" T! [1 V5 B. X$ v《春江花月夜》是家父指定的必背古诗词之一,很早我便能全诗背诵,至今还能背诵大部。我喜欢它,是因为它写景极美,写情极深。初唐诗人张若虚传世诗作只有两篇,但因《春江花月夜》这一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ffice ffice" />
3 r g/ A* g+ Y/ e7 w. g% {$ \% S都雁给的题目太大了。试着谈一点儿体会吧。 : z6 G1 `) }" w$ i% }: n
先从题目谈起,《春江花月夜》诗篇题目就令人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而且这五种事物,这五个字,可以任意组合,各种组合都很美------《春夜花月江》----《花月春江夜》----《夜月江春花》……每一种都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 I6 g1 r; e/ o- f
诗人入手擒题,开篇便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迷人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虚拟的海,与潮天共连,一轮明月随潮涌生,一个《生》字,而不用《升》,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脱脱的生命,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那皎洁的月光,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诗人逐渐把笔墨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5 V/ |. Y5 a1 Z$ [4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扬,但又紧密联系人生,但诗人没有陷入前人窠臼,空叹人生,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是短暂的,而自然是永衡的,〈代代无穷己〉的人生,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从大自然感受到人生,诗人并不颓废,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 t7 ]' {$ G, w# R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紧承上句《只相似》,人生相继,江月如此。江水流动,诗生波澜,从自然转向了人生,引出了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8 S% Y1 O- X/ g3 a3 {5 _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白云》、《青枫浦》,以物寓情,〈谁家〉、《何处》两句是诗人提出的设问,一种相思,两地情愁,一往一复,曲折有致。 5 ]1 i/ H n X1 M5 |8 U
〈可怜楼上月徘徊,捣衣砧上拂还来------鸿雁长飞光不渡,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八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用月烘托,以月拟人,〈徘徊〉二字极其传神,月光游动,把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思妇见此景,思念更甚,〈卷不去〉〈拂还来〉,月光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在那通讯不发达的时代,以传情为己任的〈鸿雁〉、〈鱼龙〉也无法传递情思-----徒增愁苦。
* ~& J2 m1 h/ U: r& ^5 ~7 `+ P《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最后八句写游子——落花、流水、残月衬映他的思归之情,江潭落月、沉沉海雾、碣石、潇湘天各一方,思念亲人,《沉沉》二字,加重的渲染了他的孤寂,他还有着一层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夜,还有几人能乘月回归!他的愁苦、他的离情伴随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 `0 N. F8 ^* a) x3 W( e《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思妇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我的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 a2 \: h) `5 D4 B( g5 L) F0 b
《春江花月夜》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换一次韵,共换九韵,每一韵相当于一首绝句,平仄互换,高低相依,一唱三叹,回环反复,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 v, m) n' [' V+ X6 W. G/ g
《春江花月夜》------。 |